乾隆登基后,平反了诸多被雍正打压的叔伯,为何不愿平反其大伯?

乾隆登基后,替包括雍正的老对手老八胤禩等诸伯翻案,为什么唯独遗漏了大伯胤禔呢?

他实在是找不出借口来替大伯圆场。

这还得从九子夺嫡说起。

一子落

胤礽呱呱落地,母亲仁孝皇后赫舍里氏却因难产而死。

不懂事的胤礽饿得哇哇大哭。

康熙帝含泪捧着儿子泣不成声。

承祜夭亡,元妃再去,胤礽是爱妻留给康熙帝唯一的念想了。

刚满周岁,二阿哥胤礽就被立为皇太子。

但令康熙帝没想到的是,从小失去母爱的缺憾,是无法被父爱填满的,以至于在外叔祖父索额图的强力支持和纵容下,胤礽的心理居然变得极其扭曲。

过早成为皇太子其实也是一种错。

小时的太子身份会喜悦,少年时的太子身份会骄傲,青年时的太子身份会惆怅,而中年的太子身份,则会让人愤恨,因为被人制约的感觉很不好。

愤恨的胤礽就需要发泄,一是倾诉,二就是放纵。

1、倾诉

削藩之时,索额图与纳兰明珠旗帜鲜明的对立,引起了康熙帝的警觉。

平定三藩之乱后,立即让索额图闭门思过乃至革职;紧接着罢黜纳兰明珠,随后又谜一样的启用索额图。

一来一去,康熙帝将朝廷中的朋党之争的危机扼杀在摇篮之中。

康熙帝,为胤礽铺平了继任的道路;而独掌权柄的索额图成了胤礽最大的靠山。

胤礽倾诉的人自然就是索额图。

听着胤礽的苦闷,索额图就给胤礽出了个馊主意。

或许是索额图看穿了康熙帝真实的用意,变得越加自信和张扬,做事也肆无忌惮,他甚至认为只要为太子站台,那么看不看康熙帝的脸色都成。

名义上得不到,那就提前享受吧!

服御全都用上帝黄色,出行节庆的仪制按照皇帝的模式来搞,怎么痛快就怎么搞,反正皇位迟早就是你的。

儿子逼老子下台,连掩饰都不掩饰了?

康熙四十二年,康熙帝下旨将“议论国事,结党妄行”的索额图拘禁、以“助允礽潜谋大事”之罪将其赐死。

这无异于含泪为胤礽擦屁股,给自己这个不上进的儿子留下最后的颜面。

“昔索额图怀私,倡议皇太子服御俱用黄色,一切仪制几与朕相似。骄纵之渐,实由於此。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


2、放纵

在索额图事发前已经有了征兆。

康熙三十五年,康熙亲征噶尔丹,皇太子监国 。

文武大臣眼睛看得清楚,心底也明白,康熙帝这是在考核皇太子执政的水平。

胤礽监国中规中矩,得到了重臣的肯定,康熙帝自然也高兴。

但谁也没想到的是,回京的康熙却雷霆大怒。

下旨内务府处死太子府上数人,膳房人花喇、哈哈珠子德住、茶房人雅头。

谁也不知道康熙帝为什么发这么大的火!

随后康熙帝做出了一个让文武大臣更吃惊的决定。

分封诸成年皇子,皇长子胤禔、皇三子胤祉册封为郡王,胤禛、胤祺、胤祐、胤禩册封为贝勒!

分封其实就是分权,用以削弱皇太子的权势,文武大臣心头一跳。

胤礽却不知收敛,反而更殷勤地跑去与索额图喝闷酒诉说委屈去了。

权臣与储君的结合,无所顾忌的行事,终于招来了康熙帝的怒火。

索额图的命运也就决定了。

索额图被杀,胤礽连带康熙帝都憎恨上了。

康熙四十七年,木兰围猎返途,随行的胤礽多次无端靠近康熙帝帐帐篷向里窥视。

康熙帝再难按捺心中的怒火,以“太子不孝,所行不善”的理由下诏废黜皇太子。

但真实原因并非如此,而是数罪并罚,并且与当年康熙帝处死太子府多人的案子有关。

胤礽是男女通吃,这等背祖忘德、败坏家风的行为,让康熙帝气得六天睡不着觉。

朕历览书史、时深警戒,从不令外间妇女、出入宫掖。亦从不令狡好少年、随侍左右。守身至洁、毫无瑕玷。今皇太子所行若此、朕实不胜愤懑。至今六日、未尝安寝。

康熙帝发出了最严厉的狠话,剥夺了胤礽的继承权。

暴戾慆淫至于斯极,太祖、太宗、世祖所缔造,朕所治平之天下,断不可付此人。”

九子夺嫡

胤礽被废,皇太子之位空悬,没有机会的人便有了机会。

但是,这个机会何尝不是个悬崖。

四阿哥胤禛没有接受十三阿哥胤祥夺嫡的建议,而是选择了继续支持胤礽。

拘禁,看似凶险,却并没有伤及根本,没削去宗籍,罢黜和复立,只在于康熙帝一念之间。

胤禛有理由相信,只要胤礽表现出一丝悔改之意,参与夺嫡的皇子便会成为胤礽的踏脚石。

一、胤禔

首先跳出来的是大阿哥胤禔。

胤禔的母亲乌拉那拉氏乃是庶妃,因为这层身份哪怕胤禔是实际上的皇长子,也与皇位无缘。

随着胤礽这个嫡子被废,如同天上掉下了馅饼,一下子将皇长子胤禔砸蒙了。

除了胤礽之外,康熙帝再无嫡子,立嫡不成,势必立长!

那么胤禔便可以以皇长子的身份成为第一顺位继承人。

巨大的惊喜和诱惑让一向聪慧的胤禔翻船了。

胤禔相貌英俊,聪明干练,兼且文武双全,曾随康熙帝两征噶尔丹,可见康熙帝对他的器重。

对于率先走出夺嫡的胤禔,让康熙帝感到很失望。

康熙帝延续了明朝以孝治国的方针,并且身体力行,对祖母孝庄太后更是至孝之极,自然也希望子孙之间相亲相爱,勿作那相残的惨事。

废太子,是康熙帝打击朋党后对朝廷和皇室的双重试探。

他想看看自己的儿子会有多少人与与之相关的官员卷进来,事实让他震惊了。

第一个受不了诱惑居然是他寄望很高的皇长子胤禔。

面对朝廷因夺嫡即将出现的乱流,面对胤禔的试探,康熙帝直接打碎了他的梦想。

明谕表明无意立胤禔为皇太子,声称他“秉性躁急、愚顽,岂可立为皇太子?”

这句话很有深意,可惜胤禔没听懂。

戒急用忍,行稳致远,这是康熙帝给他的提示。

以为无望争位的胤禔急红了眼,说出了决定他命运的一句话。

今欲诛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

兄弟相残是康熙帝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并且胤禔身后站着的纳兰明珠已经去世,哪怕胤礽是个废太子,其背后的势力也是胤禔难以抗衡的,这一点,胤禔不如四阿哥胤禛的眼光。

皇宫无家事,此话一出,胤禔与胤礽再无回环之地,相残注定是最后的结局,康熙帝心中一片悲凉。

破罐子破摔的胤禔,既然自己无望皇位,干脆推荐关系极好的八弟胤禩,因为母亲惠妃对其抚养之恩,将来这份恩情就算得不到回报,也能得到个平安。

胤礽所行卑污,失人心。术士张明德尝相胤禩必大贵。

也正是这句话,让康熙帝坚定了清除太子党之外皇子党的决心。

“天命所归”乃是满清崛起的口号,如今用在了老八胤禩身上,不用说,这绝对不是胤禔能鼓捣出来的玩意儿。落实胤礽罪证,再来个民心所向,最后天命所归,三管齐下,这份野心和谋划,如果胤禩继位,恐怕将来皇子之中无一人能够善后。

两害取其轻,唯有复立太子才能避免朝廷陷入夺嫡的动荡。

那么只能牺牲胤禩了。

杀胤礽是老大胤禔的主张,棍子却落在了老八身上。

随着落进下石的三阿哥胤祉举报胤禔魇镇皇太子,康熙帝下旨“派人将胤禔严加看守”,随后革去郡王爵位,将其幽禁起来。

老十三胤祥也因维护太子被一同幽禁。

朝廷起初派遣八旗护军参领八人、护军校八人、护军八十人在胤禔府中监守。康熙帝还不放心,又加派了贝勒延寿、贝子苏努、公鄂飞、都统辛泰、护军统领图尔海、陈泰,并八旗章京十七人,名为监视实则保护啊。

胤禔同时得罪了太子与老八,朝廷再无他容身之地了。

幽禁其实是在保全胤禔。

胤禔在被幽禁的时候,小日子还挺滋润的,期间还生下了近20个子嗣。

雍正帝继位后依然保持了对大哥胤褆实行幽禁措施。

直到胤褆病逝后,雍正帝以“以固山贝子礼殡葬”,才算是为这位大哥正了贝勒的门户。

二、三阿哥胤祉

三阿哥胤祉在紧要关头揭发老大胤禔,给了康熙帝整治八爷党的时机,弄巧成书。

胤祉曾在敏妃丧百日中剃头,被降为贝勒,此次不过是想借机打击胤禔,成为顺位继承人。

不想此刻康熙帝已经决定复立胤礽为太子,于是他便搭上了拥护太子的顺风车,在胤礽复立为皇太子的时候,胤祉晋封为和硕诚亲王。

当然,这一切瞒不过老四胤禛的眼睛。

三、八阿哥胤禩

此刻,胤禛和胤祥将身家还绑在胤礽的身上,剩下最大的麻烦自然就是八阿哥胤禩。

1、

八阿哥胤禩身边有个特别的人物,他就是十四阿哥胤禵。

胤禵与胤禛乃是同母兄弟,两人偏偏不对付,胤禛保老二,他就投奔老八。

二皇子与八阿哥相之争,也就让牵涉其内的胤禛俩亲兄弟提早对上了。

康熙帝借张明德相面事件整治八阿哥胤禩,削弱其势力,为太子复位扫清障碍。

胤禩柔奸性成,妄蓄大志,党羽相结,谋害胤礽。今其事皆败露,即锁系,交议政处审理。

偏偏皇九子胤禟、十四阿哥胤禵这两个愣头青带了毒药前来阻谏求情。

八阿哥无此心,臣等愿保之!

康熙帝大怒,拔出佩刀便要斩胤禵,幸亏亏五阿哥胤禟扑出来才阻止了康熙帝的怒火。

一看这事闹的,其他皇子再傻,也不敢犹豫了,扑通跪倒一片,替老五、老十四求情。

老五投靠老八情有可原,但老十四如此坚决地跟随老八让康熙帝有点意外,也就是从此刻起,在康熙帝心中,十四阿哥也失去了继承皇位的机会。

他对胤禵的定位就是战将。

被老八糊弄的以死劝谏,糊涂至此难为君,胤禵继位,不是大清之福,也不是百姓之福。

胤禵被责打二十板赶出了宫。

从此,康熙帝将重心转为培养胤禵成为将才。

而八爷党的首脑胤禩注定被削弱,甚至被革去贝勒身份。

胤禩是个八面玲珑的人物,已经瞧出了端倪,也不喊冤叫屈,甘当一个闲散宗室。

2、

除了结党、合谋谋害太子的罪名外,康熙帝还列出了一条令人惊愕的罪名。

胤禩家有悍妇,连带其妻子的娘家人一起骂了。

允禩素受制于妻……其子玛尔珲、景熙、吴尔占等,俱系允禩妻之母舅,并不教训允禩之妻,任其嫉妒行恶,是以允禩迄今尚未生子。

在废太子以前,康熙帝对每个优秀的儿子并无太大的偏袒,特别对八阿哥胤禩,颇花了心思。

胤禩因母亲卫氏出自包衣世家没有显赫的背景,康熙帝用一个特殊的方式来增强了他的威信。

先封允禩为正蓝旗人,随后指定正蓝旗人郭络罗氏成为胤禩的嫡福晋。

郭络罗氏是安郡王岳乐的外孙女,而岳乐则是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亲孙子,岳乐的儿子玛尔浑、景熙、蕴端、吴尔占在朝中身居高位。

宗亲之女与皇子联姻,也等于把正蓝旗送到了允禩的手上。

但是,压力山大啊!

郭络罗氏是个个性鲜明、豪爽大气的剽悍女人,政治智慧甩胤禩八条街,再加上有四个舅舅的宠爱,胤禩于是很服气地将管家权交给了妻子,成了一个乐在其中的耙耳朵。

郭络罗氏可不是惯着爷们的人,即使自己没有生育,也不准丈夫纳妾,这让康熙帝都同情起自家允禩来,数次下旨才让郭络罗氏同意丈夫纳妾,才让胤禩有了一子一女。

一夫一妻,这个彼此忠贞的爱情观在当时可是被视为大逆不道的思想,所以郭络罗氏就成了个河东狮吼般的人物。

甚至郭络罗氏被康熙帝用来指责胤禩的一条罪状。

言外之意,胤禩如若为君,岂不是要由郭络罗氏当政?

妇人干政,这可是犯了满清的大忌,所以对于这条莫名其妙的罪状,大臣们虽然觉得不伦不类但也都不敢深究。

郭络罗氏可就看明白了,四位舅舅不该让胤禩出来夺嫡,骂胤禩是骂给自己娘家人看。

3、

康熙帝抛出了太子位的诱饵,出言试探朝廷大臣的态度,没想到八爷党趁机就推举了胤禩。

未几,上命诸大臣于诸皇子中举可为太子者,阿灵阿等私示意诸大臣举胤禩。

康熙帝眼都不眨地就否定了提议。

胤禩未更事,且罹罪,其母亦微贱,宜别举。

随后,支持胤禩为太子的官员被查办,但是却交给胤禩拘禁。

康熙帝用意很显然了,老八你的人还归你管,不过得学会老实做人。

把八阿哥的势头按了下去,胤礽复立为太子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打一巴掌给一颗糖,服帖的胤禩也就恢复了贝勒的身份。

随后,老三胤祉、老四胤禛、老五胤祺晋封为亲王,老七胤祐、老十胤䄉晋封为郡王,老九胤禟、老十二胤祹、老十四胤禵俱封为贝子。

康熙帝还是想让一群儿子们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而敢对兄弟出手的老大胤褆,成为了众人的警告牌。

这一辈子是别想出来了。

如果胤礽争气,其他皇子只能等着跪下称臣的日子到来,然后或富贵或没落。

关键胤礽还是不想等,太子说废就废,命运还是抓在手里的好。

康熙四十九年,户部尚书沈天生串通户部员外郎伊尔赛等人敛财一事暴露,在审查过程中,竟发现太子胤礽正在策划逼宫之事。

康熙帝再度极其失望,再度有了废太子的年头,父子二人的关系也再度转为冰凉。

康熙五十年,郭络罗氏的舅舅景熙率先发难,告发托合齐、都统鄂善、尚书耿额等人在“禁酒令”期间结党会饮,席间议论储位问题,替胤礽鸣不平。

等到“托合齐会饮案”结案,谋为不轨等罪证确凿,失望至极的康熙帝再废太子,下旨将胤礽幽禁在咸安宫。

老十三胤祥再次被禁固

显然,郭络罗氏的家族为老八开启了谋夺太子之位的序幕。

皇子们那颗野心也再度被点燃。

夺嫡再次上演。

4、

太子第二次被废是谋逆之罪,终身只能在咸安宫看蚂蚁搬家了,所以四阿哥胤禛决定脱离太子党,自立门户。

第一次废太子时,胤禛带着胤祥根本不敢凑夺嫡的热闹。

现在大不同了。

皇子中有老十三胤祥、执掌内务府的皇十六子胤禄,拥有清流文人支持的皇十七子胤礼。

朝廷中有大学士马齐、礼部侍郎蔡珽、吏部侍郎张廷玉、内阁中书博尔多等人支持。

地方官员有川陕总督年羹尧、兰州知府沈廷正、清江同知马尔齐哈等人做为接应。

“以储君自命”的老三诚亲王胤祉,也就是个被读书人恭维失了分寸的薄弱王爷。

真正能够有实力比拼还是四阿哥胤禛与八阿哥允禩。

但是,急功心切的允禩又被康熙帝臭骂了一顿。

康熙五十三年,康熙帝巡视热河,允禩因去祭拜亡母良妃而没有随侍在旁,派太监向康熙帝说明缘由并献上一对海东青作为陪礼。

喜悦的康熙帝打开布帘,笼子里的两只海东青却已经奄奄一息,康熙帝不由得大怒,认为胤禩在诅咒自己,于是召集诸皇子大骂胤禩”与乱臣贼子结成党羽,密行险奸“,然后一言断绝了胤禩夺嫡的念头,“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

时运不济的老八灰溜溜地转而支持老十四去了。

“毙鹰事件”疑点颇多,很可能是康熙帝自导自演的一场戏,这次是在为老四胤禛铺路。

5、

康熙五十四年,康熙帝停发皇八子胤禩食禄、爵俸,同年康熙帝病致右手不能写字

康熙五十六年,孝惠皇太后逝世,康熙帝大病七十来天,脚面浮肿

期间准噶尔部噶尔丹之侄策旺阿拉布坦祸乱西藏,杀拉藏汗,囚禁六世达赖喇嘛。

康熙五十七年,康熙帝命皇十四子胤禵为抚远大将军,“用正黄旗之纛,照依王纛式样”进军青海,同时命皇七子、皇十子、皇十二子分理正黄、正白、正蓝满蒙汉三旗事务。

康熙帝简直就是以对待储君的方式送行,但后面的安排又有什么深意?

老七胤祐打小体弱多病,是个很务实的人,也不爱凑什么夺嫡的热闹。

老十胤䄉,标准的八爷党的核心成员,大本事没有,吹牛一箩筐。

老十二胤祹,生母乃是没有封号的万琉哈氏,由苏麻喇姑教导长大,受她影响,胤祹是个真正的孤臣,办事公正,保持中立,深受同样受苏麻喇姑教导的康熙帝的喜爱。

两个中立的皇子分别实控上三旗当中的正黄旗和下五旗之一的正蓝旗,而胤䄉分理的还是近似名存实亡的正白旗。

文武大臣有点迷糊了。

康熙五十八年,康熙帝游在圜丘祭拜仪式结束后令皇三子胤祉行礼;次年又封其子弘晟为世子,俸禄与贝子相当。

康熙六十年正月,康熙帝派遣雍亲王、贝子胤裪、世子弘晟往盛京祭拜三陵。

文武大臣都懵了,难道皇三子胤祉后来居上,反而得了头筹?

胤禵带兵出征在外,老八独木难支,十四爷党在京城的势力基本上无所作为,这是为胤祉让道?

谁也没发觉,就在这几年里,有几个人不声不响地在朝廷中占据了几个不轻不重的职位。

鄂尔泰出任内务府员外郎;田文镜被提拔为内阁侍读学士;李卫任户部郎中。

就在大臣耳目失聪一头雾水的时候,康熙帝一个举动把水搅得更混了。

康熙六十一年三月,康熙帝受邀前往胤禛所居的圆明园饮酒赏花,期间考验了弘历与弘昼的学问,因弘历应答如流而决定带回宫中亲自养育,并称弘历是“福过于予”

实际上,康熙帝身边自幼就养育有皇孙,那就是废太子胤礽的儿子弘皙。

文武大臣将错愕的目光又投向了四阿哥胤禛。

同年七月,在狮子园的宴席上,康熙帝突然召见弘历的生母钮祜禄氏,然后意味深长地称她为“有福之人!

钮祜禄氏生下弘历十余年间皆号格格,为什么成了有福之人?

康熙帝7岁丧父,9岁丧母,所以父母双全的弘历是福过于他;康熙帝的亲生母亲佟佳氏原本为庶妃,因子而荣贵为皇太后,钮祜禄氏时为格格之身,却被康熙帝称为有福之人,那么只有一个可能。

母凭子贵!隔代传位!

这两句话实际上已经暗示把皇位传给了胤禛。

果然,康熙帝驾崩之时,九门提督、顾命大臣隆科多手捧遗诏,恭贺胤禛上位。

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即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隆科多便是康熙帝亲生母亲佟佳氏的外甥。

康熙帝晚年费尽心血,终于保全了儿子们的性命,让政权和平过渡,也顺带给母亲的家族带去了一个继续荣耀的机会。

6、

四皇子胤禛继位便是雍正帝。

追随允禵的八爷党可不甘心就此失败,于是造出了雍正修改遗诏的谣言,传位十四皇子被修改成传位于四皇子,造成朝廷动荡。

为了稳定局势,雍正帝不得不采取了怀柔的手段,却被老八的媳妇一张利口撕碎。

允禩被雍正帝晋封为廉亲王,亲戚皆来道喜,郭络罗氏不喜反讥讽雍正帝的手段。

有何喜可贺?恐不能保此首领耳!

皇室人有些话知道但不敢说,又刚又有眼光还言语无忌的女人,这才是雍正帝头号敌人。

“安郡王爵不准承袭”,先剥夺了郭络罗氏家族的特权。

“令尔等前去将朕谕旨降与胤禩之妻,革去福晋,逐回外家”,离了婚看你还怎么折腾。

“令庶人允禩妻自尽,仍散骨以伏其辜”,最后还是赐死郭络罗氏一了百了。

剩下就是对付各位皇子以及潜在的后患。

老大允禔、老二允礽,继续幽禁,死是最后的归宿。

老三允祉,先发配到遵马兰峪为康熙守陵,后幽禁于景山永安亭;至于其子弘晟,由宗人府监禁。

老八允禩,削王爵,圈禁于宗人府,改名为“阿其那”。

八爷党的核心人物老九允禟,革爵,革去黄带子,削除宗籍,改名塞思黑,监禁至死;老十允䄉,革爵圈禁。

老十四允禵,圈禁于景山寿皇殿。

八爷党景熙之子、色亨图父子,太子党吴尔占父子发往盛京。

在夺嫡之中保持中立的老七胤祐,晋封和硕淳亲王;老十二胤祹,册封为多罗履郡王,两者皆的善终。

与此相反的是,四爷党却是官运亨通,就连暗棋鄂尔泰、田文镜、李卫等人开始发力,逐渐成为朝廷新宠。

7、

弘历继位,是为乾隆帝。

乾隆帝知道,这些叔叔伯伯其实都没造反之心,不过是胜者侯败者寇的自然结局。

雍正帝采取高压政策打压这些兄弟,除了巩固政权外,顺带替自己扫清了继位的威胁。

当然,对于皇位有潜在威胁的同辈们,乾隆帝的心胸自然也就收窄了。

前太子允礽的嫡子弘晳结党营私,被乾隆帝下旨禁锢至景山,除宗籍,改名为四十六。

对于已经作古或者年迈的叔叔伯伯们,乾隆就显得慈悲多了,恢复宗籍追封王都不是事。

平反可以收取声名,赢取其背后势力的归心,何乐而不为呢?

唯独大伯无法平反。

因为那是康熙帝亲自下旨幽禁的儿子,也是第一个被赶出了夺嫡之争的皇子。

康熙帝以圈禁的方式保全了允禔的性命,自然从来没有对雍正帝构成过威胁,所以雍正帝在其死后已经恢复了大哥贝勒的身份。

如果再向上追封就要恢复其郡王的爵位,岂不是暗示康熙帝当初就做错了?

雍正帝不能,乾隆帝他自然也不能,所以只能不了了之。

(图片均来自网络)




乾隆四十三年正月,68岁的乾隆皇帝不知道哪根筋不对,突然下达了一道“命追复睿亲王封爵,并复开国有功诸王原号,并予配享太庙”的谕旨,为多尔衮、多铎平反,并明确了“铁帽子王”体系。数日以后,乾隆皇帝又为阿其那、塞思黑,也就是被雍正帝下令“革除黄带子、削除宗籍”的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平反,下令“仍当复其原名收入玉牒。两人子孙,当一并叙入”

继为皇三子胤祉追谥;释放皇十子胤俄、皇十四子胤禵以后,再为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平反的乾隆皇帝,几乎将雍正皇帝打压、惩治的叔叔大爷们全部翻了案。这是不是乾隆皇帝“类祖不类父”的集中表现,我们暂且不予理会,但既然为诸多叔伯都平了反,为何独独剩下了自己的大伯——皇长子胤褆没管呢?

被圈禁于高墙26年的皇长子胤褆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身居储君之位长达33年的太子胤礽,被康熙皇帝以“不法祖德,不遵朕训,肆恶虐众,暴戾淫乱”为由废黜,并将其关押。年龄居长、功劳最大、为父分劳最多的皇长子胤褆,原本就对储位有着觊觎之心,康熙皇帝又命其看押被废黜的太子胤礽,这让胤褆感觉到自己的机会来了。

在这种错误的思想引导下,皇长子胤褆向康熙皇帝奏请“如诛允礽,不必出皇父手”;再加上皇三子胤祉揭发了其“魇镇太子及诸皇子”的罪行;康熙皇帝大为震怒,下令将其削爵、圈禁。自此,直到雍正十二年病逝,皇长子胤褆便一直被圈禁于自己的府邸,长达26年。

雍正皇帝对昔日夺嫡政敌的疯狂清算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经过“九子夺嫡”的残酷洗礼,皇四子胤禛在隆科多和年羹尧的“内外夹辅”下,有惊无险地接过康熙皇权,正式升级为雍正皇帝。为了稳固统治根基,雍正皇帝刚一登基便展开了对昔日夺嫡政敌的清算,皇十四子胤禵被圈禁景陵;皇十子胤俄被“圈禁、革爵”;皇三子胤祉被“夺爵、禁锢景山永安亭”

除了上述三位皇子,雍正皇帝对于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的打击报复最为冷血无情。

根据《清史稿·列传七·诸王六》的记载,雍正皇帝将皇八子胤禩改名“阿其那”“革除爵位、革去黄带子、削除宗籍并圈禁于宗人府”,半年以后,皇八子胤禩因“呕病”病逝于禁所。皇九子胤禟被改名“塞思黑”“革去黄带子,削除宗籍并交由直隶总督李绂看押圈禁”,两个月以后,皇九子胤禟因“腹疾”病逝于禁所。

也就是说,在参与“九子夺嫡”的9位皇子中,除了雍正皇帝这位“胜者为王”和他的铁杆兄弟——皇十三子胤祥外,其余7位皇子几乎全部以悲剧收场。

只是,这7位悲剧皇子中,废太子胤礽得到了雍正皇帝的格外关照,便将其追封为“和硕理亲王”;再加上被乾隆皇帝平反的几位叔伯,也就只剩下皇长子胤褆孤零零的没人理会。

那么,乾隆皇帝为何不愿为其大伯平反呢?

《清实录·高宗实录》记载了乾隆皇帝为胤禩、胤禟平反的谕旨,在这道平反谕旨中,乾隆皇帝给出了三个理由说明:

1、两人虽然“结党妄行,罪皆自取”,但却“未有显然悖逆之迹”

2、对于两人的冷血惩治,雍正皇帝晚年曾经数次“愀然不乐,意颇悔之”

3、“此事重大,朕若不言,后世子孙无敢言者”

就这三个理由来看,我们就能基本明白乾隆皇帝为何不为皇长子胤褆平反?

首先,皇长子胤褆“镇魇皇太子及诸皇子,不念父母兄弟”甚至建议康熙皇帝“诛杀太子胤礽”的罪名属实。再者,康熙皇帝临终对皇长子胤褆的态度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朝鲜李朝实录》记载的“胤禔性行不顺,依前拘囚,丰其衣食,以终其身”,一个是《大义觉迷录》记载的“朕若不讳;此人断不可留”,但不管哪种说法,都没涉及为其平反的要求。至于雍正皇帝,更是坚持认定皇长子胤褆“残暴横肆,暗行镇魇,冀夺储位”,才未将其释放。

所以,不管乾隆皇帝是“类祖”还是“类父”,都不会为皇长子胤褆平反。

更重要的是,皇长子胤褆获罪以后,只是被康熙皇帝下令“削除爵位、圈禁府邸”,并没有将其革除宗籍、革去黄带子,这和多尔衮、多铎、胤禩、胤禟这等被玉牒除名的惩治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再加上,皇长子胤褆病逝的雍正十二年,雍正皇帝已经给予了“以固山贝子礼殡葬”的特殊照顾,所以,乾隆皇帝就不需要再为其平反了。

后记

作为一代职业帝王,乾隆皇帝的治国水平、具体作为虽然有待商榷,但其推进皇权集中、巩固统治根基的手段绝对是“教科书级别”。乾隆皇帝实际掌握最高权力将近64年,除了继位初期等同于儿戏的“弘晳逆案”,他几乎没遇到过任何皇权挑战和威胁,这就足以证明乾隆皇帝对于把控权力的登峰造极。

在雍正皇帝几乎得罪光了皇室宗亲、满洲勋贵以及天下读书人的前提下,乾隆皇帝想要坐稳江山就必须有点非同寻常的手段。继位初期,乾隆皇帝努力营造宽松的统治环境,努力缓和统治阶层内部矛盾,为其换来了数十年的安稳朝局;乾隆四十三年,等到统治阶层内部矛盾再度尖锐的时候,乾隆皇帝再以平反多尔衮、胤禩、胤禟,建立“铁帽子王”体系等重大举措,重新争取到皇室宗亲的支持。

正如乾隆皇帝所言,“此事重大,朕若不言,后世子孙无敢言者”,如果不是乾隆皇帝屡次出手修复皇室内部关系,后世帝王恐怕再无此念,亦无此胆量,统治阶层的分崩离析便会过早的将大清王朝拖向灭亡。

只是,这种用以缓和统治阶层内部矛盾的平反做法,必须能够服众,必须能够拿出充分的理由,多尔衮“有大功,而无叛逆之迹”;胤禩、胤禟亦“未有显然悖逆之迹”,而昔日犯下诸多大错的皇长子胤褆,即使乾隆皇帝有心为其平反,也实在找不到令众人心服口服的理由。所以,皇长子胤褆也就只能尴尬的沉寂于历史长河中。

参考文献:《清史稿·列传七·诸王六》、《清实录·高宗实录》、《大义觉迷录》、《朝鲜李朝实录》




康熙帝晚年,因为争夺太子位,众皇子九王夺嫡。

在康熙朝,大皇子和太子被圈禁。

随着雍正登基后,朝局日益稳定,雍正进行了大清算,老三、老八、老九、老十、老十四,先后被圈禁。

到了乾隆朝,这些被圈禁的皇子多数已死去,只剩下老十和老十四。

乾隆登基后,分了二次给其中的叔伯进行了平反。一次是在乾隆二年,老三、老十、老十四获得平反;第二次是在乾隆四十三年,老八、老九获得了平反。但乾隆没有为老大平过反,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雍正帝这人,有理想、有毅力,是个为国为民的好皇帝。他十分痛恨官场的舞弊,也敢下手整肃官场,所以为臣是孤臣,为君也有些弧君。

雍正在批给臣下的奏折中说过,“朕就是这样汉子”,说明他是知道自己有“率性而为”的行事方法的。

对于和自己一条心的人,雍正极力维护。

他为了弘历可以惩罚至死另一个儿子弘时,弘时死时年仅二十四岁。

十三弟胤祥死后,他的三哥允祉“居丧不谨”,他为了给胤祥出气,把老三圈禁至死。

田文镜支持他改革,遭到直隶总督李绂和御史谢济世的弹劾,弹劾理由是瞒报,有理有据。他护住田文镜,反而对李绂和谢济世治罪。

对于自己的这些兄弟政敌,雍正的处理方式有些严苛。

老八、老九是削除宗籍、赐脏名,圈禁不久后死去。他们的儿子分别改名。其中,老八的儿子弘旺圈禁的屋子被砖砌死,只留下递送生活用品的窗口。老九的儿子弘晸被圈禁五十多年。

老十性子直,因为在上给雍正的疏折中有“雍正新君”的字眼,被治“不敬罪”,圈禁十四年。

老十四是有功社稷的大将军,手握重兵却从没有动过造反的念头,因为党附老八,也被硬生生地圈禁十四年。

雍正的秉性,乾隆是十分清楚的。雍正对上面之事的处理结果,乾隆有的不认同,有的还是认同的。



(乾隆剧照)

乾隆是个在政治上很成熟的皇帝,在他登基以后,先是稳定政局。因为接手顺利,在乾隆二年,他就着手了平反的事情。

这样做,一方面是因为他为君雍容、争取宗室内的支持;另一方面,他要纠偏其父的过激之处。

对待三伯,因为其死后以郡王丧仪下葬,相当于恢复了爵位,乾隆就给了他一个平反的态度,追加谥号为“隐”。

老十和老十四,他们都还活着,就被解除圈禁,封为“国公”。这个爵位根本上不高,连固山贝子都比不上,更别说老十四在出事以前是郡王。

从乾隆平反上面三位叔伯来看,是有理有节的。平反表明雍正罚惩严了些,适度封爵说明他们自身还是有错的。

对待老八和老九,乾隆本身是大体认可雍正对他们的惩罚。

原因一,弘时和他们有沟走,妄图对乾隆不利,所以乾隆对他们带有恨意。

原因二,从他们平反的时间看,是在多尔衮、豪格和弘晳平反之后。

弘晳平反在乾隆四十二年,弘晳是针对乾隆犯的罪,被削藉,还改名为“四十六”,可以说乾隆铁定的恨他。然而,弘晳平反后,老八、老九才平反。

大家要知道,弘晸可是在他执政后仍被关了四十三年!

乾隆若有心,早该平反了。

分析给老八、老九平反的原因有二条:

第一,借助平反,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当时乾隆七十多了,用他的话来说,“朕今临御四十三年矣,此事重大,朕若不言,后世子孙无敢言者”。他想在有生之年,为前朝历史打句号。

第二,雍正的反思。

雍正晚年曾说过,“特未有显然悖逆之迹”。指的是老八、老九罪行不明显,他有些后悔了。

乾隆对老八、老九的平反很敷衍,拖了近五十年才最后平反,两位叔叔的骨头都烂没了,临了以“查无实据”来收场。平反后的政治待遇是:去掉脏名,重回宗室,下文就没有了。

乾隆没有给大伯平反,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老大是康熙定的罪,并且还实锤。

乾隆崇拜康熙的确有,同时,康熙处理老大也是有理有据。老大犯下的罪行,全都是因为针对太子。

他要康熙处死太子,还讲自己替康熙动手。

他请巫人魇咒太子。

他还试图雇张明德行刺太子。

看看,骨肉兄弟,这都做的是些什么事!并且,这些事康熙全部人脏俱获,实锤之下,翻不了案。

第二,相对于老大的罪行,他接受的处罚并不过份。

老大事发后被圈禁,还是在自己的家里。起先,吃了点苦头。他说头疼,要太医给他开天麻的中药,有人烦他,不让太医给他开。

但他是只打不死的“小强”,居然没疼死。后来,其他人忙着夺嫡,这位仁兄忙着生娃。生的是真多,圈禁以后,一口气生了九个女儿、十一个儿子,整整二十个,一个加强班。

这样把生殖当作首要工作做,小编很无语!

老大生前没削藉,在雍正十二年过世,死后以贝子丧仪安殡葬,相当于已经恢复了爵位。另外,他的娃儿们也都有官职,还不低,二等三等的御前侍卫。

从上文可以看出,乾隆平反很讲政治牲,这种情况,让乾隆是不好平反的。

我是历史闲话人,祝朋友们阅读愉快!近一个月内,我会专注于剖析康、雍、乾三朝的历史事件,如果大家感兴趣,就顺手点个关注吧。




乾隆可不是不愿平反他的大伯,而是他不敢这么做。


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帝突然下了一道奇怪的诏令,在诏令中,他明确要求,将原本被父亲雍正帝“革除黄带子、削除宗籍”的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二人,“复其原名,收入玉牒”。

此诏令一下,顿时朝野议论纷纷,可还没等大臣们回过神来,乾隆帝又紧接着下了第二道诏令,为皇十子胤俄、皇十四子胤禵平反,并为皇三子胤祉追谥。

乾隆这一连串的操作,意味着将当年与他父亲雍正争夺嫡位失败后,被打击的叔叔大爷们几乎全部平反,大臣们在感叹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同时,不由得对乾隆帝此举揣测不已。

而有些细心的大臣就发现,在被平反的人中,唯独少了乾隆的大伯,也就是当年的皇长子胤褆,前前后后,并没有关于如何处理他的诏令。

是乾隆不愿意平反被幽禁至死的大伯胤褆吗?实际上并不是,他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乾隆无论如何也不敢拆自己爷爷的台。


胤褆被幽禁,完全是属于自己作的一手好死。

如果单从年龄上来讲,胤褆是康熙所有成年的儿子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他也因此位列皇长子,只不过这个皇长子,一点都没做大哥的样子。

原本在早年间,康熙还是比较喜欢胤褆的,毕竟他是最大的儿子,平时经常会安排一些具体的事务交由胤褆处理,并且,逢上带兵出征,康熙也喜欢带着他一同前去,除了让他长长见识之外,更多的就是让他得以锻炼。

而胤褆本人也较为聪明能干,每一次父亲康熙安排的事情,他都能十分圆满的达成,对此,康熙时赞赏有加,经常会夸奖胤褆是个可塑之才。

其实,这只是一个父亲对儿子正常的赞许和认可,但胤褆听起来,则变得完全不一样。

之所以他会觉得不一样,和他的出身有很大关系,胤褆的生母是惠妃乌拉纳喇氏,由于乌拉纳喇氏的娘家只是内务府的包衣奴才,因此,即便是惠妃为康熙生下儿子,也只能是一个妃子。

根据清制,这样的出身,决定了她当不了皇后,因此,惠妃的儿子胤褆,哪怕是年龄最大,也只能是一个庶子。

而庶子在当时是没有继承权的,换到皇家而言,就意味着他不会成为太子。


对于这一切,胤褆自然是心中极不平衡,凭什么自己是长子,却因为出身当不了太子?况且自己能力也不差。

但他的不平衡,也只能埋在心里,毕竟太子胤礽的出身,要比自己高贵的多,并且,父亲康熙对太子的喜爱程度,要比对自己更深一点。

但他一心想要夺得太子之位的念头,从没有停止过,在他看来,如果自己想要上位,那么最大的机会,就是太子被废。

因此,从康熙二十五年,胤礽被正式立为皇太子开始,皇长子胤褆就暗中密切的关注着太子的一举一动,期望他犯错,好能让自己有上位的机会。

而这一等,就等了足足二十多年,终于,在康熙四十七年,胤褆的机会来了。

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以及多位阿哥陪同康熙巡行塞外,没想到在出巡的途中,皇十八子胤祄突然患了疾病,身为父亲的康熙焦急万分,但身为哥哥的胤礽却表现的无动于衷,甚至还有些冷漠,这就让康熙十分恼火,认为胤礽毫无友爱之心,没有一点做兄长的样子。

与此同时,皇长子胤褆又告发胤礽诸多不良表现,比如他恣行捶挞王公大臣、纵容下属敲诈勒索等等,种种劣迹加起来,让康熙对胤礽极度失望。


如果胤礽在当时能低头认错,康熙可能还不至于那么恼火,但在康熙训斥他是,他不仅不听,反而当场顶撞,这就更让康熙对这个儿子失去耐心。

而在回京的路上,发生的另外一件事,让康熙彻底下定决心要将胤礽废除。

返京途中,胤礽趁着半夜,偷偷的接近康熙的营帐,并把帘子撩开一道缝隙王里面偷看,他看到什么无从知晓,但却被康熙逮了个正着,这下,康熙也是在忍不了了,认为胤礽有“弑逆”之心,当即决定,废除太子胤礽。

而这种局势,显然是皇长子胤褆喜闻乐见的,他巴不得胤礽被废,这样以来,他就有上位的机会,而他接下来的操作,更验证了他急切的心理。

就在胤礽被废除同时,胤褆认为自己时机已到,加上父亲康熙对自己向来喜爱,因此他就认为,康熙势必会考虑自己,而为了在父亲面前给自己加点印象分,他干了一件十分愚蠢的事情。

他居然当众表示,自己愿意代替父亲,诛杀那废太子胤礽,还美名其曰,不要脏了康熙之手。

要知道,康熙虽说是帝王,但他一直对于亲情看的还是比较重的,不然也不会因为太子胤礽对皇十八子生病无动于衷而大动肝火,如今胤褆竟然说出了这种话,这让康欣不仅震惊,而且感到可怕。

用康熙的原话就是,像胤褆这种“不谙君臣大义,不念父子至情”的人,简直是天理国法,皆所不容。

这一句话,就宣判了胤褆的死刑,康熙也明确表示,自己原本就没有立胤禔为皇太子之意,如今他犯下大错,也就更不可能了。

如果此时的胤褆,能够停止他的非分之想,并诚恳的向康熙认错的话,虽说免不了责罚,但依照康熙的行事风格,至少还会顾忌父子之情,不至于让胤褆被幽禁之死,但只可惜,胤褆依旧是执迷不悟,硬是一条道走到了黑。


在看到自己已经没有希望当上太子后,胤褆开始押宝,把自己的前途寄希望于赌注中。

他押宝的对象,是皇八子胤禩,当时胤禩以“聪明能干,有德有才”著称,并且,在太子胤礽被废除的当时,康熙就任命胤禩为内务府总管,种种迹象,让皇长子胤褆认为康熙有意于老八胤禩。

因此,身为大哥的胤褆,开始无条件的支持弟弟胤禩,不仅主动亲近胤禩,还为其广造舆论,还特意招来一个算命的张明德,对外宣称老八有“大贵”之相。

胤褆这样做,无非是觉得康熙会把太子之位交给胤禩,而自己提前亲近并主动示好,同时帮助他扩大声势,日后若是老八继位,那么自己就是大功臣。

但结果却是,胤褆这一番操作,被康熙看的真真的,不仅令康熙对他愈加厌恶,同时也认为老八胤禩勾结胤褆,最终康熙大动肝火,斥责胤禩为“柔奸成性,妄蓄大志”,彻底断了他继位的梦想。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老八被康熙踢出局,有一部分原因就出在老大胤褆身上,有道是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胤褆的操作,完全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不仅自己惹康熙嫌弃,还连累老八下了水。

到了这个时候,康熙已经是对皇长子胤褆极度的厌恶了,恨不得让他马上消失,看到康熙如此态度,本着墙倒万人推的宗旨,皇三子胤祉又火上浇油,向康熙告发了胤褆利用巫术,“魇镇”并试图谋害皇太子胤礽一事,这下,胤褆算是彻底跌入了万丈深渊。

而眼看自己的儿子已经无可救药,惠妃乌拉纳喇氏也是十分无奈,她主动向康熙奏请胤褆不孝,请求将他就地正法,而康熙再次发扬了父爱精神,并没有将其诛杀,而是将其圈禁起来。

不过,虽说只是圈禁,但胤褆与别人不太一样,毕竟康熙内心里对他还是极度愤怒的,因此,先是下令夺去其王爵,之后又派重兵,将其关在自己家中,不得外出半步,而康熙在出远门时,担心这个喜欢四处搬弄是非的儿子不安分,又特意下令,派了足足近一百位王公大臣来看守胤褆,生怕他出来找事。


自此,胤褆就开始了长达二十六年的圈禁岁月,高墙外争夺嫡位的战争依然在继续,但丝毫影响不了他的“安静岁月”,哪怕是康熙驾崩、雍正登基,也同样如此,曾经风光无限的皇长子,就这样在方寸之地度过了一年又一年。

而在雍正帝登基后,开始了对当年和他争夺过地位的诸兄弟打击报复,其中,先是在雍正二年,首先对皇八子胤禩进行问罪,斥责其为“肆行悖乱,干犯法纪“,下诏削其宗籍,同时进行圈禁,并将其改名为“阿其那”。

紧接着,皇九子胤禟也同样遭受了与老八一样的待遇,并被改名为“塞思黑”,另外,皇十子胤䄉被圈禁,就连雍正帝一母同胞的亲兄弟,皇十四子胤禵也被打发去看守皇陵。

整体一套操作下来,除了始终站在雍正这边的皇十三子胤祥之外,其余当年和雍正对着干的几个兄弟,基本上全部都被打压,而在这里面,雍正肯定忘不了当年皇长子胤褆曾干过的事,斥责其为“残暴横肆,暗行镇魇,冀夺储位”,继续坚定的执行着当年康熙将其圈禁的命令。


因此,皇长子胤褆,也就只能继续过着他那高墙之内的岁月,一直到雍正十二年病逝为止。

由于被圈禁的日子过于无聊,胤褆没事就生孩子玩,终其一生,共生有儿子十五个,女儿十四个,共计二十九个子女,创下了他同辈兄弟中的最高纪录。

对于雍正打击报复自己兄弟这种行为,且不论是否冷血自私,但在当时来说,既然雍正已经将这几个人定性为铁案,那么作为儿子的乾隆,按理说是不应该将其推翻的。

但乾隆在登基数年后,却出人意料地下达了将诸多被雍正打击的叔伯们平反的诏令,自皇三子胤祉开始,基本上所有曾被父亲打击的叔叔大爷们都一一翻了案。

但在乾隆为这些翻案的同时,唯独有一人,依然是被选择性的遗忘,这个人就是乾隆的大伯,皇长子胤褆。

那么说,乾隆既然敢翻案,怎么会不平反他大伯呢?其实仔细研究乾隆平反的名单后,就会发现这里面有一个细节,这个细节足以说明乾隆为何不平反其大伯的原因。


首先,乾隆在下达平反诏令最初,先是平反了曾经被顺治皇帝“挖坟鞭尸”的多尔衮,此举可是大有深意。

为什么呢?简答来说,乾隆平反多尔衮,是先行试探。

试探谁?试探朝中大臣们的反应,尤其是那些八旗贵族的反应,当年多尔衮在死后被顺治帝掘坟鞭尸,但毕竟已经是几代前的事情了。

如今朝中局势一变再变,已经不是当年的情形了,不管是为了拉拢八旗贵族也好,还是为了平息矛盾也罢,乾隆帝非常需要一个能彰显他“仁政”的政绩。

既然是要彰显仁政,那莫过于宽恕曾经罪大恶极之人罪过这件事了,历朝历代的帝王也经常会干这种事,其目的无非是靠着施以这种“仁政”,来稳固自己的统治而已。

但在平反谁这个问题上,就是一个大学问。

乾隆向来对父亲雍正的各种举措都不以为然,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包括雍正曾经重用的大臣,到了他这里,不是被冷落,就是被打压,而对于那些被父亲打压的叔叔大爷,乾隆抱着的心态也是如此。

说白了,他其实就是想平反这些叔叔大爷,但由于雍正是自己的父亲,如果他一上来就平反他们,难免会招来非议,毕竟当年这都是被雍正定下的铁案。


因此,乾隆就来了个迂回的招数,先平反多尔衮等人,看看大臣们的反应,如果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对声音,那么他就可以进行下一步操作。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在平反了多尔衮不久后,乾隆就下诏对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平反,之后又陆续的对其他叔伯们平反。

这就是乾隆的一个小心思,也是他的一个政治手段而已。

而这其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细节就是,就是在被他平反的所有人中,不管这个人是曾经被定性为什么罪名,统一的特征,就是全都不是乾隆的爷爷康熙定罪的。

多尔衮、多铎,是当年顺治帝定下的罪名,彼时康熙还是一个皇子,尚未登基,自然就和康熙没什么关系。

而乾隆平反的叔叔大爷们,不管是皇八子还是皇九子,以及其他皇子,虽说部分人在康熙活着的时候,曾经遭受了康熙的斥责,但至少在康熙驾崩时,这些人没有一个被康熙治罪的。

他们被圈禁、被削去爵位,甚至被改名,这些都是在雍正登基之后发生的事情,雍正帝有没有借助自己是皇帝来打击报复暂且不论,但无一例外的,这些人都是在他登基后,才一个个结局凄惨的。

所以说,这同样和康熙没什么关系。

我们都知道,乾隆一向十分推崇爷爷康熙,其人生宗旨就是,只要爷爷说的,那就是对的,在乾隆心里,康熙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完美的人,以至于他在其登基之初,就发下宏愿,自己不敢超过康熙在位的时间。


前文也讲过,乾隆对父亲雍正一向不以为然,而这些人被定罪,既然和爷爷康熙没关系,那么翻案就是分分钟的事情。

反正除了爷爷康熙之外,其他人都不如他乾隆,既然不如他,那就没什么顾忌了。

而他的大伯皇长子胤褆,却和别人不一样,他的罪名,是当年康熙亲自下诏定性的,因此,胤褆也就没有了能够翻案的可能性。

先是在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利令智昏的胤褆主动向康熙请缨要代父诛杀太子胤礽,惹的康熙大骂其为“乱臣贼子”,紧接着在当年十月,胤褆魇镇胤礽的事件被揭发,更让康熙震怒,亲自下令派兵对其严加看守。

期间,胤褆为皇八子胤禩找来“妖人"张德明相面也东窗事发,彻底让康熙失去了所有耐心,最终下令,将胤禔革去郡王爵位,在府第高墙内幽禁起来。


而在之后,康熙仍然是余怒未消,在他巡视塞外临行时,特意下诏,加强对胤禔的看管,增派了百余名王公大臣负责看押胤禔,防止他借康熙不在京之际,跳出来招惹事端。

从康熙的一连串反应来看,他对皇长子胤褆的愤怒是到了极点,就差将其一刀砍了。

而作为一向尊崇康熙的乾隆来说,这个当年令自己爷爷大动肝火的大伯,着实是一个十恶不赦之人,这样的人,怎么会对其平反?

况且,胤褆的罪名,是康熙亲自定论的,如果乾隆对其平反,岂不是直接打了康熙的脸?这样的事情,乾隆是万万不会做的。

不给父亲雍正面子可以,但绝不能不给爷爷康熙面子。

出于这种心理,乾隆才会在平反其他叔伯的同时,选择性地遗忘了这个被圈禁至死的大伯,也就是这件事,使他难得的与父亲雍正保持了一致。


总而言之,乾隆不平反大伯胤褆的原因,更多的是出于他内心一些自私的想法,不能违背康熙曾经定下的东西,是第一大前提,另外,胤褆的诸多行为,不管是在哪一个帝王来看,都属于那种罪大恶极之徒,并且还是铁证如山那种,平反这种人,显然与当时的政治需求不符合,因此,乾隆不管是出于尊崇爷爷康熙,还是为了自己的统治稳定,都不会平反他的大伯胤褆。




乾隆上位的第二年,十四叔重获自由,同时,十叔也一样获得了自由。

41年后,乾隆为八叔、九叔平反,也为多尔衮、多铎平反,就是没有为大伯胤禔平反。

乾隆对于大伯到底有着怎样的仇恨?为何就不给一个平反的机会?

1、大阿哥的“职业生涯”


我们先看看大阿哥的“职业生涯”。

1672年,大阿哥胤禔出生了,母亲是惠妃乌拉那拉氏。看这女子,身体状况还是不错,为康熙生了两个儿子,老大夭折了,老二活下来了。

其实,在大阿哥之前,康熙有四个儿子出生,只是,都夭折了。说起来,还是大阿哥的命硬。

这是第一个健康成长的儿子,康熙满心欢喜,大一些就安排人教他读书写字、练习骑射,这就造成了大阿哥的个人素质相当出色。

每个人的一生都有遗憾,大阿哥的遗憾,就是母亲的地位卑微,这不足以让他成为太子。

不过,年轻人都相信奇迹,认为条件合适,天都能被戳个窟窿。

因此,对于皇位的心思,大阿哥一直没有完全断绝过。但这种相信,最终造成了大阿哥的悲剧人生。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大阿哥的文武双全,让很多人竖起了大拇指。而1690和1696年,两次跟随父亲,出兵征讨厄鲁特蒙古噶尔丹,这给他积累了非常好的声誉。

1698年,大阿哥被封为多罗直郡王。那时,一起封为郡王的只有老三。

这是大家的大哥,如果没有私心,那么,获得大家怎样的尊重可以预见到。可是,面临那个皇位,如何做到淡定?

大阿哥在观察机会,在寻找机会。

1708年5月,发生了一件大事,康熙巡幸塞外。为了让阿哥们长长见识,多点历练,因此,康熙带了一众阿哥。

当时,大阿哥已经36岁了,而太子也已经34岁了。

不怕当面的批评,就怕背后的乱语。

在途中,发生了几件事,大阿哥就借题发挥,把太子的丑事一一说了出来,什么暴戾不仁,什么捶打诸王,什么私截贡品,什么纵容奶妈丈夫等人勒索。

大阿哥有些说的是真的,有些就是添油加醋,但康熙信了。

返回途中,十八阿哥病了,太子仿佛不怎么忧愁。这让康熙想起了18年前的事,在1690年康熙病了,太子看望的时候,也是很木讷,并不为父亲的病情忧虑,当时太子只有16岁,可那事康熙一直记着,并认为这孩子不孝顺。

两个事情联系到一起,康熙对太子非常生气。

在返回途中的营地,太子不知道抽什么风了,竟然悄悄掀开帐篷帘子看里面的康熙。

看到了什么不得而知,但康熙非常不高兴,认为有“弑逆”嫌疑。

九月初四(10月17日),康熙终于忍不住了,历数太子的种种罪状,并说他: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

这帽子扣得太大了,太子的前景很不妙。此时的大阿哥说不出的高兴。


当听到康熙下令拘禁太子,并有大阿哥亲自看管时,大阿哥更高兴了。

无脑的大阿哥,认为机会来了,不可再错过,必须让太子彻底没有机会。于是,他做出了人生最错的一件事:建议康熙杀了太子,有自己来安排。

所谓虎毒不食子,建议自己的爹杀了自己的弟弟,其人内心何等阴狠。

这话气得康熙大骂大阿哥:乱臣贼子。

康熙带着一众人回到了京城。农历十月十五,三阿哥揭发大阿哥的罪行,说大阿哥用巫蛊之术在诅咒太子,大阿哥无法辩驳。

康熙派人一查,竟然是真的,他对这个大儿子彻底失望了。

很快,康熙就安排人将大阿哥看管了起来。过了半个月,在十一月初一,康熙下旨革去大阿哥的郡王爵位,从此幽禁了起来。

这一幽禁就是26年,康熙幽禁完,雍正继续幽禁,大阿哥都快把“牢底”坐穿了。

1734年,大阿哥去世,真的是门前冷落车马稀。

1735年,雍正去世了。

如果此时大阿哥没去世,乾隆已经会继续幽禁他的。

2、乾隆不给大阿哥平反的理由


乾隆在当了皇帝的第二年,就给十四叔和十叔平反了。

这两人为什么这么快呢?

一是,老十四是个将才,而且是乾隆的亲叔叔,也没有直接做过对雍正出格的事情,不原谅亲叔叔,原谅哪个?

给老十四平反后,就封为辅国公,后来封为贝勒,封为郡王。

老十四的后半辈子值了,享受了绝对的荣华富贵。

二是,老十虽然是八爷党,但破坏力有限,也没有对老四的皇位造成威胁,更没有对老四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于是,乾隆也给了十叔自由的机会,并且封为辅国公。

只是,老十身体不好,在乾隆6年,因病去世,年58岁。

41年后,乾隆再一次给一些人平反,他们是多尔衮、多铎,还有八阿哥和九阿哥。

对于多尔衮,平反是因为功劳太大,死后的一些落井下石之举,完全盖不住巨大的功勋。多铎是受了多尔衮牵连,亲王变成了郡王,多尔衮被平反,多铎自然也被平反。

而对康熙家的老八老九,为何会宽恕,《清史稿》有这么一段:

“皇祖第八子允禩、第九子允禟,居心险诈,结党妄行,罪皆自取。皇考尚不忍重治其罪,仅令削除谱牒,更改其名,以示愧辱。就两人心术而论,其潜蓄觊觎窥窃之谋,诚所不免。及皇考绍登大宝,伊等怨尤诽谤,亦属情事所有。盖伊两人未尝无隐然悖逆之心,特未有显然悖逆之迹,是以皇考虽明暴其罪状,犹为曲示矜全。”

啥意思?这八叔九叔,居心不良,但我爹都不忍心治重罪,只是更改其名,进行羞辱。我爹当了皇帝,这两人心里不舒服,有怨言,但没有谋逆之心,也无谋逆之行动。

所以,乾隆就给平反了。


焦点到了乾隆大伯胤禔这里了,乾隆为什么不给他平反呢?

原因有二。

一是,这是康熙治罪的皇子。

康熙就对两个儿子治罪了,一个是废太子,一个是皇长子。

而在康熙死之前,封了太子的儿子弘晳为亲王,这就说明了,康熙已经放过了太子一脉,雍正不能再给太子一脉落井下石了。

关键的是,老四和太子曾经的关系还不错。

但是,康熙死前,对皇长子的后人并没有做出什么安排,也没有指示要放出皇长子的意思。

对于这个人,雍正是不喜欢的,前期想篡权,后期想支持八爷,总之,和老四无交集。所以,雍正没有对皇长子有任何的宽恕之举。

到了乾隆这里后,因为是自己最尊敬的皇爷爷定的罪,乾隆不想也不愿给其一脉平反。

要知道,乾隆一生最佩服的就是康熙,对康熙的所作所为那是顶礼膜拜,他不愿意给皇爷爷定了罪的大伯平反。

二是,大伯的获罪理由让人无法原谅


太子也好,八爷也好,四爷也好,在争储过程中,有么有派人刺杀自己的兄弟?没有,有没有言称杀了兄弟?没有。

只有大阿哥,向康熙表态:可以有自己杀了太子,这行为太恶劣,太不得人心了,冷了一众兄弟们的心。

不仅如此,大阿哥还使用巫蛊之术祸害太子,想置太子于死地,这恶毒的行为真的让人讨厌。

所以,康熙无法原谅,雍正无法原谅,乾隆也无法原谅,因为大阿哥的心太狠毒了!

从这里看来,乾隆不给大阿哥平反也在情理之中。

回到开头,为何乾隆不给大伯平反?主要原因就是两个:一是皇爷爷做出的决定,乾隆不想推翻;二是,大伯心思太狠毒,因为要杀太子,要用巫蛊之术祸害太子,所以,乾隆无法原谅。

而 那些被乾隆平反的叔叔们,虽然和父亲有竞争,有抱怨,却没有明显可见的谋逆之心,没有明显的谋逆之举。

因此,在乾隆这里,可以被原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雍正   乾隆   大伯   贝勒   雍正皇帝   叔伯   郡王   阿哥   皇太子   皇子   长子   大臣   太子   康熙   儿子   父亲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