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张飞可以把绿豆放在手中捏碎,这个可能吗?

捏绿豆不是靠力气大就能捏碎的,手掌还得硬,不光硬还不能光滑,得像砂纸那样有摩擦系数,另外,还得看绿豆懂不懂规矩,是不是排列得紧密而不再乱动,只有这几个条件都具备了,才可以捏碎绿豆吧,看张三爷那样子,力气有,手肯定又硬又粗糙,嗓门一大,能把绿豆吓得不敢乱动也有可能。总之,三国演义之所以是演义,就是因为一开始主角们就捏绿豆举磨盘,这是传奇的开始。

绿豆抵抗外力,靠得不仅是硬度,还有它的光滑,一个个小滑头,像戴了一顶顶钢盔,容易令人忽略,找不到着力点。它们中间彼此呼应,进退自如,借力打力。

张三爷的铁指,如同如来佛祖的五指山,牢牢地把它们控制在狭窄的空间里,滑头们不得不挤在一起,动弹不得,慢慢地开始内卷,把外界的压力传递到彼此身上,后来就是互相抱怨,互相拆台,直到你挤碎了我我也挤碎了你,都觉得受到了伤害,又都伤害了别人。

所以,打垮一个团体,就是让它们在一个狭窄的空间里内耗,张三爷永远无法捏碎一颗绿豆,但他很聪明地抓了一把绿豆,绿豆多的地方就是江湖,斗不过张三爷的手,就开始内斗,就这就是世间很多绿豆噩梦的开始。




俗话说“实践出真理”,我刚才翻遍了冰箱没找到绿豆,只找到一袋红豆,两者质地差不多,于是做了一次实验:

抓一把红豆

上图是我从袋子里抓出来的红豆,然后握在手里用尽全身的力气揉捏(用“搓”我觉得更准确),这时候能够听到豆子之间相互摩擦的声音,感觉有些豆子已经被我捏碎了。

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红豆从我的拳头缝里弹出来,估计是我手掌的“密封性”不够好所以捏了一段时间后,手中的红豆就剩这么一点了:

捏完后的红豆

看上去是不是很气人?明明已经听到了豆子的摩擦声音,而且听上去豆子好像已经碎了,结果打开手掌发现,这些红豆连皮都没有磨破!

张飞真的能把绿豆捏碎了吗?

张飞捏绿豆的场景出现在《三国演义》电视剧中,当时张飞为了结交豪杰之士,故意把半扇猪肉吊在井里,上面用巨大的磨盘盖起来,还让伙计放出话来:“谁能挪开此磨盘,可以任取井中肉!

关羽正好在旁边卖绿豆,见此情景便站出来挑战张飞设的局,成功挪开了磨盘,并把获得的奖品——猪肉分割成小块分给众人。

张飞听闻有人挪开磨盘非常开心,又怀疑伙计在忽悠自己,于是决定来到关羽的绿豆摊面前试一试此人是否真有本事。

关羽看到张飞,抬了抬眼皮说:“上好的绿豆,买些吧。”张飞微微冷笑,从关羽的整袋绿豆中抓出一把来,用力搓捏。一会儿张开手掌,刚才抓的绿豆全部被捏成了碎豆子。

张飞把捏碎的绿豆往身后一扔,用带有嘲讽的口气说:“哼!什么绿豆,分明是豆粉!

关羽一脸不屑地说:“某的买卖货真价实!不要不要乱动。

张飞再次抓起一把绿豆捏起来,一边捏一边说:“就是豆粉,就是豆粉!就是豆粉……

接下来的剧情就是两位三国大英雄为了绿豆打起来了,刘玄德及时出现制止了一场斗殴,三人前往张飞家中喝酒,并举办了一场历史上最著名的结拜仪式——桃园三结义。

电视剧中刘关张三人的相遇很具有观赏性,不管是关羽挪磨盘取猪肉,还是张飞徒手捏绿豆,都让人看得津津有味。那么张飞是怎样把绿豆捏碎的呢?

有人分析过,张飞有可能在身上藏了一些沙粒或者碎石子,抓绿豆的时候把绿豆与沙子或碎石混合在一起,增加捏豆子时的摩擦力。其原理就像鸡的消化系统,鸡经常会吃一些小石子到胃里,用这些石头把吃进的谷粒磨碎。

不过有细心的观众会发现,张飞捏绿豆的整个过程,镜头并没有拍到他从袋中抓豆子,我们看到他握绿豆的时候,手已经离开了袋子。因此我认为,当时拍戏的时候,张飞手里抓的应该就是碎绿豆!

有人可能会觉得这种分析没有意义,因为拍戏本来就不可能完全真实,但是张飞捏碎绿豆的情节确实只出现在电视剧里,《三国演义》原著没有记载,《三国志》同样没有记载!

因此既然电视剧出现的情节,我们就只能分析电视剧,最后的结论就是:剧中的张飞并没有真正把绿豆捏碎!

原著中如何记载“桃园三结义”?

《三国演义》原著记载的桃园三结义非常简单,刘备进城卖草鞋的时候,见城门口贴了一张招兵的榜文,看完后长叹一声,被背后的张飞厉声喝道:“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

刘备回头见张飞形貌异常,便问对方姓名,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交谈甚欢!张飞邀请刘备一起进村里的酒店喝酒,此时关羽推着车子来到在他们喝酒的店门口歇息,刘备见关羽相貌堂堂,威风凛凛,便邀请他一起喝酒。

三人一边喝酒一边聊天,结果发现大家志向相投,于是到张飞庄园后面的桃园结拜为兄弟,这就是原著上的“桃园三结义。情节非常平淡,如果完全照此内容拍成电视剧,估计五分钟都不用就演完了。

影视作品的情节必须要能够吸引观众,抓住大家猎奇的心理,所以会设计出一些夸张的情节,张飞捏碎绿豆就是如此

现实生活中,真有人能捏碎绿豆吗?

我尝试捏碎红豆失败了,但并不代表没有人能够捏碎绿豆,有些人从事的工作需要长时高强度地使用手掌力,他们的握力可以非常惊人!

我读书的时候,男同学之间非常喜欢掰手腕,有些个头很大,浑身肌肉的人,掰手腕不一定厉害,反而有些瘦小的同学腕力惊人!当时有位同学告诉我,他们村口有个修自行车的掰手腕非常厉害,全村没人是他的对手,因为他给人补车胎的时候经常要单手端一盆水,用来找车胎的漏气点,所以他端盆的那只手腕力非常大。

类似这种长期从事某种单一性体力劳动的人,他们身体相对应的部分,能力几乎都会超出常人。小学时候有篇课文叫《陈秉正的手》,讲述的是陈秉正在开山的时候徒手劳作,把手掌练得又厚又硬:

“手掌好像四方的,指头粗而短,而且每个指头都伸不直,里外都是茧皮,圆圆的指头肚儿都像半个蚕茧上安了个指甲,整个看来真像用树枝做成的小耙子。”

陈秉正的手可以在长满棘针蒺藜的地上直接抓枯枝树叶,还可以在编织生产用具的时候,直接用手指当“牛角塞子”使用,把食指塞在荆条中间“吱吱吱”破开,手皮一点也不磨伤!如果有人跟陈秉正握手,那就像被钳子挟住那样疼。

所以像陈秉正这样的手,我认为完全可以把绿豆捏碎!

绿豆被捏碎其实就是一个形变的过程,通过外力的挤压让绿豆变形。这个过程需要压力,当绿豆受到了足够的压力就会产生形变。但是由于正常人的手掌皮肤硬度不够,而且手掌上的肉是软的,不管怎样用力都达不到绿豆形变的压力。

但对于长满老茧的手掌来说,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老茧不仅可以让整个手掌的硬度增加,还可以增加绿豆与手掌之间的摩擦力,让这些豆子稳稳地握在手里而不会被挤出去。

结语

《三国演义》电视剧中,张飞捏碎绿豆的镜头是假的,他只是把碎绿豆提前握在手中做做样子,但现实中应该有人能够把绿豆捏碎。

曾经有媒体采访过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螳螂拳的传人,他在现场表演了单指碎绿豆的绝技,而且这个绝技仅仅是学螳螂拳的基本功。

单指碎绿豆与手掌握碎绿豆的区别在于受力平台,指碎绿豆是把绿豆放在硬的水泥地上,但手指也必须要有足够的硬度才能成功,这是练出来的真功夫。既然手指的硬度能够练出来,那么手掌也同样可以练!大家觉得呢?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




为了写这篇文章,早在半个月以前,我就专门跑到超市买了一袋绿豆,毕竟是实践出真理,到底能不能徒手捏碎绿豆呢?答案会让人大吃一惊。


看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时候,有一个镜头印象深刻,刘备,关羽张飞三人重逢之时,只因关羽自作主张分了张飞的猪肉,张飞笑嘻嘻的找他理论。

两人随后发生争执,张飞说关羽卖的不是绿豆而是豆粉,随即抓起一把豆子,徒手将绿豆捏成豆粉。

那么普通人究竟能不能把绿豆捏成豆粉呢?我事先准备好了材料,绿豆一袋(当然了,只用一小把就可以了)。




首先我抓起,把绿豆放在手里,为了尽力将绿豆捏碎事先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将全身所有的力气聚集在自己的左手上。

随后紧闭双眼,大呵一声“呀”待我睁眼一看,豆子没碎纹丝儿未动。

我依旧不服输,又再一次的尝试,结果一切如常。



我还不信那个邪了,接着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的尝试,到头来可想而知,豆子没碎我的手。却被我的指甲掐出了好几个印记。

接下来我又进行了多次尝试,其结果那就不用说了,再这么捏下去,我估计我的手都废了,一次次的碰壁之后,我停止了这项实验,试验的结果是,人是不能徒手将绿豆捏碎的。


难道就这么放弃了吗?问题出在哪里?我冥思苦想,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得出以下几种结论

一:可能是体能的差异。

《三国志》描述张飞身高九尺,是个威风凛凛的壮汉,而且武功高强以一敌十,当然也力大无比。

而我,身高不足1米7,体重不足120斤的弱女子,我和张将军的体能这就不用比了吧,那简直就是以卵击石,自不量力。我不能办到的事,难道张将军就不能办到吗?

二:可能操作不对

我反复尝试多种方法,无一不以失败告终,最后把手快搓烂了,也没弄碎一粒绿豆,最后我彻底放弃了,怎么操作才算对。

手心太软了

后来我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问题,我们用小锤子在地面上。捶打绿豆的是轻而易举就碎了,而且这一操作根本就不用费多大力甚至连三岁孩童都能做得到。

由此我想到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会不会是我们的手心太软了?锤打绿豆的锤子和地面都是硬的,只有硬碰硬才能将绿豆给弄碎。

想到这里我心情豁然开朗。

自己的手是软的,在捏碎绿豆的同时会化解一大部分的力气,别说我一个弱女子就是一个壮汉,也是无法操作的。

绿豆那么小,根本就无法手力,再加上我们的手心是软的,这样力量已经化解掉了,所以徒手捏碎绿豆这个操作,根本就不可行。


这一操作在《三国志》中是没有的,只见于电视剧中的情节,而且在电视剧中不知道有没有观众注意到,我们能看到张飞拿拯救的人,镜头也能看到他捏碎,但是却看不到,他捏肚子的那个过程,其实他在用力捏豆子的时候手里是没有豆子的。


总结:人根本就无法徒手捏碎绿豆。




可能啊,不是有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的俏皮话吗。就是从此得名[捂脸][捂脸][捂脸][捂脸]




我认为不可能,这个情节完全是央视版《三国演义》原创的,目的就是为了凸显张飞的力量和武艺,同时关羽卖绿豆和红枣也与他在剧中的形象(红脸绿帽)相呼应,张飞捏绿豆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都没有记载,甚至“桃园三结义”都属于演义创作。

要探讨张飞捏绿豆的可能性,首先要搞清楚张飞和绿豆有没有交集。

一般认为绿豆原产于印度和东南亚,在印度的许多遗址里发现碳化的绿豆,印度种植绿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500年前,在2200年前的泰国遗址也发现了绿豆。但上世纪80年代,在我国云南、广西和洛阳等地发现了大量野生绿豆品种,表明我国也可能是绿豆的原产地。

有人认为,我国长江流域早在2000多年前就种植了绿豆,证据就是战国时期屈原在《离骚》中有“薋菉葹以盈室兮” 的记述,虽然绿豆古称菉豆,但是屈原所描述的菉并不是菉豆,而是荩草,所以《离骚》中的菉不能作为我国古代绿豆种植的依据。

北魏时期的贾思勰在他的《齐民要术》中描述到:“美田之法,绿豆为上,小豆、胡麻次之。”当时绿豆已经被认为是上等的绿肥作物。北魏和东汉之间相隔三百多年,东汉末年中原地区种植绿豆是有可能的,所以关羽卖绿豆,张飞捏绿豆也不算完全架空。

北宋释文莹《湘山野录·真宗求占城稻种》记载:“真宗深念稼穑,闻占城稻耐旱、西天菉豆子多而粒大,各遣使以珍货求其种。”正是这条记录,导致很多人认为绿豆是在北宋时期才引入我国的,实际上宋真宗只是引进了一个绿豆新品种而已。北宋孟元老所著《东京梦华录》中描写:“冰雪惟旧宋门外两家最盛,悉用银器。沙糖菉豆……”说明当时绿豆沙已经作为冰镇食品了。

张飞所生存的年代和地区有绿豆,那他能够把绿豆捏成豆粉吗?

绿豆颗粒小,而且非常硬,人的手掌是软的,绿豆会陷进肉里,起到缓冲的作用,让人使不上劲。但掌握技巧且握力够大,理论上可以捏碎绿豆。我们都知道,捏碎一个核桃很难,但捏两个核桃就较容易了,让坚硬的核桃壳相互挤压就行了。捏绿豆也可以这样,让一大把绿豆相互挤压摩擦,可以使一部分绿豆被压碎,但不可能将所有绿豆都捏成粉。

况且,有人推测,张飞遇到关羽刘备的时候,只有16-18岁。张飞的出生年份在166-168年,他们三个结义大约是在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所以当时张飞只有16-18岁(剧中张飞的胡子有点出戏),但《三国志》中并没有明确记载张飞的出生日期和年龄,张飞的年龄和结义时间都是推测出来的。一个少年能把绿豆捏成豆粉,实在太夸张了。

所以,央视版《三国演义》设计这个桥段是为了凸显张飞的武艺,纯属艺术创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真宗   绿豆   秉正   桃园   豆粉   磨盘   豆子   硬度   原著   演义   剧中   猪肉   手掌   情节   手中   操作   财经   张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