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年人存款越来越多,年轻人却负债累累?

虽然我国居民存款余额非常多,目前居民存款余额已经达到1,10万亿以上,人均存款更是达到7.7万以上。

但是从存款客户的年龄结构来看,大多数都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40岁以下的年轻人存款比例相对比较少。

与之相反的是,目前很多年轻人的负债非常多,比如之前曾经有一个调查报告提到,目前90后的人均负债已经接近13万,80后的人均负债甚至达到20万以上。

看到这很多人其实都挺纳闷的,按理来说年轻人赚钱比较多,而且工资一直在往上涨,相反那些超过40岁的人工资相对比较稳定,甚至有一些人在40岁之后都可能面临失业的尴尬;而那些退休的老年人更是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基本上都主要靠退休工资,那为什么他们反而成为存款的主力了呢?

从实际情况来看无非就几点原因。

第一、年轻人面临住房压力。

年轻人之所以负债累累而没有存款,我觉得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很多年轻人都面临住房压力。

过去十几年,很多地方的房价都出现了明显的上涨,房价的涨幅超过大家工资的涨幅,所以大家购房成本越来越高,购房压力越来越大。

目前很多年轻人不是在攒钱买房,就是在还债的路上,好不容易攒了一笔钱拿去做首付了,然后未来二三十年又得从每个月的工资当中拿很大一部分钱来偿还月供,所以根本没有多余的钱去存款。

第二、年轻人开支压力大。

除了购房压力大之外,实际上年轻人还有很多开支压力,尤其是对于25岁到40岁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他们上有老下有小,各项开支非常大。

包括房贷支出、生活各项支出、娱乐消遣支出、孩子教育支出、人情往来支出、孝敬父母支出、教育培训支出等等。

把这些费用加起来之后,很多年轻人都是入不敷出,收入根本跟不上支出的速度,所以很多人都只能通过信用卡透支,借网贷,分期付款,分期购物等来应付日常的各项生活开支。

相比于年轻人来说,老年人基本上没有什么开支,大多数老年人开支就是日常的一些生活开支,还有一些治疗疾病的钱,所以他们开支要比年轻人少很多。

第三、年轻人消费超前。

现在年轻人收入不多但消费倒是不低,很多年轻人什么都要买,见到一些好东西就算分期付款他们也要买下来。

而且在各种消费分期付款影响之下,很多年轻人对支出根本没有什么概念,只有等到账单出来,他们才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钱,也正因为如此,很多年轻人糊里糊涂就背负了巨额的分期负债。

相比于这些年轻人的超前消费而言,老年人消费都比较谨慎,很多老年人消费大多都是应付日常的一些生活开支,没有太多的消费需求,所以花在消费上的钱并不多,这样可以让他们有更多的钱留下来储蓄。

第四、年轻人有更多的理财渠道。

虽然年轻人整体负债比较高,而存款比较少,但并不代表着所有的年轻人都没有钱,从实际情况来看,那些25岁到40周岁的人有很多人收入都比较高,储蓄其实也不小。

但是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接触的事物比较多,能够承受的风险相对比较大,所以他们在投资理财的过程当中,并不太乐意把钱放在银行里面存款。

毕竟目前银行的存款利息是比较低的,大多数银行存款利息都不超过4%,那些大银行存款利率甚至不超过3.5%,这个存款收益率对年轻人根本没有什么吸引力。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希望获得更高的收益,所以有钱的时候,很多年轻人都更倾向把钱投入那些风险相对比较高的投资项目,比如股票,基金,贵金属,期货,私募,信托等等。

总之,目前很多年轻人上有老下有小,各项开支比较多,如果收入跟不上开支的步伐只能举债过日子,所以很多人都是负债累累而没有存款。

但凡事没有绝对,有一些优秀的年轻人他们凭借自己的努力,整体收入比较高,可支配的资金也比较多,只是他们对存款不感兴趣,所以把更多的钱投入到其他投资领域而已。




我就在基层银行上班,可以明确的告诉大家:现在来银行存钱的人,99%以上的客户,都是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即使偶尔来个存钱的年轻人,金额也都在五万块钱以内。

为啥老年人越来越有钱?年轻人却负债累累呢?我总结了一下,大概就是下面的一些原因。

老年人有退休金,也没有大的额外开支,手里都比较有钱

我工作的银行,和社保局有合作,有代发退休金的业务。

有不少的叔叔阿姨,一个月退休金四五千块钱。她们根本就花不完,差不多能存一半以上。

像有个特别熟悉的客户阿姨,她每个月退休金有五千块钱。每次都取一半,剩下的一半就存个定期。

可以算一下,一个月存2500块钱,一年就是3万。十年的时间下来,连本带息,就有三四十万了。

而且很多老人,他也没有额外的负担。那些早些年贷款的房贷、车贷等,也已经还清了。

只要家里孩子不啃老,都可以把钱存的住。

老年人有钱,是很正常的事情。

而且大家发现没?很多投资上当受骗的人,以及被电信诈骗的人,都是一些老人。

一是因为老人防范意识差,另一方面还是因为老年人有钱。

年轻人压力大,开销很大,基本上都是负债的状态

有很多人就说:当今时代的年轻人,成功的标准不是存款百万,而是没有负债。

你在大街上做个采访,随便问一些路人,问他们有没有负债?估计十个人里有九个,都会告诉你有。

为啥年轻人都是负债累累呢?

1 . 工资收入不高,但是开销却很大

我国工薪阶层的收入,也就是在4000-6000之间。这点工资收入,想要养家糊口很难。

就像我自己,工作生活在二线城市。每个月的工资到手,都在一万左右。但是衣食住行都要花钱,而且还是一个人上班,养一家三口。

每个月挣的工资,根本就不够花。只能花呗、信用卡先刷,然后分期付款。

而且有一部分年轻人,喜欢过一种假精致的生活。明明工资三五千,却总想着过一万的生活。

工资收入供应不上消费的欲望,就刷信用卡,或者是各种贷款。到最后,就是把自己弄得负债累累。

2 . 房贷车贷,是年轻人的标配

像我在银行上班,身边的同事,十个有九个都背着房贷或者是车贷。

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想要在大城市里安家,特别的不容易。

尤其是对于家境不好的人,只能靠自己慢慢攒钱付首付。然后背着高额的房贷,每个月在苦兮兮的还房贷。

车子也一样,能全款买车的人很少,基本上都是付个首付,再还车贷。

房贷和车贷,已经成了放下年轻人的标配了。

3 . 很多年轻人爱折腾

像我们父辈的那一代人,接受的思想都是“勤俭持家”,“安安稳稳过日子”。但是现在的年轻人,野心都很大,普遍都有一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盲目自信。

很多人不甘心过普通的生活,拿着毕生的积蓄去投资,去创业。

最后的结果呢?因为没有能力,没有经验,败的惨不忍睹。

把本金搭上都是小事,很多人还欠了一屁股的债。有些人,因为欠债太多,甚至跑路,成为“失信人员”。

4 . 一部分人染上不良的习惯

花花世界,诱惑太多。只要一不小心,就可能染上不良的习惯。

前些年的时候,单位有个同事家里拆迁,赔偿了五百多万。这妥妥的就是人生赢家,把这钱存在银行,利息收入就能秒杀一大批人。

结果这个同事,不知道从哪里认识了一群朋友,染上赌博的习惯。

就短短三个月的时间,五百多万的拆迁款输的一干二净。最后还欠了一百多万的高利贷,工作丢了,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老年人没有生活的压力,又有退休金,因此存款越来越多。年轻人,生活压力太大,负债累累很正常。




身边一对上海老夫妻,退休时存款有120万。儿子要在上海买房,拿出50万,支援儿子首付。老俩口退休金约1万元,每月总消费不超过2千元,除去人情往来和日常零用,月余额有7千元。10年中,存款又达到80万。加上以前的存款,目前总计有150万。而且每年理财和银行利息也有5至6万。

儿子买房首付100万,第二年小俩口添丁进口。从进口奶粉到上幼教,私立幼儿园,还要报各种补习班。还完房贷,和儿子的费用,所剩无几。前年,又货款买了辆轿车,更增加还贷的压力。媳妇去年疫情,所在外资企业撤资,一下没了收入,家里的经济担子全部压在丈夫身上。

面临断供危机,小俩口开始打父母的主意,想找双方父母“借用”100万周转,缓解当前的经济危机。

老人的儿子也熟悉,一屁股两胯子债务,整天一张苦瓜脸。车子肯定养不起,正挂在网上售卖。因为父母都是上海本地人,饭点赶到老人家蹭吃喝。

老人明白儿子的窘况,经常挂在嘴边:养了一个讨债鬼。




这就分几种情况,一种是退休老人,长时间有国家工资,第二种是虽不是职工,但他属于个体手工业者有手艺或长时间做小生意,手中争了不少的钱;第三种是有一些农民,过去家庭副业搞得不错,比如疏菜水果经营得好,并业养殖业也不赖,每年都有存款。

特别是现在的退休老人,都是在毛泽东时代參加工作的,有稳定收入,属于打不破的铁饭碗,而且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有的甚至是工改之后才退休的,所以工龄长,工资高,他们的钱除了维持正常生活开支外都有存的。

这些老人,多数都仍然保持着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生活上不讲究,绝不乱花一分钱,总是把钱用在刀口之上,特别是不少的老人,知道如今的年轻人辛苦,找钱不容易,而且因他们的孩子还在读书,经济吃紧,老人们不但要拿出一部分扶持子女外,还要留一些自己作养老用,目的是不给子女们增加过重负担,所以老人们存款的比较多。

而年轻人,跟着时代的潮流,消费观念与老人们大不相同,基本上是有个钱花个钱,随着物价的不断上涨,他们的钱往往是入不敷出,特别是买了房子车子之后,有的女士穿戴又讲究,消费高而又不注意量体裁衣,这样一来,不少的年轻人不负债就不行。




老年人都有一种量入为出的思想。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收入进行消费。虽然他们大多都有退休金,但他们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收入支出。每月除了必要的生活开支,人情往来。他们会按月把剩余的钱存起来。而且年龄大了,平时买衣服的花销并不太多。只要够穿就可以了。甚至有时他们还会在衣服打折,或过季时,也不用花多少钱?就能买到。他们只注重衣服的保暖,大方,也不用那么时尚,赶潮流。因此,能节约很大一笔钱。

老年人只是年龄大了。平时会吃些药啥的?是不得不支出的。他们看着自己存折上的数字越长越多,会非常高兴,有一种成就感。他们日常消费理性,生活中的必须品,花费都会精打细算。只要是好用,吃好就会满足了,不会买太奢侈的物品。他们把储蓄当成一种自觉的生活习惯去执行。勤俭节约是他们从小就养成的美德。

他们总是为儿女着想,努力为自己的养老储备尽可能多的钱。以后自己看病啥的?尽量不给儿女们添麻烦。手里有钱才会有底气。他们都过过之前的苦日子。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幸福指数高。不对,生活有过高要求,安于现状。

他们不过于追求物质享受,社交也少。平时也没有太大花销。就会月月有剩余钱存起来。从不乱花一分钱,每分钱都花在刀刃上,物有所值。老年人以家庭有存款为傲。也是从心理想给儿女们攒点钱。怕他们以后有需求时,父母会拿不出钱,觉得那是做父母的失职。因为他们的父母也都是这样过来的!

年轻人的消费理念和老年人不同。他们年轻好面子,社交也广,年轻气盛。总觉得不如别人会让人瞧不起。有时本没有那样的条件,也要自己创造条件。只为了不让自己显得寒酸。他们本来年轻,资历浅,刚开始参加工作,工资什么的也不会太高。为了撑门面,不跌份。有的人不惜借网贷。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

等他们还不上的时候,就拆东墙,补西墙。捉襟见肘。钱会越欠越多。疲于奔波在还款的路上。身心疲惫,为自己的虚荣付出代价。他们开始是打算的挺好,只有努力工作,那些借贷,应该都能按时还款。不会影响到生活质量。

还实现了提前想用某些物品带来的便利(贷款买车,奢侈品,甚至房)。可有时计划没有变化快,意外失去工作(疫情)……打乱原来的生活秩序。那些欠款无法偿还,只能再想方法借贷偿还。进入恶性循环中,只能是负债累累。不知何时能偿还,只能推着往前走。最后有的甚至还是父母帮着还完。也是害怕他们会越陷越深,或者是不堪欠债人的追讨,只想过安宁日子。

他们没有老年人的务实。老年人会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不用承担债务压力。不过老年人一辈子过的谨小慎微。全凭自己的实力去实现愿望。老年人欠缺年轻人的魄力,但他们一生安稳。不会有太大的波折。

年轻人具有勇气,闯劲儿,使他们不甘于现状,是好事。但也要量力而行,不要太贪大,做与自己实力相差太悬殊的事。当时看着风光,万一有什么不能掌控的局面发生。就会陷于被动局面,使自己处境尴尬。这就是老年人有存款越来越多,年轻人却负债累累的原因所在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负债累累   老年人   存款   年轻   退休金   首付   开支   支出   有钱   工资   年轻人   老人   压力   收入   银行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