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太极拳和张三丰没有关系,对此你怎么看?

这个从渊源传承来看很简单,一般的普通人如何有道家的思想。道家的思想只能从道家来。是不是张三丰不能确定,但是从道家应该毫无疑义。太极拳到处体现了道家的思想理念,其他的就不用强辩了。




关于这个问题,首先要表达一个观点。如果没有张三丰,就没有内家拳,没有内家拳,太极拳也就无从谈起,中华武林就像阴阳鱼图,少了一半,是残缺的,不圆满的。接下来,根据题主的三个方面从后往前一一回答。

一、如果说太极拳技法呈现完美科学,那就意味着这不可能是某人某地单独完成。而是一个渐进式的,螺旋上升的过程,是众家之长逐步融合、共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几个标志性的事件。

A、第一、张三丰既精少林,复从而翻之,创造了内家拳,开武当一派。同时吸纳老子以降,太极阴阳之理,道家养生之法融汇贯通。明确说,此为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做技艺之末。也就是说,张三丰第一次明确了太极拳的功能定位、内容基因和发展方向

B、第二、戚继光综合各家拳法,择其善者创编拳经三十二式,成了今日太极拳主体框架

C、第三杨露禅打遍京城,叫响太极拳,引民间热潮。

不难看出,在太极拳发展的时间长河上仁人志士不计其数,因而浸透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在几个关键节节点上,几个关键人物的出现使太极拳跨越式的发展并趋于完善。毋庸置疑,张三丰就像鲁班之于建筑业,他就是太极拳的图腾人物。

二、关于太极拳出现的原生环境。只要理解张三丰对太极拳的定位,就不难解释了。题主仅抓住军事训练,有失偏颇。冷兵器时代,不仅是战争,人们还要面临盗贼、土匪、甚至豺狼虎豹等自然界动物的侵袭。尤其是道士,深山修炼,自来自往,没有防身技击之术,怎么生存?这就要求道士能“禁刀兵、驱虎豹、避蛇蝎、攀高山、涉恶水、散毒瘴”所以道士都是杂家,不仅身手了得,而且有独门法术。也正是道士追求长生不老,将阴阳之理、经络之学、吐纳之法、导引之术用之于技击,才会发展出太极拳。张三丰一生云游四海,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各地都有他神奇的传说,过去太极拳可能仅在道门内传播,因为张三丰的云游,恰恰为太极拳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三、说张三丰著作无一语涉及太极拳,进而就说太极拳和张三丰没关系。只能说出此言者一叶障目鼠目寸光,完全不懂太极拳。简单地说,如果能读懂张三丰全集,你再去练太极拳,事半功倍。阴阳之理、经络之学、吐纳之法、导引之术都隐藏在他的著作里,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打住。


一句话,张三丰是内家拳和太极拳集大成者,承前启后。

一家之言,欢迎批评指正,可评论区互相交流。喜欢,不喜欢都可关注太极称道。我是武当太极爱好者,愿与您分享更多太极精彩!




这是抬高自己的讲法。有关系的。没有张三丰哪来太极拳。武当太极肯定最古老,招式打法就能看出来。我是到陈家沟拜师练过,陈氏太极的陈氏说明之前就有太极,创立在明朝戚继光的时代,是陈王廷与蒋发一起创的。时代比较晚。但是对于传播影响比较大。古代武术不轻易传人的,与朝廷压制有很大关系,还有封建的门派观念,陈氏确实有很大贡献。但是没有武当哪来陈氏。不能因为我陈氏厉害,就否定武当。武当派的武功独树一帜。中国武术练到高级都是刚柔相济,没有哪个武功是纯刚的,纯柔的。




太极集大成于张三丰真人,得以传承于后世,这是除陈家沟之外,其它各门的公知、公俸的事实。当年陈鑫、唐壕、顾留馨之辈论述太极出自陈王廷是出于利己的私心,因此顾留馨晚年对他当年对此的考证也有悔意!谈到是自己当年的考证不详细,不严谨(网上可搜到)!为什么呢?他不得不面对世上除陈家外,还流传着各种太极拳支脉,传承脉络有序、清楚,显然与陈家沟无任何关联,所以顾留馨在晚年不得不自我反省,觉得当年的自己有多无知、多武断!(具体原话可上网查询)




张三丰,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他出现在许多小说、评书、传记以及不成文的民间传说中,愈传愈神,以至于人们已很难辨清其真实面目。据《明史·方伎列传》记载,张三丰是元末明初的道士,名号繁多,名声和影响力很大。张三丰生于辽东懿州,自称是道教创始人之一张陵的后人。张三丰自幼聪慧过人,工诗词,善书画,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他谈话论事皆以道德、仁义、忠孝为根本,据说他能做到“心与神通”、未卜先知。据民间传说,张三丰不修边幅,举止怪异,无论寒暑天气都只穿着一身道袍、一件蓑衣;一餐能吃一升几斗的粮食,有时几天才吃一顿,有时两三个月也不吃饭,常常是神龙见首不见尾。

张三丰云游四海,在他足迹所至的地方中,有一处非常著名,那就是宝鸡金台观。张三丰自称在宝鸡金台观曾死而复生,已经躺在棺材里却鼾声如雷,醒来后向终南山游历,被他的道徒们称为“阳神出游”。“阳神出游”是张三丰一生修行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当然,这一传言与其他很多神化的传言一样未必是属实的。

张三丰神化的地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他的寿命,二是他的武功。张三丰的生卒年不详,他到底活了多少岁,至今也没有一致的说法。依据《明史》记载,张三丰应当生于元朝末年,但卒于何时没有记载。明朝至清朝初年人们对他的寻访不断,以至于他的寿命更成了一个谜。而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中,至元朝末年,张三丰已经过了100岁,若再活到明清年间,最少也有四百岁了,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张三丰的寿命之所以被越传越玄乎,主要是因为他在晚年行踪不定,加之他生前的行为异于常人,渐渐被人们当做长生不老的神仙,这才有了几百岁不死的传言。那么真实的张三丰是否拥有盖世武功,答案是否定的。张三丰武学宗师的地位,主要是武侠小说的神化描写奠定的。小说自然是虚构的,文学作品中的张三丰与真实的张三丰相去甚远。事实上,张三丰一生主要在修道、炼丹,即使将道教的一些学问融于拳脚中,也是皮毛功夫,远不能称为武学一大门派,更没有武学宗师之说。有说法称太极拳是张三丰所创,武当绝学也是张三丰创立的,但是没有实据。 (注:太极拳清初被创造出来,到了现在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而太极拳是张三丰所创,这种说法却最早出现在晚清之时。我们先从张三丰寿数上来看,明初到晚清,时间跨度已经好几百年了,若是张三丰还活到了清朝之时,那么他一定已经是神仙了。另外,为什么创始人的说法不在清初就流传出来,却在晚清的时候出现呢?很有可能当时为了宣传太极拳,特意将太极拳与张三丰联系起来。)

总之,张三丰就是一名平凡的道士。只不过他举止有些怪异,比那个时代的平常人长寿,他既不是神仙也不是武学宗师,只是元末明初的一个普通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太极拳   道教   宝鸡   明朝   武功   太极   技击   晚清   宗师   道家   道士   晚年   传言   说法   当年   对此   关系   财经   张三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