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电影里黑钱一定要存进瑞士银行?其他外国银行不行?

在电影中,经常有黑钱被存放在瑞士银行的情景,有以下几点原因。

  • 瑞士银行的信誉和保密性

瑞士银行具有全球最高水平的金融保密和信用体系,并且一直以来都是藏匿财富的首选机构之一。


  • 瑞士银行对客户隐私保护非常严格

当一个人将他们的“黑钱”存在藏匿基地时,他们往往会选择那些声誉卓越、身份可信、监管严格和信息传递安全的地方。由于瑞士银行在执法和政策层面上始终高度自我保护,所以隐藏在其中的资产能够受到最好的保护。


  • 瑞士银行的名气和声誉使其成为黑钱流通的首选地方

虽然也存在其他国家的银行及金融机构同样拥有类似的高保密性体系,但是在公众心目中,瑞士银行仍然是最受信任和被认可的选择。此外,电影制片人偏向于使用视觉效果较强的画面,瑞士银行就具备了更加醒目的品牌形象。


需要注意的是,不应该为任何非法活动提供帮助或支持,包括洗黑钱等行为,这违反了伦理和法律原则,会给个人、企业和整个社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瑞士,一个弹丸小国,却谋划了一盘大棋局。

当瑞士宣布永不参战,保持中立时,全世界的资本都会鱼贯而入,注定未来会成为经济强国。

也正因为如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时,就连当时的劲旅德国都礼让三分,绕道而行。

很多人都知道“瑞士银行”很牛,国家虽不大,却管理着全球四分之一的财富;很少人能弄明白,瑞士当年是如何巧借“天时地利”来兴国安邦的。

下面就和大家一起,聊聊瑞士这个国家的发迹史,以及一些陈年往事。

01

银行依靠“信用”成就大业,而瑞士人得天独厚,骨子里一直都有“守信”的传统。

早在1527年,当时的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率领三万军队攻打罗马城,沿途罗马军队完全招架不住,溃败不已,纷纷弃甲逃走,这局面势如破竹,查理五世一路打到罗马城下。

当时的罗马城里有189名来自瑞士的雇佣士兵,他们和其他士兵不同,因为合同还没有到期,一直坚守签订的信约,为了雇主,拼死抵御外敌。

最终,147名壮士战死,另有42名瑞士士兵,掩护教皇离开罗马。

02

再来看看,瑞士这个国家,4.1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只有广东省的四分之一还不到,地理位置却十分特殊。

南部阿尔卑斯山脉和西北部的山脉就占了整个国土面积的70%,这些高耸的山脉易守难攻,让瑞士有了“得天独厚”的天然屏障抵御外敌入侵,跟我们的万里长城是一个道理;

中部地区是海拔1000米的瑞士高原,占了国土面积的30%,这就形成了瑞士奇特的高山盆地。

这样的地质条件,也让“现在的瑞士”成为了世界旅游胜地,满地图的雪山、森林、河谷、湖泊,有了“世界公园”的美称。


03

瑞士地处在德国,意大利,奥地利,法国四个大国的中间,加上又有如此天险,论实力这四个国家都能把瑞士纳入自己的版图。

但其他三个国家会不同意,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平衡,瑞士一直抱有危机感,也一直在寻求两全其美的办法。

1815年,瑞士终于找到了这个办法,在欧洲召开的维也纳会议上,正式被确定为永久中立国,不参与任何地区的战争冲突。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个约定,在战乱纷争的19和20世纪,成功避开了两次世界大战。不仅国家和人民安享太平,还利用这个契机,广纳各国财富,逐渐成为各个国家财富的避难之所。

与此同时,瑞士也是当时黄金交易的最重要地点,这让当地的银行业异军突起,瑞士法郎也成了国际上最具价值的货币之一。

04

在欧洲战火纷飞的年代,机遇和风险同在。

虽说是中立国,瑞士同样也有深刻的危机意识,因为国家不大,人口又少,实行了“全民皆兵”服役政策,这一举措在现在看来,无疑是极度正确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打响以后,几天之内便迅速召回25万大军,部署在边境地区,瑞士人要做的只是防御,利用天险拒敌,其他国家只要想来,随时做好了玉石俱焚的准备。

到了19世纪的二战时期,瑞士同样也是抛出了这样的“杀手锏”,就连当时实力强劲的德国,也不敢贸然进入。

正是因为瑞士有了这样的国策,成了为数不多的、没有受战争泥潭困扰的国家之一。

机遇:在一战二战这样的特殊年代,各个国家都需要有一个稳定的交易机构,用来储存黄金和躲避战乱,而瑞士这样“中立国”的身份,恰如其分地填补了这个空白。

瑞士银行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各国财富寄存地的最佳选择。

一个中欧的小国,能在大国之间游刃有余,还能受到全世界资本的照顾,不仅让全民免于战火和颠沛流离,还能共享资本带来的财富红利。

这是小国家“生存之道”的成功典范,能有如此智慧的国家,世界上极少。

05

“皮之不存,毛将附焉”的道理大家都懂,大概知晓了瑞士的国家历史,那么再来理解“瑞士银行”为何全球闻名,就没那么难了。

瑞士银行,之所以能汇聚全球四分之一的财富,不仅是永久安全国的身份,更重要的是安全和苛刻的保密制度。

为什么全球有如此多富豪,都愿意把财富存在瑞士银行?瑞士银行又到底有怎样的魅力?

下面就和大家一起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早在16世纪,西欧的一些富人带着大量的金钱,从法国和意大利跑到瑞士的日内瓦寻求庇护,为了更好地接纳和管理这部分人的财富,瑞士就诞生了最早的银行。

国家保护这些富人,银行保护这些金钱,这就形成了瑞士银行最初的雏形。

瑞士的金融业,真正开始突飞猛进在18世纪,独特的地理位置,永久中立国的信用守则,以及瑞士法郎的高稳定性,在众多银行中脱颖而出,这些特点是其他地区的银行所不具备的。

一、保密性

给大家普及一个常识性的知识,瑞士银行并不是一家银行,而是这个国家所有银行的统称。

其中又以瑞士联合银行、瑞士信贷银行两家大银行最具代表性,占了瑞士银行业务总额的60%,世界上四分之一的财富聚集于此,最初的原因就是保密性好。

为了客户的私密性,瑞士颁布了严格的《保密法》,这还要归功于一个事件。

1933年,德国要求国民如实交代,自己在国外的资产,事实上,这一政策并没有多少人响应,德国后来用了一个笨方法。

  • 一些人假扮成瑞士银行的普通客户,提着钱去银行柜台说,把这个钱存入某某人的账号里头,如果能够存入的话,那就说明此人在瑞士银行有账户。
  • 此人在德国不如实交代就是撒谎了,后来因为这些事情有三名德国人被处死,就是这三条人命,让瑞士银行有了充足的理由,来定制银行更严格的保密法。

1934年,《银行保密法》正式制定,规定任何人和机构都无权干涉和调查银行内的客户资料,除非有证据证明该存款人有严重的犯罪行为。

二、瑞士银行有多保密?

从你进入银行的那刻起,你和银行的一切都成了秘密,无论你的存款有多少,还是在里面逛一圈没有开户,又或者你是去取消户头的,所以这一切,都是一个谜。

  • 瑞士银行曾经还出现过匿名账户,后来为了身份和财富的合法性,在1987年这种匿名账户的政策取消了。

瑞士银行如今一律实行密码,第一次提供真实姓名和资料后,就会自动产生一个代码,在这里你看不到存款人的任何名字,有的只是化名和代号。

办理银行的业务人员都是秘密般地存在,其他人员禁止插手过问,从业人员几乎都是子承父业,世世传承,高薪水也可以让这些职员有了抵制各种不法行为的定力。

与之相辅相成的是,对泄露存款人机密的职员,惩罚也是相当严厉的,少则判处6个月监禁,罚款两万瑞士法郎,情节严重还有更重的处罚。

从业人员需要签订终身保密协议,不管你是中途离职,退休,又或是休假期间,协议都是终身有效,随时要接受法律的监督。

对待那些想引诱银行职员泄露信息的人,证据确凿的情况下,将面临6个月到5年的监禁,最高5万瑞士法郎的罚款。

三、安全性

瑞士虽然是永久中立国的地位,但军事能力也不差,放眼整个欧洲,国防装备也算佼佼者。

正是这样的“未雨绸缪”,在两次世界大战的期间,其他国家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瑞士并没有受到战火的影响。

在战争期间,因为边境地区山脉连绵不绝,瑞士利用地势条件,许多山都被挖空了,用来建造成军事防御的山洞,如今还有一千多座军事掩体可以作为军事之用。

瑞士银行作为瑞士主要的税收来源,在和平时期,诸多的军事基地被用作了银行的金库,换句话说银行的安全级别达到了军事级别。

进入时,需要多种验证方式,除了密码代号,脸部识别,还有虹膜验证,可以看一下,厚厚的金属门,就算用炸弹也不一定能炸得开。

瑞士银行的金库除了隐藏在军事掩体里,包括河流底部,甚至深入地底几百米的防核弹地下工程都有瑞士银行的影子。

如此苛刻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才有了无数的富豪把瑞士银行当成了第一选择。

也许是因为存款太多的缘故,瑞士银行不得不在2015年,将活期利率从-0.25%降低至-0.75%;

是的,你没看错,存银行不但没有利息,还要反过来问你要管理费,但并没有打击到富豪们存款的热情,过来开户存款的仍然趋之若鹜。

四、为了顺应时代,瑞士银行也在悄然改变

正是基于这样的保密制度,瑞士银行的全球业务量一路高歌,只要是真金白银,即便是来路不正的钱,银行也不会过多询问。

存入银行后,财富就如同谜一样存在,任何国家或组织追查不到任何信息。

然而,事情总是有利有弊。

几百年来,越来越多的财富存入瑞士银行,这里聚集了很多见不得光的财富,也正因为这个,瑞士银行饱受很多国家诟病。

在2000年的时候,曾有过这样的民意调查:

  • 有三分之一的人认为,瑞士银行的保密给一些为富不仁的坏人提供了便利;
  • 有百分之十的人认为应该彻底废除这种保密协议。

避税已经不单单影响国家的收支平衡,还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

  • 近年来,瑞士银行的“绝对保密法”被围攻,无奈之下只能打破了一贯的无条件保密,一旦客户被证明是犯罪,那么就不得不配合相关国家的调查取证,实现资源共享。

即便是这样,富豪们仍然会选择瑞士银行,因为在世界范围内,很难找出比瑞士银行更出彩的银行。

如今的瑞士银行在“保密协议”上虽有妥协,但也仅仅是配合“税务调查”的工作,其余常规的保密协议并不受影响。

五、至于说,电影里常出现存钱进瑞士银行的画面:

一是,为了证明此人的本事大,赚的钱多,有存款进了瑞士银行,能够抬高自己的身价;

二是,瑞士银行的特殊保密协议,存入银行后,本国的司法机构很难追回。

只不过,现在瑞士银行的保密协议已经不同往日,虽然还有些法律上的阻碍,但已然不能再成为不法资金的保护伞了。

以上就是我对“瑞士银行”的一些归纳和理解,如有不妥或不足之处欢迎补充和交流。

朋友们,这样的瑞士银行,你们有去开户的想法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瑞士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之前,确实是全世界黑钱的中心。

独裁者、非法金融寡头、贪腐官员、各种犯罪分子,都可以将黑钱合法的存入瑞士的银行,而且非常的安全。

瑞士是个没有资源的国家,国家领土以山地为主。


瑞士为了国家的发展,大力推动本国银行业,并且逐步成为欧洲乃至世界的金融中心之一。

为了吸引各国的储户,瑞士日内瓦议会在1713年制订《银行法》,规定银行不可以将储户的个人信息泄露给任何第三方,除非得到议会的允许。

然而,议会原则上不会批准公开储户信息,除非是证据确凿的严重犯罪所得资金。



然而,瑞士的银行虽不允许泄露储户信息,但一些银行职业以个人身份同国际刑警合作,泄露了一些储户的资料。

这导致储户将资金大量从瑞士抽走,毕竟全世界还有很多国家的银行可以存黑钱。

于是,1934年瑞士再次通过《联邦银行法》,规定银行职员泄露储户信息,是违法行为。即便银行职员辞职后从事其他工作,也必须终身遵守约定。

于是,各国的有钱甚至可以使用化名、代号在瑞士银行开户存款。

大量的黑钱又重新流入瑞士,一度世界上绝大部分黑钱都在瑞士。



为此,瑞士受到全世界舆论的抨击和压力,美国尤其不满。

世界金融犯罪很多的矛头指向美国,而美国也有兴趣查询到瑞士银行那些身家惊人的独裁者和贪腐官员。

在美国的压力下,80年代末开始,在瑞士进行大额资金的存款,储户必须提供真实姓名,供瑞士银行进行调查,防止这是黑钱。

然而,瑞士银行还是不会公布储户的信息。

从2007年开始美国政府指控高达85家瑞士银行,为大量美国富人隐瞒财富和涉嫌洗黑钱,这是国际犯罪行为。

最终,双方达成和解,瑞士银行被罚款高达50亿美元,还向美国提供部分嫌疑储户的信息。


美国对此并不满意,反复压迫瑞士屈服。

终于在2013年,瑞士签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税收事项互助管理多边公约,承诺在跨境合作中,提供银行帐户资料及协助其他国家进行税务审计。

而直到2015年,瑞士银行仍然管理者国外的大量储户资金,总数高达全球资金的百分之二十七,约17万亿人民币。

从2017年开始,瑞士执行公约,会同上百个国家合作,公开自己的储户信息。

而之前几年,瑞士银行的资金大为减少,转而流入香港和新加坡。

只是目前瑞士仍然是世界第一,没有国家能够动摇它的金融地位。



简而言之,上世纪90年代之前,你杀人放火搞来的钱,都可以存入瑞士银行,不过要收取高额的管理费。

但今天这已经不可能了,瑞士虽还有很多法律上次阻碍,却已经不是黑钱的天堂。




据我对瑞土的了解,就是这个国家山多高原千几山地,资源贫乏。两次世界大战都保持中立,所以免遭战火蹂躏。由于缺少资源,以发展精密仪器为主,比如世界名表多出瑞士。最出名的劳力士手表就出自瑞士。

除此之外,瑞士有"避税天堂之称"。因为你不论在哪个国家,收入高了就要交税。你不论将钱存到哪里,按照国际间金融合作制度都能给你查到并冻结。唯独瑞士的银行是例外,不论你是黑钱还是贪污受贿的钱,你只要有渠道存在瑞士的银行,它不问你来历,也可以不记名,绝对保密。你就是国家总统带队,瑞士银行也不会让你查客户的存款。所以贪官的钱,贩毒者的黑钱,多存瑞士银行。

靠着永久中立国和金融的奇葩制度,让瑞士成世界最富裕国家之一。在欧洲,其人均GDP仅次于卢森堡和挪威。我只是奇怪,国际社会怎么允午瑞士这么奇葩的金融制度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瑞士   黑钱   保密法   中立国   瑞士法郎   银行   富豪   罗马   保密性   储户   美国   存款   外国   协议   财富   国家   财经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