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李鸿章的功与过?

三大过可”遮”其面,一、致新疆国土于不顾和努力去收新疆的左大人争吵,二、确实谈和中收受洋人好处了,所以每每洋人靠叫他来谈,俄国人史料中有纪人,他收钱百万。三、滥意主观杀降,反引起当朝失信,平叛所需加重。助清洋人反感,“照你当朝大人物德性”。东面海防,应南面海防,北面陆防。左宗棠建了福建造船厂,力保台湾就行了。他却要花费重金去向洋人购舰,弄个花花样子。不如用之国船多,也可群而攻出。结果他把海军弄的一蹋糊涂,舰沉海中,銭白花了,还得赔钱。改为陆上建设防敌入侵不行么,他辅的那家子政?对外是软骨头一个难免个人长得有好处。那点表现对万年江山有益?全是逢场作戏,应外国人的不断“亲和”养肥了他自己,解体后的苏俄才被查到,他收了百万好处费。




对历史上的一些事、一些人的认识和评价,以某个历史事件为标准总会显示出片面性、单一化,甚至程式化 ------题记

李鸿章是晚清名臣,他的功过是非也是最富争议的。他代表晚清政府签订过很多不平等的条约,被国人一直骂到了今天;他领导洋务运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一生都在为大清奔走效劳,维护大清的政治地位,可以说是忠君忠国的典范;尽管是顽固派,其实对于变法维新,振兴国家也十分上心,也付出了很多努力。甲午战败后,他代表清朝政府签订《马关条约》,不管是对国家还是对他个人,都是一件十分耻辱的事。

他知晓日本通过维新变法逐步强大,也开始研究西方社会制度,想要改变清朝政府的落后现状,还曾经表示希望中国能够走向“公天下之局”,可以想象他的远大政治抱负。对于这样一位历史名人,对于他的价值我们没办法去评价,而对于他的父母,尤其是他的母亲以及父母对他的教育却更是鲜为人知晓的,在这里略加述说,希望对有缘读到这篇文章的朋友有所收益。

说起李鸿章的父母,那还真有一些故事。首先,他们曾经是兄妹关系,其次是穷小子配丑女人,最后是到后来他们富贵显赫,男人做了高官,女人贵及一品伯夫人,这些看似没有任何关联的信息联系到一起,不得不让人怀疑是人造的故事,但它的却是真实的事情,这到底是巧合还是老天的特意安排,谁又能说个清楚明白。有时候,命运就是很奇妙。

打个比方说,你现在行走在乡下崎岖的泥泞小路上,偶尔看见路边盛开的野花,随手扯下一株不知名的小草,然后把它带回家中,种在精致的小花盆里,原本在野外自然生长的小草竟然开出了绚烂的花朵,在城市里的花盆中尽情开放,随风摇曳,植物专家说它是难得的名贵花种,这种结局是有意为之还是无意的巧合呢?

话说在安徽合肥瑶海一个农村,有一天,当地小有产业的乡间郎中李殿华在行医回家的路边听到了婴儿的哭声,觉得很奇怪,这样的荒山野外怎么会有孩子的哭声,循着哭声,他走近看到了一个被遗弃的女婴。一向善良的李殿华什么也没想就将女婴抱了起来,一接触襁褓中的小孩就明显感觉到她浑身发烫,脸上还有水痘,这就是那个时候人人害怕的天花,因为极具传染性,难怪孩子的家人要丢弃了。

可是,作为救死扶伤的郎中李殿华是不可能遗弃这个孩子的,虽然当时很多有名的大夫也没有办法对付这种疾病,只能靠孩子自己的体质应对了。李殿华家里虽然比较穷,还有好几个孩子,但是他天生一副好心肠,不忍心女婴就这样在路边死去,便把她抱回了家,然后精心治疗。结果奇迹出现了,这个女婴真是一个幸运儿,她的天花彻底好了,不过遗憾的是在她的脸上留下了稀稀落落的疤痕,也就是说她成了麻脸女孩子。

一个女孩子脸上有缺陷,以后就不好出嫁了,更何况这个女孩还是一个被遗弃的孤儿。李殿华一想到这些心里就害怕,他毅然决定收养她,于是女婴就成了李家的养女,在家里家外都当她是自己亲生的,从来不当她外人。但是,小女孩稍微懂事后还是知道自己是李家捡来的,为了报答李家的恩情,她每天都帮着家里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因为需要跑来跑去,也没有年长的女性要求她裹脚,女孩就成了那个时代罕见的大脚女子。

脸上长了麻子加上又是大脚,根本就没有人家愿意娶她,这成了李家的一块心病,父亲李殿华更是着急,可是这个麻脸的女子李氏并不在意,仍然是任劳任怨地为家里做事,勤勤恳恳地做人,这一切早就被人注意到了,他就是李家的四少爷李文安。李文安天生体弱,读书也比较晚,没有什么出类拔萃的表现,可以说就是一个平庸的农村少年,但他继承了父亲的好心肠,有一颗善解人意的良好品行。他时常关注着这个麻脸妹妹李氏的生活,也许是因为两个人的年龄相当,比起其他的兄弟姐妹更加亲近一些。有一个冬天,李文安从外面回来,看见妹妹李氏因为过于劳累在灶门口睡着了,便心疼地把自己的外衣脱下来盖在她身上。

这一幕被父亲李殿华看见了,这时候李殿华在心里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想要儿子李文安娶养女为妻,这样既可以解决因李家儿子多,为他们的婚事发愁,又因为养女因麻脸难以出嫁而头疼的事情。不过这一想法对于李殿华来说还是冒了很大风险的,既害怕那些道貌岸然的同乡指责,又不知道两个孩子的真实想法。当父亲把这个想法说给李文安时,没想到他对这个收养的妹妹李氏也有这个意思,李殿华再去询问养女李氏的意见,养女也没有反对意见,口里答应一切听父母的安排。就这样,李殿华为他们两人择定良辰吉日,“兄妹关系”缔结为夫妻了,麻脸的养女李氏变成了李家的儿媳。

这一对不管是因为巧合还是老天安排走到一起的年轻人终于成了眷属,没想到的是,麻脸的李氏非常旺夫。李文安没有考取功名需要备考的时候,她就默默为他打理家务,不要他分心,功夫不负有心人,李文安很快就考进了举人、进士。后来,当李文安官位升迁成了地方及中央大员时,她也从来不骄傲自得,反而沉稳谨慎,不露喜色,劝诫丈夫切勿骄躁,为官要造福一方,她成了李文安事业、家庭的贤内助。

李氏还是多子多福的母亲,她为丈夫李文安生下了八个孩子,六男两女,其中一个孩子就是晚清有名的大臣李鸿章。其余的孩子李瀚章、李鹤章、李蕴章、李凤章、李昭庆兄弟也都很有出息,在远近都是很有名望的。李家自从李文安娶了李氏开始便显赫起来,成了当地的名门望族,就是在整个大清朝也是举足轻重的人家。她把六个儿子全部培养成才,先后出了两个总督,四个一品大夫。两个女儿也嫁进了名门望族。六个儿子全部培养成才,这在中国近代史上,除了梁启超先生(把9个子女全部培养成才)能和她的家教相媲美外,恐怕就不多见了。

但是,这位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李氏夫人,虽然没读过书,却非常有智慧。她不断告诫子女“水满则溢、月满则亏”的道理,要求子女做人要低调谨慎、勤勉躬谦,显示了“福人”的真功夫,大智慧。就是在丈夫和儿子得到了高官厚禄也不会欣喜,反而以一种淡然的态度处之。

她的人生信仰和处事原则让她在后半生过上了大富大贵的日子,不仅享受了官夫人的荣华富贵,还经常受到朝廷恩赐。因为儿子和丈夫在官场上的成就,她身为朝廷重臣的家眷,多次受封,就是到了1909年在李鸿章去世后的第八年,清朝政府又追封李母为一品夫人,晋封为一品伯夫人,晋赠一品侯夫人,这说明清朝政府还是真心实意感激她的。

后来李母寿终正寝,享年83岁,当她的棺椁运回老家时,朝廷还下旨让沿途地方官妥善照料,不允许外人打扰。这位因为患了天花被家人遗弃,好心路人从路边捡回家,到相夫教子,将六个子女培养成才,身前身后享受皇恩的中国普通女性的身上,我们是不是可以体会到一些深意呢!




在晚清接连割地赔款、饱受凌辱的凄风苦雨年月里,李鸿章作为特立独行的存在,自1871年的《中日修好条约》至1901年的《辛丑条约》,他的名号始终伴随着耻辱的浓墨色彩,在西方诸国列强的条约上留下了一道道令后世咒骂千年的龌龊。

而作为慈禧的得力助手和晚清的柱国重臣,当太平天国的熊熊烽火燃遍神州大地,清廷大有倾巢覆卵的危亡之势时,他以一介儒生组建淮军,奋起扬戈百折不挠,最终联合曾国藩等人将曾经盛极一时浩浩荡荡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运动绞杀于萌芽。

此后的他,更是马不停蹄地转战山东、河南和安徽等地以团练起家的淮军玩命地肃清帝国的“毒瘤”捻军,并联合奕訢、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群力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洋务运动”。

也正是在李鸿章沥血披肝不辞辛劳的奔波下,江南制造局、天津机器局、轮船招商局犹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以开矿、修路、纺纱、造械、通邮为代表的,事关国计民生功利千秋的宏伟大业稳步向前推进。

而截至到洋务运动中晚期,以李鸿章为首的北洋水师在晚清三大水师中实力堪居翘首,公认为世界第九亚洲第一,强悍的北洋水师足以轻松碾压亚洲各国。定远、镇远、扬威等一批重型铁甲怪兽的出海,就连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无不震恐忧惧,甚至在长崎事件中,受辱的北洋水兵将12寸巨炮褪去炮衣对准长崎,原本自恃凶狠的日寇瞬间秒怂,不得不以赔款道歉的窝囊草草收场。

可以说李鸿章在晚清“四大中兴名臣”的序列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没有他的呕血操劳,日薄西山的晚清也不可能在苟延残喘中艰难撑过半个多世纪王朝余晖。

“背锅侠”李鸿章

李鸿章,字渐甫,号少荃,安徽合肥人,对于1823年出生的他来说,确实算不得好世道。此时的大清帝国在“康乾盛世”的余晖荫蔽下,帝国的破船在暴风雨前夜迷茫地航行,待到李鸿章20岁那年,中英鸦片战争开打,满清“虚胖”的海防被英国人的坚船利炮揍得七零八落,华夏古国开启了悲催耻辱的近代史。

但“早岁那知世事艰”的热血青年李鸿章,也就在此时纵情豪言“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本着经世辅国夙愿的他毅然北上奔着人生中的会试砥砺前行。然而,会试的惨遭落第让他却别样地投入了曾国藩的门下进修学习。

终于在道光二十七年,李鸿章祖坟青烟冒火以二甲第十三名的成绩高中进士,官至翰林散馆。也就在做官的次年,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自广西金田起义以来所向披靡,大半个南中国几乎悉数落入敌手,而朝廷的八旗和绿营早已严重腐化,战斗力更是呈现爆表式下跌,清廷无暇自保只得依靠地方团练的力量对抗太平军的声威浩势。

在这种情况下,满腔热血的李鸿章撺掇工部侍郎吕贤基上疏回乡团练,同时,在李鸿章父亲李文安的率领下,李氏家族招兵买马拉起了规模宏大的地方武装部队,淮军在李鸿章的磨砺下兵强马壮死磕太平军,而眼辣精明的李鸿章也趁机将势力延伸到了大上海,并与华尔的“常胜军”兵合一处向太平军老巢南京发起了凌厉地攻势。

太平天国在李鸿章、曾国藩和外国势力强势的军事介入下,最终于1864年城破人亡,风靡18省23州的农民起义至此黯然谢幕。李鸿章被清廷封一等肃毅伯,赏双眼顶戴花翎。

而此后纵横八省十余年令朝廷头痛不已的捻军,在李鸿章等人的全力追剿下也基本被肃清殆尽,从风华正茂的英武小伙到不惑之年的中年大叔,李鸿章将生命中大好年华的17年都贡献给了清王朝。

以这种精忠报国的痴情劲儿来说,李鸿章确实不能划作“卖国贼”的行伍,然而,接下来的30年,作为封疆大吏的李鸿章却以暴走抽风的节奏涌浪层叠般与列强签订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卖国条约,清王朝宛如在李鸿章的背地捅刀下放血性休克。

其实,我们拿晚清的政治用人的荒唐举措作为参考依据,放眼朝廷,满朝文武不是嘴巴挂着忠君爱国仿效明崇祯死磕到底的誓言,就是还没等来西方洋人到来便望风披靡卷铺盖跑路的货色,指望这些人同西方列强周旋不悖于驱羊入虎口。

而以儒士身份带兵,谙熟西方礼仪国情,加持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浑身胆量,李鸿章自然成为了晚清政治格局中慈禧眼中青睐有加的“背锅侠”,于是,在短短30年的时间里,慈禧以各种花样作死的手段引狼入室,华夏大地烽烟四起化为人间炼狱。

也就是因为国家每当遭遇灭顶之灾,李鸿章在强权慈禧的诏令下,不得不迈着区区老朽的残迈皮囊开启了一轮又一轮无底线的下作神操作。但真正的恶人慈禧却悄然退居幕后坐等柱国重臣李鸿章的血撕惨剧。

如果追根求源,慈禧作为始作俑者无疑会成为天下臣民千刀万剐的舆论发泄对象,但偏偏李鸿章的出现却为慈禧做起了马前卒的恶人先锋,“卖国贼”这顶帽子自此扎实地扣在了李鸿章的头上,想摘下来?坐等春秋大梦!

隐形富翁的“金钱帝国”

作为满清朝廷的柱国臣子,在女强人慈禧的强势掌控下,李鸿章想抗命显然是件掉脑袋的事情,而除了不可违逆的皇命逼迫李鸿章孤身犯险,隐形富翁加持于一身的身份,让李鸿章主动卖国的推测化为了泡影。

清末有个说法:“清代中兴功臣中最富者,惟合肥李姓为最,兄弟六人,一、二、四房约皆数百万……合六房之富,几可敌国。”与此对应,民间流传“宰相合肥天下瘦”的俚语也充分印证了李鸿章的财富。

以洋务运动实际领头人的地位来分析,在30年追求富国强兵的道路上,李鸿章先后创立的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和江南制造总局等雁过拔毛的肥差事,随便过手一捞足以富可敌国,而洋务运动的实干也让李鸿章斩获了“晚清中兴四大名臣”的光辉头衔。在名利双收的情况下,要说李鸿章靠自泼脏水甘愿充当“卖国贼”实在难以服众。

且不说他的隐形财富,光《马关条约》签订时,李鸿章在日本脸部活生生挨的一枪,足以让大清国血杀6亿两白银,成为近代为数不多的外交胜利,李鸿章仅凭这点断无“卖国贼”的嫌疑。

特别是八国联军侵华后,强撑78岁高龄病体的李鸿章刚给慈禧料理完善后事宜,满怀忧愤的李中堂却旋即双腿一蹬驾鹤西归,从这份执着的敬业精神上来讲,大清也再难找出第二个李中堂。

掘坟定论的财富真相

以李鸿章下属容闳的话来说“有私产四千万以遗子孙”,而同时期的梁启超也指出其“大约数百万金之产业”的巨额身价。既然李鸿章凭借着大半生的打拼攫取了殷实的财富家底,按理说,他的身后墓葬也必将奢华异常。

而就在李鸿预感大限将至前,他让人在合肥老家耗时一年修筑墓地,墓地坚固异常的青砖都由慈禧下令从国外进口,李鸿章死前深知顶着“卖国贼”的帽子无法摘除,遂令家人待其死后以夯土封死墓穴,以免被后世掘坟鞭尸。

50多年后,当地群众以炸药掘开李鸿章墓时,原以为墓内陪葬品价值连城,当他的坟墓被掘开的那刻,掘墓人都震惊了,只见墓穴内仅摆放着一副眼镜、一块怀表和一根拐杖,陪葬物品可谓寒酸至极。

愤怒的群众将李鸿章腐烂的尸体拽出墓穴挂在了拖拉机上游街示众,直到尸身七零八落散乱于地,然后,当地群众将残存的尸骨收拢以烈火焚烧最后挫骨扬灰,可怜的李鸿章最终以灰飞烟灭惨不忍睹的方式化为历史的尘埃。

关注本头条号、关注百家号:历史研究社,给你一个全新的历史饕餮盛宴




宰相合肥天下瘦!李鸿章的园滑与成功给社会及后人的影响可以讲极其负面,左宗棠概括得非常经典:一个李鸿章抵十个法国将军!成事不足 败事有余,这种人外战外行、内斗不断、越少越好!




李鸿章最大的功劳是,在不可避免的割地赔款中,尽最大努力讨价还价,只租地不割地,减少了损失,少出了钱,保证了清朝版图相对完整。

最大的失误就是,心疼钱,只考虑自己保全,在面对日本挑衅进攻中,本有一战和还击之力,闭门不出,被日军围歼俘虏,导致甲午海战惨败。

其他方面,谈不上功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太平军   太平天国   北洋   麻脸   洋务运动   卖国贼   养女   晚清   女婴   洋人   朝廷   条约   清朝   慈禧   孩子   财经   李鸿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