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国家在生活中有哪些老的规矩?

【1】事不过三。

【2】好话不说第二遍。

【3】两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

【4】女大要避父,儿大要避母。

【5】清晨不退货,退货时不当着其他顾客的面,说产品质量很差。

【6】生意人,不轻易打蚰蜒。

【7】男戴观音女戴佛,顺序不要记错了。

【8】吃饭时,不托腮,不叹气,不敲碗,也不把筷子竖插在米饭上。

【9】宁肯人前全不会,不能人前会不全。

【10】酒桌上,敬酒时,要不跳位,不漏人。

【11】男人行千里,切莫吃枸杞,要对家庭负责。

【12】婚期不选三娘煞,迎亲不挑四离日。

【13】已婚女不宜做伴娘。做伴娘之人,不宜超过三次。

【14】出门在外,向别人问路时,一定要有礼貌,保持微笑。因为“问路不用礼,多行几十里”。

【15】份子钱,只能多,不能少,最次保持不变。

【16】过寿不送烟,喜事不送伞,白事不后补。

【17】拜佛时,不要手指佛像,更不要用手去触摸。

【18】探望病人,最好选择上午去,晚上就不要去了,除非是重病。

【19】在别人家睡觉,夫妻俩不能睡主人床,也不能睡在一起,要分开睡。

【20】欠了人情,一定要及时还上,不能拖太久。再者,人情只能多还,不能少还。

【21】不摸男人头,不摸女人腰,也不摸厨师刀。

【22】来客人了,不要扫地,如果正在扫,要停下来,因为扫地有“扫地出门”的意思。

【23】煮饺子时,如果看到饺子破了,要说“挣了”,而不是说“破了”。

【24】师傅教徒弟,往往会留一手,核心技术,只传给最得意门生。

【25】介绍自己名姓时,轩辕、张、孔、贵这四大姓可以不用说“免贵”。

【26】在众人面前散烟,平时不抽烟的人,包括女人,也要热情地递上一根。

【27】家中来客人,吃饭时,不坐乌龟席。

【28】过屋,最忌不打招呼。

【29】叔嫂之间,不能乱开玩笑。姐夫与小姨子之间,不能搞暧昧。

【30】与行船人吃鱼,翻鱼不说翻鱼,而是说调头。

【31】不用红色笔写别人的名字。

【32】抬手不打无娘子,开口不骂送礼人。

【33】疾风骤雨,不入寡妇门。

【34】三十六不提,七十三不说,八十四不讲,一百岁要藏。

【35】去人家做客,不能空着手去,一定要带上礼物。

【36】红事随礼,如果对方不请,坚决不去。白事随礼,如果对方不请,可以考虑去。

【37】招待客人,讲究“茶七酒十”,茶满欺客,酒满才敬人。

【38】与人交流,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39】女孩子,不要随意在腰上系一根红绳子,真的不太妥。

【40】去别人家,不要到处乱走,乱翻,乱看,乱坐。除了客厅,其他都是禁地。

【41】去邻居家串门,如果没看到人,一定要敲门,不能直接推门而入。

【42】人穷莫入众,人穷莫多言。

【43】去别人家找人,哪怕你再急,也不要重敲门,否则人家会不高兴的。

【44】在家中吃饭,或者请客吃饭,不点单数菜。

【45】大年初一,不要扫地,哪怕地面再脏,也不要往外倒垃圾。

【46】吃饭时讲话,不要拿筷子指人。

【47】去别人家,最好不要站在人家门槛上。

【48】宁赠一锭金,不传一句春。有些行话,是绝对不会外传的。

【49】戴玉时,玉不双戴;观玉时,玉不过手。

【50】迎亲时,不走回头路。

码字不易,点赞的朋友,老穆祝您健康快乐每一天!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家丑不可外扬。

3、左手倒茶,右手倒酒。

4、客不离货,财不露白。

5、去亲朋好友家,礼物要带双。

6、客人没有吃完饭,主人不要先起身。

7、饭前不训子,睡前不训妻。

8、不立在路上久谈。

9、留宿人家,夫妻不能同房。

10、一人不入古庙,两人不看深井。


11、吃饭不吧唧嘴,喝汤不发出太大的动静。

12、写信不用红笔写,不用红笔署名。

13、家有客人不扫地。

14、晚辈不能直呼长辈姓名。

15、跟长辈走路,不要走在长辈前面。

16、遇到长辈,要主动打招呼。

17、长辈站着,晚辈不能坐着。

18、聚餐的时候,要等长辈先动筷子,晚辈才能动。

19、去亲戚家做客,不要擅自进入主人卧室。

20、吃鱼不能说“翻”。


21、大清早不要上门借钱,不要去店里退货。

22、不许用筷子敲盘碗。

23、长辈递过来的东西,晚辈要用双手接。

24、过年下饺子皮破了不能说“破”。

25、有身孕的女人,不要参加葬礼。

26、筷子不许立插米饭中。

27、盖房子,不要盖得比邻居家高。

28、吃饭时,手要扶碗,不许一只手放在桌下。

29、亲兄弟也要明算账。

30、吃饭时,在盘子里乱翻,会被大人敲手。


31、去邻居家串门,饭点之前要主动离开。

32、夹菜不过盘中线。

33、救急不救穷,帮笨不帮懒。

34、不许壶嘴对着人。

35、大年初一不扫地,正月不理发。

36、不许反着手给人倒水或倒酒。

37、儿大需避母,女大需避父。

38、家来客人,要谨记:茶七,饭八,酒满。

39、低借高还,再借不难。

40、不许斜着眼看人。


41、不许在屋里打伞。

42、递剪子时要把剪刀柄让给对方。

43、敲门时,应该先敲一下,再连续敲打两下,切莫急促拍门。

44、看望病人或者是老人要早上去。

45、家里来客人了,吃完一碗饭还需要饭时,你要说:“添饭吗?”而不能说:“还要饭吗?”

46、吃完饭离开饭桌时,一定要说:“请慢用”。

47、无论男女,坐着的时候都不要抖腿。

48、份子钱,要么不变,要么加点,就是不能降。

49、红事不请不去,白事不请自来。

50、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





秦霄贤倒茶不懂老规矩挨批,源于网络上一条视频。

内客是这样的,秦霄贤跟师父郭德纲、于谦一起吃饭,吃饭前,在等上菜时,秦霄贤给师父郭德纲斟茶。

斟完茶后,秦霄贤将茶壶的壶嘴向着郭德纲,郭德纲表示不满,批评道:“你就这么壶嘴冲着我?”

此时,秦霄贤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错在哪里,于是就看着于谦。于谦笑说:“这规矩,这得懂。”

那么壶嘴不能冲人,这是什么样的老规矩呢?

我国是传统的礼仪之邦,人们常说,茶有茶规,酒有酒礼,待客有待客之道。在宴席上,从极小的细节之中,可以体现一个人的自身修养。

碰到不懂传统规矩的人,也就无所谓,但是,如果碰到懂的人,通过一些极小的细节,也可能会对你好感倍增。

相反,如果注意这些极小的细节,也可能会对你产生一种不好的感觉,甚至会从心里瞧不起你。

我国很多地方传统宴客的桌席上,不仅茶壶嘴不能冲人,酒壶嘴也不能冲人。这里所说的茶壶、酒壶壶嘴冲人,所忌的是不能将嘴向着长辈和客人。

这种老规矩,不仅城里的宴席上有这种讲究,过去乡村的宴席上同样有这样的讲究。

这种规矩出自《礼记·少仪》:“尊者,以酌者之左为上尊。尊壶者面其鼻”。

不管是茶壶,还是酒壶,都有壶柄和壶嘴,壶柄又称壶鼻,壶嘴又称壶口。壶口与壶鼻前后相对。

古人认为:“柄之所向,主施惠,为尊,口之所向,主受惠,为卑。”这就是所谓的“尊壶者面其鼻”。

宴席上,执壶之人不能用壶嘴对人,实际上就是尊敬客人的意思。如果晚辈与长辈同为一桌,执壶之人为晚辈,壶嘴不冲着长辈,也体现了晚辈对长辈的尊敬。否则就是对长辈的尊敬。

秦霄贤倒茶挨师父郭德纲的批,于谦说得比较委婉,言外之意是说秦霄贤不懂这条规矩,要学会这类规矩。

过去,很多传统规矩,为了让人们能够产生敬畏之心,并自觉遵守,都附会了一些民俗方面的说法。这种老规矩也不例外。

民间认为,宴客时,如果执壶者将茶壶、酒壶嘴对着谁,谁就会有口舌。所谓口舌,即口舌之争,意思是因说话或做事而引起别人的误会或纠纷。

谁不想过平静而安逸的生活,而让别人来找别扭,弄得自己不愉快呢?虽然这种说法很不靠谱,但是,在过去社会还是影响了不少人,成为民间一种禁忌。

那么宴席上,茶壶、酒壶嘴对着谁最合适呢?过去的宴席多为八仙桌,这种桌子有四个角,这四个角是不会坐人的。通常在农村,持壶之人把茶壶、酒壶嘴对着自己所在座位的桌子角。

如果宴席上人少时,也可以将茶壶、酒壶嘴对着空座位。

不管是八仙桌、条桌,还是圆桌,最保守的做法是,持壶之人把茶壶、酒壶嘴对着自己所坐的座位。这是宴席上普遍的做法,以表敬客之意,或者表示对长辈的尊敬之意。

民间在待客中还有哪些老的规矩呢?实际上,各地待客,体现在热情好客,讲究敬宾客。因此一些老规矩通常为对宾客不敬的禁忌上。

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各地习俗有一定差异,在敬宾客的讲究方面也有一定差别。各地待客的老规矩很多,下面就列举一些地方常见的待客禁忌习俗,也可以说是老规矩。

有的地方待客忌上三盘菜,也忌上八盘菜。一说三盘菜是古代处决犯人的断头饭,一说三盘菜是待鳖。八盘菜也有待鳖之意,另一个土名称。

过去待客吃饭时,主要喜欢给宾客盛饭,表示热情好客。给客人盛饭时,忌讳将舀饭的勺子往外翻。其中的说法也有两种,一是说这是犯人吃牢饭的舀法;二是为了避免财水外流。普遍忌讳的是第一种说法。

宴席期间,主人始终陪客人坐,直到客人吃完饭,不能提前离席,否则就是对客人的不敬。

客人还在吃饭时,忌讳将多余的筷子,以及收走空碗和空碟。还有就是客人还在吃饭的时候,也就是还未散席的时候,就抹桌子和扫地。民间认为这是不喜欢客人,在赶着客人走。

诸如以上的一些老规矩,对现在部分年轻人来说,并不引起重视,也不想懂,并将这些老规矩嗤之以鼻,认为是封建残余。

要知道我国民间,一些传统礼仪传承得比较好的乡村和街道还是有一定数量存在的,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更是如此,郭德纲就是如此。

如果不留心学习这些老规矩,在与懂这些老规矩的人交往中,被别人批不懂规矩,或者被别人嗤之以鼻,陷入尴尬的就是自己。




三字经里说的很明白了,只是能坚守下来的规矩不是很多了,但大都体现在尊老爱幼,尊师重道,爱国爱家,家庭和睦,临里相处上等。




教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规矩   白事   老规矩   酒壶   晚辈   茶壶   口舌   宴席   宾客   长辈   筷子   讲究   客人   民间   传统   国家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