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美国为什么不加入轴心国?

原因很简单——美国是轴心国整肃对象!

1、“轴心国”来自《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而这份条约第一条就是“日本承认并尊重德意志和意大利在欧洲建立新秩序的领导权”,第二条“德意志和意大利承认并尊重日本在大东亚建立新秩序的领导权”,两条合并起来就是德国+意大利瓜分欧洲+非洲+部分亚洲;日本掌控部分亚洲,换言之,欧亚大陆一统,由德国、意大利、日本三家瓜分。这就意味着德国、意大利、日本事实上同美国宣战了;

2、美国处心积虑地打击“一带一路”,目的就一个,欧亚大陆无论任何形式的“一统”,都会对美国造成严重威胁,更不要说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一统”,彻底形成一个国家了。美国之所以担心这个情况,主要是因为美国位于北美洲,而世界的中心一直欧亚大陆,无论是资源,还是科技和人口,欧亚大陆一直是人类活动的中心,一旦欧亚大陆形成“一统”,美国的国力无论多么强大,都无法与之抗,换言之,欧亚大陆统一,美国只有两个选择,要么美国灭国,要么美国俯首称臣,这两条美国都不想走,只能反对轴心国了;

3、德国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各种动荡,那么问题来了,他们是如何恢复起来的呢?回答,因为美国+英国的投资,才使得德国迅速崛起。事实上,仅1929年-1933年,美国就向德国输出了近400亿美元,而1933年-1939年,德国的军事采购中还有60家美国公司……,美国之所以资助德国,主要是防备第一次世界大战获利国——法国崛起,要用德国制衡法国,后期的苏联崛起也是基于这个原因,只是每次都做过头了,最终培养出同自己对抗的纳粹德国!

美国的心态,德意日的精英层非常清楚,所以三家最终目标就是要赶到美国,美国的战略家也非常清楚,这才有了,二战之后,将各种“大国”瓦解的政策,核心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欧亚大陆再次形成统一的局面!




完整的问题应该是2个:1、为什么不加入轴心国?2、为什么要加入同盟国?

篇幅问题,本回答的重点是侧重为什么不加入轴心国?

这个,一方面是三德子的中二操作让美国不敢急于下场,一方面是鬼子的蜜汁操作让美国不能下场了。

其实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的局部战场,也就是中国东北,中国上海,西班牙内战这样的场合,乃至到了1937年到1939年日军已经开始轰炸重庆的时候,美国官方的态度还是十分达观的。明面上举着不干涉欧洲事务的旗子,实际上快乐地给交战双方两头下注——三德子重整军备对外扩张的资金支持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华尔街财团的融资(不知道有多少是犹太人的PY交易),鬼子的联合舰队与海军航空队有足够的燃油轰炸重庆也是得益于美国人的石油供给——很正常,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早期本质上就是新兴帝国主义国家德、日扩张势力范围尤其是试图瓜分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主要是大英帝国)势力范围的战争,作为新兴帝国主义国家的美国自然不能立刻下场,作壁上观卞庄刺虎才是最好的处理方式。

对于德、日这种国家而言,其实把美国拉上贼船在一定程度上是符合三德子的利益的,毕竟德国试图在欧洲大陆上确立陆权地位可以以部分承认美国在两洋地区的海权作为交换。但偏偏元首是个种族主义优越感爆棚的二货,在他的民族设定里美利坚民族被列为“被其他民族血统污染的杂种民族”,仅仅比斯拉夫人好那么一丢丢。因此跨洋征服美利坚甭管现不现实,反正三德子就是这么宣称的;至于三德子的好基友日本,在太平洋与亚洲大陆的瓜分问题上本身就跟美国人有结构性矛盾——美国也同样面临着东进进入亚洲大陆与控制太平洋海区的问题,这同急需扩张其绝对国防圈,又准备向亚洲大陆扩展其战略纵深,还打算向南进入东南亚夺取资源地带的日本来讲简直是不共戴天。因此这俩国家一个中二病晚期,一个一顿操作猛如虎地先搞法属印度支那进驻事件然后又发动了太平洋战争,不仅没有把美国拉上贼船,反而逼得美国迅速加入到另一方去了——而美国毫不客气,借助盟国的力量同样完成了登顶大业。

以上是《军武次位面》为您解答,赞同回答的话,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_^

这个,一方面是三德子的中二操作让美国不敢急于下场,一方面是鬼子的蜜汁操作让美国不能下场了。

其实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的局部战场,也就是中国东北,中国上海,西班牙内战这样的场合,乃至到了1937年到1939年日军已经开始轰炸重庆的时候,美国官方的态度还是十分达观的。明面上举着不干涉欧洲事务的旗子,实际上快乐地给交战双方两头下注——三德子重整军备对外扩张的资金支持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华尔街财团的融资(不知道有多少是犹太人的PY交易),鬼子的联合舰队与海军航空队有足够的燃油轰炸重庆也是得益于美国人的石油供给——很正常,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早期本质上就是新兴帝国主义国家德、日扩张势力范围尤其是试图瓜分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主要是大英帝国)势力范围的战争,作为新兴帝国主义国家的美国自然不能立刻下场,作壁上观卞庄刺虎才是最好的处理方式。

对于德、日这种国家而言,其实把美国拉上贼船在一定程度上是符合三德子的利益的,毕竟德国试图在欧洲大陆上确立陆权地位可以以部分承认美国在两洋地区的海权作为交换。但偏偏元首是个种族主义优越感爆棚的二货,在他的民族设定里美利坚民族被列为“被其他民族血统污染的杂种民族”,仅仅比斯拉夫人好那么一丢丢。因此跨洋征服美利坚甭管现不现实,反正三德子就是这么宣称的;至于三德子的好基友日本,在太平洋与亚洲大陆的瓜分问题上本身就跟美国人有结构性矛盾——美国也同样面临着东进进入亚洲大陆与控制太平洋海区的问题,这同急需扩张其绝对国防圈,又准备向亚洲大陆扩展其战略纵深,还打算向南进入东南亚夺取资源地带的日本来讲简直是不共戴天。因此这俩国家一个中二病晚期,一个一顿操作猛如虎地先搞法属印度支那进驻事件然后又发动了太平洋战争,不仅没有把美国拉上贼船,反而逼得美国迅速加入到另一方去了——而美国毫不客气,借助盟国的力量同样完成了登顶大业。

以上是《军武次位面》为您解答,赞同回答的话,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_^




因为美国有实力保持中立,美国就是想分一杯羹,渔翁得利,仅此而已,不是没加入轴心国阵营,而是轴心国阵营没有胜算,美国始终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二战时的美国并没与加入轴心国的条件,自然也就不存在和日本、德国一起征服世界的可能。尽管在二战爆发前,美国因为经济危机也一度遭遇了动荡不安的局面,但是美国与德国、日本的情况终究不同。

轴心国扩张计划

首先,美国国内的市场相对广阔,并且拥有拉美后花园,抵御经济危机的能力比较强,没有必要通过武力扩张来解决经济危机。

尽管二十年代末的经济危机是从美国开始的,但是美国应对经济危机的能力要远远强于德国和日本。作为一个领土大国,美国拥有丰富的资源与广阔的国内市场。整个拉丁美洲也基本上都是美国的后花园,商品倾销地和原料来源地。尽管美国国内的法西斯政党一度也非常活跃,但是完全没有机会上台执政。

经济大萧条

其次,美国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最大受益者之一,自然要尽可能的维护有利于自己的国际秩序,没有理由和德国、日本一起破坏自己的利益。

作为一战的战胜国,尽管美国在巴黎和会上并没有实现主宰世界的企图,但是在随后的华盛顿会议上,还是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在海军吨位上取得了与英国平起平坐的标准之后,经济上早已成为世界霸主的美国,又向军事霸主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华盛顿会议

与美国不同,试图挑战原有国际秩序的德国,在一战中战败,受到了极为苛刻的制裁,不仅丢失了全部的海外殖民地,本土也遭到了损失,军队被大量的裁撤,资源也被法国控制。战后的魏玛政府软弱无能,数次被法国欺辱,加剧了德国民众的愤怒与不满,复仇情绪高涨,只要有一个火星,立马就是冲天的大火。

鲁尔危机

日本也是一战的战胜国,在战争中也发了一笔战争财,从一个债务国转变为债权国,战后更是接管了德国在中国的特权。不过日本毕竟是一个资源短缺,国内市场狭小的国家。相对落后的社会制度和不够彻底的资本主义经济,让日本长期以来的经济发展基本上都要依靠不断的对外扩张来维持。一战期间膨胀起来的经济随着战争的结束,迅速进入衰退。二十年代的关东大地震和随后的经济危机,让日本国内局势动荡不安。继续扩大侵略,转移国内矛盾和经济危机,是日本的必然选择。

九一八事变

与日本和德国相比,美国无论是国内的资源和市场,还是海外的资源和市场都要更为丰富和广阔。只存在别人通过战争挑战美国利益的可能,美国没有理由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最后,美国相对民主的政治制度也决定了它不可能像德国、日本那样轻易发动战争。

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都是姗姗来迟,一方面是在等待机遇,以便在最好的时机用最小的代价换回最大的胜利。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美国的政治制度决定了美国不可能轻易的卷入任何一场战争。正义的战争尚且要再三权衡利弊,非正义的侵略就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珍珠港事件

总的来说,二战时的美国,正享受着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带来的巨大利益,完全没有理由自己破坏自己建立起来的秩序。同时,美国丰富的资源和市场以及国内的政治制度,决定了美国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会和德国、日本一起征服世界。

与此同时,因为战略空间足够大了,美国的国家战略与德国、日本、俄国等国不同,并不陶醉于陆地上的争夺,而是注重对海权的争夺。所以美国对外的侵略,很少是以割让土地为主(早期的扩张除外),更多的是抢占市场,经济上的扩张。

罗斯福新政

当然了,美国之所以没有法西斯道路,也要感谢罗斯福总统,正是在他的带领下,美国走出了经济危机,也成为了二战反法西斯阵营的中流砥柱,为整个二战贡献了巨大的人力与物力资源。

(相关图片来源于网络,徽南城意头条号,谈历史地理,说人文教育,看社会百态,聊地方发展,喜欢小编文章的朋友欢迎点赞与关注!)




二战的时候,为什么美国不加入轴心国,与德日联手统一世界呢?加入同盟国是美国良心发现?还是为了全人类的福祉?

答案很简单,为了美国利益,加入同盟国更有利于美国的切身利益。

所谓二战,其实是一战的延续,这20年的中场休息,也无非是为了让大家喘口气,然后战争继续打下去,因为一战最后的分赃不匀(日本),更因为对战败国的惩罚太严(德国),当然,本质上还是民族主义情绪下的世界势力再瓜分。

大家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最终以英法美等协约国的胜利,沙皇俄国的覆灭使苏联提前退出了战争,意大利中途倒戈转向协约国最终成为战胜国,德国、土耳其、奥匈帝国等同盟国的惨败告终。

很有意思的是在1919年一战结束后,在《凡尔赛和约》签订之后,法国元帅福煦说:“这不是停战,这是20年休战。”果然1939年的时候,德国闪击波兰,重振旗鼓,一雪前耻,不到两年的时间就让整个欧洲大陆飘满了纳粹德国的万字旗。

为何美国没有加入轴心国?

美国是一战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当中最大的赢家,而德国、意大利、日本是这一体系当中的输家,尤其是德国被制裁的最惨。一个大赢家讲道理是不可能跟一群loser玩到一起去的。

凡——华体系当中是如何压制这些未来的轴心国的?

《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制裁,根据条约的规定,德国损失了10%的领土,12.5%的人口,所有的海外殖民地,16%的煤产地及半数钢铁工业,还要赔款200亿金马克(德国不吃不喝二三十年也还不清),这些都不是硬伤。最狠的是对于军队的制裁,解散德国参谋部,废除德国的义务兵制,海陆空军队总数不能超过10万人、1.5万人和1000人,陆军不能有任何的装甲机械设备,不允许有飞机,天上只能飞风筝,水里不能有潜艇,莱茵河以东50公里不能设防。

疆域上,阿尔萨斯、洛林重新归还给法国,但泽走廊归波兰,但泽走廊的损失使德国被分割开来。德国当时也就剩一口气了。



意大利的话,虽然是一战当中的战胜国,但由于意大利贡献度几乎为0,所以他什么利益都得不到,英法一点利益都不愿意给意大利,甚至在谈判会场上意大利总理奥兰多都倍受冷落,气的他当场自闭,愤然中途退席。

退席之后依然被英法无视,有木有意大利都一样的感觉。

再说一下日本,虽然说是名义上一战的战胜国,在凡尔赛上得到了一些利益,分到了德国在太平洋的殖民地和在中国的特权(胶澳和山东),日本在一战的时候趁英法无暇顾及中国就给北洋政府施压,攫取了在华的很多利益。但也因此引起了英美的警惕和厌恶。

转过年来在华盛顿公约当中,日本的利益差不多都被美国搅个稀巴烂,首先美国提前美英日三国的海军比是5:5:3,人家别的国可以海军扩军,日本只能把眼泪咽肚里搞海军裁军,还要拆毁军舰。

美国还提出了利益共享,不能让日本独占在华利益。更狠的是美国拆散了英日同盟,改英法美日四国同盟,小两口变搓麻将。总而言之日本被美国给截胡了,也是气炸了。

美国在一战当中可谓是最冷静的角色,前期冷眼旁观,后期看大家都耗的差不多了派出了200万棒小伙给协约国助战,基本上就是大家都残血甚至丝血了,美国才跑去战场收割去了。所以说一战结束后美国理所应当的拿到了很多利益,英法不好也不敢说什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战之后,所有参战国经济都是倒退几年甚至几十年,就美国一个国家,靠倒卖武器实现一夜暴富,经济呈指数性增长,美国几乎做到一家独大。

美国没理由加入轴心国的失意者同盟,他不干只亏不赚的买卖,而且他跟轴心国国家从利益上是对立的。

二战打得水深火热的时候,美国没有加入轴心国是,为了日后走向世界霸主的地位而做出的自保和控局,其实他要不是小日本偷袭珍珠港,就连同盟国估计也不能那么早加入。

美国的想法一以贯之,是削弱所有的强国,但是又不能倾向于任何一个阵营,让他们永远互相制约才是美国最愿意看到的局面,这就是所谓的美国控局。

美国最想的是通过最小的代价去实现统治世界的梦想,而不是通过残酷的战争。在今天,美国一般也不需要亲自出兵,能通过美元、文化渗透和影响力来使很多中小国家服从就能达到目的,干嘛还要死成千上万的美国兵。

美国不加入轴心国,不代表一点忙不帮轴心国,他还想通过轴心国势力削弱大英帝国呢,你们要是看过《货币战争》你们就知道,美国曾经在德国闪击波兰前给德国提供了不小的贷款,要不德国哪有钱发展军事那么迅速。

同样的,美国加入同盟国,绝不是因为良心发现,因为那个时候德国占领了欧洲大陆,苏联差点就顶不住了,美国不能看着德国一家独大,更不能看到德国和日本两家联手,霸占除了美洲之外的整个世界。

刚才说到,美国本来不想这么早就加入同盟国,要不是日本偷袭了珍珠港,美国估计等英国实力被耗尽了才会出战。英国为了得到美国的援助,代价都是要割掉部分殖民地的,最后才换来一些淘汰的美国军舰等武器支持。

所以说,国际关系这一块,没有永远的朋友和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历来现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轴心国   美国   凡尔赛   欧亚大陆   英法   华盛顿   经济危机   意大利   德国   亚洲   战时   日本   世界大战   利益   战争   国家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