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是魏国人,为什么要帮助蜀国打魏国?

姜维是蜀汉的大将军,他率领蜀军与曹魏进行了长期的战争,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发动的这些战争被后人称为“九伐中原”,给曹魏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姜维原本是魏国人士,为何他要为蜀汉尽力,与他的故国为敌呢?

一、姜维胸怀壮志,渴望建功立业。

陈寿因为姜维对蜀汉灭亡负有责任,在《三国志》中对他的评价不佳。他说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大家对这个“粗有文武”的评价意见不一,但是对姜维“志立功名”则是看法一致。这是因为姜维这个人的所作所为,完全印证了这个评价。

姜维的父亲原是郡里的功曹,在平定羌、戎叛乱时战死。少年就失去父亲的姜维,被曹魏赐官中郎,参知本郡军事。因此,姜维父子都是曹魏的属官,理应为曹魏效力。但是,姜维这个人并不甘心做一个中下级的将领,他一心想要出人头地。

据史料中记载,姜维这个人好立功名,在家中阴养死士,不修老百姓的产业。这一点让大家细思极恐,作为一个普通的下层将领,家境并不宽裕,他这样做的目的何在?尤其是养死士,这已经触犯了国家法律的底线,让人感觉姜维有犯上作乱的嫌疑。

在姜维投降诸葛亮,随诸葛亮一起回到汉中后,他的家眷留在了曹魏。后来他的母亲写信想召回姜维,姜维在给母亲的回信中表明了自己的思想。他说“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从这封信中,我们可以看出姜维心中的远大志向。

正是由于姜维胸中的远大抱负,使得他不愿意虚度一生,去过平淡无奇的生活。他来到蜀汉,由于他自身的才能出众,得到了诸葛亮的青睐。在诸葛亮的培养下,姜维的军事能力得到飞速提高。在诸葛亮去世的时候,姜维率领蜀军后卫吓退司马懿的追兵,已经在蜀军中崭露头角。

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逐步成为蜀汉的军事统帅。军权在手的姜维,更能实现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为了自己理想抱负,姜维自然在战场上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对蜀汉的死敌曹魏发动了一次次的进攻。

二、姜维在曹魏无法出人头地。

姜维在蜀汉的待遇十分优厚,他一加入蜀军,就被诸葛亮重点培养。诸葛亮亲自教导他用兵作战,让他率领蜀军中的精锐中虎步军五六千人。而当时诸葛亮手中掌握的兵力才不过八万人左右。姜维如果身在曹魏,这种待遇是根本不可能得到的。

这是因为曹魏当时改变了选官制度,实行了“九品中正制”。这种选官制度是曹魏与门阀世家妥协的结果。实行这种官制后,评比任用官员的权力,就落入门阀世家的手中。这种结果,使得曹魏朝廷得到了门阀世家的支持,稳固了它的统治。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这种选官制度也带来了消极作用。那就是由于门阀世家掌握了选官的权力,使得官员的家世成为主要评选标准。这样就造成了后来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像姜维这样的寒门子弟,根本不可能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与姜维同时期的人物邓艾,他的遭遇就印证了这种情况。邓艾也是寒门出身,由于得到了司马懿的器重,才得以出人头地。但是他虽然为司马氏立下了汗马功劳,依然得不到司马昭的信任。在伐蜀之役前,司马昭和他的亲信就已经决定,在伐蜀胜利后就除掉他。

在伐蜀胜利后,司马昭利用钟会和邓艾争功的机会,除掉了邓艾。在处置钟会和邓艾两人时,出身寒门的邓艾全家被流放边疆。而真正谋反的钟会,却因为出身士族,家属得到了宽免。即便是知道邓艾是遭到冤枉的情况下,司马氏依然迟迟不予以平反。

从邓艾的遭遇我们看到,连司马懿器重的人都是这样下场,一旦建功立业就马上陷入灭顶之灾。像姜维这样的寒门子弟,连当权者的器重信任都得不到,更不要想出人头地了。姜维在曹魏只能默默无闻地沉沦下去,这是他不能忍受的。因此,姜维才会选择在蜀汉发展,达成自己的抱负。

三、胸怀汉家忠义的姜维。

如果仅仅是为了出人头地,建功立业,寻求自己的人生出路,姜维就投身蜀汉,那就未免太小看了姜维。我们看姜维的一生,在加入蜀汉阵营后,就一直兢兢业业为蜀汉效力。由于他文武双全,逐步成为蜀军的顶梁柱。直到蜀汉灭亡,他还拒绝钟会荣华富贵的诱惑,想方设法要复兴汉室。

如果没有强大的精神支持,姜维是做不到这一步的。这种精神支持,是姜维自身拥有的理想信念,在诸葛亮“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精神感召下建立起来的。正是有了这种匡扶汉室的精神,才支持着姜维与曹魏奋战到底。

姜维从曹魏来到蜀汉的时间,是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在那次战役中,陇西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响应诸葛亮,投降了蜀军。这是因为在陇西地区,还存在着大批心向汉室的人。他们依然把汉室当作正统,一旦诸葛亮的蜀军到来,就欢迎他们的到来。

在这种环境下,姜维因为遭到曹魏上司的疑忌,投奔了诸葛亮。姜维之所以会遭到上司的疑忌,与他日常的思想行为有关。正是因为他心中有着维护汉室正统的观念,才会决定加入蜀军,并离开家乡随同蜀军来到蜀中。

也正是有着共同的匡扶汉室思想观念,诸葛亮和姜维才会一拍即合。诸葛亮对姜维十分欣赏,说他“心存汉室,而才兼於人”。诸葛亮亲自对姜维进行教育培养,还在培训结束后,派他去宫中觐见刘禅。正是有着对汉室的忠义之心,姜维才得到了刘禅、诸葛亮的信任和器重。

有了刘禅、诸葛亮的信任和器重,姜维在蜀汉的仕途一帆风顺。在诸葛亮的手下,他被委以重任,执行最重要的卫护中军的任务。在刘禅时期,他成为蜀汉的大将军,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调兵遣将,发动战争。直到蜀汉灭亡,刘禅一直对他信任有加,从来不干涉他的军事行动。君臣相知如此,姜维怎么会不为蜀汉效死,对曹魏战斗到最后一刻。

结语:

姜维出身曹魏,但是却来到蜀汉为官。他担任蜀汉的大将军,对曹魏发动了一系列攻势,沉重打击了曹魏的统治。姜维之所以离开自己的家乡,到蜀汉发展自己的事业,主要原因是他胸怀远大抱负,想要成就自己的功名。

但是曹魏的九品中正制,让姜维这样的寒门人士失去了出人头地的机会。再加上姜维心怀汉室,想要匡扶汉室,统一天下。因此,当诸葛亮的北伐军到来时,姜维就投奔了诸葛亮。在蜀汉阵营中,姜维得到了刘禅、诸葛亮的信任和器重,得以施展自己的抱负。虽然壮志未酬,姜维也得偿所愿了。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点赞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诸葛亮平定孟获,安定后方不久,就上了著名的"出师表",北伐中原。

一出祁山,老将先锋赵云就遇到天水小将姜维的有力阻击。赵云向诸葛亮汇报姜维武艺高强,有当年赵云之风。

诸葛亮亲自到前线观察,发现姜维带兵训练有素,长得又英武,是个难得的将才。诸葛亮就派出情报人员打探姜维的底细,打听到姜维13岁失父,母子二人相依为命,姜维是远近闻名的孝子。

听到此,众部下看见诸葛亮双眼湿润了,站起来望着窗外久久地沉思。众人都大惑不解,也大气不敢出,生怕讲错话惹丞相不快。

只有赵云心中清楚,丞相勾起了心酸的回忆:十三岁那年,他哭别了父亲,从此成了孤儿…

赵云给丞相用一张纸巾拭去泪痕。诸葛亮破涕为笑:"天赐我将才!"

赵云明白了其用心良苦,挺起胸来大声说:"丞相请放心,子龙保证三天之内将其收降过来"。

赵云连夜派人到其家中,把姜维老母带回,又趁姜维出征后派人假冒姜维到城下劝降。等真姜维回至城下,城上乱箭齐射,将前部人马射到不少,并齐声乱骂姜维叛魏,老母已投汉了。

姜维无奈带兵转向山后,只见迎面推来小车坐着的诸葛亮,左有赵云,右有魏延。

姜维发呆之际,诸葛亮笑曰:"莫不是姜伯约吗,我已经将你母亲接入大营,汝母正盼母子团圆啊!"

姜维想想报国无门,今日阿母又在蜀营,人传诸葛忠义之相,不如就此顺水推舟,改换门庭,又可母子团聚。想到此,姜维就从马上跳下,行下跪礼,已是泪流满面。

诸葛亮亲自扶起他,笑容可掬地说"天下本属汉家,汝乃重回,不失大忠大义大仁大孝。日后,吾当重用。"

姜维遂入蜀营,见了阿母安好无恙,心中才大大舒展。

诸葛亮从此就收一个关门弟子。

姜维也为之为蜀汉九伐中原,战斗到了生命最后一息,以死报答了诸葛亮知遇之恩。但尸骨片碎未存,令人扼腕长叹!




人家姜维都比我们现代人看得通透。

他在曹魏是啥待遇,啥地位,而在蜀汉又是啥待遇,啥地位,不难作出选择。

换作现代企业,一个大集团的偏远分公司小科员被另外一家虽然略差的集团公司挖去当高管,这样的选择题,应该很容易选择了吧,连夜扛着火车去投靠。

封建王朝嘛,有本事有实力的人如司马懿家族那样,取而代之,像姜维这样的人才,当然是择高而就,更何况诸葛亮也为他平铺了道路,用不着顾及名声有损,姜维再不懂选择,那就真的不识相,不知抬举了。




都知道曹魏好人妻,姜维被绿了,气不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5

标签:汉家   魏国   蜀汉   陇西   忠义   司马   门阀   官制   汉室   寒门   中原   蜀国   建功立业   器重   丞相   出人头地   抱负   财经   姜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