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老时的乾隆有见过年轻的道光甚至孩童时代的咸丰吗?

乾隆见过当时只有十来岁的道光

嘉庆是1758年生,1820年去世,活了62岁。嘉庆的嫡长子也就是道光,是1782年生的这一年嘉庆24岁,嘉庆一共有7个儿子,五个女儿,小的时候跟随爷爷乾隆耳濡目染,1799年二月初爷爷乾隆去世整整一年之后的1800年8月1日被立为皇太子,这一年道光刚满18岁,1820年8月底,嘉庆突然病逝后,这一年道光38岁,执政了整整30年,执政到第20年的时候,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的古老的大门,道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跨越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代史的皇帝。




乾隆帝 爱新觉罗.弘历,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崩于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年八十九。

乾隆帝共十七子,长子定安亲王永璜,生于雍正六年(1728年)五月,时乾隆帝尚未登基,年十七岁,封爵和硕宝亲王。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雍正帝驾崩,皇四子宝亲王弘历奉密诏继承皇位,以明年为乾隆元年,后世即称乾隆帝。

乾隆十三年(1748年)三月,乾隆帝发妻富察氏,因连丧两子(次子永琏、七子永琮),心情悲痛,哀悼成疾,最终去世,谥号“孝贤皇后”(乾隆帝驾崩后才祔帝谥“纯”,称孝贤纯皇后)。乾隆帝与孝贤皇后感情极好,皇后去世后,乾隆帝在极度悲痛下,导致情绪恶劣,性情暴躁。

而二十岁的皇长子永璜,懵懵懂懂,没有重视父亲情绪,又因在嫡母葬礼上“无哀慕之诚”,举止冷漠,被情绪极度不稳定的乾隆帝借题发挥,大加训斥,说他是“因皇后崩逝,而两嫡弟皆亡,自以为身为长子,有登大宝之机,暗自窃喜”,并当众发誓,将长子与同样在皇后葬礼上举止不当的三子永璋革除继承权“此二人断不可承续大统!”

皇长子永璜,莫名其妙遭受无妄打击,丧失大统继承权,惶恐惊惧之下,郁郁寡欢,导致在乾隆十五年(1750年)三月因郁病卒于己府。

永璜死后,乾隆帝才顿感后悔,深恨自己因丧妻之痛而失去理智,导致迁怒于儿子,致使长子年少去世,为此伤透了心。从此,乾隆帝不准任何人再提起建储之事。

对于英年早逝的长子,乾隆帝愧疚之下,下诏追封其和硕定亲王,谥号“安”,并沉痛悼念:“皇长子诞自青宫,齿序居长。年逾弱冠,诞育皇孙。今遘疾薨逝,朕心悲悼,宜备成人之礼。”

幸好,永璜在去世前,已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七月诞育长子绵德,八月又诞育次子绵恩。这也是乾隆帝的长孙、次孙。这对于乾隆帝及早逝的永璜来说,不啻为一个慰藉。

乾隆帝于永璜去世当年,即特恩让其长子绵德承袭定郡王,直接承袭定亲王爵位,绵德时年仅仅三岁。在皇祖爱屋及乌关爱下,成为亲王,这也是乾隆帝对于长子一系的补偿。

但绵德成年后,却行事乖张,不大受皇祖乾隆帝待见。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绵德被降爵为郡王。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又因私自结交官员,被直接削去爵位,定郡王之位被乾隆帝转封其弟绵恩。

永璜次子绵恩,自小聪敏恭谨,颇得皇祖乾隆帝喜爱。八岁时即跟随皇祖木兰秋狝,“......上坐较射,皇子皇孙以次射。皇次孙绵恩方八岁,亦以小弓箭一发中的,再发再中。上大喜,谕令再中一矢赏黄马褂。果又中一矢,辄收弓跪而不言。上大笑,趣以黄马褂衣之。仓促间不得小褂,则以大者裹之,抱而去。生动地体现了绵恩乖巧伶俐、深得乾隆喜爱的场景。

兄长绵德承袭郡王后,绵恩以皇次孙身份很早就得授差遣,十七岁入火器营,参与军务。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二十二岁的绵恩被授予右翼前锋统领,十一月起正式管理火器营事务,并先后担任都统、步军统领、阅兵大臣、宗人府左右宗正。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绵德因结交外臣被削爵,乾隆帝将定郡王爵位转封绵恩。绵恩也不负皇祖钟爱,除统管健锐营、虎枪营、圆明园驻军等禁卫事务外,还掌管内务府、两翼宗学、钦天监算学等事务,兼之身材魁梧、相貌堂堂。虽然只是“长房长子次孙”,但乾隆帝因绵恩能力出众,办事得力,实实在在是将绵恩当做长孙来看待的。在日后立储的过程中,还非常认真地考虑过绵恩。

当时外藩使臣入朝,于京师拜谒期间就了解过清朝的立储事宜,回国后就断言,皇位会在皇十五子永琰和皇次孙绵恩之间产生,而且绵恩的可能性更大。因为绵恩比十五叔永琰还要大十四岁,且多年参与军务朝政,实际政务能力要超过永琰。但由于乾隆帝自己就曾议论过明太祖朱元璋以皇孙为储,由此致使叔侄争位,身后骨肉相残, 所以最后还是没有将绵恩立为继承人。

绵德自被削爵后,很快乾隆帝因亲亲之情,还是很快封其为镇国公,以示爱护。其子奕纯,生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这也是乾隆帝第一个皇曾孙。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三月,奕纯长子载锡出生!由此,乾隆帝创造了罕见的皇帝五代同堂的盛景(为什么说罕见,而不说唯一,后面再叙说)。时年“仅仅”七十三岁的乾隆帝得报喜不自禁,为庆祝自己喜得元孙(避康熙帝名讳,玄改元),乾隆帝于宫中举办千寿宴,以炫耀自夸。

绵德本人,在确认奕纯之妻有孕,即将为老皇帝诞育皇元孙时,在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正月,提前被晋封贝子爵位,以示褒奖:“今念绵德之子奕纯,新岁可以得子,朕庆抱元孙,五世一堂,实为古稀盛事,自应特沛恩施,以衍奕禩云礽之庆。绵德著加恩晋封固山贝子,嗣后宜益加谨饬,常存敬畏,以期永承恩泽,副朕谆切训勉之至意。”-----《高宗实录》

乾隆五十一年(1786)九月,绵德病逝,终年四十岁。其后裔作为定亲王分支,一直繁下去,直至清亡。

绵恩承袭定郡王后,更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十二月晋封定亲王,为乾隆诸皇孙中第一个被封亲王的。

嘉庆元年(1796年),其十五叔永琰即位后,绵恩先后担任玉牒馆副总裁、武备院卿、内大臣、御前大臣、正黄旗领侍卫内大臣、镶黄旗领侍卫内大臣、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并管理善扑营、御枪处、武英殿御书处。前后掌管禁卫军五十余年。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嘉庆帝去世,绵恩堂弟--嘉庆帝次子绵宁继位。道光元年(1821)十月,道光帝因堂兄绵恩年高德勋,特授宗人府宗令,掌管皇族事务。道光二年(1822)六月初一,绵恩薨,年七十六。道光帝赐丧银五千两,谥“恭”,号“定恭亲王”,子奕绍被特恩不必降袭,承袭定亲王爵位。绵恩一支作为定亲王大宗,一直活跃在清末政坛上,其孙载铨、曾孙溥熙、玄孙毓郎,均为清后期重要宗室大臣,毓郎还是末代皇帝溥仪之妻婉容的外祖父。

乾隆帝于嘉庆元年(1796年)禅位,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去世,在此之前,一共有玄孙四人出生,分别是:绵德长子奕纯之长子载锡,生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奕纯之次子未命名,生于乾隆五十年(1785年,生年即卒);奕纯之三子载铭,生于乾隆六十年(1795年);绵恩次子奕绍(长子早夭)之长子载铨,生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这就是乾隆帝生前即见到过的四位玄孙。

至于皇孙道光帝绵宁,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九月,为皇十五子嘉亲王永琰之次子,自然是皇祖乾隆帝见过的孙子。不仅见过,而且还出过风头: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十岁的绵宁随皇祖出巡、秋狝,当着皇祖的面,绵宁出猎获取一鹿。乾隆帝很是高兴,赏绵宁马褂及花翎,以壮嘉其勇。因绵宁为嘉庆帝嫡妻喜塔腊氏所出,日后得以顺利继承皇位,成为道光皇帝。而道光帝也是清朝唯一一个由嫡子继位的皇帝。

至于咸丰帝奕詝,生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六月,此时乾隆帝已驾崩三十二年,自然没有见过了。

另:为什么说,乾隆帝创造了罕见的而不是唯一的皇帝五代同堂的盛景,那是因为之前,已经有两位皇帝做到过五世同堂:

第一位-----唐玄宗李隆基,玄宗生于唐垂拱元年(685年)八月,崩于唐宝应元年(762年)四月,年七十八。玄宗生肃宗李亨,肃宗生代宗李豫,代宗生德宗李适,而德宗生顺宗李诵的时候,是唐上元二年(761年)正月,此时玄宗尚在世,所以唐玄宗是第一个做到五世同堂的皇帝。

第二位-----宋高宗赵构,生于宋大观元年(1107年)五月,崩于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年八十一。高宗因独子赵旉早夭,又失去生育能力,所以收养宗室子赵伯琮,改名赵眘,以承后嗣。赵眘即宋孝宗。孝宗生光宗赵惇,光宗生宁宗赵扩,宁宗生长子时,是在淳熙十二年左右,当时高宗尚健在,但是宁宗长子旋即夭折,连名字“赵埈”也是后来才起的。高宗所见玄孙第一不是自己后裔,第二很快夭折,五世同堂聊胜于无。

与唐玄宗相比,乾隆帝的五世同堂尚有不足:第一、唐玄宗五世同堂,五代人前后都是皇帝,而乾隆帝五代同堂,后四代不是皇帝。第二、唐玄宗五代同堂,五代人同时都在世,虽然仅仅持续一年而已。乾隆帝五代同堂,其子定安亲王永璜早已去世,其孙贝子绵德在两年后也去世,所以乾隆帝五代同堂比之唐玄宗,还是稍逊一筹。




乾隆皇帝的寿命实在是太大了,足足活了89岁。去世前的三年,虽说是太上皇,却依旧掌握着朝中大权。权力在他手里就是永远都放不下的东西,这也等于是架空了嘉庆皇帝三年之久。

那么乾隆生前到底有没有见过道光皇帝呢?

嘉庆皇帝颙琰是1760年出生的,这一年是乾隆25年,他是乾隆皇帝的第15个儿子,在位时长25年。因为前面的哥哥都被乾隆的高寿给熬死了,所以乾隆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特意看中了嘉庆皇帝。

道光皇帝是嘉庆皇帝的儿子,道光皇帝旻宁是1782年,这一年也是乾隆47年。我们都知道乾隆是当了60年的正统皇帝,3年的太上皇,合计掌权63年。

所以乾隆47年的时候,乾隆皇帝依旧精力旺盛,距离他去世还有16年之久。所以乾隆肯定是看到过自己的这个孙子道光皇帝的。

乾隆89岁高龄去世的时候,道光皇帝已经有16岁了。在古代,这个年纪早就成家立业了。所以乾隆皇帝不仅看到过道光皇帝,甚至还为道光皇帝举办过婚礼。为道光皇帝亲自甄选了嫡福晋。

这一对祖孙,完全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乾隆皇帝奢侈无度,耗费了大量国家钱财。而道光皇帝却完全相反,他节俭自律,甚至穿着打补丁的龙袍上朝。

不过道光皇帝并没有能够将大清朝从衰弱中带出坑来,可见他的能力是比不上乾隆皇帝的。

乾隆有没有看到过咸丰皇帝呢?

咸丰皇帝是道光皇帝的儿子,如果咸丰是道光在16岁之前生的,那么乾隆当然是可看到的。但是很可惜,历史并不是这样。

咸丰皇帝奕詝是1831年出生,这一年也是道光11年。也就是说道光皇帝已经做了11年皇帝了,咸丰皇帝才出生。

我们来看看道光是多大岁数做皇帝的,他是在1820年当上皇帝的,也就是39岁的时候。那么生下咸丰皇帝,已经是50岁的事情了。

所以说道光皇帝其实也是老来得子,可见他对这些小儿子们的喜爱,犹如老人喜爱孙子一样。那么我们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了,乾隆皇帝是1799年去世的,而咸丰皇帝是1831年出生的,这两个人中间差了32年时光。

道光皇帝年轻的时候,一直没有生育能力,这就是乾隆看不到重孙子的重要原因。其实清朝到了末期,一直都是这种状态。皇帝的生育能力越来越差,直到光绪皇帝和溥仪的时候,俩人都不孕不育了,可见国运也是如此。

那么乾隆看到最晚的晚辈是哪一代人呢?

乾隆皇帝的长子定安王永璜是1728年出生,他的出生时间算是非常早了,他去世的时候不过才1750年,成功被1799年去世的乾隆皇帝给熬死了。

  1. 永璜的儿子绵德是1747年出生,也就是永璜去世前三年才出生。所以永璜没能看到绵德长大成人的样子,可是乾隆看到了。乾隆不仅看到绵德出生,还看到绵德去世。
  2. 绵德1786年就去世了,作为乾隆皇帝的孙子,却被乾隆皇帝给活活熬死了。可见乾隆皇帝活了多久。
  3. 绵德的儿子奕纯是1767年出生,这一年他老爸绵德才刚刚21岁。所以乾隆也是看到过奕纯的,只不过奕纯没有被乾隆给熬死,他到了1816年才去世。
  4. 奕纯的儿子载锡是1799年出生,这一年他老爸23岁,而乾隆皇帝也是这一年驾崩。而且乾隆皇帝是看到过这位曾孙子的。

所以乾隆能看到的最晚辈的孩子,就是他的曾孙载锡。这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要知道载锡是跟光绪皇帝载湉是一个辈分的人。而光绪皇帝去世后三年,大清国就灭亡了。可见乾隆皇帝几乎看到了见证大清国灭亡的最后一代人。




有时候命运就是一场轮回,康熙六十年的时候,十岁的乾隆跟着祖父康熙皇帝打猎,被赐予黄马褂,而在乾隆五十六年的时候,乾隆十岁的孙子旻宁也跟着乾隆去打猎,同样被赐予了黄马褂。

同是一件黄马褂,乾隆却从一个“崇拜爷爷”的孙子的身份,变成了一个让孙子崇拜的爷爷身份,而这个被赐予黄马褂的旻宁,正是后来的道光皇帝。

所以乾隆是见过道光帝的,而且和道光帝的接触很深,至于咸丰皇帝,只能说他很不幸运,在他出世的时候,他那位被誉为“十全老人”的祖父,已经逝去三十多年了,大清也已经跌落盛世了。

乾隆的血脉骄傲:五世同堂。

乾隆皇帝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公认的“掌权”最久的皇帝、寿命最长的皇帝,他在位虽然只是六十年,但实际掌权却达到了六十三年之久,比他的祖父康熙皇帝还要长了两年,而与康熙不同的是,乾隆是成年之后才继位,他的寿命比康熙要长得多。

康熙是在顺治皇帝得了天花“暴毙”的情况下登基的,登基的时候年仅7岁,康熙虽然在位六十一年,但去世的时候并没有超过七十岁。

乾隆却不一样,乾隆登基的时候,已经二十五岁了,后来他当了六十年的皇帝,三年多的太上皇,乾隆驾崩的时候,他都已经八十九岁了,能活到这个岁月的皇帝,自古以来也就是乾隆这么一个。

加上清代的“早婚早育”风气,乾隆的子孙不断繁衍,他不仅曾孙满堂,就连玄孙(乾隆时期为了避讳,玄字改成了元字)都有了好几个,真正做到了“五代同堂”的境界。

五世同堂这种境界,即便是在整个早婚早育的古代,那都是很难得的,因为这需要的是稳定且丰厚的“家族底蕴”来支持。

只有充足的底蕴,才能让每一代人都能够保持在十几岁的年龄成亲结婚,而成亲,本身就是需要家庭实力的,在古代晚婚的绝大多数都是贫穷的百姓,早结婚的都是富足的家庭,而且要做到四世同堂甚至五世同堂,那得持续地富足,不然自己早结婚了,自己的子孙晚婚,那也是做不到的。

所以抛开民间的一些大型世家来说,皇室永远是四世同堂、五世同堂这种现象出现最多的地方,四世同堂,几乎可以说每一个朝代的皇族都很常见,可因为皇帝本身就有着寿命的桎梏(指皇帝在位的时候因为政治和战争所对身体造成的损伤,注定皇帝不会很长寿),五世同堂十分鲜有。

唐朝的盛世皇帝唐玄宗曾经达到了五世同堂的成就,只不过那时候的唐玄宗已经被唐肃宗“软禁”了,根本没心思享受这种天伦之乐,所以真正感受到五世同堂天伦之乐的,就只有乾隆皇帝。

乾隆见过的玄孙有三位。

乾隆在十七岁的时候,他的侧福晋富察氏就为他生下了他的庶长子爱新觉罗·永璜,因为永璜不是嫡子,乾隆对他的态度并不是太好,所幸的是雍正对这个孙儿很欢喜,所以永璜受到的待遇也不差。

在永璜出生后,乾隆之后便迎来了自己和嫡福晋富察氏(跟永璜的生母不是同一个人)的嫡长子永琏,可遗憾的是,永琏还没有活到十岁就早逝了,等到乾隆的第三个儿子永璋出世的时候,永璜都已经8岁了,所以能帮助乾隆完成“五世同堂”这个目标的,就只能是永璜一脉。

作为乾隆的长子,永璜虽然不是嫡子,但地位肯定是特殊的,所以永璜的待遇也很不错,公元1747年,永璜生下了自己的长子爱新觉罗·绵德,这个孩子也就是乾隆的长孙,其实永璜生孩子的时候已经二十岁了,算是“晚育”了,但到底还是赶上了。

所以这就是长子的好处,虽然不是嫡子,但传宗接代肯定是“一把好手”。

又到了二十年后,绵德没有辜负乾隆的期望,生下了自己的长子“奕纯”,这是乾隆的“长曾孙”,也是乾隆所见到的第一个“奕”字辈的曾孙,奕纯乃是道光帝的“堂侄”,但是年龄却要比道光大十几岁,而奕纯也只是比自己的“堂叔祖”嘉庆皇帝小几岁。

奕纯出生的时候,永璜这一脉就正式领跑了,这个时候,乾隆已经在位三十二年了,他的年龄也将近六十岁了,在世人看来,连曾孙都快有了的乾隆,估计也难逃历史的“规律”,即将命不久矣,虽然乾隆帝自觉身体无恙,但也抱有顺其自然的心态。

就在众人对乾隆身体健康百般关注的举动下,时间就这样又悄悄过去了十七年,这十七年的时间里,乾隆不仅没有什么大病大痛,而且还不断创下文治武功,除了人看起来老态了一些,整体根本没有变化,也是在这乾隆四十九年,奕纯的长子“爱新觉罗·载锡”出世,这是乾隆的第一个“玄孙”。

载锡的出世,让乾隆百般关注,在乾隆的晚年,他对于自己生孩子这件事情已经没什么兴趣了,而对于子孙降生新的后代是非常上心,载锡乃是他的“四世孙”,可以想象孩子长大了之后,喊他都是“高祖皇爷爷”,这种情形可是让乾隆非常期待。

乾隆以“长房长子长孙长曾孙长玄孙”的‬身份‬来定义‬载‬锡‬的‬地位‬,并且‬亲自‬抚养过‬载锡‬一段时间‬,就跟‬康熙‬在‬晚年‬抚养过‬他‬一段‬时间‬一样‬,所以‬乾隆‬对‬载锡‬抱有‬很大的‬期望‬,希望‬载锡‬快点‬长大‬结婚‬,然后‬给‬乾隆‬生下‬“五世孙‬”,缔造‬“六世同堂‬”。

而在载锡出世之后,乾隆的另外两个玄孙也分别降世,他俩分别是“载铨”和“载铭”。

载铨也是永璜这一脉的,只是他并非绵德之后,乃是永璜的次子绵恩之后,而载铭则是载锡的同母兄弟,同是奕纯的儿子。

跟别人的“五世同堂”不一样的是,乾隆五世同堂的玄孙还不止一个,这反映了长寿程度,而且最重要的是,乾隆还给自己的玄孙载锡举办了盛大的婚礼,按照理论来说,乾隆其实已经是一只脚踏入了“六世同堂”的境界了。

咸丰帝:都怪我们这一脉“起跑”太晚了。

载锡出生于1784年,而能让人感到滑稽的是,道光帝旻宁,仅比自己的这个“侄孙”大了四岁,可以想象的是,这对“祖孙”(叔祖也是祖)从小到大很有可能是一起玩耍长大的,甚至因为乾隆对载锡的特殊宠爱,乾隆可能都是偏帮载锡更多一些。

所以嘉庆帝这一脉,乾隆能看到嘉庆的儿子就已经是很极限了,毕竟嘉庆诞生的时间太晚了。

嘉庆生于乾隆二十五年,此时的乾隆都已经快五十了,而嘉庆的长兄永璜都已经去世了,乾隆也都开始等着“曾孙”降世了。

之所以嘉庆能当皇帝,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他出生得太晚,而乾陵又太长寿,把自己的那些年长的儿子都“熬”死了,所以到了乾隆的晚年,乾隆只能在“幼子”之中选择一个适合的,那么就是嘉庆最合适了,若是乾隆年长一些儿子们还在,那皇位也是轮不到嘉庆的。

而嘉庆出生晚也就算了,他自己生孩子的时间也很晚,他的长子在他二十岁左右的时候出世,不过很快就夭折了,道光帝乃是嘉庆的二子,道光帝出生的时候,嘉庆都已经二十二岁了,乾隆也都已经七十一岁了,从客观的角度来说,乾隆要想看到道光的儿子出世,难度跟看到自己的“五世孙”出世是一样的。

只不过道光的地位也不算差,因为在乾隆三十八年的时候,乾隆就“秘密立储”,立了嘉庆为储君,一开始这个决定也只有乾隆自己知道,到了乾隆在位的最后几年,乾隆模仿他的祖父康熙“暗示”他的父亲雍正“继位”的做法,也开始去“暗示”嘉庆。

当年康熙向雍正提出抚养乾隆一段时间的时候,恰好是康熙预感自己“大限将至”的时候,也是那个时候,他在心里已经选择好了继承人了,这个继承人正是雍正,而雍正也看明白了父亲的暗示,在康熙驾崩之前,也做好了继承皇位的准备。

这一招使用起来是很巧妙的,而既然有了康熙和雍正的先例,乾隆也想用这个方法来“暗示”嘉庆,于是他在外出打猎的时候,带上了年仅十岁的道光,随后也赐予了“黄马褂”给了道光。

若是其他的时候,乾隆这样的做法,嘉庆还不会联想到什么,但既然有过先例,加上乾隆也确实到了考虑传位的年龄了,所以嘉庆就提前感受到了父亲的意思,只不过让嘉庆没想到的是,就算是后来他登基了,他都还当了几年的“傀儡皇帝”。

嘉庆元年,也就是公元1796年,这一年嘉庆刚刚登基,而乾隆被尊为“太上皇帝”,仍然掌握有最高的统治权力,也是这一年,道光作为嘉庆的嫡长子,举办了大婚仪式,本来乾隆对此还有期待,因为他以为道光很快也会生出儿子来,这个孩子虽然代表不了什么“五世同堂”、“六世同堂”的意义,但既然是嘉庆帝的长孙,那么很有可能也是未来的皇帝。

但让人意想不到的事,道光帝自己比父亲嘉庆生孩子的年龄更晚,道光帝在嘉庆元年结婚,生下长子的时间却是在嘉庆十三年,这个时候道光都已经二十岁了,乾隆也已经去世九年了。

而咸丰帝乃是道光的第四子,他出生的时候,道光都登基十一年了,也就是公元1831年,此时距离乾隆去世,也已经过了三十二年了,大清此时也已经从巅峰衰落一段时间了,所以乾隆和咸丰的相见,那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乾隆“六世同堂”的愿望仅与他差了四年。

乾隆在道光结婚后,期待过道光快速诞下皇子,只可惜道光结婚了一两年都没有动静,乾隆慢慢地就转移了注意力,或许乾隆也感觉到了嘉庆这一脉都是“玩育”的,因此重新开始期待自己的“五世孙”。

在嘉庆登基之后,太上皇帝乾隆已经很老了,去掉了皇帝身份的他,也去掉了很多枷锁,比如以前不愿意放开的一些执念,他从老谋深算,精通帝王心术,渐渐转为一个正常的老人家心态,期待自己的子孙不断繁衍,儿孙满堂,人丁兴旺。

所以载锡,就成为了乾隆人生最后几年时光的“大红人”。

乾隆五十六年的时候,八岁的载锡也在乾隆外出打猎的行列,他虽然年幼,但是从小被乾隆悉心培养,箭术也算是很不错,也同样被乾隆赐予黄马褂,只不过小小的载锡和道光的地位以及意义不一样,没人会觉得载锡会有望皇位。

看着载锡长大,乾隆也在一天天地期待着载锡结婚生子,时间到了嘉庆三年,载锡已经十四岁了,到了大清皇族结婚的普遍年龄了,于是乾隆给玄孙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婚礼,这场婚礼的主角载锡很不一般,他承载了大清皇族“六世同堂”奇迹的愿望,所以很隆重。

只可惜命运弄人,一直都很能生的永璜一脉,到了载锡这里,结婚的第二年都没有动静,到了嘉庆四年,等不到自己五世孙出世的乾隆最终是闭上了眼睛,而载锡的儿子,也在乾隆去世后的四年之后才降世。

其实这并不能怪载锡,因为他结婚的时候才十四岁,这个年龄想要生育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毕竟他的祖上生子年龄都大于十四岁,所以这既是命运弄人,也是情理之中。

但不管怎么说,乾隆确实是一只脚踏入了“六世同堂”的境界,因为他都还是看到了载锡结婚,只不过生出儿子的时间稍晚了一些,若是乾隆能够再坚持四年,那么自古以来皇族六世同堂的奇迹,就会出现在他身上了,对于好大喜功的乾隆来说,这个荣誉自然也是会让他开心不已的。

结语:

因为乾隆长寿的缘故,所以大清在乾隆这一代开始,辈分之间的“差距”渐渐变大了,比如咸丰作为“奕”字辈的人物,在他出生的时候,载锡的儿子都已经结婚多年了,而载锡的儿子们都是“溥”字辈,这个“溥”字辈,正是大清废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字辈,而这些溥字辈的儿子们,“毓”字辈也已经有了。

根据大清的“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增、祺”的族谱传承,咸丰在位时,都已经有了小他“三代”的皇族存在了,他就算只是二十几岁,都已经是人家的“曾叔祖”了,可见这其中的差距有多大,若是乾隆能坚持到咸丰出世,那么也一定能达到“七世同堂”的境界了。

虽然乾隆没有实现六世同堂的局面,但五世同堂也算是一个让人津津乐道的奇迹了。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道光帝旻宁生于清乾隆四十七年,咸丰帝生于清道光十一年,你猜乾隆帝见过哪个。

乾隆帝是史上最长寿的皇帝,活到了八十九岁,他在位的时候见到了他的五世孙出生,也就是载字辈的子孙,但是并没有见过咸丰帝奕詝。



道光帝旻宁的父亲是嘉庆帝颙琰,而颙琰是乾隆帝的第十五个皇子,排行很小,别说旻宁,在颙琰出生之前,乾隆帝就已经是做爷爷的人了。

这就是辈分的问题,乾隆帝有一群儿子,颙琰有一大群的哥哥。

颙琰与乾隆帝长子永璜之间,有三十二岁的年龄差,虽然永璜去世很早,但是他并非绝嗣,永璜是留下了孩子的,他的子孙,自然年纪就比较大。

永璜的长子绵德是乾隆帝的长孙,生于1747年,而颙琰出生的时候,绵德已经十四虚岁,但在辈分上来说的话,绵德是颙琰的侄儿。



在乾隆皇帝的孩子之中,后来的嘉庆帝颙琰年纪比较小,当他少年时代,前面的哥哥们有不少已经过世,喊他叔叔的侄儿们,有不少年纪都比他还大。

颙琰二十二岁的时候,他的福晋喜塔腊氏为他生下了长子,也就是后来的道光帝旻宁。

那时候乾隆帝仍旧在位,距离其退位为太上皇都还有十三年时间,而颙琰还只不过是个寻常的皇子而已,不过实际上,乾隆帝已将颙琰秘密立储。

对于颙琰的长子,乾隆帝这个祖父自然是非常疼爱的,尤其年幼时期的旻宁跟着乾隆帝前去行猎,骑射俱佳,得到了乾隆帝极大的赞赏,这也是乾隆帝对嘉庆帝的加分项。



在诸多的皇孙之中,旻宁算是年纪比较小的,毕竟他的父亲在乾隆帝诸子中也排行比较小。

尽管作为颙琰长子,但是旻宁出生的时候,乾隆帝别说孙辈,就连重孙子都一大堆了,而后来的咸丰帝奕詝,乾隆帝并没有见到过。

奕詝是道光帝的儿子,其生母是著名的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

乾隆帝退位的时候,旻宁也才十三岁,而旻宁的长子是其二十六的时候才有的。

孝全成皇后是道光帝的第三位皇后,而奕詝是道光帝的第三个孩子,道光帝在长子去世后很多年内都没有孩子出世,所以咸丰帝与父亲之间的年龄差也是很大的。



所以说,别说咸丰帝奕詝,就是咸丰帝的几个哥哥,乾隆帝也是没见过的,道光帝的大儿子出生之前,乾隆帝就已经驾崩了,根本没见到。

但是,乾隆帝却见过其他奕字辈甚至于载字辈的子孙,而这些子孙,都是出自于乾隆帝那些比较年长的儿子们,尤其是长子永璜。

虽然永璜英年早逝,但是皇族中他这一脉传承得还可以,每一代都有子嗣,而且都留下了后嗣香火,乾隆四十九年三月初八,永璜的曾孙载锡出生。

道光帝是乾隆帝的孙子,生于乾隆四十七年,而载锡是乾隆帝的玄孙,生于乾隆四十九年,载锡也是乾隆帝的第一个玄孙,还是长子长房长孙长曾孙长玄孙。



虽然载锡与道光帝之间只差两岁,但是从辈分上来说,道光帝旻宁是与载锡的祖父绵德同一个辈分的,载锡要叫只比自己大两岁的旻宁叔祖父,也就是叔爹。

虽然乾隆帝没见到过道光帝的孩子们,但不代表他没见过奕字辈的子孙。

除了颙琰这一支,乾隆帝年长的儿子们,给他留下了不少奕字辈的曾孙,他们都要比后来的咸丰帝奕詝年长得多,这就是辈分与年龄的问题。

嘉庆八年,载锡长子溥庆出生,如果乾隆帝多熬个几年,他就见到了与溥仪同辈的后代了。

乾隆帝没见到咸丰帝,只是因为咸丰帝是嘉庆帝颙琰这一支的,出生比较迟,所以乾隆帝比较难能见到,而乾隆帝长子永璜等年长后代的子孙,乾隆帝还是可以见到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咸丰   乾隆   道光   长孙   嘉庆   雍正   玄孙   孙子   曾孙   马褂   亲王   长子   孩童   康熙   皇帝   儿子   年轻   时代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