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康熙初见12岁乾隆的时候就喜欢他?

康熙正思索着手里的金如意赏给老八还是老十三,突然,弘历跑出来大喊:“皇爷爷是满清第一巴图鲁!”康熙当场将金如意赏给了10岁的弘历!


这是弘历和康熙第一次见面,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孙子!弘历正准备接下如意,雍亲王胤禛立刻起身,用眼神示意:千万别要这烫手的山芋!

可弘历下不怕,想着邬思道的教导:我讲得有道理呀,我怕啥?转身就接过了康熙手里的金如意!

康熙一共有97个孙子,为啥第一次见弘历就将象征着地位的金如意,赐给了这个小孩子呢?

这是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一个片段。

康熙去热河狩猎,刚刚和张廷玉处理完太子整出来的烂摊子!正在气头上的康熙此时在思考一个问题:到底要不要把太子给废了!

转身招呼张廷玉:叫上所有皇子皇孙,去狩猎!

到了热河蒙古的使者给康熙松了以大根人参,同时也给太子胤礽准备一个大如意,当然是为了巴结一下未来的皇帝,可是他们不知道,康熙此时正在气头上。

康熙倒是有个主意,把应该给太子的金如意当奖品,奖励出去!

想到这,康熙倒是很坦然:太子病了,如意我替他收下,今年我改成让老八接待你们!这一下就让老八胤禩心里犹如小鹿乱撞!

众人一看,这是要废太子的节奏?把机会留给老八?

猎场上,老八果然心眼比其他阿哥要多,为啥?因为他打回来的全是活物,没有杀生!老十三打回来的猎物最多,康熙巡视全场:你们说这金如意应该奖给谁啊?

蒙古使者一看机会来了,立马起身:八阿哥心怀慈悲,不忍杀生,应该奖给八阿哥。



康熙默默白了使者一眼,转身继续问,你们觉得呢?这谁敢说话呀,吓得在场没去打猎的阿哥不敢言语。

洪亮的童声响起来:王公这话不对!小弘历昂首挺胸的站在康熙面前!

康熙很惊喜,雍亲王胤禛很惊吓:弘历你下去!

康熙大喊:老四你闭嘴!说完就笑眯眯地听着孙子继续说:皇爷爷一生射杀那么多野兽,就没有慈悲心吗?秋闱狩猎就是要提醒我们不能忘本!不杀野兽,我们吃什么!

随后,就背出了邬思道给他补习的历史知识:康熙的猎杀成绩!135只虎,132头野鹿,96只狼,一天之内还射杀过310头猪!


这几句话以出口,在场的人都惊呆了!没想到一个小孩子竟有如此的见解!

更开心的肯定是康熙,被孙子的马屁拍得乐开了花,这还不算完,弘历最后那句才最关键:皇爷爷是满清第一巴图鲁!

这让康熙发自内心的哈哈大笑:看看,还没有人说我是第一巴图鲁那!

“来!”康熙一摆手,就将弘历叫上前来:“你说说这如意应该给谁呀!”

小弘历也不含糊:既然是打猎,肯定是谁打得多给谁!金如意就应该给十三叔!康熙很满意连连点头:这个金如意就赏给弘历!从此,弘历经常进宫,独享康熙的宠爱,弘历的老爹雍正心底更是乐开了花!




一:有人说弘历是康熙最喜欢的孙子

其实,这仅仅是电视剧中的演绎,真实的历史上康熙是很喜欢弘历,但是并没有独宠这个孙子。康熙有97个孙子。其实康熙更喜欢的是废太子胤礽的儿子,弘皙。其实康熙能在生命的最后的两年里喜欢弘历,都是雍正一手安排,他早就将弘历的生辰八字都有已经测算好,就等机会一到就让弘历亮相。


康熙69大寿前夕,康熙在畅春园修养身体,雍正听说后立刻邀请老爹来自己园子赏牡丹花。雍正早就建好了一座牡丹台,楠木结构,周围是苍松岁柏,加上颜色各异的牡丹,甚是漂亮的风景。

康熙这次来不光看到了牡丹,还“意外”发现了一个优秀的孙子—弘历!跟其他几个孙子相比,弘历器宇不凡,见到康熙一点也不紧张,大方回话,弘历让他感受到了寻常百姓家的天伦之乐,让他不再觉得自己是高高在上的帝王,经历了两次废太子,康熙越来越渴望亲情!

康熙回去不久,就对这个出类拔萃的孙子念念不忘,很快,第二次又来圆明园,将弘历接到宫中,并且封赏了弘历的生母,夸赞她:教养弘历有方!

此后,弘历一直陪在康熙身边,不管是塞外巡视,还是去避暑山庄,弘历都陪在康熙身边。


但是,真实的历史上,康熙最喜欢,临死都还在牵挂着的孙子不是弘历,是弘皙!以至于遭到弘历嫉妒,最后被乾隆圈禁到死。弘皙是废太子胤礽的二儿子,因为长子夭折,弘晳就是嫡长子,康熙格外关注培养这个嫡孙,自小就养在身边。康熙作为皇帝忙得团团转,也还是不忘给这个孙子过生日,一直到康熙去世,28年中间一次也没有落下过。

太子胤礽遭到两次废黜,按理说应该会牵连到家人,康熙出于对孙子弘晳的喜爱,胤礽犯下的任何错误也没有影响康熙对孙子的感情。甚至临终前交代雍正要善待弘晳,并且怕儿子们报复弘皙早就给他在京城外安置了一处宅院。可就是没想到,雍正没拿他怎么样,倒是让乾隆给整治了一番。



乾隆是被雍正用来沟通康熙的桥梁

康熙晚年被太子的事情搞得焦头烂额,空出来的太子之位,又让几个有实力的阿哥百般垂涎。老八就不用提了,在第一次废太子时,就因为老八表现得过于张扬,再加上手段阴险,让康熙对他很是不满意。

至于老三胤祉文武双全,也是一个比较好的人选,没想到第二次废太子时,突然就飘了,处处以太子自居,此时的康熙最讨厌如此张扬,没得说,老三也被圈禁。那大阿哥呢?大阿哥比较没有脑子,热河狩猎,居然在太子出事以后鼓动康熙杀了太子胤礽,不仅如此还给太子下镇魇,康熙一怒之下把大阿哥给圈禁了起来!


至此,具有皇位竞争实力的也就是老四和老十四了,其他阿哥纷纷站队,要么就是清闲自在。此时的雍正在邬思道的指点下,本着不争就是争的原则,低调处事,远离纷争。在康熙赏赐的圆明园里种花,种植五谷,还潜心修炼丹药,研究延年益寿,一副逍遥散人的模样。

他早就把康熙研究透彻,虽然不知道康熙啥时候驾崩,但是他知道,现在的康熙,缺少的就是内心的安稳,缺少的就是家人的陪伴,毕竟干皇帝的时间太长了,哪里有人肯跟康熙说心里话呢?

所以说,弘历就是雍正安排的一枚棋子,在雍正的几个孩子里,能拿得出手的也就弘历了,看多了儿子们争夺皇位的厮杀比拼,内心凄然,再来雍正这能够感受到含饴弄孙的愉悦,看老四为人谦和,不争不抢,凡是交代的任务办得漂亮又圆满,真是化解了他心中诸多的苦闷。

雍正的目的也达到了,弘历果然使康熙和雍正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

乾隆的生辰八字被雍正修改

康熙的眼光比较长远,选继承人不光看儿子,还考虑到了孙子,在历史上老八,老十四等几个儿子家的孙子都曾在宫中抚养过,但是都不如弘皙得宠。

雍正为了让康熙喜欢弘历,甚至专门改了弘历的八字,以至于康熙拿到弘历的八字以后,亲手批注:富贵天然,文武皆通,长寿且子嗣众多。


但是,《掌故丛编》中,并没有出现康熙亲手批注的八字,不过,康熙喜欢这个孙子,跟八字还是有点关系的。康熙是一位崇尚自然学科的皇帝,对当时传入国土的数学,物理研究得就很透彻。老年的康熙突然间就喜欢这些东西,去世前的八个月,弘历都一直陪在康熙身边。

四弘历留在康熙身边是雍正为了跟老十四争夺皇位



康熙去世前,老十四正统兵在外,平定准格尔的战乱,雍正在家里可没闲着,一方面呢,处理好跟老八等几位阿哥的关系,跟他们和平相处,另一方面,则借着儿子弘历将康熙请到家里增进感情。

在康熙的心里,此时能够陪在身边的儿子自然比其他儿子更亲近。

乾隆百般宣扬康熙喜欢自己,仅仅是乾隆为了证明自己的地位的正统

乾隆晚年去避暑山庄避暑的时候写了一首诗《狮子园》,在注解中透露了这样一件事情:

我11岁的时候,跟随父皇到避暑山庄,皇爷爷让我背诵经书,而且要一字不落地背出来;皇考当时就说:是皇爷爷有心想要我跟着他学习。

这是真实情况,但是康熙要把皇位传给弘历这个话也是在他成为乾隆帝以后,自己说的史料上并无记载,是乾隆(弘历)自己说出来的。乾隆在当了皇帝以后,多次提到这个话。直言不讳地说:“予幼龄仰蒙皇祖恩眷,养育宫中,俾得日侍左右、亲聆训言。盖圣鉴洞烛至今,隐有付托之意。”

他的意思就是说,康熙早就打算把皇位传给他,只是没有明说出来。这也仅仅是乾隆后期的猜测,自我标榜罢了。后来她制造的弘皙冤案就证明了这一点。

雍正上位时,就连亲妈乌雅氏都觉得雍正的皇位有问题,甚至连民间都在流传雍正篡位的传闻,雍正为此苦不堪言。乾隆登基后自然也很会担心这个问题,自己老爹的地位都不正统,作为儿子的地位,也会受质疑。

作为康熙的嫡长孙,最受康熙宠爱的弘皙自然就成了乾隆的眼中钉,1739年,乾隆查到弘皙和康熙的儿子胤禄交往过密,直接就定了两人的谋逆罪!

朝鲜的《李朝实录》就曾记载:“皇长孙颇贤,难于废立。或云太子之子甚贤,故不忍立他子。”

这里的皇长孙就是弘皙,康熙在世时,曾夸赞他贤能,雍正曾夸赞他节俭,乾隆则直接以谋逆败度之罪将弘皙圈禁。可见乾隆的用心,就是要证明自己地位的正统。


写在最后

康熙喜欢乾隆完全是雍正一手设计的,当然,也是乾隆足够聪敏,若是换成其他儿子,恐怕康熙也不会多看一眼,所以康熙一眼就喜欢上了乾隆。

至于说康熙打算是为了传位于乾隆才不得已传位于雍正,是讲不通的,无论从当时的局势,康熙内心的想法,还是从雍正的个人能力上来讲,雍正都是很好的选择。

乾隆之所以到处宣扬康熙对他的独宠,到处透露康熙早就有意传位于他,不过是为了证明他的正统。

只是可惜,真正被康熙牵挂惦记的孙子弘皙却遭到圈禁,仅49岁就去世了。这一切不过是乾隆为了标榜自己,自高自大的一种方式而已。




历史上的康熙虽然是第一次见到乾隆就非常钟爱,但康熙之所以初次见到孙子乾隆就这么喜爱,其实还是爱屋及乌,根本还是在乾隆的老爹雍正身上。

康熙晚年对雍正比较满意

康熙这一生共有35个儿子,序齿的就有24个,而最终长大成人的有20个儿子,康熙这20个儿子又给他生出了133个孙子,抛去夭折的,仅有记载的孙子就有97个。有这么数量庞大的孙子,康熙根本不可能每个孙子都见过,毕竟康熙日理万机,能认全自己的二十个儿子就已经很不错了,哪还有精力去见过这么多的孙子。

所以康熙六十年(1721年)时,已经11岁的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才第一次在圆明园见到了爷爷康熙。史书记载康熙对弘历是“见而钟爱”,随即就下旨把弘历接入皇宫抚育。

圆明园当时是康熙赏赐给第四子胤禛也就是乾隆的老爹后来的雍正皇帝的私人园林,胤禛当时颇受康熙喜爱,所以才会被康熙赐予圆明园。

康熙晚年诸子争位的事闹得让他十分头疼,自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太子胤礽二次被废之后,康熙一直就不再提立储的事情,太子之位虚悬。

而胤禛排行老四,在一废太子时,老大胤禔卷入其中,已经被康熙下旨圈禁起来,同时由于很有才能且深得人心的老八胤禩拉帮结派对太子之位垂涎不已,康熙也彻底对胤禩开始反感,在二废太子时甚至说出了此生与胤禩父子之情绝矣的话。

不过虽然皇位的强力竞争对手胤禔、胤禩加上太子胤礽本人都被康熙明确排除在了继承人之外,但是胤禛上面还有文武双全的老三胤祉,下面还有善于作战的同母弟弟老十四胤禵,因此胤禛当时能成为康熙皇位继承人的概率还很渺茫。

当初胤禩就是因为在争夺储位的过程中表现过于活跃,拉帮结派,所以才引起了康熙的反感,这就是前车之鉴,因此胤禛就表现的十分低调。他在政坛不结党,不营私,表现得很中立,在兄弟中还能团结兄弟,能与胤祉、胤禩等兄弟都保持良好的关系。

而且胤禛当时为了表现出自己没有政治野心,他还表现出对道教的崇信,他一面信佛又一面信道,还痴迷于道教的丹药之术。

但是每当康熙交代给胤禛的差事他都能尽心尽力去办,最后出色地完成。并且胤禛还十分会揣摩康熙的心意,他总能投其所好,喜康熙之所喜,厌康熙之所厌。

康熙最初曾经十分喜欢能力卓越还深得人心的胤禩,于是那时期胤禛与胤禩的兄弟关系一度十分亲密,两人比邻而居,但一废太子之后胤禩过于活跃的争储表现失去了康熙的喜爱,于是胤禛又顺着康熙的心思,与胤禩的关系逐渐疏远并冷淡。

所以胤禛这么一副没有政治野心,能团结兄弟,能尽心尽力去办事,还能懂得投其所好的儿子,很快就获得了父亲康熙的喜爱。

胤禛也成了康熙晚年最喜爱的儿子之一,康熙晚年最喜爱的共有四个儿子,除了胤禛之外就是文武双全的老三胤祉、慷慨豪迈的老九胤禟以及颇有军事才能的老十四胤禵,康熙晚年在外出巡幸时,都会让胤祉、胤禛、胤禟、胤禵四人留守京城,四人轮流监国,可见康熙对他们四人的喜爱和器重。

康熙在圆明园见到幼年的弘历之后,就把他接进了皇宫中抚育,而在此之前,胤禟的儿子弘晸和胤禵的儿子弘春都已经早就被康熙接入宫中抚育,甚至由于康熙晚年对胤禟和胤禵的喜爱,连带对与他们关系亲密的胤禩的父子关系都修复了一些,康熙也曾将胤禩的儿子弘旺接入皇宫抚育,除了胤祉的儿子弘晟由于年纪太大了(弘晟比弘历大了13岁)已经成年结婚,所以才没有被接入皇宫,可以说康熙晚年比较受宠爱的受康熙喜爱的这几个皇子的儿子都被接入了皇宫中抚育,不单单只有弘历一人。

而康熙接弘历入宫这一年也是有意义的,因为这已经是康熙人生中的倒数第二年了,当时皇子之间的情况又发生了变化。

老三胤祉之前一直和胤禛一样表现的低调内敛没野心,但是在太子胤礽彻底被废之后,随着康熙对胤祉也颇为喜爱和倚重,胤祉开始飘起来了,他认为老大老二完蛋了,皇位轮也该轮到他老三了,于是他私下里就以太子自居,这事后来连胤禛都调查出来了,胤祉才会在最后被继位的雍正下旨圈禁至死,所以康熙能不知道胤祉在后来得意忘形的情况嘛,因此胤祉在康熙心目中也就逐渐被淘汰出局了。

胤禟和胤禵再加上老十胤誐三人都与胤禩关系亲密,最初都是支持胤禩争位的人,只是在胤禩失去康熙喜爱之后,二人才逐渐出来争位。胤禟为人慷慨豪迈,他不想与同党的胤禵争位,所以虽然他后来也获得康熙喜爱,但却主动地表现出愿意辅佐胤禵的态度。

胤禵算是胤禛最强力的竞争对手,他当时正率兵在西北平定蒙古准噶尔部策妄阿拉布坦的叛乱,胤禵统兵在外,京城内都是胤禩和胤禟负责与他通气联络,胤禵立有军功,有很大概率会成为康熙的继承人。

但是胤禛却玩了一个两面派手段,他一面与胤禩、胤禟保持良好的关系,让胤禩和胤禟都认为他没有太大的野心,迷惑住了胤禩和胤禟,他一面又借着康熙对他的满意和好感,经常邀请康熙到圆明园休憩一下,父子二人单独拉拉家常,增进了父子感情,也更加提升了康熙对他的好感。

因此如果说康熙在任命胤禵为抚远大将军派去西北前线平叛时,他内心是比较倾向于选择胤禵当继承人的,但是随着后来胤禵常年待在西北,胤禛经常表现和讨好康熙,久而久之康熙的内心也就逐渐倾向于胤禛了。

胤禛当时有三个儿子,分别是三子弘时、四子弘历和五子弘昼,弘时为人直率没有城府,自幼并不受胤禛喜爱,加上他比较年长,当时已经成家结婚。弘昼与弘历同岁,只是生日小一些,弘昼自幼就不及弘历优秀,因此这一年胤禛故意让自己最优秀且年幼的儿子弘历在康熙面前好好表现一把,好能给自己加分。

而康熙下旨把弘历接入皇宫抚育,也是代表着康熙对胤禛的认可,当然,幼年的弘历也确实表现出来优秀的潜力,所以康熙是在认可了胤禛的前提下,才会对也比较优秀的弘历颇为喜爱并接入皇宫抚育,这就是爱屋及乌的表现。

乾隆并不是康熙最喜爱的孙子

弘历后来继位成为乾隆皇帝之后,他经常对朝臣吹嘘自己幼年多么受祖父康熙的喜爱,似乎康熙是因为看中了他,想隔辈传位,最终才选择把皇位传给了他老爹雍正一样。

其实想一想,从康熙第一次见到乾隆,再到康熙去世,爷孙俩总共就相处一年多的时间,康熙能有多喜爱乾隆,会想着隔辈传位。

康熙确实是想隔辈传位,但这个人并不是乾隆,而是废太子胤礽的长子弘晳,而弘晳也是康熙一生最喜爱和牵挂的孙子。

弘晳其实是胤礽的次子,但由于胤礽长子夭折,因此他就成了长子。弘晳出生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他比乾隆大了整整17岁,弘晳出生之后由于是康熙的嫡子长孙的原因,所以自幼就受到康熙的宠爱,一直居住于皇宫之中,并由康熙亲自抚育,康熙还经常亲自教导弘晳读书。

一直到胤礽被废,弘晳都没有受到牵连,始终居住于皇宫中,并且每年康熙都要亲自给这位嫡子长孙过生日,一直到康熙去世时,他已经给弘晳过了28个生日了,而乾隆只在被接入皇宫的第二年才在避暑山庄受到了康熙亲自给他过生日的待遇,能让康熙亲自给庆贺生日的皇孙几乎没有,只有弘晳是例外。

在二废太子胤礽前夕,康熙确实曾经想效仿明成祖朱棣册立孙子朱瞻基为皇太孙,传位给儿子明仁宗朱高炽那样隔辈传位,考虑不废掉胤礽,让他当工具人隔辈传位给弘晳。

所以当时朝鲜史书记载康熙曾对朝鲜使者说过这件事,称“弘皙颇贤,难于废立胤礽。”也就是说康熙认为弘晳很贤能,都让他难以抉择是否废掉胤礽了。

但是康熙想到自己的儿子个个都不是善茬,所以他最终才打消了隔辈传位的想法。同时康熙担心胤礽的太子之位被废,弘晳的嫡长皇孙身份敏感,如果自己去世了,弘晳的身份会引人猜忌,于是康熙决定让弘晳远离权力中心京城,他在临终前特意下旨命人在京郊的郑家庄给弘晳修建了府邸。

康熙临终前在遗诏中一再叮嘱要善待胤礽和弘晳父子,可将弘晳册封为王爵,康熙一直到死心中最牵挂的孙子就是弘晳,也说明了弘晳才是康熙最喜爱的孙子。

胤禛继位成雍正皇帝之后,他确实遵照康熙遗嘱,册封侄子弘晳为理郡王,弘晳也是康熙皇孙中第一位封王的人。在胤礽去世后,雍正又加封弘晳为理亲王。

在雍正一朝,雍正与弘晳以父子相称,虽然弘晳居住在京郊的郑家庄,但是雍正还时常让他进宫多看看自己,并且雍正曾对朝臣称赞过弘晳颇有节俭之风,与自己很像。

不过乾隆继位之后弘晳就惨了,由于弘晳的身份敏感,加之还曾深受康熙喜爱,因此在乾隆四年(1739年)时,乾隆以弘晳与康熙第十六子庄亲王胤禄交往过密,由于胤禄是雍正临终时留给乾隆的顾命大臣,当时权力很大,乾隆认定二人图谋不轨,把弘晳和胤禄这两个对皇位有潜在威胁的人全都收拾了起来。

在没有实质证据的情况下,乾隆下旨把弘晳与胤禄谋逆定成了铁案,史称弘晳逆案,在这次事件中,胤禄被罢免了一切权力居家反省,弘晳则很惨,被褫夺爵位、削除宗籍并改名为四十六(是时年46岁的意思)圈禁于景山,弘晳被圈禁三年后于乾隆七年(1742年)在圈禁之所抑郁去世,终年49岁。

弘晳的死算是九子夺嫡的后续,他的身份过于敏感才引起了乾隆猜忌,而且乾隆还给弘晳在历史上留下了恶名,本来在康熙时期弘晳被评价为颇为贤能,雍正还曾夸他有勤俭之风,结果到了乾隆这弘晳的风评就完全变了,变成了纵欲败度。

乾隆曾在圣旨中称:允礽幸而无过,竟承大统,亦不过享国二年,其长子弘皙纵欲败度不克,使相继嗣立,不断年间,连遭变故,岂我大清宗社臣民之福乎?

这意思就是胤礽即便没有被废继承皇位,按照胤礽的寿命当两年皇帝就去世,而弘晳也早就继承皇位了,但是弘晳是个纵欲的败家子,这种人继承皇位岂是天下百姓之福。乾隆这言外之意就是自己比弘晳更优秀,更适合当皇帝。

所以乾隆经常对外宣称康熙如何如何喜爱自己,又夸大诋毁弘晳,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对外强调自己是天命所归,是圣祖皇帝康熙所选,而实际上康熙最喜爱的孙子弘晳早被他玩死了。

写在最后

所以康熙在乾隆11岁时第一次见到他就“见而钟爱”实际上是出于对他老爹雍正的认可,如果康熙不认可雍正的话,估计也就不会见到乾隆了。

不可否认皇孙确实是可以影响康熙传位的想法,但绝不是起到决定性因素的,康熙首先是先认可了雍正,其次才会考察雍正的儿子,而自幼就比较优秀的乾隆自然顺利的获得了祖父康熙的喜爱,不过康熙对乾隆的喜爱对于雍正继位也只是加分项而已。

如果康熙真是像乾隆对外说的那样十分钟爱他,有隔辈传位的想法,那乾隆又不是康熙最喜爱的孙子,康熙还不如直接选择保胤礽的太子之位,然后隔辈传位给自己最喜爱的孙子弘晳呢。

因此乾隆后来一再对外强调康熙如何如何喜爱自己,无非是他强调自己是天命所归的自高自大表现而已。




弘历因为会背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康熙的晚年,儿子们斗争得凶狠,闹得他心里很烦闷,所以康熙也出现了“隔代亲”的心态,对儿子们已经没有办法管顾了,反而对年幼的孙子们,有着不一样的宠爱。

废太子胤礽,在第二次被废后,彻底被康熙关押,但是胤礽的儿子弘皙却是被康熙从小带到大,丝毫不减恩宠,养到快三十岁了,还宝贝得很。

同样的,在立储的问题上,康熙直到康熙六十年都还在放着朦朦胧胧的烟雾弹,不过他却频繁地前往四阿哥胤禛(雍正)的府邸,更多是为了公事,而胤禛很敏锐地感受到康熙的另一层深意,某一次,他把他两个都满十岁的儿子带了出来,一个是弘历,一个是弘昼。

弘历和弘昼都诞生于1711年,也就是康熙五十年,这两个孩子在雍正看来,没有太大的差别,毕竟是当爹的,面对两个同岁的庶子,偏心不到哪里去,但在康熙看来却不是那么回事。

都说眼缘重要,这是事实,康熙一眼就看好弘历,不是帅,也不是眉清目秀,就是单纯地觉得顺心,正如隔代亲这种东西,没有什么道理可言。

康熙随后又考了一考两兄弟的背书情况,大清的皇族子嗣,几乎都要在六岁开蒙受教育,弘历、弘昼都是五更之时起床读书的好孩子,自然懂,不过背书的过程中,弘昼断断续续,表现的不好,弘历正常发挥。

这个历史的细节,改变了二人命运,弘历表现非凡,因此被康熙带走,离开了雍正身边,弘历得到了和堂哥弘皙一样的待遇:

“隆准颀身,圣祖见而锺爱,令读书宫中,受学於庶吉士福敏,过目成诵”。

康熙的孙子并不少,接近一百之数,但康熙能个个都钟爱吗?

显然是不可以的,即便是康熙的儿子,康熙都难以个个都钟爱,雨露均沾是理想化的,偌大个帝国,而且在他的晚年暴露出了缕缕伤痕,康熙的心中,天伦之乐不是想要做的事情的第一序列,做什么,说什么,都是有深意的,都是有关政治的。

乾隆晚年经常回忆祖父康熙对他的喜爱,他觉得他是幸运的,当然也是优秀的,不然的话,康熙怎么一下子就把他带在身边培养呢,不然的话,为什么不选择他的兄弟弘昼呢?

这样想,肯定不能说是错的,可关于乾隆被疼爱,就是一个“二分之一”的事情,乾隆的竞争对象不是他的那些所有兄弟、堂兄弟,就是当天被一同带到康熙面前的弘昼而已。

为什么呢?

因为康熙接见雍正的儿子,本身就是个信号。

康熙五十八年起,“立储”便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康熙不能确立某一个皇子当储君,因为那样做了,马上有人会撂挑子不干,比如胤禩,比如胤禵。

但一直拖着,不进行工作交接,那也是不行的,康熙在位多年,康熙后期时,国家的陈病很多都暴露出来了,比如官场贪腐无度,比如户部连年上书的天灾人祸,再比如兵部频频传来的西北之乱,康熙很闹心。

要说解决,康熙有办法,可问题是,是个人就会有感情,相处久了,有的人就会利用“感情”来绑架康熙,比如江宁织造曹家,曹家女主人曾是康熙的乳母,曹寅又是康熙的发小,在康熙多次下江南的时候,都由曹家来接待,这里面涉及了巨额的开销,光是俸禄,是远远不及的。

所以江宁织造就要贪,而且不是一般的贪,这样才满足他们及他们的欲望、招待康熙的开销,事实上后来江宁织造贪污了天文数字补不上窟窿,多地总督巡抚一同上书弹劾,都完全不顾康熙的面子了,可见闹得多严重。

而康熙也只能是缓兵之计,一方面给曹家争取时间筹钱,填上数百万两的窟窿,一边又给朝廷臣子打太极,说正在调查,一旦属实,必须严惩。

光是这一例,就给大清的朝政造成很大的危机,且这种类似的事情并不少,康熙想解决,但不能由他来完成了,一旦做了这个事情,康熙本身就成为了一个“又当又立”的人,因为享受是他,翻脸也是他,文人会把康熙骂死。

这个恶人,只能由康熙的儿子去做。

因此四阿哥胤禛即位,这里面就是康熙真正授意的,胤禛当皇子那么多年,和胤礽、胤禩等人拉拢朝臣的手段不同,后来胤禛登基主要倚靠的两个人:隆科多和年羹尧,这都是跟胤禛有“亲戚关系”的,胤禛很少拉拢朝臣,这注定了胤禛在反贪这件事情上,有着巨大优势。

胤礽被废,有很多臣子帮忙求情,这就是“人情”了,如果胤礽登基,这份人情要不要还?

人情到了朝堂,会不会又是“官官相护”?

那么胤礽反贪是不是又得大打折扣,甚至走上康熙的老路。

同样的,胤禩也是这个道理,而且胤禩比起胤礽,这种人际关系只会是更泛滥,不会更少,胤礽第一次、第二次被废,都有大量的臣子出面力挺胤禩,“八爷党”规模都吓到了康熙,这笔人情债,胤禩起码要分出小半个天下才还得清。

格局和环境,注定了胤禛最后的胜利,可能胤禛明确感受到,也可能只是朦胧地感受到,但康熙是绝对不会说出来的,他也只能相对暗示,对于胤禛,这属于是康熙的最好方案,如果事情忽然有变,康熙“改变主意”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那么话说到这里,有的人就纳闷了,这到底和乾隆受宠爱有什么关联?

其实乾隆,就是一个信号,胤禛和康熙父子达成默契的媒介。

康熙六十年到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多次前往“圆明园”(当时胤禛的林园),父子二人聊了什么,讨论什么,没人知道,而胤禛一开始没有让他的儿子们出来拜见康熙,在最后的几次才让弘历、弘昼出来,很有可能是康熙示意的。

作为一个当了六十年皇帝的人,即便是隔代亲,也不至于达到“一眼宠爱”的程度,康熙亲自抚养了嫡孙弘皙,对这种感觉并不稀奇,其次,以前康熙那么疼爱胤礽,恨不得把世界都给他,后来说废就废,这表明了康熙并不是纯粹的感性人物。

所以乾隆后来自述,他的祖父康熙看到他的时候,惊得连就被都放下了,这的确是有些过头了。

选择乾隆,是由于康熙要选择胤禛的孩子,用这个孩子表明,康熙最后的立储态度,而回到前头,两个孩子选一个,那就看谁更优秀了,只要乾隆比弟弟弘昼表现得更好,那乾隆就能出头了。

不过即便是把乾隆带在身边,康熙也没有做出什么承诺。

乾隆跟在康熙身边这一年,就是换了个环境读书、、练枪、狩猎:

“复学射於贝勒允禧,学火器於庄亲王允禄。木兰从狝,命侍卫引射熊”。

对于把乾隆带在身边抚养,康熙又表露得很“隐晦”,他想表示给大家看,这是他一时兴起,又隐隐暗示,准备立储胤禛,可大家都习惯了康熙的烟雾弹,真正能感到不同的,只有胤禛本人。

只是这一年的岁月,给了乾隆很大的触动,他跟着爷爷过了他爷爷人生中的最后一年,他爷爷给他赐黄马褂,教他读书,或许乾隆才是那个“隔代亲”感情最真挚的人,也是这短短的一年,给乾隆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后来康熙驾崩,在临终前,康熙不断嘱咐他人一定要厚待他的一个孙子。

以为说的是乾隆?

并不是,乃是弘皙。

康熙奄奄一息了,仍旧在交代弘皙以后怎么安排,首先康熙说了弘皙很冤枉,受他父亲的影响,混到了如此地步:

“弘皙颇贤,难于废立允礽”

随后又定了个基调,胤禛登基后,胤礽你可以一直囚禁,但是弘皙,一定要厚待,必须要封为亲王,关于这个旨意,康熙很聪明,还留了一手,他让朝鲜的使臣也回国“同步”,这里面的意义耐人寻味:

“废太子允礽、皇长子允禔性行不顺,依前拘囚,丰其衣食,以终其身。废太子允礽的第二子朕所钟爱,其特封为亲王”

而关于带在身边抚养了一年的乾隆,康熙没有任何表态,既没有说把这孩子隔代“立储”,也没有说让胤禛登基后立马给他封爵,这一切都交给胤禛自己定夺。

那么乾隆在康熙驾崩后,看起来像什么?

对的,像极了一个被利用完的棋子,虽然没有那么残酷,但的的确确的,康熙最后一刻,都没有太把乾隆放在心上,后来乾隆被“秘密立储”之前,还和他哥哥“弘时”有过一定的争斗,所幸弘时自己作死,才让乾隆没有了悬念。

“雍正元年八月,世宗御乾清宫,密书上名,缄藏世祖所书正大光明扁额上”。

最后再总结提炼,那么康熙到底喜欢乾隆什么呢?

或许我们只能说,在一个适合的时间里、适合的地点,乾隆做了一件适合的事情,才成为了那个适合的人,他和康熙的初见,并没有那么纯粹,不是一个颐养天年的爷爷带着宝贝孙子走南闯北的温馨故事,这背后,还有着大量的漩涡暗流。

不过乾隆不觉得,他一直认为,他能被立储,跟他爷爷抚养过他有关,甚至他觉得,就是他爷爷要立他为储君的,对于乾隆的“猜想”,历史并没有什么好答案给出来,只能说这是一个孙子对爷爷的不尽崇拜所造成的自以为是罢了。

作为一个“媒介”,乾隆最后登上皇位,这个报酬也是不低的了,他一生崇拜他的爷爷,事事也模仿爷爷,也是在成全他自己的“孝”之名,乾隆后来的自述里,又怎么能保证,他没有他的“深意”和心机在里面呢?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康熙第一次见孙子弘历的时候,弘历都快12岁了。

孙子都十岁了,还没与爷爷见过面?这要是在普通人家,无异于天大的笑话。但是对于子孙兴旺的帝王家来说,却是再正常不过了。

康熙皇帝一生共有35位儿子,除去早年夭折的,长大成人的也有20位。而这20位儿子给他生下的孙子就有100多个。

正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康熙皇帝日理万机,这一百多个孙子,就算康熙皇帝每天见一个,也要轮个百来天。孙子们没见过爷爷,也就不是什么稀奇事了。

不过,康熙皇帝与乾隆的祖孙初见,弘历既没有排号,也没有预约,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地“顺其自然”。

公元1721年3月15日,离康熙过67岁大寿还差三天,四皇子胤禛在圆明园牡丹台设宴,邀请康熙老爹来喝酒赏花。

康熙皇帝近两年精神大不如从前,尤其是九子夺嫡事件,闹得他脑袋嗡嗡响。对于亲身经历过手足相残惨剧的康熙来说,他实在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们将这种悲剧重演。

有时候康熙心烦意乱的时候,他会出宫透透气。他晚年去得最多的地方,应该就是四皇子胤禛的园子。

胤禛喜欢种花养草、逗鸟喂鱼,相比于那些对皇位虎视眈眈的皇子,他总是一副与世无争的态度。

而且,胤禛从未加入任何党派,他自诩“天下第一闲人”。每日不是坐在家中读书,研习佛法,就是在园子里养花种菜,堪称一股清流。

老四虽然不争不抢,但是他的工作能力倒也出色。譬如康熙帝曾指派他办理太后丧事、清查仓米发放弊端等事,他都能完成得快速且周到。

想到这个老四,康熙紧锁的眉头也舒展了不少。所以,胤禛的圆明园,自然成为他散心的去处。

据《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晚年时一共去了十一次,这是其他皇子无法比拟的。

胤禛虽然远离朝廷中心,但散心工作却做得非常到位。

这不,1721年的春天,老四又给皇阿玛来信了。他在信中提及园子里上百株牡丹开得正旺,恭请父皇前往观赏,共享家宴。

“也好,就当是出门散散心了。”康熙皇帝放下手里的奏折,动身前往牡丹园。

圆明园内牡丹台鲜花盛绽,姚黄魏紫,争相斗艳。康熙看到此情此景,心情也随之大好。

父子俩品酒赏花,聊得正欢,这时候,胤禛的母亲德妃说道:“四阿哥的儿子弘历经常嚷嚷着想见皇帝给您磕头祝寿呢”

胤禛也在旁边附和道“您的两个孙儿打生来还没见过您呢,今年都有十多岁了,要不要带他们来见见您?”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见见自己从未谋面的孙子倒也不错,康熙便随口答应:

“那带他们来,我瞧瞧吧。”

雍正的这两个儿子,正是弘历和弘昼。

弘历和弘昼一起走到爷爷康熙皇帝的面前,还没等康熙仔细瞧,弘历就先跪倒在地,磕头说道“孙子弘历给爷爷磕头,恭请万福金安。”

弘历声如洪钟,康熙皇帝不经意地朝弘历看了一眼,结果竟放下了手中的酒杯。

是什么原因,令康熙顿觉手中的美酒也不香了呢?

只见弘历样貌清秀、一双大眼睛充满了灵气和沉静,一点都没有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常有的紧张局促。

别的皇孙见到康熙,都一副谨小慎微的样子,而弘历却颇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他抬头挺胸、声音洪亮,面相也机灵喜庆。

康熙不由得在心中惊叹:这孩子长得也太像年轻时候的我了!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一旁的弘昼慢半拍地照着哥哥弘历的样子给爷爷磕头,康熙皇帝的语气就平淡多了,只说道“免礼平身,坐下吧”。

没想到弘历刚刚起身,他又噗通一下又跪下了。

康熙不解地问他道,“刚才不是行过礼了吗?”

弘历不紧不忙地说“刚才是拜见皇帝,这是给皇上拜寿的。孙儿弘历恭祝爷爷万寿无疆!”

自古礼多人不怪,康熙见到如此乖巧懂事的弘历,决定考考弘历:“你可知爱新觉罗的意思?”

弘历回答:“爱新觉罗便是金子”。

康熙又问:“那么世界上最贵的可是金子?”

弘历回答:“不是金子,而是仁义,仁义可贵,千金难买”。

康熙摸了摸胡须,笑得眉眼都弯了。他喊弘历走到自己跟前,慈祥地问他在读何书,是否会背?

弘历答曰:在读《爱莲说》。

随后,他拿出自己过目不忘的看家本事,将全文一字不差地背出,还把章节含义细细讲解了一遍。

弘历的表现,令康熙又惊又喜,对弘历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按《清高宗实录》中所说的是“见即惊爱”。

随后,康熙还点名召见了弘历的生母钮祜禄氏。

钮祜禄氏的谈吐也是落落大方,康熙十分满意,连声称钮祜禄氏是有福之人。

后来事实也证明,这个普通的女子,果真成为了清朝历史上最有福的太后之一,长寿延年,尽享荣华。

家宴结束后,康熙回了宫。

几天后,宫里的太监到圆明园,让胤禛写下了弘历的“八字”带进宫去,呈送康熙。

康熙笃信风水命理,在康熙六十年的时候,年羹尧打算进京办事时,康熙帝就曾建议他找下京中某位相术师算下某件事,年羹尧上奏回复称打听到此人不怎么老实,就不去了,康熙帝却在奏折上批:“此人原不老诚,但占得还算他好。”

说明在此之前,康熙帝已多次找过该相术师占卜算命,而且效果还不错。

而这次,康熙要来了弘历的生辰八字后,很显然就是他对弘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对弘历的运势进行分析。

最终的推算结果显示:弘历有天子之福。

听到这个消息,康熙当机立断,命人将弘历带回宫中,亲自授课抚养。

那么,乾隆的生辰八字,究竟有多么玄妙呢?

在1929年的故宫博物院文献馆首批公布的内阁大库档案中,就有乾隆生辰八字的详细介绍和专业的评语:

乾隆八字:辛卯(康熙五十年)、丁酉(八月)、庚午(十三日)、丙子(子时)

此命贵富天然,占得性情异常,聪明秀气出众,为人仁孝,学必文武精微。幼岁总见浮灾,并不妨碍。运交十六岁为之得运,该当身健,诸事遂心,志向更佳。命中看得妻星最贤最能,子息极多,寿元高厚,柱中四正成格祯祥。

通俗易懂的解释就是:(弘历)大富大贵,子孙众多,寿命长久。

这种命格,无异于抽中了“上上签”。

这个结论,对晚年的康熙来说,实在是最能安神去燥的和沐春风。

就这样,弘历被康熙接到宫中。

弘历从小机灵嘴甜,他除进皇宫看到了康熙,便赶紧跑过去。由于跑得得快,弘历不小心摔了一跤,他连忙爬起来继续跑,跑到康熙面前又噗通跪倒请安。

康熙问:“你为什么如此着急,是不是摔疼了?”

弘历不假思索地说道:“我想早点见到爷爷,下次不敢了”。

康熙颇为感动,从此他将弘历养在宫中,祖孙二人开启了祖慈孙孝的相处模式。

只要一有时间,康熙就让弘历陪在一旁。

康熙批阅奏章时,弘历就在旁边研磨写字;康熙会见大臣时,小弘历就乖乖坐着旁听。

盛夏时节,康熙皇帝带着弘历前往避暑山庄,康熙泛舟湖上,弘历在山上玩耍,看到龙舟,他急忙跑了过去,急得康熙站在船头高喊:“慢点跑,别摔了”。

祖父焦急的声音印在弘历的脑海里,六十年后他在诗中《晴碧亭忆旧》还提到这件事。

有了弘历的陪伴,康熙人生中最后半年的时光更加温情。

除了陪玩、陪读之外,康熙还亲自教他射箭、使用火枪。

弘历天分很好,第一次练习就连中五矢,康熙非常高兴,还赐给他一件黄马褂。

在一次围场射猎中,康熙用火枪射中了一头大熊,大熊轰然倒地。

康熙决定历练一下弘历的胆量,便对弘历说道:“你过去检查一下,如果黑熊没死,你就再补射两箭”。

谁知,平时动作敏捷的弘历,这次却有些走神,他似乎是没听清康熙的话,愣在了原地毫无反应。

经旁边人的提醒,弘历这才慢腾腾地准备上前。

说时迟那时快,就在弘历策马前去查看的时候,那只大熊突然站起来了,它朝着弘历冲了过来。

好在康熙皇帝眼疾手快,他又朝着熊的脑袋开了一枪,这才使弘历幸免于难。

这事让康熙心绪万千,如果弘历没有迟疑,早一步奔向大熊,估计他已经成为大熊的腹中之物了。一向坚毅果敢的弘历这次竟然磨磨蹭蹭,看来也是命中注定他会躲过此劫。

当天晚上,康熙回到帐中,他对随驾和妃瓜尔佳氏感慨:“这孩子的命太贵重了,他的福气比我还要大啊”。

弘历与康熙相处了半年后,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驾崩,皇四子胤禛即位,是为雍正帝。

同年十二月,朝鲜便从敕使那里得知了康熙帝驾崩的讣告和一些情报:

康熙皇帝在畅春苑病剧,知其不能起,召阁老马齐言曰:“第四子雍亲王胤禛最贤,我死后立为嗣皇,胤禛第二子有英雄气象,必封为太子”

画个重点,这段话中康熙所说的“胤禛第二子有英雄气象,必封为太子”,说的就是将弘历将来会被封为太子。

这绝非康熙的预言,更像是一个嘱托。

这份康熙遗诏出乎很多人意料之外,因此雍正登基的背后,一直存在着众多争议。

争议最大的说法,就是说雍正有篡改遗诏之嫌疑。还有人认为,他是凭借着自己的儿子来加分。

不过,这些争议也并非空穴来风,确实不排除康熙因宠爱乾隆而传位给雍正的原因。

正是因为康熙对乾隆的宠爱,才促使雍正突出重围,坐实了皇位,颇有点“父凭子贵”的意味。

早在康熙被皇储之争搞得焦头烂额的时候,雍正皇帝胤禛就开始立“风轻云淡”的人设。

当时胤禛在九子夺嫡的前期没有优势,于是他就不走寻常路,开始“无欲无求”过日子,与其他兄弟和和气气,一副不图功名权力的样子。

但实际上,胤禛只不过是换了个以退为进的方式,他开始化身为关爱父亲的贴心儿子,时不时地在康熙面前刷存在感,来增加自己成功的筹码。

就比如那场带弘历亮相的家宴,胤禛深知康熙皇帝逐渐体力不支,恰逢牡丹花开正盛,于是他就巧借东风,打出了感情牌。

说白了,所谓的与世无争,其实是在背后,做最有野心的布局和争取。

在家宴上,趁着康熙心情舒畅,胤禛漫不经心地打出自己的王牌——儿子弘历。

弘历的表现,令康熙眼前一亮和眉心舒展,这一切都被胤禛尽收眼底。

家宴结束后,康熙派人来要弘历的生辰八字,胤禛就明白了,此次饭局的目的达到了。

俗话说:知子莫若父。反过来说,最了解父亲的,也莫过于儿子了。

当年康熙两立两废太子,一定程度上是考虑到第三代继承人的综合素质。也就是说,康熙要立的储君,不仅要本人优秀,储君的后代也不能差。

雍正摸清楚了康熙选储君的参考指标,所以他才借此饭局的机会,把儿子弘历推到桌前,让父亲康熙看到自己下一代的实力。

这无异于一场“赌局”。雍正也绝非毫无把握的盲目自信。胜算的基础就在于乾隆弘历的足够优秀,康熙才会对他另眼相看。

康熙与乾隆的这场祖孙会面,我们不能断定它是雍正的别有用心,但可以肯定的是,它的结局走向是符合雍正心意的,也最终促成了他的帝业。

雍正也十分清楚,他能成功登基,他的亲儿子弘历起了很大的助推作用。所以他登基后,也顺理成章将弘历扶上了皇位。

雍正在位期间十分勤政,国家实力得到了空前提高,积攒下了大量财富,所以乾隆完全有资本游山玩水,逍遥自在。

而弘历登基后,他却十分厚待当年那位在爷爷康熙面前表现木讷的弟弟弘昼。弘昼“甘当绿叶”,用自己的木讷衬托出了幼年乾隆的聪慧,由此博得康熙的喜爱和关注,从而保证了“面圣”成功率。

或许这对兄弟俩一开始就经过了雍正的培训演练,契合度超高的父子三人,也最终成为了最大赢家。




看二月河写的小说上,说康熙有个布衣宰相方苞给他建议,因为当时九王夺嫡,可当时朝野都对老八给予厚望,康熙问方苞老八真的不行吗?方苞说陛下,臣适才已经说过,八爷的学问,风度都没说的,连外国使臣都夸他有帝王之相。可是,如今天下升平日久,人人只思安乐。武将怕死,文官贪财,朝中积弊很多,凾待整敕,八爷似乎难当此任。一旁张廷玉也附和说有理,对康熙震动很大。后康熙决意不立老八。方苞最后说了真正改变康熙的话,看皇孙,有一个好皇孙,可保大清三代太平江山。这让康熙又想起当年弘历在热河围猎时的表现。这以上应该是前因,才有了后来的重视甚至亲自培养。但之前作为众皇孙其中的一员即便是优秀,就因为多,并且作为老年皇帝的爷爷,又为接班人的事弄的疲惫不堪,喜欢应该谈不上,可出众,应该是后来被喜欢的先决条件。因为在康熙眼里,国家的长治久安,比任何事更重要。更何况隔着代的孙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乾隆   雍正   康熙   圆明园   孙子   阿哥   皇位   如意   皇宫   晚年   太子   爷爷   皇帝   喜爱   儿子   喜欢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