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勃列日涅夫?

勃列日涅夫

怎样评价勃列日涅夫?


一,


怎样评价勃列日涅夫?



勃列日涅夫积极采取对外扩张政策,消耗了苏联大量国力;他大搞个人崇拜,纵容国家腐败,为苏联的解体埋下了隐患。


1.勃列日涅夫是乌克兰人,1964年至1982年担任苏联最高领导人。他曾经当过工人,青年时期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了莫斯科农业大学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入伍,获得中将军衔,二战结束后开始分管苏联海军工作。他受到了斯大林的欣赏,并且曾经担任过哈萨克斯坦党中央第一书记。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后,他开始担任苏联最高领导人。


2.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苏联经济发展特别好,因为他重视发展苏联的重工业,积极开展石油和天然气贸易。苏联建设了通往欧洲各国的石油管道,把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到欧洲市场,给苏联带来了大笔财富。1965年至1975年苏联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年增加,已经达到了美国生产总值的67%。苏联的国力强大后,勃列日涅夫开始发展军事工业,生产、制造了大量先进武器,提高了苏联军队的战斗力。导致苏联每年的军费开支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5。苏联也取得了与美国的战略军事地位,成为了超级大国。


3.苏联的国际地位和军事实力强大后,勃列日涅夫的内心开始膨胀,1979年他批准10万苏联军队入侵阿富汗。他希望占领阿富汗后,继续占领巴基斯坦和伊朗,得到波斯湾的出海口,使苏联能够控制中东地区。而欧、美国家向阿富汗游击队,提供了大量经济和军事援助,消耗了苏联大量的国力,使苏联经济陷入衰退。


4.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开始出现大范围的腐败,官僚主义盛行。在苏联全国请客送礼,达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这不仅浪费了大量国家财产,而且腐蚀了一大批干部。勃列日涅夫去世后,他的家族就有很多人因为腐败而被审判。勃列日涅夫大搞个人崇拜,他一生中得到过114枚勋章,这就是一个真实的勃列日涅夫。


二,


勃列日涅夫是一个各方面都很平庸的人,他还有许多常人难以理解的爱好,诸如和男人接吻、收集勋章等等。但尽管如此,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依然是“苏联综合国力最强大的鼎盛时期”,同时也是苏联贪污腐败十分严重的时期,叶利钦在自传中评价勃列日涅夫:“在勃列日涅夫时代,贪污腐败之风到处盛行,被揭发出来的人也很少丢官,因为最高领袖本人就是一个腐败分子。”


三,


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

前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Леонид Ильич Брежнев),乌克兰人,男,1906年12月19日出生于第聂伯罗捷尔任斯克,苏联政治家。曾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苏联国防委员会主席,被授予元帅军衔。

1931年加入苏联共产党,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是乌克兰第4方面军政治部主任。1964年10月14日参与推翻赫鲁晓夫的政变,继任苏共最高领导人。1964年至1982年在任期间,苏联的军事力量大大增强,核武器的数量超过美国,使苏联历史性地成为军事上的超级强国。对社会主义国家,他推行有限主权论,推出了勃列日涅夫主义。执政后期,经济改革趋于保守,大搞个人崇拜,苏联经济陷于停滞。

1982年11月10日因心脏病卒于莫斯科,终年76岁,安葬在列宁墓后。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

外文名 :Леонид Ильич Брежнев

性别 :男

出生日期 :1906年12月19日

去世日期 :1982年11月10日

民族 :乌克兰人

出生地 :乌克兰-第聂伯罗捷尔任斯克

毕业院校 :莫斯科农业大学冶金学院

职位 :苏联党政军最高领导人

主要成就 :

获苏联元帅军衔

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

领导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占优

代表作品 :小地、复兴、垦荒地

政党 :




























苏联共产党




勃列日涅夫积极采取对外扩张政策,消耗了苏联大量国力;他大搞个人崇拜,纵容国家腐败,为苏联的解体埋下了隐患。



1.勃列日涅夫是乌克兰人,1964年至1982年担任苏联最高领导人。他曾经当过工人,青年时期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了莫斯科农业大学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入伍,获得中将军衔,二战结束后开始分管苏联海军工作。他受到了斯大林的欣赏,并且曾经担任过哈萨克斯坦党中央第一书记。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后,他开始担任苏联最高领导人。



2.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苏联经济发展特别好,因为他重视发展苏联的重工业,积极开展石油和天然气贸易。苏联建设了通往欧洲各国的石油管道,把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到欧洲市场,给苏联带来了大笔财富。1965年至1975年苏联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年增加,已经达到了美国生产总值的67%。苏联的国力强大后,勃列日涅夫开始发展军事工业,生产、制造了大量先进武器,提高了苏联军队的战斗力。导致苏联每年的军费开支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5。苏联也取得了与美国的战略军事地位,成为了超级大国。



3.苏联的国际地位和军事实力强大后,勃列日涅夫的内心开始膨胀,1979年他批准10万苏联军队入侵阿富汗。他希望占领阿富汗后,继续占领巴基斯坦和伊朗,得到波斯湾的出海口,使苏联能够控制中东地区。而欧、美国家向阿富汗游击队,提供了大量经济和军事援助,消耗了苏联大量的国力,使苏联经济陷入衰退。



4.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开始出现大范围的腐败,官僚主义盛行。在苏联全国请客送礼,达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这不仅浪费了大量国家财产,而且腐蚀了一大批干部。勃列日涅夫去世后,他的家族就有很多人因为腐败而被审判。勃列日涅夫大搞个人崇拜,他一生中得到过114枚勋章,这就是一个真实的勃列日涅夫。




1964年10月,赫鲁晓夫在黑海度假时“被下台”。时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的勃列日涅夫火线上岗,接替赫鲁晓夫成为了苏联最高领导人。

(勃列日涅夫旧照)

在勃列日涅夫执政的18年里,苏联综合国力达到了顶峰。

比较明显的是在军事上,勃列日涅夫上任后,大力发展军事,苏联军事实力不断增强,其核武器数量甚至一度超越了美国。在他的领导下,苏联历史性地成为了军事强国,在美苏争霸中开始占据一定优势。

就经济层面来说,勃列日涅夫当政时期的苏联,在经济上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对苏联经济管理体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减少了中央指令性计划指标,增强了企业的自主权。在一系列的改革之下,苏联的经济在短时间内有了明显的复苏,苏联的社会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

不过,这种增长也有严重后果。

苏联长期以来高度集中的命令经济管理制度,也并没有发生根本上的改变。尽管勃列日涅夫一度放松了中央管制,但却并没有能解决经济持续性发展的问题。因此到70年代后半期,苏联的经济增长又减慢了下来。而勃列日涅夫的一系列经济措施,也为后来苏联经济的崩溃埋下了隐患。

勃列日涅夫当政的18年,是中苏关系最为冷淡一段时期。

早在赫鲁晓夫执政末期,中苏关系就已经呈现出了紧张态势。而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明确表示,在对华态度上,他和赫鲁晓夫将保持一致。此后的十多年间,中苏关系开始进一步恶化。

(赫鲁晓夫旧照)

在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苏联攻击中国,并且挑起两国边界事件高达1700余起,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珍宝岛和铁列克提的冲突。

直到勃列日涅夫执政末期,他才终于意识到了中苏关系正常化的重要性。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中,勃列日涅夫多次发出了积极友善的信号,帮助中苏关系重回轨道打好了良好的基础。

抛开执政方面不谈,勃列日涅夫在生活中其实是一个颇有性格的人。

在1991年吉利斯世界纪录的认证中,勃列日涅夫荣获“世界获得勋章最多的人”。他一生共获得了114枚勋章,其中有4枚是对“苏联英雄”进行表彰的金星勋章。在历史上,只有两个人曾四次得到“苏联英雄”的称号,其中一个是苏联的传奇战神朱可夫,而另一个就是勃列日涅夫。

但让人比较无语的是,勃列日涅夫所得到的勋章,大都是自己颁发给自己的。他常常会在公开场合,通过自我授勋的方式,向民众表现出自己对苏联的功绩。

除了勋章,勃列日涅夫还找了几个记者替他写了《大地》《复兴》《荒地》三本回忆录。这三本书在他执政时期大量出版,不仅获得了列宁金文学奖,甚至还入选了苏联教材。

但等到戈尔巴乔夫执政后,勃列日涅夫的一些勋章被剥夺,回忆录也被当作劣等作品遭到封杀,实在是非常尴尬。

勃列日涅夫的另一个标签,就是他著名的“勃列日涅夫之吻”。

勃列日涅夫喜欢亲吻他人,这在当时并不是秘密。尽管他的亲吻对象一般都是男人,但却是嘴对嘴地亲,这不禁让人生出一阵恶寒。

(勃列日涅夫之吻)

当时的国际领导人,有很多都曾遭遇过“勃列日涅夫之吻”。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他与东德领导人昂纳克的“兄弟之吻”。1979 年10月4日,在庆祝东德建国三十周年的庆典上,勃列日涅夫与昂纳克情不自禁地拥吻在一起。

结果这幅画面被摄影师拍了下来,很快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到现在,“兄弟之吻”已经成为了象征俄罗斯与德国友好的符号,是难以复刻的永恒经典。

严格来说,勃列日涅夫其实是个没什么知识和能力的人。他对于很多事情总是不求甚解,在手中无稿的情况下,他甚至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讲不出来。

比如1979年,在与美国总统卡特的会晤中,勃列日涅夫拿着稿子照本宣科,但当他看到有划去的部分时,则当即问翻译说:“这段还需要念吗?”

而在出席阿塞拜疆党员大会时,勃列日涅夫因为拿错了发言稿,让现场出现了一些骚动,但他自己却是浑然不觉。直到秘书上来提醒,他才意识到自己拿错了稿子。

在生涯末期,勃列日涅夫也走上了“个人崇拜”的老路,而这也为苏联后来的解体埋下了伏笔。

不过这也难怪,毕竟苏联国力的最顶峰,竟然是在能力平庸的勃列日涅夫领导下达成的,这本身就已经很不可思议了。

参考资料:《世界通史》《勃列日涅夫传》




如何评价他?我就说一点,勃列日涅夫是中苏关系正常化的首倡者。36年前的1982年3月24日,勃列日涅夫到苏联的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首府塔什干,发表了一个长篇讲话(塔什干讲话)。其中,明确承认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还强调了中方对台湾的主权,并表示愿意改善对华关系,建议双方磋商,并采取两国都能接受的措施来进行。中方马上注意到了勃列日涅夫塔什干讲话中所传递的信息,并随后有了3月26日的官方回应,由时任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的钱其琛发布了一个只有三句话的简短声明,表明中方已“注意”到了这个有关中苏关系的讲话,但中方“重视”的是苏联的实际行动。声明念完,没有提问,发布会结束。这也成为了我外交部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新闻发布会。

当时的国际大背景是,中美已经建交,而苏联入侵阿富汗后的包袱越来越重,美苏在全球范围内的争夺也正在加剧,苏联大有力不从心之感,战略调整已不得不为之,这其中缓解对华关系就是重大举措之一。到1989年戈尔巴乔夫进行历史性访华,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至此,中苏关系已经历了三个“十年”:从1959到1969年的论战十年,从1969到1979年的对抗十年,从1979到1989年的谈判十年。随后,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取而代之,但直到现在,中俄关系没有再出现反复,边界问题已全部勘定解决,两国进入了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荣、世代友好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新阶段。一句话就是,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中俄保持密切战略协作,对地区及世界的和平稳定是有力的维护。

身处这样的有利局面之中,我想说的是,我们不要忘了,是勃列日涅夫最早提出,要改善自五十年代末起恶化的中苏关系。当然,1969年的中苏珍宝岛冲突是在勃列日涅夫任内发生的,从那时起,对苏联来说我国逐渐成为了它仅次于北约的死敌,中苏进入了对抗十年。但无论如何,“塔什干讲话”被认为是勃列日涅夫政府对外政策重大变化的信号。




勃列日涅夫以喜欢玉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赫鲁晓夫   斯大林   阿富汗   苏联   勃列日涅夫   美国   国力   勋章   领导人   腐败   中苏   时期   评价   石油   关系   财经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