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杀死李元吉和他五个儿子,为何仍敢娶弟媳杨氏,不怕报复?

在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不仅杀了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就连兄弟的孩子也全都给杀了,何来的报复?

或许有人要说,李世民强娶了兄弟的老婆,万一她们趁着李世民睡着了,替前夫报仇呢?

色字头上一把刀,李世民不会傻到拿性命换美人。同样是兄弟遗孀,李世民纳了弟媳杨氏,却没有纳嫂子郑观音,就说明他是有考量的。

李元吉的老婆杨氏生得极美,李元吉死后,李世民就成了接班人,将杨氏纳入了自己的后宫。

据历史记载,杨氏入宫后,她与李世民感情极好,她还给李世民生了一个儿子。

莫非这个杨氏缺心眼,别人把她老公杀了,她也不恨,还替仇人生孩子?

事实上,杨氏与她的原配丈夫李元吉的感情并不深。

李元吉是出了名的相貌丑陋,而且性情残暴。

李元吉刚一出生,就因为奇丑无比,差一点变成了“弃婴”。

当时他的亲生母亲窦皇后看到他那个模样,十分厌弃,便命侍女将其抛弃。

当时李渊不在家,侍女只得听从窦皇后的命令,将襁褓中的李元吉带走。

但这位叫做陈善意的侍女心地善良,她没有将李元吉丢弃,而是偷偷带回家抚养。

等李渊完职回家,侍女便将这件事如实禀告,李元吉才得以重新回到李家生活。

不过这个侍女并没有因此事换来李元吉的知恩图报,相反却被成年后的李元吉迫害致死。

李元吉不仅长得丑,他从小性格扭曲,争强好斗,而且非常残忍,经常逼着奴仆和侍妾们穿上盔甲,拿上刀剑,在院子里互相追杀,胜者重赏,结果好多奴仆侍妾在相互厮杀中不丧命。

有一次,李元吉在玩这种血腥的打仗游戏中被刺伤,有个妃子劝他不要再胡闹了,没想到李元吉竟然让奴仆一起杀死了她,还给她起名叫慈训夫人。

可见,给李元吉当老婆,风险也不小啊!

杨氏是隋观王杨雄的侄孙女,她出身名门,见过大世面,肯定看不上这个没担当的老公。

别说杨氏,任凭哪个女人,都不会喜欢这样一个品行的丈夫吧。

再者说,李元吉曾经有5个儿子,但这5个儿子都不是杨氏所生。

杨氏没给李元吉生下一儿半女,但后来给李世民生了儿子,足以说明她的生育能力是没问题的。也能侧面反映出,李元吉对杨氏并没有那么受宠。

如果杨氏给李元吉生了孩子,那么在玄武门兵变中,她便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孩子死在李世民的刀下,她估计做梦都想报仇吧。

也正是因为杨氏没生孩子,即便李世民杀得再多,她也没有必要为这些孩子报仇雪恨。

所以,对于杨氏来说,李元吉害她遭受牵连被囚禁,若不是李世民看上她,宠爱她,说不定她这辈子只能在阴暗的破房子里度过余生。她讨好李世民都来不及呢,哪里来的报复呢!

不过,即便杨氏再受宠,她在李世民的后宫一直都是个无名无分之人。

杨氏的身份,从头到尾都是李元吉的王妃。她的封号也一直随着亡夫李元吉的变化而变化,从齐王妃到海陵王妃再到巢王妃。

而她与唐太宗李世民之间,也一直是哥哥与弟媳的关系。

在这种名不正,言不顺的情况下,他们的儿子李明,也只能喊亲生母亲杨氏为“四婶”。

即便如此,杨氏依旧愿意死心塌地地跟着李世民,不敢说她有多爱李世民,最起码可以确定,她是不记恨李世民的。

那么,杨氏为何不能“转正”,莫非是李世民对她有所防范吗?

李世民不仅没有对她心存戒备,反而还想立杨氏为皇后。

结果,李世民刚提出给杨氏转正的想法,大臣魏征立马上书谏言:陛下不可以辰赢自累。

就这一句话,李世民就打消了立杨氏为皇后的念头。

原来,魏征的这句“辰赢自累”出自一个典故。

辰赢是秦穆公的女儿,秦穆公先将她嫁给了晋怀公,后来晋文公重耳逃难到秦国,辰赢又嫁给了晋文公。等到晋文公回到晋国做了国王后,大臣们在商议储君之位的时候,就有人想到了拥立辰赢的儿子。

由于晋文公和晋怀公的势力在晋国始终争斗不休,如果让辰赢的儿子做继承人,那么这两班人马自然会止戈为武。

但辰赢地位太低,在晋文公的妻妾中排行老九,而且辰赢此前的儿子,被封到了偏远弱小的陈国,将来晋国有难他也帮不上忙,况且辰赢先后嫁给了叔侄二人,这也是一个隐患。

魏征这么说,就是担心杨氏被扶正以后,她会成为下一个辰赢。他这是在提醒李世民要以史为鉴。

李世民是个英明的皇帝,听了魏征一席话后,他突然醒悟,从此不再提册封杨氏之事。

在这之后,李世民还把他和杨氏生的儿子李明过继给了李元吉,为兄弟延续香火。

不得不说,李世民法有点绝了,相当于把杨氏玩够了,又还给了李元吉,还附送一个儿子。

而杨氏呢,她也只能无奈地接受现实。贞观二十一年,杨氏在抑郁中死去,而她在史书中的身份非常尴尬,被载为巢剌王妃。

说李世民无情吧,他对杨氏又极好,甚至还想封她为皇后。说他有情吧,杨氏一辈子都笼罩在亡夫的头衔下。

那么,李世民对杨氏的占有,究竟是爱情,还是政治呢?

爱情估计有,但政治考量绝对是第一位。

“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余党一度与李世民秦王府的军队发生火拼较量,后来李世民取得唐高祖的谕旨,才让局势缓和下来。

局势暂时安定了,李世民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安定人心。

这个时候,厚待东宫和齐王府的家属女眷,便是李世民用来体现仁政的最好机会。

于是李世民便将她们纳入后宫,不仅可以为己所用,还能体现自己的仁慈,一举两得。

而在这些女眷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齐王妃杨氏。

杨氏不仅年轻漂亮,她的来头也不小,她出身名门望族,是隋观王杨雄的侄孙女。

李世民此时正是新帝上任,灭掉了反派势力后,他的江山更需要支持的中坚力量。杨氏作为杨家的一员,在朝廷中,杨氏家族的力量也不小。为了大局的维稳,李世民与杨氏交好,不亏。

于是,智慧的李世民,娶了绝色美女,满足了自己低级的欲望,也争取到了杨家势力的支持,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同样是兄弟的女眷,李世民对待大嫂郑观音的方式,就与弟媳妇杨氏截然不同。

李世民的大嫂郑观音出身于北朝望族荥阳郑氏,她不仅地位高,容貌也丝毫不输于杨氏。史料形容她:“淑韵娉婷,明月皎星河之夕;韶姿婉娩,和风泛桃李之蹊。”


郑观音16岁时嫁给了李建成,后来李建成当了太子,郑观音就成为了大唐的太子妃。
李建成与郑观音感情深厚,郑观音曾生下一个儿子,但很早就夭折了。

如果没有玄武门之变,郑观音就是未来大唐母仪天下的皇后,而李世民却发动兵变,让她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李建成死后,李世民没有将大嫂纳入后宫,他把郑观音迁居到长乐门,和一群宫女仆人住在一起。

郑观音对李世民感情坚贞,在孀居长乐门的50年里,她每天都在悼念亡夫。

但仅因为大嫂对亡夫感情坚贞就不足以被李世民纳入后宫,这个说法似乎有点勉强。

李世民不纳大嫂郑观音,最主要的原因是郑观音的娘家势力强大,他得罪不起。

在隋唐时期,有七姓十家之说,说的就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名门望族,其中就包含荥阳郑氏和陇西李氏。

在唐朝建立之前,陇西李氏的排名并不高,反而是郑观音的娘家荥阳郑氏的排名更高。

如果李世民强行纳了嫂子郑观音,那就意味着得罪荥阳郑氏乃至其他八家。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亏本买卖,李世民是不会干的。

况且,李世民即位初期,更需要攒人品和口碑,他不仅不能得罪荥阳郑氏,反而还得重点拉拢关系,以此稳固自己的统治。

李世民对大嫂采取的是“可远观不可亵玩焉”的态度,而对待弟媳杨氏,那当然就是无后顾之忧,高高兴兴地纳入怀中了。

所以说,李世民宠幸杨氏,并不是一时的头脑发热,而是经过深思熟虑,才做出的最终选择。




李世民一辈子娶了若干媳妇儿,其中杨氏是非常特别的一个。为什么说她特别呢?一来杨氏是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吉的原配夫人,二来杨氏是隋朝宗室之女,有弘农杨氏的强大背景。

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不光杀了哥哥李建成和李元吉,连他们的孩子也全都给杀了。其中李元吉的五个儿子全部被诛杀。这个时候李世民看上了李元吉的媳妇儿杨氏,因此杨氏从此成了李世民的情妇。

杨氏一直在情妇这个职位上待着,据《新唐书》记载,李世民打算将杨氏立为皇后,结果被魏征阻止,从而杨氏失去了上位的机会。

至于其他史书,从未提起杨氏会被李世民扶正的事情。一般来说,杨氏失宠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李世民去世后,李治将李世民和杨氏所生的儿子李明,过继给了李元吉继承香火,简直讽刺。


李元吉这五个儿子未必就是杨氏所生。

杨氏虽然跟李元吉是原配夫妻,可是他们之间到底有没有生下一儿半女,这在历史上还真的没有记录。

只知道李元吉曾经有5个儿子,但是这5个儿子的生母,是不是杨氏,这一点也无法考证。大概率可以认为,这5个孩子都不是杨氏所生。

为什么呢?因为杨氏后来跟李世民搞在了一起,而且还生了个儿子。如果此前自己的儿子被李世民杀死,那杨氏肯定是要报仇的。

既然孩子不是杨氏所生,那么杨氏也没有必要为这些孩子报仇雪恨。同时李元吉生了这么多孩子,却没能跟杨氏生一个,而杨氏后来生下了李明证明生育能力没有问题,可见李元吉对杨氏并没有那么宠幸。

太宗于是定计诛建成及元吉。元吉死时年二十四。有五子:梁郡王承业、渔阳王承鸾、普安王承奖、江夏王承裕、义阳王承度,并坐诛。寻诏绝建成、元吉属籍。太宗践祚,追封元吉为海陵郡王,谥曰剌,以礼改葬。贞观十六年,又追封巢王,谥如故,复以曹王明为元吉后。---《旧唐书》

李元吉被杀以后,杨氏和李元吉的其他姬妾都被李世民关押在后宫一个狭小的宫殿之中生活。可见日子很不好过,后来杨氏得到了李世民的宠幸,这人生才算是熬出了头。


李世民的杨姓老婆,其实不在少数。

李世民众多老婆当中,姓杨的其实不少,有记录的至少有四个:

  1. 第一个便是李世民第十三个儿子李福的生母杨贵妃。这个杨贵妃和唐玄宗那个杨贵妃可不一样,那个是杨玉环,李世民的杨贵妃名字在历史上没有记录,婚前的身份地位也不详,只知道她被封为贵妃,地位不低。
  2. 第二个是大名鼎鼎的杨妃了,杨妃是隋炀帝杨广的女儿,这身份可算是尊贵到极点了。她和李世民生了两个儿子,分别是第三子吴王李恪和第六子蜀王李愔。这俩孩子都是很优秀的,但是由于杨妃的特殊身份,使得他们不可能有继承权。
  3. 第三位是杨恭道的女儿,被李世民封为杨婕妤。她有没有生孩子在史书上并没有记录,杨恭道是隋朝观德王杨雄的儿子,正儿八经的弘农杨氏,所以杨婕妤的地位也是比较尊贵的。估计是没有生儿子,所以在历史上没有留下什么事迹。
  4. 第四位便是李元吉的原配夫人杨氏了。杨氏其实也是弘农杨氏的人,她是隋朝观德王杨雄的侄孙女,也就是杨雄兄弟的孙女。

据史料记载,杨雄只有一个榜上有名的兄弟,那就是杨达。杨达这个人可了不得,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外孙女,就是大名鼎鼎的武则天。


如果说杨氏是杨达的女儿,那么她就很有可能是武则天的姨妈,这层关系,那是相当亲密了。武则天入宫嫁给李世民,说不定也有杨氏撮合的成分在里面。

不管怎么说,杨氏是弘农杨氏的后人,这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弘农杨氏是一个流传千年的贵族体系,早在汉高帝时期就已经有了第一代,到了东汉时期,更是五世三公,显赫一时。隋朝的杨坚就是弘农杨氏的旁枝,而越国公杨素是弘农杨氏的嫡系子孙。

就算到了唐朝,弘农杨氏的地位也很强,杨氏的几个叔叔们,在唐朝都有做官。他们盘根错节,跟唐朝各路贵族之间都有联姻关系,是唐太宗必须要拉拢的对象。

因此李世民娶了这么多姓杨的女人,我觉得她们应该都出自于弘农杨氏。只有这样,李世民的地位才能更加稳固。


因为魏征一句话,杨氏始终没有被李世民扶正。

杨氏虽说跟了李世民,还给李世民生了娃,可是李世民从来没有真正明媒正娶把杨氏接过门,也就是说杨氏从始至终,一直都充当着李世民的情妇。

这就比较尴尬了,杨氏始终都是李元吉的正妻,堂堂的巢王妃,可是她却必须要日夜陪伴在李世民身边,不免会给人惹来闲话。

曹王明,母本巢王妃,帝宠之,欲立为后,魏徵谏曰:“陛下不可以辰赢自累。”乃止。贞观二十一年,始王曹,累为都督、刺史。高宗诏出后巢王。永隆中,坐太子贤事,降王零陵,徙黔州。都督谢祐逼杀之,帝闻,悼甚,黔官吏皆坐免。---《新唐书》

就算是这样,杨氏依旧愿意死心塌地地跟着李世民,可以说明两点,一点杨氏并不记恨李世民,第二点就算记恨李世民,她也会为了活下来跟李世民继续好下去。

李世民曾经有把杨氏扶正的打算,而且是要改立杨氏为皇后。这件事可了不得,因此大臣魏征上书说了这么一句意味深长的话:陛下不可以辰赢自累。


这里就有一个小故事,辰赢是秦穆公的女儿,秦穆公先将她嫁给了晋怀公,后来晋文公重耳逃难到秦国,辰赢又嫁给了晋文公。等到晋文公回到晋国做了国王后,大臣们在商议储君之位的时候,就有人想到了辰赢的儿子。

为什么呢?因为晋文公和晋怀公的势力在晋国始终争斗不休,如果立辰赢的儿子做继承人,那么这两班人马自然会止戈为武。

可是也有人表示反对,他们认为辰赢地位太低,在晋文公的妻妾中排行老九,而且辰赢此前的儿子,被封到了偏远弱小的陈国,将来晋国有难他也帮不上忙,况且辰赢先后嫁给了叔侄二人,这不是什么好事情。

魏征这么说,就是担心杨氏被扶正以后,就是下一个辰赢。辰赢是历史上公认的既淫且贱的人,而且事关储位之争,因此李世民放弃了这个想法。


总结:杨氏为了活命,也是真的拼了。

杨氏长得应该不错,但是最早并没有得到李世民的宠幸。她在后宫度过了一段幽暗的日子以后,这才得到了李世民的宠幸。

我认为这期间,杨氏是花了不少力气的,否则她将会跟李元吉的其他妾室一样,在后宫的阴暗处孤独终老。李世民不缺女人,也不缺好看的女人,因此杨氏能够得到李世民的宠幸,这背后的名堂绝对不简单。

杨氏想要重见天日的心,别提多强烈了,她又怎么可能冒着生命危险,去伤害李世民呢?所以说她跟着李世民是自愿的。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




李元吉长的丑,性情凶残,杨氏少不了受苦。嫁给李世民,由王妃变皇妃,被皇帝娇宠,早忘记元吉了。后来想杀李世民时,已经无能为力。



李元吉长的丑,估计比猴子强不了多少,老妈觉得他是个怪物,要把他扔了,奶妈看他可怜,收养了他。

长的丑没有待见,李元吉从小性格扭曲,争强好斗,而且非常残忍,就连做游戏也和别人不一样,逼着奴仆和侍妾们穿上盔甲,拿上刀剑,在院子里互相追杀,胜者重赏,结果好多奴仆侍妾在相互厮杀中不丧命。

有一次,李元吉在玩这种血腥的打仗游戏中被刺伤,有个妃子劝他不要再胡闹了,没想到李元吉竟然让奴仆一起杀死了她,还给她起名叫慈训夫人。当李元吉的老婆,估计经常得提心吊胆。

李元吉和右卫将军宇文歆一起防守太原时,晚上经常不着家,悄悄地跑到百姓家里,强暴良家女。本性顽劣,肯定不会对杨氏等妻妾们好。

李元吉狡诈多变,有一次贼人进犯并州城,李元吉一看贼寇气势甚张,就对司马刘德威说:“你带老弱守城,我率精兵出城攻击贼人。”刘德威非常高兴,觉得李元吉有担当。没想到李元吉半夜带着王妃和宝物,让精兵保护着跑回城了,结果并州无兵防守失陷。唐高祖李渊大怒,从此只让他跟秦王李世民征讨,而不再让他独挡一面了。


杨氏是隋观王杨雄的侄孙女,她出身名门,见过大世面,肯定看不上这个没担当的老公。


后来,李元吉打了一手好算盘,想借太子李建成之手,杀了唐王李世民,然后再取代太子,自己做皇帝,结果在玄武门之变中,被斩杀,他的五个儿子全部被李世民杀死,但女人全留下了。


杨氏长得美貌绝伦,加上又是名门之后,知书达理,李世民觊觎她的美色,就将他接进宫中,百般宠爱。

对于杨氏来说,离开李元吉等于脱离苦海,重新开启新生活,她当然愿意。当时李世民已经登基,她可以从王妃升级到皇妃,是光宗耀祖的事。她才不会为长得像猴子的老公报仇。


杨氏生了儿子李明不久,李世民的长孙皇后去世了,李世民心里空落落的,于是想立非常宠爱的杨氏为皇后填补一下,但是这事被魏徵扰黄了。

曹王明,母本巢王妃,帝宠之,欲立为后,魏徵谏曰:“陛下不可以辰赢自累。”乃止。

 魏徵进谏称:“陛下您是贤德之君,怎么能为了辰嬴这样的女子毁了名声呢?”辰嬴是晋文公侄儿的老婆,晋文公又娶了她,一直被后人耻笑。

 

 李世民是个英明的皇帝,他听了魏徵话后,突然醒悟,杨氏毕竟是他的弟媳妇,他杀了弟弟,霸占了人家的老婆,已经被百姓诟病,如果再封为皇后,史书上会留下污点证据了。


于是李世民不但放弃了立杨氏为皇后的打算,也没有册封杨氏,反而追封被他杀死的李元吉为巢剌王,而且把他和杨氏生的儿子李明过继给了李元吉,为他延续香火。

的这种做李世民法有点绝了,相当于把杨氏玩够了,又还给了李元吉,附送一个儿子。这时的杨氏估计很想杀死李世民,可惜没有能力,她还得保护儿子。

贞观二十一年,杨氏在抑郁中死去,而她在史书中的身份非常尴尬,被载为巢剌王妃。




李世民击杀兄弟、逼父亲退位,做得狠、做得绝!最绝的是他居然娶了弟弟的媳妇,堪称“一代人杰”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先发制人干掉了自己的哥哥太子李建成,以及弟弟李元吉,随后又将两位兄弟的儿子杀得干干净净。

如果说以上作为只是心狠手辣,那么他在将李元吉全家杀死之后,居然将他的妃子杨氏纳入后宫,这就是让人发指了!可以说就是乱伦。

然而,李世民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他纳杨氏入宫,不仅仅是因为杨氏漂亮,更重要的是看上了杨氏背后所代表的家族力量。

一、杨氏出身于弘农杨氏,背后有一股强大的世家力量

杨氏可不是什么平头百姓,她出身于弘农杨氏。这是一个势力庞大的大家族。早在汉高帝时,就依靠敏锐的眼光迅速崛起,在朝野编织了一张庞大的关系网。

杨氏以弘农为郡望,即今天的陕西华阴一带。最早“出名”的是汉昭帝时的丞相、司马迁的女婿杨敞。其玄孙杨震在东汉任太尉。

杨震的儿子杨秉、孙子杨赐、重孙杨彪皆为太尉,达到人臣的顶峰。而到了隋朝,杨氏旁支杨坚,更是登基为帝!杨氏满门皆富贵!

而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是隋文帝杨坚的外甥,是隋炀帝杨广的的表兄弟。唐朝的政治体系,本质上是关陇贵族“共治”,杨氏在唐朝,依然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李世民登基时,唐朝可谓内忧外患。游牧民族虎视眈眈、当年的绿林好汉余烟未灭、国家经济凋零。更要命的是,李世民得国不正,朝野间非议极多!他就像坐在热锅上的蚂蚁一样!

所以,李世民把杨氏纳为妃子,是从稳定的大局出发的,争取了弘农杨氏的支持,便纷乱的局面迅速稳定下来。也顾不得什么乱不乱了!

二、杨氏能够“屈身”于李世民背后的交易

按照常理来讲,一个女人的丈夫被仇人杀掉,她最应该做的就是帮丈夫报仇,难道李世民不怕吗?李世民当然不怕。

像杨氏这样大家庭出来的女子,首先考虑的不是个人荣辱,而是家族兴衰。李元吉被李世民击杀,弘农杨氏不可避免地要遭受打击清洗,以李二的心狠手辣,弘农杨氏危在旦夕!

但是,弘农杨氏根深叶茂、朝中纠葛极多,李世民就算下手也必然元气大伤,这是刚刚登基的他不愿意看到的!

在这种两难情况下,双方突然发现:合作才是最好的选择。于是,纳杨氏入宫为妃就成为了必然。李世民获得了支持、弘农杨氏有了靠山、免于清洗。

其实,当初杨氏嫁给李元吉,不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吗?现在有一个更大的靠山,为什么不靠上去呢?难道非要拼个鱼死网破?

像李世民、杨氏这样的政治人物考虑问题,永远是把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名声?名声算啥!议论两天也就消停了!

三、杨氏和李世民的感情感觉好

按道理来讲,自己的老公被李世民杀了,杨氏应该恨李世民入骨才对,可实际上,李世民和杨氏的感情非常好。根据《新唐书》记载,他甚至打算立杨氏为皇后。

这件事情在朝中引发了巨大的“震荡”,后来还是魏征拼死上书、陈明利害,才打消了李世民的念头。杨氏虽然没有当成皇后,但她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李二是个极其精明厉害的角色,难道他分看不出杨氏是不是真心待他?他会立一个跟自己同床异梦的女人为皇后?只能说明,杨氏对李世民是死心塌地的。这就说明了一点,杨氏与李元吉的感情是非常淡薄的。

李世民杀了李元吉的五个儿子,这五个儿子,全部都不是杨氏所出,难道杨氏没有生育能力吗?非也!杨氏被李世民纳入后宫后,很快就生了一个儿子。

这只能说明,李元吉对杨氏并不是十分宠爱,甚至是十分冷淡的,最终杨氏也没有为李元吉生下一儿半女。

并且,杨氏嫁给李元吉,本身也是一场政治婚姻,夫妻之间毫无感情可言,所以,杨氏有必要拼上自己和家族的存亡为李元吉报仇吗?只有昏了头才这样做。

结语:李世民娶了弟弟的媳妇为妃子,并不是我们看到的那样简单,这此后有着深刻的利益考量。用普通老百姓的眼光去衡量帝王的思维方式,肯定无法得出正确的答案。

况且,从当时的风俗来讲,李唐建立时,鲜卑遗风犹在,关陇李氏深受影响,对男女之间的这样事情本来就很看得开!自李世民始,“脏唐”的种子悄然“开花”。

李世民固然是一代明君,拉开了“贞观之治”盛唐序幕。然而他一手策划的玄武门之变,却为唐朝的权利交接打上了血色的烙印。玄武门下,此后又先后发生了三起变乱!

不知道李世民在晚年时,有没有后悔当初的决定!但我想,他的内心一定是痛苦的,尤其是经历了李承乾造反之后。

因果循环,天道无情,对错又有谁能分得清呢!




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李世民已经彻底斩草除根,还怕什么报复。

李世民是出了名的心机男,他能瞒过老爹李渊,发动玄武门之变,一举灭掉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充分显示出他的狠辣果决,显然是经过了缜密策划。

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李元吉授首,但两人的势力并未完全清除,首当其冲的就是两人的家眷子女。

李世民诛杀李建成和李元吉的理由是二人谋反,这当然是栽赃陷害,没有什么证据,但此时李世民已经控制局面,李渊这个皇帝只能乖乖听话,没人会给死去的哥俩辩白鸣冤。

谋反可是诛九族的滔天大罪,但由于是亲儿子谋反,一般皇帝只会忍痛干掉自己儿子,不会再迁怒于下一代,连自己孙子都狠心干掉。

可惜的是,此时的李渊已经身不由己,说话不算数,如何处置李建成、李元吉的家眷子女不是他说了算,而是李世民来决定。

当时,李建成、李元吉各有5个儿子,最大的已经成年,最小的还在学走路,可谓人丁兴旺,但李世民毫不手软,下令将10个侄子全部杀掉,并在宗室中除籍,可谓斩尽杀绝。

李建成、李元吉的家眷则比较“幸运”,无论妻妾还是女儿都免于一死,但也被没入宫中,其中齐王李元吉的妻子、齐王妃杨氏,因为天生丽质,貌美如花,早被李世民觊觎,李世民借机将杨氏纳入后宫,成为自己的女人。

李世民对杨氏十分宠爱,杨氏为李世民生下一个儿子,也就是曹王李明,他是李世民最后一个儿子,从一定侧面反映出李世民对杨氏的宠幸。

长孙皇后死后,中宫缺位,李世民一度想要册杨氏为后,但因为魏征等人激烈反对,再加上杨氏的特殊身份,李世民才不得不作罢。

李世民杀了李元吉父子,还霸占弟媳杨氏,难道不害怕报复吗?当然不用怕。

首先,李元吉父子已经全部被杀,一个男丁都没留,没有后人,自然无人替李元吉复仇,这也是李世民斩草除根的原因所在。

其次,李世民留下李元吉的女眷,不是他心慈手软,而是因为这些女人毫无威胁,也不可能给李元吉报仇,毕竟在古代女性只是附庸,杨氏即便再恨李世民,也没有能力替丈夫孩子复仇。

或许是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李世民后来把曹王李明过继给李元吉作嗣子,从礼法上继承了李元吉一脉,而杨氏虽失去丈夫,却得到李世民的偏爱,也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我是狄飞惊,期待你的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弟媳   晋国   荥阳   贞观   侄孙女   生下   儿子   奴仆   大嫂   王妃   后宫   唐朝   观音   皇后   孩子   财经   李世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