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卖给中国的德械师武器真的很先进吗,与真正的德国师装备相比如何?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国内的动荡时期,各种政治、社会、经济的因素都在不断的影响着中国的国家发展。作为一个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国家,中国在当时也在积极思考如何加强自己的国防力量。

其中一个影响最为深远的事情便是中国与德国签订的德械师合同,这一动态的历史情境反映出当时中国的武器制造业不尽人意,而德国的武器制造业又出奇制胜、精益求精,德国更是在当时全球范围内的武器军备竞赛中处于领先地位。

对此,本文将对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德械师武器与真正的德国师装备进行分析比较,以回答这个问题:希特勒卖给中国的德械师武器真的很先进吗,与真正的德国师装备相比如何?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德械师武器。德械师武器合同是中国国民政府与纳粹德国之间签订的一份秘密合同,其目的是通过向中国运输大量的德国武器和专业技术,帮助中国扩大军备和提高军备品质。

签约期间,中国政府仔细了解了德国武器制造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并向德国购买了大量的武器——包括步枪、机枪、榴弹炮、迫击炮和各类军车等。

这些武器装备不仅使中国的军队的火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还为中国武器制造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但是,在这些武器装备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真相——德国在车轴、传动及控制器等电子装置上使用了一些特殊材料,如果不及时进行保养和维修,这些材料会很快地失效。

这也就意味着中国在使用这些武器时,必须快速培养专业的技术团队,否则这些先进装备将面临着无法有效使用的情况。

然而,尽管德国武器制造业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对于中国这个新兴而又贫穷的国家来说,还存在诸多困难。与德国相比,中国的工业基础薄弱,技术力量不足,且极度缺乏资金支持。

此外,中国在当时也面临着诸多领土上的外部威胁,这也造成了军事上的不利,更加迫切需要帮助。虽然从纯技术上来说,中国在得到德国的武器和专业技术的帮助后,武器和火力等装备确实比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由于军队在使用这些武器时的技术团队水平不够高,加上战略环境和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国的德械师武器的实际发挥程度并不尽如人意。

相反,纳粹德国的武器制造业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武器装备的质量和性能不可同日而语。纳粹德国的步枪、机枪、坦克、飞机等装备均极其先进,并且在当时的战争中有着很强的杀伤力和卓越的性能。

纳粹德国制造的闻名全球的MP40冲锋枪,曾在战后被许多国家采购和使用,且大多被评为优秀、稳定、精准。

可以看出,尽管德国在20世纪30年代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的先进武器装备和专业技术,但是与德国在当时的军事上相比,中国所拥有的德械师武器在性能、质量和杀伤力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甚至可以说是与真正的德国师装备相差甚远。

总结来说,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德械师武器虽然在装备水平上得到了德国的巨大支持,但是在应对战争、防御外敌等方面的实际功效却较为局限,这些原因有技术、资源、资金等多方面的影响。

而真正的德国师装备之所以在当时处于领先地位,则是由于其拥有强大的科技、技术和经济实力。

这说明,单纯的依靠借助外界力量或模仿他人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建立自己强大的科技和经济体系,方能适应战争和国际竞争的需求。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卖给你的?当然先进了,这没得说,但到不到货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和真正的德械师比?别想了,你咋也比不上人家,毕竟人家那是自己造,你是打人家手里买,能一样吗?

除了价格高之外,你这钱也是个问题,咱的钱充足不?

这也是为什么,小编特别不喜欢甚至于讨厌有些人的说法,什么造不如买的调调。咱别的不说,当年咱造大飞机运10,各项性能相当不错,不论是发动机,还是飞行数据,毕竟去高原咱执行任务都没啥问题。

结果呢?一个造不如买的调调,咱运10下马了,高高兴兴的买人家的,结果就是飞机越来越贵,咱连发动机都不会造了。

后来咱就算是掏钱,人家卖不卖还得看人家心情,就算是卖给你,花那么多钱买人家的飞机,卡脖子的时候就知道难受了。不过好在咱家军工还是很给力的,现在的发动机虽然比不过人家,至少会了,这就很不错的。

哎!一说这事话就多,算了,咱还是接着聊题主的问题吧。

咱首先说一下价格问题。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咱先说说其他的国家,您自己心里就明白了。

罗马尼亚,这算是德国人的铁杆小弟了,他们家石油算是德国人维持战争消耗的支柱。但这货购买德国武器,要在原来出口价格的基础上加收27%的附加费用。

而意大利作为盟友,价格是战前出口价的基础上要上调30%到50%。

土耳其就更加惨了,要在1940年出口的基础上,加收250%的费用。

最优待的是日本,按照德国人国防军的采购价来实行。

但便宜的往往总是有坑的,因为日本人刷了钱之后,货到不到,那就另说了。

比如当年日本人其实想要虎式坦克的,他们不仅要样车,还要设计图,最后还整了一套生产许可,结果日本人花了两坦克的价钱之后,货就一直没到。

至于咱呢?您可以自己琢磨一下,贵肯定有的了,没有到货的情况也是有的。

最终出来的德械师,说是德械师,您感觉会咋样呢?肯定比人家正儿八经的德械师差一截。

那么咱就把这德械师成立的过程捋上一捋,顺道就把题主的问题给回答了。

咋说呢?国民党军队的成立,其实最开始接受的援助是来自于苏联。别的不说当年黄埔军校成立的时候,孙中山特批了三百条粤造的毛瑟枪给军校使用。

结果呢,军工厂压根就没有瞧上,心心念念的巴结各个军阀,到开学了就给了三十条枪,这其中一支还被搞丢了枪栓。

就这?还训练?后来苏联援助过来八千条步枪,还一水带刺刀的,每条枪整五百发子弹,顺带还来了十支手枪。

后来的援助大到火炮飞机,小到机枪步枪手枪,这在苏联人指导下造出了战车。所以国民党有苏联顾问也不稀奇。

那会苏联给蒋介石的援助很多的,当时给咱共产党的援助仅仅是蒋介石的一个零头都不到。

但这事到了1927年,蒋介石就开始迅速驱逐了苏联顾问,回头就找了德国人,从而开启了和德国人合作的进程。

而这个时间点上,德国人玩一战,已经投降了,那么根据签署的《凡尔赛条约》,他们只能有十万人的部队,剩余的部队人员,尤其是各个阶层的军官,这就只能自谋出路了。

而德国人也会来事,他们把这些个有着指挥经验的军官,向其他国家进行输出,大批的这种军官就变成了军事顾问入驻到其他国家的军队当中。

这不仅解决了这些个军官的生计问题,还让他们保留了军事指挥能力,这就是为什么希特勒发动二战的时候,能够很快的组建起一支庞大军队的原因。

那么在这个大背景下,德国名将鲁登道夫的驻守炮兵专家鲍尔上校,带着他的四十六名军官团来到咱中国,这个军官团后期甚至都扩大到了一百二十人,这就正式的开启了咱和德国人的军事合作。

咋说呢?1933年希特勒成为了德国总理,而他很看重和咱的军事合作,一个因为咱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他们的顾问团来到咱中国的地界,不仅仅是给自己赚俩生活费,指导咱军事问题,还肩负推销德国产品的重任,要是咱没有钱,就可以拿各种矿产资源进行支付。

另一个原因就是蒋介石和苏联交恶,以及他坚决围剿共产党的态度。

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双方的合作从遮遮掩掩的私人性质,慢慢的转变成了公开的官方性质。

再往后双方还签订了《五年军事工业发展计划》,并在此后由第四任德国军事总顾问德国前国防军总司令,所倡议的《陆军改革建议书》。

至此咱就开始了德械师之旅。

那么在这个计划当中,他建议咱建立六十个德械师,用来应对国际国内的变化。

当然那会还不叫德械师,是叫国防师。

配置是这样的,每一个师要有一个炮兵团,根据炮兵团装备的火炮不同,又分为野炮团人数有一万一千四百来人和山炮团人数有一万一千五百来人。

具体装备有各种炮有六十门,什么山炮,小炮迫击炮的。

重机枪七十四挺,轻机枪有三百三十六挺。听着是不是挺厉害的?但咱这一个师其实和日本人的常备师团比起来人数仅仅是他们的75%左右。

当然要是咱真能实现六十个这样的德械师,抗战初期也不会打的那么惨烈了,咱也可以教育教育日本人,应该怎么做人。

咋说呢?咱财力就摆在哪里,从鸦片战争开始,咱就往出赔钱,哪能拿出那么多的钱,购买这些个装备。

再说德国人的生产力就摆在哪里,你就算是全部下单,他也得赶着生产才能出来,而德国人这个时间点上希特勒可是在的,他还准备发动二战呢?自己的装备还的生产。

所以六十个德械师要想一波完成,基本是不可能的。

没法子也只能分批来,他每批就十个师,当然这得优先照顾国民党的嫡系部队,但也要顾忌一点杂牌军的情绪问题,所以十个德械师,挤出一个名额给杂牌军。

那么实际到货情况是咋样的呢?

到了1935年的时候,咱收到了一万支毛瑟,这抗战都开始了,就一万支步枪,连一个德械师的数量都不够。

这也是为什么,咱说德械师的时候,部队装备中正式,有些小伙伴要质疑,说好的德械师,咱就装备了咱自己造的步枪?

本来就少,你说呢?而且咱的中正式其实就是仿制毛瑟的,你也不能说这枪不行不是?

再有就是轻机枪五千挺,您自己算一下,这就是十四个多一点的师用上一用。

接着是迫击炮二百四十门,这就是十个师的量,其他你也别想了,就是一些个单兵装备。

这就是咱第一波进口的德国装备。

咋说呢?有些炮咱是没法子造,什么榴弹炮,什么中型轻型火炮,毕竟技术就摆在哪里,这就得进口。

所以后来什么毛瑟步枪,轻机枪,马克沁重机枪,还有迫击炮这些咱能自己生产,就自己弄了。

好在这些个东西,咱都仿制出来了,也减轻了不少压力。

最终在抗战全面爆发的时候,也就凑出了三十个师的,这些德械师,其实大部分仅仅做到了接受或者间接德国军事顾问的训练,全部戴上了德国头盔,装备了少量德国装备而已,远远没有达到真正德械师的要求。

咱说明一下,第一波接受调整的德械师,一共就十个,当开始进行第二波调整的时候,这第一波的十个师换装仅仅做到了将轻武器进行了换装,而且还因为数量问题,压根就没有达到全面换装的地步。

至于重型武器和第二波的十个师,压根就没有存货。

这不后来,咱在1936年又下了一个订单,头盔弄了二十二万,这也是为什么咱德械师实现了头盔全部换装的原因,子弹咱就不说了,马克沁有一千一百三十一挺,高射机枪一百二十挺,炮二百二十四门。

到了1937年的时候,又下了九百挺的马克沁,炮一百二十四门,步兵炮有六十门。

您自己瞅瞅这些个数,除了头盔够点数之外,其他东西,尤其是炮这东西压根就不够三十个德械师分的,能把第一波十个德械师装备齐了这就不错了。

而且这批东西仅仅是大部分到货了,这还有因为各种原因没法运过来的装备。

至于后边,咱也下了订单,轻机枪就下了一万两千挺,步枪十万支,这数听起来想那么回事了,但问题是这些东西因为咱和德国人的合作中止了,这就跟没有是一样的。

毕竟日本人可不会看到,咱的装备提高,所以日本人从中作梗给了德国人一定的压力。

其实您要是细算下来,真正实际接受德国顾问的训练,只有第一波十个师中的八个,外加一个税警总团。

而以上除了税警总团之外,装备最好的也仅仅只有三个师,分别是第三十六师,八十七师和八十八师。

再有现代化军队讲究的是火炮威力,咱除了一个教导总队有直属炮兵部队,上边说的三个师,他们也只有一个炮兵营而已,说好的一个炮兵团,没了。

最后实在是没法了,就把剩下一些个比较先进的火炮集中起来,组成了炮兵团或者炮兵旅单独使用,那也是用作支援用的。

这也是为什么,一说德械师有些小伙伴就提这三个师,因为他们是装备最齐全的,其他部队仅仅是装备了一部分德械而已,至于重武器那就别想了。

您说吧咱和真正的德国师咋比吗?没得比,人家还有坦克作为支援呢?而咱连个开坦克的人都不好找。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就如同一辆车是德国原产,还是使用德国技术制造一样,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

所谓德械师,同德国师,也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这也是一个漫长的故事,听萨沙来说。

中原大战大体消灭中国大军阀以后,蒋介石开始准备整军同日军决战。

随后的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以及1933年长城战役中,体现了日军的厉害。

在很多作战中,日军的炮火占据绝对的优势,同时步兵的素养、战术、对于武器的使用都强于国军。

白崇禧曾经回忆,其实当时国军有一部分部队,也是使用日式三八大盖步枪。

但是,即便双方都使用同一种步枪,日军命中率超过国军两倍。

可见,双方军队差距明显。


而1933年,没有利益冲突的中德两国开始深入的合作。

希特勒掌权以后,除了需要在东亚有一颗棋子以外,还需要扩军备战,急需中国大量的钨矿等重要资源。

其实,德国军士顾问团,早在1928年就来到中国,第一任团长马克斯·鲍尔上校还因为天花疫情死于中国。

第二任团长为乔治·魏泽尔中将,从1930年到1934年都在中国。

他能力突出,帮助国军在中原大战及第五次剿共战争获胜。

不过,名气最大的还是第三任顾问,汉斯·冯·塞克特上将。

赛克特是所谓德国国防军之父,他一手组建了德国国防军,从条约中10万规模连重机枪也不能配备的自卫部队,一跃成为欧洲数一数二的强悍陆军。

塞克特上将在中国时间并不长,但很快就了解国军的情况。

他坦率的告诉蒋介石,以德军的经验为例,没有经过良好训练,没有装备足够武器的军队,即便数量有几百万人,也是不足以和列强对抗的。

而目前即便是最为精锐的中央军,在兵员训练、军官指挥以及武器装备上,同列强的差距还是明显的。

其中尤其重要的是武器装备,到抗战爆发前,全中国只有200门口径较大的火炮,根本无法和包括日本在内的任何列强正面对抗。

在塞克特上将的建议下,国军已经挑选80万精锐部队,按照轻装德国步兵师的标准进行组建。

所谓轻装步兵师,也就是重武器数量较少,步兵主要利用火车和徒步机动,可以灵活作战,战斗力比现有部队要强得多。


塞克特上将在1935年因年老多病,被迫回国,后很快去世。

继任者为年富力强,能力超群的亚历山大·冯·法肯豪森上将。

法肯豪森上将认为,以目前中国的财力,一次编组80万军队是不可能实现的。

从1935年开始,根据法肯豪森上将的计划,首先编组10个师,随后在1938年前再编组20个师,以实现30个师的编组工作。

事实证明,这也是妄想。因为1936年就爆发了规模庞大的两广事变、随后又是西安事变,加上国民政府财政严重困难,10个师也没有完成编组。




到了1937年抗战爆发时,只有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导总队、87师、88师、36师共4支部队,完成了部分的编组工作。

什么叫做部分?

我们可以从武器上来看。

这些德械部队,步枪主要是国造中正式步枪,这还勉强算是德国步枪。

机枪上,则清一色使用国造仿制捷克ZB26轻机枪。


重机枪上,使用国造二四式马克沁重机枪,这是仿造一战德军MG08重机枪的产物,而当时德国已经大量使用通用机枪,废弃了水冷式重机枪。

冲锋枪上,只有部分部队装备了国造德式MP18/28花机关冲锋枪,这也是一战德军武器。



对于步兵师尤其重要的火炮上,德军一个步兵师一般配备一个炮兵团。

对于国军来说,这是根本达不到的,只能一个步兵师配属一个炮兵营。

这个炮兵营的火炮五花八门,从老旧的德国克虏伯75野炮,到先进的瑞典博福斯75毫米山炮等等,什么都有,甚至还有日式火炮。



所以,所谓德械师,只是装备了部分德国武器的国军部队罢了,同真正的德国步兵师,差了十万八千里。

为什么德械师会深入人心呢?

主要是1936年中国总共从德国进口了32万顶德国M35型钢盔。

由于该钢盔极有特点,所以给老百姓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这几支德械部队,在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甚至武汉会战中,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但是,因为中德关系迅速僵化,中国无法得到德式武器的补充,德械师在1938年就基本完全消耗殆尽,不复存在了。

这些德械部队,为国家民族立下了赫赫战功。

根据分析,1937年编组的德械师的士兵,能够不死不残活到1945年的不超过二十分之一。

也就是说,1937年的一个排士兵,差不多只有一到二个,能够不伤不死的活到抗战结束。

在武汉会战期间,一个记者采访赶赴战场的德械师士兵:战争结束后,你准备干什么?

士兵想了一下回答:我活不到战争结束。我们这批人,注定要在战争中牺牲的。




青天壮志耀白日,血染山河满地红




“德械师”是指那些接受德国军事顾问编组建议,接受德国军事教官训练,装备了德制武器(或者仿制)装备的国民党部队的统称。首先可以先确定一点,在可歌可泣的淞沪血战中,“德械师”是以惨败告终的。而这样的失利,其实与他们的装备有着莫大的关联。从整体的装备来看,“德械师”的作战能力在国内属于较好的行列,但是与日军相比,还是相差甚远。

按照原先规划的编制,整编后的“德械师”具体编组为一个师辖2个旅,师部直辖单位有1个炮兵营(12门75毫米山炮连,4门37毫米战防炮连,4门20毫米高射炮连),1个工兵营,1个通信营,1个辎重营,1个特务营,1个卫生队和2个补充团(补充旅级)。旅辖2个团,2个旅就是4个团。每个团直辖一个迫击炮连(6门83毫米迫击炮),1个机炮连(6门60毫米高射炮),1个通信连和1个特务连。每个团辖3个步兵营,每营3个步兵连,每连3个排,每排3挺机枪30支步枪。按照这份规划,每个“德械师”总兵力为1.4万人。而且,每个德械师当时还准备单独装备4门150毫米榴弹炮。

当然,这只是规划,实际情况却是十分糟糕。据网友“熊熊评说”统计,战斗次数最多的“德械36师”全师人数虽然超过了1万人,但是仍缺编2000多人。全师在淞沪会战中,投入武器为步/马枪4876支,轻重机枪427挺、迫击炮24门、山野炮18门;配各类子弹843310发、迫击炮弹1040发、山野炮弹1500发。由于在战斗中损失太大,36师先后接受了4次补充,每次1500~2000人。每补充一次,意味着兵员的质量都会下滑。而且,更难以接受的是,武器装备也在高强度的战斗中加速消耗。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中除了损失大量步枪外,重武器的损耗极为严重。351挺轻机枪损失了177挺,76挺重机枪损失了51挺、24门迫击炮损失了20门、18门山野炮损失了16门。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装备精良的“德械师”为何就是打不赢日军?首先可以确定的是装备的完善程度有着极大的问题。150毫米重炮直接需要蒋介石的同意才能调动,前线部队主要依靠的火力,仍旧是75毫米山炮和野炮,迫击炮射程近,而且数量也不多。与之相比,日军除了有师团级150毫米重炮和105毫米重炮直接支援外,还有海军战舰的大口径火炮,航空兵投掷的航空炸弹。在战斗中,国军“德械师”虽有心杀敌,但是奈何火力差距还是太大。很多人认为国内“德械师”能直接比肩德国精锐的国防军,其实相差非常大。德国国防军的步兵师,其作战能力正面对抗日军的一个师团都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巅峰时期的德国精锐师,甚至具备击溃一个日军甲种师团的能力。




中国这边叫德械师,德国人比较严谨,他们说是轻步兵师,这是给我们留了面子。

最严谨说法是,除了钢盔和轻武器是德械外,其它什么都没有。对了,轻武器里还不包括G42轻机枪。

至于说重炮,有24门缩水版的150重炮,这是唯一的大杀器,即使是缩水版的,在中国战场也是无敌的。这24门炮,在德国装备一个师都不够,我们是20个德械师共用24门炮。就这还因为日本强烈抗议后德国停止供应炮弹,炮弹打光后成了摆设。

唉,不能说,说多了都是眼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德国   中国   希特勒   轻机枪   苏联   步兵师   武器   重机枪   装备   迫击炮   火炮   国军   炮兵   步枪   德国人   部队   先进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