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总督和巡抚都是正二品,而且管辖区域还有重叠,那地方官员要听谁的呢?

清代的总督和巡抚都是皇帝直接任命的高级官员,拥有类似省和府的行政管辖权。他们的地位和职权相当,都是正二品官员,但职责有所不同。

总督主要负责一个省的全面行政管理和统筹协调,监督巡抚的工作,具有比巡抚更高的职权和地位。总督需要掌握一个地方政治、军事、财政、经济等各个方面的信息,与各级官员保持紧密的联系,制定并实施行政政策,确保地方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

而巡抚则是负责地方具体的行政事务,包括安全、财政、司法等方面的工作。巡抚需要对所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有深刻的了解,掌握民情和民意,为地方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在管辖区域重叠的情况下,地方官员必须听从总督的指挥和调度,但巡抚也有一定的独立权力,可以在特定情况下进行独立决策。总督和巡抚的关系是一种上下级、协作关系,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地方行政管理的任务。

总督和巡抚的权力分配在不同层次之上,对于一般的行政问题,巡抚负责解决,而总督则负责决策并协调各个巡抚的工作。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巡抚也有独立的决策权和行政权。

总的来说,总督和巡抚的关系是一种上下级、协作关系,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地方行政管理的任务。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职权和责任的不同,总督和巡抚之间也会存在一些利益冲突和矛盾,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加以协调。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纠正提问者的一个认识误区,清朝的总督和巡抚并不都是正二品!清朝总督编制为正二品、巡抚编制为从二品,虽然都是二品官员,却相差了一个级别。与此同时,清朝的疆臣经常会有加衔,总督加兵部尚书衔者为从一品、巡抚加兵部侍郎衔者为正二品。但无论怎么说,总督的级别总体上还是要高于巡抚。

总督与巡抚是否属于上下级

总督编制为正二品、巡抚编制为从二品,从这个层面来看,总督的级别要高于巡抚,那么,清朝的总督是巡抚的上级吗?答案是明确的,不是!清朝的总督和巡抚经常被并称为督抚,有的省份甚至不设总督或者由总督兼领巡抚职权。如河南省、山东省就不设总督,除了雍正年间为田文镜“因人设岗”、短暂设置过河南山东总督之外,清朝二百余年里,河南省和山东省都没有设置过总督。反之,直隶和四川除清初短暂设置过巡抚之外,大多数时期都是由直隶总督、四川总督兼领巡抚职权,不专设直隶巡抚和四川巡抚。因此,总督与巡抚之间并不是天然上下级关系。

出于防止出现地方实力派的政治需要,清朝自入关之初就刻意在地方制造权力平衡,总督与巡抚之间没有隶属关系,他们都只对皇帝负责。换言之,总督指挥不动巡抚、巡抚更加指挥不动总督,他们都只听命于皇帝!一旦有什么矛盾,也只能各自上书,由皇帝裁决。这就使得清朝地方总督、巡抚之间经常发生摩擦,如著名的两江总督噶礼与江苏巡抚张伯行之间的争斗,屡见不鲜。但出于维持地方权力平衡的需要,清朝皇帝刻意保留了这种争斗,有了争斗就需要仲裁,而充当仲裁者的恰恰就是皇帝本人,从而使皇帝牢牢地控制住了地方!

地方官员到底该听谁的

众所周知,清朝总督与巡抚的辖区是存在重叠的,尤其清初的四川总督与四川巡抚,辖区完全重叠!那么,地方官员到底听谁的呢?这还要从总督与巡抚的职权范围说起。

清朝的总督主管一省至数省政务并拥有节制辖区绿营驻军的权限;巡抚主管一省政务并有权节制辖区绿营驻军。看起来的确是重叠的,但这其中还是有侧重的,总督更侧重军政,巡抚则更侧重民政。总督对民政的管辖更侧重于对巡抚的“节制”,即起到一个监察作用。再说通俗一点,总督更多地起到一个监视、牵制巡抚的作用,他更侧重于军政方面,并不具体主管民政。反之,巡抚同样拥有参劾总督的权力,二者相互制衡,并没有谁领导谁的问题。

那么,地方官员到底听谁的就相对比较明确了。布政使、按察使、道员都不属于军政事务官员,他们自然必须听巡抚吆喝!总督无权越过巡抚直接指挥布政使、按察使等等。但是,总督有权在民政事务上给巡抚挑刺儿、找茬儿!这就是清朝督抚矛盾的源头。除此之外,总督更侧重于节制辖区绿营驻军及相关军政事务。当然,对于本省绿营驻军,巡抚同样有节制权。但是,这种节制同样更侧重于监视,无论总督、巡抚都没有调动驻军的权限,他们仅仅是节制。

换言之,总督更侧重于总管、协调的角色,而巡抚更侧重于具体事务。这就是为什么田文镜和李卫升任总督之后都带了一个小尾巴“兼管巡抚事”的原因所在。因为总督虽然位高权重,却不便插手各省具体民政事务,他只能针对巡抚,给巡抚挑刺儿,却不能直接指挥布政使、按察使。

地方官员到底听不听吆喝

清朝有一个与现在完全不同的地方,那就是没有中管干部、省管干部、市管干部之分。清朝从九品以上官员全部由吏部统一安排、任命,各省督抚无权任免官员,只有建议权。换言之,无论总督、巡抚,都没有任免手下官员的权力,他们只能向皇帝提出建议,经皇帝同意后,由吏部进行任免、调动。

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地方官员的乌纱帽不掌握在总督、巡抚手中,这也是电视剧《雍正王朝》里江苏布政使、按察使敢软顶巡抚李卫的原因所在。李卫干着急也没辙,只能通过“翻冤案”去整倒按察使,也什么?因为巡抚兼着都察院右副都御使,拥有监察权,他可以查究、参劾官员不法。清朝的巡抚能够镇住、管住手下这帮布政使、按察使、道员,靠的就是这个监察权!我任免不了你们,但可以参你们、让皇帝免了你们……说到这里诸位应该知道为什么清朝非要给总督加都察院右都御史衔、给巡抚加都察院右副都御使衔了吧?

综上所述,清朝的总督和巡抚之间并没有明确上下级关系,各省的地方官员归各省巡抚管辖,总督无权直接指挥各省地方官员。但是,总督有监察巡抚的权力,可以给巡抚挑刺儿、找茬儿!总督与巡抚的辖区虽有重叠,但侧重点不同,虽然相互之间会产生摩擦,但并不影响实际运作。

很简单,总督对巡抚有意见,只能向皇帝上书,却不能越过巡抚直接指挥布政使、按察使。他可以掣肘巡抚的权力,却无法代替巡抚,在皇帝仲裁之后,巡抚负责执行,总督无权干涉具体执行工作。这就保证了皇帝意志在地方的贯彻实施,虽然可能造成效率低下的问题,但不失为一个维护皇权的好办法。不过话又说回来,在那个没有电脑、手机的时代,效率从来就不是什么大问题!




题主说的不确切。

  • 前提:少数民族统治的心理

这是清朝作为少数民族政权统治,其心理是提防汉人,担心汉族人团结起来,这是前提。故清朝在制度设计上,做出了多项举措:

  1. 在全国各地设置了14位驻防将军,统领八旗精锐,监视各地绿营兵;

  2. 设置了新疆、察哈尔、台湾、东三省作为禁地,禁止汉人进入,作为其自留地;

  3. 封疆大吏多由满人担任。



  • 其次,清代总督和巡抚不都是正二品。

清代总督、巡抚同为封疆大吏,清代制度都赋予了节制地方兵权、监察地方的权力。故清代官制规定:总督岗位职责是,“厘治军民、统制文武、察举官吏、修饬封疆”,为正二品。加尚书衔、兼右都御史衔者,为从一品;不加尚书衔,也会加兵部侍郎衔、兼右副都御史衔。

巡抚岗位职责是,“宣布德意,抚安齐民,修明政刑,举革利弊”,为从二品,加兵部侍郎衔,兼右副都御史衔者,为正二品。

  • 管辖区域的设置问题。

总督、巡抚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在乾隆朝确定下来,在全国18个省份中,设15个巡抚,8个总督,多由满人担任。总督管辖省份一个到三个不等,巡抚只管辖一个省份。


这样的制度设计,主要是让总督与巡抚,起到相互制约、监督。此外,布政使、按察使虽然是总督、巡抚的属员,但却无权裁撤。一省的官员考核、财政收支留存由布政使全权负责,对接吏部、户部。一省的刑名、驿传由按察使全权负责,对接刑部、兵部。等于清政府以两司限制总督、巡抚的权力,直接控制地方督抚,户部还可以通过藩司控制一省的财政,集权于皇帝,来保证整个“满洲党”的万世基业。


剩下才是总督、巡抚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分三种情况:

1、督抚同城办公(如云贵总督与云南巡抚同驻昆明),总督节制巡抚,巡抚权力较小,巡抚听总督的。这时候分工上,总督偏军事职能,巡抚偏民政。

2、不设巡抚(如直隶只设直隶总督,不设直隶巡抚),总督兼巡抚职,不存在听谁的问题。

3、不设总督(如山西只设山西巡抚),巡抚加提督衔,节制一省总兵以下绿营兵,也不存在听谁的问题。

后记

如此,督抚与两司之间职能上的重叠,造成遇事相互推诿,行政效率低下、人浮于事。直接导致了太平天国势如破竹,短短两年便横扫东南六省,清朝大厦将倾之势。为此,咸丰皇帝不得不起用汉人担任地方督抚,并且权力松绑,下放军事、财政、人事等大权,曾国藩、李鸿章、胡林翼等人,才慢慢挽回局面。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么看?

欢迎点赞留言^_^




这个事情不必深究,这就好比今天,你一镇长,到底是该听县长的还是听县委书记的?答案肯定是两人的都听,又或者是你一镇长,是听县长的还是听市长的,答案也是两人都听,至于怎么听,那就是为官之道了,小民们不懂里面的道道,而县长与县委书记,对外都是一县之长,但在内部肯定稍高稍低之分,县长与市长,管辖区域虽重叠,但肯定有大小之别。

宋荦,曾任江苏巡抚达13年之久,在清廷“不致久任”惯例下,实属罕见,康熙有3次南巡到江苏,都由宋荦接待,被康熙誉为“清廉为天下巡抚第一”。

先纠正一,清朝的总督和巡抚不是同级别,两者有着严格的级别之分,总督官秩正二品,惯例会加衔兵部尚书或右都御史,为从一品,巡抚官秩从二品,惯例会加衔兵部侍郎或右副都御史,为正二品;总督管理着数省的军政,而巡抚只管一省,这里面谁大谁小,一目了然。

保定的直隶总督署,是现存最完整的总督署。

其二,两者还是有清晰的区别的,清朝总督的全称是“总督某某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巡抚的全称是“巡抚某某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从这里面看,总督和巡抚的具体职能是有交叉的,但总督能兼巡抚事,意为地位和权力在巡抚之上,当然巡抚也有专管的事儿,比如税务、盐务等,于是清朝的总督与巡抚稍有区分,总督侧重于军政,巡抚侧重于民政,这就是所谓的“总督专重兵制,巡抚专重吏治”。

骆秉章,四川总督,晚清八大名臣之一,石达开死于他之手。

督抚并存是明清统治者集权中央、保障地方的一种手段,如果权力集中于一人,会导致地方做大,如果地方事权分割,督抚的力量削弱,能互相监督,不得僭越,彼此纠劾。一省的地方官员如有要事,向直属上级汇报即可,如有重大政务,会由督抚共同商议后上报中央。当然,清朝的督抚同为地方大员,职权略有高低,彼此争斗不在少数,比如康熙时期江苏巡抚张伯行和两江总督噶礼争权水火不容,最后以噶礼被革职结束,其实和今天的党政系统一样一样的。




清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的是督抚制。当时全国划分为23个省,每个省设一名巡抚,为主管一省民政的最高长官。总督权力比巡抚大得多,但与巡抚之间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总督和巡抚都是对上直接听命于皇帝。不同的是总督可以管数省,侧重军事,巡抚只管一省,侧重民政。

巡抚是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又称抚台。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清代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名。官阶为从二品。若加衔兵部右侍郎者则为正二品

统辖一省或数省行政、经济及军事的长官称为“总督”,正式官衔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某地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尊称为“督宪”、“制军”、“制台”等,官阶为正二品,但可通过兼任兵部尚书头衔高配至从一品。有直隶总督、两江总督、四川总督、闽浙总督、云贵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东三省总督和陕甘总督。

巡抚一般仅负责一省,而总督一般负责相邻数省事务,但总督也有负责一省的,如四川总督,直隶总督;也有山东只设巡抚而无总督。督抚的职能相当类似,都管辖地方民政、司法及军队,其区别只是官衔(官职级别)不同,总督与巡抚也互不隶属,而职能上却互相监督。

  • 总督的正式名称是:“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某某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
    • 晋阶则“兵部右侍郎”改“兵部尚书”衔
    • 少数兼任驻省巡抚者(清末则为全部)加“兼巡抚事”,另外有的还兼理专务(如两江总督加“操江、统辖南河事务,兼理两淮盐政”)
  • 巡抚的正式名称是:“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某某等处地方”
    • 晋阶则加“兵部右侍郎”衔
    • 有的还加“提督军务粮饷”,一般不兼理专务

(注:尚书、侍郎、右都御史、右副都御史等都是一部堂官加衔,无上下隶属关系,其区别只是品秩上的。)

满清入关后在行政区划和官制上都照搬了明朝的制度,总督和巡抚,一个挂兵部尚书和都察院右都御史衔,一个挂兵部侍郎和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两者只差半级,但干的事儿都差不多。明末战乱四起,为了平叛和剿匪常常需要两三个省之间协调军务,所以朝廷既派了巡抚,又加派总督。满人夺了江山来个全盘抄袭,但又没有仗可打,有些节制两省或者三省的总督,跟巡抚一样,都成了地方的太平官儿。原则上来说,总督负责军务,巡抚察吏治民;总督对巡抚有节制之权-“节制”二字,不是今天说的直接领导的意思,而只有监督、指导之义;巡抚也有独立的政治地位和行政权限。若二人各安其分,似无冲突。然而这只是表象,实际情况是,承平日久,哪还有什么军务;如果恰好跟巡抚同驻一城,管辖区域发生重叠就还真就经常为了争老大而互不相容甚至打得彼此头破血流。

清朝的两江总督,名义上节制江苏、江西和安徽三省,但人驻在江苏江宁(今南京),也就管江苏多一些,好在江苏巡抚驻在苏州,所以,两下政务虽有重叠,但勉强还能分开,各管半个省就是。然而,两广总督和广东巡抚同驻广州,闽浙总督和福建巡抚同驻福州,湖广总督和湖北巡抚同驻武昌,云贵总督和云南巡抚同驻昆明,陕甘总督和甘肃巡抚同驻兰州。督抚之间,抬头不见低头见,管的都是同样的事儿,权力的行使,哪里有不打架的道理。对于下面的官员来讲就更加头疼不知道听谁的而导致政务推诿。

在名义上,总督虽有节制巡抚之意,但是,巡抚却非总督的下属,甚至总督对于巡抚,都不能像对藩司、臬司和提督那样行使监察权。如果非要这么做的话,巡抚同样可以监察总督。两边都可以单独上奏,尽可以互相打小报告。虽然一般来说,总督要比巡抚稍微强势一点,但如果真的冲突起来,而巡抚后台又很硬,一样可以搞掉总督。更多的时候,是两败俱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巡抚   总督   都察院   按察使   督抚   官员   地方   兵部   侍郎   军政   御史   清代   清朝   民政   皇帝   权力   区域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