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十二帝按个人能力,国家贡献,该怎么排名呢?

对国家贡献:同治、光绪第一梯队;皇太极、雍正第二梯队;康熙、乾隆第三梯队;顺治、努尔哈赤第四梯队;嘉庆、道光、咸丰、宣统第五梯队。

第五梯队:表现平平,没有大过错,也没什么特殊政绩

嘉庆、道光、咸丰、宣统,清朝十二位帝王中,无论是才能,还是资质,都平淡无奇。当然,放到历史上五百多位帝王中,他们就足够“完美”,至少没有瞎折腾,也不残暴,不昏聩,只能说是“平庸”。

宣统,清朝末代帝王,3岁登基,父亲载丰摄政,很快就宣布退位,故而没啥可圈可点。非要说有,就是袁世凯以隆裕、宣统的名义颁布“圣旨”,主动结束清朝,南北议和成功。

嘉庆皇帝,乾隆的儿子,之所以能继位,不是能力强,而是前面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兄长都夭折了。嘉庆在位二十多年,前几年受乾隆控制,就是一个摆设,除了签署文件,没啥权力。

乾隆病逝后,嘉庆掌握大权,立刻除掉权臣和珅,抄家得到价值2亿两白银的财物,支撑“川蜀战争”,平定了白莲教起义。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嘉庆总算稳定了局势,却没有更大的作为。

乾隆晚年,清朝走向衰败,八旗问题、贪污问题、土地兼并问题,再加上闭关锁国,大清与世界强国的差距逐步拉大。对此,嘉庆也进行革新,但力度有限,无法挽救清朝的衰落,史称“嘉庆中衰”。

1820年,嘉庆在承德避暑山庄病逝,道光继位,这是清朝历史上唯一嫡长子继位的君王。道光有何亮点呢?天理教起义时,两百起义军冲入皇宫,有几人爬上城墙,道光出来开枪打死两人,“战功赫赫”。

实话说,道光能力太差,但能拿着鸟枪杀敌,临危不乱,也算不错了。道光继位后,内忧外患严重,但道光解决不了,他只有靠勤奋、节约来应对。

历史上,道光节约是出了名,早餐舍不得吃鸡蛋,原因是一个鸡蛋1两银子,被内务府官员骗了。龙袍打补丁,不愿意制作新衣服;宫廷门槛坏了,内务府报价五十两,道光干脆不修。

勤奋、节约,却不知道外界的具体情况,道光岂能救国。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列强打开国门,清军惨败,道光也不知道如何应对,而是恪守传统。1850年,拜上帝教在广西风起云涌,道光心力交瘁,很快就撒手人寰。

道光病逝,咸丰继位,清朝更加没希望。咸丰的能力、智慧,远不如弟弟恭亲王奕䜣。咸丰能继位,关键是老师杜受田厉害,咸丰以“哭”得到道光赏识,孝子形象完美,这是清朝的不幸。

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朝内忧外患,咸丰焦头烂额。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京师,焚烧圆明园,毁灭古迹,咸丰逃亡承德躲避。1861年,咸丰在承德病逝,载淳继位,是为同治帝。

第四梯队:努尔哈赤、顺治,能力不差,但过于保守

太祖努尔哈赤(野猪皮),位列第四梯队,也许有人不服。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组建八旗制度,是清朝的鼻祖,岂能说贡献不大呢?不否认努尔哈赤强大,若说到贡献值,“野猪皮”还真的只能排第四梯队。

所谓的13副铠甲起兵,自欺欺人罢了,如果没有李成梁扶植,如果不是李成梁养寇自重,努尔哈赤都不知道死多少回了。李成梁病逝,努尔哈赤无所顾忌,脱下明朝“建州卫指挥使”的军装,起兵造反。

袁崇焕出山之前,努尔哈赤屡战屡胜,攻城略地,所向披靡。辽阳之战、沈阳之战、萨尔浒之战、抚顺之战、广宁之战、浑河之战,努尔哈赤战无不胜,令人闻风丧胆。

努尔哈赤勇猛的背后,是滥杀无辜,残害百姓,还没脱离“原始状态”还特别歧视辽东汉人。1626年,努尔哈赤被袁崇焕击败,郁郁而终,留下一个烂摊子给皇太极,若非“四爷”雄才大略,“后金”早就夭折了。

打仗厉害,治国上有所“欠缺”,尤其是采取歧视汉人政策,以及屠杀政策,导致努尔哈赤晚年时,后金国内矛盾重重。为了生存,辽东汉人起义频繁,经常袭击女真人,连他的女婿刘爱塔都重新归顺明朝。

努尔哈赤病逝后,皇太极继任,励精图治,“后金”才得以壮大,否则就是过眼烟云,昙花一现罢了。与努尔哈赤一样,顺治帝福临也排第四位,他们爷孙都相过于保守,靠儿子扭转局势。

1643年,皇太极病逝,作为八旗妥协的产物,年仅六岁的皇九子福临“捡来”皇位,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摄政。1644年,清军入关,进行统一全国战争。

统一中原的大业,在多尔衮、顺治帝主持下进行,也基本实现了目标。但是,多尔衮、顺治都比较保守,圈地令、剃发令、投充法、逃人法、禁关令、屠城,这是他们的“六大弊政”,贻害无穷。

多尔衮、顺治,将较为“野蛮”的方式带到中原地区,负面影响很大。顺治亲政后,继续推行圈地、剃发令,失去土地的农民沦为“农奴”,这是历史倒退。剃发更是如此,近代以来,辫子成了愚昧、落后的象征。

第三梯队:康熙、乾隆,雄才大略,不免虎头蛇尾

清朝历史上,康熙、乾隆爷孙俩的名气很大,是宫廷剧的主要“题材”。清朝的影视剧,大部分都是很康熙、乾隆有关。此外,康熙、乾隆雄才大略,文治武功没得说,在位时间还特别长,分别是中国史上第一、第二的存在。

1661年,24岁的顺治帝因思念董鄂妃过度,身体不适,又染上了天花,很快就驾崩了。康熙起初并不受顺治待见,出生后就一直生活在宫外躲避天花,父子之间没啥交集。

康熙能当皇帝,皇长子福全无缘继位,主要是因为他“出痘”,对天花有了免疫力,不至于夭折,对清朝政局产生影响。康熙继位后,励精图治,他铲除鳌拜集团后,开始清除顺治的“弊政”,缓和国内矛盾。

铲除鳌拜、平定三藩之乱、三征准噶尔、进军青藏、雅克萨之战、收复宝岛,下令编修康熙字典,文治武功显赫。康熙励精图治,眼光长远,为“康乾盛世”打下了基础。

但是,康熙晚年很糊涂,再加上“九子夺嫡”的折腾,康熙有心无力,导致朝政荒废、腐败丛生,土地兼并问题越来越突出,国家财税赤字严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乾隆皇帝,在位60年,活了八十多岁,也是文治武功显赫。得益于父亲雍正打下的基础,乾隆继续励精图治,清朝国力不断上升,达到了顶峰。

文治方面,乾隆让纪晓岚主持编纂《四库全书》收集整理全国文献、古籍,便于后人查阅。武功方面,代表作是“十全武功”,灭了准噶尔,平定大小金川,远征缅甸、越南,反击廓尔喀,等等。

政绩显赫,缺点也不少,如继续推行“文字狱”残害知识分子。奉行“闭关锁国”政策,严禁对外交往,固步自封,导致中国错过“大航海时代”,是近代落后挨打的主要原因。

乾隆晚年,纵容腐败,利用和珅敛财,搜刮民脂民膏,激化了社会矛盾。波及湖南、湖北、四川、陕西、贵州等多个省份的白莲教起义爆发,清朝耗尽了国力才将其镇压下去,这是乾隆落下了“病根”,把烂摊子留给了嘉庆。

第二梯队:皇太极、雍正,力挽狂澜,夯实基础

论贡献值,清太宗皇太极、清世宗雍正,可以排在第二梯队。没有皇太极,就不会有清朝;没有雍正,清朝就无法延续268年,“胡虏不过百年”的魔咒,清朝注定无法逃脱。

1626年,皇太极继位,励精图治,及时纠正努尔哈赤的弊政,并采取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让“后金”在辽东站稳脚跟,建立清朝。

皇太极知道,“后金”并不稳定,少有不慎,祖宗的基业毁于一旦。“后金”的主要敌人,不是明朝,而是手握重兵的满洲勋贵,尤其是能够参与议政的“八位和硕贝勒”。

“后金”还没完全脱离氏族社会,贝勒们手握重兵,有自己的领地,对大汗构成挑战。皇太极、豪格父子,手握33牛录,且不够精锐,无法有效应对满洲贵族的挑战。

大贝勒代善,手握51牛录;二贝勒阿敏,手握33牛录;三贝勒莽古尔泰,手握25牛录;多尔衮三兄弟,手握65牛录。可以说,“后金”绝大部分兵马,都掌握在宗室贵族手中。

为了削弱贵族力量,强化中央集权,皇太极极力与明朝搞好关系,多次主动向崇祯“议和”,腾出手来收拾贵族。再则,皇太极重点扶植小贝勒,制衡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并找机会剥夺他们的兵马。

1626年,皇太极处死阿巴亥,瓦解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并重点栽培多尔衮,大家打击阿济格、多铎。1630年,皇太极以“屠杀永平”,擅自放弃城池为由,召开八旗议事会,囚禁阿敏。1632年,以“御前露刃”为由,打击莽古尔泰,旋即将其毒死。

阿敏、莽古尔泰出局,代善以大局为重,对皇太极妥协,“大汗与贝勒一起南面而坐”的时代结束。再则,皇太极组建蒙古八旗、汉军八旗,作为皇帝的直属武装力量,强化君权,取得对贵族的压倒性优势,避免清朝成为蒙古帝国第二,在内耗中走向灭亡。

雍正所起到的作用,跟皇太极一样,都是力挽狂澜,将祖宗基业从危机重拯救出来。康熙晚年,朝政腐败,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的“种子”已经播下,而康熙却无动于衷,任由事态发展。

1722年,康熙皇帝驾崩,雍正继位,他用13年时间,给“康乾盛世”铺平了道路。首先,雍正创建“秘密立储”制度,解决了皇位继承问题,避免了“九子夺嫡”现象重演,有利于政局稳定。

其次,实行“耗羡归公”和“养廉银”制度,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官员任意盘剥百姓,随意增加税收名目,减轻农民的负担,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雍正推行“摊丁入亩”,将人头税并入田税,将康熙的“滋生人地,永不加赋”政策落实到位,减轻了无地、少地人民的负担。随着赋税制度的改革,审查户口不再是朝廷的重要工作,相关机构被裁撤,节省了财政开支。

最后,创建“军机处”,将君主权力推向顶峰。对八旗进行改革,将皇帝亲信大臣安插到各旗,担任都统、副都统等高级官职,剥夺了旗主的权力。此后,旗主失去了对旗下民众的控制,形同虚设,对皇权的威胁不复存在。

第一梯队:同治皇帝、光绪皇帝,推动近代化

同治皇帝、光绪皇帝平排第一梯队,也许有人不服,载淳、载湉堂兄弟并未掌握大权,还被慈禧掌控,岂能说贡献大呢?从近代化角度看,从社会转型角度分析的话,清朝十二位帝王,没人能比得了他们。

1757年,随着乾隆“闭关锁国”令的推行,清朝与世界隔绝,是近代落后挨打的主要原因。道光、咸丰时期,西方列强发动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朝元气大伤,华夏危机重重,但他们没有丝毫改变,恪守传统政策,“祖宗之法”不可变。

同治、光绪在位期间,情况发生了改变。1862年开始推行“洋务运动”,兴办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等近代企业,拉开工业化的序幕。组建三支海军,走向海洋,军事近代化开始。派遣留学生,创办新式学堂,教育近代化。

1898年,光绪推行“维新变法”,康有为、梁启超等有有识之士奔走呐喊。许多维新派人士为推行变法而努力,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戊戌六君子”就是典型代表。变法失败后,“清末新政”随之而来,触动了传统封建体制。

同治、光绪年间,重用左宗棠、冯子材等民族英雄,抗击外来侵略。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击败了号称欧洲陆军第二的法军。左宗棠远征西域,收复疆土,捍卫领土主权完整。

从推动社会发展角度分析,清朝十二位帝王,同治、光绪属于第一梯队,他们具有近代化意识,并付诸行动,这是其余帝王所望尘莫及的。

如果单纯看个人能力,清朝十二位帝王,可以这么排:皇太极、雍正、康熙、努尔哈赤、乾隆、顺治、嘉庆、道光、咸丰、光绪、同治、宣统。

参考书目:《清史稿》




按照个人能力和对清朝的贡献,给清朝12位皇帝(实际上有13位)排个名,其实还是非常好排的。因为清朝的皇帝差别十分明显,也是我们比较熟悉的。


第一名,清太祖努尔哈赤。

没有清太祖努尔哈赤,就没有后来两百多年的大清王朝。所以说不管你后世的帝王多么牛掰,也比不上清太祖努尔哈赤。

这哥们打小就过苦日子,爷爷和父亲被明朝给宰了,他不仅一句怨言没有,而且还把明朝辽东总兵李成梁当成自己的亲爹一样服侍,甘愿成为李成梁的家奴。

后来李成梁看不过去了,就把他爷爷和父亲的那些地盘和财产,还给了努尔哈赤,因此努尔哈赤得到了第一桶金。

此后努尔哈赤一统建州女真,又相继兼并了海西女真、叶赫女真等各大女真部落,完成了女真族的大一统工作。这种创业过程,那是相当艰苦的。

不过努尔哈赤的功业也就止步于此了,他选择和科尔沁蒙古联姻,建立了后金汗国。结果也就在这个时候被袁崇焕的大炮给轰死了。创业之始祖,自然能排第一名。


第二名,清成宗多尔衮。

有人就要问了,多尔衮没有做过皇帝,咋也能排名在其中呢?对不起,多尔衮还真的做过皇帝,他生前止步于皇父摄政王。但是在他去世以后,被追封为清成宗。

啥是成?就是成就清王朝基业的意思。没有多尔衮,就没有入关的清王朝。是多尔衮将八旗兵带入关内,此后征服大部分天下,也都是在多尔衮的一手操纵当中。

所以说对大一统清王朝的构成,多尔衮是功不可没的。把多尔衮排在第二,一点毛病都没有。要不那时候清朝还在关外放马牧羊呢!

至于说什么如果皇太极不死,也能入关,这样推测的话,没有任何意义。我们只看实际结果,历史选择了多尔衮,所以他对大清国的功绩仅次于创业的努尔哈赤。


第三名,清圣祖康熙。

康熙也就是玄烨,他在位期间,平三藩、统一台湾、征服噶尔丹、抵抗沙俄。那功绩实在是太显著了。

当年吴三桂等三藩造反的时候,已经打下了长江以南的半壁江山,此外西北的王辅臣还把西北给抢走了。那时候的清军差点就要回到关外去了,要不是康熙力挽狂澜,还真的没有后来的清王朝了。

所以说康熙的成就仅次于多尔衮,因为他保住了大清王朝版图的完整。使得清朝的铁骑没有回到关外,也算是对清王朝功不可没了。


第四名,清太宗皇太极。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也是继承努尔哈赤汗位的人。他继承皇位以后,开始排除异己,总用多尔衮三兄弟,架空了四大贝勒的权力。

此后改后金为大清,多次对明朝作战,摧毁了明朝的关宁锦防线。此外他还灭了察哈尔蒙古,为清军入关扫清了背后的障碍。

不过可惜的是,皇太极时期,没有入关。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而前一年也就是公元1643年,皇太极突然猝死。因此他的功劳是比不上多尔衮的。


第五名,清世宗雍正。

雍正皇帝本名胤禛,他是康熙皇帝长大成人的儿子中的第四个儿子,也是皇位接班人。可以说雍正皇帝是整个清朝,也是整个封建时代帝王中的一股清流。

这哥们比较硬气的地方就是,敢于向权贵宣战。康熙晚年放纵手下,以至于全国上下,贪腐成风,雍正接手的其实就是一个烂摊子。

雍正为了挽救大清王朝,果断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摊丁入亩、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火耗归公等等,全都是向权贵地主们发起的挑战。

雍正在位只有13年时间,却将腐朽的清王朝从衰败的边缘给拉了回来。他去世的时候,不仅给儿子留了5000多万两白银,而且还留下了挣富人钱的机制。


第六名,清世祖顺治。

这个皇帝其实没什么作用,前期靠多尔衮,后期靠索尼、鳌拜等人,自己真正主政的时间是比较短的。

不过他主政期间,完成了清王朝大陆的大一统工作,这是相当牛掰的。多尔衮去世的时候,其实清朝还在收拾残局当中。

福建的郑成功,和云南的李定国,那都是个顶个的军事天才。顺治时期,将这两位相继赶出了大陆。郑成功去了台湾,而李定国在勐腊去世。

所以说虽然顺治皇帝个人能力不强,不过他吃老本的水平还是有的。他个人也算是一位明君,可惜的是去世太早了。


第七名,清高宗乾隆。

乾隆皇帝一身毛病,但是这哥们的能力的确是比较强的。最早继位的时候,他是在吃老爹的老本,成为了一个著名的富二代。

中期创造了康雍乾盛世的巅峰,使得国泰民安,百姓富庶。他曾经五次免除天下钱粮赋税,三次免除八省漕粮,减轻了百姓们的负担。

此外乾隆还平定了边疆地区,使得新疆正式纳入清王朝版图。此外对西藏的统治,也进行了巩固,可以说他在边疆问题上,绝对比其他几位皇帝要出色。

可惜到了老年以后,也犯糊涂了,使得内部起义不断。对外则选择闭关锁国,彻底让中国和西方世界拉开了差距,我们近代和西方的落差,真的要归罪于这位老皇帝。

值得一提的是,乾隆是封建时代大一统王朝中,活的最久的一位皇帝,足足活了89岁。而且也是实际掌权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足足掌权64年。


第八名,清仁宗嘉庆、清宣宗道光、清文宗咸丰。

这三个皇帝是清朝中晚期的皇帝,从乾隆皇帝驾崩以后,这清朝就开始走下坡路了。由于乾隆给儿子嘉庆留了个烂摊子,而嘉庆能力又不怎么样,再加上闭关锁国的政策,使得清朝一蹶不振。

此后道光时期,洋人的洋枪洋炮就已经打进来了,咸丰时期,更是经历了著名的太平天国运动,外加洋人入侵。

所以说这三位皇帝的能力和贡献,其实差不了多少。他们祖孙三人都没啥太突出的能力,也没啥太优秀的政绩,排在一起,纯属为了好看。

第九名,清穆宗同治、清德宗光绪、清废帝宣统。

咸丰没啥本事还寿命短,把皇位传给了唯一的儿子同治皇帝,这期间就是慈禧太后辅政了。同治得了天花去世,因此慈禧扶植起了光绪皇帝。

光绪做了一辈子傀儡,一直都是慈禧太后主政。等到慈禧要去世的前一天,光绪也跟着离开了人世。光绪走后,3岁的宣统继承了皇位,也就是大家熟悉的溥仪,由摄政王载沣辅政。3年以后,清王朝宣布灭亡。

所以说这三位皇帝全都是傀儡皇帝,从来没有真正掌握过权力。所以他们的能力和贡献,也就只能排在最后了。

参考资料:《清史稿》




单纯对清王朝的贡献来说,个人排名如下:

1.皇太极。皇太极在位17年,完成了后金政权的封建化,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备的国家机构,将后金由一个混乱的部落政权转变为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政权。他在内政上推行满汉一体,缓解了满汉矛盾,使清朝获得了汉人的支持。同时在军事战略上,用联姻、赏赐、封王封爵等手段,取得了蒙古诸部的支持和效忠,控制了漠南蒙古。扩大满洲八旗并建立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尤其是汉军八旗对夺取全中国统治权有着重要作用。指挥多次大战,特别是松锦之战歼灭明军五万余人,基本消灭了明朝在关外的军事力量。正是由于皇太极的文治武功,使清朝不断强大,为其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个人认为没有皇太极清朝只是一个在东北的割据政权,皇太极使得清朝具备了统一天下的能力和条件,因此个人认为他应该排第一。

2.雍正。为什么我把雍正放到第二,因为了解了他才知道他对清朝至关重要。康熙末年国库空虚、吏治腐败、百姓生活困难。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大规模土地兼并愈演愈烈,拥有大量土地的地主劣绅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不纳税,这样导致国库收入减少但百姓的重担却在增加,这是所有封建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而雍正一上台就清查亏空,并推行了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养廉银以及官绅纳粮等政策,通过牺牲官僚士大夫的利益来巩固王朝。雍正帝在位仅有13年,然而他却通过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迅速扭转了康熙晚期积弊严重,社会发展受到阻止的局面,国库的存银从700万两迅速增加到5000万两。因此雍正通过改革延续了清朝的强盛,我认为应该排第二。

3.努尔哈赤。清朝奠基者,从零开始建立起清朝的基业。他二十五岁正式起兵,最终统一女真各部。紧接着建立后金,割据辽东。赢下了关键一战萨尔浒战役后,迁都于盛京,使后金在辽东站稳脚跟。努尔哈赤虽然武功不俗但是文治太烂,所以排第三。

4.康熙。为什么号称千古一帝的康熙被我排在第四,因为前面三个对清朝的功绩太大了。努尔哈赤建立了后金、皇太极将清朝由一个割据势力改造为一个真正的大一统王朝的政权。而雍正大刀阔斧的改革,为清朝续命多年。可以说没有努尔哈赤就没有清朝、没有皇太极就没有大一统的清朝、没有雍正就没有延续近三百年的清朝。而康熙虽然功绩看似很大,但都不是关系到王朝的生死存亡。首先擒鳌拜,当时康熙的祖母孝庄太后仍健在,鳌拜也根本没有野心和能力篡位,康熙拿下鳌拜并不是多厉害的事。其次平三藩,本来康熙只要熬死吴三桂等人再慢慢削藩什么事情都没有,康熙却急不可耐学了建文帝,仓促削藩导致大半个中国都反叛,清朝一度岌岌可危。而且面对年老体衰的吴三桂,康熙花了八年的时间才平定。与历史上同样削藩的帝王比起来,远差于汉景帝仅仅比建文帝好,这属于一把好牌打的稀烂,没啥好吹的。至于统一台湾、驱逐沙俄,这个有啥厉害的?消灭一个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弱的地方割据政权,真不厉害。至于驱逐沙俄。。。雅克萨之战沙俄守军不过千人。康熙唯一摆得上台面的功绩就是亲征噶尔丹。至于内政前期确实挺好的,但是晚年吏治腐败。可以说康熙确实是有一定功绩的,但是多是锦上添花并不是不可或缺。作为一个合格的帝王康熙的这些功绩是完全够用的,但是这些功绩实在是不够超越上面三人。 因此,个人将康熙排在第四。

5.乾隆。这个就不用说了,后面的功绩没有比他大的。

6.顺治。入关后的第一个皇帝,巩固了清王朝的统治,奠定了清朝走上繁荣的道路。

7.咸丰。虽然咸丰帝执政成果很糟糕,但是这是历史的大势所趋不是一个皇帝可以改变的。咸丰在位期间勤于政事,大手笔地对朝政改革。重用汉族官僚曾国藩,依靠其训练指挥的汉族地主武装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但此时的大清帝国内忧外患不断,最后以签定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收场。可以说咸丰有想法肯努力但是自己能力较差并且前面的坑太大,所以结局不好。

8.嘉庆。能力非常平庸的皇帝,清朝加速衰弱。

9.道光。能力非常平庸的皇帝,鸦片战争的失败就是他能力的体现。

10.同治。11.光绪。12.宣统。这三个并列都是傀儡皇帝,看不出他们的能力和对国家的贡献。




论清朝十二帝的排名,我们首先大概了解一下大清十二帝的简单资料。

以下先按正常顺序排名:

第一位:努尔哈赤,清太祖。清朝的奠基者,后金开国皇帝

第二位:皇太极,宋太宗。清朝开国皇帝,1636年在沈阳登基称帝,国号大清,皇太极执政期间重用汉臣

第三位:顺治帝帝,福临,清世祖。入关后第一位皇帝,任内发生重要时间“剃发易服”“文字狱”

第四位: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清圣祖。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前期除鳌拜,后期平三藩,葛尔丹,收复台湾,和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确立我国边境问题。开创“康乾盛世”,后世称之为“千古一帝”

第五位: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清世宗。勤于政事,对当时社会一系列弊端进行改革,为康乾盛世的连贯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六位: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清高宗。在位六十年,还有三年六个月的太上皇生涯。并且寿命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最长的皇帝。对西藏,新疆纳入中国版图贡献很大。后期闭关锁国,拉大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差距。自称为“十全老人”

第七位:嘉庆帝,爱新觉罗.颙琰,清仁宗。前四年无实权,乾隆死后,除和珅,对当时社会也有改革,奈何能力有限,清朝在嘉庆朝开始由盛而衰

第八位:道光帝,爱新觉罗.旻宁,清宣宗。在位期间,力图改革,但才略有限,但是一生厉行节约。道光二十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战败,签订了《南京条约》,之后八年苟安姑息,拒绝改革

第九位:咸丰帝,爱新觉罗.奕詝,清文宗。清朝最后有实际统治权的皇帝。勤于政事,对朝局改革,重用汉臣,但还是免不了和外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第十位:同治帝,爱新觉罗.载淳,清穆宗。幼年天子,慈禧垂帘听政,办洋务,社会出现短暂的稳定局面,后世称之为“同治中兴”,19岁早逝,无子嗣。

第十一位: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期间发生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国变等。一生受慈禧挟制,未有掌握实权,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被慈禧幽禁于瀛台,1908年11月14日比慈禧早一天去世,无子嗣

第十二位: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唯一的优点就是宣布和平退位,最大的缺点就是成立伪满洲国,成为日本的傀儡。

一般历史上,都是祖有德,宗有功,所以庙号有德的,都差不到哪去。综上所述个人感觉排名第一的圣祖康熙,第二皇太极,后面依次为顺治帝、努尔哈赤、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光绪、同治、宣统。

以上为个人意见,欢迎讨论,谢谢!




这十二名先排前五名:

第一名: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

女真族,建州女真首领,生于建州卫(今辽宁新宾县),清朝的奠基者,后金第一位大汗。


主要功绩:以13副铠甲起兵。理由是“七大恨”。最主要的是,明朝驻抚顺城的李成梁总兵,以夷制夷,派王搞部落杀害了努尔哈赤的爷爷觉昌安,和他的父亲塔克世为借口起兵造反。

努尔尔哈赤很快统一了海西女真人,东海女真人,建州女真人等部落,声势浩大,制定了八旗制度,定了满文,并在建州的赫图阿拉建国。

建国以后,势如破竹,不可阻挡,首先拿下了抚顺城。至使明朝的游击将军李永芳投降, 并收服大学士范文程。

起决定性胜利的是萨尔浒战役。明朝举全国之力派出四路大军12万人,号称20万,去剿灭努尔哈赤八旗。努尔哈赤采取各个击破的办法,用了五天时间,消灭明朝的四路大军。从而奠定了努尔哈赤在辽东的存在和基础。

努尔尔哈赤乘胜追击,又拿下吉林的叶赫部,攻下了开原,铁岭使辽东连成一片。

又迅速的攻下沈阳,辽阳,至使明朝的军队压缩到山海关宁远一带。明朝在关外就剩了几座城池。

努尔哈赤又把国都迁移到辽阳,1636年,又把国都迁移到沈阳。就是现在的沈阳故宫,那时叫盛京,由努尔哈赤亲手所建,是仅次于北京故宫的第二大宫殿建筑群,是世界文化遗产。

努尔哈赤是一位马上皇帝,从24岁起兵开始征战,一直战斗到68岁生命结束,一生征战了44年。最后在宁远被袁崇焕的火炮击伤,不治身亡。在历代皇帝中,征战年头最多,治军严谨,以身士卒,绝无仅有。

第二名:爱新觉罗,皇太极


努尔哈赤驾崩后没有安排继承人,继承人就成了真空。

当时除了努尔哈赤外,还有四大贝勒。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蒙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

代善是努尔哈赤的次子,随努尔哈赤南征北战,功劳很大,掌管两旗,正红旗和镶红旗。而阿敏,蒙古尔泰,皇太极,各掌管一旗,皇太极掌管正蓝旗,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第八子。

代善有资格作为继承人,但是他犯了致命性的错误,让皇太极抓了个正着。

努尔哈赤爱妃阿巴亥,与努尔哈赤的年龄差距较大,是努尔哈赤的心肝肉。努尔哈赤在活着的时候,由于代善与阿巴亥的年龄相仿,代善就与努尔哈赤的爱妃阿巴亥有染。努尔哈赤死后,阿巴亥急于找保护伞,就跑到代善的寝宫。皇太极早已知道他俩的关系,就派下耳目,看到他俩到了一起,派了许多亲兵卫队,在床上抓了个正着。

代善见到皇太极一行人,有些羞愧,并答应在开会时首先发言,推荐皇太极为皇帝继承人。

皇太极也提出了要求,保留代善的贝勒位子,但必须把阿巴亥处死, 陪葬努尔哈赤,因为他们的父亲尸骨未寒,做出这样不伦的事情,无法容忍。代善没办法自好答应了皇太极的要求。

在召开各贝勒和旗主的会上,最有说服力的旗主贝勒代善首先推举皇太极为皇帝继承人,其他的贝勒也都拥护,皇太极顺利登基。

皇太极做了皇帝以后,采取有力的几个措施。

第一点就是改国号,原先的国号叫后金,与过去东北的金国同音,老百姓有一些看法,改为大清国。“清”代表政治要清明,经济要清明。

第二个改女真族为满族,什么叫“满族”?就是让老百姓以后过生活都得到满足。还有因为过去的金国就是女真族,金国的金兀术,侵略过中原,并俘虏过北宋的微宗二帝,中原的汉人对女真族非常痛恨,改过来以后,就名正言顺了。

第3点,扩展疆土。派多尔衮,阿敏和多铎进军蒙古,采取恩威并用的措施,并又采取了政治联姻。皇太极娶了蒙古草原主的女儿,赐为庄妃,很快统一了蒙古。又把蒙古兵编为蒙八旗,扩充了实力。

又派多尔衮,进军朝鲜,使得朝鲜国称臣。整个东北大部分都归清朝所有,扫出了后方的后顾之忧。

与此同时,又在山海关,与明军展开决战,最有代表性的战役,就是松锦大战,此次战役,也是明军在山海关外的最后一战。明朝派出经略史洪承畴与清军展开决战。明军大败,洪承畴被多尔衮生俘,后由庄妃劝降。

整个东北,包括内蒙古,外蒙古都掌控在皇太极的手下。皇太极为清军进军中原,打下了坚实基础。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了不起的一代君主。

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在位17年,享年52岁。

第三名: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


福临,顺治帝第三子,(公元1654年~1722年)

由于顺治在位时间较短,子玄烨八岁继位。

即位时由于年幼,遵遗诏,由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鳌拜四人辅政。

这四人当中,由于其它三人年老,鳌拜专权,欺康熙年幼,广植党羽,排除异己,横征暴敛。

康熙登基后,鳌拜不肯放权,还把持朝政。康熙与鳌拜矛盾日益尖锐化。康熙虽然年幼,确有突出的才能和抱负,不肯当鳌拜的傀儡。

康熙也有一定的心腹人,索额图,明珠,还有鳌拜对汉族人的排挤,汉人在朝廷的人,起来也支持康熙,势力很快得到扭转,并转到康熙的一边。康熙以出其不意,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逮捕了鳌拜,并宣布30条罪状,革职审问,并把其党羽一网打尽。停止官僚贵族圈地。

康熙在位期间,国家很不平静,由于南方的三王尾大,并已成气候,不听朝廷调遣,私自征兵征税。后来吴三桂起来造反,也叫三藩之乱。

叛军进攻速度很快,很快进入湖南,占领沅州,常德,长沙等地。吴三桂自称周王,天下招讨大元帅。把清军打的措手不及,节节败退。

不久陕西的提督王辅臣,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可喜等人也响应叛乱。

康熙调度全局,谨慎从事。以湖南为主战场,把叛军分割开来,使之不能串通一气。对耿精忠,王辅臣等招辅打击并用方针。对吴三桂采取坚决打击的战略,采取分化瓦解。并从东北,蒙古调来许多骑兵。形势得到了扭转,通过激战,康熙取得彻底了胜利。

剿灭三藩之乱的胜利,使全国得到了真正的大统一。

康熙剿灭三番以后,又开始进军台湾。台湾郑氏家族,想脱离大陆,自立为王,不听清朝管辖,几经招抚,毫无效果。

康熙采取果断措施,派福建督都姚启圣,水师施郎收复台湾。使宝岛台湾,又回到祖国的怀抱。

康熙又三次亲征新疆,消灭了准噶尔的叛乱,收服了新疆。

又釆取恩威并用的方针,收服了青海和西藏。

又清除了俄国人占领我国的领土,并签定了尼布楚条约,使边疆得到稳定。

康熙在位期间,国土面积达到一千多平方公里。

康熙在位61年,是我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是我国千古一帝之一,功不可没。

第四位:爱新觉胤禛,雍正皇帝


雍正皇帝是康熙的第四子,有人说康熙留下遗嘱,是让皇十四子继承皇位,后来让雍正的舅舅隆科所篡改,这只是道听途说。

雍正继承皇位后,又采取了许多措施。

由于建国初期,战乱不断,战三番,收复台湾,战准噶尔,耗空了国库,得修养生机。

雍正首先从土地下手,改人头税为“摊丁入亩”。去掉王侯的特权,让他们按土地的数量纳税。在西南少数民地区,推行“改土归流”等政策,把很多少数民族的世袭土司,改为留官。这样一来,国库的银两大大增加。从康熙后期国库不到800万银两,到雍正中期的6000万银两。整整翻了八九倍。

大力整治腐败,首先从他的大舅哥年羹尧下手。年羹尧是西北的大将军,独断专行,贪污银两。

雍正皇帝教育他几次,死不悔改。后来罢年羹尧的官,官职一撒再撒,后来他把皇上赏给他的黄马褂拿出来显摆,雍正皇帝忍无可忍,派李卫赐死年羹尧。可见雍正皇帝不徇私情。

雍正皇帝执政期间,也是很有作为的,给乾隆皇帝留下了一个很好的摊子。

雍正在位13年,享年58岁。

第五名:爱新觉罗弘历,乾隆皇帝。


爱新觉罗弘力是雍正帝第四子,25岁登基,85岁退位,在位60年,退位期间身体还很硬朗,乾隆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在位期间不能超过他爷爷康熙大帝。康熙大帝做了61年皇位。

乾隆皇帝是我国所有皇帝当中寿命最长的一个皇帝,享年活了89岁。乾隆皇帝注意养生,注意饮食规律,善骑射,爱四处游走,六次下江南。

乾隆皇帝爱读书,书法写的很好。一生中做了四万多首诗。在他当政之中,组织编写了《四库全书》。

乾隆皇帝在执政当中,放宽国内的政策,修养生机,允许民间借贷,允许民间开垦荒地,对民间管理很宽松。

对外打击很严厉,签订了许多中俄边境条约。打击了西藏大小金川贵族的叛乱,平叛了新疆伊犁的叛乱。使国内得到安定团结。经济得到极大的繁荣,在历史上是有名的康乾盛世。在清朝历史当中,经济发展到了顶峰,人口得到了暴涨。从明朝末期的六七千万人口,发展到近3亿人口。乾隆后期,清朝逐渐走了下坡路,腐败盛行,和珅贪污的银两,相当于国家的两年的税收。

乾隆皇帝在清朝历代皇帝中,也是一个比较知名的皇帝。

以下还有六位皇帝。

颥琰(嘉庆),旻宁(道光),奕泞(咸丰),载淳(同治),载湉(光绪),溥仪(宣统)六位皇帝,他们在位期间各有千秋。

总体来说,清朝的大多数皇帝有所作为,而且比较勤政。清朝给我们留下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给我们留下了四亿多人口,还是有一定的贡献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贝勒   爱新觉罗   努尔哈赤   女真   清朝   咸丰   嘉庆   雍正   光绪   乾隆   明朝   太极   道光   康熙   皇帝   贡献   能力   国家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