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光宗苦熬38年后才登上皇位,为何在位仅1个月便驾崩?

明光宗,是命运最惨的一个皇帝。亲妈地位低、亲爹偏心眼、后妈手腕狠,他能活着长大就是个奇迹 ! 好不容易熬出头了,结果一不小心吃错药,还把自己的小命交代了。

明光宗的这一辈子就是个“意外”。


1581年,18岁的万历皇帝,偷偷临幸了一个小宫女。眼看宫女的肚子越来越大,万历却死活不肯认账,李太后勃然大怒,只得亲自出马,请出人证、物证。


看着内侍太监在《起居注》上白纸黑字的记录,万历无从抵赖,只得默认当日的风流事。


作为补偿,万历极不情愿地将宫女王氏晋封为“恭妃”。


1582年8月,王恭妃在众望所归中,终于生下了一个男孩,这便是万历的皇长子——朱常洛


大明王朝终于后继有人了!


然而,就在举国都在欢庆皇长子的诞生时,作为父亲的万历,却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中:


此时,他正与一个叫郑梦境的女人处在热恋中,他既不喜欢出身宫女的王恭妃,更不喜欢这个意外出生的儿子!


朱常洛的命运就此注定。


在他短短的39年生命中,他从小被迫母子分离、既没有受到母亲的呵护,也很不受父亲的待见,至于父亲的那位宠妃,更是成了他一生的梦魇。


朱常洛处处小心、步步谨慎,可顶着“皇长子”的身份,他还是不可避免地卷入了朝廷纷争,成了他人弄权的工具。


妖书案、梃击案、红丸案,朱常洛都是当仁不让的男主角。


真可谓是“明末三大案,案案有爷名”,怎一个惨字了得啊!




明光宗朱常洛为何做了19年的太子、1个月的皇帝?


朱常洛自打在娘肚子里,就是朝廷内外的关注焦点。


因为他,英明神武的万历,差点成了一个人人喊打的“渣男”;

因为他,情根深种的万历,无法兑现对爱妃的承诺;

因为他,一言九鼎的万历,被百官轮番攻讦,只得以怠政28年相抗争;


……

万历不曾善待过朱常洛,可朱常洛又何尝让万历舒坦过?


这对父子,简直就是前世的冤家!




1、持续15年的国本之争

1586年,皇长子朱常洛4岁。


时任内阁首辅的申时行向万历上奏:“希望皇上为国家大计考虑,早立太子。”


当时,皇后无嫡子,已升任贵妃的郑梦境刚生下皇三子朱常洵


在以申时行为首的大臣们看来,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继承原则,皇长子朱常洛应是当之无愧的太子人选。


很显然,这不是万历和郑贵妃想要的结果。


于是,万历以“皇长子年幼”为由,搪塞了过去。


本以为这个无懈可击的借口,可以让自己消停几年,可万历太小瞧大明文官们的战斗力了。


这之后的15年时间里,无数大臣前仆后继,甘愿冒着被罢官、被流放、被痛斥、被梃杖的风险,一封接一封地给皇帝上疏,不是请求皇长子出阁读书,就是请求册立皇长子为太子。


万历不胜其烦,却也无可奈何,总不能把所有的官员都罢职、赶回家吧?


这期间,万历也试图做出妥协:他提出先将皇长子、皇三子、皇五子全部封王,将来有嫡子,就立嫡子,没有嫡子的话,再立长子。


没想到,大臣们接到圣旨,一片哗然,最后的讨论结果竟是——不行!


1601年10月,无路可退的万历,终于昭告天下,将皇长子朱常洛立为太子。


这场持续了整整15年的“国本之争”,正式落下了帷幕。


这一年,朱常洛19岁。


在这场以朱常洛为中心的君臣较量中,4位内阁首辅被逼离职,300多位朝廷官员遭到处罚,万历皇帝抗争失败、威严扫地,最大的受益者,好像就是皇长子朱常洛。


然而,朱常洛除了多了一个太子的身份,其他的几乎没有任何改变


他依旧得不到父亲的垂爱;他的母亲恭妃也依旧过着窘迫的日子,一年到头,连亲生儿子也见不了几面;宠冠六宫的郑贵妃,依旧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


为了儿子朱常洵和自己的前途,郑贵妃磨刀霍霍,她比任何人都想拔掉朱常洛这根刺。




2、扑朔迷离的妖书案


1603年11月,一篇名为《续忧危竑议》的文章,在短短十几天时间内,成了朝廷内外、街头巷尾关注的热点。


它的流行,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内容。


文章虽然只有短短的三百多字,但它的威力,足以掀起一场猛烈的政治风波。


文章假借“郑福成”(郑贵妃之子福王当成的意思)之名,先说皇上立皇长子为太子是逼不得已的,他日必定会改立福王朱常洵;然后又拉上了内阁大学士朱赓、内阁首辅沈一贯等人,出来作证。


此文一出,整个朝野震荡不安!擅议国事、诽谤朝廷,这可是灭族的大罪啊!官员们人人自危,太子、福王、郑贵妃身涉其中,也是惶惶不可终日。


万历更是气急败坏:为了太子人选,朕和大臣们争了十几年,这才消停没几天,谁这么大胆,唯恐天下不乱?!


为了尽快破案,东厂、锦衣卫、三法司一起出动,可令人奇怪的是,文章的作者好像人间蒸发了一般,10天过去了,既找不到原作者是谁,也不知道他的目的何在。


鉴于此,当时人给它起了一个形象的名字——妖书


可案子总要了结、皇帝交代的任务也要完成。


为了交差,1604年4月,顺天府的一个生员皦生光,因得罪过郑贵妃的弟弟郑国泰,被拉出来顶罪、最后凌迟处死。


一场风波平息了,可谁都知道,皦生光不过是个替死鬼。


妖书案的真相如何,至今仍是一个谜。


“三十一年,获妖书,言神宗欲易太子,指斥郑贵妃。神宗怒。捕逮株连者甚众,最后得皦生光者,磔之。狱乃解。”——《明史》


可以肯定的是,妖书案的背后,有一股敢和皇帝叫板的力量。


这就意味着,由朱常洛的太子之位引发的宫廷斗争,还远没有结束



3、轰动天下的梃击案


1615年5月的一天,太子朱常洛正在慈庆宫休息。突然,一个名叫张差的中年男人,拿着一根枣木棍闯了进来。


他一连闯了两道宫门、见人就打,眼看就要逼近朱常洛的寝宫,侍卫们这才反应过来,将张差拿下。


经过多轮审讯,张差供出了一个惊天阴谋!


一个月前,穷困交加的张差,遇到了两个老太监,一个叫庞保,一个叫刘成


他们将张差带到了慈庆宫门口,并给了他一根棍子,吩咐说:“你只管往里闯,见一个杀一个,直到杀死一个穿黄袍的小爷,事成后给你30亩地!”


天真的张差答应了。


结果可想而知,朱常洛没被杀死,张差这30亩地也没要成


就这谋杀手段,真不知道他们是从哪儿来的杀人勇气。


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庞保、刘成竟都是郑贵妃的贴身太监!


一时间,郑贵妃成了众矢之的,被千夫所指、被万民痛骂。


郑贵妃究竟有没有参与这起“梃击案”,我们不得而知,只知,郑贵妃凭着“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本事,再次获得了万历的信任。


万历给她指了一条明路:“这件事只有太子能帮你,你去求她吧!”


不久,郑贵妃哭得梨花带雨,跪倒在太子朱常洛的面前,朱常洛一下心软了,他当即表示同意郑贵妃的看法:梃击案,从始至终全是张差一人干的


24天后,张差被凌迟处死,庞保和刘成也不明不白地死在了刑部大牢里。


轰动天下的袭击太子案就此结束。


“四十三年夏五月己酉,蓟州男子张差持梃入慈庆宫,事复连贵妃内珰。太子请以属吏。狱具,戮差于市,毙内珰二人于禁中。自是遂有“梃击”之案。”——《明史》


在妖书案之后,这起梃击案又是疑点重重:郑贵妃真是幕后主谋吗?如果是,她的手段和智商也太让人捉急了;可万历又怎么会,数十年如一日地宠爱一个蠢女人呢?


再比如,主谋者真的是想杀掉太子吗?为什么放着锋利的匕首不用,非要用一根木棍做武器呢?


我的结论是:主谋者要么太笨,要么在布一个很大的局。




4、疑点重重的红丸案


1620年8月1日,朱常洛苦等38年,终于熬死了老父亲万历,正式登基。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朱常洛一扫万历朝的萎靡不振,一开局就让满朝文武兴奋不已。


朱常洛的“三把火”是这样的:


(1)废矿税:罢免万历朝任用的所有矿监 、税使,减轻老百姓的负担;

(2)发军饷:自掏腰包,补发万历拖欠的辽东前线和边防将士的军饷;

(3)补官缺:提拔任用官员,将其安排到万历朝空缺的岗位上。


《 明史 》因此评价他:“光宗潜德久彰,海内属望。”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高的评价,特别是对一个只做了一个月的皇帝来说。


朱常洛是一个“长命”的太子,却是一个“短命”的皇帝。他的一生充满了悲情,也充满了疑点,就连他的死,也不明不白。


据史书记载,朱常洛登基后,宿敌郑贵妃万分忐忑,就想送点礼物,讨好新帝,她思来想去,决定给朱常洛敬献八个美女。


朱常洛欣然笑纳,从此夜夜笙歌,10天后,人就瘦了一圈,不久,就病倒了。


这时,秉笔太监兼御药房掌事崔文生,给皇帝诊脉后,胸有成竹地给皇帝配了一副药。


结果,朱常洛吃过药后,一晚上拉了三四十次,本就虚弱的他,这下更是连床也下不来了。


朱常洛这才猛然想起:崔文生,原是郑贵妃非常信任的贴身太监!


然而,此时后悔也晚了,美人笑纳了,药也已经喝肚子了,朱常洛一怒之下,赶走了崔文生。


在之后的近20天时间里,病势日益沉重的朱常洛开始频频找大臣,商议身后事。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鸿胪寺丞李可灼找到了皇帝的贴身太监,他声称自己有金丹,可以让皇帝药到病除、延年益寿。


朱常洛非常高兴,急忙召见李可灼,并服用了他献上的“三无产品”——一粒无产地、无生产日期、无说明书的红丸,李可灼将之称为“金丹”


出人意料的是,以身试药的朱常洛感觉很好,食欲也增加了不少。


朱常洛很期待,大臣们很高兴,于是,傍晚时分,想再次巩固疗效的朱常洛,又进了一粒红丸。


这次,奇迹没有发生,意外发生了。


1620年9月1日,登基刚满一个月的泰昌帝朱常洛,驾崩了。


这就是“明末三大案”的最后一案——红丸案


朱常洛虽然带着满身的疑点死了,但关于他的争议,还在继续着。




明光宗苦熬38年才登上皇位,为何在位仅1个月就驾崩了?


朱常洛登基时,史书记载他当时的状态是“玉履安和,冲粹无病容”,也就是说,一个月前的朱常落还身康体健,一点没有生病的样子。


可为什么仅仅过了一个月,正值壮年、身体无恙的皇帝就死了呢?


目前,关于朱常洛的死因,主要有这四种说法:


1、“劳累致死”说


持这种说法的人认为,朱常洛在即位后,一连办了几件大事,整天日理万机,以致积劳成疾,给自己累死了。


可我觉得,这种说法不太靠谱。


登基后的朱常洛,虽说忙于政务,却还没到通宵达旦、废寝忘食的地步,否则史书中,就不会出现他沉迷于女色、为郑贵妃、李选侍张罗封皇后的记载了。


况且,积劳成疾也得有个前提,那就是长期的时间积累,可朱常洛从登基到去世,只有短短的30天,这离“积劳成疾”的标准还远着呢!




2、“纵欲过度”说


这种说法认为:朱常洛在当太子期间,整日提心吊胆,不敢放纵自己的欲望,万历驾崩后,朱常洛终于原形毕露,能放飞自我了。


再加上,郑贵妃又适时进献了八个美女,于是,朱常洛夜夜召妃嫔侍寝,而且一次还召幸数人。


白天打理朝政,晚上沉湎于女色,这样的劳动强度,就是铁打的人,也受不住啊!


明显力不从心的朱常洛,在太监的蛊惑下,吃了点药,很快又恢复了斗志。


就这样几个来回,朱常洛的身体很快被掏空了。


“上体素弱,郑贵妃复饰美女以进。一日退朝,升座内宴,以女乐承应。是夜,连幸数人,圣容顿减。”——《泰昌朝记事》


我认为,朱常洛或许是因为纵欲得病,却不是因纵欲而死。


原因很简单,朱常洛自得病后,就被崔文生一副药,整得下不来床,在这种情况下,他还怎么召幸后妃呢?




3、“被人毒死”说


持这种说法的人认为,在红丸案中,有两个人最为可疑:一个是郑贵妃,一个是李可灼,他们是杀掉朱常洛的元凶。


如果凶手是郑贵妃,我们可以理解为:郑贵妃是因妒生恨,她自己的儿子当不了皇帝,于是,她就把所有的责任,都赖在了朱常洛的头上,之后,又假借崔文生之手,加速了朱常洛的死亡。


可李可灼的杀人动机是什么呢?


我们无从猜想,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历朝历代谋杀皇帝,都是灭九族的大罪!


可事后,崔文生被发配南京、李可灼被流放、郑贵妃得以平安终老。


没有一个人是死罪。


这也就意味着,即位的皇帝朱由校和掌权的官员们,并不认为朱常洛是被人毒死的




4、“医疗事故”说


这种说法认为,朱常洛先吃了崔文生开的泻药大黄,之后,又服了李可灼献的补药红丸,在大泻大补中,朱常洛的身体严重亏损,于是,被折腾死了。


“崔文升下通利药,上一昼夜三四十起,支离床褥间。”——《明史纪事本末》


主观上,崔文生和李可灼都没有杀皇帝的意愿,所以,皇帝的死只能算是个“医疗事故”。


事实果真如此吗?


从上述二人的判决来看,这种说法似乎很能站得住脚。


可我认为,朱常洛的死,并不寻常


首先,朱常洛的病,从始至终都没被确诊过;


其次,朱常洛看病为什么不找太医,偏要找太监?


第三,首辅方从哲曾力劝朱常洛,不要吃红丸,可为什么这个有功之人,在皇帝驾崩后,却被逼离职?


事出反常,必有妖。


红丸案和妖书案、梃击案一样,不过是一场政治角逐的副产品罢了。




总结:


在以后的20多年时间里,红丸案被屡屡翻案,魏忠贤当政时,下错药的崔文生,还被从南京召回,担任漕运总督。


与利益相比,有时候,真相一点也不重要。


从始至终,没人关心过朱常洛真正想要什么,也没人真正想要弄清楚妖书案、梃击案、红丸案的真相,他们只要保住自己位子、得到自己想要的就行了。


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我想,朱常洛更愿意做一个普通的皇子,平安终老吧!




一般而言,皇帝实录在继位之前都比较简洁。然而明光宗朱常洛的实录,足足用了一卷的篇幅。一方面是朱常洛在位仅一个月,人称“一月天子”,乏善可陈;另一方面,恐怕跟明末三大案(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都是主角有关。

宫人之子

明光宗朱常洛与父亲神宗朱翊钧一样,都是宫女所生,但明穆宗(朱常洛祖父)可比明神宗负责,并没有嫌弃神宗。但神宗却认为自己临幸,侍奉生母李太后的王氏宫女,是一件不光彩的事,当生母李太后当时询问此事时,矢口否认。直到李太后拿出“起居注”且有神宗赏赐的实物作为证据,才被迫承认。不久,王氏便诞下皇长子朱常洛,但这个心结却一直都在。

《明史 后妃列传:》光宗之未册立也,给事中姜应麟等疏请被谪,太后闻之弗善。一日,帝入侍,太后问故。帝曰:“彼都人子也。”太后大怒曰:“尔亦都人子!”帝惶恐,伏地不敢起。

是说李太后问起不册立皇长子朱常洛的原因,神宗回答朱常洛是都人之子,都人即是宫女。讽刺的是,神宗生母李太后便是宫女。直到8岁,神宗召见大学士时吩咐:宣长哥来,与先生每一见。才有了皇长子朱常洛的首次公开亮相。

国本之争

《明史纪事本末》:朕虽有今春册立之旨,昨读《皇明祖训》,立嫡不立庶。皇后年尚少,倘复有出,是二储也。今将三皇子并封王,数年后皇后无出,再行册立。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是历朝历代皇位继承的“基本法”。是时,太后与大臣们都对立储之事,甚为关注。而皇后无出,神宗以皇后年轻为由,对立太子一事,是“拖”字诀。实际上,是最为宠爱的郑氏诞下皇三子。神宗不仅想立其为太子,而且还违背祖制册封郑氏为贵妃,同时并没有册封朱常洛生母,1593年,神宗又提出“三王并封”,一切都旨在降低皇长子朱常洛的“权重”。

这场“国本之争”持续了15年,单单逼退的内阁首辅就有申时行、王家屏、赵志皋、王锡爵4人,各部堂官也有十余人。最后才在太后干预下,于1601年皇长子朱常洛,才正式册封为太子。

如履薄冰

但即便朱常洛立为太子,境遇也没好到哪里。所谓的东宫安排在条件很差的慈庆官,且维持的开支也非常微薄,侍卫不过寥寥数人,这便有利于之后“梃击案”的制造。哪怕是1605年,朱常洛长子朱由校的出生,神宗反应都是相当冷淡。郑贵妃一派势力处心积虑,一直没有放弃取代朱常洛的太子之位。

被安排的一生

长期受到父亲与郑贵妃压制的朱常洛,习惯了逆来顺受、忍辱负重。1620年七月,在神宗弥留之际,踌躇宫门外而不敢入内,可见朱常洛内心是惧怕的。八月,神宗去世,朱常洛继位,是为明光宗。郑贵妃继续掌控光宗,先是其寻求成为皇太后的无理诉求,光宗也答应了下来。只是遭到礼部官员的抵制才作罢,理由是:光宗生母都未追封,不合礼制。

但郑贵妃像权威的形像挥之不去。之后光宗再次下旨,尊郑贵妃为太后,又遭到给事中杨涟反驳:郑贵妃既不是先帝的皇后,又不是光宗的生母,如何能尊为太后?

《罪惟录》:“及登极,贵妃进美女侍帝。未十日,帝患病。

但郑贵妃并没有放弃,另辟蹊径,给光宗送来了八名美女。虽说继位之前已成婚,按光宗的地位,为其选择的妃嫔应该不是那瓜就是那枣;继位之后又有郑贵妃的存在,恐怕也是大气不敢喘一口。如此一来,却之不恭带来的是一直被压抑三十多年的欲望,不知持满,不加节制,务快其心,数天后便一病不起,连自己生日聚会都无法参加。

更可悲的是,光宗分不清敌友,还服用郑贵妃身边亲信太监的“通利药”,一日腹泄数几十次,拖垮了身体。明显是消耗过大,需要进补嘛,但光宗还是无法拒绝郑贵妃。之后进补红丸,不过是“死马当活马医”时,医成了死马。

后记

《明史》评价:光宗潜德久彰,海内属望,而嗣服一月,天不假年,措施未展,三案构争,党祸益炽,可哀也夫!

《明史》所言非虚,光宗是位好人,继位后发放银两犒劳边防将士,撤回矿税使,增补内阁大臣。同时,其又是个悲剧人物。一般地,长期受压抑的人,要么伺机报复,要么逆来顺受。前者说的是神宗,后者说的是光宗,顺受到一个月走完了人生最后的路。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么看?

欢迎点赞留言^_^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万历四十八年八月丙午朔,皇太子常洛即位,改明年为泰昌元年。丙寅(二十一日),帝不豫。二十三日,召对英国公张惟贤、大学士方从哲等十三人于乾清宫,命皇长子出现。甲戌(二十九日,是月小建,既月尽日),大渐,复召从哲等大臣顾命。是日,太医官李可灼进红丸。九月乙亥朔,崩于乾清宫。

光宗在位的时候,是不理朝政,日夜和后宫众多的嫔妃淫欲,把身体掏空了,后来有听信奸臣李可灼的馋言,吃补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明光   神宗   书案   泻药   明史   生母   皇位   宫女   贵妃   长子   太后   万历   太监   太子   皇帝   年后   身体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