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手握重兵,雍正帝是采取什么手段解除他的兵权?

应该说:雍正拿下年羹尧,只是走了一下正常的流程,并不算什么手段。

第一步,在拿下年羹尧之前,雍正一早就在年羹尧身边安插了人手,并在公开场合开始了对年羹尧的贬低。

同时,雍正还从大牢里放出来一个叫蔡珽的人,让他在朝堂上说年羹尧的不好,带年羹尧的节奏。

这个蔡珽和年羹尧有过节,也是因为年羹尧才差点蹲大牢,甚至是被斩。

第二步,开始动手的时候,雍正先找借口拿下了年羹尧的几个亲信,并提前定好了接替他的人选。

这里说的亲信,有年羹尧营帐里的部将,也有西北地区和他交好的地方大员。

第三步,动手的时候就直接动手了,差人带圣旨过去,直接就把年羹尧给拿下了。

没有趁年羹尧外出的时候,那是电视剧里演的。

第四步,拿下年羹尧之后,没有直接杀,而是放他先在杭州又当了几天将军。

在这期间,雍正开始让朝堂上的大臣,商量、审议年羹尧的罪名。商议好之后,就把年羹尧拉回京城杀了。

所以,杭州一任,算是押解年羹尧赴死路上的一个暂歇,并没有什么很特别的用意。

事实上,在西北拥兵20万的年羹尧,根本威胁到雍正。

他所统帅的军队,也一直都是满族贵族的势力,根本算不得他自己的武装。

他真要在大西北搞事情、威胁朝廷的话,也根本不会有人跟随,毕竟他只是一个被抬了旗的汉人。

他在大西北的角色,一直就只是雍正的代言人;他能嚣张跋扈、耀武扬威,也全是凭仗了雍正的恩宠。

说得再直白点儿,年羹尧就是雍正手里的一个提线木偶,能宠,自然也能杀,根本不需要有什么忌惮。

岳飞、袁崇焕、周培公那样的人物,都没能翻起多大的风浪,一个小小年羹尧自然也对抗不了雍正的皇权。

耍一些手段,走一些流程,无非也就是场面上的需求,跟“拥兵20万”没多大关系。




雍正皇帝在处置年羹尧之前,年羹尧是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手握重兵。更为严重的是,整个西部地区都是他提拔起来的人。那么,雍正是怎么做的,为什么没有造成任何动乱,就轻松搞定了年羹尧呢?

我认为,雍正其实在刚上台开始,就已经有了要打击年羹尧的想法。不过,他的手段实在非常高明,而年羹尧最终在雍正的套路下,一步步地走向了灭亡。

(雍正剧照)

雍正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

一、纵其骄。

雍正刚上台的时候,极为信任年羹尧,极为重用年羹尧,对年羹尧的信任和重用,从古到今,几乎是绝无仅有的。

他不但一直把年羹尧提拔到一等公,而且还把年羹尧的父亲也提拔到一等公,还给了一个子爵一个男爵,让年羹尧的儿子们承袭。除此外,珍宝玉器、古玩字画、金银财宝这种东西的赏赐,更是不计其数。

除了赏赐,雍正还在朝廷人员的安排上,多次与年羹尧商量。每有重大的人事决策,都会听取年羹尧的意见。年羹尧要是不同意,雍正也不会安排。

雍正这种做法,其实是非常不合常理的。有人说,这是因为,雍正是个性情中人,因为与年羹尧投缘,因此才这么做。但是,从后来雍正排斥异己,打击政敌的做法来看,他其实并不是一个能与谁投缘的人,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冷血帝王。

既然雍正是一个冷血帝王,因此,他对年羹尧的极端宠信,似乎就有目的性在里面。也就是说,要通过故意宠信,让年羹尧骄傲起来。

而年羹尧果然把持不住自己,最终骄傲起来了。很多人看见他受雍正宠信,便争着去巴结他,向他送钱行贿。一时之间,年羹尧收了不少的钱,他所提拔的人也遍及朝野。

年羹尧也变得极为自傲,他每走一个地方,不但地方官员要对他下跪,到京城后,连王公贵族也要向他下跪。而面对这些跪拜他的人,他则不理不睬。

更过分的是,他甚至忘了作为一个臣子,在雍正面前该有什么样的礼节。好几次,他都不尊礼节,给雍正抓住把柄。

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雍正想要做的,给人的感觉,就是他故意要让年羹尧骄纵,好寻找证据抓捕他。

(年羹尧剧照)

二、折其威。

当雍正准备收口袋的时候,他也做了一些异于寻常的事情。

以前,朝廷官员的任命,年羹尧管辖官员的任命,雍正都要征求年羹尧的意见。年羹尧想要弹劾哪个官员,雍正都会准奏。但是现在,年羹尧想要做什么事,雍正就像在和他对着干一样。年羹尧说东,雍正一定说西。

比如,年羹尧认为四川巡抚蔡珽逼死了其下属知府,把他抓起来,朝廷经过审判,也认为他有罪,判了他一个斩监侯。不过,雍正在看这个案子的时候,不但不让刑部把蔡珽关起来,还把他放了,而且对他信任有加,升他为左都御史。

尽管说,年羹尧在把蔡珽撤职的时候,安排了自己的人担任四川巡抚,但是,蔡珽犯罪却是事实。既然犯罪,就应该受到处罚,就算不是“斩监侯”,也应该受到小一级别的处罚,断然没有反而对其升职的道理。

雍正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有三个目的:一是故意逼迫年羹尧发表不满言论,好增加其反叛证据。二是给年羹尧增加一个政敌,以期扳倒年羹尧。三是让朝野上下明白自己对年羹尧的态度。

这最后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这是给全天下释放一个信号,表示我雍正已经不信任年羹尧了,你们要想弹劾他,尽管弹劾。只要你们弹劾年羹尧,和年羹尧斗争,我雍正不但不会责怪你们,反而还会升你们的官,就像对待蔡珽那样。

而雍正的做法,果然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弹劾年羹尧的奏折,像雪片一样向朝廷飞来。雍正简直不需要收集,处死年羹尧的罪证,已经足够。

(年羹尧剧照)

三、卸其臂。

有人会说,既然年羹尧掌控了整个西部地区,手中又拥兵自重,雍正这样做,他为什么不造反呢?

其实,雍正通过上面的做法,已经在舆论上占据了优势。大家都已经认为,年羹尧的表现,实在是造反的行为,实在没有必要跟着他干。再加上当时是太平时期,其实谁也不愿意造反。

同时,雍正还通过一系列运作,卸掉了年羹尧的左膀右臂。比如,把年羹尧的亲信甘肃巡抚胡期恒撤职,又把年羹尧的另一个亲信四川提督纳泰调回京城,让他不能做乱,同时还相继撤换了四川、陕西的一大帮官员。

在做完这些事后,雍正还没有一棍子打死年羹尧,而是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把他总督的职务、抚远大将军的职务撤了。调任杭州将军,接着再对他进行全面的清算。

最终,年羹尧被雍正一步一步,轻轻松松拿掉了,没有出任何乱子。

(参考资料:《清史稿》)




君主翻脸如翻书,与其共患难易,共富贵难。为臣一日,需谨慎一日,恪守君臣边界才不至于被君权吞噬。

青海叛乱平定后,雍正将年羹尧视作自己的“恩人”,并要求世代子孙都牢记年羹尧的丰功伟绩:

“不但朕心倚眷嘉奖,朕世世子孙及天下臣民当共倾心感悦。若稍有负心,便非朕之子孙也;稍有异心,便非我朝臣民也。”

对年羹尧的赏赐,雍正也毫不吝啬,又是加官晋爵,又是双眼花翎、四团龙补服等非常物品。至此,年羹尧志得意满,走到了人生巅峰,但盛极也容易走衰。他没有谦逊谨慎,反而飞扬跋扈;没有忠心不二,反而拉帮结派;没有激流勇退,反而“长臂管辖”,最终引起雍正的记恨,以至家破人亡。

君臣关系的变化,源自年羹尧第二次进京见雍正。雍正二年,年羹尧进京途中,他令督抚大臣范时捷、李维钧等跪道迎送;到京城时,百官跪迎,年羹尧安坐马上,视而不见;在雍正面前,“无人臣礼”。雍正如此爱面子之人,年羹尧此举必会伤其自尊。

年羹尧回任后,雍正给了他一份谕旨:

“凡人臣图功易,成功难;成功易,守功难;守功易,终功难。为君者,施恩易,当恩难;当恩易,保恩难;保恩易,全恩难。若倚功造过,必致反恩为仇。”

雍正这份谕旨,一改过去嘉奖称赞的语气,也寓示着对年羹尧打击的开始。此后,年羹尧的境况急转直下。

剥洋葱,扫清年羹尧的外围力量

要防止年羹尧狗急跳墙,就要先将其羽翼剪除,特别是西北。在年羹尧离京后,雍正就开始给相关人员打招呼。一是鼓励年羹尧的亲信主动与年羹尧划清界限,揭发年羹尧的不法行为,以图自保;二是年羹尧不喜欢的人,让他们知道年羹尧快倒了,让他们坚定立场;三是与年羹尧关系一般的人,让他们疏远年羹尧,不要站错队。接着,雍正开始给年羹尧“掺沙子”。

雍正三年正月,雍正将图里琛调往陕西。图里琛是雍正安排专门针对年希尧(年羹尧哥哥)的广东布政使,年希尧被解职后,图里琛急调陕西任巡抚。雍正给他的密旨中说:

“朕调你,因你是满洲,敢作敢为,此数年陕西官员皆成年羹尧随从矣。尔到后,不得稍有惮惧,即使一百个年羹尧也不能加害于尔”

接着,雍正提拔年羹尧的“死敌”蔡珽为左都御史。这是向天下发出信号:要清理年羹尧了。蔡挺不负圣望,带动了一批人,弹劾年羹尧的奏折一本接一本。

雍正三年三月,雍正开始对西北“换血”。罢免年羹尧亲信甘肃巡抚胡期恒,让岳钟琪兼理甘肃。岳钟琪与年羹尧关系密切,雍正对他并不完全信任,因此,雍正下令让图里琛连岳钟琪一起监视。其他年羹尧的党羽,或调离,或罢免。

等到年羹尧孤掌难鸣时,雍正解除了他的川陕总督以及大将军之职,将其调离西安老巢,改任杭州将军。

一步一步贬到底

年羹尧在去杭州的路上,雍正就布置好天罗地网,下令各地督抚严密注视年羹尧。他前脚离开,后面就有人弹劾,西安副都统立刻向雍正密奏:年羹尧贪赃枉法,所得钱财无数;岳钟琪也揭发年羹尧损公肥私之举;田文镜直接奏明年羹尧行李数量之巨……

到了杭州,年羹尧受到巡抚法海和杭州副都统傅森的“招待”。这两人都是雍正的亲信,很清楚主子的用意,所以,他们一边搜集对年羹尧不利的证据,一边添油加醋地弹劾年羹尧。

只要有人弹劾,雍正就下令年羹尧来一个“明白回奏”,再给一个处分。七月到杭州,八月就成了闲散章京,年羹尧因此成为任职时间最短的杭州将军,仅有25天,当时就流传着“一日降了十八级”的说法。九月,年羹尧已经被雍正一棍子打到底,所有职衔都被剥夺。

等到年羹尧成了“孤家寡人”,朝中臣子纷纷揭发,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已做好时,雍正下令将其抓捕、抄家、押送回京审讯。经过京城各部院审讯,年羹尧被定九十二款大罪。

雍正三年底,年羹尧被赐自尽,一条白绫了却余生。

秋媚说:君主是棋手,执棋掌控全局;臣子是棋子,只有被棋手利用的份。年羹尧成功牵制了胤禵、平定了西北,本就失去了利用价值,继续耍大牌无异于自取其辱。




谢谢炒米视角的问题,我来答:

在解除年羹尧的兵权之前,雍正帝是有一定准备的。

朝廷上下一致弹劾年羹尧,且年羹尧对雍正帝的大不敬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拿下年羹尧只是一个时机问题。
(图片来自影视资料)

正好,被雍正帝派往大西北监视并控制年羹尧军饷的孙嘉诚让年羹尧给杀了,孙嘉诚是朝廷的柱石,敢直言纳谏,这是人人知道的事。

孙嘉诚是甘肃巡抚,执行着雍正帝的新政的推行,也受到了年羹尧的阻绕。

本来派孙嘉诚在年羹尧的身边是有深刻含义的。
(图片来自影视资料)

雍正帝是想;你年羹尧一看到孙嘉诚似乎应该有所警觉,有所收敛,觉得就像雍正帝在身边一样,时刻提醒你年羹尧就是一个奴才,不要妄想这边一块云,那边一片雨的,哪成想年羹尧他胆大包天竟然给孙嘉诚杀了!

此时的雍正帝真正的火了!但是雍正帝还是没想杀了年羹尧,毕竟他是自己府里出去的奴才。

还有一层就是年羹尧的妹子年氏是雍正帝的妃子,且年羹尧立有大功,如果杀了他,难免天下人会说雍正帝杀功臣,有兔死狗烹之嫌。
(图片来自影视资料)

但是必须要解决他了!雍正帝作了如下调动,又下了几道密旨:

一,令张廷玉全权负责处理此事。

二,令岳钟琪接管大将军一职并全部撤换原将佐。

三,云、贵、川、陕、甘宁密切监视西北大营,如有异动可就地缴械。

四,派图里深率亲兵前往宣诏,如不奉诏就地正法。
(图片来自影视资料)

经过雍正帝的秘密处置和上书房大臣兼领侍卫内大臣张廷玉的周密部署,在年羹尧毫不知晓的情况下,顺利的解除了年羹尧的兵权。

此时的年羹尧还做着他的春秋大梦,搂着蒙古胖妞寻欢作乐呢!
(图片来自影视资料)

当图里深拿着雍正帝密诏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宣读:

是鬼神夺走了你的魂魄的时候,年羹尧这次如梦方醒,刚明白过来,已经成为了一个杭州将军。
(以上图片来自影视资料及网络)欢迎网友们一起互动、评论、留言必回复!




《雍正王朝》中的雍正最终下定决心赐年羹尧以自尽,可以说是颇为无奈的,甚至可以说是被朝臣和朝堂上整体舆论的“倒逼”下,做出的决定。然而,历史上雍正在处死年羹尧的时候,心中并没有如同在《雍正王朝》中的那般“内心挣扎”与“不舍”,反而其决心是无比的坚定,态度也是异常的决绝。

而与此同时,雍正在处理年羹尧的整个过程中,可以说是将他的“阴狠”和“腹黑”彰显无遗,并且是以非常“高超”的政治手段将年羹尧至于了死地。


年羹尧,当之无愧的“功臣”,但也是不折不扣的“罪臣”。

年羹尧与雍正的关系自不用说,自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将年羹尧家族所在的镶白旗汉军第五参领第一佐领下全部划归雍正统领,整个年家便与雍正建立了非常密切的关联,年羹尧也就此正式成为了雍正的“藩邸故人”。

康熙五十年(1711年),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雍正迎娶了年羹尧的妹妹年氏为王府侧福晋,这又使得年羹尧成为了雍正的大舅哥,两家人就此有了更加直接而又异常紧密的利益关系。

于是,在“九子夺嫡”的进程中,年羹尧无疑是雍正最为坚定的支持者,而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雍正登基之后,时任川陕总督的年羹尧又进而成为了雍正在地方封疆大吏中最为重要的拥护者。

雍正元年(1723年),青海蒙古贵族罗卜藏丹津发动叛乱,使得刚刚登基的雍正陷入了巨大的内忧外患之中,皇位稳固也受到了极大挑战,而这个时候他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年羹尧。

一方面,是因为年羹尧常年在西北地区领兵平叛,对于整个西北的战局走向、民族风情、山川地理等非常的熟悉,并且在西北现有的军队中,年羹尧有着极高的威望。而另一方面,还是因为年羹尧和雍正的特殊关系,使得雍正只有将此时全国数量最为庞大的军队交给他的这位大舅哥,才能真正的放心和安心。

于是,雍正将年羹尧任命为“抚远大将军”,领兵前往青海平叛。

《雍正王朝》中,年羹尧平定罗卜藏丹津的叛乱可谓是颇费周章,不仅前前后后打了两年的时间,几乎掏空了整个国库,而年羹尧本人更是生活奢靡、铺张浪费,尽管最终平定的叛乱,但是雍正为之付出的代价也是极为惨重的。

而历史上的年羹尧平定罗卜藏丹津过程却与《雍正王朝》中的演绎恰恰相反。

年羹尧本人是极度节俭,用“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来形容都不过分。而与此同时,年羹尧的军事天赋也在此次平叛过程中予以充分展现,前后仅耗费四个月,与叛军直接交战的时间更是少到只有不足二十天,包括部队的伤亡、粮草辎重的损耗都是非常之少。可以说年羹尧是极小的代价彻底平定了这场叛乱,全歼叛军部队,罗卜藏丹津本人更是化妆成一妇人才得以逃脱,此后再也没有东山再起。

而伴随着罗卜藏丹津叛乱快速被平定,雍正的皇位也就此稳固,立下如此不世之功的年羹尧也被雍正奉为了“恩人”般的存在。

“朕不为出色的皇帝,不能酬赏尔之待朕;尔不为超群之大臣,不能答应朕之知遇。”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其权势地位到达巅峰的同时,年羹尧也开启了“自我作死”之路。

一来,年羹尧居功自傲,目无君主。

此时的年羹尧是真的把自己当成是雍正的“恩人”,其行为相较于《雍正王朝》中所说的“用膳”、“翻牌子”等等,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以至于在雍正面前,他都不顾君臣礼仪,当面“箕坐”。此时的雍正并没有拘泥于年羹尧的这些“小节”,这也使得年羹尧浮夸的行为举止开始变得更加肆无忌惮。

二来,就是年羹尧贪赃枉法,生活也开始极度奢靡起来。

年羹尧一改其在平定罗卜藏丹津过程中的节俭作风,生活极度奢靡,并且贪污腐败,收受贿赂,不断网络财富。

三来,年羹尧也就此开始结党营私。

他仰仗雍正对其的信任与器重,开始把持官员的任免与升迁,官场称之为“年选”,与此同时他又在不断培植党羽,任用亲信,排除异己,弄得朝堂上是乌烟瘴气。

年羹尧的如此行为引得了雍正的巨大不满,只不过此时的雍正鉴于年羹尧巨大的功劳,并且考虑到自己又是刚刚对年羹尧全家都进行了极尽的封赏,贸然处置会令自己的皇权威信受到折损,于是选择了忍让。

但是,年羹尧拙劣的表现非但没有改善,反而呈现出了愈演愈烈的趋势,终于让雍正对其是忍无可忍,于是雍正就此下定了处置年羹尧的决心。


雍正的“腹黑”在处理年羹尧的过程中,可谓是尽显无遗。

正如前文中所说的,尽管此时的雍正对于年羹尧有着诸多的不满,但是他对于处理年羹尧也是有着自己的担忧。当然,他担忧的并不是年羹尧的权势以及手中掌握的重兵,而是担心自己贸然处理年羹尧会引发朝堂舆论的动荡,威胁到自己的皇权统治。

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雍正便采取了一系列“腹黑”的举动,把年羹尧置于不利的舆论境地之下,进而最终一步步将其送往了生命的尽头。

首先,雍正借由年羹尧的“死对头”蔡珽,暗示自己的想法。

蔡珽与年羹尧的结怨是在康熙朝时期,当时年羹尧担任川陕总督并且署理四川巡抚事务,后来蔡珽到任四川巡抚,并与年羹尧在诸多方面产生了矛盾,两人关系就此交恶。在年羹尧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权势地位到达巅峰的时候,他开始以权谋私对蔡珽进行了构陷与迫害,使得蔡珽被议罪并被判处了斩监侯。

这个时候的雍正已经对年羹尧产生了巨大的不满,于是他不仅赦免了蔡珽的死罪,还将其任命为左都御史,专门负责调查年羹尧的种种罪行。

雍正将蔡珽赦免并委以重用这一举动,无疑是在告知朝堂官员自己想要动一动年羹尧的想法,而上至六部九卿,下至地方督抚的各级官员,对此也是心领神会。

其次,雍正借机将年羹尧调离他的“西北老巢”。

雍正三年(1725年)三月的时候,出现了“日月合璧,五星联珠”的 “祥瑞”之兆,使得群臣纷纷写诗做赋,敬上贺表,向雍正祝贺。这个时候的年羹尧也向雍正上疏庆贺,但是在他的文章中,误将“朝乾夕惕”写作了“夕惕朝乾”。

于是雍正对此开始“大做文章”,认为年羹尧此举是大逆不道,将“朝”与“夕”调换位置就是在诅咒自己早点去世,好让新君得以继位。与此同时,雍正更是指出进士出身、有过翰林院任职经历的年羹尧犯这样的错误绝非“粗心”,而是完完全全就是“有意”而为之,对此雍正表现出了极大愤怒之情。

当然,这实际上纯粹是雍正的“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目的也非常明确,就是要找理由将年羹尧进行贬谪。

于是,年羹尧从“抚远大将军”的位置上掉了下来,被任命为杭州将军,统领军队的人数由十多万人,骤减到只有几千人。而在此期间,年羹尧的曾经的党羽与亲信,也遭到了雍正的打击,使得其在西北的固有势力土崩瓦解。

再次,就是雍正暗示、授意大臣们对年羹尧进行弹劾。

这一期间,此前被雍正安排调查年羹尧罪证的蔡珽,不断将年羹尧所犯的罪行予以披露,而雍正也借机“添油加醋”,进而鼓动官员们上疏弹劾,特别是那些年羹尧的同党、旧部或者与年羹尧有过交往和关联的官员们,更加对其强调现实的严重性。

一时间,弹劾年羹尧的奏折如同雪花一样飞向了北京,所有官员一边痛斥年羹尧的不端行为,一边极力撇清与年羹尧的关系。

最后,雍正为年羹尧定下了“九十二条大罪”。

在这“九十二条大罪”中,包括大逆罪五条,欺罔罪九条,僭越罪十六条,狂悖罪十三条,专擅罪六条,忌刻罪六条,残忍罪四条,贪婪罪十八条,侵蚀罪十五条,这其中,抄家灭门、处以极刑的罪过多达三十条。但是雍正还是念及年羹尧的功劳以及同年家的特殊关系,仅仅是赐年羹尧自尽,杀掉其子年富,至于年家的其他人包括年羹尧的父亲年遐龄、兄长年希尧以及年羹尧的其他儿子,则没有过多的牵连。

而实际上,雍正在将年羹尧议罪后,并没有马上将其处死。原因就在于年羹尧那位嫁给雍正的妹妹年氏。

雍正对于年氏是非常的宠爱,两人感情深厚。在雍正处理年羹尧期间,年氏病重,雍正为了害怕担心而加重病情,还可以将此隐瞒。后来,雍正为了给年氏“冲喜”,将其册封为敦肃皇贵妃,以示恩宠,只是天命不假,在年氏受封皇贵妃后的第三天便去世了,而年羹尧也就此失去了最后的“保护伞”。

就这样,在年氏去世后一个月,年羹尧被雍正下旨赐死,结束了其跌宕起伏的一生。


可以说,这一整套计谋与手段,是雍正屡试不爽的“惯用伎俩”,在处置隆科多、三阿哥胤祉、八阿哥胤禩以及九阿哥胤禟的过程中,雍正都是用到的这样的方式。

总结起来就是:第一步,先向朝臣暗示态度,制造舆论;第二步,进行调离后者隔离,做好后续工作的铺垫;第三步,暗示官员上疏弹劾,籍此营造“官场动荡”、“民怨沸腾”的舆论环境;第四步,宣布大罪,但是予以一定的从轻处分,以显怀柔之道。

于是,雍正就这样,在每一次都看似是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迫不得已”的做出决定,而在最后的处置过程中,他还不忘以“宽和”与“仁德”为自己塑造正面的形象,这份“腹黑”可谓彰显无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雍正   抚远   王朝   京城   兵权   巡抚   重兵   亲信   叛乱   总督   大将军   杭州   朝廷   大臣   康熙   官员   手段   关系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