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后一位大内高手,武功强到什么地步?

所谓大内高手,就是皇宫内的侍卫,这些侍卫也会分个三六九等,外围警卫和内卫以及皇帝身边的贴身侍卫,都有很大的区别,个人所持武功就是个明显的分界线。

古代侍卫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人,和现在后天训练的有很大的不同,那时的侍卫大多都是很有名气的武师,通过层层筛选被选中的,每个人都有一技之长,就看这个技能的实用程度,武术就是杀人技,也是在那个时候才有表演的兴致。

有人都说宫宝田是大清最后一个侍卫,其实宫宝田从皇宫出走的时候,还不到四十岁的年龄,尽管有着宫猴子的称呼,但也算不得是大清最后一个侍卫。

要说最后一个侍卫应该从跟随溥仪的最后一个侍卫,八极拳宗师霍殿阁来说起,“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的霍殿阁并没有继承霍家的迷踪拳,而是开创了八极拳,这点从电视剧中就可以看出一代宗师的忧国忧民。

这是和历史最为接近的武术家,从溥仪到接下来的民国孙先生,神腿杜心五就跟随左右,一直到黄兴等人的出现,建国以后,杜心五回到了老家湖南,担任湖南省参事一职直到去世。后来的武术世界渐渐走向了规范化和国标化,李连杰、赵长军等人都是国标下的武术冠军。




晚清时期,一名大内高手便衣外出,此人身形偏瘦,个头不高,年龄也就三十来岁的样子,但是其容光焕发,两眼炯炯有神,一看就是个“精神小伙”。

这天他在一家小饭馆吃饭,由于他长期在戒备森严的皇宫内工作,所以性格比较孤僻,一般情况下不爱说话,他吃完饭就把钱压在了碗底之下,准备转身离去。

由于其付钱动作太,快店小二以为他没有付钱,就嚷嚷着要他给钱再走。此人回过头来反问店小二:“你能说出我吃了什么吗?”

店小二答:“你吃了一碗面和两个火烧。”

这位大内高手又问:“那些食物有多重?”

店小二继续回答:“约3斤重!”

大内高手说:“那你来称一称我,看看有没有吃东西?”

店小二觉得这个人有毛病,见过吃霸王餐的,没见过这么耍无赖的!此时大内高手觉察出来店小二的疑问,直接说到:“如果我站上秤,称出来超过3斤,那么说明我吃了东西!如果没有,就说明没有吃你家东西。”

店小二心想:“哟呵!有点意思啊!你这个人本身就有70斤了,居然说自己没有3斤,行,马上给你称。”

这时候掌柜的也同意给他称,旁边围观的人也都凑上来看热闹。

待到称一上来,这位大内高手站上去一称,没有3斤,只有1斤重。

在场的人都不信眼前发生的一切,都怀疑称坏了,说要再称一回。

这一回此人站上去,直接把秤砣移到最末端,能称800斤的秤砣翘了起来。也就是说这杆称压根就称不动他!

大家伙一时间议论纷纷,掌柜的这时候也发现了碗底的钱,连忙说:“小的有眼不识泰山,望大侠海涵!”

其实这些老百姓哪里知道啊,此人正是清朝大内最后的高手,小露一手就知道此人功夫有多强了,他先后用了内家功夫和“千斤坠”功夫,可以随时控制自己的体重,时而身轻如燕,时而重如铜钟。

那么此人究竟是谁?他的武功到底有多强?且看下文!

首先要知道什么叫大内高手

大内,在清朝一般指皇宫以内;由于清朝的皇宫是封闭式的存在,皇宫以内就叫大内,皇宫以内的高手一般指那些为皇室成员提供保护工作的顶尖练家子,是皇宫花号价钱请来的或培养的特殊人才。他们的武功很高,有点像现在的那些总统身边会武功的保镖。

《史记·景宗本纪》:“置左右内功,属大内。”

大内高手始于唐朝,皇宫内负责警卫的武功高强之人。

清朝最后一位大内高手是谁

他就是——宫宝田!

也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个酒馆称体重的人,他叫宫宝田。至于为什么说他是清朝最后一位大内高手呢?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宫宝田是晚清时期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的贴身侍卫,清朝宫内最后一任大内侍卫总管。大内侍卫总管就是皇宫内第一高手了,要不然坐不了这个位置。

清朝最后一位大内高手宫宝田,武功强到什么程度?他师出名门,武功根基很深,二十出头就被称为“宫猴子”。

宫宝田,也叫宫少滦,出生于清同治十年(1871)十二月,宫宝田幼年时上过几年私塾,后来由于家里实在没钱供他上学,他13岁时就辍学回家了。

这孩子从小由于营养不良,长得比较矮瘦,人虽然瘦点,但是好在有膀子力气!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宫宝田回家后就要工作,他家亲戚就把13岁的宫宝田介绍到北京元亨利米行当学徒,这家米行老板是正黄旗龙票,所以提供大米也都是往京城各王府居多。

宫宝田进出各王府的次数多了,认识的人也就多了,特别是认识了肃王府护院镖师尹福,平时宫宝田送米时就喜欢趴在墙头看一会王府的镖师们习武,宫宝田有时候看得入迷,后来时间长了就被尹福注意到了。

这个尹福可不是一般人,他的老师可是大名鼎鼎的董海川,董海川乃八卦游身连环掌的创始人,是一代宗师。尹福是董海川的得意弟子,武功自然了得。

尹福见宫宝田这孩子对功夫如此痴迷,便决定收他为徒,宫宝田也把原本的米行工作辞去了,一心一意跟师傅尹福学武功。

尹福也是实心实意的教,把自己所知道的功夫全部传授给宫宝田,宫宝田学起来那是没日没夜,像武痴,但是其悟性确实高于一般人,两年学下来要抵一般人五六年才可以达到的境界。很快,尹福的师兄弟也知道了同门有个这样出色的师侄,他们纷纷传授武功于宫宝田。

当年尹福为了使宫宝田基础扎实,每天给宫宝田一个碗,汗水滴满碗才可以休息,就这一点,其他人都无法企及。

五年后,尹福的师傅董海川也知道了有这么个徒孙,他很是高兴,决定要亲自看看宫宝田,宫宝田在师公面前打了一套拳,董海川连连点头:“嗯……不错,不错!哈哈哈。”

董海川当即决定,要亲自传授宫宝田八卦秘宗和八卦拳,就这样,二十出头的宫宝田成为了正宗八卦游身连环掌的第二代传人。

这下就不得了,他的武功突飞猛进,尤其是他的轻功,已经达到了来去如风、踏雪无痕的境界,江湖人称“宫猴子”。

江湖传言,有一次宫宝田的好朋友们想见识一下其功夫到底有多强,让他露一手。宫宝田此时正在品茶,端起茶杯说了个“请”字,话音未落,忽见他纵身一跃,人已经到了屋顶,众人目瞪口呆,还未回过神来,宫宝田又带着茶杯回到座位,杯中茶丝毫未洒。其身法快如闪电,令众友人叹为观止。

宫宝田26岁凭借着高超武艺踏入皇宫,在宫内担任御前四品带刀护卫,护驾有功获赏黄马褂!

光绪二十三年(1897),宫宝田因武功高强而声名鹊起,皇宫慈禧太后听闻后,当即决定招他入宫,直接任四品带刀护卫,负责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安全。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城,宫宝田手持“见官大一级”金牌护驾逃往西安,一路上盗匪和义和团听说是宫宝田护驾,纷纷不敢造次,一年后,慈禧太后等人又从西安返京,途中也没有出什么大岔子,回京后,直接赏宫宝田“黄马褂”一件。这也算是皇家赐予臣子最高的赏赐规格了。

神出鬼没的功夫震惊了张作霖

1905年,宫宝田看清了清政府的无能腐朽,他认为这样的朝廷不值得他的保驾护航,已心怀退意,故称病辞掉了差事,随即回到老家。在老家收徒教武,一时间来拜师学艺的人络绎不绝。

1922年,东北军阀张作霖得知宫宝田的消息后,亲自派人前去请宫宝田出山,其实就是想让宫宝田当奉军武术教练,也可以做自己的保镖。

宫宝田见到张作霖后,张作霖一开始很惊讶,心想这小身板子比自己还矮点,到底行不行啊?

张作霖正在疑惑当中,宫宝田也看出了张作霖的心思,随即提出比试。

宫宝田让张作霖在20步的距离对自己开枪射击,如果打中了,张作霖赢,反之自己赢。

张作霖一看,也不能欺负人呐!当即决定只用三发子弹。

一切准备就绪,只听“啪”的一声枪响,张作霖开枪了。

没有打中宫宝田!

“啪啪”,张作霖又是两枪打出去,张作霖吹吹冒烟的枪口,定睛往前一看:“人呢?”

也就在张作霖疑惑的功夫,背后有个人拍了拍张作霖的肩膀,说到:“大帅,这呢!”

“诶!”张作霖吓一跳!原来背后这人正是宫宝田。

随后张作霖哈哈大笑,连忙说见识到了真功夫,还感谢宫宝田没有趁机要他的命!

也是这次以后,张作霖对宫宝田的武功佩服的五体投地,直接委任其为东三省巡阅使兼奉军总教练。

在之后的日子里,宫宝田多次保护张作霖化险为夷。但是1928年皇姑屯事件中,宫宝田被派到北平张学良身边了,假设当时如果他在张作霖身边,说不定可以保住张作霖一命。

张作霖被炸死后,宫宝田再次心生退意,他又辞官回家了。

宫宝田晚年发挥余热,希望弟子们报效国家!

宫宝田回到老家后,开始继续招徒弟,教徒弟们习武,抗日战争爆发后,宫宝田在家乡周围组织起十多个民间八卦拳社,授予他们功夫,灌输爱国思想,然后送至战场,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抗战期间,转战胶东的许世友将军还曾登门拜会过宫宝田,据说两人还切磋了一番,彼此都很钦佩。

宫宝田培养出了不少功夫高手,如上海的王壮飞、广西的姜胜武和台湾的刘云樵等人。

1943年6月27日,72岁的一代宗师宫宝田病逝于老家青山村。

即使是现在,宫宝田的徒子徒孙仍然有很多,包括宝岛台湾地区也有。

宫宝田是一代宗师!也是晚清最后一个大内高手。

王家卫导演的《一代宗师》里面宫二的父亲宫羽田原型人物就是宫宝田(电影里也叫宫保森)。




清朝最后一位大内高手,身材瘦小,其貌不扬,但他武功高强,尤其轻功十分厉害,人称“宫猴子”,他是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近身侍卫——宫宝田,后来当了张作霖保镖和奉军武术总教练。那么,宫宝田的武功到底有多强?


一、宫宝田得到八卦游身连环掌始祖尹福的真传

宫宝田出生在山东乳山的青山村,一个贫穷的小村庄里,自幼家境贫寒,只读了几年私塾,就辍学打工自食其力,13岁去了北京元亨利碓房(米行)当了学徒。

这是一家专门将米供给各王府的米行,宫宝田经常往王府送米,很快和王府里的一些杂役打得很熟。

有一天,宫宝田去肃王府送米,被人领着亲眼目睹了一场精彩的擂台赛,兴奋不已。

擂台上是肃王府的拳师在和杨露禅对决,杨露禅的太极拳远近闻名,他的拿手拳是绵拳,他出手必胜,人称"杨无敌"。


就在杨露禅即将将对方拳师踢下擂台之时,突然一名送菜的太监,手托菜盘,飞身翻上擂台,扶住了那名即将跌落的拳师,菜盘里的菜没有任何抛洒。那名太监用八卦拳与杨露蝉大战到天黑,胜负难分。这名太监正是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

董海川


宫宝田的心灵顿时被震撼,对董海川很崇拜,萌生了一个拜师学武的念头。

他借助送米的机会,多方打听,找到了正在王府护院的董海川(清廷大内总管、八卦游身连环掌始祖)的徒弟尹福(后来当了光绪帝的武术师傅)。

尹福看宫宝田和自己的体态很像,很消瘦,而且他身体灵活,能吃苦有决心,断定他是习练八卦掌的难得之才,就领他去拜见了师傅董海川。

这是宫宝田第一次拜见师祖董海川,董海川一看这孩子就喜欢上了,他握住宫宝田的手上下端详,连声说:“难得,难得的练武奇才!”,并多次叮嘱尹福好好培养这孩子。宫宝田正式做了尹福的徒弟,他辞去米行的工作,专心习武,空闲时间拜望师祖董海川,得到师祖真传,后来成为八卦拳始祖董海川的二代传人。

尹福对宫宝田要求严格,教习认真,他每天练武时都让宫宝田拿一个大碗接汗水,碗不满,练习不停止。

尹福


宫宝田天赋异禀,在武术上精益求精,基本功练得很扎实。在师傅一招一式的手把手指导下,得正宗八卦拳的神髓和技击技巧,各种拳型被练得炉火纯青,其中尹派掌中的牛舌掌动作刚猛,出手急速,富弹抖力更是被宫宝田练得登峰造极。

23岁时,宫宝田学业有成。他体态轻盈,轻功出神入化,飞檐走壁悄无声息,在空竹箩上走拳掌,竹箩纹丝不动,能纵身腾起抓住头顶上空的飞鸟;他五指的力量很大,抓一把绿豆,轻轻一用力就会化为粉末。当时身边的人对他的评价很高,说他:“走如绵羊,坐如姑娘,行如霹雳!”


意思是说宫宝田:走路时很轻悄无声息,而且稳重,感觉灵敏,耐受性和抗逆能力强;坐下时气息内敛,行动起来很迅猛如霹雳一般,让人防不胜防!

二、凭实力任成为最高统治者的护卫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27岁的宫宝田被清廷召入宫中,成为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的护卫,不久任护卫首领,加封四品带刀侍卫,成为清廷最后一任大内侍卫总管。


据说有一次,慈禧乘坐的马车陷到淤泥里,马儿卧倒不起,赶不动,几十个护卫也没能把马车弄出来,这时宫宝田过来,运足气力,将马车托出了泥坑。

庚子年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带着光绪帝西逃,令宫宝田和尹福师徒二人护驾,一路上击退多起土匪乱民,一些匪寇望风而逃,最终护送慈禧光绪平安到达西安。因护驾有功,宫宝田得到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赏识,钦赐“黄马褂”一领。


三、广收学徒

宫宝田在慈禧身边看透了宫中的尔虞我诈,厌烦已成为帝国列强的傀儡清廷,对清廷的腐败无能感到心灰意冷。35岁时,他称病回老家,一直在家乡待了 17年,在乡村开八卦掌武馆广收人品好的人做学徒。

到了晚年,宫宝田继续授课,他先后在海阳、牟平、烟台等开办几十个八卦拳社,许许多多的弟子纷至沓来,宫宝田精心教授,熏陶其爱国思想,大批的八卦掌优秀武师出现。许世友闻其名曾登门拜会他。


名师出高徒,宫宝田的武功到底厉害到什么程度,从他的徒弟身上可窥见一斑。宫宝田的著名弟子王壮飞,曾跟随宫宝田学武12年,拳术名嗓四方,成为八卦掌第三代宗师。

他靠着宫宝田传授的武功,曾打败威震南北的“螳螂王”刘文候、华北武术巨星王芗斋;徒手打败十多名手持利器的黑帮彪汉;把八大金刚打得抱头鼠窜;把霸占烟台海滩得外国水兵打得不敢动弹;把美军远东舰队的黑人拳王打倒……


宫宝田的另一爱徒刘云樵(号笑空,现居台北市)武功已入化境, 成为台湾正宗八卦掌大师。

能教出这么厉害的徒弟,可见师傅的厉害。

四、飞速躲子弹,成为张作霖的保镖

宫宝田凭着过人的武功名扬天下,很多军阀都想收其为自己的门下。1922年,张作霖相邀宫宝田任奉军武术教练。初次见面,张作霖看其身材瘦小,年龄偏大的宫宝田,就有些看不起,认为这个干瘪的小老头,也许是江湖骗子。宫宝田从张作霖的眼神中看出了不信任,就提出让张作霖验自己的武功。


他让张作霖在距自己20米的地方,对着自己开枪。结果所有在场的人都目瞪口呆,枪法号称百步灭香火的张作霖,却在二十步连开两枪都没有击中宫宝田。

张作霖感到很震惊很不可思议,想继续补射,可却连宫宝田的影子也看不到,此时的宫宝田早已站在张作霖身后,压低声音说:“我要想要大帅的命,恐怕不用大帅转头了。”

张作霖立刻被折服,当场让宫宝田当了东三省巡阅使兼奉军总教练兼自己的私人保镖。在日军的阴谋暗杀下,宫宝田多次使张作霖转危为安。有一次,张作霖去会见日本人,正准备落坐,宫宝田看出那把凳子的玄机,一手扶住张作霖,一手飞速拉开凳子,甩向一边,凳子里冒出一把飞刀,借助弹力飞向屋顶。

还有一次,宫宝田和张作霖骑着马并行在大街上,这时,对面来了一辆车子,宫宝田一看不对劲,立刻扬鞭在张作霖的马屁股上狠抽一鞭,两腿狠夹自己的坐骑,加速冲了过去。那辆车子“轰”地一声爆炸成一团黑烟。

可是在皇姑屯事件中,张作霖没有逃脱,被炸身亡。当时宫宝田不在张作霖身边,陪在张作霖身边的保镖傅剑秋幸免遇难,宫宝田听闻仰天痛哭。


他为张作霖哭,也为自己而哭,如果自己当时在大帅身边,大帅也许不会被炸死。

关于宫宝田不在张作霖身边的原因,据说是宫宝田在一次比武中败在傅剑秋的手里,(傅剑秋在奉天曾打败日本的一名剑客。)一生从未有过败绩的宫宝田难以接受自己的失败,他觉得很丢脸,就辞镖回乡了。傅剑秋留在了大帅府,任侍卫长。


关于宫宝田那次的失败,王久明在《形意大师傅剑秋》里写道:

“1921年,傅剑秋二下关东……东北军阀张作霖有个贴身护卫长,武艺高强,此人名叫宫宝田,对傅剑秋有些不服,提出比武,一经交手,宫宝田就败在傅剑秋手下,宫宝田自觉惭愧,无颜再做大帅的保镖,遂辞官而去。以后,张作霖召见了傅剑秋,从此傅剑秋当上了张大帅的护卫长兼奉天讲武学堂的武术教官。”

不过,王久明的说法是否属实有待考证。历史记载,1928年春,宫宝田去当了张学良的警卫,因而皇姑屯事件,宫宝田没在张作霖身边。

宫宝田侄子宫本良、宫本利在所著的《忆八卦拳传人宫宝田》中写道:“1922年,东北军阀张作霖,慕名派一道士登门恭请伯父任奉军武术教官兼张作霖的贴身保镖。”

这和王久明说的傅剑秋和宫宝田比武时间上相矛盾,那时宫宝田还没做张作霖的保镖,他怎么会向张作霖负气辞职?


宫宝田凭着自身的实力,名震武林,他带着一腔爱国热情,亲自传授了大批的八卦掌传人。1943年6月27日(农历5月25日),宫宝田病逝在家乡,终年72岁。




清朝最后一位大内高手名叫宫宝田,据说他轻功快到子弹都打不到他,还凭借过硬的武艺,担任了清朝最后一任大内侍卫总管。

在不少古代题材的文学作品或者影视剧中,存在有这么一群特殊的人,他们有别于一般的绿林好汉,也不同于普通的江湖大侠,但江湖中人只要提到这群人,很少有人怀疑他们的实力。

没错,这群人就是传说中的“大内高手”,一群凭借高超的武艺,专门负责保护皇室成员安全的人。

当然,大内高手不仅仅只存在于文学作品里,他们在历史上也是真实存在的,而在清朝末期,同样也有这么一位大内高手,据说他的轻功极好,就连子弹都能被他躲开,武林中人也因此尊称他为“宫猴子”,意思就是他像猴子一样敏捷。

这个“宫猴子”,就是清朝的最后一位大内高手,曾担任过大内侍卫总管的宫宝田。

少年时期的宫宝田:机缘巧合下拜会名师

同治十年(公元1871)十二月,山东乳山崖子镇青山村的一户人家里,诞生了一个瘦瘦小小的婴儿,经过叙字排辈,这个孩子的名字最终被定为“宝田”,因其姓宫,故全名为宫宝田。

当时,任谁也不会想到,这个看起来十分瘦弱的孩子,将来会是大清朝的最后一任大内侍卫总管。

宫宝田的幼年,与大多数孩子一样,在过了咿呀学语的年纪后,就被父母送往私塾,开始接受教育,按照父母的设想,将来这个孩子能混个举人进士什么的,就已经是光宗耀祖了。

但私塾没读几年,宫宝田的家里遭逢变故,实在是没有能力供应他继续读书了,因此,十几岁的宫宝田,不得不辍学回家。

但一个十几岁的大小伙子,这个年纪正是长身体并且学能耐的好时候,总不能就这样一直待在家里吧,虽说当下父母尚在,家里虽说紧张,但至少还有一碗饭吃,可如果这样下去的话,将来父母老去,他靠什么来谋生呢?

出于这种考虑,也是为了给年少的宫宝田谋一个生路,在父母托了几层关系后,宫宝田在13岁那年,只身离开山东老家,前往京城的元亨利米行,当了一个米行的学徒。

而宫宝田的人生转变,也从这个时候开始。

元亨利米行,是京城一家比较大的米行,不仅开的年数久,并且生意极为兴隆,之所以如此,与米行的幕后老板有很大关系。

据说,这家米行的老板是旗人,并且家里还存有龙票,这个龙票的来头很大,当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刚起步时,民间部分富豪大户在给他提供了军费后,努尔哈赤视其为功臣,因此就对这些人开出了盖有龙玺大印凭证。

而这种凭证,就是龙票,只要家里有龙票的,就是大清朝的功臣,后代就可以享受不少的特权,而这家米行的老板家里,就有这么一张龙票。

因此,凭借着功臣后人这个身份,米行老板相当吃得开,并且更重要的是,这家米行所经营的米,基本上都是给各大王府送的,也就是说,客户稳定的很,而当时的人们在知道这家米行是专送王府后,也都纷纷前来,想尝一尝这米是什么滋味。

自然而然的,这家米行的生意也就相当火爆,也正是由于经常往各大王府送米,作为学徒的宫宝田,在送米的过程中,认识了一个特殊的朋友。

这个朋友叫做尹福,是当时京城中肃王府里的一个教头,而他的另一个身份,则是赫赫有名的八卦掌大师董海川的得意大弟子。

董海川原名董明魁,生于清嘉庆三年,是河北省文安县朱家务村人,自幼就嗜好武术,待到成年后,为拜访各地高人隐士及武林高手,遍游大江南北,在多年的游历中,董海川的武艺日渐精进,同时在高人的指点下,创立了名震天下的八卦掌。

到了中年之后,董海川因为惹上了人命官司,不得已之下,最终流落京城,之后在朋友的保举下,进入肃王府,因其武艺高强,最终成为了肃王府的一名护院总管。

而前文提到的尹福,正是董海川在担任护院总管时所收的徒弟。

之所以要说董海川,是因为在宫宝田今后的人生里,董海川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当时的宫宝田只是一个米行的徒弟,但因为经常去王府送米,一来二去,就认识了尹福,而尹福这个人,除了学武学得很好之外,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善于发现练武的好苗子。

经过他与宫宝田的数次接触后,尹福就发现,这个孩子虽说个头不高,但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子机灵劲儿,并且反应速度极快,身手也相当灵活,尤其是尹福在刻意试探了几次之后,就断定年少的恶宫宝田,绝对是一个练武的好坯子。

因此,尹福在确定宫宝田的资质之后,就随即带着他去见了自己的师傅董海川,而习武多年的董海川对宫宝田一番观察之后,确定这个孩子是个好苗子,在征得宫宝田本人的同意后,最终,尹福收了宫宝田做徒弟。

自此,宫宝田辞去米行的差事,专心跟着尹福习武,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宫宝田展开了他不一样的人生。

青年时期的宫宝田:潜心学习后终得大成

根据资料记载,宫宝田是在十三四岁的时候,拜了尹福为师,而当他学有所成,武艺能够登堂入室的时候,已经是二十三岁的年纪,也就是说,在这期间足足十年上下的时间里,他每天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刻苦习武。

当时,身为师傅的尹福,对宫宝田要求极为严格,毕竟董海川曾亲口交代要好好培养宫宝田,因此,在日常训练时,尹福完美的展现出了什么叫做“严师”。

为了让宫宝田打下良好基础,他要求宫宝田从基本功开始学起,每一招每一式都是尹福亲自教授,并且,各个招式也都是高标准严要求,不能有一丝的瑕疵,为了达到师傅的要求,宫宝田几乎每一个招式都需要做上千遍左右才能过关。

当然,作为宫宝田本人也是相当吃苦,在日常的训练中,他从不喊苦喊累,不管是酷暑还是严寒,基本上很少见到他没有训练。

要求严苛的师傅,刻苦训练的徒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成了肃王府里一道独特的风景,也正是在这种高压的训练之下,宫宝田的武艺突飞猛进,很快掌握了不少技巧。

同时,由于他的刻苦,不仅让他的师叔们对他十分喜欢,纷纷教他武艺,并且,也让董海川本人对他也是相当满意,到了宫宝田十七八岁的时候,董海川更是亲自对他进行教导。

就这样,宫宝田成为了董氏八卦游身连环掌的第二代传人,隐隐还要超越其师傅尹福的迹象。

到了宫宝田二十五岁的时候,他的武艺几乎已经达到了一个炉火纯青的地步,除了本门的八卦掌之外,宫宝田的轻功在当时也是数一数二的,据说当时宫宝田的朋友们想让他露一手轻功,这边话还没说完,宫宝田已经按照朋友的要求将房顶上的东西取回,可见其速度是如何快。

俗话说人的名儿树的影儿,在宫宝田的名气日益高涨的时候,来自大清皇宫的橄榄枝意外地递到了他的面前。

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在师傅等人的举荐下,年轻的宫宝田进入紫禁城,当了一名御前侍卫,由于他表现出色,加上他确实有一定的能耐,因此受到了慈禧太后的赏识,当上侍卫没多久,就荣升护卫首领,官职也被加封为四品带刀护卫。

可不要小看这个四品带刀护卫,在古代时,一般皇帝身边的护卫是没有什么品级的,也只有那些获得信任,并且表现优异的侍卫,才有可能会获得品级,并且在清代,保护皇帝的护卫大多选拔自八旗之中,即便是有汉人,也很难得到赏识和信任,更被说获得品级了。

而宫宝田原本只是一个民间武师,并且还是一个汉人,但他不仅获得了慈禧太后的认可,还被加封为四品的带刀护卫,足以可见他的武艺,绝对是相当不错的。

而真正让宫宝田扬名的,是在1900年的庚子国变中,他一路护卫慈禧太后等人西逃一事。

1900年,由于义和团势头愈演愈烈,慈禧太后为控制局势,同时也为了平息列强们对大清的声讨,因此就同意英、法、美等国派驻士兵进入京城,想借此解决义和团。

但列强们并没有完全按照慈禧太后所要求的人数进驻,而在慈禧太后的一心求和之下,最终造成了列强入侵,京城陷入一片混乱。

为了保命,在八国联军入侵之际,慈禧太后携光绪帝等皇室成员仓皇而逃,而在其逃亡的过程中,正是宫宝田一路护卫,才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慈禧太后等皇室成员的人身安全。

据说,当时宫宝田在江湖上的名头很响,正是由于他在护卫的队伍里,一路上各方势力以及山贼盗寇,慑于他的名号,才不敢对慈禧太后一行人下手。

而在慈禧太后返回京城后,为表彰宫宝田一路上护卫有功,还赐给了宫宝田一件象征着荣誉的“黄马褂”,自此,宫宝田的大名再次名震武术届。

不过,虽说名声越来越大,但宫宝田的心情却越来越郁闷,因为在皇宫里当差的这段时间里,他亲眼见证了清政府的腐败与无能,尤其是经历了“庚子国变”一事后,更让他认为这样的清廷,已经是腐朽不堪,这种情况就让宫宝田越发的心灰意冷。

最终,在1905年,也就是宫宝田35岁那年,他决意辞掉这份看似风光的工作,并在辞职后,回到了阔别二十余年的老家山东。

回到老家后,宫宝田很是低调了一阵子,但毕竟他的名声早已传开,因此,家乡的父老就劝说他将武术发扬光大,架不住盛情难却,宫宝田最终答应在家乡进行教授武艺,而在他收徒的消息传开之后,一时间前来拜师的人络绎不绝。

在山东老家,宫宝田度过了将近十七年的时光,平常就是教徒弟们练习武术,日子过得相当平静,但在1922年的一天,家里来了一个不速之客,打破了宫宝田这份宁静的生活。

中晚年时期宫宝田:舍命护卫张作霖,最终归隐山林

前来拜访宫宝田的,正是当时风头正劲的张作霖手下的一个军官,他奉了张作霖的命令,前来请曾经的大内高手宫宝田出山,前往东北担任奉军武术教练。

说是武术教练,实际上,张作霖是听闻宫宝田的名声,想让他当自己的保镖而已。

不过,宫宝田当时确实答应了前往东北,但在第一次见到张作霖时,两人还闹了点不愉快,张作霖为此枪都掏出来了。

怎么回事呢?当时,在宫宝田出现在张作霖面前时,张作霖对眼前这个看起来干瘦并且身材矮小的人十分怀疑,心里不由地犯嘀咕,认为宫宝田的名声极有可能是夸大其词,因此就表现出来有那么一丝的不屑一顾。

而宫宝田呢,自然也看出来了张作霖的心思,知道他有些以貌取人,因此习武之人的好胜之心便由此而生,就提出要与张作霖比试比试,来证明自己的武功并非谣传。

比试什么呢?当然是比试两人的最强项,张作霖的强项是枪法,据说他号称枪法百步灭香火,而宫宝田的强项则是轻功,“宫猴子”的名号也是由此而来。

最终,两人商定,由张作霖拔枪射击,而宫宝田则躲,只要三枪没有击中宫宝田,那就算他赢。

商定完毕后,张作霖十分利索的掏枪就打,但在连打了两枪后,非但没有击中宫宝田,反而还失去了他的踪迹,正当张作霖转身寻找时,宫宝田在张作霖的身后说道,若是想取张作霖的性命,那就不会给张作霖转头的机会了。

这下,张作霖算是刷新了对宫宝田武艺的认知,知道眼前这位貌不惊人的小个子男人,真的是一个有着大本事的人,因此,佩服至极的张作霖,不仅委任宫宝田为奉军总教练,还让他兼任东三省巡阅使。

而在跟了张作霖之后,宫宝田做得最多的工作,就是保护张作霖的安危,毕竟当时的日本人对张作霖是恨得牙根儿痒,几次都欲对张作霖下手,但由于有了宫宝田的贴身保护,张作霖多次化险为夷。

但百密一疏的是,在皇姑屯事件发生时,宫宝田被张作霖派往儿子张学良处,没了这个大内高手的保护,张作霖最终被袭身亡。

在张作霖死后,宫宝田极为悲伤,加上当时时局混乱,而他已经是一个接近六十岁的老人,因此,就有了隐退的想法,虽说张学良几度挽留,但最终宫宝田还是辞去了所有职务,再次回到了家乡。

在家乡青山村,宫宝田度过了人生的最后岁月,当时的宫宝田,看到国难当头,自己却因年事已高无力报效国家,在经过慎重考虑后,决定在有生之年,将八卦掌等武艺广为传授,寄希望徒弟们将他毕生所学发扬光大后,来为国家效力。

据记载,在抗日战争时期,许世友将军在转战胶东时,还曾亲自上门拜会过宫宝田老先生,而宫宝田的徒弟们,也在他尽心竭力的教导下,涌现出不少出类拔萃的人物。

1943年6月,宫宝田逝世于家乡青山村,享年72岁。

小结:

清朝的最后一位大内高手,是具有爱国情怀的宫宝田,他年少时在机缘巧合之下,拜会名师,并得到八卦掌的创始人董海川的亲自教授,因此练就了一身高超的武艺,而他的武功强到什么地步呢?当年以枪法准的张作霖,居然在宫宝田的面前落了下风,这足以可见,宫宝田的武功有多高。




清朝最后一位大内高手莫过于宫宝田,他也是八卦游身连环掌一代宗师,他的八卦掌和轻功都是当时天下一绝,他的武功厉害到什么程度呢?没看过的人说不好,但是赫赫有名的“东北王”张作霖可是亲自试验过他,张作霖的子弹都没有宫宝田的轻功快,下面就来说一说清朝最后一位大内高手宫宝田的人生事迹。

乳山穷少年机缘巧合之下获得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的青睐

同治十年(1871年)胶东半岛上的乳山崖子镇青山村一户普通农民家庭诞生了一个非常瘦弱的男婴,取名为宫宝田。

宫宝田自幼就矮小瘦弱,父母心疼他,从不让他干重活,并且省吃俭用供他到私塾去读书,希望他将来能考个功名混个一官半职好能光宗耀祖。

本来按照宫宝田父母如此培养,他将来也应该学文走仕途路线,但是很可惜宫宝田的父母到后来经济上越发困难,也供不起他继续读书,没有办法只能让他辍学务农。

但是宫宝田身体自幼矮小瘦弱也不适合干农活,于是他的父母在他13岁的时候托关系给他送到了京城元亨利米行当学徒,希望他将来学会经商也能出来自己做点小买卖。

就这样13岁的宫宝田就来到京城元亨利米行当学徒工,这个元亨利米行可不是一般的商铺,米行老板是正黄旗龙票,什么叫龙票呢?

这是源于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当时努尔哈赤草创后金,由于资金短缺,于是努尔哈赤就向富户借钱,并写下借据盖上了皇帝的盘龙玉玺,这算是皇帝亲自颁发的债权凭证,清朝统一天下之后,凡持龙票的富户都被清朝认定为开国功臣,因此这些手持龙票的富户在清朝都一定的特权,属于特权阶层。

元亨利米行的老板正是家族持有龙票的特权阶层人物,利用这层关系,元亨利米行在京城客户资源十分稳定,基本达官贵人都会购买元亨利米行的大米,而且元亨利米行还专门为内务府和京城各王公贵族府邸供应大米。

而元亨利米行要经常给京城各大王府运送大米,这个活就由学徒工宫宝田来干,宫宝田也是在后来给肃亲王府送米时结识了王府的护卫总教头尹福。

尹福少年时期在京城卖麻花,人称麻花尹,自幼酷爱武术,曾学习过谭腿和罗汉拳等武功,但一直没得到名师指点,后来慕名拜到在京城扬名立万的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门下成为其大弟子。

后来尹福学艺大成之后,由董海川引荐入肃亲王府当武术教头,在董海川年老退休之后尹福就接替师父董海川为肃亲王府总教头。

由于宫宝田经常给肃亲王府送米,尹福与其接触日久,通过长时间观察,尹福认为宫宝田骨骼精奇是练武奇才,非常适合修炼八卦游身连环掌,因此尹福就带着宫宝田去拜见自己的老师董海川。

董海川见到宫宝田之后,握住他的双手仔细端详许久,连说了三声“难得”,这意思就是宫宝田的骨骼精奇,是一个练武的好苗子。

于是董海川就批准尹福将宫宝田收入其门下习武,能得到八卦掌两代宗师的认可,给予了宫宝田很大的信心,他肯定十万分乐意拜在尹福门下习武,于是宫宝田就辞去了米行的工作,专心致志跟随尹福修习八卦游身连环掌。

宫宝田武艺大成后入宫成为御前带刀侍卫

董海川所创的八卦游身连环掌是一套动静结合的至高武学,这套掌法套路短小,动作柔顺,对修习者的身法和敏捷性有很高要求,而宫宝田虽然身材矮小瘦弱,但身法却十分机灵敏捷,正适合修习八卦游身连环掌。

宫宝田大概在13岁左右拜入尹福门下,他大概在23岁年纪出师,十余年时间一直跟随尹福勤学苦练。尹福为了让宫宝田打下扎实基础,从基本功起他就一直亲自教导宫宝田,他对宫宝田的要求也是极为严格,一招一式宫宝田都需要练习几千遍才能符合尹福的要求。

宫宝田对于习武也极为刻苦,正是由于宫宝田认真刻苦的劲头,连尹福的师弟也就是董海川的其他弟子都对宫宝田极为喜爱,宫宝田的这些师叔闲暇之余也都愿意教授宫宝田一招两式。

董海川的八卦掌极为博大精深,而且他教导弟子非常善于循循善诱,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董海川引导弟子从《易经》中悟习理论,不拘一格的教学也因此使得八卦掌后来在董海川的众多弟子中繁衍出了五大派系,这其中以大弟子尹福的尹派八卦掌和二弟子程廷华的程派八卦掌最为名震江湖。

董海川众多弟子中以二弟子程廷华和第四十八弟子司元功轻功最高,程廷华的程派八卦掌就是以身法敏捷多变为主,司元功虽然没有收徒,但根据后来武林故老相传,司元功八十多岁时展示八卦掌时,还身轻如燕,一转身就能轻松跃上房顶。

宫宝田的勤学苦练,让师叔程廷华和司元功对其也非常喜爱,两位善于轻功的师叔对宫宝田是倾囊相授。因此宫宝田可谓是兼习众多八卦掌名家的真传,轻功身法更是犹胜师父尹福。

到23岁出师时,宫宝田在京城武林已经闯出了不小的名堂,宫宝田的轻功尤佳,当时宫宝田曾向人展示轻功,在与别人交谈中,话还没说完他就已经从房顶一纵一跃一个来回了。加之宫宝田身材矮小瘦弱,因此他在江湖上得了一个“宫猴子”的名号。

宫宝田的师父尹福后来在肃亲王的推荐下进入皇宫当教头,光绪皇帝听闻尹福的大名之后都亲自向尹福讨教武功,尹福也借此机会把徒弟宫宝田推荐给了光绪,因此宫宝田在师父的推荐下入宫当了正四品御前带刀侍卫。

宫宝田与他的父母万万都没想到一个乡下的穷小子日后居然会做到四品御前带刀侍卫的职位,由此也能看出宫宝田武功必定极高,否则光绪和慈禧也不会只看在他的师父尹福面上就能赏给他四品御前带刀侍卫的职务。此后宫宝田就在皇宫中当差。

时间转眼就来到了1900年庚子国变,八国联军攻入京城,慈禧吓得赶紧带着光绪向西安逃跑,这一路上还多亏了宫宝田与尹福师徒二人护驾。

在慈禧和光绪西逃过程中,宫宝田护驾得力,办事也非常周全,因此慈禧后来带着光绪御驾回京之后,特意晋升宫宝田为大内侍卫首领,并赏赐黄马褂。

黄马褂在清朝是统治者颁发的最高荣誉奖励,江湖武林人士更是几乎没人获得过这种待遇,要说江湖武林人士只有小说中的黄三太获得过黄马褂。

但是黄三太是小说中虚构人物,真实的武林人士中当时只有宫宝田获得了慈禧和光绪赏赐的黄马褂,连宫宝田的师父尹福都没获此殊荣,光绪只是赏赐了尹福不少金银珠宝,却没有赐给黄马褂,而这最高荣誉却到了徒弟宫宝田手中,因此宫宝田的名号在当时震惊了武林。

可是宫宝田虽然获得了黄马褂,他却并不高兴,甚至已经有了辞官归隐的打算,这又是为何呢?

原来在庚子国变中宫宝田的二师叔程廷华被德国军人悍然枪杀,程廷华是董海川的二弟子,悟性极高,精于轻功,他的八卦掌也被称为程氏八卦掌,宫宝田学艺时曾经深得程廷华喜爱,对他的轻功指点良多,因此宫宝田可以说是兼得师父尹福的尹氏八卦掌和师叔程廷华的程氏八卦掌真传。

程廷华为人厚道正直,颇有侠义精神,还非常有气节。慈禧当初准备仓皇出逃西安的时候,曾经想多网罗一批武林高手护驾,她听闻程廷华的武功不次于师兄尹福,于是就先派尹福和宫宝田师徒去劝说程廷华也加入大内侍卫之中,护送慈禧和光绪西行。

但是程廷华瞧不起清政府的懦弱腐败,因此婉拒了师兄和师侄的好意。后来慈禧一看同门之情没请出程廷华出山,于是又派太监二总管崔玉贵带着金银去请程廷华出山,结果程廷华还是婉拒了慈禧的邀请,所以在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程廷华留在了京城。

程廷华留在北京也给他后来造成了杀身之祸,在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候,程廷华在京城开有一间杂货店,他本想把店铺关门,然后去乡下的徒弟家中避一避战乱,正当他关闭店铺准备去徒弟家时,走到东单牌楼那,看到几个德国兵调戏一名中国少女。

程廷华知道洋人的枪炮厉害,但是他作为一个习武之人,董海川在入门时就教导过他习武之人最重德行,不能见死不救,因此程廷华挺身而出,以他八卦掌一代宗师的身份收拾几个德国兵不在话下。

德国兵的洋枪虽然厉害,但是程廷华的身手步法非常迅速敏捷,要知道宫宝田的轻功个都是程廷华所授,可想程廷华轻功有多么厉害。程廷华当时也是恼怒洋人欺辱中国人,于是下了重手以极快的速度将三名德国士兵击毙于八卦掌下。

程廷华救下少女后就赶紧让她回家。程廷华也知道杀了三名德国士兵,德国人肯定不会放过他,所以程廷华赶紧就往徒弟家跑路,但是半道上程廷华还是被当时围观的部分中国人出卖,有几个中国人给德国军队带路,在半道截住了程廷华。

程廷华轻功了得,本能凭借轻功摆脱德国军队的纠缠,但是程廷华在胡同中施展轻功想跃上房顶时脑袋上的辫子被瓦片缠住,第二次提气想纵跃上房顶却晚了一步被德国士兵乱枪射死。

程廷华见义勇为义救少女最终被德国士兵乱枪射死,让京城武林都为之悲痛,宫宝田也是回到京城后才得知师叔被德国士兵打死的消息,他十分悲痛,同时八国联军侵华也让他彻底认识到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因此宫宝田对清政府心灰意冷,就与师父尹福商议打算辞职回乡。

但是慈禧却不允许宫宝田师徒辞职,毕竟当时大内侍卫中真正有本事的也就宫宝田师徒二人了。此后宫宝田多次提出告病还乡都没得到许可,直到1905年,慈禧才批准宫宝田辞职回乡,但却坚决不允许尹福辞职。尹福直到1908年慈禧和光绪去世之后才得以辞职回乡。

张作霖亲自试验宫宝田的武功证明了轻功确实比子弹还能快

宫宝田辞职之后回到了老家隐居,由于此时宫宝田的名声在江湖上已经非常大了,因此他即便隐居老家,也有不少人慕名前来拜师学艺,宫宝田在征得师父尹福允许后也就索性挑选可造之材传授八卦掌。

到了民国时期,1922年时,东北军阀素有“东北王”之称的张作霖慕名请宫宝田出山出任东北军武术总教头,其实名为武术总教头,实际上张作霖就是希望请宫宝田当保镖,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

张作霖与宫宝田初次见面时,张作霖一看这宫宝田根本不像江湖传说的那么厉害啊,就是一个又瘦又矮的干巴小老头,因此张作霖怀疑宫宝田武功名不副实。

宫宝田也看出张作霖对自己的不信任,于是提出现场比试,宫宝田退到离张作霖大约二十多步开外,他让张作霖拿枪射向自己。要知道张作霖的枪法在当时可是非常有名气的神枪手,了解张作霖的人都知道,张作霖在百步之外开枪射击能击灭火烛,因此宫宝田提议在二十步外让张作霖开枪向自己射击无异于自寻死路,在场的人看宫宝田胆敢这么提议,都为他捏了一把冷汗。

可结果却让人大吃一惊,神枪手张作霖在二十步外冲着宫宝田连开两枪居然全部都打空了,正当张作霖寻找目标想看准再开第三枪时,却听宫宝田在背后传来声音:“我现在若想要大帅性命,恐怕大帅不用回头了。”

张作霖回头一看,宫宝田已经用手指着自己的后脑勺了,确实如其所言,这如果不是比试,而是真的决斗的话,张作霖此刻已经就命丧宫宝田之手了。这一下让张作霖对宫宝田佩服的五体投地,当即张作霖委任宫宝田为东北三省巡阅使兼东北军国术总教练。

此后宫宝田就一直跟随张作霖保护其周全,由于张作霖对日本强硬的态度,日本军部多次制造谋害张作霖的事端,都在宫宝田的保护下让张作霖化险为夷。

1928年张作霖乘火车从北京返回沈阳,唯独这一次张作霖没有让宫宝田跟随自己,他让宫宝田留在北京保护儿子张学良的安全,结果这一次张作霖也踏上了不归路,火车在日本人的谋划下于皇姑屯发生爆炸,张作霖被炸身亡。

宫宝田在得知张作霖被炸身亡的消息时极为悲痛,他非常后悔没有坚持跟随张作霖一路返回沈阳,即便救不了张作霖,能随张作霖一道身亡也算是对得起张作霖对自己的厚待了。

张作霖被炸死后,张学良撤兵西进,宫宝田也算完成了张作霖临终的嘱托,在北京城内保护了张学良周全,于是宫宝田决意向张学良辞职回乡。

这回宫宝田辞职之后,就一直长期居住在老家,此后宫宝田目睹国家受到日寇侵略,他内心深感国难当头,但他当时年事已高,已经无能为国效力,于是宫宝田决意要广收门徒,将传授武艺,保卫国家的理念传扬出去。

因此宫宝田此后在老家乳山、烟台、黄县、牟平、海阳等整个胶东半岛地区组织起数十家八卦掌门社,宫宝田收徒时极重人品,注重武德熏陶,并向弟子灌输习武卫国的爱国理念。抗日战争时期,开国上将许世友还曾经亲自登门拜访过宫宝田,并对宫宝田的习武卫国的爱国理念大加赞赏。

1943年6月27日,宫宝田没有看到把日寇赶出中国就遗憾去世了,享年72岁。

写在最后

所以清朝最后一位大内高手就是这位具有爱国情怀的八卦掌武术名家宫宝田,他的武功之高通过张作霖得到了证明,同时宫宝田也让大家知道了,原来中国武术的轻功真的能比枪还快。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大内   武功   清朝   光绪   连环   高手   京城   马褂   德国   侍卫   武艺   徒弟   王府   武术   慈禧   地步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