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南宋政权不逃到中南半岛,而要覆灭于崖门?

去哪里?越南在宋朝初期就曾被统治过,结果造反成功,独立了!其他地方基本不适合北方人(即越南以北的人)生存!

元朝入侵过缅甸,初期一帆风顺,结果却是大败亏输。因为三分之二的人死于疟疾,剩下的人失去了战斗力,撤退中也被消灭了!……所以集体自杀是最好的选择……不要总是怀疑古人的智商,认为古人连怎么更好的生存都不会了!!自杀肯定是为了避免更可怕的事情发生。

越南是东南亚生存条件最好的地区。对于越南,历朝初期强盛时,都征服过,但不久就失败了!也是因为热带疾病的问题。在没有抗疟疾药奎宁之前欧洲人也都是躲在非洲海岸的几个据点上,比如知名的奴隶岛,桑给巴尔岛。等着非洲酋长送来奴隶,而不敢深入内部。在现代,疟疾还是一个严重威胁,而且在东南亚也出现了耐药!

江南在南宋才大规模开发,一个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因为血吸虫病等。

中国东面是辽阔无垠的太平洋,北部和西北是不可战胜的游牧民,西南是青藏高原,南部热带疾病横行。内部却人口众多,而地域广大,几千年的探索让中国人意识到,开拓外部世界不但九死一生而且没有意义!还不如内卷,虽然很难,但生存是有保证的。

欧洲虽然温暖潮湿,但纬度高,日照少,没有现代农业技术,粮食产量很低,单产大约只有同期中国的三分之一,所以为了活下去,也要对外开拓扩张。现在的丹麦农业极其发达,但却是北欧海盗的发源地,北欧海盗坐着独木舟手持板斧,在整个欧洲沿海抢劫,被称为海上游牧民族。美洲也是海盗们早于哥伦布发现的,并且考古证明在当地生存了五十多年,只不过北欧海盗不走运,发现的是寒冷荒凉的北部,现在加拿大沿岸。那里除了有同样凶悍的印第安人和皮毛外,并没有金银财宝,所以海盗们不久又退回了欧洲。

这种探索精神的形成肯定不是天生的,如果能在家吃饱饭,没人愿意九死一生去冒险。实际上大部分北欧海盗是兼职的,本身都是农民,只在夏秋两次出去打劫。很有限的秋收工作,交给妇女就行。中国的农民绝对不会兼职强盗的,因为农业收获足够,而且繁忙,也没有时间组织军事训练。

冒险难免得不偿失,但为了生存的希望,也只能坚持下去了!从八到十一世纪四百年的北欧海盗,像基因一样注入了欧洲人的灵魂。美国大片复仇者联盟的故事原型,就来自海盗传说。雷神索尔和阿斯加德直接来自海盗传说。正是凭借这种海盗基因传承,几百年不停探索扩张,欧洲人工业革命前终于发现了美洲大陆……之前所有的付出,都得到了天价的补偿……

说了这么多,就想说明古人的生存状态,更多的是由地域决定的。让崖山的宋人去海外建立朝廷,而不是跳海自杀。也不是没有可行性,毕竟当时的东南亚基本处在原始部落社会,小的国家也就几万人,崖山10万宋人就算九死一生也还有一万人,强个地方落脚还是不难的。但是这种逻辑是不自觉的接受了西方的海盗思维!为了生存要不择手段,只要能得到财富,屠杀、奴役、剥削他人也是英雄,否则就是愚蠢。这就如同强盗,嘲笑善良勤劳,而又走投无路自杀的人……笨蛋可以去抢劫吗!崖山的宋人回答是,做一个有尊严的人立刻死去……这当然是一种价值观的不同。

现在我们也有机会对外开拓了!虽然就只有骨头了,而且有美国捣乱,但毕竟没有了,性命之忧……我们也有能力选择不同的开拓方式:海盗逻辑,带着枪炮,金融科技霸权,去欺诈,去剥削……或者带着资金、技术和当地人共同创造和分享财富……




南宋政权是准备逃到中南半岛的,最终没有成行,是因为两个宋末重要人物,一个是三宰相之一的陈宜中,(三宰相是陆秀夫、文天祥、陈宜中。)一个是宋末三杰之一张世杰,(宋末三杰是陆秀夫、文天祥、张世杰。)

陆秀夫、文天祥何德何能,与两位猪队友永远地相提并论。

当时廷议把东南半岛作为朝廷后人,宰相陈宜中以探路为名,带着一大波人先期前往占城,(即今天的南越与柬埔寨。)谁想一去不复返,朝廷等了很久,白白失去了战略机遇期。据说后来陈宜中一大波人在中南半岛活得挺滋润的,蒙古人几次南下,地都没有彻底占领中南半岛。而忽必烈南侵的借口,就是消灭那波南宋余孽,但始终没有达成。在白龙江被越南陈朝狠揍了一顿,托欢太子因此失宠。

另一个逃跑机会的失去,是文天祥的部队被打垮后,南宋小朝廷的军权全部掌握在张世杰手里。他面对张弘范这个代表蒙古人追杀的族兄,居然执行不战不降不走不守不死不和的叶名琛主义,白白浪费战略空窗期。在海上大摆连环阵,与张弘范对峙。直到蒙古都元帅李恒截断宋军后路,宋军全军覆没。一般认为,张世杰完全没有必要如此,他如果不是张柔派过来的深海,只能认为当时的张世杰已经失去正常理智了。




因为它的统治者与他们的祖宗,在三百多年的时间里,“成功”的把一个民族改造成了一群待宰羔羊!


宋朝自开国,被契丹两战打趴,更要命的是,大宋皇帝直接被人家打成怂人,上行下效,堂堂汉家血液里从此被注入了"异族恐惧症"基因。早早就丧失了华夏民族精神里那种积极进取、努力拓疆的雄心,中国人的主动性、创造性、进取性基本停滞,民族个性缩手缩脚,畏首畏尾,变得内向和拘谨,王朝建立的那一刻已经有了疲惫之态。


这一特色,贯穿以后大宋皇朝积贫积弱始终。


而灭亡它的对手,或发迹在白山黑水,或起家于辽阔草原,艰苦的环境塑造了他们坚毅的民族心理,宽广雄浑的家园让他们视野无垠,江南那小桥流水似的自艾自怜又如何抵抗得了山呼海啸般的勇往直前。


捱到了末期,整个中国从皇帝宰相,到升斗小民,都集体陷入了混过一夜算两天的状态,大家淡定到漠然的面对地狱,静静等待末日,混吃等死的绝大多数,混到了在崖山血海尸山的地步。




南宋没骨气的投诚蒙古,有骨气的毙于崖山,侥幸活着的去了日本!什么崖山之后无中华,纯属于侥幸活着的人带给日本的理念!朝代的兴亡更替,不能代表中华文化的遗失,只能说明中华文化(儒家)的适应性强而已!日本,作为中华的弟子,传承中华文化是周边小国中最好的,不仅隋唐文化传承的好,其他朝代传承的也不错,可以说,中华小国,非日本莫属!不是吹日本,而是说这个情况,我也是愤青,但是在这点上,也很佩服小日本!




在南宋或者北宋时期,中南半岛的各国,包括大理,都一个劲儿地想与宋朝建立君臣之国,想给宋朝朝贡。可是宋朝基本上采取拒绝的态度。只愿与其进行互市贸易,不愿意建立更亲密的君臣关系。

本质上,是宋朝皇帝感到自己的实力不足,不想因为建立上了这种名义上的臣属关系,而滋生出各种麻烦。

重文轻武,以文制武的长久国策,以宋朝的军事力量显得非常薄弱。宋廷不想接受大理国或者交趾国的纳贡,就是怕交往过多,会造成边患,对他们的戒心很重。

虽然说,交趾国后来也成了南宋的朝贡国。但是南宋朝廷,对此反应非常消极。不愿让他们到国都来,只让他们在广西交接,或者干脆说,别来。双方贸易还是可以的。

在南宋君臣和百姓眼里,中南半岛这些小国,都是蛮夷外邦。而事实上,这里的国家,当时也都是小国。

本来是有相对友好往来的国家,如果南宋战败后,军民大批逃过去,那不成了鹊占乌巢了吗?交趾国有国王,有军队,战斗力不弱的。

而且最关键的一点,蒙元一方的大军,在1254年灭大理国,1258年发动了对交趾国战争,虽然战败退走,但是交趾马上与元朝建立了纳贡的从属关系。

1276年,临安失守,五岁的南宋小皇帝被俘。

这一年时,实际上,不要说南宋残部,没有实力和魄力去中南半岛了,就是有这个想法,也是去不成了。

北部就不说了,是元军正面的方向,西面也早是元军的范围,南部交趾这一块,也可以说是元军的势力范围了。只要南宋军民敢来,交趾国必然配合元军进行攻击。

临安失守后,实际上南宋残余的朝廷,已经没有有力的统帅之人指挥了。只是疲于奔命。

最终十万军民在崖门海战壮烈殉国。

这一方面,有当时航海能力有限,敌人迫得太急等原因。另一方面,也是宋廷各大臣没有看清形势,没有及时做出应对有关。

如果早一点儿通过海上撤向东南亚各地,完全有可能保存下几万人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中南   南宋   半岛   北欧   交趾   大理   越南   疟疾   宋人   东南亚   宋朝   宰相   日本   朝廷   政权   海盗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