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暴饮暴食而且爱运动,为什么得了糖尿病?

糖友你好!

您不暴饮暴食还爱运动,跟我年轻生活一样。28岁前体重不超过105斤,身高165厘米,怀孕后体重增加,剖宫产前体重是156斤,恢复一年体重是115斤。

30岁的时候母亲是糖尿病,我也跟着查血糖当时是8.3,但医生说现代人生活条件好了,这个手指血糖值也不算高。

2007年体检,血糖还是8.3,医生叫我去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做一个耐糖试验,一天检查下来,确诊我是二型糖尿病。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在医院正规治疗。后来听人说吃中药好,2012年改吃中药,半年后拉血尿了,只好停止药物。

后来就一直吃西药控制血糖一直到现在。

昨天在回答一个糖友的时候说了几点,您可以去看看昨天我的头条。今天我想回答您的是以下几点:

1.糖尿病人要运动,但不能剧烈运动,不然会磨损身体的关节,在气压变低的时候更痛。因为我曾经一天一万步,一月要走一次50公里,一年要走一次一百公里,最后以膝关节髋关节疼痛终止。

医生告诉我再这样下去,等待我的是“卧床不起”了,所以糖尿病人锻炼只能适可而止。

2.中医的一些辅助疗法我退休以后也在自学。经络、艾灸、放雪、针灸、火罐、拨筋、按摩我自用。

3.严格控制体重,不让脂肪堆积,对二型糖尿病人降血糖特别有用。

4.心情每天愉快,坚决不能焦虑。

5.合理搭配饮食,不挑食。

6.按照医生的处方吃药。

只要血糖控制比较正常,没有并发症发生,就是非常好了,烟酒最好不用,麻辣鲜香少吃,多一些健康的生活习惯,对糖尿病人血糖控制有很大的好处。












我在45岁时,在社康身体常规检查中也发现空腹血糖高,医生给出了建议,加强运动,控制饮食。之后自己买了家庭血糖仪,在家里半个月自测一次血糖。几年过去了,目前保持在空腹6+到7点之间,没有吃过降糖药,身体也没其他的症状。

看了很多人的回答,说遗传啦,生活环境啦都会得糖尿病。我们就不纠结是怎么得的,要考虑的是得了要怎么办。我的经验是第一要保持轻松的心态,有规律的作息。饮食不用卡得太严格,什么食物都能尝一尝的。

健康之路,结伴同行。

如果你能看到这里,请关注我,我会回关的,谢谢。






这是很多人的疑问,饮食运动都控制的很好可还是患上了糖尿病、高血压,脑梗死,平时也不吃油腻,但是却血脂高,这是因为每一种疾病的病因不止一个,有些疾病的病因也尚不明确,这里我们回答提者的问题糖尿病的患病到底都和哪些因素相关:

一、糖尿病的一级预防里面除了提及饮食和运动,还提到了这些也要关注,这些发病因素控制了可以降低糖尿病发生的风险。

体重指数控制在25kg/m2,以下,每天至少进行2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体育运动,食用盐控制在每天6g以下,控制吸烟、减少脂肪的摄入,增加蔬菜的摄入,少喝酒、避免单糖的摄入,研究表明这样做的结果是可以降低糖尿病风险的43%,而不是100%,意味着我们这样做可以降低我们患有糖尿病的风险,并不是说我们这样做了就不会得糖尿病,因为糖尿病的病因还和其它不可干预的或是未知的危险因素有关,而饮食运动、控制体重、限盐、限制烟酒等是我们可以干预的容易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二、糖尿病的发生还和这些不可干预的因素有关:

1、遗传,上一代有直系亲属患有糖尿病,受遗传易感基因的影响,那么您患有糖尿病的风险大约是5%-25%,这是不可以改变的因素。

2、年龄:大于等于40岁就是高危影响因素之一,您刚40岁,那么意味着也已经成为了危险人群

3、高血压:高压大于>140mmHg,低压大于90mmHg,也是高危人群

4、血脂异常:甘油三酯大于2.22mmol/L,,高密度脂蛋白小于0.91mmol/L。

5、环境因素

6、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或是他汀类药物等。

7、胰岛素B细胞的分泌胰岛素功能缺陷。

8、内分泌疾病甲亢、生长抑素瘤、醛固酮瘤以及其他因素等。

总之,糖尿病的患病有很多病因,虽然我们做好了一级预防避免患病,但是一旦患病了,也不要绝望,虽然不能治愈目前,但是有很多新型的降糖药物可以将血糖控制的很好,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合理饮食,积极运动您的生活习惯还要一直坚持下去,是战胜糖尿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在配合药物治疗,一定会控制好血糖的。




我认为糖尿病与饮食和运动没有关系,与遗传有关系!我喜欢用事实证明。

我和我老公每天吃同一样的饭菜,爱好运动也差不多,他为什么有糖尿病,而我没有,就是因他们家族有遗传!他家弟弟也有,他家娘家弟弟也有,而我们家族没有,我哥我姐我妹都没有。我娘家的姐妹活到90多岁一个,没有糖尿病例!我相信糖尿病没有传,只有遗传!

我早几天测血糖5点4而他7点1,我儿孑女儿遗传我,没有糖尿病,个个血糖正常,我遗传我妈,有一个好身体。我妈活到93岁,走的时候什么病也没有,只是脚痛一个多月下不了地,不吃饭就走了。

我相信糖尿病跟饮食运动没关系,跟遗传有关系!




【专业医生为您做解答】

一说起糖尿病,不少人的第一反应是吃甜食多的过,但是很少吃甜的人发生糖尿病的也不少;还有人认为很少做运动的人才会发生糖尿病,可有些运动员也会发生糖尿病。那么,糖尿病到底是如何发生的呢?

事实上糖尿病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疾病,且有些人天生就对糖尿病易感,属于糖尿病体质,相比于其他人一生中发生糖尿病的可能非常大;此外,很多不经意间的因素叠加在一起也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比如:

遗传因素 临床统计显示:父母中有一方患有糖尿病时,其子女患病的可能性是七分之一至十三分之一;父母双方均有糖尿病时,其子女患糖尿病的可能性约为二分之一。表明家族中的遗传基因存在缺陷,糖脂代谢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紊乱,发生糖尿病的年龄一般较早。

体质因素:出生时体重超过4公斤或体重低于2500克时,成年后发生糖尿病的可能性比其他人大的多。这是因为在孕育期,胎儿对母体中血糖的利用存在缺陷,这种状态将持续存在其一生中而容易发生糖尿病,属于先天不足的一种结果。

长期饮酒:酒的主要成分乙醇在肝脏中代谢产生的乙醛是一种强刺激物,对肝细胞损伤非常大,而肝脏是人体脂代谢的主要器官,常导致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而人体在脂肪代谢过程中,也需要胰岛素分泌的胰岛素参与,脂代谢的紊乱同样会损伤胰岛细胞引起血糖的异常,也是糖尿病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

过度劳累:血糖作为一种能量物质,在机体生理活动过度旺盛时消耗量非常大,而机体利用血糖必须有胰岛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参与,长此以往便会导致胰岛细胞长期处于超负荷分泌状态而受损甚至伤亡,而一旦有伤亡发生即是不可逆的,糖尿病便会随之发生。

长期熬夜:夜间睡眠是人体各个器官休整的时间,各项生理活动处于相对缓慢状态,对血糖的需求和消耗都会减少,胰岛细胞也会得到休整。可想而知,该睡不睡长期熬夜扰乱了人体正常的节律,便会导致多种健康问题发生。2017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就颁给了在人体节律与疾病方面研究取得突破的科学家,他们的研究成果证实了长期熬夜导致糖尿病、高血压发生机制。

总之,糖尿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饮食不合理、缺乏运动只不过是其中最常见的原因,因此要预防糖尿病的发生要从建议良好的生活方式做起,其中有一项指标可以作为衡量生活方式是否合理最简单的标准,这项指标就是体重。

要知道糖尿病75%发生在肥胖人群中;而对于超重或肥胖的人,体重减轻10%,空腹血糖可有30%-50%的下降,糖化血红蛋白可下降15%,低密度脂蛋白也可有15%的下降,这无论对预防糖尿病还是治疗糖尿病来说,都是应当努力做到的。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欢迎点击关注并留言,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糖尿病   胰岛   糖尿病人   暴饮暴食   胰岛素   高血压   血糖   病因   体重   细胞   因素   人体   疾病   饮食   医生   发生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