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红白喜事,村民帮忙都是玩,为什么会发生这奇葩怪现象?

不了解情况不要乱发议论!少见才有多怪,

农村办丧事,整个流程得需要几十人,上百人,人少了玩不转!他们都有明确的分工,职责。可他们也不相上班的工人,全程在忙,各有各的时段,没事的时候就是闲坐!只要是你不误差事可随便,

举几个例子,发丧的这一天早上六时开饭!伙房人员三点就得到位!误了饭行吗?吃了早饭准备午饭,晚上还有酒饭!洗碗人员三吨饭后忙一个小时,其它时间没事。送葬的车队人员,下午三点一后才有行动,其它时间没事!你听清了吗?不是你想象的乱玩!上午玩的下午忙,早晚闲的中午忙,各玩各的各忙各的!但是谁也不敢误差!红白理事会这一关你就过不了!丧主会记你一辈子!庄乡至少议论你半年!所以大家都很认真!自觉

至于喜笑打闹,一邦年轻人,很多几年没见面了!不少外地赶回来的,不是你家悲伤全村人都悲伤!乐队还唱还跳舞呢?整个白事过程一环扣一环,环环都有人负责!绝对是乱而有序,有指挥部,有总指挥!有账房,有会计,有采购,办事员,虽然说一天的机勾,但是都认真负责!往来收支当场点清,请示汇报,严肃认真!谁失误谁负责。事后礼事会向丧主祥细交待清楚!笔笔有帐,有证据,有签字!特别是收礼白账更为祥细!绝无疏露!二人以上签字,这是户家要存档的!白账要还的。……不知我说明白了没有?供你参考。




我姥姥去世的时候,姥爷家里来了很多村民帮忙,可前一秒刚哭完丧,下一秒他们就三个五个地聚在一起打牌、打麻将,还有说有笑的,我看了又是伤心又是气愤,上去把他们玩牌的桌子都掀了,事后我后悔不已。

我从小是跟着姥姥姥爷长大的,所以我和他们的感情非常深厚。我参加工作后,虽然离家比较远,一年也就回老家两三次,可每次回去都是先奔我姥姥、姥爷家。

我姥姥和姥爷的身体一直都挺好的,我工作的时候他们都快八十岁了,可身体一点毛病都没有,耳不聋眼不花,干什么活也都很利索,老两口还种了二亩地,自给自足,一点也不用儿女操心。

我以前做梦很少梦到家里的人和事,可是那段时间我经常梦到姥姥。梦里姥姥拉着我的手,叮嘱我天冷了多穿点衣服,还给我说她挺好的,不用挂念她。那段时间频繁做这种梦,我还以为是因为我太想她了,还计划等过段时间小长假的时候一定要回老家看看他们。

有一天,妈妈突然给我打电话让我回家,我问什么事,妈妈说也没什么大事,就是姥姥生病了,老人一生病,心理上就比较脆弱,她很挂念我,想见见我。我当时心里有一种非常不好的预感,我问她我姥姥是不是病得很厉害。我妈说没有,只是老人以前身体一直挺好,突然生病让家里人手忙脚乱的。妈妈让我如果方便和公司请假的话,就尽快回去一趟。

挂了电话后我心里越来越忐忑,加上那段时间频繁做梦梦到姥姥,我心里难免有些胡思乱想,越想心里越害怕、不安。当天我就和公司请了假,晚上去超市给姥姥姥爷买了些东西,第二天就自己开车回老家了。

走之前我给妈妈打了个电话,妈妈说他们都在姥姥家,让我回去后直接去姥姥家就可以。我说:姥姥生病了不是应该在医院吗,你们怎么都在家呢?我妈说:你别问这么多了,等你回来就知道了,你姥姥挺好的,你不用着急,路上开车开慢点。妈妈的话让我觉得我可能真是想多了,可因为迫切地想赶快见到姥姥,本来回家要开五个小时左右的车,可那次我路上一次服务区都没去,开了四个小时就到了。

姥姥的家离村头不远,我刚进村口,远远地就看到姥姥家附近有很多人穿着白色的孝衣,我当时心里咯噔一下,可还是安慰自己是别人家有丧事,不是我姥姥家。可是越走近,我的心也越冷,等确定那些人都是围在姥姥家门口的时候,我整个人都有些呆了,浑浑噩噩地走进去,看到我妈和我舅舅他们都穿着白色的孝衣,戴着白色的帽子,我脑袋就轰的一下。

我当时就像失去了理智一般,责问我妈他们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为什么不让我早点回来见姥姥最后一面。我妈妈说姥姥是突发脑溢血,走得很突然、很快,送到医院的时候就已经不行了。我妈妈给我打电话的时候姥姥已经去了,因为怕我知道实情后路上开车着急,所以才瞒着我。虽然我一遍遍告诉自己妈妈都是为了我好,可我还是无法释怀,当时内心除了悲痛还有自责和怨恨。

我们那边的风俗是在给老人下葬的这一天,会有很多亲戚朋友过来吊唁,他们不是固定一个时间一起过来,而是陆陆续续地分批来,他们来了之后先到灵位前拜一下,拜完后就一起等着给老人下葬,拜的时候他们会大声地哭上几声,那时候家里的亲人和周围帮忙的村民们也会陪着哭。当然,家里的亲人是真的哭,而来拜祭的亲戚朋友一般都是假哭,帮忙的村民们更只是象征性地叫上几嗓子。

我注意到院子里摆了好几张桌子,一开始因为伤心我并没有心思去想桌子的用途,可没过多长时间我就知道那些桌子是用来干吗的了。亲戚朋友在拜祭的时候,一片哀嚎之声,可上一秒刚拜祭完,下一秒那些帮忙的村民就散开了,他们也没有走远,而是三个两个的走到桌子那坐下一起打牌或是打麻将,嘻嘻哈哈的一片欢声笑语,让我看了很是刺眼。

我心里异常的悲愤,在我看来,他们这是对死者的不敬。我走到一个闹腾的最厉害的桌子边,心里憋着火让他们小点声,其中一个村民说:小姑娘,你去忙你的,我们心里都有数的。我突然就感觉心里的火憋不住了,我大声说:你们心里有数?你们心里有数的话就不会在我姥姥的葬礼上打牌、打麻将,更不会说说笑笑的!你们这样有心吗?还能叫人吗?

好多人看我这样牌也不打了,都围了过来,对我指指点点的,我爸也赶紧过来想把我拉到屋里去。

我当时就跟疯了一样,我大声说:你们都看什么看,该干吗干吗去,请你们过来不是让你们来玩的,是让你们来帮忙的!说完我把几个打牌的桌子都掀翻了。我爸当时气急败坏地扇了我一巴掌,我委屈地扭头就跑到了姥姥姥爷睡觉的屋子里,抱着姥姥的遗照放声大哭。

我也不知道自己哭了多长时间,一直也没人进来哄我,可能他们都觉得我需要反思一下,最后还是姥爷来劝了我几句。姥爷说他知道我很伤心难过,可我不应该把气撒在村民身上,这会让他们觉得我很没有教养。

姥爷这么说让我感觉更委屈了,我说:他们在姥姥的葬礼上又笑又闹的,难道他们做得对吗?我们都这么伤心难过,他们时不时地就哈哈大笑,你们看着心里就不觉得难受吗?

姥爷说:孩子,咱这边的风俗就是这样,他们愿意过来给我们捧个人场,我们应该感谢他们,而不是抱怨他们。

我说:他们在这边呆着也是玩,为什么还要让他们过来?他们捧的这种人场我宁愿不要。

姥爷说:以前家里有红白喜事的时候,光指望家里的几个亲戚朋友根本就忙不过来,所以就叫村民过来帮忙,一方面是他们可以帮忙做一些事情,另一方面别人看着这家人有这么多人给帮忙、捧场,会让人觉得这家人缘比较好,比较有面子。现在虽然红白喜事不像以前那么繁琐,也不像以前需要那么多人了,可这也成了一种传统。他们放着自己的事情不做,来给我们撑面子、捧场,我们应该感谢他们。

我说:那他们也不能在这边打打闹闹、打牌打麻将啊。

姥爷说:咱这边都是这样,又不是只有咱家这样,我们家有人去世,我们伤心难过,凭什么要求他们也跟着咱伤心难过?毕竟他们只是我们的乡邻,并不是我们的亲人。你都二十几岁的人了,应该试着理解这种人情世故,也让你姥姥走得更放心一些。

姥爷说完就出去了,留我一个人在屋子里。我平静下来后,认真反思了一下,感觉自己确实有点过分了。姥姥下葬后,姥爷请那些村民吃饭,我给他们道了个歉,他们也没有和我计较太多,都表示理解我,我很感激,眼泪再一次夺眶而出。

从那以后,我在农村参加婚礼或是葬礼的时候都会注意观察一下,然后我发现在农村的红白喜事上,很多来帮忙的村民都是玩,并没有什么事情做,这是非常普遍的一种现象,可我并不认为这是什么奇葩的怪现象,原因有以下几点:

1、这是农村几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传统。

一家有事,百家帮忙,大部分的农村都有这种风俗习惯,不管自己有什么事,都愿意放下自己的事情去给别人帮忙,给别人捧人场的同时也显出了他们伟大的情怀。红事别人叫你帮忙的时候你可以不去,可白事必须要去。谁家里都会有红白喜事,你帮助了别人,别人哪天也会来帮助你。

2、帮忙的村民并不是都是玩。

他们有忙的时候,只是可能你并没有注意到。以前的时候,需要做的事情会更多一些,比如烧锅、做饭、上菜、叫人等等,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事情要做。可现在很多流程没有以前那么繁琐了,就导致帮忙的人很多,而活却比较少,即便如此,他们也并不是都是玩,有事情的时候他们会积极去做,谁也不会推诿,没事情的时候才会聚在一起聊聊天或是干些其他的。

3、人多撑场面,也能看出来一个人的人缘是好还是坏。

虽然没有那么多事情做,可还是会有很多村民去帮忙,人多了总比没有人、冷冷清清的强,人多了热闹,这时候也体现出了主家的人品,正是因为主家人品还有人缘好,所以才有那么多人愿意过去帮忙、捧场,否则谁愿意放着自己的事情不做,去主家那里耗时间呢?而如果去帮忙的人很少,除了会让人觉得主家人品不怎么样之外,还会让主家很丢面子。

4、礼尚往来。

就算去了只是玩,没有啥事可做,可还是要去,因为礼尚往来,别人有事的时候我们去捧场、帮忙,等我们有事的时候别人也会百忙中抽出时间来过来给我们帮忙。别人叫我们过去帮忙我们不去,那等我们需要别人来帮忙的时候别人也不会来。所以,即便是就过去走个过场那也要去。

总之,我并不认为这种现象是奇葩的,我反而认为这是农村的一种很好的习俗和传统,这是一种非常难能可贵的精神,你帮别人,别人才会帮你。




我是黑嫂,我来回答。

由于农村生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里的特殊性说的是在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上和城里人截然不同。所以,农村生活中办的一些事跟城里也是有很大不同的。

比如说农村的红白喜事,过去的农村,谁家有了红白喜事,村里能去的都会去帮忙,可以说一家有事,多家帮忙。

但是,我们在看这些帮忙的人时,会发现有些人非常闲,他们时常走来走去,而且有不少人还在聊天、开玩笑,这就给人一种错觉,以为这些帮忙的人都是来玩的,他们根本不干什么活。

其实,这是根本不了解农村办红白喜事的流程,也并不明白这种事上帮忙的人是怎么回事。

黑嫂经常在村里事上给人帮忙,对于这种事可以说太了解了,甚至是红白喜事的流程都非常了解。

所以,今天咱们来说一下这个问题,看看村民究竟是在帮忙还是在玩,然后再说一下这是不是个奇葩现象。

Ⅰ:没有一个人是去玩的

我们先要明白农村有了这种事时的流程,比如说白事,当村里有人去世后,家里的孩子们首先会派人去通知村里管事的,这些管事的有专门的人,一般来说,都是村里各大家族中的老大或者是长门。

通知过后,这些人到来,然后就是商量怎么办这件事,其中最重要一项就是人员调度,他们知道村里谁在家,然后根据各人的年龄和能力去安排相应的活。比如说年轻人,身体壮,那就安排出力的活,如果是岁数大,那就安排烧火打杂的活。红事基本不做太多安排,因为大家都是自发来帮忙的,不用管事的去专门通知,但当这些人来后,会有管事的做个调度,就是安排一下每个人都干什么。

而在帮忙的过程中,也就是在事情进行时,并不是一直都在忙,比如说有人被安排的活是接亲戚,农村人都有亲戚,而我们的礼仪使我们来时要迎,走时要送。但是主家有事了,根本无法去迎或者送,所以就要专门安排人去干这件事,亲戚来了,如果是骑车,有人把车接过去,安排在专门停的地方,如果是开车,有人指挥着停到专门的地方。有人会带着亲戚进去,如果带了礼品,自然也是要接过去的。

那在干这份工作时,不是一直忙着, 因为亲戚不会源源不断不停的来,时间上也会拉开,来了就接,没来时,被安排接亲戚的人会聚在一起闲聊,说话。

难道她们是在玩吗?并不是,她们是在干活的空闲时间聊天,但并不能说她们就是在玩。我们举的是这样个例子,其它的人都是同样,大家只是抽出干活的空闲时间聊下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每个人都得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可以说有的活忙,有的话空闲时间多一些,但绝不能说他们是在玩。

Ⅱ:这件事非常严肃,一点也不奇葩

这里用怎么看待这个奇葩现象是错误的,这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不管是白事红事,所有帮忙的人,干的都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事情有大有小,安排的人各有不同,但是你不能捣乱,也不能因为自己贪玩而耽误了安排给你的活,你可以抽出空闲的时间聊天,但你得非常认真去完成给自己安排的活。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农村,谁家都会有这样的事,红白喜事是每家都会遇到的事。所以,谁家都会需要人帮忙。别人家有事时,自己去帮忙,自己不认真,比如人家白事,自己去了乱开玩笑,哈哈大笑,或者是抽出空闲的时间去玩牌了,导致有活时没人干,这些都会被人记住。

人家会认为你是故意捣乱,你可以不去帮忙,但如果去了,你必须要认真对待。如果是一次两次还好,如果是次数多了,或者是次次如此,人家会认为你这个人极不靠谱,或者认为你故意这样做,那等到自己家有事时,极有可能面临无人可用的情况。

一旦发生没人可用的情况,那在村里是很丢人的。所以,在农村,谁家有了红白喜事,管事的会找人安排相应的帮忙工作,自己如果不是有特殊情况,否则都要去,你说我干一天活能挣一千块钱,那也得停了去帮忙,人家找帮忙时你不去,你有事时人家也不来,这个是相对应的。

所以,我们才会说这件事非常严肃,也非常认真,不存在什么去帮忙的人实际上都是去玩。人家只是抽出空闲的时间闲聊一下,不会离开这个地方,活有大有小,不管安排的活有多小,你也不能离开地方。

故,奇葩用在这里实在不合适,因为没有人去这样的场合玩,所有帮忙的人也不是去玩。

Ⅲ:综上,我们可以看出这跟奇葩不沾边,另外有人说这是农村的陋习,不值得提倡。这跟陋习也没有关系,而是千百年来传下的传统,并不能说传下来的就是陋习,大家互相帮忙有什么不对呢?难道学城里,住对面而不认识,这样才好吗?

另外,各地的规矩和习惯不同,在帮忙这种事上或许会有不同的点,但有一点是相通的,只要去帮忙了,那就会很认真也很严肃完成,这是所有地方的农村都通用的。

最后黑嫂要说,其实随着农村红白喜事的发展,现在帮忙的人已经不太多了,因为大家平时都不在家,大多在外面打工或者工作,村里年轻人并不多。所以一些饭店包桌就应运而生,一切都由饭店承包和办理了,用的人大大减少。但除了吃饭这一项外,还有不少活需要帮忙的人,大多是一些中老年人能干的,这也适应现在农村年轻人少的情况。

我是黑嫂,很高兴为您解答问题,再见!




我村办的红白喜事,那在全世界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独一无二,绝对算得上一大奇葩现象。特别是谁家办丧事那叫一个奇葩。

父亲去世时,那几年村里正兴起攀比之风,看谁家花的钱多,看谁家办的热闹。在如何办理父亲丧事开销问题上,因为我家在村里也算是大户人家,所以我力排众议,意思就是倾我所有也要把父亲的丧事办的热热闹闹、风风光光。

我村村民有2500人左右,我记得父亲去世那两年,我村办白事的规模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最高潮。

父亲去世的第一天,主要是家里的亲戚近人男女老少差不多都得过来,得有四五十号人,主要是帮助我们给父亲擦脸穿衣把父亲安置好,摆上供桌供品点上蜡烛香什么的,门前再放好一张破凉席,以供人们凭吊。村里只要得知消息的人差不多也都过来看看,大概也有六七十人,看看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清扫院子,把院子里的碍事的笨重的东西安置一下,基本上分分钟谁也就没事了,这时管事的就会给帮忙的每一个人(不分男女)分发一包烟,我记得那一年买的烟是7.5元一包的白塔山。第一天帮忙的每人只得一包烟但没有饭吃。

第二天就热闹了。经过一夜的信息传达再加上大喇叭里放出的哀乐声,村里从十几岁到五六十岁基本上就都来了,每人一到场先领一包烟,站在一旁,等候管事的安排差事。我记得管事的就有三个,一个总管事的,两个副手。据统计第二天发出去的香烟就达到200来包,这时管事的开始安排差事,看坟刨坟的、报丧的、杀猪的、买棺材的、大灶小灶、管水管电的、安排找戏班子吹鼓队打棺帐的、拉运家伙的、购菜压面的、迎宾接客的……各负其责,分工明确。这样一按排,大概有百十来号人有差事,剩余的七八十好人没事就等着吃中午饭了。这中间一般有差事的都能领到第二包香烟,像刨坟的给的烟都是加倍的,特别是大灶小灶放水的(一般都是找一个家里穷又有残疾的)有十四五个人,因为一百多号人吃饭喝酒全靠他们了,所以,他们除了刚来时领的那一包烟外,上午管事的还会再给他们分发三四包烟,下午也一样。一天下来,这十几个人每人每天差不多能领回一条烟。

这一天到中午时,这一百多号人会准时就餐,每桌有小灶子炒好的六七个小菜,白酒啤酒随便喝。特别是中午这顿面条,由于主家杀的是一个整猪,汤水非常香,再加上人太多,人们为了吃上一碗香口的面条真是你推我挤争先恐后,你如果见了,那绝对是一道风景。人们憋足了劲都是吃的饱饱的才会回家。晚餐的场景跟中午差不多也是热闹非凡。到了晚上八九点钟,管事的要安排五六个年轻的烧火钱,每人又一包烟,最后再安排五六个能喝会玩的人守灵,这五六个人除了一包烟外,一晚上这几个人吃好喝好后就是打扑克玩麻将。

第三天,就是出殡的日子,这一天参忙人就更多了,村里凡是能走动的六七十岁的老人也都来了,再加上唱戏的、敲鼓的、跳舞的、军乐队、诵经的。第三天我大概统计了一下,就早晨参忙的每人一包烟就发出了260多包,早餐这一顿饭每桌十人就摆了二十多桌。想吃上一碗面,就得等上五六分钟,因为人太多了,老一点的根本到不了跟前。吊唁的亲朋好友、及走亲的亲戚们也都来了。院里院外都是人了,那场景可说是人山人海人群鼎沸。大小灶那些人发的烟比第二天还多,因为二百来号人差不多都没事干了,就等着干吃干喝,而这一切全都靠那十几个大小灶人员了。

到了中午,就是招待来走亲戚的及亲朋好友们,一摆又是二十来桌,烟酒菜饭一样不落照样全上去。十几个年轻的小伙子端着盘子来回穿梭照顾人们,饭后这十几个年轻人又会得到每人两包烟的待遇。一过两三点钟,出殡的时间到了,二三十个年轻点的上前,有抬棺材的有开车的。多数人都是站在一旁看着,人多力量大,出殡过程很快就结束了。

最后就是招待参忙的人,就是吃回灵席。二百来号人,院里摆布不开就到邻街里,二十多桌在大街里一字排开,那气势不可谓不恢宏,场面不可谓不壮大。先是上七八个凉菜炒菜、啤酒白酒,喝的差不多了紧接着上大米饭大烩菜。人们吃饱喝足后临走每人还会得到两包十块左右一包的香烟。

我记得给父亲办丧事买棺材花了一万来元,杀了个整猪,其它的花项不算,单说香烟这一项,1500多包烟你都不知道怎么发出去的,我只记得父亲那次办丧事总计花了将近四万元。只香烟一项就差不多三整箱折价一万多元。光给那个看坟风水先生就五百元还有两条烟。

农村奇事不奇,怪事不怪,见多了一样。不过这几年,我村的这些歪风邪气得到了很好的遏制,特别是一些小户贫穷人家办丧事时大队里会通过喇叭广播,只让去几十个人就行了,告诉那些没必要去的人就不要去参忙了,特别是那些去了不干活光吃饭领烟的人群。

记述完毕,谢谢阅读!




我不赞同题主的这种说法。农村办红白喜事,村民们会做到相互帮忙。农村人纯朴,能做到一家有事百家帮,村民在帮忙的时候是很尽责任的。不是像你说的那样帮忙着玩,在村民帮忙的过程中,不会发生你认为的奇葩怪现象。

在村民互帮当中,帮忙人来到主人家帮了就帮了,全过程不会去耍心眼,农村人秉承的是——帮别人等于帮自己的原则。试想:你去帮别人时磨磨蹭蹭、偷懒耍滑;轮到自家有事,别人也像你一样,换着谁心里好受?因此,村民在互帮过程中有张有驰、而且有条不紊的在进行着,直到把被帮的主人的大事办结束为止。

农村的大事有两种:一种是婚姻嫁娶;一种是过世老人。前者称为办红事,后者称为办白事。办红、白事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在此,我以办白事这件事来解答一下题主的问题。

农村办白事,如同举行一场大型活动。人们看到过“送文艺下乡”的活动吧!一场活动中有策划、编导、主持、表演等环节。办白事的前奏,附近有威望的村民会主动到主人家来,与主人商讨办事程序,临时组建治丧小组。

这个小组里成立各个岗位。如总管就分为内主管和外主管。内主管的职责是统筹办事过程中所需要的各项经费,监督和安排各岗位的帮忙情况;外主管负责把内主管整理出来的购物清单,安排人手与他共同购买办事过程中的各种物资。余下的执行岗位就有招呼吃饭的、装烟倒茶的、安排集中放爆仗的、煮饭做菜的、洗碗筷的、上席上桌布的、招呼吹喇叭的……一场白事办下来,有程有序、各司其职、互不偷懒,直到把白事办结束。

办白事的时间用时稍长,有假三天、假五天、假七天之操作;甚至有钱人家把逝者安排在家里守灵半个月以上。这当中,就需要守夜,村民会主动每晚到办白事的人家来轮留守夜。这个环节是自发的,没有安排人去请他们。守到半夜,主人还安排夜宵犒劳守夜的村民。从中可以看出,村民互帮是诚心诚意的。之所以,村民在办红、白事的过程中,并不像题主所说的那样——村民帮忙都是玩。而是在村民相互之间的紧密协作下,共同完成了每家一件又一件的大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红白喜事   奇葩   村民   白事   农村   小灶   丧事   管事   姥爷   姥姥   村里   家里   父亲   事情   发生   时间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