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收藏?

收藏起源于乐趣和爱好,然而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收藏更多的带有很大的商业气息,甚至出现了专职投资者。




目前玩收藏的无非三类人:

第一类是纯爱好者,这类人纯粹是出于爱好,不太注重藏品的价值,作为一种追求和爱好,不过,相对来说,这类人只占收藏爱好者总数的百分之五左右。







第二类人既爱好藏品也希望藏品能带来价值,这类人目前是收藏者的主力,大约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六十五。如果能在收藏的过程中带来经济回报,我想大部分人都乐意尝试。


















第三类人就是纯投资的人,这类人包括各种古玩市场、古玩商店的个体工商户以及各种礼品公司、艺术品公司,还包括以投资赚钱为目的的个人,这类人将收藏当作一种赚钱的工具,大部分人其实都对收藏本身没有太大兴趣,他们关注的是藏品的经济价值,只要价格合适,什么样的藏品都可以出手。这类人占总人数的百分之三十左右。













最后总结一下,目前收藏已经成为以投资增值为目的的商业行为,人们更多的是在关注藏品的价值,只有极少数人是真正的喜欢!




收藏,1是对艺术品收藏,(稀缺存世量很少的,有代表历史文化的,有特高艺术和工艺水平的,稀有金属材质的贵重物品)

2.书籍:小说,文章,诗词,工具书,医学论著,国内外名著,自己很喜欢,又没时间看完,看懂,看通,而是有空了拿来看看,研讨。把有用的,有价值的,经常能用到的收拾储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粗暴一句话,那是有钱有闲有文化的富贵人家的专长和生活氤氲。

但中国是文化大国,历史悠久,文明璀璨,许多巧夺天工的技艺需传承发扬,有许多历史之谜需研究攻克,加之几千年儒家文化的滋养浸润,从古代就产生了慕古痴迷之风,一直延续至今。热热冷冷,冷冷热热,盛世收藏,乱世黄金,目前的收藏市场是冷清了许多,大体有三类:1.刚开始说的那类富豪级,底子殷实,不管刮风下雨,只要有顶级东西,该出手照出手,如欧美大藏家,眼光刁,线很长,一压就几代,也是大拍常客。2.家境富裕,有产业和有高福利的人士和对中华文化很热痴的,自我充值精神生活,大多只入不出,是纯的爱好。3.芸芸众生又两类,a是冲着一夜暴富或捡漏去的,梦想得“国宝”改头换面.b一知半解,稍有余银或退休工薪,没什么事,玩玩,真了快乐,伪无所谓,我买我高兴类,不然怎么铺天盖地的臆造品;总之,还是很混乱,也缺少并肩国际的诚信拍行,加之国际国内经济趋势不光明,导致市场“半死不活”。






用眼睛看收藏




艺术品的收藏,自古有之,老的一般称之为“古董”,新的称为“艺术品”,因为主要的交易平台是拍卖行,现在统称为艺术品。艺术品或来源于艺术家本人创作,或直接从市场拍卖或购买。

在我看来,以怀敬畏之心、平和之心、优雅之心的收藏姿态才可彻悟收藏之道。

何以要敬畏收藏?首先因为许多几经磨难、历时长久而独存的藏品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

借助每一件收藏的艺术精品,我们可以感受“秦时明月汉时关”之时空沧桑,品味“曲水流觞”之韵味雅致,重温“清明上河”之繁荣昌盛,体会“真卿祭侄”之悲愤激昂。也能演绎“车辚辚,马萧萧”的悲壮场面,发现“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诸多奥秘,体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无限意蕴……

为了继承和发扬传统优秀文化,我国政府一直重视收藏,近些年从媒体的宣传和政策上,都能看出对艺术品和传统文化的重视力度在逐步增强,广大爱好者也纷纷参与其中,这是一件好事,但是真要能体味出这些历史情感,便要求面对艺术精品的人能以敬畏之心待之,认真研读和挖掘藏品内蕴以飨后人,既做文物的守护者,也做文明的传递者。

藏品与藏家是“互缘”的,藏品因藏者的钟爱而更有灵性,藏家也因藏品的到来而沉淀生命,所谓“言念君子,温其如玉”,玉文化中玉与人的关系最能说明相关问题。

为什么强调收藏者需要平和之心?当今的收藏市场浮风高涨,以假乱真等现象有增无减,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收藏界贪欲汹汹,许多人唯利是图,在收藏的专栏和平台上看了许多“指鹿为马”和“欲盖弥彰”的笑话,假大空的藏品铺天盖地,一切的宣传和导向都是以经济价值来作为最后的衡量标准。很多特色的收藏变味为财大气粗者附庸风雅的资本和利益博弈游戏,一些收藏者不研究基本的收藏规律,自吹自擂或者用“杠精”的思维面对一切,互相倾轧、贬斥等现象比比皆是。一旦收藏脱离了其文化本义,随之而来的便是文化和自然资源不知节制的索取、搜刮和掠夺。因此,我们提倡有意义的收藏,这要求收藏者要有平和的心态,真正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参与收藏、品味收藏,探寻藏品的历史文蕴,达到与先人的沟通。因为只有在这种沟通中,我们才会为藏品所折射的历史文化而骄傲。

优雅讲究什么?从容、智慧、豁达。衡量一个收藏家的重要指标不仅仅是数量,只收不藏,那是做生意的,只藏不学,最多只是一个集纳者,玉器收藏知识渊博,应该收藏到老,学到老,部分玉友收藏到好玉,便只知炫耀、自鸣得意,而不知静心学习。磨刀不误砍柴工,收藏爱好者要做足基本功以免造成损失。收藏是一种文人雅志,需要藏家以优雅的心境去品味收藏的文化和乐趣。而今,一些涉足收藏者之所以屡屡受骗上当,甚至被别有用心者玩于股掌之间,关键是自我底气不足。在收藏之路上切忌“急于求成”或者捡漏的心理,这是非常容易走入骗子事先设好的骗局之中,不要认为,“吃药”就能治好病。底气不足主要是因为对收藏不研究、对藏品内蕴不知晓。收藏既需要知识的积累,也需要实践的磨练,尤其要通过参观博物馆、参加大型拍卖会、展览会等途径来接触实物,甚至不耻下问,以此来形成自己的“见识”。拥有“见识”方能辨别藏品真假,方能从容地对待收藏。初涉收藏的玩家,往往急于求成,须不知资深的收藏者,其藏品、知识经验、眼光都是经过漫长的时间积累而成,远非一日之功。收藏更需要智慧,智慧是一种“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定力,一席“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顿悟,一怀“独辟蹊径、独具慧眼”的妙想。总之,“智慧”是一种勇于质疑的精神、比较鉴别的能力、触类旁通的品质、逻辑推理的水平。这正是当下收藏的薄弱所在。

在收藏之路上知识重要,但是心态更重要,若不摆正心态,很容易走入误区。收藏也需要一种“不求永远占有,但求曾经拥有”的豁达心态,这种豁达能够帮助藏家跳出个人利益的窠臼,进入收藏的真实之道,承担起收藏的责任,藏品需要在辗转流通中将它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等为更多人所了解,为更多人所传递。因而,一个真正的收藏家必然会树立起捐赠国家、回馈社会的理念,就像现在很多收藏者生前将自己的藏品捐献国家或者身后让自己的家属将自己的藏品捐献出去一样,这基于他们对藏品的钟爱和责任,也基于他们对收藏的真正理解。

收藏得以有序发展和良性循环,收藏者得以在理性研究、责任传承和道义弘扬中收获快乐,也就回到了收藏的原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5

标签:收藏   目的   收藏者   藏品   敬畏   豁达   艺术品   心态   智慧   价值   艺术   更多   知识   财经   文化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