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任用了哪些六国人才?

范雎

范雎本是魏国中大夫须贾门客,因被诬陷通齐卖魏,差点被魏国相国魏齐鞭笞致死,后在郑安平的帮助下,易名张禄,潜随秦国使者王稽入秦。

公元前271年,范雎见秦昭王之后,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他主张将韩、魏、赵作为秦国兼并的主要目标,同时应该与齐国等保持良好关系,秦昭王拜范雎为客卿。

前266年,他又提醒秦王,秦国的王权太弱,需要加强王权。秦昭王遂废太后,并将国内四大贵族赶出函谷关外,拜范雎为相。

范雎为人恩怨分明,掌权后先羞辱魏使须贾,之后又迫使魏齐自尽。又举荐郑安平出任秦国大将,王稽出任河东郡守。

凡是以前帮助过他而处境困苦的人,他都散家财物给予酬谢。范雎任相后,还创修褒斜栈道,发展秦同巴蜀之间的往来交通,最终“使天下皆畏秦”。

后长平之战爆发,范雎设计在外交上孤立赵国,防止各国合纵,两军对垒三年后,范雎又以反间计使赵国启用无实战能力的赵括代廉颇为将,助力长平,使得白起大破赵军。晚年举荐蔡泽接替自己的相位,辞归封地,不久病死。

百里奚

百里奚本是虞国大夫。晋献公假途伐虢后,灭亡了虞国,俘获百里奚。作为秦穆公夫人(穆姬)的陪嫁奴隶送到秦国。

百里奚逃离秦国,跑到楚国宛邑。秦穆公用五张黑羊皮从市井之中换回后,进入秦国成为大夫,人称“五羊大夫”。

主持秦国国政期间,百里奚“谋无不当,举必有功”,辅佐秦穆公倡导文明教化,实行“重施于民”的政策,内修国政,外图霸业,开地千里,称霸西戎,统一西北地区,促进了秦国的崛起。

这一时期,秦孝公称之为“甚光美”的时代。史载百里奚“三置晋国之君”,“救荆州之祸”,“发教封内,而巴人致贡;施德诸侯,而八戎来服”,使秦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为秦国崛起和统一六国奠定了牢固基础,堪称一代名相。

商鞅


商鞅辅佐秦孝公,积极实行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他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

经济上,他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战;军事上,他统率秦军收复了河西之地,被秦孝公赐予商於十五邑,号为“商君”,史称为商鞅。

商鞅是卫国国君的后裔,公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鞅。在位执政十九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

商鞅“少好刑名之学”,专研以法治国,受李悝、吴起等人的影响很大。后为魏国宰相公叔痤家臣,公叔痤病重时对魏惠王说:“公孙鞅年少有奇才,可任用为相。”又对惠王说“王既不用公孙鞅,必杀之,勿令出境。”

公叔痤死后,商鞅听说秦孝公雄才大略,便携同李悝的《法经》到秦国去。通过宦官景监三见孝公,商鞅畅谈变法治国之策,孝公大喜。前359年任左庶长,开始变法,后升大良造。周显王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变法,变法内容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

这时太子犯法,商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刑其太傅公子虔与老师公孙贾。秦孝公十六年,太傅公子虔复犯法,商鞅施以割鼻之刑。变法日久,秦民大悦。

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前340年,率秦赵军败魏国公子卬将军,魏割西河之地与秦,将人民迁居至大梁,此时魏惠王大忿:“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

商鞅因功封于商十五邑。商君之法太过刻薄寡恩,设连坐之法,制定严厉的法律,增加肉刑、大辟,有凿顶、抽肋、镬烹之刑。秦国贵族多怨。赵良劝说商君积怨太深,宜“归十五都,灌园于鄙”、“不贪商、于之富,不宠秦国之教”,商鞅不听。

前338年,秦孝公崩,惠文王太子驷即位,太傅公子虔告商鞅谋反,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结果因未出示证件,店家害怕“连坐”不敢留宿,自是“作法自毙”;

欲逃往魏国,魏人因商鞅曾背信攻破魏帅,亦不愿收留。后来商鞅回到商邑,发邑兵北出击郑国,秦国发兵讨之,杀鞅于郑国黾池,死后被秦惠王处“车裂之刑”于彤,灭商君之族。

张仪


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早年入于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出山之后,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六国入秦。得到秦惠文王赏识,封为相国,奉命出使游说各国,以“横”破“纵”,促使各国亲善秦国,受封为武信君。

张仪是魏国人,当初曾和苏秦一起师事鬼谷子先生,学习游说之术,苏秦自认为才学比不上张仪。张仪和苏秦完成学业之后,就去游说诸侯。后来,苏秦说服赵肃侯,而得以去游说各国诸侯实行合纵的联盟,但他担心秦国趁机攻打各诸侯国,盟约还没结缔之前就遭到破坏。

苏秦考虑再三,找不到一个能派往秦国为他工作的合适人选,于是他派人去悄悄劝说张仪来投奔他。于是张仪前往赵国,呈上名帖,请求会见苏秦。

但是,苏秦却对张仪不理不睬,招待张仪的时候也只是用给仆人和侍女所吃的饭食,并且还当众羞辱张仪,说张仪那么有才能,竟弄得穷愁潦倒到这种地步,是不值得收留的,说完就把张仪打发走了。

张仪这次来见苏秦,本以为是旧交,可以求得好处,谁知反而受到羞辱,一气之下,想到各国诸侯中只有秦国才能威胁赵国,于是便前往秦国。

苏秦在张仪离去后,暗中派人资助张仪到达秦国,并且帮助他见到秦惠文王。秦惠文王用张仪为客卿,与他共商攻打各国诸侯的大计。

这时,帮助张仪的人才说是苏秦故意激怒他,为的是张仪今后有更好的发展。张仪说:“唉呀,这些权谋本来都是我研习过的范围而我却没有察觉到,我没有苏先生高明啊!

况且我刚刚被任用,又怎么能图谋攻打赵国呢?请替我感谢苏先生,苏先生当权的时代,我张仪怎么敢奢谈攻赵呢?”秦国任相秦惠文君十年,秦惠文王派遣公子华和张仪围攻魏国的蒲阳,攻打并占领了蒲阳。

张仪趁机劝说秦惠文王把蒲阳归还魏国,而且派公子繇到魏国去作人质。张仪又趁机劝说魏王道:“秦国对待魏国如此地宽厚,魏国不可不以礼相报。”

魏国因此就把上郡十五县和少梁献给秦国,用以答谢秦惠文王。于是,秦惠文王就任命张仪为相,位居百官之首,参与军政要务及外交活动。公元前325年,农历四月,魏惠王、韩宣惠王为了对抗秦国,互尊为王。

秦惠文王派张仪为将讨伐并占领了魏国的陕,把那里的魏人全部交归魏国。秦惠文王命张仪修筑了上郡要塞。秦惠文君十四年,张仪拥戴秦惠文王正式称王,更年号为秦惠文王元年。秦惠文王二年,秦惠文王派张仪和齐、楚两国的相国在啮桑会盟。

魏国任相秦惠文王三年,张仪从啮桑回到秦国,被免去相位。为了秦国的利益,张仪去魏国担任国相,打算使魏国首先臣事秦国而让其它诸侯国效法它。

魏惠王不肯接受张仪的建议,秦惠文王大发雷霆,立刻出动军队攻克了魏国的曲沃、平周,暗中给张仪的待遇更加优厚。张仪觉得很惭愧,感到没有什么可以回敬来报答秦惠文王。秦惠文王六年,魏惠王去世,魏襄王即位。张仪又劝说魏襄王,魏襄王也不听从。于是,张仪暗中让秦国攻打魏国。魏国和秦国交战,魏国战败。

秦惠文王七年,韩、赵、魏、燕、齐国率领匈奴人一起进攻秦国,秦国还击打败了韩国申差的部队,斩首八万二千,诸侯们震惊慌恐。秦惠文王八年,张仪再次游说魏王退出合纵盟约,臣事秦国。于是,魏国宣布退出南北合纵,请张仪担任中间人与秦国和解;张仪回到秦国,重新出任国相。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

秦国能统一六国,离开不从六国输入的杰出人才,接下来根据他们的功绩排名(由小到大)来依次介绍。

1、公孙衍

国籍:魏国

爵位:大良造

入秦原因:18岁到秦国参军(估计是看上了秦国以军功封爵)

辅佐君主:秦惠文王

功绩:因为军功做到了最高爵位大良造,率军夺回了河西之地,打开了秦国东出的大门

结局:本以为唾手可得的相邦之位被秦惠文王给了张仪,由此心生不满出走魏国,合纵诸国攻秦,被张仪“连横”破解。


2、吕不韦

国籍:卫国

爵位:文信侯

入秦原因:看中在赵国做人质的秦国王子嬴异人,帮助他成为秦国太子,跟随其入秦

辅佐君主:秦庄襄王、秦始皇

功绩:独具慧眼帮助嬴异人上位,保护嬴异人逃离赵国,这才有了后来的秦始皇;帮助少年登基的嬴政稳固王位;率军攻灭东周国,周王室绝祀

结局:牵扯嫪毐叛乱,被嬴政罢职遣回封地;回到封地后东方六国趋之若鹜,纷纷邀请吕不韦来做官,嬴政怕吕不韦未来威胁秦国,下令将其全家发配至蜀地,吕不韦惧怕服毒自杀。


3、魏冉

国籍:楚国

爵位:穰侯

入秦原因:芈八子同母异父弟,随芈八子入秦

辅佐君主:秦昭襄王

功绩:拥立秦昭襄王,秦武王意外去世后,诸兄争位,远在燕国做人质的嬴稷在赵国和魏冉的支持下回国继位;平定嬴壮谋反,稳固了嬴稷的王位;举荐白起,让秦国拥有了最令人胆寒的尖刀;多次率军攻打魏国,占据魏国河东、河内大片领土

结局:范雎入秦后与秦昭襄王说魏冉权力过大影响了王权,并且批评其越过魏国、韩国去攻打齐国仅仅是为了自己谋私利,因此被秦昭襄王免职,遣回封地。


4、张仪

国籍:魏国

爵位:武信君

入秦原因:游说诸国不受重用,在楚国被污蔑偷了楚国相邦的玉璧,受到侮辱后入秦

辅佐君主:秦惠文王

功绩:以“连横”破“合纵”,瓦解东方诸国合纵攻秦之势,为秦国崛起获得稳定的“国际环境”;支持秦惠文王称王,秦国是战国七雄中最后一个称王的,这也标志着秦国正式成为列强;张仪欺楚粉碎了最强大的齐楚联盟,削弱了强大的楚国,为秦国东出扫清障碍

结局:秦武王继位后,不喜欢张仪的外交风格,更喜欢直接刀兵相见,不受重视的张仪主动辞职回到魏国。


5、李斯

国籍:楚国

爵位:

入秦原因:师从荀子,学业有成之后评估诸国情况,觉得秦国最有前途

辅佐君主:秦始皇

功绩:辅佐秦始皇统一六国;建议实行郡县制;建议统一文字;(就这三项便可让其功绩位居前三,如果对中华民族来说,功绩可位居第一)

结局:秦始皇驾崩后,联合赵高发动沙丘政变,矫诏赐死扶苏,拥立胡亥登基,后被赵高污蔑谋反,夷灭三族。


6、范雎

国籍:魏国

爵位:应侯

入秦原因:本是魏国大夫须贾的门客,被污蔑通敌(齐国),遭到魏国相邦魏齐毒打,以为他死了便将其扔到粪坑,爬出粪坑后范雎隐姓埋名入秦

辅佐君主:秦昭襄王

功绩:提出“远交近攻”,改变了秦国原来盲目的对外战争,专门盯着接壤的三晋和楚国狠揍,获得了巨大的土地利益;帮助秦昭襄王驱逐魏冉、芈戎等外戚权贵,实现真正掌权;使用反间计让赵国用赵括替换了廉颇,助力长平之战

结局:白起拒绝领兵攻打赵国,秦昭襄王不喜,范雎在旁说白起对秦昭襄王不满,秦昭襄王因此赐死白起;后来在一次谈话中,秦昭襄王提到秦国再也没有像白起一样厉害的大将了,范雎认为这是秦昭襄王在怪罪他,便主动辞职回封地去了。


7、商鞅

国籍:卫国

爵位:大良造,商君

入秦原因:本是魏国相国公孙痤府上当属官,公孙痤死后得不到魏王重用,恰好秦孝公发布《求贤令》,商鞅入秦

辅佐君主:秦孝公

功绩:商鞅变法是秦国崛起的根源,是秦国统一六国的基础,通过商鞅变法,秦国从破旧落后的边陲小国一跃成为新兴强国,后继之君依然坚持商君之法,最终秦国得以统一六国

结局:商鞅变法触动了太多守旧贵族的利益,若没有秦孝公罩着他们早就把商鞅撕成碎片了;秦孝公死后,宗室便诬告商鞅谋反,而继位的秦惠文王也与商鞅有过节,下令逮捕商鞅,五马分尸。古来变法者的下场都比较凄惨,但是他的功绩却随着大秦统一六国而光芒万丈。


8、总结

秦国真正做到了不拘一格降人才,无论是背着“偷窃”罪名的张仪,还是身有残疾的范雎,亦或是商人吕不韦,都能在体现出价值后得到重用,这是秦国能持续强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反观六国,朝堂之上相邦等职位都是宗室贵族担当,齐有孟尝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魏有信陵君,他们都豢养数千食客,却留不住一个大才,可悲可叹。




秦国能奋六世余烈而统一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来自其它各国的人才,而其中贡献最大的莫过于以下几人:

第一位:商鞅,又名卫鞅。

商鞅是卫国人,起初在魏国做魏相公叔痤的门客,公叔痤在临死前本来想要向魏惠王举荐商鞅接任相国之职,但魏惠王看不起他,没有接受公叔痤的建议而任用商鞅,于是商鞅便跑到秦国去效力。商鞅向秦孝公推销霸道而被任用,在商鞅的一系列变法下,秦国逐渐由穷弱走向富强并一举收复了河西地区,为秦国的强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位:张仪。

张仪是魏国人,因在魏国不受待见而跑到楚国做了楚相的门客,然而张仪在楚国也没有受到重视,反而被当作窃玉贼逐出了楚国。后来张仪在好友苏秦的帮助下来到秦国,因向秦惠文王提出连横之术而被任用,在张仪的努力下,六国合纵攻秦之策宣告破产,并将楚国的门户打开,为秦国的东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三位:范睢。

范睢也是魏国人,原先是魏相的门客,后因为欲改换门庭之事被魏相发现而差点身死,在一番死里逃生之后,范睢来到了秦国。因向秦昭王提出除三贵和远交近攻的策略被提拔为秦相,为秦国吞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位:吕不韦。

吕不韦是卫国人,从事商业,家财万贯。因见在赵国作人质的赢异人也就是后来的秦庄襄王奇货可居,所以吕不韦帮助其登上秦国的王位,赢异人因感恩而将吕不韦封为秦相。在吕不韦的帮助下,秦国度过了最危险的一次六国合纵,并灭亡了东周,稳定了秦国统一天下的政治形势。

第五位:李斯。

李斯是楚国人,因在楚国不受重用且领悟了老鼠哲学而跑到秦国施展抱负。李斯来到楚国后,向秦王赢政提出离间六国的计策而受到重用,后来又向秦王赢政上奏了一封《谏逐客书》,被秦王赢政任命为廷尉,为秦国统一天下提供了绝佳可靠的战略方案和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第六位:蒙骜。

蒙骜,齐国人,秦昭王时期从齐国投奔到秦国,在秦军中屡立战功,为秦国攻取了三晋大片土地,是继白起之后秦国又一虎将,其子蒙武和孙蒙恬相继为秦将,祖孙三代都为秦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第七位:郑国。

郑国是韩国人,韩国因惧怕被秦国吞并,于是派出郑国作为间谍入秦。郑国入秦之后,向秦王赢政建议大修水渠用于灌溉农田,其本意是消耗秦国国力,然而不久便被识破,为了保命,郑国据理力争,认为修建水渠对秦国的农业有利,于是秦王赢政保留了郑国,并继续让他兴修秦国的水利,这为日后秦国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秦国何止任用了六国的人才,天下只要有才能的人,秦国都能以兼容并包的精神给予重用。李斯的一篇《谏逐客书》就可以把这个问题说清楚。

公元前237年,秦王嬴政在秦国宗室大臣的劝谏下,要把秦国以外的人士都驱逐出去,秦国丞相李斯也在被驱逐之列。

李斯就写了一篇《谏逐客书》献给秦王,述说各国的人才帮助秦国强大的经过,最终嬴政取消了这个命令。

我们就按照《谏逐客书》里面的内容依次介绍从各国来投奔秦国的贤士。

一、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从四面八方得到了由余、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称霸西方。

秦国地处陕西,西面面临西戎许多部落的威胁,开始时并不强大。秦穆公作为一个十分想要有一番作为的君主,想尽办法得到许多人才,才让秦国逐渐强大起来可以说,秦国的强大是从秦穆公开始的。

由余本来是晋国人,流浪在戎地,戎王派他到秦国考察,秦穆公任用他为谋臣,灭掉了十二个戎国。

百里奚曾经在虞国任职,不被信用。虞国灭亡后,百里奚沦为奴隶。秦穆公听说他的贤明,就用五张黑公羊皮把他换来,任用他为相,秦国开始强大。

(五羊大夫百里奚)

蹇叔是百里奚的好朋友,百里奚向秦穆公举荐了蹇叔,秦穆公礼聘蹇叔为上大夫。蹇叔的眼光超前。秦穆公要去灭亡郑国,蹇叔成功地预见到,晋国会在崤这个地方设伏。

丕豹原本是晋国臣子,逃到了秦国,秦穆公任用他为将领攻打晋国,俘获的晋国的公子夷吾,得到了黄河以西的八座晋国城池。

公孙支从晋国来到秦国后,也被秦穆公重用为谋臣。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谏逐客书》

秦穆公征服西戎各部后,周襄王派召公送金鼓祝贺,命他担任西方诸侯的霸主。

二、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保证了秦国经济的巨大发展,奠定了秦国统一的基础

秦孝公在东面的魏国强大起来后,面临很大的危机。于是任用从卫国来的商鞅实行变法。

商鞅移风易俗,改革军功制度,鼓励发展经济,国家因此富强起来。占领了魏国的西河之地,打败了楚国和魏国的军队,迫使魏惠王迁都大梁。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谏逐客书》

可以说,没有商鞅,可能就没有秦国后来的统一天下。

三、秦惠文王用张仪的连横策略破坏六国的合纵之策,各个击破,保存了秦国

秦国强大起来后,六国开始恐慌。在苏秦的策划下,六国认识到,任何一个国家单独对付秦国都不可能胜利,只有联合起来,才能打败秦国,保存自己。

六国合纵,联合起来后,力量大涨,秦国陷入巨大的危机之中。

惠文王任用了张仪为相,恐吓六国,劝说他们和秦国分别结盟,接受秦国的保护,破坏了合纵策略,使秦国可以对六国各个击破。

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谏逐客书》

魏国把上郡十五个县的土地献给秦国来求和;秦国打败楚军,斩首8万,取得了楚汉中土地6百里。

这一切都是张仪这个魏国人帮助惠文王实现的,他不仅没有让秦国灭亡,反而使秦国土地更加辽阔,国力更加强盛。

四、秦昭王任用范睢为相,解除了秦国权力被外戚权贵掌控的局面,强固了王室。范睢还提出“远交近攻”策略,使秦国逐步征服邻国

秦昭王登基后,魏国的大权掌控在宣太后(就是芈月)同母异父的弟弟魏冉手里近三十年,秦昭王几乎等同于傀儡。

(秦宣太后芈月剧照)

范睢帮助秦昭王从穰侯魏冉和华阳君芈戎的手里夺回了权势,结束了权贵私人垄断秦国政权的现象。

范睢的“远交近攻”之策,使秦国避免了和东方大国齐国的硬刚局面,先从附近的魏国、韩国、楚国入手,获取了大量的好处。

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谏逐客书》

就像李斯所说,秦穆公、秦孝公、惠文王、秦昭王的成功都离不开这些客卿的力量。

五、李斯本人也是个大刀阔斧进行除旧布新的政治家

秦王嬴政正是在李斯的帮助下,才结束了战国七雄割据一方的局面,建立了大一统的封建政权。

从秦国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一个民族的强盛,都不能因循守旧,只有大开方便之门,吸引各方面的人才,才能强大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秦国是一个十分开放的国家,正是因为他重用来自各国的人才,才最终统一了天下。

朋友们,我是“北冥说史”,爱历史,爱文学,书写有深度的历史,做一个优雅的探索者。感谢您的“关注、点赞、评论、转发”。




百里奚是齐国人,商鞅是卫国人、公孙衍、张仪、范雎是魏国人,蒙骜是齐国人,蒙骜的儿子蒙武、孙子蒙恬、蒙毅留在秦国继续为秦国大将,吕不韦是卫国人,李斯是楚国人。

秦始皇时期,昌平君和昌文君是楚国公子,他们是秦国的相国。秦始皇命令他们帅军平定嫪毐作乱。

卫国在商鞅的时代,差不多是魏国的附庸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秦国   苏秦   晋国   连横   魏国   秦王   楚国   公孙   爵位   齐国   功绩   君主   诸侯   百里   强大   人才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