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中的祁王到底冤不冤?

自古以来,有一种父子关系是最难相处的,那就是皇帝与太子之间的这种父子关系。

天子是上天的儿子,代替上天来行使权力,管理人间。是介于半神半人之间,而太子作为储君是下一任半人半神,所以大臣们对太子也毕恭毕敬。

自古以来,在位时间长的明君也大多处理不好与太子的关系,太子大多被废,即便伟大如唐太宗李世民,也没处理好与太子李承乾的关系,废除了太子。

说回到祁王,他至少犯了三个错误。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太子祁王犯了哪三个错误。

群臣拥戴不知韬晦,犯了梁皇的猜忌

中国的皇帝权力大无边,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是也。可是人终要有老了的一天,总要立一个太子,以备百年之后立为新帝。

作为储君,不能让太子对国内政务一无了解,要让他必须了解政务以及熟悉政务,还要树立他的个人威信。

所以历朝历代,太子都有自己的一般人马,以便建立他自己的班底,以及树立自己的个人威望。

这里面的微妙关系极难把控,总有一些怀才不遇的能臣干吏,想着“一朝天子一朝臣”,在现任皇帝这里没有获得自己的权利,那么在太子身边讨好,说不定就会得到太子的赏识,成为下一任皇帝的得力干将,所以有大批的趋炎附势的朝臣就会拥向太子。

这势必导致皇帝的权力流失,总让皇帝觉得太子“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如果太子再有个人的威望以及政声卓著,那就更加大大得削弱了皇帝的威信。

比如秦始皇的太子扶苏素有贤名,秦始皇不喜,就把他派到边境与蒙恬一起守卫北方。

再有汉武帝的太子刘据也是以仁孝之名,得到大臣们的拥戴和赞颂,令汉武帝极度不喜,再被小人诬告,才有了“巫蛊之祸”。盛怒之下的汉武帝不但废了太子,而且还杀死了太子刘据,酿成了一场人间悲剧。

琅琊榜中的祁王也是如此。书中写道,祁王受到了朝臣们的大力颂扬,都说太子仁厚,处理政事英明果敢,使太子在朝臣们的分量持续增加。

让梁帝感觉到了自己的权利受到了威胁,而太子,没有积极处理化解梁王的猜忌,反而到处散布自己的德政,让父子之间的矛盾加深。

祁王的外援势力太大,让梁皇寝食难安

赤焰军的主帅是林燮,林燮战功赫赫,梁王能登上皇帝宝座,他居功至伟。作为掌控国内最精锐6万赤焰军的林燮,在军中的地位无人可以撼动。

而林燮又是太子祁王的亲舅舅,这更加增加了梁皇的不安。如果想消除梁皇的猜忌,那林燮最好是卸任赤焰军的首领一职,

可是俗话说得好,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太子祁王又岂能自减羽翼?如果林燮真的辞去了赤焰军首领一职,那梁皇想废掉太子就是一句话的事情,这是祁王万万做不到的。

祁王想不想谋反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拥有了可以谋反的实力。所以单凭这一点,父子之间的裂痕就无法抹平。双方都害怕对方提前发难。

梁皇也曾想削弱赤焰军,把赤焰军的部将之一、蒙挚给调到御林军,成为御林军的大统领。蒙挚受到皇帝这样大的恩情,蒙挚对梁皇一定是感恩戴德,必愿生死相随。

如果按从人性的角度出发,蒙挚是绝对不可能背叛梁皇而去帮梅长苏的,这一点也是书中的一处败笔,这是一句题外话。

可是梁皇,即便把蒙挚分化出了赤焰军,赤焰军的势力还是没有办法消化掉,成为皇权的一大隐患。

梁皇的境遇和康熙相仿。康熙朝的权臣索额图,是太子胤礽的亲外公,康熙也是担心索额图拥立太子篡位,所以就把索额图圈禁起来,最后赐死。但是梁皇和康熙毕竟不能比。

康熙经常御驾亲征。在军队中的威望极高,得到了将领们的拥戴。梁皇却对军队没有像康熙这样的掌控力,所以康熙可以杀死索额图,梁皇却不敢杀死林燮,因为他掌控不了赤焰军。

赤焰军的存在,让梁皇寝食难安,都说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而梁皇却搞不定赤焰军,所以怕的要死,这是梁皇最大的心病。

祁王威胁裁撤悬镜司,是压垮梁皇的最后一根稻草

悬镜司是什么部门?悬镜司是皇帝的特务机关,相当于明朝的锦衣卫,大清胤禛皇帝的粘杆处,蒋介石的蓝衣社,只是服务皇帝个人的特务组织,负责监控探听皇帝给他们派的任务。

作为唯一能威胁到皇位的太子,肯定是悬镜司重点侦查的第一目标人物。不可能不对太子以及他的部属进行监视,向皇帝汇报太子的言谈举止,这让祁王心中非常愤懑,所以威胁夏江。

按道理说,作为只对皇帝负责的特务组织,太子祁王登基以后完全就可以接管过来,他有何必要裁撤对他负责的特务组织?这分别就是想告诫夏江,“如果你再要这样对我监视,小心我登基以后第一时间就杀了你!”

夏江听到这里不寒而栗,根本不是要保他的悬镜司,是要担心他自己的项上人头。

想必夏江听到太子的这番言论,一定吓得魂不附体,所以他第一时间马上告诉梁皇。

太子敢这样肆无忌惮的威胁夏江。也就是没有把梁皇放在眼里,所以这也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也终于使梁皇下达了要诛杀太子、祁王一伙的最后决定。

太子祁王该如何保住自己的位子呢

作为太子,做的最好的应该是嘉庆皇帝。嘉庆在太子期间对皇帝乾隆就毕恭毕敬,即便当了皇帝,对太上皇乾隆、嘉庆还是百依百顺,不敢自己轻易做决定。

无论什么事都要经过乾隆准许才会去做。直到乾隆升天以后,嘉庆才秋后算账,杀了乾隆的第一宠臣和珅。

如果祁王要想维持和梁皇的关系,那就必须处理好这三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祁王处理朝廷政务,无论大事小情,不能亲自做决断,一定要请示梁皇。甚至还可以经常自污的方式得到梁皇的教诲,让梁皇觉得这个小子还是离不开他。

另外,祁王要力劝林燮辞去赤焰军主帅的位子,让梁皇对太子不再防范,使父子关系得到改善。

作为太子,祁王要妥善处理与夏江的关系,明知道夏江监视他,也要和颜悦色,假装不知。

做好这三点,也许就能笑到最后,可是说实话,做到这三点极其不易,梁皇与太子的矛盾几乎是没法合理的化解,不是梁皇笑到最后,就是太子谋反成功,很难有第三条路线。




祁王不冤的原因有三点,任何一个帝王都容不下这样的皇子。祁王显赫出身是他的福,更是祸;只因为,祁王和林燮都不懂收敛。


《琅琊榜》中梅长苏,也就是当年的赤焰军少帅林殊,背着复仇的使命,回到金陵,一路权谋杀伐,最后逼得皇上承认自己当年错杀祁王,承认自己冤枉赤焰军,最后皇上退位,曾经最不得宠,但是却是赤焰军的支持者——靖王即位。



试想一下,梅长苏(林殊)以江湖宗主的身份,凭他一已之力,就能扶持一个母子都不得宠的皇子即位。


那么当年,舅舅是七万赤焰军主帅,舅母是长公主,母亲是最得宠的妃子,弟媳妇(霓凰郡主)是佣兵十万驻守云南的藩王……这样的皇子,是不是分分钟就可以逼皇上退位,自己当皇帝。



所以说,祁王必死,任何一个帝王都不会允许有这样一个皇子在身边。


他必死的原因有三:


第一:林燮与赤焰军太嚣张


林燮是一个很可怕的人,他当年是现任皇帝梁帝的兄弟,与言侯爷他们仨个都是哥们。从言侯爷的口中可知,当年梁帝这个皇上,也得到的并不光彩,是靠着林燮和言侯爷两兄弟,一文一武篡位而来。


一个篡位上位的皇上,最忌惮的恐怕就是别人篡位。因为他知道这条路虽然铤而走险,但是却收获满满。


就像历史上很多皇帝要杀功臣一样,梁帝上位后最忌惮的恐怕也是林燮这个手握兵权的昔日兄弟。


但是两家人关系实在盘根错节,林燮娶了梁帝的妹妹,梁帝又封了林燮妹妹为贵妃,梁帝自己的皇后又是言侯爷的妹妹。这三家人真是亲上加亲,牵一发而动全身。



其实从梁帝上位的第一天起,他就想除掉林燮了。


因为林燮太可怕了,朝廷上他手握重兵;

江湖上他行走自如;

林殊凭林燮在江湖上的地位,能轻松地混成江湖第一大帮派——江左的盟主,而且还与琅琊山一派有过命的交情。


可见林燮,有多可怕。


而祁王是谁?祁王的母妃是林燮的亲妹妹,林燮是他的舅舅。


这就像《甄嬛传》里皇上和太后防着华妃,生怕他生儿子,是一个道理。一个皇子,舅舅是佣兵十万的主帅,哪个皇帝不忌惮?


而且,祁王这样的出身,注定与舅舅走得十分亲近,而且林燮的赤军,就是林燮的,连皇帝的兵符都不用看的,而且梁帝对赤焰早有不满,林燮总是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梁帝派去的人林燮一概旁置,只重用祁王的人。林燮此举,就是给祁王挖下坟墓,一个疑心重且重视皇权的人,怎能允许身边有这样佣兵自重的大将与皇子如此勾结。


第二:祁王的才能过于耀眼


《琅琊榜》一开始太子出现时,看上去就是一个草包,除了躲在母妃身后缩头缩脑,就是跪在皇上面前哭哭泣泣,要不就是躲在自己东宫吃喝玩儿乐。



但是,这样的人为什么会成为太子?首先他的母亲越贵妃太受宠,太能算计,太有野心,这是真的;


另外,皇上为什么宠爱这样的太子,因为皇上还没有到要退位的时候,这样无能的太子,反而显得这个梁帝,很有才能。


林殊以梅长苏的身份进入金陵,搅动朝局时,距离赤焰全军覆没,祁王赐死,已经过去了十三年。


也就是梁帝安安稳稳地当了13年的皇帝。


13年前,一位十分有才能的太子也就是祁王,他在朝堂之上侃侃而谈,论时局时高屋建瓴,意气风发;

13年前这位本来正值壮年的梁帝,被祁王显得那样无能和老态;

13年前祁王在朝堂之上屡屡当面顶撞梁帝。

最可怕的事情是,祁王“在朝,笼络人心;在府,清谈狂论,连大臣的奏本上都言必称祁王之意。”


可见祁王不仅掌握了军权,更是掌握了朝廷和言论,完全把梁帝架空了。


祁王的才能太耀眼了,已经让朝堂百官折服,已经让天下百姓信仰。如果他是皇上,这是好事,但是他是太子,他只是皇子。


在一个天下,只能有一个耀眼的太阳,那是皇帝;如果皇子过于耀眼,争夺了太阳的光芒,结局有两种:篡位、被杀。


第三:祁王不了解他的父皇


祁王在临死之前,都不相信皇上会杀了他。他不相信的原因有两点:


第一,他觉得父亲不会杀儿子;第二,他自信地以为皇上,朝廷,天下不能没有他。


当他认清,父皇确实是要让他死时,他留下一句:父不知子,子不知父。然后,他便饮下了毒酒。


  • 父不知子,是说梁帝不了解祁王,不会谋反;
  • 子不知父,是说祁王不相信梁帝会杀了他。


但是,谁又能保证祁王不会谋反?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这样一位疑心深重的皇上,怎么可能让这个已经掌握了军权和朝堂话语权的皇子,留在身边。


他不想返,早晚有一天,他被黄袍加身,也不得不谋反吧。



子不知父,确实是实情。


我们看后来这位无能的太子,还有誉王,他们一直在搅动党争,皇上也为了平衡朝权,不使一支独大,而纵容他们俩争来争去。


但是,可以看到的是,这两位无论是向皇上送礼,还是跟皇上说话,其实是吵架,都是看着皇上的脸色。


太子和誉王,深知谁是老大——当今梁王。


而反观祁王,他才能耀眼,但是情商却堪忧。


梁王说:“祁王既是臣,又是子,却在朝堂上屡屡顶撞朕,动不动就天下,天下,这是朕的天下,还是他萧景禹的天下啊?”


可见,在那时,皇上已经忍祁王很久。


而直接导致梁王下了杀子之心的事情,便是祁王上奏,要撤销悬镜司。


悬镜司那是什么地方?那是梁王的秘书处,是梁王的手脚和耳目,只有梁王可以直接派遣,查案或者是帮梁王办事,可能那时,悬镜司已经是祁王唯一没有直接能掌握的地方了。


祁王竟然要截下皇帝的手脚、耳目?


换成哪个帝王,也是忍无可忍了。


祁王这一步走的,就是昭告天下,通知梁帝:我要架空你,下一步,取代你。


如果说祁王确实无谋反之心,那么他这么做,就是缺心眼;

如果说祁王确实为了谋反这么做,他死得就一点也不冤。



总结:


《琅琊榜》的最后梅长苏以林殊的身份,见了梁帝一面。那时的梁帝才是真的被靖王和梅长苏架空了。


当时梅长苏言之凿凿地说: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


当我们第一次看这部剧时,真的为之震撼,并且感受到梅长苏的赤子之心。



但是,反观历史的现实,在封建社会,天下就是皇家的天下,就是皇权的统治,怎么可能是天下人的天下?


像梅长苏或者祁王一样,幻想天下共治的繁荣昌盛,是不可能的。


就像梁帝所言:

朕并非生来无情,

只要坐在这把龙椅上,

人,自然会变的。

你们想要的那个天下,

祁王不可能给他,永远都没有人能够给他的。

所以,祁王死得不冤,只怪他生在盛世,有父母宠爱,有家世背景,有亲朋好友拥护。他有才能,有眼界,有理想,有格局。


但是他却是一个幼稚、理想化的人。他想以一已之力,改变皇权的统治;他想靠自己的努力,还给天下人真正的天下。


这样天真,不懂得皇权与时势的人,注定是个悲剧。




不冤,一点都不冤!很多观众对《琅琊榜》中的祁王被梁帝冤枉赐死一事极为同情,毕竟祁王一心都是为了大梁江山永固,不曾想到却被猜忌心权欲心极重的梁帝赐死,可以说也是十分可惜和悲哀了。

然而回过头或者换位思考想想,其实按照祁王的所作所为,被赐死也属实不冤。毕竟这放在古代,哪个皇帝愿意留祁王这样一个手握大权且可以随时有能力谋反的皇子在身边?

祁王武有林燮赤焰军,文有朝堂一众大臣,只需要振臂一呼,梁帝不退也得退

在当时的大梁的各方军队中,战斗力最强大的无疑是林燮手中那七万赤焰军,这支军队几乎占据了大梁明面上兵力的三分之一。在林燮这个主帅之下,赤焰军下辖17名将官,此外还另设有赤羽营,由少帅林殊统率,战机自行掌握,自由度极高。

赤焰军战斗力有多强?

记得剧中有片段提到过,梅岭一战,赤焰军以七万部众,硬抗大渝二十万精锐,双方激战三天三夜,最后大渝二十万精锐居然被全歼!完了之后,已是疲惫之师的赤焰军,又遭谢玉带领大军偷袭伏击,最终赤焰军才几近全军覆没!接连遭遇的两场大战,无不显示出了赤焰军的战斗力之强。

然而就是这样一支国之精锐却听命于林燮,而林燮又听命于祁王。剧中有提到过,梁帝安排的人进了帅府,林燮只重用祁王推荐的人,而不用梁帝的人。换成你是皇帝,你能忍?拂了梁帝的面子不说,还任人唯亲,怎么,想谋反啊?皇帝派去的人都敢不用。

此外,朝堂一干事务,祁王都私底下跟朝臣商量处理了,最后朝臣汇报到梁帝那里的奏本都是:“依祁王之意。”说白了,就是我们之前已经跟祁王商量过了,都听祁王的。

要知道祁王只是皇子,哪怕他是太子,当朝做主的还是梁帝。祁王的这般做法,实质上已经藐视皇权,变相的架空了梁帝,这对于正当年且权欲面子都极重的梁帝来说,又如何能忍?

纵使你如何为朝堂着想,祁王也不属实不该将文臣武将都笼络到了自己手中,也许祁王高估了梁帝的心胸,高估了自己在梁帝心里的位置。或者说,祁王只有一腔热血,与林燮一样,没有换位思考的情商,行事过于直白,全然没有考虑到梁帝的处境。

一个几乎拥有朝堂全部文臣武将支持的皇子,一个为人处世不知收敛的皇子,一个拥兵自重想反就能反的皇子,试问哪个朝代的皇帝可以忍受?别说明朝的朱标,梁帝可没有朱元璋的心胸。所以祁王被赐死虽然可惜,但换位思考,这样一个拥兵自重却不知收敛的皇子,虽可惜却也不冤。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冤枉?曹丕曹叡要是把司马懿杀了你说冤枉吗?太子宠妃大将还有所谓十万精骑的霓凰郡主居然是一家人?开玩笑呢?加起来大梁17万精锐在手里,你跟皇帝说放心,我不会反的!皇帝说我但凡信了你的邪我就活不到这么大年纪!沈追说了一句话是对的,皇帝在意的不是你会不会反,而是能不能反!说起来这个萧选真的算不错的君主了,没有沉迷酒色,不随意斥责大臣,至于什么只在意皇家脸面,这也算错?平常老百姓还在意个脸面呢!何况皇家?这个琅琊榜说白了就当一部偶像剧爽文看看就得了!别当真,当真就输了!




看过琅琊榜风起长林,你就会明白,长林王一辈子为了国家,也不想谋反,但是他掌握了全国最强大的力量,而且这股力量对长林王的认可要大于皇帝,你是皇帝,你能容忍吗?更何况第一部中的梁帝是一个极其多疑的人,在滑族,夏江,谢玉的陷害下,纸面上的证据确凿,祁王怎么可能不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嘉庆   乾隆   侯爷   朝臣   皇权   皇子   皇上   大臣   舅舅   主帅   太子   康熙   皇帝   关系   财经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