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除湿是哪个穴位最好?

“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


经常没精神、无精打采、感觉全身困顿乏力、犯困、以为自己犯懒?这可能都是因为湿气引起的~


除湿常按这四个穴位


1、三阴交穴

位置: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作用:具有健脾、和胃、化湿的功效

方法:用拇指指腹按揉5分钟即可

2、丰隆穴

位置:外踝尖上8尖,胫骨前肌外缘

作用:可化痰祛湿

方法:用拇指指腹按揉5分钟即可

3、曲池穴

位置:屈肘成直角,当肘弯横纹尽头处

作用:刮痧曲池穴,可清热活络

方法:以刮出痧为度,至痧退后再刮第二次

4、阴陵泉

位置:小腿内侧,胫骨内侧踝后下方凹陷处

作用:补益脾气、清热利湿、排渗脾湿

方法:顺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再点按半分钟,以酸胀为度





湿气的产生主要是人体阳气不足,尤其是脾阳虚导致的水谷运化失常,化生为水湿痰饮,聚于上则为痰,聚于下则为饮,寒湿主要表现为头晕,甚至头重如裹,全身疲乏,无力,食欲不振,腹胀、腹泻,或者大便不成形,水肿,小便不多,舌体胖大有齿痕,苔厚腻等,主要是要健脾利湿,温阳利水。湿热的话主要表现为口干口苦,或有口臭,皮肤容易长痘爱出油,大便粘腻,舌苔黄腻或厚腻。治疗主要是清利湿热,利尿通便等。

那么祛湿应该用哪些穴位最好呢?一般从脾经、胃经、肾经和肝脏取穴,尤其是脾胃,能健脾胃,利水湿,肝脏也是容易有湿热,所以肝经部分穴位祛湿效果也不错,肾脏主管泌尿生殖系统,所以肾经上的穴位也能利尿、消肿、祛湿。介绍8个穴位,分别是脾经三个穴位:三阴交穴、地机穴和阴陵泉穴;胃经三个穴位:水道穴、足三里穴和上巨虚穴;再是肝经一个穴位,曲泉穴;肾经一个穴位,复溜穴。

一、三阴交穴,在脚踝内侧,踝尖直上三寸的位置,是足太阴脾经的穴位,又是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的交会穴。能健脾利湿,调补肝肾,调经止带。对于脾虚湿盛,水肿,小便不利,更年期,月经不调,白带异常,睡眠不好的都有不错的效果。

二、地机穴,在阴陵泉下三寸的位置,也是足太阴脾经的穴位,又是脾经的岔穴。泄穴是经气深聚的部位,所以脾虚湿盛一般在这有压痛点,地机穴能起到健脾祛湿,利水消肿,调经止带的作用。和三阴交一样主要用于脾虚湿盛引起的各种腹泻、痰饮水湿、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经常和三阴交一起配伍使用。

三、阴陵泉穴,在小腿内侧,胫骨踝后下方凹陷处,也是足太阴脾经的穴位。能健脾利湿,利尿祛黄,主要用于治疗对于脾虚运化无力出现的腹胀、水湿泄泻、水肿、小便不利、黄疸等相关疾病。

四、水道穴,在脐下三寸,旁开2寸,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能健脾和胃,温阳利水,能够用来治疗腹胀、腹泻,水肿,小便不利,月经不调等疾病。

五、足三里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的位置,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这是一个强壮保健穴位,能够健脾养胃,补中益气,利湿消肿,温经活血通络等。适合各种虚寒的疾病,比如脾虚湿盛泄泻、拉肚子、水肿,食欲不振等各种胃肠疾病,当然还能治疗心脏、肺部、头面等各种问题,在此主要论述它的健脾利湿的作用。

六、上巨虚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也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这个也是一个利水湿,健脾胃的穴位,经常用来治疗腹胀、腹泻、水肿、小便不利,痢疾等问题。

七、曲泉穴,屈膝,当膝内侧横纹头上方,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缘凹陷处。这个穴是足厥阴肝经的合穴,能够清肝火、去湿热、利尿作用。经常用来治疗腹胀腹痛、小便不利、泄泻、遗尿遗精等相关疾病。

八、复溜穴,在太溪穴直上2寸的位置,是足少阴肾经的穴位。能够健脾补肾,温阳利水。能够治疗腹胀、腹泻、肠鸣、水肿等各种水湿内盛引起的相关疾病。





首先感谢邀请回答!


夏季多雨水天气,这种天气对于风湿痛患者并不是很友好。夏代表着暑,湿,想要除湿,就要先了解什么是“湿”。在中医上,湿气不仅与气候潮湿等环境有关,还与脾失健运,津液不布导致水湿凝聚有关。



湿气重有哪些症状呢?

容易发胖,爱睡觉易犯困,舌苔厚腻,食欲不振胃口差,大便黏腻,头昏脑胀,关节疼痛或肿胀等

中医认为按压以下10个穴位有利于人体除湿:


1.丰隆穴

按摩丰隆穴可以把脾胃浊湿排出去。



2.阴陵泉穴

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按压阴陵泉穴有健脾除湿的作用,按压此穴位会有酸胀感,随着按压时间增加,酸胀感减轻,这是湿气逐渐被排出的表现。



3.足三里穴

位于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按揉足三里穴有健脾疏风除湿的功效,局部按压有酸胀麻感,有时可向下肢和足背发散。



4.复溜穴

复,再也。溜,悄悄地散失也。复溜名意指肾经的水湿之气在此再次吸热蒸发上行。每天按揉3~5次,促使水液代谢正常。



5.极泉穴

手少阴心经起于极泉,长期按揉此穴位,可以调理肩臂冷寒疼痛,肩关节炎等。



6.曲池穴

曲池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 可以清泻阳明,清利湿热,调理大肠气血,对于湿热停滞大肠引起的腹痛腹泻便秘等有很好的缓解效果。



7.中脘穴

中脘穴是奇经八脉中的任穴,可以聚集及传导地部水液。按揉此穴位可以驱寒除湿健脾。



8.巨阙穴

巨阙名字的意思是指胸腹上部的湿热水气在此聚集,指尖按压此穴位,可以改善因湿热导致的胃痛。



9.涌泉穴

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体内肾经的经水由涌泉穴外涌而出体表,为肾经经脉的第一穴。湿气多从脚底入侵,夏季多按揉涌泉穴,可以防止湿气入侵。



10.承山穴

在小腿后面正中,在委中和昆仑穴之间,找这个穴位的时候,只要伸直小腿,或者将脚跟向上提,在腓肠肌的肌腹下面,就会出现一个尖尖的凹陷,这里就是承山穴所在处。


本穴物质为随膀胱经经水上行而来的脾土与水液的混合物,是排出人体湿气最好的穴位。刚开始按揉的时候会有明显的酸胀感,因为体内有湿气,时间久了身体会感觉到热,湿气会随着热气排出体外。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现如今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饮食习惯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都会有湿气重的问题。

为此好多人为了祛湿也是想尽了各种办法,通过控制饮食,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或者是长期喝一些祛湿茶,往往是收效甚微,从而让大家失去了信心,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几个祛湿比较好的穴位。

湿气重主要是由于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脾胃虚弱,导致的体内的水液代谢障碍,从而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

其实通过按摩刺激艾灸一些穴位,也有一定的祛湿作用。

第一,丰隆穴,足阳明胃经络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上八寸,对于咳嗽痰多,痰液粘稠,有痰湿体质的问题,通过艾灸或者按摩刺激丰隆穴,祛湿化痰挺好的。

第二,足三里穴,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外膝眼下三寸,距离胫骨前缘一横指。足三里穴主要用于调理脾胃,特别是胃肠功能差,运化功能失调,通过针灸,艾灸,点刺按摩刺激,都有一定的效果。只要脾胃功能改善,那么湿气重的问题也会一并改善。

第三,曲池穴,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位于肘横纹外侧,具有祛风止痒,清热去火,祛痰除湿等功效,对于痰湿咳嗽,有一定的调理效果!

第四,中脘穴,属奇经八脉之任脉穴位,位于肚脐上四指,主要调理脾胃,健脾和胃,消食导滞,宽胸理气,通过艾灸调理,具有一定的效果。

第五,神阙穴,属任脉穴位,也就是肚脐眼,是人体上唯一一个在体表可以触摸到的穴位,因为肚脐眼非常容易受凉,所以说,通过艾灸神阙穴,可以调理肠胃疾病,位于寒湿体质,经常消化不良,大便不成形的问题,效果还是不错的!

当然了,人体祛湿穴还有很多,今天就不一一列举了,大家也可以分享几个效果比较好穴位,一起探讨一下,交流学习!




什么是湿气重


现在中医讲湿气重,一般来说都是从饮食方面来的,还有平常的这种习惯。因为你吃得多、吃得好,然后消化不了,在身体内积累形成湿气,它表现出来的一些典型的,像肥胖,还有像糖尿病等等好多都跟痰湿有关,甚至一些现在出现的脑血管病都可能是湿气重导致的。

人体的除湿穴位主要有:曲池穴——位于手肘关节位置,与大肠经相连接。承山穴——承山穴位于小腿背面。阴陵泉穴——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巨阙穴——位于腹部中部,左右肋骨相交之处,再向下二指宽的位置。中脘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的位置。三阴交穴——大约位于小腿内侧。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在足前部凹陷处。关元穴——主要位于下腹部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穴位   艾灸   曲池   丰隆   人体   胫骨   太阴   湿气   脾胃   湿热   水肿   小腿   作用   位置   效果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