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死后,瓦剌为什么不卷土重来?

大蒙古族其实和中华民族有点类似,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民族。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各部落之前,是没有蒙古族这个概念的。

到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落,建立了大蒙古国以后,各部落才公认自己是蒙古族的一员。不过就算是这样,还是有部分部落不服气,以至于格格不入,瓦剌就是其中之一。

因此,我们可以简单粗暴地将蒙古民族分成两部分:

  1. 一部分是草原蒙古,也就是成吉思汗所在的蒙古,又称东部蒙古。
  2. 另一部分则是林中蒙古,也就是瓦剌,又称西部蒙古。

所以说,大蒙古国建立的时候,瓦剌勉强归顺了成吉思汗。可到了元朝被朱元璋赶到北边,成为北元以后,瓦剌可就不淡定了!他们觉得自己雄起的机会来了!

北元时期,蒙古主要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鞑靼,也就是黄金家族直接领导的后裔,算是正统,另一部分则是瓦剌。瓦剌一直想要夺取黄金家族的大权,在也先时代,还真的办到了!


一、也先抓了明英宗以后,取代黄金家族称汗。

从也先的爷爷绰罗斯马哈木开始,就已经逐步掌握了北元的实际权力。没法子啊,成吉思汗的子孙自己不给力,居然搞不过瓦剌。

瓦剌逐渐开始凌驾于鞑靼之上,也先的父亲绰罗斯脱欢,更是北元的一代枭雄。他不仅统一了瓦剌各部,而且袭杀了北元太师阿鲁台,扶植黄金家族后裔脱脱不花为蒙古大汗,自任北元太师。大有恢复成吉思汗基业的趋势。

说起也先的出身,其实也比较传奇。他的父亲是枭雄脱欢,可他的母亲敏答失力,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苏州姑娘。敏答失力早年随着丈夫戍边,结果被脱欢给抢了,这才生下了绰罗斯也先。换句话说,也先有一半汉族人的血统。

也先成为北元太师以后,实在是太猛了。他不仅屡次袭扰明朝的边境,而且向西灭掉了哈密王国,向东吞并了兀良哈,俨然成为了北方的王者。蒙古大汗脱脱不花,也只能干瞪眼,纯粹是个傀儡。


基本统一北元以后,也先将目标对准了大明朝。公元1449年,也先兵分3路正式南征大明朝。

  1. 第一路,由大汗脱脱不花带领,直奔辽东而来。
  2. 第二路,由阿剌知院带兵攻打宣府。
  3. 第三路,由也先亲自带队,攻打明朝重镇大同。
  4. 第四路,剩下的人马则负责攻打甘州。

好家伙,这是要恢复大元朝基业的节奏吗?战火燃起以后,大明朝被打了个猝不及防。明英宗朱祁镇得知消息以后,听从宦官王振的建议,带领20万大军御驾亲征。

说老实话,朱祁镇从来没有带兵打仗的经验,这等于是去送人头的。关键是,他还把所有军务,都交给了宦官王振。王振自己都懵圈了,只不过打算耍个威风,谁能想到会闹到这个地步?


结果在土木堡之战中,20万明军被也先的部队杀得全军覆没,若干名臣宿将惨死当场,就连明英宗朱祁镇本人,也被也先的人马给俘虏了。

此后也先再接再厉,一路杀到了北京城下。要不是于谦临危不乱,辅佐朱祁钰登基,诏令天下兵马勤王,那大明朝可能就要被一锅端了!

北京之战过后,也先在北元的声威达到了巅峰。蒙古大汗脱脱不花的老脸铁青,因为他预感到自己要下台了。

公元1453年,脱脱不花大汗被昔日的岳父沙不丹宰了,主要是因为脱脱不花此前休了他的女儿。也先终于和黄金家族摊牌了,他索性自己登基称汗,自称“天圣大可汗”,同时几乎杀光了黄金家族的直系后裔。


二、瓦剌内讧,短时间内没机会南征了。

其实朱祁镇被瓦剌抓走仅仅1年时间就被放回来了,什么原因呢?众说纷纭。

  1. 有人说,朱祁镇有社交牛叉症,把瓦剌人忽悠得一愣一愣的。大家都很喜欢朱祁镇,尤其是也先的弟弟,直接和朱祁镇成了莫逆之交。所以也先就把他放回来了。
  2. 也有人说,也先得知朱祁钰成了皇帝。而且于谦是真抠啊!一分钱赎金都不肯付!留着朱祁镇也没啥作用了。放回去,还能让大明朝乱上一阵子。
  3. 还有人说,朱祁镇个人魅力太强,不仅征服了也先的妹妹,还让也先的老母亲亲自为他求情。最终朱祁镇才捡回一条命。

不管怎么说,这位“大明战神”总算是回来了,回来以后,自然是要搞事情的。朱祁钰为了防止哥哥复位,将哥哥软禁了7年。7年以后,朱祁钰病重,又没有接班人,因此朱祁镇果断发动夺门之变,重新夺取了皇位。

朱祁镇上位以后,专门不干人事儿,他率先将有功于大明的于谦给杀了。那么这个时候瓦剌为啥没有重新进攻大明呢?原因很简单,因为瓦剌也内乱了!


也先做了蒙古大汗以后,其实很多支持黄金家族的贵族们压根就不服气。可当时也先实力太强,所以他们也只能忍忍算了。

也先称汗以后,把次子阿失帖木儿封为太师,这事儿引起了阿剌知院的严重不满。因为这个位置过去也先是许诺给他的!双方的矛盾终于开始爆发。

此后阿剌知院的两个儿子,又先后被也先给毒杀了,阿剌知院和也先之间,可谓是血海深仇,不共戴天了。

因此阿剌知院采用调虎离山的计策,将也先的两个弟弟调离了也先的大帐。此后便亲自带领3万大军直奔也先而来。最终也先被自己的重臣阿剌知院给杀了。

也先死后,瓦剌部群龙无首,鞑靼这边觉得翻身的机会终于来了,因此起兵,杀掉了阿剌知院。自此鞑靼再次掌握了北元实权,而瓦剌则逐渐衰败了。

即使如此,北元依旧处于内战不断的大环境中,一直到了1510年达延汗统一蒙古各部,这才再次完成了中兴任务。而这个时候,已经是明武宗年间了。达延汗就是大家熟悉的蒙古小王子,明武宗朱厚照御驾亲征时,就是和达延汗交战。

由此可见,于谦被杀的这段时间,不光明朝不好过,北元那边也不好过啊!大家都处于相对内乱的状态,明朝还比北元强一点,至少明英宗很快稳住局面了。


总结:瓦剌后来怎么样了?

鞑靼重新掌权以后,瓦剌在明朝时期,就再也没有雄起过了。可以说,绰罗斯也先时代,就是瓦剌的巅峰时期。

明末清初时期,瓦剌主要分成了四个部分,也就是准噶尔部、和硕特部、土尔扈特部、杜尔伯特部等。他们主要生活在新疆一带,又被称为漠西蒙古。

其中准噶尔部是也先的小儿子阿失帖木儿所统领的集团,杜尔伯特部则是也先的大儿子博罗纳哈勒统领的集团。准噶尔部又称绰罗斯部、厄鲁特部,这个集团在清朝初年,可谓是大放异彩。

准噶尔大汗绰罗斯噶尔丹,带领准噶尔大军,多次袭扰清朝,逐渐占领了漠北蒙古和漠南蒙古的大片地盘。大有恢复成吉思汗大业的形势。

不过噶尔丹命不好,他遇上了清朝最优秀的皇帝康熙皇帝,结果在康熙的三次亲征之后,噶尔丹战死,准噶尔汗国也开始逐渐衰败下去。

乾隆年间,准噶尔大汗噶尔丹策零病逝,他的儿子们为了争夺汗位内战不止,乾隆果断出兵,一举荡平噶尔丹汗国,收复整个西域,并将其命名为新疆。




我估计当时的瓦剌人看到这个问题一定会表示我们确实想卷土重来去明朝抢劫,奈何有饿虎拦路,实在过不去啊!另外你还当我们是当年统一诸部的“天圣大可汗(也先)”时代呢?现在跑慢点脑袋都难保了!

瓦剌其实没有很多人想的强大

首先咱们得弄明白一个事儿,土木堡之变中明朝的局域对手确实是瓦剌,但是整体对手其实应该叫蒙古诸部联军。也先是兵分四路进攻明朝,但东路进攻辽东的是名义上的草原共主、黄金家族后裔脱脱不花(鞑靼)和兀良哈部。而西路进攻甘州的是鞑靼部的阿噶多尔济。

中路那两支军队倒都是瓦剌人,但是进攻宣府的阿剌知院也不是也先的嫡系,他相当于是瓦剌部里的独立军阀。也先真正能掌控的军队就是跟他进攻大同一线的那些,说起来数量并不多。

其实这是草原上的惯性,多数有名的什么什么汗其实就是个盟主,不一定哪天就得被人挂掉。只是土木堡那阵子正好也先是盟主,但他的实力其实并不完全来自本身努力,是爷爷马哈木,老爹脱欢两代人跪舔明朝换来的。

明朝草原部族的实力消长规律

在明朝的中前期其实有个挺好玩的规律,大抵以朱棣晚年做个基准线,往前推的话蒙古诸部谁在东边和南边铁定倒霉。那阵子明朝正好处于上升期,军事力量强大,骄兵悍将见树都想踹三脚,挨着这帮大爷基本就是挨虐。

但是朱棣开始对草原玩平衡战术之后这个局面就有了改变,在永乐年间东南方向的部族属于拼点子时期,可能明朝会跟你做生意扶植你,也可能看你不爽暴打一顿。也先的爷爷马哈木就吃足了苦头,打一巴掌给个甜枣的事儿没少摊上。

朱棣死后明朝开始失去扩张的欲望,草原的局势就又开始发生变化,因为明朝不再频繁出塞作战,这时候在东南边的部族就开始有便宜可占。没重大军事威胁的情况下,离明朝越近做生意就越方便,越境抢劫更方便。到了后来草原诸部彼此厮杀,争的就是谁能占住东南方,想来这也挺黑色幽默的。

作死的也先

明白了草原部族实力消长的问题,咱们也就知道瓦剌为什么能够崛起,归根结底他们的实力是来自明朝,明朝大量的物资输出成就了他们。然而土木堡之后也先同学干了一件很败人品的事儿,把所有人都给惹毛了。

首先他把名义上的老大脱脱不花给收拾了,可又没杀死人家,于是黄金家族的老大跑进了兀良哈的地盘,这两家暂时合流了。然后他在景泰四年告诉明朝找到了元朝的传国玉玺,老子要自己当大汗,你们把衣服器具给我准备好。

这下他算彻底捅了马蜂窝,他不明白汉人对于正统的重视程度,以及对于祖先遗志的尊重程度。那个传国玉玺正是朱元璋拼了老命都没拿到手的东西,引为平生三大恨事之一。你过来抢劫明朝可以叫入贡,你杀了官员明朝可以装不知道,甚至你俘虏了皇帝明朝也可以叫北狩,唯独你拿了那玩意儿不行!

崩裂的瓦剌

面子问题大过天的明朝君臣终于被也先气疯了,回书拒不承认也先的地位,把跟他的一切生意全给停掉。还顺手和也先的副手阿剌知院眉来眼去,准备给瓦剌来一次战略再平衡。

于是也先同学就开始悲剧了,他当上大汗以后突然发现四面皆敌,外面鞑靼、兀良哈和明朝都关系险恶,内部大儿子和副手又虎视眈眈。没等一年过去阿剌知院就开始造反,1455年(也有资料显示是1454年)还派人暗杀也先。

失去了共主的瓦剌瞬间就分崩离析,也先的长子、次子和阿剌知院三方争斗不休,还没等分出胜负的时候那边鞑靼又出兵了。孛来带着新立的黄金家族大汗杀了阿剌知院,又一步步把瓦剌诸部打出了蒙古东部,赶去西北边喝风,曾经强大的瓦剌帝国就这么完茄子了。


总结起来吧,1457年于谦被害时也先最起码都挺尸两年了,瓦剌也被打的接近不了明朝边关。别说他们没实力再卷土重来,就算有实力也得先过鞑靼那关。事实上之后多年袭扰明朝边关的都是鞑靼部,明朝也习惯性的把鞑靼的可汗称为小王子。扯淡完毕。




因为北京保卫战狠狠教训了瓦刺,整顿了军务,让瓦剌知难而退。

于谦和明代宗指挥的北京保卫战,组织严密、措施有力,全城共仇敌慨。

于谦,永乐年间进士,宣德年间授御吏,内阁三杨死后,太监王掁(实为英宗)迁大理寺少卿、河南布政史、兵部侍郎留京。逢土木堡之变,群臣哗然,有人议迁都,于谦厉声制止。在代宗支持下,于谦任兵部尚书,身先士卒,全力组织北京保卫战。请王檄勤王、输粮,令山东及沿海备倭,充分调动了全员斗争意志。

北京保卫战非常激烈。德胜门火炮打死也先的弟弟,众士伏起而攻击;西直门居民号呼投石击寇,“哗声动天”。所以也先不得不败走。

以后,于谦大力整顿军务,苛察责罚官吏,为同僚忌恨。因为严阵以待、朝纲掁作,同时瓦刺内部也出现权力交轧,所以于谦死后,瓦刺无隙可乘,不敢卷土重来。

尽管在于谦支持下,代宗才同意迎回英宗,却被复辟后的英宗杀死,引以为恨。

记录于谦两首诗,纪念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杖履逍遥五柳旁,一辞独擅晋文章。黄花本是无情物,也共先生晚节香。”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这事咋说呢?瓦剌这就属于火灶上的抹布,那叫个酸甜苦辣咸尝遍了。

所以您要说这事,咱就得把瓦剌的沟沟坎坎捋清楚了,才能弄明白。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说了:“瓦剌,这不就是元朝吗?”

哎!这可让你说着了,你说的不对。瓦剌是瓦剌,元朝是元朝,这俩没有相似度的。

怎么说呢?咱把这事往前推。

大明王朝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愣是把堂堂大元朝给打成了撮尔小国的北元,就这还不消停,最后大明开国将领最后一抹流星蓝玉,带着一帮子人把北元的老底也给掀翻了。

那么作为北元的统治者脱古思帖木儿,这就慌不择路饥不择食这顿跑,一家伙就干到了土刺河。

那么在这个地方,这位倒霉的统治者就遇到了他这家族的死敌的后裔也速迭儿。

话说这俩人的名字也够饶的,大家伙也不明白这俩人咋就成了死敌了呢?

就这事,咱还得从蒙古大汗蒙哥说起,话说当年他带着大兵进攻南宋,这南宋没有拿下,到是吃到了一颗石头炮,这一击算是要了命了。

得咧!那么蒙古大汗这位置可就空下来了,那么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俩竞争者,一个是哥哥忽必烈,另一个是弟弟阿里布格。

这俩人打生打死的,阿里布格战败,这就被囚禁到死了。

那么这北元逃跑的统治者就是忽必烈的后裔,而这也速迭儿就是阿里布格的后裔。

这仇恨都累积了一百多年了,也速迭儿一家伙就弄死了落单的脱古思帖木儿。

打这里起,蒙古大汗的宝座可就落到了阿里布格这系的手里边。

但从这里起出现了一个特别奇怪的事,只要是当了大汗的,这命都不长。

这黄金家族的最后一位继承人在建文四年的时候,死掉了,这汗位最终就落到了大将鬼力赤的手里边。

当然这鬼力赤其实说道根子上,也是黄金家族的后裔,只是他这后裔属于窝阔台时期的旁支,这都过去了多少年,所以黄金家族的血统搁他身上,这水分可就大了。

那么他这人对黄金家族没啥感觉,所以自己个就把元这国号给废了,换成了鞑靼。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愤怒了:“弯弯绕啊!说好的瓦剌呢?这咋就跑出个鞑靼来,玩呢?”

那到不是,您要想解决题主这问题,这鞑靼是个绕不去的坎,这得介绍一下,再说咱得先把这鞑靼和瓦剌分开不是,他们俩就不是一块的。

瓦剌

咱接着聊,那么鞑靼算是继承了整个北元的衣钵吧。但整个大草原不是他说了算,还有一个脑袋比较大的,这就是瓦剌。

瓦剌自称卫拉特,他和蒙古人的关系开头是并列的关系,在《蒙古卫拉特法典》当中就有条款双方都不承认瓦剌是蒙古人。

只是后来,人们把这瓦剌归到了蒙古的行列,这就变成了漠西蒙古。

而题主说的于谦这个时间点上,还没有归呢?所以这是两波不一样的人。

而且这瓦剌开始是接受黄金家族的管辖,现在他坐大了,就不想听了。

最后俺提醒一下,这瓦剌其实就是后来的把清朝政府搅和的天翻地覆的准格尔。

那不用问了,这俩人一定谁也不服谁,这就是大草原上的俩敌人。

其实当时在蒙古草原上还有一股子势力,那就是兀良哈三卫,也就是咱熟悉的朵颜三卫。

这波人其实就相当于大明王朝的雇佣兵,都是投降过来的蒙古人。

而这兀良哈三卫和瓦剌以及鞑靼和都有联系,大明王朝这都知道。

为了省事,大明这就挑拨瓦剌和鞑靼之间的关系,那么鞑靼这头基本上是死仇,这没得解。

而瓦剌这块他瞧不上大明,但他觉得敌人的敌人暂且还能做朋友,所以就接受大明的资助。

所以瓦剌和鞑靼他俩打的热闹,兀良哈三卫和大明只负责蹲在一边看热闹这就成了。当然大明瞅着如果出现一边到的局势,他不介意挥舞着拳头上去踩俩下。

所以大草原上是这么个结构。

当年鞑靼惹毛了朱棣,被朱棣亲征给干趴下了。而瓦剌跳出来蹦跶以为自己可以一家独大,结果朱棣回手就把瓦剌给收拾了,让大草原又恢复到了他俩势均力敌的状态。

那么把这分析完毕,接着说咱的事,大家伙就清晰了。

题主的事

咱说土木堡之变,其实瓦剌那也先捡了个大便宜,是大太监王振,这缺脑壳的瞎指挥下,才捞了这么个胜利。

那么接下来就是北京保卫战。其实从这场战斗,咱也能看出来瓦剌真的没有余力再来一次。

好咱接着说。

北京保卫战的主角,咱就不说了——于谦于大人。将北京九个城门洞分给了八个大将把手,而最后也是最惨烈的德胜门他留给了自己。

在北京保卫战中,于谦发出了最后一道命令,不胜就去死,就将官服脱掉穿上了一身武将的铠甲。

这是一场不能输的战斗,于谦不仅把几万人的性命关在了城门外边,还把自己送到了战场最前列。

得意洋洋的也先,以为拿下了土木堡之变,干掉了大明三大营精锐,就可以长驱直入北京城,他可真的错了。

他弟弟带着一万先锋部队,撞上的就是三大营中留守北京城神机营的最后一点骨血。

愤怒已经遮挡了他们的眼睛,耻辱需要鲜血才能洗刷,他们只有一个要求——求战。

作为第一波和敌人近距离拼杀的神机营上场了,大明的神机营真的不堪一击吗?

随着神机营的火枪响起,一万瓦剌大军就躺在了神机营的枪口之下。

也先的弟弟也为他的傲慢付出了代价。

等待胜利的也先没有等来胜利的消息,等来了一万先锋几乎全歼,弟弟战死的消息。

也先没有去于谦的德胜门,他去了安定门,这里被于谦安插了一位,决心用死来洗刷自己苟且偷生罪名的石亨。

因为就在之前的河阳之战中,石亨和也先对战中都输掉了裤子,所有人都死了,只有他自己单人独马的跑了回来。

于谦的命令很简单,要么去死,要么洗刷自己的耻辱。

石亨在大明骑兵压根就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居然放弃了防守,首先发起了进攻。

“也先!爷爷来了!”

这也是于谦为嘛将最难守的两个门,德胜门和安定门一个留给了自己,一个留给了石亨。

“麻蛋!领导都出去了!小兵还等什么!混蛋的城门早关了!”

在也先眼里,开头这就是一帮子二流,或者是三流军队,结果到了眼跟前,这都是一般狼崽子。

也先跑了。

好吧安定门别想了,一帮狼崽子。

也先又挑了西直门。

好吧守这门的哥们叫孙镗。咋说呢孙镗这哥们有点倒霉,毕竟大家伙都认为也先的主攻方向是德胜门和安定门,所以这俩块的人员派给多一点。

那么到他这西直门这块,这人就少了点。

结果也先拿不下那俩门,就转到他这里了。

这家伙拼杀的,孙镗快顶不住了。他到是想逃,正对面是也先,屁股后头是已经关上的城门。

“放我入城!”好吧这四个字成了孙镗一身的污点,他用了十二年的时间才把这污点个洗刷掉。

当然回答他的是守城官:“放你进来,俺也是要掉脑袋的,你最好再坚持坚持,把敌人打退了,俺在城楼上帮你射箭!”

得!能够进城的要么是躺地上的尸体,要么是戴着红花的胜利者,挑一个吧!

“去死吧!也先!”孙镗挥舞着大片刀又冲向了也先,最后撑到了石亨救场。

得嘞!也先的瓦剌大军在北京这块算是撞墙上了。

好吧,毫无悬念,也先的瓦剌大军失败了。也先的打算确实是想回头再找大明的麻烦,毕竟咱都知道您要是让一个人主动承认失败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这最少让他撞南墙撞个十次八次的才行。

但也行碰到了一个问题。

啥问题呢?也先虽然是瓦剌的实际统治者,但他只是个太师,而瓦剌真正的领头羊是脱脱不花,当然是傀儡。

那么这里还有个三把手。

也先失败之后,最高兴的就是这脱脱不花和这三把手,本来答应在关外接应他的,结果他出关之后,这俩家伙带着大兵早跑了。

而损兵折将的也先,那怒火把脑子都快考熟了。随后大明就收到了脱脱不花的求和。好吧瓦剌有内讧了。

要知道平息一场内讧可不是一两天的事。等到也先将脱脱不花弄死,这都过去一段时间了。

而且您要知道,蹲在大草原上的鞑靼他也不消停。

两线作战历来就是兵家大忌。咋说呢后来的也先确实弄出了个强大的瓦剌帝国。但咱都清楚这高原上的强大,必须有经济支持。

而他这经济必须依附于中原地区,或者对中原地区进行掠夺。

那么大明王朝有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呢?您自己想,北京保卫战都能打下来,当然进攻不用想了,自保还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大明王朝就掐断了也先的命脉——经济。

后来也先到是想通过和亲来缓解双方的敌对关系。大明的回答很直接,俺家的闺女是多,但从来不是用来和亲的,要么打,要么不打,你自己选一个。

所以瓦剌在也先死后,很快也就进入了衰退期,分成了四个部落。您就说吧,他都分了,咋打?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土木堡之变时,明英宗还是风华正茂、好大喜功的毛头小伙子!既无纵横驰骋于沙场的经历,又没丰富的运筹帷幄的经验!在御驾亲征后又把军队的指挥权交给了滥冒边功的阉人王振!最终导致了明军的失败!这不能说明瓦剌很厉害!

尽管明朝灭掉了元朝,把蒙古人赶出中原之后,蒙古人在北方依然有相当强大的实力!但朱元璋、朱棣、朱瞻基都对蒙元残余势力有过沉重的打击!而蒙古内部也闹分裂,所以一直不能形成一个强大的合力,对明朝也形成不了很严重的威胁。

而蒙古瓦剌部落在明英宗时期崛起了!也先自认为形成了威胁明朝的实力之后,就开始屡屡犯边!但毕竟明朝已刚刚经历了仁宣之治,军事实力也不差!

如果明朝能积极备战,排除宦官于扰,并把指挥权交给能征惯战的军方人物!那么,根本不会有土木堡惨剧的发生!甚至鹿死谁手都是个问号!

但是,也先恰巧碰到了这个二百五朱祁镇,检了大漏!

明朝立了新的皇帝朱祁珏后,严阵以待之后,于1449年,在兵部尚书于谦的领导下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瓦剌军大败,认识了大明的实力!所以,后来放回了朱祁镇!

而瓦剌自此也一直走下坡路,使瓦剌崛起的的大人物也先已很快于1455年去世!瓦剌内陷入了内乱之中,再也无暇南顾!而于谦死于1457年!比也先晚死两年!这个时,瓦剌自顾草原危机于不暇,也不敢南顾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准噶尔   德胜门   噶尔   罗斯   成吉思汗   大明   明朝   蒙古   鞑靼   元朝   保卫战   卷土重来   大汗   北京   家族   黄金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