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真的喜欢比他大30岁的萧皇后吗?他们什么关系?

箫皇后是隋炀帝杨广的结发妻子,一个集美貌与智慧为一身的女性!

箫皇后又被称之为箫氏,她出生于西梁皇族,其父为西梁孝明帝萧岿,箫氏作为一国公主,本应享受“锦衣玉食”般的生活,但是因为风俗变故,被寄养于舅父张轲的家中。

北史·卷一十四》:炀帝愍皇后萧氏,梁明帝岿之女也。江南风俗,二月生子者不举。后以二月生,由是季父岌收养之。未岁,岌夫妻俱死,转养舅张轲家。轲甚贫窭,后躬亲劳苦。炀帝为晋王,文帝为选妃于梁,卜诸女皆不吉。岿乃迎后于舅氏,令使者占之,曰:“吉。”遂册为妃。

开皇二年,隋文帝夫妇来到西梁,为次子杨广选妃提亲,箫氏在这次选妃提亲大会上脱颖而出,嫁给了杨广,成为了晋王妃。

婚后,二人的生活可谓是十分的甜蜜,二人相敬如宾,互相倾诉着内心的话语,成为羡煞旁人的模范夫妻。

与此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晋王杨广开始窥探太子之位,想要替换自己的兄长杨勇成为当朝的储君。

而作为晋王妃的箫氏则是毫不犹豫的选择支持和站在夫君杨广这一边,为其出谋划策,拉拢文臣武将支持杨广。

开皇二十年,杨勇的太子之位被废,杨广如愿以偿登上太子之位,成为大隋王朝正统的储君,而作为杨广妻子的箫氏也随之成为太子妃,距离皇后之位可谓是一步之遥。

604年,隋文帝杨坚龙御归天,太子杨广遂及即位称帝,史称隋炀帝,而后萧氏也正式登上了皇后之位,达到了她人生权贵的顶点。

杨广成为皇帝之后,一改往日勤政爱民的形象,开启了他的暴政时代,萧氏曾为此多次规劝杨广施行仁政治理天下,但是都遭到恶劣杨广的训斥和咒骂,使得萧氏选择了不再劝解。

从公元611年到614年,隋炀帝杨广连续发动了三次与高丽之间的战争,令老百姓苦不堪言,最终激起民变,使得各地的农民纷纷揭竿起义,在各地起义之势的浪潮之下,隋朝的统治可谓是土崩瓦解,许多官军也效仿义军纷纷起兵反隋。

而隋炀帝杨广则是不以为然,带着萧氏等皇亲国戚在江都游玩,部将宇文化及见杨广如此昏庸,便心生杀念,带着手下的兵士强闯皇宫,武力逼迫隋炀帝杨广自杀。

隋炀帝杨广被杀之后,宇文化及将萧氏等皇亲国戚掳走,随后自称为大丞相,立秦王杨浩为帝。

与此同时,军阀强人窦建德拥兵而起,他派出大军攻打聊城,欲将萧氏等皇亲国戚抢夺在自己的手中,宇文化及率军与之对抗,不敌,只好交出了萧氏等皇亲国戚。

萧氏等皇亲国戚在手,使得窦建德底气十足,开始主动出击,与各路军阀强人争夺地盘。

就在窦建德忙着争夺地盘之时,突厥处罗可汗的妻子义成公主派出使者前往来到了窦建德的大营,告诉窦建德,自己要迎回萧皇后,与之团聚,窦建德本想推脱,但是考虑到自己还要借助突厥人的帮助,因此便同意突厥的使者将萧皇后接走,就这样,萧氏又颠沛流离的来到了塞外,与自己的小姑子义成公主生活在了一起,而这一生活就是十二年之久。

《北史·卷一十四》:及宇文化及之乱,随军至聊城。化及败,没于窦建德。建德妻曹氏妒悍,炀帝妃嫔美人并使出家,并后置于武强县。是时突厥处罗可汗方盛,其可贺敦即隋义城公主也,遣使迎后。建德不敢留,遂携其孙正道及诸女入于虏庭。

630年,天下既定,唐太宗李世民成为了一统河山的真命天子,这一年,他派出大将李靖率领大唐主力大军兵分多路攻打突厥,不久,突厥可汗投降,义成公主被杀死,萧氏则被李靖护送回长安。


这个时候的萧氏已经阔别故土12年之久,已经是一个63岁的老年妇女,唐太宗李世民见到她之后,给予她厚待和礼遇,让她继续享用皇族的特权和身份。

这个时候,就会有人问到,李世民为什么要礼遇和迎回前朝的皇后,他们有什么关系吗?还是因为李世民对这位大自己30岁的老年妇女有爱恋之心呢?

李世民之所以礼遇萧氏这位前朝皇后,主要有三个原因:

  • ——第一个,李世民与萧氏有亲属关系,李世民的曾外祖父和隋炀帝杨广的外祖父是同一个人,按照辈分来说,李世民是隋炀帝杨广的外甥,得喊萧氏一句婶子,其次,李世民娶了杨广和萧氏的女儿,萧氏从这份亲属关系来看,是李世民的丈母娘,因此我们结合这两个亲属关系来看,李世民是基于尊重长辈的观念而礼遇和迎回萧氏的。


  • ——第二个,李世民通过迎回萧氏,是为了向前隋的遗老遗少和皇族们示好,以此来获取他们的支持,我们都知道萧氏不仅是前朝的皇后,更是隋朝皇室的“话语者”,李世民主要获取了萧氏的认可和支持,就相当于获取了整个前隋皇族的认可和支持,使得李唐政权能够更加巩固。
  • ——第三个,虽然说李唐政权通过武力的手段统一了全国,但是李唐政权的“合法性”却始终受到质疑,义成公主在塞外建立了一个前隋小朝廷叫板唐庭,使得李世民十分的尴尬,为此李世民派出李靖率军将突厥降服之后,便开始紧锣密鼓的做萧氏的思想工作,最终不仅迎回了萧氏,还获得了萧氏的认可和支持,使得李唐政权的正统性得到了进一步确定。


因此我们综合以上三点,就能够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李世民并不喜欢这位前隋的萧皇后,而是出于政治考量和目的,才将她从塞外迎了回来,毕竟萧皇后作为前朝的正统皇后,根基很深,影响力也很大,有她的支持和帮助,李唐政权才能够更加稳固。

贞观二十一年,萧氏在长安病逝,时年81岁,她病逝之后,李世民为了表示尊重,将她葬在了隋炀帝杨广的帝陵旁边,让其能够死后与夫君杨广团聚。




女大三,抱金砖,女大三十,送江山。唐太宗李世民握着萧美娘的手,觉得这话说的太对了!



萧美娘也叫萧皇后,是隋朝二世隋炀帝杨广的皇后,袁天罡评她母仪天下,命带桃花。自古寡妇门前是非多,有家势背景还美貌的萧皇后,是隋唐时期的抢手人物。在《隋唐演义》中,即便年轻貌美的武媚娘,远远看到了萧皇后抑扬婉转的背影,心中暗道:这萧皇后,可不似五十多岁阿,怪不得如此多英雄对她流连忘返。

当然这是演义的说法,不过武则天倒是真和萧皇后有过交集,袁天罡也点评过武则天,“若是女,实不可窥测,当为天下之主矣!”,想想这袁天罡也挺有两把刷子的。除此以外萧皇后是贞观四年被李世民迎接从突厥回来,而武则天是在贞观十一年入宫成为武才人,两人在李世民的后宫起码待在一起十年时间,萧美娘在贞观二十一年时,先一步李世民走了,两年后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忽然驾崩,而武则天就去了业感寺,以后来武则天的能力和人生轨迹,或者她还向萧皇后拜过师父都不一定。




毕竟你可能不知道,武则天比唐高宗大四岁,俗语说女大四,福寿至武则天进了业感寺时才22岁,5年后27岁的时候再次遇上了唐高宗李治,才抓住了人生的唯一一次机会,28岁后再次进入唐朝后宫,一路由宫女开挂一样,经过了几年经营成功让王皇后下台,自己由武昭仪贵为武皇后。她的蝶变和手段可以看出,她是经过高人的指点的,因为数千年历史只有一个女皇帝,而她还是由后宫走上了金銮殿,协助唐高宗掌管天下,想想一个女子有如此的魄力和眼界,甚至在一些问题上做到狠辣和果断,不是一个长期处于深宫女子所能够表现出来的,所以她可以说是唯一,是否萧皇后有传承她什么经验,我们现在无法得知,可是以萧皇后和武才人两人不可争议的是,都是年龄比皇帝大,却能受到唐朝父子两位皇帝的敬爱和青睐有加,这是不争的事实。




而野史中说这萧皇后六十岁年纪,第一次与李世民见面,还能让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唐太宗,心中的小鹿乱撞,许多人很疑惑是不是太演义了。其实不然,拿现在来看,60岁老人保养得当,拥有40岁风韵的大有人在,比如国外一位叫Christie Brinkley的超模,已经六十多岁,但是人看起来非常年轻,而且其颜值还是保持在超模的水平,依旧风采照人,国内的我们可以拿刘晓庆来举例,先不说高超的化装水平,拿她日常的照片看来,也还感觉很年轻,当然化了妆的刘晓庆,看起来不过40多岁而已,还有一位大家熟悉的黑木瞳,在最新的近照看来,也是保持的非常年轻,给人感觉是一位很贤淑的少妇,可是她今年已经60岁了,从这些现在的例子看出来,如果女人天生丽质加上保养的得当,还有在运动与饮食上懂得养生之道,那么即便是是年过花甲,也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




所以也不用太过质疑萧美娘虽然年纪大李世民三十岁,可一样让李世民感觉惊艳,让武则天汗颜,因为她本身的确具有别人所没有的经历,而这也是李世民冒着被后世人各种戏说的风险,花了巨大代价在突厥迎回萧皇后的原因。

因为这萧皇后的身世可不一般啊,她的出身是兰陵萧氏,现在大家对着兰陵萧氏其实没啥感觉,可是在当时南北朝时期,这萧家可是有名的门阀世家,其在南朝的势力甚至开创了梁朝,而且追索源头,这萧家的先祖是汉初三杰之一的萧何,在萧衍通过各种手段取代了南齐以后,建立了梁朝,梁朝值得一说的就是梁武帝萧衍,他的一生经历很丰富,前期励精图治,后期相对昏庸,导致后因为侯景之乱,最后因为没东西吃归西。虽然他后半生几十年没碰过任何女子,可在前半生他还为了梁朝诞下了不少王子,而萧皇后就是昭明太子一脉的后人,这昭明太子萧统可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大咖人物,编著的一本《昭明太子集》,还有将《金刚经》分成三十二则,都是他的一手经办,并且取得了文学上的辉煌成就。




到了后来的陈朝,对门阀萧家都是恭敬有加,毕竟萧家的根深叶茂,轻易可是动不得,后来隋朝灭了陈国,陈国举国归附了隋朝时,还是的要给萧家几分面子,因为当时隋朝的势力可一时无法控制江东全景,需要和当地门阀世家的联合,而从岭南的冼夫人和冯宝归顺中可以看出,隋朝的统一完成是依赖地方世家的支持。而此时隋朝杨坚通过关陇世家的支持已经坐稳了皇位,当然他深知门阀的重要性,所以就为自己的二王子杨广,找了一个南朝萧家的女子所妻子,这就是萧皇后,萧皇后嫁给杨广的时候,才十三岁左右,




而谁也没想到,萧皇后的极具才华,当时杨勇是嫡长子继承制,已经封为了太子。杨广也想和哥哥较量一番,执掌隋朝的江山。此时的萧皇后虽然年轻可是却非常配合杨广,两人的表演堪称影帝影后级别,成功的取得了独孤伽罗的信任,同时大家也知隋文帝扬坚是个妻管严,当然也就听了独孤伽罗的建议,最后废除了杨勇的太子位,改让杨广做储君,而这其中的过程,可谓是一波三折,但是萧皇后的起到的作用很大,她可是陪着杨广装穷和吃苦,从十三岁开始做晋王妃到三十九岁到皇后,期间经历的辛酸和曲折,只要她自己知道。可以说没有萧皇后的配合,杨广是无法坐上隋朝天子的龙椅,




当然萧皇后如此的配合杨广,一部分为了自己,也有一部分是为了南朝萧家,虽然她早年经历有点坎坷,虽然出身是萧家人母亲还是张皇后,但是因为母亲不喜欢,被送给叔父们手收养,可叔父收养没一年就双双早逝,她是舅舅父张轲带大的,可是她毕竟是南朝萧家后人,而隋朝的独特性在于他自晋朝以后,分久必合的短暂统一皇朝,所以她必须代表着南朝门阀去抗衡关陇门阀,以让江南豪门在隋朝获得更多的话语权,而从隋炀帝屡次下江南,开通大运河可以看出他更青睐于江南豪门世家,这和隋文帝杨坚依靠关陇门阀不同,所以这也为隋炀帝的后来埋下了伏笔,当然其中也有他的好大喜功和各种的折腾,但是触动了门阀世家的利益,是最为根本的一个原因。




而萧皇后对于他登基后的种种作为,还是有进行过劝诫的,可是此时的杨广却什么也听不进去了,但是萧皇后毕竟还是和隋炀帝夫妻情深,在隋炀帝最后出巡江南时,依然跟了过去,最后隋炀帝给自己最信任的宇文化及被迫驾崩,隋朝至此实际意义的灭亡了,

而当时的萧皇后才只有五十多岁,她很幸运的就是许国皇帝宇文化及收留,让她随军回到家乡,其后宇文化及在洛阳被李密所击败,不久被窦建德灭了,而萧皇后就落入了窦建德手里,这时窦建德是建立了夏国,而窦建德可没敢接纳萧皇后入自己后宫,面对萧皇后自称为臣子,把萧皇后当祖宗一样的供着,本来萧皇后感觉日子也就这样,自己活着最终在窦建德这里安养天年。




可是命运通常是琢磨不透的,萧皇后有个小姑,当时嫁给了突厥的可汗为宠妃,听到了李渊在长安建立了唐朝,又打听到了窦建德这里供着萧皇后,立马让自己的老公处罗可汗去迎了自己嫂子回来,当然处落罗可汗也是知道萧皇后的大名的,也就欣然答应了,去窦建德处要人,这窦建德根本打不过突厥,所以很无奈的将萧皇后送去给了处罗可汗,可是这处罗可汗没高兴几年,就撒手归西了,儿子颉利可汗就按规矩,接纳了当时已经五十多岁的萧皇后入后宫,当然也包括义成公主。到了大唐建立不久,这突厥还是大唐的心腹大患,所以一直隐忍,在李渊和李世民平定了各地对手以后,最终任用了李靖忽袭突厥,最终拔出了突厥的威胁,为唐朝进入了强盛的贞观之治做了铺垫。




《隋书》卷三十六:及宇文氏之乱,随军至聊城。化及败,没于窦建德。突厥处罗可汗遣使迎后于洺州,建德不敢留,遂入于虏庭。大唐贞观四年,破灭突厥,乃以礼致之,归于京师。

李靖灭突厥之战堪称以少胜多的经典,先后两次的忽袭打的强大的颉利可汗只剩下数十骑逃出生天,最后被唐将张宝相擒获,不可一世的塞外突厥自此没落,而大唐也迎回了隋朝的皇后萧美娘,此时萧美娘已经是年过六十多岁,而李世民才三十多岁而已,所以两人是否能擦出火花,我们现在无法知道,但是我们不能忽略当时一个人,就是唐高祖李渊,因为这个是后的李渊还在世,并且退休在后宫养老,据说还为李世民增加了不少的弟弟,而这个时候萧皇后和李渊肯定是见过一面的,



按辈分李渊要叫萧皇后一声表嫂,而他也很无奈,自己的年号叫武德,可是年轻人不讲武德,发动了玄武门之变,他只好让李世民好自为之了,但是对于萧皇后多少有点内疚的,毕竟杨广一家可对李渊非常照顾的,自己夺了人家的江山,确实有点不厚道。

李世民也好几次听取了萧皇后的意见和建议,以隋朝的得失作为借鉴,无过加免有过则改,才有了后来的贞观之治,其实历史上李世民和萧皇后的关系,根本不像野史一样说的是情侣,或者两人有感情,他可不是因为喜欢萧皇后而接她回来,主要是为了江南家族对唐朝的支持,毕竟当时的江南门阀世家势力还很强大,而萧皇后可以说是他们的代言人,所以只要得到了萧皇后的鼎力支持,他们唐朝在江南一带可以说是稳了,同时即便是按照亲戚份上,自己在突厥手中救出了萧皇后,也是名留青史的丰功伟绩一件,这样做只有百利而无一害。




李世民迎回来六十岁的萧皇后,在唐宫中供养了十多年,出发点都是为了唐朝的江山社稷考虑,可以说是女大三十,送江山的来由,他可不是喜欢萧皇后,反而他是在尊重萧皇后,毕竟萧皇后是南朝的公主,隋朝的皇后,新兴的唐朝要江南一带门阀世家归顺,同时让老百姓能过上安乐的日子,必须的发扬中华优良的传统文化,就是尊重老人,这样做法不但让李世民得来孝顺的名义,还能借此笼络江南世家,一举多得,而唐朝能够强盛,富庶的江南所起到的巨大的作用,所以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绝对是没错的。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萧皇后年轻时风华绝代,传说是可以比肩四大美女的女子。寡妇门前是非多,萧皇后便是如此,一生被六位男子抢夺,历经坎坷终成传奇人物。

历史中的萧皇后

根据史书记载,萧皇后嫁给隋炀帝杨广被封为皇后,故有此萧皇后的叫法。

公元616年,隋炀帝杨广不管大臣的劝阻,执意要开启江都之旅,两年后,宇文化及带领一干人等发动兵变,将隋炀帝勒死在扬州。

陪伴在隋炀帝身边的萧皇后也被宇文化及看管起来,对于没有直接杀死萧皇后的原因有多种猜测,有人说是宇文化及垂涎萧皇后的姿色美貌。

宇文化及率领部下开始北上,萧皇后也被迫跟在队伍当中。

宇文化及杀死隋炀帝之后,天下拥有兵马的人开始跃跃欲试,都想要扩大自己的地盘势力,其中瓦岗寨的李密就是其中一个。

按照李密的如意算盘,他先将宇文化及干掉,然后再收拾了洛阳的王世充。

宇文化及的队伍本来是要按期回到关中,但是遭遇李密的阻击,双方直接就干了起来。由于李密的军队战斗力太强,宇文化及惨败逃走,来到靠近窦建德旁边的魏县。

眼看自己穷途末路,宇文化及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称帝,享受一下天子待遇,整日纵情声色,此时的萧皇后仍然是皇后。在这里可以猜测宇文化及极有可能占有了萧皇后。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窦建德看到宇文化及竟然在自己地盘旁边称帝登基,带着手下兵马就来攻打,没想到宇文化及父子都被杀死,转眼间,萧皇后又变成了窦建德的女人。

之后不久,萧皇后的小姑子是被远嫁突厥的义成公主,公主听说自己嫂子落入贼人之手,就向窦建德要人。

窦建德并不想得罪突厥,虽然对萧皇后难以割舍,为了顾全大局,窦建德还是乖乖把萧皇后送到了突厥,萧皇后又辗转来到突厥生活。

在突厥,萧皇后度过了11年的时光,在此期间,中原已经建立了李唐王朝。在李世民的治理之下,唐朝已经逐渐强盛起来,李世民开始派兵攻打突厥。

在大将李靖的带领下,大唐高歌猛进打败突厥,而萧皇后也跟着投降的突厥可汗来到大唐,再次见到了李世民。

李世民专门赏赐了萧皇后府宅,萧皇后在此又生活了十多年,在萧皇后81岁时去世,李世民将萧皇后葬在隋炀帝陵墓旁。

李世民与萧皇后的关系

如果按照家族辈分来算,李世民的父亲李渊和萧皇后的丈夫隋炀帝是表兄弟关系,因为李渊的母亲和隋炀帝的母亲都是北周大将独孤信的女儿。

这样算来,李世民应该叫萧皇后一声婶婶。其实还有另外一层关系,在李世民的后宫当中有一位叫杨妃的女子,她是隋炀帝的女儿,萧皇后作为隋炀帝的皇后,杨妃自然要称萧皇后为嫡母。

也就是说萧皇后是李世民的丈母娘,作为唐朝帝国的皇帝,李世民怎么也不可能去占有自己的岳母,况且当时的萧皇后已经年纪不小了。

李世民对萧皇后并没有喜欢甚至是坊间传说的占有,而是对长辈、对前朝遗孤的敬重。

首先是李世民再次见到从突厥回来的萧皇后时,她已经有六十多岁,就算是萧皇后天生丽质,但也扛不住岁月的摧残,并且还是生活在突厥那种环境下,肯定已经是人老珠黄了。

对于强盛大唐的皇帝来说,这样一位女子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毕竟没有什么女子是李世民得不到的。

坊间关于李世民和萧皇后的传言主要“归功”于明清小说的兴盛。

在明清时期,小说成为民间底层人民在茶余饭后消遣的重要方式,在当时有很多的有钱人都会专门请说书人到家里去讲一段,这已经是一种时髦。


在讲小说的时候,最吸引人莫过于制造悬念,听起来感觉越神奇不可思议越能撩拨人,花边新闻又是最受欢迎的题材。

在一本《隋唐演义》出现之后,本身就歪曲了历史事实,在小说家的推动下,关于李世民和萧皇后的故事更是被添油加醋地不断被演绎。

隋朝是历史上很独特的一个朝代,存在的时间非常短,以统治者隋炀帝的残暴闻名于世,但细细思量却发现隋朝立下的功业非常大,惠及子孙后代。

隋朝灭亡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其中最为主要的是两个方面,一是战争耗费太大,隋朝皇帝有些急功近利,频繁开战;二是大兴土木工程,隋朝最著名的隋唐大运河的开挖让百姓生活雪上加霜,难以承受带来的压力。

不得不承认,隋朝皇帝很有战略眼光,当时并不被人理解,从长远的眼光来看,是利在千秋的大事,但同时也耗尽了王朝的精力。

一个朝代的覆灭,没有任何理由能够比女子祸乱天下更吸引人的,因此萧皇后就代替隋炀帝背起了隋朝灭亡的黑锅。

在坊间传说中,萧皇后是勾引隋朝皇帝的美人坯子,并且根据萧皇后每到一个人手里,都会让他灭亡。隋炀帝是,宇文化及也是,窦建德也是,突厥可汗还是。

就是在这样的不断演义过程中,就连李世民都与萧皇后联系了起来,还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李世民对萧皇后的爱慕之情。

前面已经说过李世民对萧皇后只是敬重之情,不可能是出于男女之爱的喜爱之情。

萧皇后不仅不是摧毁隋朝的红颜祸水,还是能够及时提醒隋炀帝的贤良皇后。根据记载,萧皇后曾经多次劝诫隋炀帝,体恤臣民、爱护百姓,但是隋炀帝显然没有将萧皇后的话听进去,隋朝在劳民伤财中轰然倒塌。

李世民与萧皇后之间的关系仅限于亲情和敬重,并不是坊间传闻的那样艳丽。

野史坊间传闻不足信,更不能诋毁一个历史人物形象,这是对一个命运波折坎坷老者的亵渎。




说起古代美女我们首先都会想到西施、杨玉怀、貂蝉和王昭君这四位美女,但是在民间传说中有这么一位箫皇后与四大美女相比毫无逊色。

在民间传说中这位萧皇后不但乃是隋炀帝杨广之皇后,后来杨广自缢隋朝灭亡,萧皇后被宇文化及所得,宇文化及一直对萧皇后有不轨之心,强行占有了萧皇后。总得来说萧皇后一生被六位男子抢夺,可见其是多么的美艳,甚至传言连李世民都喜欢大自己三十岁的萧皇后。

传说毕竟只是传说,正史中并没有记载李世民霸占萧皇后和喜欢她,李世民是一位传奇皇帝,玄武门之变成了李世民的人生污点,另外为了利益关系迎娶了李元吉的王妃,在加上后来的武则天才让人们给李世民杜撰了很多花边趣事。

另外正史记载中,萧皇后只嫁给了隋炀帝杨广,杨广自缢隋朝灭亡之后,萧皇后被宇文化及派人看管起来,并没有霸占。后来窦建德打败宇文化及,把萧皇后安排到了武强,此时萧皇后已经年过50,窦建德应该也不会对萧皇后产生其他想法,毕竟古人50年龄的女子应该是年老色衰之状。

没过多久,萧皇后被嫁到突厥可汗的义成公主接至突厥,义成公主是萧皇后的小姑,突厥可汗当然也不会去霸占萧皇后,毕竟此时的萧皇后年纪已经很大了,已经失去了吸引男人的魅力。

后来李世民即位,唐朝国力强大了起来,派名将李靖讨伐突厥,经过交战突厥战败,在突厥生活了十年之久萧皇后回到了大唐,受到了李世民的礼遇,赐宅于兴道里。萧皇后在自己的宅地里又生活了十余年,81岁去世,被李世民以后礼将萧皇后葬于炀帝之陵,上谥愍皇后。

通过以上我们完全可以看出李世民并没有迎娶和喜欢萧皇后,再者,萧皇后按照辈分是李世民的长辈,一代帝王又如何霸占自己的长辈呢?另外萧皇后被接回大唐的时候已经六十余岁,此时的李世民在好色也不会霸占一位六十多岁的老者吧。

况且萧皇后一直是一位有母仪天下之风的皇后,一生婉顺聪慧,知书达礼,多次劝解杨广,又怎么会被男人霸占而失德呢?

萧皇后成为传说中的那样无非是民间受到演义小说的影响,认为隋炀帝因为红颜祸水而亡国,萧皇后作为隋炀帝的皇后必然是祸国殃民的女子,同样也是一个美艳绝伦的皇后,在人的潜意识里给了萧皇后这样的一个定位。凡是与萧皇后有交际而失败的男子,把他们失败的原因都归于萧皇后,为了突出萧皇后的祸国殃民,甚至把李世民也算在其中,让李世民不惜名声也要霸占萧皇后。

既然李世民对萧皇后礼遇有加,自然也就谈不上李世民是否真的喜欢萧皇后了,他们的关系就是萧皇后为长者,虽然是亡国之君的妻子,于公于私李世民应该善待萧皇后。

民间如此说法以个人眼光看来,这样的言论是对婉顺聪慧,知书达礼的萧皇后不敬,是对一位女子的不公,对一位老者的不尊重。




女大三,抱金砖,女大三十,送江山。萧皇后比李世民大了整整三十岁,这送江山的贵客,李世民自然要好好安排了。

这位年龄赶超李世民老妈的萧皇后,其实就是隋炀帝杨广的皇后萧美娘。

萧美娘婉顺聪慧,知书达礼。她一生被六位男子抢夺,如果用一句话概况她的一生,那便是“王的女人”。


萧美娘生于帝王之家,她是南梁明帝萧岿的女儿。

由于江南有“二月生子不举”的习俗,萧美娘出生之后,便送到叔叔家代为养育。

萧美娘在叔叔家住了不到一年时间,叔叔和其妻双亡,萧美娘又被舅舅张轲收养。

张轲虽然为安平王萧岩僚属 ,但家境太过贫寒,贵为公主的萧美娘学会了亲力亲为,操劳家务。

萧美娘从小就是个美人胚子,曾经有术士相面时评价她:“母仪天下,命带桃花”。

公元582年,隋文帝杨坚夫妇在梁国为他们的次子杨广选妃。

梁国的公主美女众多。但是根据占卜卦象,公主们都惨遭淘汰。选无可选之际,他们想起了张轲府中的萧美娘。

当时的萧美娘已经是15岁的姑娘,长得亭亭玉立。经过占卜,萧美娘的卦象显示大吉大利。


就这样,萧美娘被晋王杨广带回了长安,两人很快就举行了婚礼。

年轻的晋王夫妇婚后琴瑟和谐,夫妻恩爱。婚后不久,晋王妃萧美娘就跟随丈夫前往晋阳赴任。

说来也巧,晋王夫妇婚后半年,萧美娘就怀孕了。在她怀孕期间,她的公公,也就是隋文帝杨坚做了一个梦,他梦见一位天神从天而降,说将会投生于杨家。

当萧美娘怀孕的消息传来,杨坚大喜,他立刻将儿媳妇召回,安置在大兴宫养胎。

公元584年,晋王妃萧美娘生下了儿子杨昭,也就是后来的元德太子。

之后的两年,萧美娘颇为“高产”。长子杨昭出生的第二年,萧美娘又生了次子杨暕。接着第三年,她又生下长女南阳公主。


当时杨广只是个晋王,太子早已被杨勇所占,要说皇位与杨广也没什么关系了。但杨广始终心有不甘,他想和哥哥较量一番,执掌隋朝的江山。

萧美娘也是个十分出色的贤内助,她尽全力支持着杨广的决定。

正所谓“人生如戏,全靠演技”,为了讨好杨坚和独孤皇后,杨广和萧美娘就开始了他们的演戏。

至于演什么?当然是投其所好,杨坚夫妇爱看什么,他们就演什么。

杨坚夫妇奉行爱情忠贞不渝,杨广就和萧美娘恩爱和谐,绝不滥情。

杨坚夫妇崇尚节俭,每次独孤皇后派宫人前往探视晋王夫妇时,就经常看到王妃与宫人同寝共食。


这种恰到好处的“表演”除了获得了杨坚夫妇的点赞之外,还得到了朝廷内外的好评。

相比之下,太子杨勇却喜好美女,朝廷的风评逐渐向杨广倾斜。

杨广还没事去给宣华夫人送点礼,让宣华夫人在杨坚面前美言几句,于是杨广顺利地坐上了太子之位,后来又成功坐上了皇位,成为了隋朝第二代皇帝。

当然萧皇后如此配合杨广,既是为了自己,也有一部分是为了南朝萧家。

萧皇后虽小时候经历了不少波折,但她毕竟是南朝萧家后人。而隋朝的独特性在于他自晋朝以后,分久必合的短暂统一皇朝,所以她必须代表着南朝门阀去抗衡关陇门阀,让江南豪门在隋朝获得更多的话语权。

杨广登基后,做出了许多震古烁今的大事件。开挖运河、数次征讨高句丽,搞得国内民怨沸腾。

杨广终日沉迷酒色,萧美娘而萧皇后对于杨广的作为进行劝诫的,可此时的杨广已经什么也听不进去了。


公元616年杨广带领后妃第三次下江都游玩,此时的隋王朝已经陷入分崩离析,因杨广长期滞留江都,臣下大都怀有二心。

两年后,也就是公元618年,宇文化及带兵闯入了杨广的寝宫,用一条白绫勒死了杨广,并且将萧美娘据为己有。

宇文化及也是个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碎的主,本来他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却偏偏见色起意,为了占有萧美娘,杀掉了杨广。

宇文化及杀了杨广之后,很快就有人揭竿而起,打着为先帝杨广报仇的名义来反攻宇文化及,他们就是瓦岗寨的起义军。

最终,宇文化及被李密击败,跑到了窦建德旁边的魏县。

这还没完呢,宇文化及竟然还堂而皇之地称帝。窦建德便干脆发兵,灭了宇文化及。

宇文化及死了之后,萧美娘又落入窦建德之手。


此时的萧美娘已经50岁了,而窦建德建立了夏国,但窦建德可没敢接纳萧皇后入自己后宫,他把萧皇后当祖宗一样地供着,在萧皇后面前自称为臣子。

本来萧皇后感觉日子也就这样,自己活着最终在窦建德这里安养天年。

但命运有时候是让人捉摸不透的,萧皇后有个小姑子义成公主,当时嫁给了突厥的可汗为宠妃,她听说自己的嫂子在窦建德这里,于是立马让自己的老公处罗可汗去迎了自己嫂子回来。

窦建德忌惮突厥一族的势力,于是便乖乖听命,将萧美娘送到了突厥。

从公元619年到630年,萧美娘在突厥生活了11年之久。

这11年里,中原王朝风云变幻,窦建德,李密等都被李唐所灭,李渊建立了大唐帝国。

公元626年,突厥竟然入侵大唐,李世民亲自到渭水,与颉利可汗隔水而语,结成了便桥之盟。


这很显然是李世民的权宜之计,在公元629年,李世民便派李靖、李绩率兵,与薛延陀等人夹击颉利可汗,颉利大败于阴山,被活捉带回了长安,东突厥被灭。

突厥被灭,大唐也迎回了隋朝的皇后萧美娘,此时萧美娘已经六十多岁,而李世民才三十多岁而已。

那么,李世民究竟是怎么对待这位60多岁的前朝萧皇后的呢?

说到这个问题,首先不能忽略当时的一个人,就是唐高祖李渊。

这个时候李渊还在世,不过李渊已经是退休养老的状态。


按辈分讲,李渊与杨广是两姨兄弟,李渊要叫萧皇后一声表嫂。

李渊对于萧皇后多少有点内疚的,毕竟杨广一家对李渊是非常照顾的,自己夺了人家的江山,确实有点不厚道。

李渊喊萧皇后为表嫂,那么,萧皇后也就李世民的表婶子。

李世民还娶了隋炀帝的一个小公主,如此一来,萧美娘也算是他的丈母娘了。

抛开伦理辈分不说,单从年龄看,萧美娘62岁,李世民32岁。即便是萧美娘天生丽质、驻颜有术,她在草原生活了11年,估计再怎么保养,也很难让人用“男才女貌”来形容他俩了。


最大的可能就是,萧美娘没有被李世民纳入后宫,但绝对是被李世民尊重优待的。

毕竟,萧美娘作为前朝遗孀,李世民将萧美娘照顾好,在一定程度上也就缓和了与前朝余党的矛盾,同时还体现了李世民的仁政和宽厚。

再一个,萧美娘是李世民的长辈,虽然李世民夺了隋炀帝的江山,但他们毕竟还是亲戚。

于朝政统治而言,李世民出于政治利益的考虑,他厚待萧美娘,也是为了取得萧美娘的身后家族的支持。

萧美娘背后的萧氏,原本就是皇族出身,在江南地区势力盘根错节,照顾好萧美娘,就相当于取得了萧氏的支持,唐朝在江南一带可以说是稳了。如此稳赚不赔的买卖,李世民不会不买账。


于李世民自己而言,他在突厥手中救出了萧皇后,也是名留青史的丰功伟绩一件,这样做只有百利而无一害。

除此之外,李世民或许和萧美娘成为忘年交。

李世民的心胸与气魄,在历代皇帝中也属于独一档的存在。而萧美娘这一生同样不平常,她也是个智慧的女人,单纯就治国理政而言,就给李世民提供了很多思路。

李世民也好几次听取了萧皇后的意见和建议,以隋朝的得失作为借鉴,才有了后来的贞观之治。

所以,历史上李世民和萧皇后的关系,根本不像野史那样描述的恋人关系。野史坊间传闻不足信,更不能随意诋毁一个历史人物形象,这是对一个命运波折坎坷老者的亵渎。

李世民迎回来六十岁的萧皇后,在唐宫中供养了十多年,最大的出发点就是为了唐朝的江山社稷考虑,这也可以说是“女大三十,送江山”的由来。


李世民不会爱上萧皇后,他对萧皇后只有敬重,不仅是表现给萧皇后背后的势力看,也是为了给天下百姓树立楷模。

这样做不但让李世民得来孝顺的名义,还能借此笼络江南世家,一举多得。唐朝能够强盛,也少不了富庶的江南起的巨大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贞观   皇后   门阀   大唐   可汗   江山   隋朝   突厥   前朝   南朝   江南   唐朝   太子   皇帝   公主   关系   喜欢   财经   李世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