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为什么不找个地方躲几年自己写几本经书糊弄皇帝,反正皇帝也不懂,而是真的去了?

大唐给他们取经颁发了通关文牒!

通关文牒为中国古代护照,它是古代通过关戍时拿的通行证,曾被称为符、节、传、过所、公验、度牒、路证等,每到一国需加盖该国印玺方可。从清末开始称为护照,我们现在称为出国护照。

不知道,大家还有印象没有,唐僧取经每经过一个国家都有换通关文牒的戏份。

你说这一关怎么办?难道在家里造假章。那么问题又来了!

第一,古代的交通信息等落后的不行,那些国家章是个什么样子的都不知道。恐怕造假章的难度比造假经书还高!真经没人见过,可是通关文牒总有“专业海关”人员给你查验。

第二,周边那些国家可都是朝拜大唐的小国。你这一去好几年,那些国家来大唐朝拜的时候,皇上没有听到你的传说,估计丧事都给你办了,你还怎么回来!别想着,在家喝酒唱歌,胡乱写本经书拿出来了事啦。

取经并不是皇帝旨意,而是来自西天的安排。

我们发现,唐僧取经之事尚未确定,却已有人安排好了四个徒弟在途中等候,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而点化唐僧,告诉李世民要靠佛法超度亡魂的也是这个人——观音菩萨。

原来,佛道之争已经持续了很多年。李渊建立唐朝后,李氏作为天下之主,太上老君李耳的道教更是兴盛。佛教为了在中原争夺地盘,就自导自演了唐僧西天取经这么一出戏,让唐朝的皇帝李世民亲自出面,派遣唐僧西天取经,在大唐传播佛法。而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只是这出大戏中的几个小小棋子而已。

皇上看不懂,大唐所有高僧看不懂吗?

举个例子,大漂亮国发明了原子弹,你说你也行,那皇帝说你行你上,你要了经费在家研究,过几年你把手榴弹改成“圆子弹”了。皇上不知道,兵工专家还看不出来吗?

写出大乘佛法的难度,无异于闭门造原子弹。你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样子,什么原理,只知道是经书!但凡,能自己创造,又何必去远走他国去取。

写在最后

取经是天上和人间早已经安排好的,天意本就难违,地上又有无数双眼睛。孙悟空大闹天宫是500面前,唐僧转世是刻意安排,一切都是一场戏。为什么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少一难都不行?一切早已注定!




事实上,唐僧当时上书皇帝要求去西天取经,却等来唐太宗的回复:不准!此后,玄奘以偷渡的方式西去,一路上被大唐通缉,九死一生才到达天竺。

我们看《西游记》都知道,唐僧西天取经是唐太宗派遣他去的,而且还和他结拜为兄弟,从此玄奘法师西去路上,途经各国时,还有另一个身份——御弟。

但事实绝非如此!

玄奘在唐朝初年时,佛法修为已冠绝天下,但他觉得自己到了一个瓶颈,想要再提升,就必须去佛教发源地天竺学习上乘佛法才行。

于是,他在626年(贞观元年)集合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僧人向朝廷上书,请求西去天竺求学。

可他们万万没想到,几天之后却等来唐太宗李世民最简单的回复——不准!

唐太宗为何不准他去呢?

这是由于当时唐朝刚刚建立,虽然完成了大一统,但面临着外敌威胁,尤其是北边突厥的强大武力存在,威胁甚大。

西南边疆面临吐蕃的武力威胁,帝国外患严重。

这跟玄奘西去求学有什么关系呢?关系很大!

因为那时候教育没有普及,文盲率很高。像玄奘之类的高僧,他们掌握着很多普通人接触不到的知识。

在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和尚中还不乏通晓建筑冶金等专业知识的牛人(如鉴真),分分钟能把头脑中的信息转化为军事用途!

因此,出于防止这类人才流落他国,被敌国利用反过来对付大唐,李世民决定禁止这些高级人才出境,对玄奘更是不准离开长安。

而玄奘的西行之路,一直到三年以后才以偷渡的方式成行。

玄奘偷渡出国

629年,京师遭受霜冻灾害,引发饥荒,官府不得不让百姓自行离去谋生,玄奘借助这个机会,混在难民里得以离开长安,开始西行。

可没想到,当他到达大唐西部边陲凉州时,发现出不去了!

由于唐朝与突厥关系恶化,双方剑拔弩张,边关实施了军事戒严,凉州城封城了!

没办法,他只能滞留在凉州城再看时机。

随着戒严时间越来越长,玄奘只好在凉州城一边开讲座传播佛法,一边观察时机。

玄奘不愧为一代佛法宗师,道场开了之后,每天来听的人越来越多,他能把最高深的佛法用最通俗的语言传达出来,就连文盲都听得津津有味。

很快,玄奘法师大名在凉州城迅速传开,但树大招风,这给他带来不小麻烦。

没过多久,很快凉州大都督李大亮派人给他传了一句话:

不许西行取经,请法师即日回京!

未经许可,偷渡出境很严重,官府不敢懈怠,于是准备将玄奘礼送出境(不是出国境,是送回长安)。

但他们忽视了宗教信仰的力量,关键时刻,一位名叫慧威的和尚伸来援手。

此人是河西一带的佛门领袖,消息灵通,路子很广,在他的帮助下悄悄离开了凉州城。

虽然离开了凉州,但玄奘心里沉重起来,因为这意味着它将成为通缉犯!只能隐姓埋名悄悄西行。

不久后,玄奘终于来到大唐西部边境最后一座军事重镇瓜州城。

但没想到,大唐的通缉令传播如此之快,政府效率如此高,他刚在客栈住下,就有官差拿着通缉令来找他了!

他心想,这下完了,西行计划就要泡汤了,可接下来官差的话却让他惊喜交加!

原来,这位官差也是个信佛之人,早就听说玄奘法师的大名了。

官差李昌当场撕掉通缉令,并提醒法师尽快离开此地,不然被别的官差发现就走不掉了!

虽然躲过一劫,可出城还是很难,一时半会儿也没法子,于是跑到当地一处寺庙拜佛,顺便求佛祖保佑。

就在这里,玄奘遇到了一个关键人物,送他出了城,却差点要了他的命!

他发现有个人一直躲在暗处跟踪他,于是当场说道:施主何人?跟着贫僧所为何事?

躲在角落的人被发现了,只好出来相见!走近后,玄奘一看,原来是个毛发浓密的胡人,外貌与孙悟空似乎很相似!

他就是玄奘西行路上遇到的第一个人——瓜州胡商石磐陀(孙悟空原型)。

原来此人也信佛,一直想找机会进入佛门,所以一直跟着玄奘,一来二往,玄奘看他态度虔诚,便收了他做首位弟子。

在石磐陀的帮助下,玄奘先是经他介绍与一位老者互换马匹,换来的是一匹适合行走沙漠的枣红马,随后在石磐陀的安排下出了城,进入大漠。

谁知在半路上,一天夜里,玄奘在半睡半醒中突然感觉到脖子上一抹寒意袭来!

睁眼一看,才发现石磐陀竟然把刀架在他脖子上了!

因为接下来是偷渡最后一步,越过大唐边境的几个烽火台,出去便是大唐国境之外。

但是,在烽火台取水的偷渡者一旦被那里的守卫发现便会被不由分说地处死,无一例外。石磐陀动摇了,他虽然好佛,但更爱惜自己的生命。

于是出现了把刀架在玄奘脖子上的一幕!

所幸玄奘十分冷静,当场回应道:我在佛祖面前起誓,如果过关时被卫兵抓到,无论如何也不会牵连到你。

最终石磐陀没下得去手,玄奘只好让他离开,自己独自踏上西行之路。

可能是运气太好,玄奘悄悄在大唐烽火台位置取水时,当场被士兵发现!

可没想到烽火台指挥官王祥也是一个佛教徒!

不仅没被抓,烽火台指挥官还给他补充了物资,并指引他越过剩下的几座烽火台,彻底走出大唐国境!

由此,玄奘开启了西天取经的异国之路,但真正的传奇,也从此开始!

玄奘的天竺求学路

出了大唐国境后,西域各国对于这位大唐高僧还是比较敬重的,倒不是大唐威名,那时候唐朝刚刚建立,没啥威名。

而是因为各国对于僧人一类人才都比较尊敬,毕竟古代嘛,科技不发达,找僧人做个法,求个雨还是常见的。

玄奘到达高昌国之后,还与高昌国王结为兄弟,还答应学成上乘佛法后再回高昌国弘法布教。

此后,一路上虽然没有人为阻碍,但穿越茫茫沙漠,翻越高山峻岭、走出大雪山,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古代越野装备极差,他经历九死一生才打到天竺。

到了天竺后,玄奘如愿以偿地找到了已年过百岁的戒贤法师。

这位老法师收了玄奘做关门弟子,并将自己的佛学知识倾囊相授。

五年之后,玄奘佛法大成!

他不仅研读天竺佛学,而且系统地学习了天竺国梵语和古印度语言以及逻辑学,最终完美掌握了那烂陀最高深的佛法与究极智慧。

学成后,玄奘又做了一个重大决定——游学天竺!

此后,玄奘花了三年时间,走遍整个印度半岛,领略各国风土人情。

640年(贞观十四年),玄奘返回那烂陀寺,并决定回国。

他的师父戒贤法师没有拦他,但向他提了一个要求——替师辩论。

当时印度的佛教有很多派别,有不少人总是攻击戒贤法师所在的瑜伽派,于是想开一场辩论会进行回应。

玄奘法师在这场辩论会上大放异彩,俨然已是那烂陀寺新一代学术领军人物!

此后,玄奘由于名声在外,先后与天竺国力排名第一和第二的两个国家的国王结识,尤其是中天竺国王——戒日王。

在两个国王的支持下,玄奘又开了一场更大规模的辩论会,一举成名,玄奘法师这个名字已经是整个印度半岛的传奇。

玄奘归国

相比于来天竺时的九死一生,回去之路简直是轻松至极,643年(贞观十七年)玄奘正式归国。

首先是天竺两个国家的国王亲自带着精锐骑兵一路相送,出了天竺国境,沿途各国早已听闻玄奘大名,无不敬仰,故而给予优待。

他是被沿途各国接替派军队护送的方式回国的!

值得一提的是,玄奘本可以选择像乘船回国之类的更轻松的方式,可他执意要原路返回,走上那条艰苦的归路。

因为,他要履行当初对高昌国王的承诺——在高昌国弘法讲学!

可没想到十几年过去,高昌国王早已身故,现在的高昌国已经被唐太宗派兵给灭了,已并入大唐版图。

于是只好改道回国,当到达大唐邻国于阗时,他十分清楚自己当年是偷渡出国的,未经许可,擅自出国,在当时属于谋逆大罪,和今天的叛国罪差不多。

所以,他没有进入大唐国境,而是先给李世民写了一封信,先大致写了自己在天竺的经历,再夸一夸李世民。

他在信中表示,虽然自己在天竺取得了很多成绩,但这都是大唐国威和陛下英武,否则自己是绝对没有这些成绩的。

过了一段时间后,他终于收到了李世民的回信,在信中,李世民并没有怪罪玄奘,还特意请他来长安相见,并派出宰相房玄龄这样重量级的人物迎接他。

见到玄奘后,李世民问了他很多关于天竺各国的情况,玄奘对答如流,李世民深感佩服,在拉拢玄奘还俗做官不成之后,派出官员专门协助他翻译从天竺带回的经书。

至此,玄奘的传奇就此告一段落。

而天竺的那位与玄奘关系很好的戒日王,就是印度半岛最强大的中天竺国王,后来李世民派王玄策出使印度时,恰好戒日王身死。

由于戒日王身后无子,因王位继承引发中天竺军事混战,胜出的那个新国王抢劫了王玄策,后被王玄策从吐蕃借兵一举攻灭中天竺,造就一人灭一国的传奇。




别开玩笑了,唐太宗又不是傻子,就唐僧那水平,能编出什么经书来。再说,长安城又不是只有唐僧一个和尚,你认为,唐僧是长安城里最牛的和尚吗?

唐僧为什么去取经?为了拿经书回来给唐太宗一个人收藏?那肯定不是啊。

在西游记第十回中,唐太宗魂游地府,在枉死城见到众多冤魂,而在他要还阳时,判官告诉李世民:

陛下到阳间,千万做个“水陆大会”,超度那无主的冤魂,切勿忘了。若是阴司里无报怨之声,阳世间方得享太平之庆。凡百不善之处,俱可一一改过。普谕世人为善,管教你后代绵长,江山永固。

所以,李世民还阳后,便操办了一场水陆大会,还请玄奘来讲经。可惜,玄奘只会念小乘佛法,这小乘佛法,观音的评价是:

你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浑俗和光而已。我有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难人脱苦,能修无量寿身,能作无来无去。

李世民因在阴间看到冤魂不得超生,判官又说,阴间没有抱怨之生,阳间才能享受太平,大唐江山才能稳固。也就是阴间没有了冤魂,阳间才能太平。所以,唐太宗让唐僧去取经,是为了超度亡魂,好让大唐江山永固。

你认为,唐僧那水平,编出的经书能超度亡魂?

若唐僧真的躲起来编经书,那会怎样?

唐太宗高高兴兴的接他,然后请他讲经。唐僧要么找借口推迟,要么给唐太宗讲经。讲完便开水陆大会,当众讲经。这么一来,唐僧假经书的事就会爆光。这一爆光,唐僧欺君的罪名就洗不掉了,等待他的,只有死路一条。

再说,天上那几十个神仙,也不是来混的,唐僧敢造假,那些神仙也饶不了他。当然,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小白龙也不会再保护他。

所以呢,唐僧只能去西天取回真经。若造假,天庭不饶他,西天不饶他,李世民也不饶他。




历史上的唐僧就是找个地方躲几年,自己写经书。

唐僧取经,路上走了四年而已,十多年都在天竺搜集佛经、翻译经文、与人辩经、著写心得。

当时的唐僧简直可以说是在天竺是最靓的仔,当地土著佛教徒都对其展现的智慧佩服万分,膜拜他的佛学。

说句不客气的话,真实的唐僧哪里是去取经啊,根本就是去传经。

因为天竺佛学沒落,甚至已经步上歪路,唐僧只好在当地搜索残篇遗珠,重新编纂注解,与那些当地土著佛教徒进行切磋印证,这才耗费了十多年,否则直接去了打包回来不是更省事。

奈何佛学在天竺沒落啊,唐僧只好从取经人变成了编纂人。

也就是唐僧事实上真的是在天竺十数年编写经书。




题主真是对玄奘法师一点都不了解。他为什么要去印度取经?那是因为中国当时很多由古印度语翻译过来的经书质量不高,其中有很多错漏。那个年代又不可能打个电话给印度外交部转接宗教部门核实,玄奘亲自前往印度的旅程是心灵的朝圣之旅,也是为了把正确的翻译带回大唐。这也说明了,真正正确的翻译玄奘自己也是不知道的,他必须亲自去印度看到经书的原始稿本,才能得到最准确的翻译。自己猫起来写几本经书?笑死了,玄奘为啥要自欺欺人?更何况他去印度本身就是瞒着皇帝偷渡去的,唐太宗压根就不想让自己的子民离开唐朝的领土。

玄奘取经回来的路上,就在盘算怎么过皇帝这一关。他编撰出娓娓动听的高情商话,把取经的功劳全部归于皇帝,以求得李世民的宽容谅解。

玄奘在唐朝最大的标签并不是高僧,他在唐朝的实际地位和作用,相当于外交部长和佛教协会会长的混合体了。唐太宗看重玄奘,与佛教的关系并不大。他看中玄奘掌握多国语言,又游历西域那么多国家,非常想借助玄奘的资历巩固边防、了解周边邻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所以唐太宗非常鼓动玄奘还俗做外交官,不要把自己的外语才能“浪费”在佛教上。

对唐太宗来说,玄奘的《大唐西域记》的价值比带回来的经书价值大多了。玄奘为了讨皇帝高兴(他要推崇佛教必须有唐太宗和继任皇帝的支持),就很用心写了《大唐西域记》,这也是后来明代神魔小说《西游记》最重要的参考蓝本。

所以说玄奘有什么必要写几本经书糊弄皇帝?他本身不是为皇帝去的印度,而是为了中国佛教本身。糊弄皇帝就是糊弄自己,他有必要糊弄自己么?

再说《西游记》本身就是依照玄奘真实历史改编的,字里行间大大丑化了这位唐代高僧的形象(所以时任佛教会长都拒绝给82版《西游记》题词,并一再请求杨洁导演客观演绎玄奘法师)。玄奘非但不是书中所描述的那种弱不禁风的菜鸡,反而是可以带着超级简陋的装备(想想唐朝的徒步者能啥装备),独自穿越了沙漠无人区,后来又和随行者攀爬雪山,他的徒弟不少都被冻死,或者死于雪崩,但是玄奘在见惯了很多生死之后坚持了下来。后来他在印度佛教圈有着极高的威望,可以说是社会顶级名流了,完全可以在那烂陀寺过舒舒服服的日子。可他还是坚持回到故土大唐,放弃在印度已经取得的一切成就和社会地位,再次踏上危险的徒步穿越征途,佛祖都被感动了,让已经不再年轻的玄奘平安回到故土。

玄奘对中国和印度的外交做出巨大的贡献,对中印友好以及学术交流的影响直到今天。这样一个值得后世推崇的伟大中国人,需要找个地方躲起来写几本经书糊弄自己么?他想糊弄自己,压根就不会回国。


文学影视公众号:芳绯文学(fangfeiwenxue)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唐僧   经书   西行   天竺   西游记   皇帝   官差   大唐   佛教   烽火台   印度   佛法   西天   唐朝   法师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