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了解民办教师的历史吗?

作为江苏苏北曾经的民办教师,我来说一说民办教师的历史吧。

民办教师是新中国成立后六七十年代的特殊群体,由于七十年代前后,中国人口猛涨,原有的教师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农村学校教育需求,这就产生了民办教师,由大队推荐,公社文教部门审批,县教育局备案。这之前也有少数民办耕读教师,普遍文化水平比较低,农村大队兴办学校后都汇合到一起,其实这个时期的民办教师有几种类型:民办耕读教师、集体性质的民办教师、民办公助教师(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民办教师)。

耕读教师是60年代的产物,每个大队设一两个教学点,由他们任教,一般都是低年级,中高年级一个片(四五个大队)有一所完小带帽初中,这里大部分是公办教师,也有少数水平高一点的民办教师。

70年代初期,各大队普及小学初中,师资严重缺乏,这就产生了大量的民办教师,他们有下放知青,有退伍军人,还有农村初高中毕业生。73年前由大队推荐的都是正式民办教师,以后增加的都是民办代课老师,笔者就是76年大队推荐的缺额代课教师,还有临时代课教师。79年12月全县进行代课教师转民办教师的统一考试,各个公社分配一定的名额,我们全公社有70多名代课教师参加了考试,只录取23名,临时代课教师不能参加考试。结果我有幸考上了正式民办教师。

81年统一进行民办教师任用证考试,政语合卷100分,初中教师任选一门学科100分,小学教师语数任选一门。初中教师考高中课程,小学教师考初中知识,第一年考下来情况很惨,两门总分200分,只要100分就过关,这一次我又成了幸运儿,两门考了108分,现在都不好意思说。然而就这个分数还有70%的人没有达到。

紧接着82年、83年继续考,考试难度不断降低,大部分人基本过关,没有过关的一刀切,全部清退,发给一次性补贴。这部分人要么是耕读老师,要么是语数偏科的老师。这里还要说明一下,81年前工龄满20年的民办教师是免考的,直接发给任用证书。

说个插曲,我们学校有个女教师,说真心话,三年级以上的知识她都考不及格。不知道是哪位高人指点还是意外,在最后一次考试时,她突然晕倒在考场,因此就没有被清退,而是作为全县几个特殊的民办教师被保留了下来,现在照样拿着不少的退休工资。

我们县从79年以后就不再增加民办教师了,只有代课教师,这就是“关、招、转”政策的具体实施。部分民办教师老民师班,还有老师范生,优秀民办教师择优转为公办。我是95年转公的,到2000年全部转公。

可能各省市的情况不一样,我们这里只在83年清退了一批民办教师,其他被辞退都是个人问题,比如违反计生政策,犯错误的等。

熬过来确实不容易,我算是幸运的,现在退休了,9000退休金,知足了,感谢党和政府,也感谢我自己的努力!

这就是我了解的民办教师的历史,现身说法。




关于民办教师,我己无话可说,也不想说了。别说别的,就是认证今日头条,也因为是原民办教师,无退休证,也不给通过。所以提起来有太多的伤感!

那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一穷二白,百废待兴。老百姓认字的不多。国家亟须振兴教育,就从识字不多的人中挑选出民办教师,参加普及教育和扫盲。

这些教师的待遇,是政府每月拿5元钱的补贴,然后生产队记工分,参与生产队分粮食。

这些民办教师看起来不累,和农民相比,是风不打头雨不打脸,我作为民办教师,深知其中辛苦!当时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家有隔夜粮,不当孩子王。

我上了三年学,阴差阳错地当上了民办教师。并且教的五年级数学和三年级语文。还有一至五年级的唱歌。太难为人了,我哪会呀?学,硬着头皮头天学第二天教给学生,期未居然拿到了班里平均九十多分的好成绩!

这唱歌嘛,我是音乐知识一窍不通,会唱什么就教什么,比如: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红歌系列,还有沂蒙山小调,甚至于朝阳沟。满校园都在唱我教的这些歌。

白天上课,抽空备教案和批改作业。晚上还有任务呢!天一黑,手里提着马灯挨家挨户地去请这些成人文盲。那个年代农村没有电,也没有大广播。这些都是后来才有的。召集到一块教他们识字,成绩不错,大部分的脱盲了。这是公社教委检查过的。

每天都是忙忙碌碌,从早到晚。遇到星期天,还要步行几十里路去城市里百货大楼给学生买笔记本,田字格等,回来可就不轻快了!用个包袱皮把这些本子整齐地包好背在背上,俗话说远了无轻在。何况这些本子死沉,还要走几十里路背回来。如果是在冬天,北风吹的人走不动路,只好在路沟里避避风再走。

唉,说起这些止不住心酸流泪!实指望能转成公办教师,谁知一日之间被辞退回家。离开心爱的学生和朝夕所在的学校。到现在不能看到学生背着书包去上学,心里难过啊!

如今老了,青春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却落的个没有退休金的老惨晚景,国家和政府没有忘了这些功臣,给了为数不多的生活补贴。可也太少了,吃药都不够,别说生活了。

我想多数原民办教师都在翘首期盼能增加点补贴。耐心地等着吧。现在国富民强,不会让这些有苦劳有功劳的原民办教师空等待的!




民办教师在六七十年代是教育界的中坚力量,不应被忘记。我也曾在凤县平木镇当过近九年的民办教师,比较有发言权。国家应对老民办教师未转正或清退的给予补偿,保证他们晚年生活有保障医疗有保证。




从1972年站讲台开始,到2015年退休,我在教育战线上拼打了足足43年。

从队请教师干到乡请县请教师,后又到陕西省民办教师,最后转为公办教师。

从普通教师到初小负责人又到校长,最后干到乡教育组管理学校教师,可以说对中国教师的历史了解得比较详细。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学校的教师,全部是旧中国的私塾教师转为的国家公办教师。(这从这些人参加工作的时间上可以看出,因为这些人表档中签的都是1949年。)

过去当私塾先生,这些教师佣金是麦子,有的一家单独聘请,有的村上几户人家合请。

那时叫先生,不叫老师,年薪是多少麦子,忙罢(收麦后)给先生付麦子,冬至那天请先生的主人宴请先生,并给其准备一些猪肉糖果一类的年货,之后送先生回家,孩子放假。

旧中国农民贫困,孩子普遍上不起学,因而大多数孩子都是文盲睁眼瞎,能读书上学的孩子犹如风毛麟角般稀少。

解放后,农民分田分地,成立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农村贫富差距迅疾缩小,故农村孩子需求上学的人数骤增,原私塾过渡过来的教师出现了严重不足。

当然那时国家还是有师范院校的,师范院校的学生一毕业便是国家发工资的公办教师。但生多师少,犹如杯水车薪。

加之那时国家在成人中扫盲,办夜校还有半日制学校。

夜校针对的对象是农村青壮年文盲,这些人白天下地干活,夜晚进校读书。

半日制学校针对的对象是大龄少年,一般里未婚的十五六岁的小伙子。让这些人半天劳动,半天上学。

夜校老师和半日制老师,有条件的村队由正式学校老师(也就是旧社会过来的私塾先生)兼任,无条件的便临时聘用本村稍有点文化的农民担任。

这些人就是中国最早的“民办教师”。和公办教师的区别是不是科班出身,不拿国家工资。

尽管国家那时见教师特缺,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就是大量兴办培养教师的学校,尽快造就一批公办教师,其具体表现在兴办幼师。

当时的幼师是完小毕业生可以报考,考上以后读二到三年毕业便分派到农村学校,担任国家认可并发工资的公办教师。

幼师那时差不多在上世纪五十年代。

到六十年代以后,国家肯定认为这种筷子里边拔旗杆,矮子里边选将军的速成幼师水准实在不高,于是就不办幼师了,而办中师。

那时的幼师班是在初中里附设的。一所初中中,国家规定可以招几个培养教师的班,学习内容肯定是关于教师方面的心理教育方面的。其它班则学习初中课,此因还要给其它各行各业培养有文化有理想有社会主义觉悟的人才和建设者哩!

历史的车轮很快,没等到完全改变中国农村教师缺少和青黄难接的局面,文化大革命便开始了,中国的教育产生了十年动乱,而中国的生育却达到了高潮高峰,前头农村的青壮年文盲还没扫除干净,后边一大批新生的儿童又亟待上学。

旧社会一个村能上学的没有几个孩子,新中国家家户户的孩子都要从小上学,这大家可以想象得来。

无奈,国家又开始新一轮的补救弥足,一方面把原先那些夜校半日制老师录用为公办代理老师,一方面继续聘用村里新毕业的初中高中学生为教师。

公办代理老师和文革前聘用的老师,就是中国老一代的老民办教师了。

之所以叫公办代理,原因是在工资上和公办教师差距很大,当然这个缘于国家经济困难。为了解决这一困难,1963年特困那个时期,国家曾动员公办教师下转民办,叫法是“63下转”。我一个亲戚当时家里兄弟二人都是公办教师,可国家动员下转,二人商量后弟工资小点,下转后减少的分额少点,于是他下转了,让兄继续当公办教师。

那时,一个公办每月四十多元工资,下转民办后则成了二十多元,相差40%,无疑给国家减轻了不少负担。

这些下转的人员,后来一部分成为了真正的农民,最后国家政策曾予以适当补助,差不多和教师死亡后的遗属补助一样,不过数额很少,工资表上列项为:63下转人员补助。

我是教育组的教育会计,当时工资表有以下分项:公办、民办、63下转、遗属补助、小伙补贴(给办灶的学校)、班主任津贴、离休人次(解放前参加工作的老革命、地下党员等)、退休人员。

这些公办代理教师和63下转人员大概从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1970年,国家便予以陆续转正,即转为公办教师。

但文化大革命这十年当中,国家的师范院校没有招生或招生很少,而人口增长持续增高加快,亦就是说教师队伍中原来的非公办老民办代理转的转,又供不应求在农村招的招,并且转正的少,招收的多。

这下,农村民办教师这个队伍便庞大了,几乎占教师队伍的60%以上。

我是1996年进乡教育组的,那时全乡公办教师60多人,民办教师140多人。

那些老公办代理基本上到1978年前后便招转完了,不过国家仍然采取逐年陆续招转的办法招转后进入教师队伍中的民办教师。

记得招转每年有指标有条件,有符合条件通过考试择优招转,譬如说中师文凭、教龄满十五年、担任完小校长或教导主任的等。有符合条件免试招转的,记得最深刻的是教龄满三十年。

后期的这些农村聘用的教师,其实最先叫队请教师。队请教师是生产大队聘用的,没有经过乡政府审批,这种教师,只记工分,等于生产队的社员,只是干的活路不一样。

后经乡文教专干面试审察审核,报乡政府会议研究审批,发红头文件,又成为乡请教师。

乡请教师和队请教师不一样,相当于驾驶员有临时执照,另外教龄计算从发文之日起,每月那几元钱的补贴也从发文之月起,但同样都挣的是队上的工分,故也有人叫工分教师。

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加之那时亦有不正之风,难免有混进来水平太差的108号白胜先生,群众反响强烈,自古误人子弟如杀人父兄。

故上级教育部门不断整顿清理工分教师队伍,县上整顿,通过方法是考试座谈访问等等手段手法,留用大部分合格者,辞退小部分不合格者。后地区又一次整顿,根据每人成绩,分别颁发两种证:使用证和试用证。使用证表明已录用;试用证表明暂时录用试用。

一直到1981年,我们陕西全省开始工分教师彻底大整顿。这次整顿严肃严苛,够格的颁发陕西省民办教师证,不够格的坚决予以辞退。记得我乡这一次清退了三十多名。

也就是在这次整顿后,农村教师才名正言顺或叫名符其实成了两大类:民办教师、公办教师。

在这次整顿之前的1979年,也许缘于一是那些从旧中国私塾先生的年龄偏大(光解放后就三十年了),二是这些人故有的知识陈旧老化(其中好多不会不懂汉语拼音),又采用了接班顶替的吐故纳新措施(让父母退休子女顶替)。这部分人虽领工资,但身份是工人,工资基数较少,差不多和当年的公办代理一样,每月二三十元。这些人又成了教师队伍中的一个小群体,工资表上又列一项:接班顶替。

这次整顿后,全省民办教师的补贴大幅上涨,最高的每月可拿到一百多元,低的也六七十元。

但尽管这样,民办教师仍是非常恓惶的,因为这时生产队解体了,工分教师没工分了。

早年的叫补贴,那时其实已经是彻底完全的工资了,少得有点可怜。

陕西省的民办教师是上世纪末2000年全部招转为公办教师的,虽此前年年有招转指标,但国家经济困难,名额总是有限。

2000年,国家是花大气力的,一下子转了那么多人,实在不容易,财政压力不知多么巨大。

需要说明的是那时教师队伍中的工人身份和干部身份是有区别的,干部身份每月有2.5元的地区补贴,工人身份的则没有;干部身份可以晋升小教高级,工人身份则不能。工人身份的工资按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序列的晋升程序走。

不过那时,缘于工人身份这部分人员少,县级劳人局在每次国家规定晋升职称时,往往把教育口这类人员没有纳入,导致有的临退休时工资仍然是初级工的工资。这显然有点不公正公平。

还有一些教育口里的领导,工资是按国家几级几级职员评定的,因为有的领导是外单位调入教师队伍的,没有教师职称。

现在,民办教师已成为历史,光辉也罢,普通也罢,平庸也罢,伟大也罢,水平高也罢,水平低也罢,但有一点毋庸置疑,那就是我们这些人使中国的教育没有断代断层,得以延续和前行,甚至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我们不是科班出身,不是正规军,可能是游击队,但我们的队伍中有娇娇者,有栋梁之才,为此我为我们曾经的民办教师有些许自豪和骄傲。

我们这些人,现在都已退休,有一笔差不多的退休金,生活得颇为幸福,党和政府没有忘记我们,人民也一定不会忘记我们,历史的里程碑上也将永远镌刻着“民办教师”!

最令人遗憾惋惜的是,在2000年最后一次民办转公办时,我们的队伍中有一些同志同事,因超龄等一些遗留问题未能招转,至今仍只拿补助没有工资,希望各级政府能予以关照关怀,尽量解决为盼!




我就是老民师,今遇花甲,我最清楚。考试,听课,三天两头抽考。有的趴下了,有的挺到了最后。师证,荣耀啥都有,还是被撸了。最气人的是:付出了青青,付出了心血,没有回报!也许当初这部分有头脑的人选错了目标,若不错,亿万富翁大有人在。说啥呢,错了下地狱,对了上天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民办教师   半日制   工分   幼师   私塾   教师队伍   中国   工资   身份   初中   农村   老师   教师   学校   国家   财经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