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更愿意选择中国品牌的汽车了?

作为汽车从业人员,小编有自己的看法。

一、从技术和产品层面。

先说传统燃油车产品吧。燃油车可以说,中国品牌先前几乎没有人任何核心技术,更多是拿来主义进行逆向模仿,不管是当年的比亚迪F3抄卡罗拉还是众泰抄的豪车。这是中国汽车市场最先的阶段,以合资一半不到的价格,超过合资的配置,解决中国老百姓的有无问题,中国汽车市场迎来了蓬勃发展期。

随着市场逐步饱和,中间也淘汰掉很多品牌,比如已经破产的力帆、众泰等。他们都有一个显著一个特点:没核心竞争力。甚至当前阶段来说,中国汽车品牌的传统能源车型来说,也没多大核心竞争力,除了外观造型和成本优势,但是最先进的发动机变速箱都是外资的,而中国不少汽车品牌只能捡一些外资淘汰的产品,比如日本的三菱4A9系列(12年的时候有多少用了4A9系列自主品牌汽车都缺发动机)。

但,我们还是从中融合发展的一些案例和路子。不管是上汽收购罗孚还是吉利收购了沃尔沃,虽然依然在传统能源技术方面难以突破,但整体来说,到当前阶段,不管是造型、动力还是领先合资的配置,给年轻客户群体带来了更好的体验。

再说说新能源领域。

中国用政策刺激和培育的新能源市场,绝对是一招好棋,妙棋,甚至可以说是阳谋无解的绝杀盘。

说句题外话,笔者曾经和中国汽车产业的大咖,乘联会创始人饶达老先生(父亲饶斌,一汽和二汽的创始人,其手下有个厂长,姓江。大家自行百度)10年前和他有过交流。为何中国新能源发展路径一定要一步到位干电动车,而不是逐步用商业化较好、技术相对成熟的混动。

饶老的回答是,混动市场基本上基于燃油发动机的技术方案,其专利基本上都被外资品牌独占,建立了完整而且深厚的护城河,如果中国还继续走混动路线,你会发现光专利费就给外资品牌一年不菲的费用(类似可以看看VCD要交付专利费)。

所以,他也向国家决策机关提议建议一步到位做电动,至少电池电机电控这方面大家都是同一起跑线,即便落后也没落后太多。

所以,现在大家回过头来看,新能源方面,中国的电池技术可以说是遥遥领先国外,而外国品牌也只能通过操纵大宗产品价格来提升原材料价格,给中国发展拉拉后退(上半年青山被外资做局可以去了解下)

再加上中国人本来比较擅长在汽车的智能化,网联化方面有深度研究(没办法,中国市场太庞大,不及时迭代你就会被淘汰),产品的配置丰富程度远超于外资的水平。简单拿个大屏来说,前几年中国10万块钱左右的车子至少标配8-10英寸的大屏时候,外资的20多万才是6英寸。由此可窥一斑。

新能源核心技术的领先,用户感兴趣的配置方面配置丰富程度远超外资,市场反馈更及时更灵敏,让中国汽车市场实现了弯道超车。

二、再说说用户层面。

受中国国情和国力发展影响,首次购车的70后80后的用户群体普遍是中国国力相对弱的时候,一个合资车给人带来的社会身份象征可是不一样的,出门谈生意接待客户,起码BBA才撑得起面子。

但是90后甚至95后用户群体购车时,这时中国汽车市场和自主品牌也有了相对的进步,最最关键是此时中国的国力长足发展,GDP体量全球第二,其内心的民族自豪感可不是80后们所能体会的。拿个案例来说,也许70、80后体验过中国南联盟大使馆被炸的那种悲情和悲愤,大家是否记得曾经爆发过砸日系车?

但是,95后们在面对台湾海峡对面的空心菜乱跳,他们也能泰然处之,为何?因为他们晓得,tong一对面,只是时间问题,时间和实力在我们这一边。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这些95后们,穿着李宁鸿星尔克也觉得潮也觉得不掉面(当然产品做的好是基础),买车倾向中国品牌的新能源甚至传统能源,是有着深厚的时代背景的。




首先我在自己身边也意识到了同样的问题,包括我本人买车的时候父母长辈都是推荐日系车说保值省油省心,哪怕美系德系法系反正合资感觉就比较高大上,这是上一代人流传下来的口碑,以前国产车给人的体验的确不如意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新青年的到来我很乐意给国产品牌一个机会,先不说保值质量的问题,同价位的国产车给到的包括体验上的确比合资品牌要厚道,本人买的国产车四年半了啥烂路都跑还是杠杠的,本来打算如果不好用以后就不选国产了,现在的使用情况下一部还是国产,包括身边的朋友也很多接受国产品牌,希望国产品牌车子越做越好,国内销量十年内能完爆合资!




中国品牌这几年突飞猛进!不管在技术上,颜值还是配置都符合当下年轻人的要求!不会像老一辈人一样固守的思想只认合资品牌!现在换车的频率太高了,同样价位为什么不选一个颜值更高,配置更好的中国品牌,非要去选盖中盖的合资车呢?现在合资车为了跟中国品牌竞争打价格战,不停的减配,质量问题频发!所以选择中国品牌更稳妥!




年轻人愿意选择中国品牌的汽车,是因为国产汽车越来越好

少年强则国强,相信大家都听过这么一句话。

这句话是近代杰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梁启超先生所讲,原文可咩有这么简单。

  •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出自《少年中国说》。

现在还应该加上一句,那就是少年强则国强,工业强则国强;为何近些年的中国汽车品牌大热,国产汽车市占率达到半数并在快速增长中,而且还能实现诸如SUV/MPV/皮卡等车型的超越,在商用车型中完全由中国汽车品牌主导呢?因为曾经青涩的少年现在已经成为了各大研发领域的生力军,同时越来越多的少年找回了文化自信。


国产汽车的快速成长离不开诸多中青和青年工程师们,其中有很多刚刚走出大学院校的年轻人;有了这些工业领域的生力军,中国工业和中国汽车工业当然能实现腾飞;不过仅依靠科研领域的成长还不够,中国品牌崛起的基础还有文化认同感的重新建立。曾几何时,有很多人都失去了自我,面对西方文化和商品的涌入,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制造失去了信心;其所思所想不再是如何强大自己所在的领域,而是在西方入侵文化的颓废、自我、拜金、放纵等各种负面元素的影响下像行尸走肉一样的生活,脑子里除非“小确幸”就是“躺平”,而这种消极的情绪甚至影响到了少年。


如果任由西方文化入侵肆虐,一个民族的根基就会彻底动摇;所以传统文化复兴,为年轻人充实自信则尤其重要;近些年里在各行各业里都有很多人在努力推动文化复兴,对抗西方文化入侵,在经历了十几年后已见成效,现在流行的文化变成了传统文化,比如国学,比如民族舞蹈;流行的品牌也变成了国潮品牌,比如鸿星尔克、李宁、安踏,比如红旗汽车、比亚迪、长城、长安和吉利等等。

当人形成对某个文化体系的认同感之后,其必然能接受该文化体系中的一切;所以重拾文化自信才是推动国产汽车销量增长的核心驱动力,而大众商品的热销又能处理该品牌所属文化体系的认同,这就是国产汽车能热销的因素了,当然也离不开年轻的工程师们的努力。


另一个因素则是战略眼光,西方国家的汽车工业体系围绕的是石油,石油捆绑了整个西方国家的利益链条,燃油动力汽车则这个链条里的驱动单元;所以只要没有大的技术变革或格局的变化,这个链条就会一直运转下去。可是中国汽车保有量已经是全球之最,但是国产石油很有限,只能满足略超30%的车辆的消耗,剩下的都要依靠进口;那么面向掌控石油经济链条的西方国家则必然会非常被动,所以寻找替代能源,推动汽车能源变革则是立命之本。


钱学森先生在九十年代就讲到过,中国应当将未来放在电动汽车上。

电动机可以完美替代内燃机,实现动力的提升、能耗的下降和驾驶品质的升级,重点是电能是可永续利用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以选择汽车电动化这条路就是提前打开了未来之门,而中国的工业体系本就在摸索中建设,有了明确的方向之后即可快速转型。所以中国率先进行了汽车电动化,实现了核心三电技术领先于西方国家;于是一系列的优秀的电动、插电混动和插电增程汽车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而这些车随便挑出一辆都有超越同级燃油车的水平。


至此,国产汽车真正获得了中国市场的主导权,外国汽车厂商再不能于中国市场逞凶;燃油车面对新能源汽车的劣势,决定了这些外国汽车品牌的车辆的只能“以价求量”,说白了就是降价求存。可是对于越来越少的、对外国品牌和文化仍旧盲目崇拜的这些人而言,其观念中还有西方文化入侵带来的拜金,一旦这些外国品牌汽车变成了廉价车,最终是连这些逐臭之夫也会放弃它们的。

这就叫自食恶果,面度四大文明仅剩下还在延续的中华文明搞文化入侵,其实从开始就注定了其结局。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关注哦





很正常啊,现在自主品牌做得车也不错了,特别是品控方面,而且功能比合资品牌多太多了,特别是比亚迪 长城 吉利,已经跟合资差不多了,甚至有些方面都超过了合资品牌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中国   品牌   汽车   新能源   链条   燃油   汽车品牌   外资   年轻人   外国   能源   领域   少年   国产汽车   财经   文化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