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看将死的司马懿被大雨救了,为什么不令将士追杀司马懿,而在喊天不助我,助曹呢?

诸葛亮看到将死的司马懿被大雨救了,为何不下令将士追杀司马懿,有以下几个可能的原因:

1、诸葛亮兵力不足,无法追击魏军。诸葛亮在安排火烧上方谷的计策时,已经将主力大军派出去攻打渭南,而在上方谷只有魏延、马岱等小部分军队。

2、司马懿进军时已经留了援军。司马懿在进攻上方谷时,自己率军先行,又命张虎、乐郴等各率军五千以为后援。在雨水浇灭大火后,司马懿率军突围,张虎、乐郴二将也率军前来救应。此时魏军合兵一处,马岱等兵少,不能抵挡。

3、诸葛亮平生用兵谨慎,不会轻易出兵。火烧上方谷本来是一场伏击战,用大火烧杀魏军,堵住谷口就可以。而火虽然熄灭了,但浓烟满天,蜀军也难以分清司马懿的位置。本来兵力就不足,如果贸然进军掩杀实力强大的魏军也是十分危险的。

4、诸葛亮自以为万无一失的计谋居然失败了,充分说明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居然天降大雨把司马懿救了,这太打击士气了。天都不让敌人死,你还敢打吗?




因为,当时诸葛亮脑子一片空白。出现的结果太意想不到了。紧接着他追悔莫及,最后他又恍然大悟……

故事发生在诸葛亮六出祁山。诸葛亮在战术上屡败司马懿。司马懿就龟缩不出。诸葛亮想尽一切办法引诱司马懿出战,司马懿都置之不理。

诸葛亮就假装在上方谷囤积粮草,准备和魏军持久战。于是,蜀兵驾木牛流马往上方谷大量押运粮草。在押运的过程中,故意被魏将夏侯惠、夏侯和抢走部分。

司马懿对诸葛亮屯兵屯粮上方谷深信不疑。就计划到上方谷烧掉蜀军粮草,他先派人袭击蜀军祁山大寨使各路蜀军前去救援的。这样上方谷就空虚了,他再乘虚而入烧掉蜀军囤积在上方谷的粮食。这是釜底抽薪之计。

诸葛亮在山顶上,居高临下对一切都洞若观火。他安排蜀军虚作救应之势。司马懿以为蜀军都去救祁山大寨了,就带领司马师和司马昭并中军护卫人马,杀奔上方谷而来。

守在谷口的魏延,舞刀拍马,装模作样地和司马懿战了三合,就急急忙忙地败退了。司马懿看魏延带的兵少,就放心大胆地追赶魏延。魏延引五百士兵退入谷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三回《上方谷司马受困、五丈原诸葛穰星》这样写的:

懿追到谷口,先令人入谷中哨探。回报谷中并无伏兵,山上皆是草房。懿曰:“此必是积粮之所也。”遂大驱士马,尽入谷中。懿忽见草房上尽是干柴,前面魏延已经不见了。懿心疑,谓二子曰:“倘有兵截断谷口,如之奈何?”言未已,只听得喊声大震,山上一齐丢下火把来,烧断谷口。魏兵奔逃无路。山上火箭射下,地雷一齐突出,草房内干柴都着,刮刮杂杂,火势冲天。司马懿惊得手足无措。乃下马抱二子大哭曰:“我父子三人皆死于此处矣!”

正哭之间,忽然狂风大作,黑气漫空,一声霹雳响处,骤雨倾盆。满谷之火,尽皆浇灭,地雷不震,火器无功。司马懿大喜曰:“不就此时杀出,更待何时!”即引兵奋力杀出。张虎、乐綝亦各引兵来接应。马岱军少,不敢追赶。司马懿父子与张虎、乐綝合兵一处,同归渭南大寨。

看,这两小段就是诸葛亮火烧上方谷的全过程。从此以后,司马懿死心塌地地防守营寨,无论诸葛亮如何挑逗、激将、辱骂,他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为了平息魏军众将的心情,司马懿还假惺惺地向朝廷请旨出战。“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你司马懿请旨出战不是个天大的笑话吗?派你带兵到前线迎敌,不就是要出战吗?难道是去开联欢会的?和敌方作战是司马懿的本职工作,所以他的请旨就不言而喻了。

魏明帝曹睿果然心有灵犀一点通,立即下旨,所有魏军兵将都坚守不出,违令者斩。这样一直熬死了诸葛亮。

上方谷的大火突然被一场骤雨浇灭,这个可以解释。用今天的气象学来解释,就是上方谷的上空突然在短时间内温度骤然升高,空气液化变成水汽,又化成雨水,降落下来。但是,难以置信的是,大火烧了有一段时间,为什么地雷和其它的火器都一直没有引爆。这就解释不通了。

很显然,司马懿父子抱头痛哭了一场,怎么着也得那么几分钟的时间,大火都烧了好几分钟了,人仰马翻的,谷中一片大乱。地雷竟然没有爆炸,火器竟然丝毫无功。真的太匪夷所思了。我认为这个结果的出现是因为蜀军的后勤保障有严重问题。其供应地雷和火器肯定是假劣产品无疑。否则不可能烧了好几分钟,还稳稳当当的,一个也不爆炸。诸葛亮也看到了这一点,因此他知道,北伐战争不可能取得胜利了。所以,他心中的绝望到了极限。

结合李严供应粮草不及时,结合苟安传播流言等等。蜀汉内部人员有魏国的卧底或者是奸细的可能性太大了。他们为诸葛亮提供了不合格的地雷和火器救了司马懿。

其实,即使大火烧不死司马懿,诸葛亮也满可以趁机消灭司马懿父子。为什么这样说呢?《孙子兵法》云:利而诱之,实而备之,乱而取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逸而劳之,亲而离之……

司马懿对诸葛亮采取的是:实而备之,强而避之的策略。而诸葛亮在上方谷可以采取乱而取之的策略。当时,司马懿父子被大火烧的焦头乱额,四处乱窜。敌方的这种“乱相”是军事行动中千载难逢的良机。但是诸葛亮却没有抓住机会。书中也交代埋伏在谷口的马岱因为兵力太少而放弃追赶司马懿。看这才是司马懿最后得以逃脱的主因。

出现这种结局,应该说诸葛亮负有的责任不可推卸。性格决定命运,有时将帅的性格也能决定战争的胜负。这一次,就是诸葛亮的性格造成的。为什么这样说?我来分析一下给大家看看。

第一、诸葛亮太过于精打细算,以至于功败垂成。

1、诸葛亮无论是用兵还是搞其他的都是讲究“精准”。人们常说诸葛一生惟谨慎。其实,我还要加上一句:诸葛一生惟精准。诸葛亮办事精准到什么程度呢?人家说三天造出十万支箭,那就绝对不会提前半天,也绝不可能拖后一个小时;人家在什么地方要埋伏五千兵马,就绝对不会埋伏六千;人家要交给子龙三个锦囊藏着三条密计,就绝对不是四个锦囊等等吧。

而我就不是,如果办事需要五千块钱,我兜里就会装上六千;如果七天以内必须完成的任务,我就会在第六天完成;如果中午吃饭需要两个馒头,我就一定会买三个等等。总之,我办所有的事,都是必须留有余地。

而诸葛亮不是,他办所有的事情都是那么恰到好处,毫厘不差。长此以往,诸葛亮就给身边的人留下了神机妙算、高深莫测、神神秘秘的高大形象。而我给身边的人留下了啰里啰嗦、笨手笨脚的印象甚至有时好像准备的过于充分而显得有点画蛇添足。所以,得出结论:我远远不如诸葛亮!

火烧上方谷,诸葛亮也是这样,他把需要多少斤火药,多少颗地雷,多少枚火器计算的丝毫不差。绝对多一点不行。要是我,一看需要两千斤火药,我就肯定担心威力不够,就放上三千斤,就可能火势更猛,在大雨到来之前,引爆了地雷,点燃了火器。那么司马懿可就惨了,烧不死,也会被炸死,起码炸断个胳膊腿的废了他也可以呀!

2、埋伏的士兵太少。这应该也是诸葛亮经过严密的计算。他计算着,司马懿被大火烧的晕头转向了没有战斗力了,甚至干脆被烧死了,士兵们抬着司马懿的尸体跑出来的。因此留少数兵马在谷口等着无论司马懿是死是活,捡回去就是。要是换做我这种性格,我肯定埋伏几万人,宁可浪费人力物力也不能浪费这次好不容易才引蛇出洞的大好机会。

第二、诸葛亮太过于自信,继而疏忽大意,给司马懿的逃跑创造了机会。我一直在怀疑诸葛亮的目的是做实验,而不是要捉拿司马懿。不然就不会是这样的结局。诸葛亮最善于使用火攻。他应该清楚地知道,火攻之后应该如何收拾残局。而这一次火烧上方谷,诸葛亮竟毫无准备,似乎司马懿必死无疑而且是必死于大火无疑。军事行动没有任何人敢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因此都必须有预备方案,即第二套行动方案,甚至有的还计划了第三套行动方案。反观,诸葛亮火烧上方谷,似乎就在赌,赌的是:司马懿要么被火烧死,要么就安全逃回。诸葛亮丝毫没有任何其他的应急预案,这似乎怎么也说不过去啊!

第三、诸葛亮为什么不使用“诸葛连珠弩”?试想,如果诸葛亮在谷口埋伏几千士兵,每人都手持“诸葛连珠弩”,那就相当于埋伏着几千个机枪手啊。司马懿的结果可想而知了。这个,就不用我再多说了。

我怎么看,都觉得诸葛亮火烧上当谷,不是为了消灭司马懿,也不是为了活捉司马懿,而是为了打败司马懿。

诸葛亮要的就是:“我诸葛孔明天下第一。今天的事实进一步证明,我比你司马老兄高明厉害多了。我来日不多了,留你一命,统一天下的苦差事就交给老兄你了。这是我的意思,也是天意。老兄应该明白吧?”

“功成不必在我”,这就是诸葛亮的恍然大悟。




这个问题很简单,因为天不助诸葛亮。即便诸葛亮下令追杀司马懿,由于苍天助曹,也不会对司马懿构成任何危害。

以前豹眼总认为司马懿这人很窝囊,而且很坏,隐藏很深,最后篡夺了曹魏的江山;认为诸葛亮一生忠于刘备、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因而,对诸葛亮佩服得五体投地。

但了解了一点历史之后,感觉远非如此,对于诸葛亮装神弄鬼很不感冒。现在反而是越来越喜欢这个老懿子司马仲达。

在豹眼看来,无论政治还是军事,司马懿一点也不比诸葛亮差,甚至要超过他。诸葛亮活着的时候,拿司马懿一点办法也没有,这就是例证。

诸葛亮用了空城计、火烧上方谷、祈禳大法等等,但丝毫没有把司马懿咋地。

反而是司马懿通过使者了解了诸葛亮的食饭量,就断定诸葛亮活不了几天啦。而且司马懿也会观看天象,看到大星自东北坠落西南,就知道诸葛亮已经死了。

司马懿看到诸葛亮安营下寨之法,深以为诸葛亮是天下奇才,那是司马懿会做人、爱学习。

火烧上方谷,那是演义为了可读性增加的艺术色彩,不可以过度地解读,否则,就没有趣味了。

既然诸葛亮能向风伯借来东风,为啥就不能向雨师请求不要有这西雨;既然神机妙算,咋就算不出有这西雨,为何不早在司马懿逃亡的路上设下伏兵哪?

一切的一切,“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那都是借口,为了自己的失败找一块遮羞布。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这是符合辩证法的;而把这一失,归结于天意,那就是唯心论。

失败都是有原因的,事先策划不周导致了失败,不可以归罪于天,那是逃避责任。

在豹眼看来,事后诸葛,找出失败的原因,远比以“成事在天”遮掩失败更可取。




上方谷天降大雨,助力司马懿成功逃脱,诸葛亮之所以不下令手下追杀司马懿,而是不断感叹天不助他,其实主要是有三大原因!

火烧上方谷

火烧上方谷的故事,发生在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时期。当时诸葛亮巡查战场,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地方,这个地方两山夹一谷,形如葫芦,里面可以容纳上千人,是个天然打伏击的地方。于是诸葛亮便问手下,这地方叫什么名字?手下回复,这叫葫芦谷,又叫上方谷。得到属下回复后的诸葛亮,脑海中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就在此地玩死司马懿!

原文:孔明看了,心中大喜,问向导官曰:“此处是何地名?”答曰:“此名上方谷,又号葫芦谷。”孔明回到帐中,唤裨将杜睿、胡忠二人,附耳授以密计。

诸葛亮是个用兵老手了,而是是个玩火专家,当年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火烧藤甲兵,诸葛亮已经将火攻战术玩得非常顺手了,现在突然看到上方谷这么个绝佳的地势,他立马就想到了火攻之术,准备在此地设伏,一举烧死司马懿,达到毕其功于一役的目的!

但是司马懿也是个聪明谨慎之人,他和诸葛亮作战的套路就是坚守不出,把诸葛亮的粮草耗尽就行了,他不出来打,诸葛亮又怎么可能把司马懿引到上方谷呢?此问题的关键便是粮草!诸葛亮数次战败,主要是因为粮草不济,没办法,蜀道太难走了,运粮食太困难了。而司马懿也是深知这点,所以总是能够踩准诸葛亮的尾巴。既然粮草是决定胜负的关键,那么能不能解决粮草问题呢?

我们普通人可能对此没有好的办法,但是诸葛亮并非常人,经过一番探索,他成功发明了木牛流马,用于搬运粮草!人力运粮,总会有疲惫的时候,而木牛流马,就是个机器,根本不用吃饭喝水,所以他们能够不间断地搬运粮草,这样便能轻松的解决蜀军的粮草问题!诸葛亮的木牛流马一经问世,彻底吓懵了司马懿,因为司马懿之所以能够挡住诸葛亮,就是以持久战来消耗诸葛亮的粮草,现在诸葛亮粮草充足,不怕持久战了,那还怎么玩儿?

原文:忽哨马报说:“蜀兵用木牛流马转运粮草。人不大劳,牛马不食。”懿大惊曰:“吾所以坚守不出者,为彼粮草不能接济,欲待其自毙耳。今用此法,必为久远之计,不思退矣。如之奈何?”

司马懿决定派人去抢几个木牛流马,想看看这玩意儿是否有传说的那么神奇,是否真的可以不费人力,连续运粮。而诸葛亮那边,在得知木牛流马被抢后,不仅不担心技术泄露,而且非常高兴,因为他知道,司马懿上套了!

说白了,木牛流马之所以制造出来,压根儿就不是为了解决蜀军的粮草问题,而是为了引诱司马懿上钩,诱使司马懿来袭击上方谷!因为上方谷就是木牛流马的运输目的地,这便是诸葛亮的“屯粮重地”!

经过双方的斗智斗勇,最终狡猾的司马懿还是上当了,中了诸葛亮的圈套,认为上方谷就是蜀军的屯粮之处,于是准备带人前来袭击上方谷。诸葛亮呢,也早已经在上方谷准备好了伏兵和引火之物,就等着司马懿钻进来。为了彻底打消司马懿的疑虑,诸葛亮还专门派魏延去引诱司马懿,让魏延也钻进上方谷,一旦有伏击,魏延也跑不掉,只有这样,司马懿才会真正的放下戒备,冲进上方谷!

最终,司马懿中计,冲击了上方谷,遭到了伏击,差点被一把火烧死。可就在大火烧得正旺时,天空却突然降下暴雨,直接将大火扑灭,而且就连诸葛亮预先埋设的地雷火器,都被浇灭了,无法爆炸,这可给了司马懿极大的机会啊,于是司马懿趁机率军冲出了谷口,逃出了上方谷。

原文:司马懿惊得手足无措,乃下马抱儿子大哭曰:“我父子三人皆死于此处矣!”正哭之间,忽然狂风大作,黑气漫空,一声霹雳响处,骤雨倾盆。满谷之火,尽皆浇灭:地雷不震,火器无功。司马懿大喜曰:“不就此时杀出,更待何时!”即引兵奋力冲杀。

诸葛亮原本还在心中暗喜,花费了这么多功夫,终于把司马懿这老狐狸引诱了过来,终于可以一把火把司马懿给烧死了,结果属下却给他带来了天降大雨、司马懿跑了的消息,令诸葛亮大为震惊!然而在震惊之余,诸葛亮却并未发布全军出击,追杀司马懿的命令,而只是在喊天不助我,助曹!这是为何呢?明明此时追击司马懿,很有可能还有机会诛杀司马懿啊,为啥诸葛亮放弃了呢,为啥他只是在不断感叹呢?

事实上,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诸葛亮比较信命

诸葛亮这个人,能力非常强,会看星象,能根据星象判断大将的生死,比如关羽、关羽身死时,诸葛亮都会看到将星陨落。

除了这个本事,诸葛亮还会天文地理,当年赤壁之战,火攻之计虽已定下,但谁都不知道何时会有东南风,何时能够实施火攻计,唯有诸葛亮算清了起风的时间,令人惊叹,这堪比人工天气预报啊。

另外,诸葛亮还擅长火攻之术,他这一生,用火攻之术击杀的敌人非常多,在他看来,烧死司马懿,基本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只要司马懿敢来,他就必死无疑!

按照诸葛亮的这些能力叠加,其实火烧上方谷,基本是万无一失的!以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神通,他必然能够算到上方谷当天不会下雨,结果呢,天上突然就降下了暴雨。诸葛亮玩了一辈子的火攻,啥时候遇到过这么离奇的事情啊?当年火烧藤甲兵,情况和火烧司马懿差不多,可也没有出现这种突然天降暴雨之事啊。很明显,这件事情不寻常,也许在我们现在,会有很多人用物理知识来解释,说这场雨是因为空气剧烈运动引起的,但当年的诸葛亮又不懂这些物理知识,而且人家火烧藤甲兵的时候也没出现这种情况啊,所以说,站在诸葛亮的角度来看,这一切都是天意!是上天不想让司马懿死!

诸葛亮本身就是一个喜欢看星象,喜欢信命之人,此时既然上天的意思是不让司马懿死,那么诸葛亮自然就不会再下令去追杀司马懿了。事实上,关于诸葛亮信命这一点,从后面的祈禳之术也可以看出。

当时诸葛亮自知大限将至,于是设置了七星灯,只要主灯七日不灭,他便可以续命。而到最后一天时,魏延的突然闯入,却直接将主灯扑灭,令续命计划破产。看到这里,很多人估计会疑惑,诸葛亮干嘛不进行第二次祈禳之术,再来一次续命嘛,这一次不准任何人进营帐,不就可以保证主灯不灭了吗?为何诸葛亮不这么干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诸葛亮信命,他认为冥冥之中自有天意,魏延闯入扑灭主灯,就是上天告诉他,你诸葛亮不能续命了,所以他放弃了继续续命的打算。殊不知,这万一是魏延故意的呢?万一再一次续命就可以成功呢?

所以说,诸葛亮在得知司马懿逃出上方谷后,之所以不让手下去追杀,而只是感叹天不助他,就是因为他这个人比较信命,认为这一切都是天意,是天意不让司马懿死,他不能逆天行事!

二、追杀司马懿不一定能够成功

在诸葛亮得知司马懿已经逃脱之时,司马懿早就跑得老远了,这个时候如果诸葛亮再命令全军出击,追杀司马懿,成功的可能性其实并不是非常高!按照司马懿那种忍耐的性格,只要他逃回了大营,他必将下令紧闭寨门,不准出击,这样的话就算是蜀军追上去了,也无法击破魏军大营。而后续的事实也证明,司马懿回到大营后,立即勒令众将,不准出战,就打算一直这么耗着,耗死诸葛亮!

诸葛亮用兵非常谨慎,若不是有百分百的把握,他是绝不愿意冒险的,他知道成功追杀司马懿的可能性比较低,肯定是不会这么干的。这就好比当年的子午谷奇谋,魏延的想法虽然好,但是诸葛亮认为成功可能性低,会坚决不同意的!


三、罗贯中不让诸葛亮追杀

火烧上方谷的故事,本来就是罗贯中虚构出来的,在正史中压根儿没有这回事,所以在此战中,罗贯中是肯定不会让司马懿被杀的。司马懿被困上方谷,罗贯中可以给他下一场定点暴雨,精准扑灭上方谷内的大火,帮助司马懿逃离。司马懿逃离后,他又怎么可能让诸葛亮再去追杀司马懿呢?万一真把司马懿搞死了怎么办?后面的故事还怎么写?曹魏谁来篡夺?晋朝谁来建立?

结语

综合来看,诸葛亮眼看将死的司马懿被大雨救了,却不下令将士追杀司马懿,而在喊天不助我,助曹,这里面主要有三个原因!一、诸葛亮比较信命,他认为司马懿逃离乃是天意,所以不追;二、诸葛亮用兵谨慎,他认为追杀成功的概率性比较低,所以不追;三、罗贯中不让,万一真把司马懿搞死了,后面没法写了!

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呢?欢迎留言讨论哦!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中,让大家最惋惜的就是两件事。一件事是火烧上方谷降雨,一件事是诸葛亮祈禳延命的主命灯被魏延扑灭。前一件事让司马懿逃脱了性命,后一件事是诸葛亮没能延长自己的生命。这都使得诸葛亮的北伐功亏一篑。不过,我们看书中描述的诸葛亮火烧上方谷这一段,就会发现里面有着一些微妙之处。


一、诸葛亮火烧上方谷。

诸葛亮火烧上方谷是发生在他最后一次北伐期间。在这一次北伐中,诸葛亮与司马懿进行了最后的较量。诸葛亮知道自己的身体已经病入膏肓,因此准备在这一次北伐中,毕其功于一役。这一次北伐成为诸葛亮准备最充分的北伐。

诸葛亮汲取前几次北伐的经验教训,对过去的种种缺陷都做了弥补。他积聚了三年粮草,用木牛流马运输,解决了后勤供应困难的问题。他用八阵图来训练军队,使得军队在野战中居于不败之地。他选择山岳地带与魏军交锋,充分发挥自己的兵种优势。在战术上,诸葛亮也采取了机动作战的方式,诱使司马懿与自己在野外决战。


这一切当然给曹魏的主将司马懿很大的压力。司马懿在与诸葛亮交手数次后,决定以坚守对峙的战术,来和诸葛亮拖时间。他准备利用诸葛亮的后勤供应困难,不和诸葛亮进行决战,在诸葛亮的粮草耗尽后等待蜀军自行撤退。在这个时候,司马懿再对蜀军加以追击,取得最后的胜利。

这实际上是双方意志的搏斗。司马懿顶着部下求战的心理,与诸葛亮固守不战,这样他主场作战的优势就会持续发挥出来,为自己赢得优势。诸葛亮则针对司马懿的战术,采取种种手段,逼司马懿尽快与自己决战。他送巾帼给司马懿,司马懿向皇帝上表求战,利用中央派来的使者平抑了部下的怒气。


诸葛亮针对司马懿想靠对峙来消耗自己的粮草物资的想法,采取战地屯田的办法,不断给司马懿制造压力。从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对抗中,诸葛亮的粮草供应就成为了决定战争走向的关键。为此,诸葛亮用这一点做诱饵,吸引司马懿出战。

诸葛亮在巡视战地的时候,发现了上方谷这个绝佳的地方。这个地方又因为形似葫芦,被称为葫芦谷。前面可容千余人,后者可容四五百人。在后面的山谷有一条小道出谷,只能容一人一骑。诸葛亮便派马岱在这里布置埋伏,把这个地方伪装成自己的粮草存储重地,并且用木牛流马的运输队向谷中运粮。


有一个民间故事是讲猎人是如何捉狡猾的狐狸。猎人为了引诱狡猾的狐狸,就用诱饵将狐狸一步步引出来,然后活捉它。诸葛亮对待司马懿这个老狐狸就是采取了这个办法。他故意让司马懿袭击自己的粮草运输队,将上方谷的信息透露给司马懿。司马懿一方面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一方面又有着毁灭诸葛亮粮草结束战争的诱惑,最终司马懿决定袭击上方谷。

在这一次攻击中,诸葛亮派魏延率领五百人马引诱司马懿进入上方谷,派马岱率领五百人马守在谷口,事先在谷中建造草房,装满木柴,并埋设地雷火器。等司马懿入谷后,马岱就放起火来。当时人算不如天算,正当司马懿和两个儿子抱头痛哭等死的时候,突然天降大雨,浇熄了大火。司马懿的接应也赶到救援,司马懿趁机冲出谷口,逃回了大营。诸葛亮处心积虑的计谋就这样被一场大雨给破坏了。


二、诸葛亮失败的原因。

我们从书中看这一段描写,似乎一切都是天意。如果没有天气突变,司马懿父子就全被烧死在上方谷中了。这样,诸葛亮最难缠的对手就消失了,并且失去主帅的魏军群龙无主,也会成为诸葛亮的囊中之物。接下来诸葛亮就可以席卷关中,威胁关东。东吴在蜀军胜利的鼓舞下,也会积极攻打曹魏。这样一来,诸葛亮重建汉室江山的理想还有实现的希望。

因此,诸葛亮在看到司马懿父子逃出上方谷的时候,才会叹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那么,诸葛亮在得知司马懿父子逃走的时候,为何不去派兵追击,反而是在独自感叹呢?其实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诸葛亮的计谋本身上。正是他的计谋中的破绽,才造成了这不可挽回的失败。


诸葛亮的火烧上方谷的计谋中,最大的缺点就是,用于上方谷本身的军队太少。这使得上方谷的计谋只能是孤注一掷,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烧死司马懿父子,让司马懿稍有喘息之机,这个计谋就不可能成功。就更不要说上方谷还突降暴雨,浇熄了大火。

诸葛亮在上方谷布置了埋伏,可是在那里只埋伏了一千人马。这一千人马还分为两部分,魏延率领五百诱敌,马岱率领五百截断谷口放火。而老奸巨猾的司马懿在这里,却动用了中军护卫人马和张虎、乐綝率领的五千人。


司马懿还使出惯用的招数,将军队分为前后两部分。他率领军队在前面放火,张虎乐綝的五千人在后面接应。这样,如果司马懿不能被火迅速烧死,张虎、乐綝的五千人马就可能将司马懿救出去。仅仅靠马岱的区区五百人马是不可能阻止住司马懿突围的。

那么,即便是如此,诸葛亮率领了十万大军北伐,手中至少还有数万人马。他派这些人马去追杀司马懿,也是可以的。可是,我们看到,诸葛亮手中并没有留下什么军队,他将军队一部分用来防守祁山大营,而另一部分被他派出去攻打魏军的渭南大营。这样,诸葛亮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司马懿逃走,而手中却没有兵力去追杀他。


而在上方谷的兵力布置,也有很大的漏洞。这是因为,上方谷本身并不大,前后两个谷加起来也不过才能容纳一千五六百人。而魏延率领的五百诱敌之兵,也是进到谷中。那么,司马懿如果率军进入,最多只能带几百兵。近万的魏军只有几百兵入谷,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种景象是什么样的。假如司马懿没有混杂在先头部队中,没有进入谷中,这条计策岂不没有实施就失败了吗?

对于魏延的使用,更是让人不可理喻。让魏延率领五百人马阻击司马懿,本身就是大材小用。司马懿要袭击上方谷,派一员普通将领就可以了,魏延这样的大将应该用在关键的地方,而且在布置上方谷火攻时,诸葛亮还专门单独将马岱叫到帐中安排一切事项。他在布置完后,又附耳交代马岱,让他堵塞住上方谷的后路。


这种安排一看就知道是对付魏延的。上方谷的后路仅仅能够通过一人一骑,这样的地形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就算是不堵塞,司马懿也不可能从这条路逃出来。而这条路堵塞住,魏延和他的手下五百人马就没有了退路,只能和司马懿一起葬身火海了。可以想见,当时的上方谷中,里面的葫芦谷是魏延,外面的葫芦谷是司马懿。大火一起,双方都陷入了绝望。

这是因为诸葛亮一直认为魏延一定会谋反。在这次北伐中,他知道自己已经时日不多,就对魏延下了死手。在这次火烧上方谷的行动中,如果司马懿一死,诸葛亮北伐的胜利就在眼前。魏延对于诸葛亮来说,也就失去了利用价值。因此,诸葛亮决定在火烧司马懿的同时,连同魏延一起烧死,以除后患。

这样,当暴雨浇下的时候,整个上方谷地区的两支蜀军各行其是。魏延的蜀军刚刚死里逃生,和司马懿一样丧魂落魄,没有战心。而马岱的区区五百人马,要对内阻击司马懿,对外抗击没有入谷的优势魏军,这是马岱根本完成不了的任务。以马岱的能力,他连追击司马懿败兵的勇气都没有,就更不要说杀死司马懿了。

如果诸葛亮不是想要一劳永逸除掉魏延这个隐患,让魏延代替马岱,还可能会出现魏延斩杀王双的情景。可惜,由于诸葛亮过于相信自己火攻的威力,将机会错失了。


结语:

在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中,遭到了司马懿顽强的阻击。诸葛亮为了消灭司马懿,采取诱兵之计,将上方谷伪装成自己的屯粮重地,引诱司马懿前来袭击。司马懿最终上当,被魏延诱入上方谷,遭到了马岱的火攻。

但是,由于突然降下暴雨,让司马懿逃脱了被烧死的命运。诸葛亮在得知消息后,也无可奈何。这是因为,诸葛亮对上方谷火攻的成功过于自信,没有为失败做出预案。他手中的大军派去攻打魏军的渭南大营,上方谷只有马岱的五百人抵抗上万曹军的内外夹攻。唯一可能创造奇迹的大将魏延,则被诸葛亮封锁在谷底。


诸葛亮的所有计划的基础都是建立在上方谷烧死司马懿的基础上。而上方谷的失败,将诸葛亮的计划全部破坏了。这样,诸葛亮只能眼睁睁看着司马懿逃走。而且从此之后,成为惊弓之鸟的司马懿再也不敢出战,再也没有诸葛亮决战的机会。诸葛亮只有抱着遗憾,病逝在秋风瑟瑟的五丈原上。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草房   渭南   人马   木牛流马   火攻   谷口   火器   粮草   地雷   将士   埋伏   计谋   大火   火烧   天意   父子   大雨   财经   诸葛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