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日本最无耻的武器是什么?

二战时,日本最无耻的武器是日本人。

岳云鹏相声,有一个词汇叫做“人癌”。很抱歉,日本鬼子最无耻的,就是整个人。

1,脑。日寇,已经被日本军国主义洗脑,他们有疯狂的“大东亚共荣圈”的念头,有效命天皇的愚忠,有“大和民族”优越感。

2,手。沾满了中国人的鲜血。有3500万中国军民死于日寇燃气的战火。日寇的细菌武器、生化武器,都是人类最恶毒的武器。甚至,现在美帝的生物武器,也和二战时日寇的细菌部队脱不了干系。

日寇的自杀式飞机、自杀式潜艇,挑战了人类凶残无耻的极限。

3,下半身。二战中,日本以及许多国家的军人,强奸、是战争的一种形式。

慰安妇,是日寇的独创。许多日本女人,既是战争的受害者,又是丑剧的表演者。

从1000多年来的倭寇,到全面侵华战争,日寇的罪恶罄竹难书。北京、上海、南京,有多少财富被日寇洗劫。这笔账,什么时候能够算清楚?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9527条回答。

当然是细菌武器。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无非是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

其中生物武器最为缺德。

这是因为核武器和化学武器主要都是针对敌军,生物武器则完全不同。

以化学武器来说,无论采用什么方式释放,都有明确的针对性。

比如发射化学炮弹、释放化学烟雾,都必须发射到敌军阵地,误伤平民的可能性较小,也没有必要去误伤。

相反,日本的细菌武器则就是要把敌人平民作为主要目标。

因为敌人的军人必然要同本国老百姓接触,使用细菌武器感染敌国老百姓以后,很快就会传染给敌军。


同时,日本大量使用细菌武器,还有类似于三光政策的种族灭绝意图。

对于敌军控制的坚决抗日区域,日军难以通过断气扫荡将这里老百姓杀光,就干脆使用细菌武器。

早在1939年,日本在诺门罕陷入颓势。为了削弱苏军的实力,日本在苏日交战地点附近的哈拉哈河散播霍乱弧菌、赤痢菌、伤寒杆菌、炭疽杆菌和鼠疫杆菌,另外还曾以榴弹炮发射细菌炮弹。

但是诺门罕地广人稀,是蒙古的牧区,平民非常少。当时日军的细菌武器还比较落后,投放也比较落后,一般是投入饮用水中。

这里是苏军控制区,苏军官兵有稳定的后方饮用水供应,并不去饮用被细菌感染的水源。

相反,前线日军并不知道细菌战的情报,少数士兵喝了这些水以后爆发疫情。罹患伤寒、赤痢病、霍乱者至少有1340人,一共送到后方另外5500伤员其实也是感染传染病的士兵。

不过,日军对细菌战仍然是认可的,认为在武器装备和兵员数量上不可能超过德美苏这些大国,必须通过特种方式作战获胜。


抗战期间,日本在中国大量使用细菌武器,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

比如1941年,日军开始对第六战区的重镇常德进行细菌战。常德是当时国军非常重要的军事据点,日军在2年后发动著名的常德会战。

日军在常德上空投放了大量鼠疫跳蚤。根据侵华日军731部队资料记载,1941年11月4日,他们在常德投放1.6公斤鼠疫跳蚤,于是常德很快出现了可怕的鼠疫。

今天确定死于鼠疫有名有姓的居民,就有7643人。

但这只是冰山一角,因为当时一旦出现鼠疫死者,往往第一时间将尸体火化、掩埋,根本不会统计性命。很多家庭感染鼠疫后,都是全家死光,实际上死者至少有数万人,几乎都是平民。



常德城的细菌战,在整个抗战中也不算什么。

以对国军控制的浙江战区为例,日军在1904年、1942年1944年三次进行大规模细菌战,小规模袭击不计其数。

比如1942年浙赣会战期间,日军大量使用细菌武器,试图将国军控制区彻底搞垮。

搞笑的是,由于日军多次进行细菌战,浙赣地区的中国老百姓已经有了经验,迅速进行抗疫措施,尽全力减少疫情扩散。

相反,由于日军使用了大量霍乱、伤寒、腺鼠疫及痢疾病原体,自己前线的官兵却没有什么防疫思想。加上日军不像中国平民那样可以分散居住,主动进行隔离,所以疫情瞬间爆发。

日军解密资料认为,至少有1700日军死于此次疫情,超过1万人感染传染病。为此,主导这次大规模生化攻击的石井四郎在1942年8月1日遭撤换。 


后来统计,抗战期间的1939年到1945年,浙江直接死于细菌战,有名有姓的老百姓就有至少6万人,实际上至少有几十万人。

抗战期间,金庸曾逃难到衢州,这里就是日军细菌战的一个重点地区。

衢州5县累计发病多达30余万人,死难的人数高达51407人。

金庸回忆,衢州的疫情极为严重,到了人人自危的地步。

衢州是个小地方,当地采用了隔离船的方式,将患病者送入江上的船内,有专人照顾。

也就是没有生病的人,生活在江中的船上,吃喝拉撒都不下船:“为了防止鼠疫扩散,衢州也有隔离区,但和宁波焚烧疫区不一样,衢州用的是另一种办法。当时县政府把疫区的百姓集中起来,送到船上,船就停在衢江的中间,一日三餐有专门人划着船送过去,这样就把这些百姓和其他人接触的传播途径给断了,这种方式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也算是一种创新了”。



1940年,金庸还是中学生,当时他的同学和好友毛良楷突然感染了鼠疫。知道毛良楷患病以后,全校老师和学生当天就疏散了。当时需要将毛良楷送到隔离船上去,但班主任老师姜子璜一个人背不动,金庸自告奋勇帮忙。于是,两人将毛良楷送到隔离船上。

金庸后来回忆,到了真正要背的时候,他还是个少年,顿时害怕了,班主任姜子璜倒是伸手就要去背。但姜子璜的老婆不让丈夫背,毕竟男人是家里顶梁柱,万一感染后死了,全家就完了。于是老婆拿出重金,雇佣了两个农民抬了个担架,将毛良楷送到隔离船。

金庸不但没有背毛良楷,根据他的回忆他和班主任都远远地跟在担架后。即便如此,这种行为在当年也是需要胆量的,说明金庸还是挺勇敢的。

多年后,金庸自嘲:“整个抗战期间,自觉有点勇气的事就只这么一件。”




最无耻的肯定是毒气和细菌,但是我们今天来说说另外一个日军最无耻的武器。日军第731部队还有1个冻伤实验室。是专门研究冻伤的,有室内冻伤和室外冻伤2种。

主要是日军为了发动对苏联战争,为在西伯利亚寒区作战进行的冻伤试验。日军大肆抓捕我国军民进行人体试验。命令我国军民穿着单薄的服装,在寒冬当中在室外站立。日军军医在观察人员被冻死和昏迷的时间。

日军还有1个专门的冻伤实验室,专门把我国军民关进去。将他们绑在椅子上,随后使用木棍敲开手指,来判断冻伤程度,一直到手指被冻成木棍一样才停止。而为了研究冻伤在人体上的发展,731部队设置了「冻伤研究室」。在这里进行的研究分为两种:室外冻伤和室内冻伤。

在室外冻伤的研究中,731部队命令俘虏们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在零下20度的天气里站立于室外,观察他们昏迷和冻死的进度。在731部队中负责研究冻伤的吉村寿人教授,就通过这些实验,发表了关于冻伤的详细论文。




“七三一”部队原队员证言:把人带到零下30摄氏度以下的室外,光着手脚,一直冻到四肢僵硬。有日本兵用木棍敲击被冻的部位,直到发出清脆的声音,然后拉进解冻室,分别采用冷水、温水、开水进行解冻。冻伤部位浇上开水后,骨肉马上分离。后来,他们被用去做细菌、毒气试验,死亡解剖后,投进焚尸炉。

写到这里,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先辈抛头颅洒热血,一定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了。深仇大恨!




看到这么多人都在说毒气战和细菌战,那么我就全面地介绍一下日本的这些无耻行径吧。

很多人都对73I部队耳熟能详,关于这支部队最出名的介绍就是纪实文学《恶魔的饱食》,系统地对这支部队进行了介绍,这里我就不说了,对此部队有兴趣地可以看看我之前的微头条。但是这支部队是细菌部队,和化学部队是两回事。

一,日军化学部队

毒气战在二战的时候已经就被世界各国所抛弃了,因为实在是太过残酷,连希特勒都被毒气伤害过,而后德军也没有把毒气应用于二战战场之上,可见毒气真的是不受待见(美国人的橙剂有兴趣的也可以了解下,但是伊拉克的洗衣粉就算了,普京大帝已经证明了哈哈)。

日本作为当时作为列强之一,其实战术发展还是挺落后的,一战爆发后,他们认为化学武器是战争利器,并且多次派人到欧洲战场进行考察,在欧洲开始逐渐摒弃化学武器地时候,1918年4月,日本陆军大臣大岛健一颁发第14号训令,在陆军省兵器局设立“临时毒气调查委员会”,这个时候,亚洲的一个潘多拉魔盒就这样被打开了。

1919年4月2日,大正天皇颁布敕令第110号,建立以军事科学技术基础性研究为目标的“陆军科学研究所”,第二课专门进行化学武器的研究。

(日军使用化学武器命令)

1925年世界范围内禁止使用化学武器后,日本还是对这个在遥远的日内瓦签订的协议置之不理,并且对陆军科学研究所进行了改组调整,重点转向使用毒气的兵器、弹药和毒剂的研究,到战败之际,研究所总部共有8个分部,700余人。

同时,日本陆军在广岛附近的大久野岛成立武器工厂,海军在神奈川的寒川町生产化学毒剂,海军把化学武器称为“特药”。

这些武器包括芥子气(黄1号),呕吐剂(红1号),催泪剂(绿筒),氢氰酸(茶剂,血液中毒窒息)

战争期间,共生产化学毒剂7376吨。这些武器均投入中国战场,一半打仗用,一半进行化学战实验。

(桂南会战中中毒牺牲的中国军人,茶剂中毒,皮肤呈黑色)

1933年,日本陆军成立专门学校培训化学战骨干,到战败累计培训4万人,在中国成立专门的的化学战部队:516部队。

在整个战争期间,有记录的显示日军在中国实用化学武器2000次左右,伤害人数在8万以上。

其中,日军对平民也使用化学武器,地点多集中在华北,目的就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对根据地平民屠杀时使用。

(宜昌战役中受芥子气伤害的中国军人)

在战争结束后,516部队在在齐齐哈尔掩埋了大批化学武器,这些武器在后来发生了泄露事故,在2003年8月4日,日军掩埋毒气弹泄露,中毒人员44人,1人死亡。而东北地区发生的泄露时间不止这一起,在牡丹江和拜泉县均出现毒气泄露伤人事件。

二,日本细菌部队

这个就是臭名昭著的73l部队了,部队机关设在哈尔滨市,对外宣称是“关东军防疫给水部队”,也就是“东乡部队”,“加茂部队”,部队长石井四郎,石井四郎是永田铁山的粉丝(关于永田铁山,可以看笔者问答内容),但是为什么叫东乡部队,据说是石井四郎的偶像是东乡平八郎,总之这个部队很神秘。

这支部队的恶行很多人也熟悉,包括冻伤实验,压力实验,注射细菌药物如鼠疫、痢疾、伤寒、炭疽以及霍乱。

(受到残害的“马路大”)

并且这支部队有一出野外试验场,专门测试实验者的病毒感染效果。

战后,73l部队总务部长川岛清供认:

我可以说,第73l部队内每年受烈性传染病实验死去的囚犯,大约不下600人,部队驻扎在平房站附近的5年内,从1940年到1945年,通过这个S人工厂,因染致命病菌而被消灭的,至少有3000人,至于以前有多少,我就不知道了。

而在南京,日军成立代号“荣”字1644部队,对外称“中支防疫给水部队”,北平“甲”字第1855部队,广州“波”字8604部队。

在进行人体实验的同时,日军在中国战场进行细菌作战,1939年诺门罕战役中使用伤寒病菌投入到河流当中,但是苏蒙军的饮用水来自后方铺设的输水管,没有造成什么伤亡。这是73l部队第一次细菌战实战。

(石井四郎在诺门罕,左三不戴帽者)

而在1938年到1945年,在华北地区,日军进行细菌作战70余次,造成鼠疫、伤寒、霍乱等传染疾病大面积流行。

1940年7月25日,日军输送270公斤的各类病菌,在浙江衢县等地开展细菌作战。

1941年11月4日,日军用飞机向常德播撒1公斤鼠疫跳蚤,11月6日,常德开始流行鼠疫,到1942年5月27日出现最后一名患者,确有姓名罹难者人数为7643人。

(73l部队中的特别移送文件(从警察署移送到73l),仔细阅读内容,苏联间谍?)

1942年4月起,日军在发动浙赣战役时,使用细菌武器,其中衢县死亡3000人,1943年5月,瘟疫大面积流行,7600人死亡。当地很多人感染炭疽病,浙江,江西出现烂腿病。

然而在战争结束后,大多数细菌部队成员逃脱了审判,而73l部队下了封口令:部队的秘密要带进坟墓,战后不得充任公职,队员之间不得联系。




化学武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日本   细菌武器   衢州   常德   细菌战   武器   化学武器   鼠疫   冻伤   日寇   伤寒   毒气   战时   日军   细菌   部队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