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二战德国战败后国家一片废墟,几乎没有男丁了还会取得飞速发展?

德国和日本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但在战后都实现了奇迹般的复兴。1945年的德国看起来被炸成了一片废墟,但其实德国的工业、科技基础还是保留了下来。战火只是摧毁了有形的厂房、机器这些物质层面的东西,但德国在战前积累的技术、人才等无形优势却并没被摧毁。德意志地区早在16世纪就颁布了义务教育法,到了19世纪中期普鲁士已基本实现全国城乡的全面免费教育。

1870年普鲁士的儿童入学率已达到97.5%。1871年普鲁士统一德国后就把义务教育全面推广开来。高度成熟的教育制度使德国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储备。二战虽把德国的街道、工厂炸成了一片废墟,但人们脑子里积累的东西却并没被战火摧毁。早在20世纪初德国就已是世界第二工业大国。德国工业化物质层面的东西可能在战争中被炸毁了,但技术、人才方面的基础其实是保留下来了。

二战中德国西部的工业损失、基础设施损失最多只有30%左右。二战中德国人口损失较大。尤其是男性人口由于被动员征召导致大量锐减。可到二战结束时投降的德军仍有约700万人。直到战争后期盟军反攻到德国本土才造成一定的平民伤亡,而在战争初期德国作为发起方基本不存在平民伤亡。总的来看德国在二战人口损失不小,但并没使其失去重新崛起的基础。战争结束后德国又接收了从波兰等东欧地区逃来的近千万日耳曼难民。

二战时期德国的黑科技层出不穷:V2弹道导弹、虎式坦克、喷气式飞机、防空导弹等等都是二战中德国的杰作。那时的德国诞生了很多著名的科学家。战后美国和苏联还曾大力争夺德国科学家。虽说有些科学家在战后离开了德国,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科学家留在了德国。表面上被炸成一片废墟的德国其实工业基础、经济基础、科技基础还是相对不错的。战后的德国被分割成了资本主义阵营的西德和社会主义阵营的东德。

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岁月中分裂的德国成了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阵营对峙前沿,但这也使德国在战后得到了两大阵营的广泛助力。1947年美国启动了旨在援助欧洲盟国经济复苏的马歇尔计划。在随后的三年间美国为西德提供了6.5亿美元的援助。除了这种直接的经济援助之外美国很多企业开始大量投资西德。这不仅缓解了西德战后重建的资金压力,而且还使西德获得了美国在市场、技术等方面的扶持。

苏联阵营为应对马歇尔计划搞出了一个莫洛托夫计划。这一计划旨在通过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经济援助促进苏东贸易关系的发展。1950年9月东德加入苏联发起的经济互助委员会。东德将与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作为整个国家外贸的基础。东德通过大力发展与经互会国家的经济关系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1953年8月苏联还免除了东德由于战争而负担的财政和经济义务。

无论东德还是西德都是美苏争霸的最前线。这样一来苏联和美国为了显示自己阵营的优势都对德国进行了大量的援助建设。西德战后首任经济部长艾哈德被誉为“社会市场经济之父”。他所提倡的社会市场经济是德国从二战以来一直奉行的经济理论。这个理论的大意就是在充分尊重和保障自由经济自由市场的基础上国家适度调控。战后的西德走上了一条“精英教育”和“职业化教育”并行的路线。

德国作为世界范围内义务教育的发源地本来就有相对成熟的教育制度。西德在战后根据本国实际提出了教育一定要跟现实接轨、一定要为德国的经济发展服务等口号。1950年西德的大学生只有10万人左右,到了1970年的西德的在校大学生就有41万人了。与此同时西德的职业教育也是在全世界都出名的。这样西德既培养了高科技人才也培养了优秀的专业技术工人。当然德国的战后复兴与靠谱的企业管理模式、法制化建设也密不可分。

德国企业管理模式的特点之一就是完善的职业培训机制和职工广泛参与管理。德国的《职工参与管理法》明确规定:大型企业要按对等原则由劳资双方共同组成监事会,然后再挑选一位中立人士担任主席。《企业法》规定:凡职工在5人以上的企业都要成立职工委员会。职委会的主要任务是在工资、福利、安全、劳动时间、劳动条件、合理化建议等方面维护职工利益,而资方在涉及到职工前述利益等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前必须征得职委会同意。

这种劳资双方共同参与的企业管理能更多的考虑企业的长期发展,也减少了基层工人与管理层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因此德国工人普遍有一种对企业的责任感。这也是德国制造业能闻名全球的原因之一。德国公司普遍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宝马公司的企业文化是“只有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的任务才能目标一致”。奥迪公司是“竞争是从来不睡觉的”。西门子公司是“过去总是开头,而挑战总在后头”。

德国确实是以工业制造体系闻名世界的国家,但德国独具特色的金融系统在竞争力上同样不可小觑:德国的法兰克福是仅次于伦敦和苏黎世的欧洲第三大金融中心。德国的银行和金融机构可谓世界上最严苛的贷款者。德国金融机构对于风险把控极其严格,同时德国还为中小企业设立专项投资基金。这样的金融体系保证了大量的社会资本流入到有效率、有竞争力的产业与部门,全社会资本高效支撑实体经济发展。

德国人曾将自己的国土视为四战之地——用俾斯麦的话说:“法国只会在东部边境遭到攻击,俄国只会在西部边境遭到攻击,而我们至少会在三条战线上可能遭到攻击”。德国这种地缘格局使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陷于两线作战腹背受敌的不利处境,然而德国在战后复兴的过程中却发现了自身地缘环境的优势:地处中欧的德国四通八达。德国是欧洲的航空、铁路、公路枢纽,所以几乎全欧洲的物流都在此中转。

战后西德与法国的和解催生出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机构这些组织。1967年西德、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又组成了欧洲共同体。2009年欧共体升级成为如今的欧盟。西德的战后经济复兴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欧洲共同市场。战后石油和天然气的广泛应用以及世界性钢铁过剩使依靠煤铁资源起家的鲁尔区这样的老工业基地开始面临困境。从20世纪60年代起鲁尔区进行了一系列产业调整布局。

60年代鲁尔区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对传统产业进行清理改造,与此同时投入大量资金来改善当地的交通基础设施、兴建和扩建高校和科研机构、集中整治土地。70年代在继续加大第一阶段改善基础设施和矿冶工业现代化的同时重点通过提供经济和技术方面的援助逐步在当地发展新兴产业。80年代以后德国联邦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充分发挥鲁尔区内不同地区的区域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优势行业。

经过这番产业调整布局之后鲁尔区的石油消费量逐渐增加,炼油工业和石油化工工业也迅速发展起来。70年代以后当地的电气工业、电子工业有了很大发展。如今鲁尔区不仅生产着全德国80%的硬煤和90%的焦炭,还集中了全国钢铁生产能力的2/3,电力工业、硫酸工业、合成橡胶工业、炼油工业、军事工业等均在全国居于重要地位。鲁尔区的案例对整个德国都产生了启发。德国由此开始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当然以上所说的这些主要是西德的战后发展。东德的战后发展比起西德没那么耀眼,但东德的发展其实也并不算差。至少在苏联阵营中东德的经济就长期排在第一名。1990年两德统一使德国获得了更多可以统一调配的资源、劳动力以及更为庞大的国内市场。随着统一之后经济实力更强的西部地区对东部地区一轮基础设施建设使德国在1990~1991年迎来了一轮经济发展高峰。




其实,德国在二战以后作为一个战败国,在二战当中因为战争导致本国的经济经济产业受到重创,但是在过后不久的时间内,又一下子发展成为了发达国家。说到底德国的情况与日本是一样的,同样为二战的战败国,日本也是在战争结束不久时候,国家的经济总体得到了迅猛发展,而他们的这些成就都离不开美国这一个大国。

一场大战的爆发,一个国家之内几乎所有适龄的男性都会被征召上战场,甚至打到最后兵员流失严重的情况下,很多国家还会征召一些儿童,甚至是老人进行作战。而男人在前线进行战斗的同时,全国的女性都会在后方进行各种军事物资的生产,比如二战当中的德国或者是美国而言,许多女性都会被安排到军工厂进行生产枪支弹药为前线补充。而战争爆发之后,伤亡最严重的就要数双方交火最前线的男性士兵,几乎许多男性士兵都会战死沙场。

而在二战德国战败的前夕,德国军队青壮力的士兵已经消耗殆尽,虽然德国当时还有几百万的军队,但是大多数都是为后期所征召的一些老弱病残,由此就可以知道,德国在二战战败之后,其国内的青壮丁力量已经所剩无几,或者是大量内盟国所俘虏。

由于在二战当中,德国的大部分男性都在战场上战士,或者是大量被盟国军队所俘虏。所以说在二战刚刚结束那会儿,德国本身是没有多少青壮年进行国家的恢复生产,而德国的女性很多也没能找到适合的结婚对象。所以说,德国在当时本应该是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全国居民越来越老年化,这也肯定会造成德国整体上下的经济生产能力,也会越来越崩溃。但是真实情况并不是这样子,在二战结束之后,德国境内还是有少部分一直留在后方的青壮男性,这也是德国在战后能够有效恢复人口的主要因素。还有一个重要的点,当时德国在战后有很大一部分外国劳工涌入境内,而许多找不到德国青壮男性结婚的德国女性,最后也只能与外国劳工进行结婚,甚至还有许多嫁给了美苏两国在德国境内的驻军士兵。

所以从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开始,德国境内的婴儿出生率逐渐得到恢复,直到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原本在战后出生的婴儿都已经长大成年,这个时候的德国整体青壮丁人口已经恢复到了一个正常国家的数量。

再说一说经济,战后德国经济的恢复,怎么也要分为当时的东德与西德两个方面来讲。在二战结束之后,原本的德国被划分为东西两个国家,东德当时是有二战的战胜国苏联所占领控制,而西德当时同样也是由战胜国美英等国家所管理。

首先你要知道的是,二战当中,德国在战争中所受到的损失比日本还要大,因为德国在最后是被盟国直接派部队进攻到首都而宣告战败,当时德国境内的各种生产力目标都已经受到盟军的狂轰滥炸,全国的工业体系几乎损失殆尽。而日本就不一样了,日本在二战末期,全国上下还拥有着700多万的军队,并且当时的盟军根本就没有真正踏上日本本土,就算是在冲绳岛战役的时候,盟军也是付出了非常惨重的代价。而日本在二战的最终投降,说到根本就是因为美国在日本投下了两颗原子弹,这对日本政府以及全体国民都产生了非常大的恐惧。

还有就是苏联当时直接派部队歼灭了在东北的关东军,因为关东军的几十万兵力号称日军的精锐所在,地面部队的关中军全军覆灭,再加上日本海军的舰船已所剩无几,最终日本天皇只能够宣布战败投降。

而那时候西德的经济恢复速度,是绝对要比东德好的多。咱们这里也重点讲一下西德,西德在二战结束以后,经济恢复主要还是取决于美国的“马歇尔计划”。美国所主导的“马歇尔计划”,咱们也可以将它视为“欧洲复兴计划”,主要目的就是对在二战当中受到极大破坏的西欧各个国家,进行各方面的经济以及国家工业体系的重建,这个计划对于欧洲国家的发展甚至是整个世界的格局都有着极大的影响。

只要是“马歇尔计划”包含了德国,那么德国的经济恢复,几乎上是与当时西欧的其他国家是一样的,因为在二战当中英法两国的损失也并不小。而在“马歇尔”计划即将结束的时候,当时西欧除德国之外的全部国家,他们的整体经济水平都已经恢复到了二战爆发之前的水平。值得一提的是,“马歇尔”计划最初也包含了苏联与东欧其他国家,而当时美国提出的条件就是,苏联与东欧国家想要成为“马歇尔”计划的受益者,那么就必须要进行各方面的政治改革,允许西方国家的势力进入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

但是苏联当时肯定不答应这样的要求,而美国到后来也是有那么一点后悔的意思,所以最终“马歇尔”计划排除了苏联及其东欧各国,但是东德却被“马歇尔”计划放在了援助范围之内。所以说,正是因为美国主导“马歇尔”计划的各种经济建设援助,为德国后来的经济恢复发展奠定了非常强大的基础。

还有,德国人天生就有严谨以及奋斗精神,在战后只要敢拼敢干、懂得多动一动脑子,无论是多么崩溃的国力也能够得到恢复,比如说一战后的德国还不是在短时间内就恢复到了巅峰状态吗。而德国人在战败后,他们在国际上都一向承认自己在二战当中所犯下的罪行,并且长期以来都在处理二战时的“纳粹元素”。正是因为这一种认真的认错态度,德国在战后很快就得到了欧洲各国的理解与包容,并且与德国渐渐开展了各方面的经济贸易往来。

还有最后一点,就是在战败后的德国,跟上了全球一体化经济发展,以及欧洲一体化经济发展的潮流。以“马歇尔”计划所奠定的经济恢复基础,再加上后期全世界经济大力发展的潮流,只要是德国乖乖的跟在欧洲各国或者是美国的后面,它的经济得不到恢复与迅猛发展,甚至可以说是很难的。


“军器战位”




有人说,如果仅靠德国自已干,100年也发展不起来。这话可能有点过,但却颇有一些道理。其实德国和日本能够在战后经济迅速崛起,都与美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战之后,整个德国工业体系全被炸毁,经济体系瘫痪,发动战争所造成的国际债务、货币体系崩溃。紧接整个国家被一分为二,西德由美国接管,叫联邦德国;东德由苏联接管,称民主德国。当时不论东德西德,均成一片废墟,而且大部分男人战死沙场,妇女担当了重建国家的主力军。

对于当时的德国来说,不管东德还是西德,都是一样的负罪感,都要严格按受战胜国的监督和管理,都没有其它任何指望,只能死心塌地拼命干,至少有一半妇女终身未嫁,有许多妇女累死在战争留下的废墟上。

当然,德国人的努力和严谨是经济得到发展的主要因素,因为虽然德国被炸成了废墟,但德国的聪明、严谨和奋斗精神还在,德国人的技术能力还有,而且德国还有一战失败之后成功崛起的经验,其中一些经验就是利用英法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借力打力。

不久机会来了。社会主义的苏联和资本主义的美国矛盾日益突出,斗争变的不可调和,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同时也为了在欧洲牵制英法等国,开始实施"马歇尔计划",在此期间,让西德同其它欧洲国家一起,通过参加经和组织接受美国的金融、技术和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这为西德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西德在美苏两个阵地的斗争中积极表现,让美国看到了西德在对苏斗争的重要性,渐渐取得美英法等国的信任。美英法在积极对西德进行经济援助的同时,还替西德掩盖一些侵略事实、拖延或减免战争赔款,使德国抓住了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

在联邦德国的努力和美英法等国家的扶助下,西德很快发展起来,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西德的经济总量就超过英法等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同时东德也发展成了社会主义阵营中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西德在政治上肃清"纳粹元素",严打纳粹残留;外交上放低姿态,将自已定格为"罪人",对受害国尽量弥补,渐渐被周边国家包容。尤其当年的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在华沙尤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一跪,瞬间震惊了世界,让全世界铺滿了和平和包容的光芒。

上世纪九十年代,即1990年8月,东西德合并,德国实现统一,一个统一而强盛的德国不仅成了欧盟的火车头,也成了全世界最强盛的国家之一。




二战结束的时候,德国被打成了一片废墟,在战争中德国有553万名军事人员死亡,另有181万名平民也在战争中丧生,由于战争死亡和被俘的人员有将近1000万人,而这些在战争中损失的人员,绝大多数都是男性,以至于一时间在德国男性变成了稀有物种。

而作为轴心国最核心的国家以及战败国来说,德国在的待遇自然很差,被美、苏、英、法分别占领不说,还长期分裂成了东德和西德两个国家。但在战后经过短短20多年的发展,西德又重新成为了经济强国,与另一个战败国日本一样,创造了战后经济飞速发展的奇迹,重新回到了世界大国的地位,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在于当时男女比例失衡的国家不止德国,战争中与德国相杀最严重的苏联也出现了严重的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直到今天俄罗斯也存在着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但在战后,不仅德国发展起来了,苏联也经历了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成为了世界上的超级强国。其实只要不发生战争,虽然在德国在战争中损失了大量的男丁,以至于战后的一段时期里男性变得非常少,但只要经过一些年的正常发展,人口也总是会慢慢恢复起来,缺少男丁,男女比例失衡并不会成为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不过二战之后,不仅仅是德国,很多国家也是如此,比如苏联就因为战争而出现了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直到今天俄罗斯依然是个严重女多男少的国家。

其次在于,当时的德国虽然经历了战争的失败,但就如一个世界级的拳击手一样,只是在一场大赛中大败,被打上了手术台奄奄一息,只要拳击手能恢复过来,他的世界级水平还在。二战之后的德国也是如此,在二战之前,德国就已经是世界的列强之一,拥有极强的软实力,这种软实力便是德国的人才。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德国的科技是非常发达的,在1933年希特勒上台之前,德国就有163名个人和3个机构获得了诺贝尔奖,当时世界上的科学大家,如爱因斯坦、普朗克、薛定谔、玻恩等等,其实都是出自于德国,可见当时德国科技实力之强。

▲这张照片囊括了当时所有最牛的科学家,而这些科学家大多数都是德国人

繁华的城市、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工厂、一切的财富都可以被战火摧毁,但是知识是不会被战火摧毁的,在战后,德国相当多的科技人才被保留了下来,这些人才成为了德国在战后复兴的本钱。

第三在于美国的马歇尔计划。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德国在二战后躺在了手术台上,刚开始建设的时候也需要启动资金。好在二战后世界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同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抗衡的格局,美国为了维持西欧的局面,便有了马歇尔计划,旨在恢复欧洲的经济,使欧洲重新强大起来,从而能对抗苏联。

在美国大量的援助下,西德的经济很快就恢复了过来,从1948年到1951年,德国总共从美国那里得到了14.48亿美元的援助,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无偿捐赠,仅有大约10%是贷款。如果扣除通胀因素,这笔援助相当于2006年140亿美元。在美国如此给力的援助下,德国与其他西欧国家一样,都抱了下美国的大腿得以发展了起来(当时都抱了美国的大腿,所以德国去抱一下也不丢人)。

第四在于西德采取了适合于本国发展的制度。与西德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与自己实行不同制度的东德,在经过了战后几十年的发展后,一个是世界上的顶级发达国家,另一个则发展的比较差,在1989年两德统一的时候,西德的GDP大约为1.35万亿美元,是世界上经济排名第三的国家,而东德则不到2000亿美元,不足西德的六分之一。

▲到了冷战后期,东德的人都往西德跑,可见两德之间经济的差距

可以说同样的民族不同的制度,最后发展的情况却大相径庭,也只能说西德选对了社会制度。

所以,还是如前所说,德国在二战之前就是一个世界级的拳击手了,只是在二战中被打成了重伤,只要把伤养好了,重新回到赛场依然是世界级的拳击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就很惨了,几个主要城市都遭遇了大轰炸,几乎已经面目全非。随着苏联红军攻克柏林,战争狂人希特勒自杀,强大的德国顷刻间土崩瓦解了。但是德国战败后,经济能力很快就恢复,直到现在德国已经成为了欧盟的领头羊。为什么德国战败后能如此之快的恢复过来呢?

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有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而且在当时的主战场欧洲战场上,很多国家都成为了一片废墟。而战败国德国更是被瓜分成了两个国家。

东德和西德。在当时德国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是非常缓慢,那么是为什么德国能从五十年代开始发展,在短短的时间内就成为了当时的西欧经济强国呢?一个被一分为二的国家是怎么快速发展的呢?

在战争中,德国作为二战的发起国,为了赔偿各国,家底几乎掏光,而德国的一些工业基础设备也是被夺取。虽说在战后,德国的基础设施几乎没有了,但是一些人才却被保留了下来。虽然在历史德国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的国民素质,却是非常高,而且做事也比较严谨。所以如果给德国一个发展的机会和时间就可以马上恢复。当时的德国柏林被苏联和美国一分为二,而且还建立了一个柏林墙。

但是作为美国直接对抗苏联的边界,美国也不敢放松,大规模的支援西德。而德国在得到这笔资金下,大力的发展本国的工业基础。在1950年到1970年期间德国可以说是创造了经济的奇迹。而且在二战后,各国的殖民体系开始崩溃,这对于几乎没什么殖民地的德国可以说是一个好事了,不会受到原产地和资源市场的束缚了。而第三次工业革命也是在战后开始发生,德国充分利用这次工业革命,将国家经济发展推上了一个新的速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德国   鲁尔   东德   英法   苏联   男丁   国家   马歇尔   西德   欧洲   日本   美国   战后   废墟   战争   计划   财经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