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有谁把24史读完了?

二十四史没读过,但为了初步对西方历史有个总体了解,我通读了威尔杜兰特的《世界文明史》。也是4000多万字,花了22个月,并做了摘录笔记。

毛主席爱读书不假,从他的著作中可以看出来,古今中外都有涉猎,不排除某一本书读了十遍八遍,甚至包括像大部头资治通鉴、二十四史通读了多遍,可即便如此,读六十遍绝无可能!

史书不在于读了多少遍,只要能明白其中的含义、门道就可以了。比如,资治通鉴曾有这么一节:刘宋文帝有一次组织北伐结果大败,军用物资损失惨重,几年的国家积蓄毁于一旦。一天,文帝正在举行国宴宾客中有几个“荒外降人”,大庭广众竟随口问了大臣还有多少军事装备可用。大臣急中生智,说尚有十万人的器具。妥妥的谎话,却让文帝渡过了外交事故。

这类章节读完就能明白其中的“治道”,无需读几十遍嘛。




谢邀,我有靠谱的答案!

据我所知,有据可查的资料中,毛主席是看完过24史的,不仅看完了24史,而且还进行了大量的批注。

据北京日报报道:

1952年,毛泽东特意购置了一部清乾隆武英殿版的《二十四史》,开始系统地阅读。从此时起,直到他逝世,在这漫长的24年间,毛泽东不仅通读了《二十四史》,而且还对其中十五史的重点篇章进行了反复阅读,做了大量的批注。其他九史,如《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周书》、《辽史》等,虽然正文没有评点,但都已经通读,并且有些内容在其他史书中相应的位置上也有评注。

正如毛主席说过的那句话:“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一个人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坚持去做一件事情,即使如24史这样的煌煌巨著,依旧能读完,而且还能运用自如,从中找到自己想要吸收的知识和学问。

有志者事竟成!古人不欺也!




如果有谁在你面前说,他读完了24史,你最好别信。

迄今为止,我认识的一些真正的读书人,我还没见过谁能把24史读完的,除非他像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张舜徽那样的史学大家、饱学之士,终生把研读24史作为职业的学者。即使如张舜徽那样的大家,他自己也认为,读24史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张教授在《自强不息,壮心不已——略谈我在长期治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中谈到:“为了读24史,不畏艰难,不避寒暑,坚持不懈地认真去读……整整花了十年时间,终于读完了这部三千二百五十九卷的大书。”

想想看,一个历史系教授读24史都这样困难,我们普通读书人的困难就更可想而知了。作为读书人,可能就24史中某个篇章读过,但我不相信他都向张教授那样系统地读完。为什么呢?历史作家张宏杰认为,24史是古文,有四千多万字,里面有今天读者不熟悉的大量生僻字,不知道的人名、地名,不熟悉的典章制度,诘屈聱牙之句太多,读起来极其费力。因此,假设一个人一天读完3000字原文,不论过年过节、刮风下雨,每天不间断地读,那么通读一遍24史,大约需要36年的时间。因此,除了少数的专业史学家,极少有人能真正读完24史的。同样的道理,除了24史之外,《资治通鉴》《史通》《通典》等等大部头的古籍,如果想要通读一遍,再去总结等,怕是一辈子也读不完。

不排除有极少数人读完了24史,并从中找到了读书和学习的乐趣。这种少数人一定是有读书信仰和文化追求的人,必须佩服。但是作为普通读书人,能读完24史,真是个遥不可及目标,必须要结合自己的学识、时间和精力来分配读书时间。重要的是,你要明白读24史是为了什么,达到什么目的。




不可能有人看完的。如果有人说他通读过24史,你可以认为他是个牛皮王。

二十四史通篇3000余卷,4000万字。

正常人如果不求甚解,一天可以阅读八万字左右,一目十行十万字。如果需要一定理解和记忆的话,两万字顶天了。精研更不必说。

我们取个中,一天四万字。意味着读完二十四史最少要一千天,3年。

但这里还有这么几个难题:

二十四史本身并不都是鸿门宴这样的名篇,文字生动,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大部分篇章是枯燥无味的流水账,让人读不下去,这是一。

而且大部分文字都是古文,没有一定的古文修养读起来更是味同嚼蜡,两眼昏花,完全不知所云,简而言之,看不懂。

另外,二十四史很多篇章如艺文志、地理志、职官志、年表等等,没有相关知识,更是不知所云,完全对不上,看几篇就想把书扔了。

此外,古人写书,由于纸张不易,喜欢用各种简称代称,更是让不熟悉相关历史的人若堕五里雾中,茫然不解。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现在已经不用或者很少用的字或说法,现代人根本不认识。有人不服?那你自己看看好了,前四史《史记》司马相如传中的名篇,《上林赋》,谁要是说全认识,我给他磕三响头。我反正是80%的字都不认识。鄙人硕士毕业,对史书颇有研究:

“且夫齐楚之事,又乌足道乎!君未睹夫巨丽也,独不闻天子之上林乎?左苍梧,右西极。丹水更其南,紫渊径其北。终始灞浐,出入泾渭;酆镐潦潏,纡馀委蛇,经营乎其内。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东西南北,驰骛往来,出乎椒丘之阙,行乎洲淤之浦,经乎桂林之中,过乎泱漭之野。汩乎混流,顺阿而下,赴隘狭之口,触穹石,激堆埼,沸乎暴怒,汹涌澎湃。滭弗宓汩,逼侧泌瀄。横流逆折,转腾潎冽,滂濞沆溉。穹隆云桡,宛潬胶戾。逾波趋浥,涖涖下濑。批岩冲拥,奔扬滞沛。临坻注壑,瀺灂霣坠,沈沈隐隐,砰磅訇礚,潏潏淈淈,湁潗鼎沸。驰波跳沫,汩濦漂疾。悠远长怀,寂漻无声,肆乎永归。然后灏溔潢漾,安翔徐回,翯乎滈滈,东注太湖,衍溢陂池。于是乎鲛龙赤螭,䱭䲛渐离,鰅鰫鳍鮀,禺禺魼鳎,揵鳍掉尾,振鳞奋翼,潜处乎深岩,鱼鳖讙声,万物众伙。明月珠子,的砾江靡。蜀石黄碝,水玉磊砢,磷磷烂烂,采色澔汗,藂积乎其中。鸿鹔鹄鸨,鴐鹅属玉,交精旋目,烦鹜庸渠,箴疵䴔卢,群浮乎其上,泛淫泛滥,随风澹淡,与波摇荡,奄薄水渚,唼喋菁藻,咀嚼菱藕。

“于是乎崇山矗矗,巃嵷崔巍,深林巨木,崭岩参嵳,九嵕嶻嶭。南山峨峨,岩陁甗崎,摧崣崛崎。振溪通谷,蹇产沟渎,谽呀豁閕。阜陵别岛,崴磈葨廆,丘虚堀礨,隐辚郁垒,登降施靡,陂池貏豸,沇溶淫鬻,散涣夷陆,亭皋千里,靡不被筑。揜以绿蕙,被以江蓠,糅以蘪芜,杂以留夷。布结缕,攒戾莎,揭车衡兰,槀本射干,茈姜蘘荷,葴持若荪,鲜支黄砾,蒋苎青薠,布濩闳泽,延曼太原。离靡广衍,应风披靡,吐芳扬烈,郁郁菲菲,众香发越,肸蚃布写,晻薆咇茀。

最重要的是,除非相关研究人员,大部分章节读了根本没用。




先讲一个笑话,一篇报道记载:某演员演一个历史人物,做采访时,为了彰显自己功课做的多,就读记者说:最近,自己为了这个人物,通读了一遍《二十四史》。哈哈哈,搞笑不?


我身边有不少文史爱好者,没听说谁看完整部二十四史的。那就太费神了,作业也太庞大了。

据郭德纲先生自己常说,他把二十四史全部看完了。

《二十四史》是历代王朝为前一个朝代做的记述和总结。

历经几千年,从三皇五帝到明思宗结束,洋洋洒洒太壮观了。这就是为何我们华夏的文化没有断层的原因。

由衷的说,了不起。

要是历史爱好者,我建议,您要是对那一段历史或者历史人物,更或者哪一个朝代感兴趣,那么,请翻看二十四史。

毕竟这是历代文人的历史总集,不是可以随便复制的。所以,喜欢历史,就必须看。

但是,我个人觉得,是否可以把二十四史作为历史工具书来阅读,想起一段历史,就翻看一下这套书,你让我静下心来由《史记》到《明史》一章不落的看完,我真没有那个耐性。

太长!!!!!!!!

前段时间,我想写晋文公。于是,拿出二十四史的《史记》,翻看《晋世家》。当然,也看了二十四史之外的《左传》。必须做的功课!

所以,我想说,二十四史真的可以作为工具书来看。

但是,不能把它作为绝对的工具书,我不是那个意思。

因为,历史就是写人和事。历史是有温度,有感情的。读史,必须带着理性和感性去读。

读史明理,就是这个意思。

如果,你对某个历史人物感兴趣,可以先看看别的著作,读读今人对这个人的理解。再翻看二十四史原文中历史人物,就能更客观,更全面。

另外,二十四史的出现应该不能算是全部的史书,比如《左传》,《竹书纪年》。这些书虽然不再二十四史里,但是,它的意义不亚于二十四史里的史实。

所以,我觉得,别在读不读完二十四史这个问题上较劲,意义不太大。读完也不代表你就是很优秀的史学家或者爱好者。也不必拿看完一套二十四史做彰显,重要的是对历史理解是否符合正确和深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上林   史记   大部头   左传   资治通鉴   史学   历史人物   史书   读书人   古文   篇章   工具书   教授   时间   财经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