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为什么不立政治才能和身体素质更好的恭亲王为皇帝,而是选择了咸丰?

他被忽悠了!道光最喜欢长子,可他一脚踢断儿子的命根子。恭亲王文武兼备,咸丰是个跛子,咸丰笑到了最后,而恭亲王悄悄和咸丰的女人暧昧不清。


清朝末年的故事,和清初一样,是一笔烂账。


作为清朝的第8位皇帝,道光做了2件大事,直接把近代中国推向了深渊。


他做的第1件大事是,签订了《南京条约》,向英国低头。


第2件大事,就是放弃文武兼备的儿子,非要选仁弱的四皇子奕詝继位,即咸丰帝。


而这位皇帝,后来签订了一系列《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还在英法联军侵华时拼命出逃。


而咸丰皇帝,有个非常著名的妃子——懿妃叶赫那拉氏,即后来的慈禧太后。而慈禧太后之所以能祸国殃民,是因为除了迷倒咸丰外,她还把恭亲王收入麾下。



为何道光皇帝不选文武兼备的儿子当皇帝呢?


算起来,恭亲王可比咸丰皇帝强多了。


前些年,有一部非常火热的清宫剧《大清后宫之还君明珠》,刚好就涉及到了道光选储君的剧情。


在电视剧中,道光皇帝对皇四子奕詝的生母全妃爱得深沉。后来,全妃因为战乱,在宫外失踪了几年,与别的男人过了几年夫妻生活,还生下了孩子,因为鸦片再次回到道光身边。


道光以为,自己心爱的全妃在宫外受尽了苦楚,立她为后。


自然,皇四子奕詝子凭母贵,成了太子。


最后,皇后的私生子找上门来,宫外生活暴露,喝下毒酒自尽才保住和道光的情分,也保住了儿子的太子之位。


而在真实的历史中,道光册立皇四子奕詝为太子,或许也念及了和全妃的真挚感情。但更多时候,道光完全是被一个叫做杜受田的男人“忽悠”了。



道光一共有9个儿子,26岁才有了第一个儿子奕纬,此后到44岁才有了二皇子,47岁才有了三皇子。此后,二皇子、三皇子又接连夭折。


年近50的道光,好好活着的儿子仅有奕纬一个。


这时候,对于道光来说,立不立太子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1831年,发生了一件大事,道光唯一的儿子奕纬去世。


《老太监的回忆》一书中,记录了皇长子奕纬突然离世的原因。


据说,奕纬在上书房不好好读书,还威胁老师以后自己登基了,第一个干掉的就是老师。


道光知道这件事情后非常生气,一怒之下踢了奕纬几脚,刚好碰到了他的下部要紧处,经医治无效死亡。



就在道光悲痛欲绝的时候,全贵妃的肚子有了好消息,她生下了四皇子奕詝,即后来的咸丰皇帝。


也就是从四皇子开始,道光后宫的妃子们仿佛开了闸一样,接二连三传来好消息。


已经五六十岁的道光,突然多出来四五个皇子,并且这些皇子基本都长大了。


其中,道光看好的是六皇子奕訢,即我们常说的恭亲王。


1840年鸦片之后,50多岁的道光就必须开始考虑立储的问题。


这时候,四皇子和五皇子都是10岁,六皇子8岁,后面几位皇子都还没有出生,储君只能从这三人里出。



按照当时清朝的礼法,嫡长子继承制虽是祖制,但从清朝皇帝上位的实质情况来看,没有几个是真正的按照嫡长子继承的。


比如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顺治排行老八,康熙排行老三,雍正排行老四,嘉庆排行十五……而这些人继位前,基本都有建在的皇哥哥。


因此,到了道光这里,最常规的操作也是按照“贤能”来选择储君。


这里的贤能,指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贤能”,而是“道光的心意”


1846年,道光把五皇子过继给了惇恪亲王绵恺,五皇子就算正式退出皇位竞选了。


从这时候开始,四皇子奕詝和六皇子奕訢开始了真正的较量。



我们先来稍微梳理一下,这两人各自的先天优势。


四皇子奕詝,是目前活着的皇子中最年长的,他的生母全贵妃是道光的宠妃,后来还被册立为继后。从这个意义上说,四皇子奕詝勉勉强强算得上嫡长子。


但是,老四也有一个很大的劣势,那就是他身子骨太弱了,经常生病,据说还因为骑马摔伤了腿,落下了一个小残疾,走路有点跛。


选个跛子当储君,道光心里是膈应的。


六皇子奕訢,天资聪颖,文武兼具,既精通满蒙汉三种文字、百家经典等,又十分擅长武功骑射。在他成长的过程中,道光也毫不吝啬地表示了:这孩子我喜欢!


但六皇子奕訢也有他的劣势,生母静贵妃不太受宠,非嫡子也非长。



其实,从这样的对比来看,六皇子奕訢应该是更具备继位优势的,能力不错,道光也喜欢。这时候,就轮到皇子们的师傅大显身手了。


四皇子奕詝的老师是杜受田,六皇子的老师是卓秉恬,两个都是当时一等一的才子。


杜受田家,有“一门七进士,父子五翰林”的美誉。


而卓秉恬则是历经嘉庆、道光,还有后来的咸丰三朝,在给六皇子当老师时,他已经是经验非常丰富的重臣了。


不过,从后面的结果来看,杜受田明显更懂道光的心意。


他在两件关键的事情上,帮助四皇子奕詝得到了道光的心。



这第一件事情,就是南苑狩猎。


爱新觉罗家族是马背上得到的天下,皇帝定期都会带着皇子、大臣去打猎。而这一次,道光带着四皇子和六皇子去,目的就是要试一试他们的武艺。


前面我们也说了,老四身体柔弱,是个骑马都能摔下来的人,骑马根本不行。


这场试探,对于老四来说,基本就是必输局。


可这时候,杜受田对四皇子说:“你到达狩猎场后,千万不要发一箭,并且还要时刻约束随从,不允许他们捕杀生灵。”


听到老师这样说,四皇子也不是吃素的,瞬间秒懂。



狩猎结束,到了大家比成果的时候。


六皇子那边,满满的猎物,当之无愧的第一。


道光看了,非常高兴。


可等他看到四皇子面前空空如也时,就有点疑惑了,知道你身体不好,可带着这么多随从,也不至于空手而归吧。


于是,道光直接开口问:“你怎么一无所获?”


四皇子心里美滋滋,就等父皇您问我,他张口就说:“时方春和,鸟兽孕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且不想以弓马一技之长与诸兄弟争高低。”


这话看着没有毛病,是在说自己不忍心杀生。


可实际上,就是把其他皇子损了一通,暗戳戳在说猎物最多的老六,争强好胜,没有仁心。



道光听完之后,十分欣慰,对周围的大臣表示:“这才是君主之度。”


这件事情发生不久之后,道光偏向册立四皇子为太子。


仁心,是道光非常喜欢的品质。


道光自己就是个仁心有余、霸气不足的皇帝,所以在当皇帝的众多品质和才能中,他很看重仁心。


可当时的社会毕竟已经开始出现问题,鸦片流动,列强开始入侵,一个皇帝光有仁心怎么够?


所以,道光还在犹豫。



道光三十年(1850)时,道光病重,杜受田再次给四皇子支招了。


这件事,直接把老四钉在了太子之位上。


这一年,重病的道光把四皇子和六皇子叫到了床前。


杜受田和卓秉恬都知道,这一次道光绝对是要从这两人的最后表现中,选定太子。


卓秉恬给六皇子支招:“皇帝病重,最担心的肯定是朝政。如果他问起来,你一定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可杜受田却对四皇子说:“这时候,不管是见识还是治国之道,你都比不上六皇子,你要做的就是表现出孝心。”


到了道光床前,不管他问什么,四皇子都深深沉浸在父亲病重的伤悲中,表现出充分的孝道。


道光对四皇子表现非常感动:“帝大悦,谓皇四子仁孝,储位遂定”。


就这样,四皇子奕詝得到了太子之位,成为了后来的咸丰皇帝。



不得不说,杜受田真的非常懂道光,他深深抓住了道光最喜欢的两个品质,仁、孝。


道光本人,就是一个非常孝顺的皇帝。


选择陵墓地点时,他违背了递为昭穆的祖制,偏偏选择了龙泉峪作为陵寝所在,只因为那里距离父母的陵寝只有八里地。


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是嘉庆皇帝的第二任皇后,曾经帮着道光一起登位。


1850年,身为太后的她去世,道光痛哭流涕,即“哀恸深至,哭无停声,水浆不御”。


道光还恪守孝子礼节,每天早、午、晚三次去太后的梓宫前行礼,成天只吃素菜素粥。


而这时候的道光自己,也已经年近七旬,还生着病。



丧礼过后一个多月,道光病情加重离世。


如果道光选皇帝,心中看重的是贤能,老四基本没戏,但他偏看重仁、孝,老四也就自然能赢过文韬武略都很强的六皇子了。


当然了,也有不少专家表示,其实在册立皇四子之前,道光曾经更倾向于六皇子的。


为此,他们还列出了证据:册立四皇子的诏书有古怪。


册立诏书一共三行,从左到右竖着分别为:


“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满文版),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中文版),皇六子奕詝封为亲王(中文版)。”


  • 第一,顺序古怪。


清朝人书写习惯,是从右往左书写,先写中文,再写满文。


按照道理来说,册封太子是大事,且四皇子排序在前,应该要写先写册立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的中文版才对。可留存下来的诏书,顺序却恰恰相反。


  • 第二,字体古怪。


册封六皇子为亲王的一行字,没有相对应的满文。


专家给出的解释是,极有可能是道光真的很钟爱六皇子,想要册立他为皇帝。


因此把他的名字先写了上去,但迟迟没有下笔写上“亲王”或“太子”。


但是,到临终前,道光又担心有人在死后刻意对付曾经被议储的六皇子,便直接将错就错,先册封六皇子为亲王,保住他后半生的荣华。



只不过,道光可能怎么都没有想到。


不管是他选的四皇子咸丰皇帝,还是六皇子恭亲王,在多年之后,他们都是在为慈禧做嫁衣。


咸丰让慈禧一步步干涉朝政,管理朝政,最后将它推上了有权的太后之位。


而恭亲王,在咸丰死后,帮着慈禧除掉了八大臣,成功让慈禧成为晚清真实的统治者,自己却在被利用干净后被挤出了权力中心。


所以,无论道光选谁当皇帝,都改变不了清朝要亡的命运。


不知道九泉之下,知道这一切的道光,会作何感想。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道光帝在清朝皇帝里子嗣不算多的,但照后面几个皇帝绝对是多的了,道光一共九个儿子,老大奕纬出身极为低贱,据说是道光十几岁时心血来潮幸了一个宫女生下的,道光对这个孩子丝毫没有好感,但老皇帝嘉庆非常喜爱这个孙子,因为隔代亲嘛,还是第一个孙子,道光也无可奈何,那时候道光也是皇子,所以对奕纬并不怎么上心,过了发蒙的年龄还没找老师。所以奕纬打小就养成自由散漫,顽劣成性的性格,道光即位后才开始重视对奕纬的教育,特地给他找个品行端正的饱学之士当老师,无奈奕纬顽劣的性格让老师很头疼,有次老师苦口婆心地劝诫他说如果将来为君的话要怎样怎样,奕纬不听还好一听火冒三丈说出一句让老师瞠目结舌的话来,他说将来我要是当了皇帝第一个就把你杀了,老师惶恐万分,赶紧求见皇帝,说起这孩子如何如何,自己要告老还乡,道光帝一听就火冒三丈,立马让人把奕纬喊来,照着他小肚子就踢了一脚,也不知怎么就那么个寸劲儿,不是踢得脾破裂就是踢命根上了,第二天就死了。这奕纬也是清朝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被皇帝直接打死的皇子。要说道光后不后悔,那肯定后悔啊,一时盛怒还可以理解,出手重了踢死孩子,再冷血的皇帝也不能无动于衷啊。

  • 皇长子爱新觉罗·奕纬(1808—1831年), 隐志郡王,母和妃那拉氏。
  • 皇次子 爱新觉罗·奕纲(1826—1827年) ,顺和郡王,幼殇。
  • 皇三子爱新觉罗·奕继(1829—1829年),慧质郡王,幼殇。
  • 皇四子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咸丰帝,母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不予赘述。
  • 皇五子 爱新觉罗·奕誴(1831—1889年),过继给惇恪亲王绵恺,为惇勤亲王,母祥妃钮祜禄氏。
  • 皇六子爱新觉罗·奕訢(1833—1898年),恭忠亲王,母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 皇七子爱新觉罗·奕譞(1840—1891年),醇贤亲王,光绪帝生父,母庄顺皇贵妃乌雅氏。
  • 皇八子爱新觉罗·奕詥(1844—1868年),钟端郡王,母庄顺皇贵妃乌雅氏。
  • ·皇九子爱新觉罗·奕譓(1845—1877年),孚敬郡王,母庄顺皇贵妃乌雅氏,

以上摘自百度百科,是道光的儿子简介,老大奕纬死后,道光帝当时马上五十岁了,但是膝下没有一个儿子,都是女儿,老二老三都是幼殇,道光很着急,暗自祈求上苍,或许是感动了上天,之后道光帝妃子一连串给他生了六个儿子,均长成年,老四也就是后来的咸丰帝奕詝是在当年的七月初出生的,老五被道光帝过继给了自己的弟弟绵恺,老六就是后来的恭亲王奕訢。老七奕譞,是慈禧的亲妹夫,慈禧的妹妹是奕譞的嫡福晋,他们的儿子就是后来的光绪帝。溥仪是奕譞的亲孙子。

老七醇亲王奕譞

老四是孝全皇后所生,老六是静贵妃所生,按清室规矩,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皇位轮到老四是板上钉钉的事,但道光帝迟迟没有立储,这就给人以无限猜想的空间,在1831年以前,皇长子只有奕纬一个,没有别的皇子跟他竞争,奕訢的生母静贵妃十四五岁就产了两子,均早殇,道光觉可能觉得立储只有这么一个人选,况且也不招自己喜欢,所以就把立储这事搁下了,等到长子奕纬一死,道光有些慌了,毕竟那时候快50的人了,没有儿子,怎么继承大统呢?前文说过,道光虔诚地祈祷过,然后他的几个妃子接连给他生了六个儿子,孝全皇后生奕詝(也就是咸丰帝)的时候也刚刚24岁,但他的儿子此时是嫡长子,地位是无疑的。我看到有文章说咸丰的生母生怕奕訢生在自己孩子前面,求了太医一副药,让不足月的咸丰先降生下来。这说法简直就不走脑子,首先那时候没有B超,谁也确定不了未降生的孩子到底是男孩女孩,其次,咸丰和奕訢差了两岁,就是说咸丰必须抢在奕訢龙种种下前一年多生下来。再者,孝全皇后当时是贵妃,两年后,道光的孝慎皇后当年死了,全贵妃被晋封为皇贵妃统管六宫,不久后直接晋封为皇后,那年孝全皇后才27岁。地位如此显贵的她,完全没有必要拿自己和孩子的健康当政治筹码。唯一能印证这种猜测的是,老五奕誴的降生,比咸丰小了七天,生母是祥妃,这个孩子后来过继给了道光的弟弟绵恺,奕誴有个儿子后来又过继给了咸丰的堂弟奕志为子,并承袭了郡王封号,他就是义和团祸首—爱新觉罗.载漪。

端郡王载漪 (正中)

孝全皇后的晋封速度在有清一朝是非常罕见的,这足以证明道光帝对她的宠爱程度之深。后来的奕訢生母静贵妃,入宫也很早,也比较受宠,但晋封速度就差了一些,早殇的皇二子、皇三子就是她生的,那时候静贵妃才不过十四五岁,有人说两个孩子早夭与静贵妃孕龄过早有关,其实还有一点,清廷内宫,皇帝妃子生产后,孩子照例要找乳母喂养,然后生母喝回奶汤,一来坐月子没那么累,二还还不太耽误皇帝宠幸。这种现象,用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对孩子的健康害处是很大的。再者,当时的医疗条件确实照现在有很大差距,那时候离抗生素的发明还差一百多年呢。后来的恭亲王奕訢是静贵妃所生的第三个儿子。

恭亲王奕訢

咸丰帝十岁的时候,他的生母孝全皇后病逝,道光命静贵妃抚养咸丰,那时候奕訢八岁,可以说俩人是一块长起来的,感情很深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二人渐渐长大,不同之处显现出来了,咸丰老成,奕訢好动,这也应了那句老大老实老二精,尽管实际上一个是老四,一个是老六。道光帝格外喜欢老六,或许是老六身上的许多特点正是自己所不具备的,道光帝是清代皇帝里以简朴著称的,自己穿的衣服补丁打了又打,打一个要五两银子,搞得大臣们也上行下效,纷纷打补丁,甚至新衣也要弄破了打上补丁,他们打补丁只要三钱银子。

道光朝大臣曹振镛

眼看两个儿子越长越大,道光也越来越纠结,皇位本应传给老四的,但老六各方面指标均要超出老四一大截,文韬武略方面老六见地颇高,老四水平并无新意。体格方面,老六习武,咸丰体弱。最关键的是咸丰有次骑马摔了下来,腿摔断了,估计也没找到好的整骨医生,落了残疾,是个瘸子。皇帝是一国之主,道光前的历任皇帝哪有不良于行的。立太子一事一直拖到道光26年的时候才确定下来,那时候道光留在人间的寿命还剩四年。至于是什么促使道光帝最终下定决心立老四为太子的,很多文章或影视剧都讲过,咸丰有个好老师杜受田,他知道他的学生资质要照老六差一截,但道光内心最容易被触动的却是仁孝,于是咸丰在老师的耳提面命下,通过了道光的考验,顺利接班。

咸丰帝师杜受田

这个原因可能是道光帝选择咸丰即位的原因之一,但绝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我认为还有两点原因,一个是封建宗法制度下的嫡庶之分,咸丰的母亲在生咸丰时是贵妃,但最后被册封为皇后,所以咸丰是个根正苗红的嫡子,而且还是长子(前三个都死了),以嫡长子身份继承大统这是天经地义的,而且不会有人有异议的。奕訢是庶子,虽然他的生母死后被追封为皇后,但在道光朝,她最高地位是静贵妃。如果有人还是不太理解嫡庶的概念,我再讲个事情。袁世凯在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任上时,生母病故,袁扶灵回老家项城,要把生母葬入袁家祖坟,但当时的袁家族长袁世敦,也是袁世凯的异母大哥坚决不同意,原因是袁的生母生前只是个妾,没有资格进祖坟。袁世敦的理由无懈可击,因为礼法制度就是这么规定的,袁贵为疆臣之首,却也无可奈何,只好把生母葬在离项城几百公里远的彰德(今安阳),并发誓不再回项城。还有一个例子是,民国大人物谭延闿,他父亲也是督抚级人物,但自己是个庶出子,家里地位就不高,他母亲地位就更不高了。所以谭的正妻死后,老蒋提出要给他续弦的时候,他很坚决地谢绝了,因为他不想再让嫡庶问题搅扰他了,更不想让他的后代因嫡庶问题痛苦一生。民间封建礼法制度尚且有这么大的约束力,何况皇家作为百姓典范,尤其要遵守这些礼法制度。再者道光帝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真正的嫡长子继承大统的皇帝,多少也会有一种捍卫这种制度的心理。

谭延闿

选咸丰为继任者的第二个原因就与道光帝个人情感有很大关系了,咸丰表现出的仁孝是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咸丰的生母孝全皇后是道光帝最有感情的妻子,从她火箭般蹿升速度就可以看出道光帝对她的重视程度。孝全皇后身后事也备极哀荣,她的谥号是道光帝自己定的,一般后妃死后上到谥号都是相关部门议定后给皇帝一个结果,皇帝同意才算完。这次道光一反常态,亲自出马,可见爱护程度。守灵期间道光帝连续十几天穿素衣亲自祭奠,正式葬入清西陵,道光帝也全程参与了,这在有清一朝是极其罕见的。所谓爱屋及乌,心爱的女人死了,但两个人的结晶还在,或许咸丰的相貌像孝全皇后多一点,所以道光最终选择了他。

咸丰帝画像(皇帝均无照片只有画像)




1831年,道光皇帝曾在年近半百的时候因为发怒,一脚踢中了长子奕纬的命根子,结束了儿子年轻的生命,而老二老三已在此前全部夭折了。九五之尊的庞大家业没了继承人,这可如何是好!

幸好上天没有那么残忍,道光皇帝也没有灰心丧气。他再接再厉,之后生下了六个儿子,最小的那个儿子出生时他已经六十三岁了,立储此等大事迫在眉睫,立储可不能轻视,毕竟这关乎整个王朝的兴衰荣辱。

清朝立储讲究立贤不立长,可道光偏偏放着最为出色的老六奕訢不选,却选了又瘸又平庸的老四奕詝(咸丰),这是为什么呢?

出身差异:深受嫡长子继承制的影响

古代皇帝选择继承人,第一考虑的不是才能,而是出身。所谓“立嫡以长、废长立幼、取乱之道也”。

清王朝虽然不是汉人政权,但自从入主中原后,也对这一点有相当的执念。当年康熙将孝诚仁皇后所生年仅一岁胤礽立为太子,并且之后废了又立,就是深深受嫡长子继承制的影响。

道光皇帝生前共立过三个皇后,第一位原配孝穆成皇后钮祜禄氏,第二个是继位后封的孝慎成皇后佟佳氏,这两位都没有子嗣。

而第三个就是奕詝的生母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道光二年选秀入宫,初封全嫔,次年晋升全妃,又过一年成为全贵妃,晋升如此之快,道光对她的恩宠,可想而知了。

钮祜禄氏的肚子也相当争气,先后生下皇三女、皇四女,道光十一年(1831)六月,奕纬去世不到两个月,钮祜禄氏为道光产下皇四子奕詝,道光的喜出望外。六天后,皇五子奕誴也降临人世,但这次道光的心情,很显然没有奕詝出生时那种洋溢。

不过,宫里面却传闻,原本应是奕誴先出生,因为他的受孕日期比较靠前,可是因为奕詝的生母全贵妃为了抢先生下长子,所以让御医暗用催生药,这才使得奕詝早生。

不管上述秘闻是真是假,但全贵妃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奕詝出生不久,皇后佟佳氏病死,她则顺利接班,成为六宫之首。

因为在奕詝出生时,道光前面三个皇子没了,第四子遂成为长子,解决了皇帝后的尴尬,就凭这个,道光对奕詝也必然高看一眼。

因此,奕詝不仅可以算嫡子,也是实际上的长子,戴上了嫡长子的帽子,至少比别人多了三成胜算。

不过也因此付出了代价,可能是催产的原因,不仅对全贵妃身体造成了危害,也导致胎儿奕詝一辈子体弱多病,全贵妃年仅33岁就病逝,而奕詝也从小到大蔫不拉唧,刚过而立之年就挂掉了,不过这是后话。

奕詝出生后的第二年,皇六子奕訢也降生了,道光皇帝十分高兴,当即给他取名为奕訢,“訢”就是快乐欣喜的意思。

奕訢的母亲静妃也深受宠幸,地位不断上升,曾经为道光生下皇次子奕纲和皇三子奕继,但是运气很差,两个都先后夭折,否则她或许能在今后的后宫斗争中压全贵妃一头。

等到她生皇六子奕訢后,道光前面已经有两个健康儿子了,这个儿子意思也就没有那么大了。

所谓“子以母贵,母凭子贵”,确实没错,博尔济吉特氏总是在钮钴禄氏之后,钮钴禄氏做到全贵妃时,她是静妃,钮钴禄氏当皇后了,她成为静贵妃,等到道光二十年钮钴禄氏去世了,静贵妃才熬到皇贵妃,而这时候道光突然念旧不再封皇后了。

所以,就是差这一步之遥,奕訢实际上就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了。

除了出身的差异,另一点就是二人的性格也有明显的不同。

性格差异:更倾向于老成持重的奕詝

依清代祖制,皇子到六岁时就要入上书房读书学习,教师由皇帝指派,均由德才兼备的臣子担任。

皇子们不但得起早贪黑,苦读《四书五经》之类的传统经典,还需跟随那些从八旗子弟中挑选出来的武士学习骑马射箭等满族传统武艺。

奕詝的师傅名叫杜受田,山东滨州人,出身书香官宦之家,号称是“一门七进士,父子五翰林”,确实了不得。

道光十五年(1835),正在山西任职的杜受田接到调令,回京入职上书房,教授皇四子奕詝。

这个杜老师为学生奕詝的成长付出了大量心血。

学业上,他使出了浑身解数,一心想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位明君圣主,所引用的案例竟然是三代以前的黄帝伏羲、唐尧虞舜等传说中的圣王。

生活上,杜老师也对这位较早失去母爱,倾注了许多关怀。师徒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在他教导下,奕詝熟读经史,弓马娴熟,在皇子当中已经十分出色,但若是比起六弟奕訢,不论文武,却总是差那么一截子。

道光皇帝为奕訢挑选的老师是著名学者翁心存,可他没教多长时间就回家侍奉老母亲了,接替他的是位才俊之士,即道光六年(1826)科考的榜眼郎贾桢。

贾老师对奕訢倾囊相授,并且因材施教。但后来,贾老师的官越做越大,皇帝就改让卓秉恬来辅导奕訢学习。 卓老师常年在基层任职,深知民间疾苦,有很强的行政能力,与朝中衮衮诸公不同。而且他还十分正直,有澄清吏治的雄心抱负。

史书上说他在政治会议上时“时有辩论,不为用事者所喜”。卓老师这种耿直的性格也在言传身教中影响了学生。

从教学内容看,两位老师除了教授传统的经义阐释之外,也非常重视对诗词歌赋能力的培养,这比较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奕訢也确实能写一首好诗文,这从其作品集《乐道堂文钞》中可以看出。

此外,奕訢在武艺方面也是出类拔萃的,刀剑骑射,无一不精,是皇族当中的佼佼者。总之,聪明好学的奕訢逐渐成长为一位文武双全的英才少年了。

反观奕詝早年曾经坠马,是个跛子,骑射就不要谈就,文学上也没有太大的造诣,无论从哪方面看,奕訢要比奕詝优秀很多。

但奕訢的卓越表现似乎走错了方向。

在孝全成皇后去世的时候,奕詝才九岁,道光皇帝就将他交给了静贵妃来抚养。

如此一来,奕詝和奕訢关系拉近了,他们有了同一个母亲,从史书记载来看哥俩小时候的关系还是蛮不错的。

某日,二人在书房外的空地上切磋武艺,琢磨来琢磨去,竟然共同创制出了枪法二十八势和刀法十八势。

皇帝很高兴,为儿子的成果赐名,枪法称“棣华协力”,刀法叫“宝锷宣威”。

当时,想必是奕訢的表现更为出色,因而皇帝特意赏了他一把白虹刀,据说白虹刀乃是当年大清开国功臣豫亲王多铎斩杀明将史可法时所用,当属传国之宝,奕詝则什么也没有得到,足见道光皇帝对奕訢的厚爱了。

“宝锷宣威”中的“宝锷”即宝剑之意;“棣华”一词出自《诗经》中的《常棣》篇,即“常棣之华,鄂不韦华。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后世便以“棣华”来比喻兄弟情深。“棣华协力”自然是说父亲希望两个儿子能够同心协力,重振大清雄威了。

看着两个儿子亲密无间的样子,道光皇帝陷入了苦恼之中。自己年事已高,传位之事迫在眉睫,两个儿子各有千秋,着实令他难以取舍,这可如何是好。

道光二十六年(1846),皇帝旻宁已经是六十五岁的老人了,身体羸弱,每况愈下,他不得不考虑接班人的问题了。

皇五子奕誴,因为行事急躁,赋性粗荒而不讨喜欢,生母祥妃也是行事张狂,不成体统,遭到丈夫嫌弃。于是,干脆将奕誴过继给了自己早已亡故没有子嗣的三弟绵恺,宣告了奕誴的出局。七、八、九三位皇子则因年纪尚小,彼时最大的不过6岁,另外两位分别为2岁和1岁,暂不考虑。

进入候选名单的就是老四和老六了,到底选哪个呢?老皇帝陷入了思索当中。而比较起来,兄弟二人有两个特点很是明显:

先说外形。

从传世的照片和画像来看,奕訢虽然算不上酷哥靓男,但也绝对是五官端正,四体健全。

奕詝则不然,不但长得尖嘴猴腮,一副病秧子,而且还是个跛子形象、气质都与人们理想中的一国之君相距甚远。

后来在咸丰年间,京城曾流传着“跛龙病凤掌朝堂”的歌谣,“跛龙”自然就是咸丰皇帝了,“病凤”是说体弱多病的皇后钮祜禄氏,也就是后来的慈安太后。

再看内在。 在道光眼中,奕詝才气稍逊,但老成持重,办事稳健;奕訢则是才思敏捷,资质出众,但却略显浮漂,不够稳重。

说白了就是前者是个平常人,虽干不出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却捅不了大娄子,后者则是大起大落,虽然有可能干出一番惊天伟业,但也有可能给祖宗基业带来危险。

从上可以看出,奕詝很像那位平庸的父亲,稳重有余,开拓不足。因而,从情感上说,皇帝应该更倾向于奕詝,但奕訢的优秀毕竟是明摆着的,也令他很难放下。

孝道体现:表现出至诚至孝的良好品德

经过再三斟酌,道光皇帝借机举行了两场比试,以期能够尽早确定合适的人选。

满人自马上得天下,历代帝王始终将骑马射箭视为一项不可荒废的必备技能,每年都要到猎场举办几次大型围猎,作为一种重申传统、耀武扬威的政治手段。虽然到了清朝后期,西方列强早就改玩洋枪洋炮了,但中国的皇帝依旧死守着所谓的立国之本。

像往年一样,道光皇帝带着几个儿子到南苑打猎,顺便测试一下他们的武艺高下。

狩猎结束之后,清点战果时,自然是武艺精湛的奕訢所获最多。 奕訢很得意,父亲也不停地夸奖他,随行的官员也都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这时,皇帝却发现奕詝两手空空,他很纳闷,因为奕詝的骑射水平虽算不上一流但也是不错的。

皇帝问道:“众人皆有斩获,为何你却一无所获啊?”

奕詝顿了顿,回答道:“启禀父皇,此刻正是春暖花开,鸟兽孕育之时,儿臣不忍杀生,违背自然和谐。而且,儿臣也不想仅凭弓马一技之长与诸位兄弟争高下。”

此话一出,既显示了自己的仁者之心,又显示了自己多才多艺,并非没有弓马之术,还讽刺了获得猎物最多的奕訢是个没有好生之德,爱逞匹夫之勇的鲁夫。可谓是一箭多雕。

道光惊喜地夸奖道:“吾儿真是有君子的气度啊!”

其实,以智商平平的奕詝根本想不出如此高超漂亮的措辞,这些全都是杜老师提前教给他的。

此事过后,道光心中的天平渐渐地向奕詝倾斜了,但他仍然拿不定主意。毕竟立储此事,不能和任何人商量,只能凭自己的观察和判断。

于是,道光皇帝准备再来一个回合。

某日,道光皇帝病重,召奕詝和奕訢前来侍奉,借机观察哪个可以托付大任。

两位选手都知道此次考验的重要性,于是来之前都专门请教了老师。

卓老师对奕訢说:“做人应该诚恳,不管皇上问什么,阿哥都应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杜老师则对奕詝说:“如果是条陈时政,您是绝对比不过六阿哥的。但是,只要皇上说到年老体衰,将要不久于人世之类的话,老师教你一招必杀技,您就趴在地上可劲儿地哭,往死里哭,什么话也别说。”

此时,奕訢出口成章,滔滔不绝,道光很是欣慰;则奕詝潸然泪下,给的缘由是看到父亲生病,心中伤感难受,道光一颇受感动。

最后的结果是,奕詝又胜出,因为他在面对病重的父亲之时,表现出了至诚至孝的良好品德。

奕詝胜出了,不是因为他的优秀,对症下药,立竿见影。因为道光皇帝是守成之君,他更欣赏与自己相像的奕詝,而不是天赋异禀,显得有些突兀的奕訢。

道光二十六年(1846),道光皇帝终于做出了最后决定,在密诏上写下这么两行话:

皇六子奕訢封为亲王;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历时多年的一个大难题总算画上了句号。

四年后(1850),六十九岁的道光皇帝走了,留下了一个封闭落后,危机四伏的烂摊子。

他选择的接班人能够扛起这副重担吗?没能当上皇帝的皇六子会就此消沉吗?答案都是否定的。

奕詝上台,即咸丰皇帝,他的职业生涯是极其失败的,也是极其惨痛的。

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建都立国,与清廷分庭抗礼,同年,声势浩大的捻军运动爆发,清帝国陷入了空前的统治危机。

内患未平,外祸再起。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打下大沽炮台,戳到了清帝国的嗓子眼。清廷被迫与诸列强签订《天津条约》。

不久,联军再度入侵,攻占首都北京,大清皇帝狼狈出逃,跑到承德避暑山庄,一年后死在了那里,而后又是一系列的割地赔款条约。

十一年的职业生涯,咸丰皇帝一直坐在火山口上,他确实很不容易,但这并不能成为失败的理由,因为他面对变局时的所作所为与他的那位父皇无甚大异。

无怪乎后人会戏称其为“四无”皇帝,即无远见、无胆识、无才能、无作为。

反观没能当上皇帝的奕訢却要比他出彩许多。

咸丰在位期间,奕訢遭到猜忌,无所作为。但在清廷与英法联军的议和期间,奕訢的开明与睿智赢得了西方列强的好感,他也看到了清帝国的种种不足,决心通过向西方学习来谋求国家的自强。

于是,他与地方上的开明官吏,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联手,开启了近代历史上有名的洋务运动。

虽然改革的领域很有局限,但毕竟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难能可贵。

后来,奕訢不断遭到专横恋权的嫂子慈禧太后的打压,最终被赶出了朝堂,但他始终保持着难得的独立性,而不是苟同附和,因此得以保全晚节。

光绪二十四年(1898),奕訢在绝望中病故,终年66岁,谥号为“忠”。

有清一代,宗室当中唯有他和之前的睿亲王多尔衮享受到了“忠”字的评价。想必这是清廷对奕訢的肯定吧!

写到最后

其实,道光从开始内心就已经默认老四奕詝是继任者了。一是从出身上,内心已经认定了这个儿子。二是从情感上,孝全皇后是道光帝最有感情的妻子,从她晋升的速度就可以看出道光帝对她的重视程度,所谓爱屋及乌,而且比起略显浮漂,不够稳重的儿子奕訢,道光更喜欢与自己性格相似的儿子奕詝;三是仁孝方面,奕詝更是表现出了至诚至孝的良好品德,让道光颇受感动。

只不过老六奕訢的优秀和才能都是明摆着的,所以才让他犹豫不决。不过,最终道光还是遵从自己的内心选择了咸丰奕詝当了继任者。不过,从后人的角度来看,这个选择无疑是错误的。常言道,非常时期当用非常之人,身处危机的清帝国需要的不是抱残守缺,蒙混度日的守成之君,而是锐意改革,开拓进取的有为明君。

当然,当年的道光又怎么会知道身后的事情呢?





清朝立储讲究立贤不立长,可道光却放着天资聪颖的奕訢不选,选了又瘸又平庸的咸丰奕詝,原因有四个,有的或出于赎罪,有的难以启齿。

对于任何封建王朝来说,立储都是不可轻视的大事,毕竟这关乎整个王朝的兴衰荣辱。

与古代的大多数王朝采用嫡长子继承制不同,清朝讲究立贤不立长。

这种做法的好处是让每一位皇子都有机会竞争皇位,从而选择更贤能的接班人,但也容易因此引发骨肉相残。经过康熙时“九子夺嫡”引发的悲剧后,雍正开创了秘密立储制。

道光的一生,有后妃二十多人,她们为他带来了9位皇子和10位公主。

按理说,这么多的儿子,很容易就能选出一个秘密立储了。可是在道光64岁时,他还没有确定选谁为继承人。这究竟是为啥?

原来啊,道光继位时,已经快40岁了。而那时候,他只有奕纬一个长子。按理说,道光还应该感激这位长子,要是他再不早一点来,嘉庆可能都要换个继承人了。

可是,道光却对这个长子特别的不感冒,只因为这孩子是他偶尔无聊临幸了一位侍女所生。加上这孩子素来表现纨绔,就越发没放在心上。而且,那时候道光根本没有别的选择,就算哪天自己崩了,横竖也是奕纬继位,根本没必要秘密立储。

道光继位后9年内,又生下了两个儿子,可是这两位儿子都很短命,都只活了几个月就夭折了。

至道光十一年四月,大儿子奕纬因为被老师督促了几句,不耐烦下说了句牢骚话:“等我当皇帝,第一个就杀了你”,老师一身冷汗跑来哭诉,道光火冒三丈中一脚踢向奕纬,也不知是踢中了什么要害, 几天后奕纬就死了,这时他已经23岁了。

幸而这时候,全贵妃和祥贵人都已经有孕在身。两个月后,两人先后生下了四皇子奕詝和五皇子奕誴。

次年底,静妃又生下了六皇子奕訢。

直到道光二十六年,他决定要选出储君时,身边一共有6个皇子,而后面三位皇位因为出生太晚,彼时最大的不过6岁,另外两位分别为2岁和1岁。

此外,皇五子奕誴因为资质平庸且行举粗鄙,加上他的生母祥贵人不被道光所喜,所以这一年正月时就将他过继给惇亲王了。如此皇五子就失去了争储的资格。

那么,余下就是皇四子奕詝和皇六子奕訢了。

彼时这一对兄弟,一个15岁,一个14岁,但两人的差距,都是肉眼可见的。

奕詝年长一岁,除了老成持重,几乎没有优点。反而是缺点更为致命,那就是他腿瘸,这在信天命的古代,一个瘸子当天子实在太缺乏说服力了。

反观老刘奕訢。弓马娴熟,天资聪颖,胆识过人,一看就是一个很健康的形象。而且,奕訢的生母静妃彼时还在世,这是最受道光宠爱的妃子。

在我们看来,这几乎不需要犹豫就可以直接选择皇六子奕訢,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奕詝当皇帝是一种错误。可道光为何非要放弃奕訢而选他?

其实,道光自然有他的考虑:

一,奕詝被视为皇长子,在道光心中更有分量

奕詝出生前,前面三个哥哥都已经死去,他的到来对于绝望中的道光而言,意义之大是无法想象的。奕詝很自然被当成了皇长子,这仅从前三个儿子名从“纟”而奕詝开始从“言”就能一斑。

全贵妃因此母凭子贵,晋为皇贵妃,三年后封为皇后。这样一来,奕詝是货真价实的嫡子没错了。

在奕詝出生六天后,五皇子奕誴也降临人世,然而道光的喜悦已经没法和奕詝出生相比了。

孝全皇后与幼子咸丰

虽然,在清朝嫡子并不能在立储时享受任何特权,可是道光其人守旧,在他心中。嫡子的分量确实要重一些。

二,出于对孝全皇后的愧意

道光的后妃里,最得宠的是奕訢的生母静妃和奕詝的生母孝全皇后。

孝全皇后在江南长大,姿容清丽,聪慧绝伦。然而在道光二十年正月初六,才33岁的孝全皇后却突然薨了。关于她的死因,史料中讳莫如深,未有任何提及。这不免叫人越发疑心。

考虑到她生前与孝和太后关系紧张,很多人都猜是孝和太后干的。而事实上,也不排除是道光干的。

正常情况下,道光当然不会随意杀死正在得宠的孝全皇后。然而在喜怒无常、阴晴不定的道光世界里,常有不正常的事发生。

孝全皇后与幼子

据《清稗类钞》的记载:

“道光中,某夜,宣宗在乾清宫盛怒,厉声呵斥,立召值班侍卫王某入宫门,授以宝刀,令一宫监带至某宫第几室,于床上取一宫眷首复命,不知其为何事也。”

也就是说,道光这人平常看着守成忠厚,实则喜怒无常,啥时候不高兴了,谁碰上谁遭殃。所以,整一个清朝,道光朝被降黜的嫔妃是最多的,而这些嫔妃可能自己都不知道为何会被降黜。

所以,孝全皇后莫名其妙死去,且对死因三缄其口,很可能与道光有关。

因此,事后道光深感愧疚,潜意识里想要扶立奕詝弥补这种亏欠也是可能的。

三,众所周知的“藏拙示仁”

清朝的每一个皇子都有自己的老师,而这些老师除了授业解惑,很多时候也会充当皇子的参谋。尤其像关乎切身利益的争储这种大事。

显而易见,奕詝和奕訢争储,他们的老师绝对不会袖手旁观,而无论是正史《清史稿》抑或一些野史笔记,都记载了奕詝靠“藏拙示仁”打败了奕訢。

奕訢生母静妃

据说,道光晚年时带皇子们狩猎。满清在马背上起家,尤其尚武,一个皇子弓马娴熟,往往是很大的加分项。据说当年乾隆就因为骑射很好被康熙赞赏。

可在临行前,奕詝的老师杜受田却叮嘱他,到场后只管看着别人狩猎,自己和随从都不要动手,如果皇上问,便称时下是春日,鸟兽正怀春生育,不忍猎杀。另外自己年长些,不想和弟弟争高低。

狩猎当天,奕詝照杜受田所说的办,果然令道光大感欣慰,当众夸赞奕詝有为君之道。

而还有一则故事,虽仅见于野史之中,但与“藏拙示仁”亦有异曲同工之妙。

据说在道光缠绵病榻,自觉时日无多时,决定再传两位皇子觐见,以时政问之,再做最后的决定。

这种重要的时候,两位皇子当然都要跟自己老师讨个计策。奕訢的老师卓秉恬自觉奕訢口舌伶俐,见识卓绝,便让奕訢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才是。

而杜受田呢,深知奕詝资质平庸,根本无法应对时政这种问题。便出了一计:不等皇上问你,你只管趴地上哭便是了。

两位皇子果然都按老师说的做了。可奕詝的表现却深深打动了道光,认为这才是一位仁君的做派。原本摇摆不定的天平,彻底向奕詝倾斜。

最后,出于难以启齿的私心

道光胆小拘谨,缺乏远见却偏偏爱刚愎自用,在他执政后期,在历经了一场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被迫接受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如此丧权辱国,是任何一位君主都不想承认和面对的。

而六皇子奕訢却正好与他相反,他趋新应时,对新事物充满热情。道光虽然知道由他继位对国家更好,可他还是选择了和自己一样守成拘谨的奕詝,这可能是担心将来奕訢会颠覆他屈辱的外交史。

道光二十六年六月,道光终于作出了抉择,将奕詝秘密立为皇太子。

编辑

小结:一直以来,人们鄙夷咸丰为“作秀成就的皇帝”,然而抛开道光无法察觉咸丰的投机取巧不说,这何尝不是道光的种种私心在作怪?可笑的是,咸丰继位时,中国已经是“大局糜烂、不可收拾”,一筹莫展的咸丰索性沉湎声色,消极颓唐,最终因酒色自戕,让妇人慈禧有了牝鸡司晨的机会,加剧了清朝的衰败。

道光在位30年,因为资质平庸、追求苟安,以致做出许多错误的决定,而在立储上放弃奕訢而选择奕詝就是一重大的过失。




恭亲王奕訢

首先我想说的是:通过后来的历史已经完全证明了一个事实——恭亲王奕訢要比他的哥哥咸丰帝的才能高的多的多。

晚清后来的很多事情都与恭亲王有关,例如: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和谈、干掉顾命八大臣以及著名的洋务运动等等。

反观咸丰帝的一生几乎是没啥作为、没啥贡献了。唯一让大家记起来的估计就两件事了:一是,咸丰帝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以后跑路了;二是,咸丰帝娶了一个无比勇悍的老婆,也就是后来的慈禧太后。

咸丰帝与恭亲王有一个共同的父亲——大清朝的第八位皇帝道光帝。难道道光帝不知道恭亲王比咸丰优秀吗?难道道光帝就没有发现咸丰帝是一根废柴吗?

我想道光帝肯定是知道的,不过最终道光还是选择了废柴咸丰并没有选择才干能力一流的“鬼子六”恭亲王奕訢。

那么道光帝为什么会选择咸丰这样一根废柴呢?我们一起走进当时的历史中去看一看、去寻找一下真相吧!

乾隆和嘉庆剧照

前面说过了道光帝是大清朝的第八个皇帝、是嘉庆皇帝的第二个儿子。不过嘉庆的大儿子早早地就夭折了,于是乎,道光帝实际上是嘉庆的长子了。

道光帝的运气还是不错的,十岁的时候就受到了乾隆的赏识并且还被赏赐了赐黄马褂、花翎。嘉庆四年的时候,道光帝就被嘉庆秘密地立为太子了。(雍正以后都把继承人秘密地写好,然后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牌匾之后)。

道光帝剧照

1820年,38岁的道光帝即位了。道光帝总体上来说还算是比较靠谱的,不过运气有点差而已。道光即位的二十年后就迎来了著名的鸦片战争了,大清朝战败并签订了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不过这个事情总体上来看的话,道光帝的责任并不是很大。当时的大清朝已经是严重不行了,迟早会被列强侵略的,道光帝只不过是赶上了而已。另外道光帝能够派林则徐跑到虎门去销烟,也算是一个基本正常的皇帝了。

道光帝的子嗣还算是比较不错的,一共有9个儿子。这个数字也许在大清朝并不算高,可是比后面的皇帝却强了十万八千里路了。

咸丰帝就一个儿子、同治、光绪、宣统那都是没有儿子。

在这九个儿子里面,其中有三个儿子死得比较早,分别是:大儿子,爱新觉罗·奕纬死于1831年;二儿子,爱新觉罗·奕纲死于1827年;三儿子,爱新觉罗·奕继死于1829年。

道光帝自己死于1850年,所以没有活到1850年的儿子也就不可能有竞争皇位的可能了。咸丰帝是道光帝的第四个儿子、恭亲王是道光帝的第六个儿子,皇位争夺战也就基本在这两位身上展开了。

我们下面具体地来分析一下:为什么道光帝会把大位传给远远不如恭亲王的咸丰帝呢?

道光帝选择继承人其实无非考虑的是两点因素:一是,从大清朝的利益和角度出发;二是,从道光帝自己的角度和利益出发。

不可否认的是:道光帝最终选择了资质、才能都非常平庸的咸丰来继承大位是有着重要原因的

咸丰帝剧照

原因一:咸丰帝的地位和出身很高

清朝关于找谁当接班人的问题一直是不断变化的,说良心话也没有搞以前:立长、立嫡那一套了。

一开始的时候,大清朝选接班人的模式很简单——公推模式。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努尔哈赤死了以后并没有规定谁当接班人,结果大家都觉得皇太极靠谱,于是乎皇太极就即位了。

前面几个皇帝的接班都没有什么定论的,一般按照实用原则来推举的。顺治帝之所以能上位,那是内部斗争的结果;康熙能上位那是因为康熙对天花有免疫力。

不过故事发展到雍正的时候就有点变化了,雍正那是深受康熙时期“九龙夺嫡”的影响的。于是乎,雍正发明了一套秘密建储的模式。

说白了就是:皇帝身前不立太子,而是把自己想立的人秘密地写下来,等死了之后按照规定的流程打开——大家就知道谁是下一个皇帝了。

咸丰剧照

不过虽然是秘密建储、虽然没有完全搞立长立嫡那一套,但是皇子的出身依然很重要。咸丰是事实上的长子(前面三个哥哥都死了)、咸丰又是道光帝皇后所生的儿子并且道光帝非常喜欢这位皇后,难免出现爱屋及乌的现象。

这样一来,咸丰帝在地位和出身上面就遥遥领先于恭亲王了。

原因二:咸丰帝有绝招——仁孝

古代不管怎么立太子、不管如何确认接班者,有一个核心因素就是:接班人一定要仁义、一定要有孝心。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老皇帝死了以后还留下了很多不是太子的儿子以及很多嫔妃等等。何况老皇帝也不喜欢自己的儿子出来清算自己了。

于是乎,大家都喜欢找一个宅心仁厚的人来当太子、来接班了,这样对所有人都是好事情。

咸丰帝剧照

咸丰帝在“仁义”这方面就表现或者说表演得很到位。例如:有一次道光帝组织各位皇子去打猎,要是按照实际能力来发挥的话,咸丰帝那个病怏怏的体质肯定不是老六恭亲王的对手了。

可是咸丰帝放出了绝招:迟迟不肯射猎、迟迟不愿意发箭矢,结果当然是没法子与恭亲王的猎物数量比了。不过咸丰帝搞了另外一套说辞,大概意思就是:要爱护小动物了、不忍心猎杀小动物了等等。

道光帝听了之后大为感动,认为咸丰帝是无比仁慈之人了。我想说,这是碰到了道光帝,要是碰到了努尔哈赤的话,估计一巴掌就把咸丰给呼死了——都仁慈、都不杀小动物,那大清朝如何入关、如何得天下。

最后一个原因:道光帝有可能觉得恭亲王过于优秀、野心过于大了。从后来的历史发展来看的话,恭亲王确实很厉害,对内搞定了顾命八大臣、对外又周旋洋人,还是洋务运动的主要发起者等等。

这些才能在一个正常国度里面一定会为最后的即位而加分的,可是不好意思了——大清朝到了道光帝的时候就不正常了。

道光帝自己就是一个平庸之辈,也许他并不想立一个激进的、富有冒险精神的、喜欢乱折腾之人当接班人。

我甚至还猜测:道光帝认为恭亲王的能力远超过自己了,他不想找一个能力比自己强的人接班。这样一来,往后的历史记载也对自己是不利的。

于是乎,道光帝最终选择了咸丰帝来即位,也选择了一个完全不在线的人当皇帝。从此以后,大清朝就一路江河日下,最终在咸丰、同治、慈禧、光绪的共同合力之下,把大清朝带向了覆灭之路。

如果非要说咸丰帝有什么特别贡献的话,那么那就是娶了一个大清朝的掘墓人当老婆——叶赫那拉氏慈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7

标签:咸丰   道光   爱新觉罗   嘉庆   皇帝   生母   皇子   亲王   贵妃   长子   清朝   太子   皇后   身体素质   儿子   老师   政治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