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大战闯王与清军血战13天,闯军打野战的战斗力如何?如果张献忠来援,战争结局如何?

潼关大战是明末清初时期的一场著名战役,闯王洪承畴率领的闯军与清朝军队在潼关地区展开了为期13天的激烈战斗。在这场战争中,闯军的战斗力在野战中表现出色,但是在城墙攻防战中却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如果张献忠来援,这场战争的结局或许会有所不同。

一、闯军的战斗力如何?

闯军是由一批由农民组成的义军所组成,他们在反抗明朝统治的过程中形成。由于缺乏正规军队的训练和装备,闯军在野战中的战斗力一般,但在城市围攻和游击战中却有一定的优势。在潼关大战中,闯军的主力由李自成指挥,他们采取了分兵多路进攻的策略,同时发动了多次夜袭。这些战术不仅使清军陷入了混乱,还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同时,闯军还利用城外的山丘和沟壑等地形,设置了多道防线,给清军的进攻带来了很大的阻力。

闯军在野战中的表现可以说是比较出色的,但在城墙攻防战中就表现出了明显的劣势。闯军的攻城工具和攻城技术都比清军落后,再加上潼关城墙坚固,守军的抵抗力非常强大,所以闯军一直未能攻克城池。

二、张献忠的援军能否改变战局?

如果张献忠率军来援,那么这场战争的结局或许会有所不同。张献忠是明末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他拥有一支数量众多的农民军队,并且在战争中表现出了较高的战斗力。如果他的援军能够及时到达,那么他的农民军队可以为闯军提供巨大的支持。

首先,张献忠的援军可以增强闯军的兵力。闯军在攻城过程中,兵力不足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如果张献忠的农民军队能够迅速赶到,那么闯军就能够得到充足的支持,进一步加强了攻城的能力。同时,张献忠的农民军队也可以为闯军提供更加充足的物资和粮草支持,确保他们在攻城过程中有足够的补给。

其次,张献忠的农民军队还可以提供一定的军事技术和经验。张献忠的农民军队曾经在多个战役中展现出了出色的战斗力,他们可以帮助闯军提升自己的作战能力,提供更加精细和有效的作战计划。

最后,张献忠的出现可以对清军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张献忠在明末时期曾经领导过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因此他的农民军队在清军士兵中的威慑力会比较大。这种心理压力对于清军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为他们的士气和斗志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如果张献忠率领农民军队前来援助,那么闯军在攻城战中的战斗力将会得到极大的提升。同时,张献忠的出现也会对清军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从而对战局产生影响。不过,这种结局也只是一种猜测,因为历史无法改变,我们只能从中学习历史教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潼关之战,是一场硬碰硬的精兵对决。

李自成的农民军战斗力是不错的。不过,无论战略、战术,还是部队技能、装备都不及清军。

战前形势

山海关之战后,李自成在河北立不住脚,退回了陕西根据地。

尽管在山海关之战中损失惨重,但李自成的实力仍然很强。

就地盘而言,清军控制了河北、山东大部,李自成占据了陕西、山西、甘肃、河南大部。

就兵力而言,而清军,加上吴三桂部,总共不过10余万,李自成军的兵力实在太虚(有言百万者),说不清楚具体数据,但远多于清军是无疑的。

就形势而言,李自成东有黄河、潼关天险,又占据山西大部,进可攻,退可守。

因此,回到西安不久,李自成就集结兵力,发起了大规模反击。

李自成的企图是:“先恢剿宁武、代州、大同、宣府等处,后赴北京、山海,剿除辽左”。

面对李自成的猛烈进攻(尤其是怀庆之战),清军意识到其主要对手是李自成军,遂改变原先兵分两路,同时进攻农民军、南明的方略,集中兵力,先打李自成。

大战,一触即发。

战略袭击

自古以来,关中政权与河北政权对峙,要点在山西。

李自成控制山西,则可侧击河北,清军控制山西,则可绕过潼关,渡黄河进攻关中。

因此,开战后,双方都把目标聚焦在山西。

李自成虽然控制了太原等要点,但是,农民军在山西根基不稳,原先投靠农民军的前明官僚纷纷配合清军 反攻,因此,一番角逐后,农民军退回了陕西。

清军趁势对关中发起了战略进攻。

阿济格率吴三桂、尚可喜等部,联合边外蒙古兵,从山西向陕北进攻。

李自成立刻调集大军奔赴陕北抵抗,双方焦灼。

此时,原本驻扎于怀庆一带,扬言要南下进攻南明的多铎,突然加速,直扑潼关!

由于沿途前明将领归附清军(政治战的效果),因此,清军很快就抵达了潼关附近。

潼关不容有失!

李自成立刻亲率主力,赶往潼关!

潼关之战,一触即发!

不一样的潼关之战:野战为主!

自古以来,自河南进攻关中,潼关都是必争之地。

一般来说,守潼关,只要守军守住关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攻方常常无可奈何。

所以,很长时间内,潼关打仗,多是攻城战为主。(除非守方像安史之乱中的哥舒翰一样,大举出关进攻,主力被歼灭于关外)

可是,此时的潼关,与唐朝中期以前的潼关已经不太一样了。

由于河水、植被的变化,进攻方已经可以走山路绕过潼关。

1年前,李自成正是从山路小道,出潼关之后,夹击潼关守军的。

同时,随着火炮的普遍使用,守方必须阻止对手在关外建立有力阵地,否则,面对敌人架炮轰击,再好的防御工事也是扛不住的。

所以,如果说中唐以前的潼关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话,那么,此时的潼关,恐怕是要“千夫当关”了,仍然堪称天险,但防御半径已经大了不少。

当然,反过来说,如果攻城方无法建立有利火炮阵地,任由守方发挥火力,其攻城难度比过去还要大得多。

铳炮火药,动以巨万计。——《流寇志》(形容农民军的火器)

所以,潼关之战的胜负关键,在清军是否能在关外控制险要,构筑有利阵地!

潼关下的决战,是一场硬碰硬的野战!

图赖的猛击

清军抵达潼关时,李自成也刚抵达潼关。

李自成深知胜负关键,因此,令刘宗敏据山为阵,占据地利!

不过,由于农民军大军也是刚到不久,所以,阵势未稳。

清军先锋抵达关外,争分夺秒,立刻对关外大顺军发起了猛攻!

刘宗敏迎战!

潼关关外道路起伏狭窄,此处作战,是真正的狭路相逢勇者胜,是精兵对决!

图赖,在明清战争的多次恶战中都率少量军队打先锋,是八旗军中数一数二的猛将。

他率140骑猛烈掩杀,以一当百,斩获甚众。

刘宗敏战败,清军控制了山外(至少是部分)险要。

如此,攻守易势!

李自成必须尽快夺回险要,否则,清军以巩固阵地发炮,潼关难以抵挡!

此后,战事的主旋律是:李自成反攻!

李自成军的战斗力

李自成军的总兵力是个谜,但精锐部队的数据是基本靠谱的:6万!

李自成军,分为两部分:中央直属部队(机动部队)和地方部队。

中央直属部队,分为五大营,总兵力6万。(《国榷》九十九卷)

山海关之战中,折损了不少,此时还有多少不详。

李自成非常注重练兵。他每有空隙,则考核骑射,从早到大黑方止。

其作战方式是:临阵,骑兵列为三重,名“三堵墙”,冲杀不得返顾;如不能胜,骑兵佯败,以步兵拒敌,骑兵绕击敌后或侧翼进行围攻。

可以说:李自成精锐部队是训练有素的。

刘方亮夜袭疲敌

率先发起反击的,是刘方亮军。

刘方亮,是大顺军的先锋首选。此前,大顺军渡河、闯关、冲阵时,都是他打头阵。

刘方亮率千余人发起了夜袭!

夜间,视线不佳,守方既不明敌军虚实,又无法发挥射击。

如果各营坚守,难免被敌人各个击破。

如果大举反击,全营皆扰,又会在随后的大举决战中疲惫不堪!

清军头脑冷静,选择了轮番上阵。

清军从正黄、正红、镶白、镶红、镶蓝中抽调精兵,发起反击。

其余部队,守住营垒。

刘方亮不敌。

“疲敌”已过,李自成亲自催动大军,发起猛攻!

李自成的拼死反击

李自成军攻坚套路是:昼夜三班,轮流不止。以骑兵布围,步兵强弓,鸟铳练发,使守方不敢外视,然后逼近击破!

李自成以刘方亮疲敌,目的就是为了在大举进攻时,削弱清军机动部队的反击力量,对敌营完成围困,各个击破!

可是,清军识破李自成企图。

次日大战,清军一面坚守营垒,一面以昨夜没有出战的镶黄、正蓝、正白三旗兵为野战军,前来反击!

野战对野战,攻营对守营,双方激战。

李自成既无法击破敌军机动部队,完成对清军营垒的围攻,又无法从正面击破敌营,连番进攻,不能取胜。

潼关的陷落

随着清军火炮的抵达,李自成意识到:潼关已经难以坚持了。

于是,李自成离开了潼关。

没有悬念了。

清军以关外高地为大炮阵地,发炮轰击潼关,农民军伤亡惨重。

潼关陷落!

当时,陕北方向,农民军与阿济格部仍在延安作战。

但是,潼关已破,李自成知陕西已经无法坚持,遂撤离西安,丢掉了陕西根据地。

张献忠的实力

张献忠虽也是农民军,过去与李自成军也曾配合作战,但是,此时的张献忠,是绝对不可能配合李自成作战的。

就在李自成与清军大战潼关时,一部分大顺军仍然在汉中与张献忠作战!

李自成与张献忠,双雄早已水火不容!

而且,张献忠即便来联合作战,也意义不大。

如前所说,潼关之战,是精兵对决。决定性战场在关外狭隘地形,典型的“狭路相逢勇者”,精兵对决,数量不起决定作用。

而且,张献忠军的战斗力还不如李自成军。

李自成军再怎么不济,打左良玉还是比较轻松的。

而张献忠所部,常年奈何不了左良玉,一直靠避实击虚才发展起来的。

张献忠帐下的李定国等人确实是良将,后来多次挫败清军。潼关之战中发挥出色尼堪后来就死于李定国手下。

不过,李定国用兵以巧取胜,在南方丘陵、河网地带如鱼得水,并不适合这种硬碰硬的精兵对决。

所以,潼关之战,张献忠不可能帮助李自成,即便来了,意义也不大。


论精锐程度,在吴三桂降清后,中原大地,恐怕没有军队是清军对手。

不过,清军兵力毕竟太少。

如果各势力团结抗清,清军即便能破潼关,可能最多也是如其女真前辈一样,最多占据北方,难以统一。

不过,当时,无论是张献忠,还是史可法,甚至李自成本人,都对清军威胁、野心估计不足。

李自成鼎盛时,以明残余及张献忠为主要对手,无视清军威胁。

李自成与清激战时,南明居然以为可以借清剿大顺,张献忠也依然以大顺为主要对手。

最终,各派被清军各个击破。




这场潼关之战的过程比较简单。


李自成败退回西安后,清军分两路追击。

一路由阿济格、吴三桂等人统领,由山西大同迂回到陕西榆林。计划从陕北攻入关中。

这一路清军兵力约八万,其中有五万是沿途招降纳叛的明军。

另一路由多铎、孔有德等人统领。原计划是南下进攻扬州,灭南明。

后改为西进,配合阿济格夹攻李自成。

这一路清军兵力约两万。

得知清军动向后,李自成也排兵布阵。

起先,李自成把主力放在陕北洛川,防备阿济格部南下。

但听说多铎来势汹汹,已杀至怀庆府(河南沁阳)后,李自成又改变计划,决定亲率主力至潼关,打退多铎这一路。


李自成抵达潼关后,鉴于自己被两面夹攻的局面,遂决定先下手为强。

想先击溃多铎,再回头迎战阿济格。

所以“清灭大顺潼关之战”,其实是由顺军率先发起的进攻

第一战,顺军将领刘芳亮带领千余精锐向清军大营发起猛攻。

顺军战斗力很强,与清军不相上下。

但由于清军有援兵,备战更充足,所以经过一番厮杀后,刘芳亮率军退走。

得知刘芳亮被击败后,李自成亲自率军发起攻击。这是第二战。

这一战,顺军维持了极强战斗力。但由于清军兵力多,所以顺军最终还是被击退。

两战两败之下,李自成意识到,顺军单凭战场血拼,无法战胜清军。

于是,李自成改变了战术,改白天强攻为夜间偷袭。

不过,由于多铎对此早有防备,所以顺军接下来的两次夜袭,也被清军接连挫败。

顺军四次进攻,四次被挫败后,清军开始转守为攻。

清军以红衣大炮为利器,炮击顺军工事。


在大炮的一番轰炸下,顺军的防线被撕开一个口子。清军士卒迅速从这个缺口向潼关发动猛烈攻击。

李自成见防线有崩溃风险,下令反击,双方又是一通厮杀。

这场厮杀的结果,按《清实录》记载,是顺军败了。(因为大顺没留下史料文献,所以只能采纳清朝方面的档案材料)

但清朝方面的史料又记载,潼关最后是因为李自成回到西安,驻守潼关的顺军守将马世耀投降了清军,这才沦陷的。

所以当时的实际情况,应该是顺军与清军打成了平手。

顺军的反击,可能被清军击败。但清军在几番苦战中,自身的损失也很大。清军也未能乘胜追击。

双方在潼关,实际上是谁进攻,谁吃亏。


既然清军拿潼关没辙,那李自成为什么要主动回到西安呢?

原因很简单,当李自成在潼关时,阿济格的北路清军突破了顺军的陕北防线,有抄李自成退路的可能性。

李自成对此不敢怠慢,自然是只能回到西安坐镇。统筹全局。

战争打到此时,李自成并没有败。

然而,由于马世耀投降,潼关失守。李自成兵力不足以应付两线作战,便只好退出关中,撤到湖北,另做打算。

关于李自成该不该主动放弃关中,这点没什么争议。

他兵少,不足以在关中与清军周旋。撤退是明智之举。

但是他后来一泄千里,把襄阳也放弃了,导致顺军无处立足,重新沦为流寇,这就是他的明显失误了。


以上就是潼关之战的大致过程。

回到这个问题:顺军打野的战斗力如何?

实事求是的说,整体水平不如清军。

毕竟顺军在野战厮杀中,未能击败清军。

当时的顺军精锐,在令行禁止方面,和清军差不多水平,都是比较优秀的军队。

但是,清军的精锐兵力要远多于顺军

1643年正月,李自成攻克湖北钟祥(嘉靖皇帝的老家),建政称王之前,他的嫡系精锐部队才几万人。

之后,一直到1644年三月攻克北京。李自成的部队规模,看似扩大了几倍。

可这中间也就一年零两个月,时间太短,李自成还无法把新加入的军官和士兵(很多是明朝边军),训练成誓死效忠他的精锐。

所以这也就导致顺军只能打顺风仗。

一旦碰到硬茬子,如清军,李自成的精锐作战不力,顺军就会大面积倒戈。

最终,能留在李自成身边的部队,还是早年誓死跟随他的几万老人。


相比于顺军,清军有十几万老兵。

从精兵数量对比上,就能明显看出,顺军和清军的整体战力有差距。

装备方面,顺军的好玩意,基本靠缴获关内明军的装备。顺军除了多发军饷、更严格地训练之外。装备水平大体上还是在孙传庭活着时的明军差不多。所以很明显,顺军装备不如同时期的清军。

顺军的这两点不足,从潼关之战中可以看的很明显——在双方都准备周密,当面锣,对面鼓,拉开阵势,硬碰硬对决的情况下,顺军整体前期表现尚好。但长时间作战,装备和精兵方面的劣势就开始显现。

所以说,顺军的综合表现不如清军。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

1645年那个时间点,哪支中原军队的战斗力又强于顺军呢?

吴三桂的关宁军?

山海关之战已经证明,松锦之战惨败后的关宁军,打不过顺军。

左良玉部和南明江北四镇?

事实证明,1644年的明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张献忠的大西军?

从后来张献忠与清军在西充的作战表现也能看出,当时的大西军也不如大顺军。

值得一提的是。

顺军中的一部分精锐,与关宁军,清军三顺王所辖部队,还有孙传庭的秦军,都源自于明朝的边军。

实际上是“师出同门”。


在明末那个时代,很难说哪支军队就强,哪支军队就弱。

士兵们其实都很能打,关键看怎么运用。

同样是陕北的明朝边军,让汪乔年统帅,就是不堪一击的乌合之众。

到了李自成手下,就是精锐,能跟清军硬碰硬地死磕。

所以很明显,很多时候不是士兵废物,而是主帅废物。

很多人瞧不起李自成,瞧不起大顺政权。

觉得李自成是草寇头子,大顺政权从上到下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可令人唏嘘的是,相比于李自成的顺军,明末清初时的其它中原武装,表现更配得上乌合之众之名。

李自成的问题,是他死的太早了。他要是能多活几年,结果难以预料。

不管你承不承认,1644年~1645年的顺军就是除清军外的中原最强军队。


如果张献忠来援,战争结局如何?

不好说。

因为老话说的好,“龙多旱,人多乱”。

很多时候,1+1≠2。

甚至于,很多时候1+1都未必>1。

1645年时,张献忠和李自成已经很长时间没合作了,双方缺乏起码的默契。

往好的方面想:如果张献忠真心帮助李自成抗击清军,双方都心甘情愿啃硬骨头,那张献忠的协助,倒是可以弥补李自成在关中兵力不足的问题。

但往坏的方面想:如果张献忠只是想趁火打劫呢?双方都想让对方去啃硬骨头呢?

那估计就是“三个和尚没水喝”的结局了。




打野战闯军的战斗力根据我个人的推测,比起明朝关内的军队,是略强一点。但是和明朝关外的辽东军团关宁铁骑比起来,战斗力要差一个等级!明朝的关宁铁骑和满清的八旗铁骑比战斗力又要差一个等级。潼关之战,大顺军兵败的原因主要是受到两面夹击,北面的清军靖远大将军阿济格同吴三桂、尚可喜等降清汉将,率3万兵马由北路入陕,途中又尽调宣府、大同两镇降兵,兵力达8万人,准备先进攻陕北。李自成开始防御的重点是北路清军,并不是潼关。李自成获知清军将攻陕北的消息后,便陆续将军队北调,直至清军多铎部开近潼关时,才发现已陷入被南北夹击的困境。于是临时决定由李自成亲自率军立即增援潼关。定国大将军多铎本来同降将孔有德、耿仲明等率兵2万南下,打算收取江南。由于在清廷调兵遣将之时,大顺军2万人于十月十二日由山西垣曲东下河南怀庆,连续攻克济源、孟县,进攻怀庆府城沁阳。清摄政王多尔衮闻报,立即改变进军南京的计划,命多铎部先救怀庆,然后攻取潼关,同阿济格夹攻西安。多铎部清军进抵怀庆后,大顺军不敌,主动撤退。十二月,多铎部由孟津渡过黄河,连破洛阳、灵宝等地,二十二日进抵潼关20里外立营,等候红衣炮。这样陕西的大顺军队,同时面对北面阿济格8万清军,东面多铎2万清军的双重夹击。而此时的大顺军队的数量,我找了很多资料没查到具体数字,但可以推测人数不会超过5万人。因1644年5月李自成从北京撤退是只带走了3万大顺军队,又经过清军和明朝降军这半年的追杀,数量上绝对不可能有太大增长!所以大顺军无论在士兵数量上,还是战斗力上,以及士气上都是比不上清军的。这是失败的主要原因。如果张献忠率领他的大西军50万援助大顺,大顺军是可以守住潼关的!让大西军对付北面的阿济格军团,然后李自成率大顺军主力全力守潼关,和多铎军团决战,因为大顺军这样在数量上可以超过多铎的20000人军队,取胜的可能较大!在战斗力不如清军的情况下,数量是取胜的关键。




李自成山海关战败,从北京出逃时,手下的一个头目,建议李自成把北京城武器库的红衣大炮全部带上,所有的弹药都带上,在路上可以阻挡清军的追兵。

李自成没有大局意识,略一沉吟,嫌带着大炮跑不动,被清兵追上,包饺子。

遂一挥手,不带咧!带上麻烦的很,跑不动路。

哪个军需官一声叹息:心里念叨着,大帅啊!火炮这么厉害的装备你不带拿,拿什么阻挡清军

李自成,若是带上这几十门红衣大炮,架在潼关十门,等清军大部队攻上来时,十门炮同时开火,就可炸的清军人扬马翻,然后大顺军擂动战鼓,出动精锐,向敌冲击,

清兵败。

然后清军还会来攻,大顺军若乘清军败逃后,在路两边步下精锐伏兵,

然后,在派几百人的小股骑兵,挑衅清兵,

清兵被惹火了,必然来攻,再红衣大炮的夹持,和大顺军伏兵的夹击下,清兵大败!

此时,李自成必须尽快全歼潼关之敌,然后派一直部队,北上援助后方。

然后加紧练兵,布防,红衣大炮布设关口,和重要城池之城墙上。

还要发动工匠能人,24小时不停的生产,红衣大炮的弹药,还有弓箭,加大生产量,

同时打造长1.3米左右的弯刀,刀刃要长,刀要轻要快而锋利,打造几万把刀,

不论骑兵精锐,还是步兵精锐,人手一把,

这种刀对付清兵,哪是最好不过,清军骑兵攻来时,上削人,下砍马腿,

清兵,步兵都是红樱尖头苗子枪,

只要大顺军的弯刀质量过关,训练到位,在红衣大炮炸的清军,骑兵溃乱时,大顺军出动精锐弯刀骑兵,带动步弯刀精锐掩杀过去,清军大败。

同时,拉拢张献忠,晓明大义,当前的强敌是清兵,咱俩必须联合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潼关   闯王   大顺   战斗力   关中   陕北   明朝   关外   作战   山西   野战   精锐   兵力   大炮   血战   军队   部队   结局   大战   农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