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和张飞,一个卖枣一个杀猪,武功为什么能这么厉害? ?

首先感谢邀请,现在谈一下我的认识,野史和正史结合一块讨论,不足之处望友友们指出…

第一两人一个山西人,一个涿郡人,都是北方大汉 ,在三国时期出生地都为边地, 汉胡混杂,所以这些地方的人都比较尚武,彪悍,当然也有更多的机会练习弓马骑射。

对于他们练就的不世武功民间也有传说…

首先谈一下关羽,关羽当年流落江湖,为了生存需要,想起他们老家盛产大枣,做生意当然选择自己熟悉的项目下手,所以当年以卖枣为生,作为出身世代耕读之家的关羽,讲究的是仁义廉耻信,做小本买卖舍不下面子,自然不是生意场上的好手,所以赔多赚少,好在山西盛产大枣,路边枣园遍地,生存所迫,一向讲究礼仪的关二爷为了生存只能靠“偷枣”来卖。


作为谋略出众的关公,每次偷枣时都是穿青衫,涂成红脸膛——这是一种保护色啊,青衫和树叶相似,红脸膛和大枣颜色相近,久而久之,脸部颜色也变成了红色(以二哥的高傲性格也有可能他在偷枣时不好意思有些惭愧所以久而久之变成的) 绿衫绿帽变成了标配(二爷念旧)。

当然了,既然是“偷枣”主要还是以“偷”字为先,毕竟不是什么光明正大之举,偷的时候单单有保护色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快进快出,一旦主人发现动静来到现场哪就丢人丟大发了,深谙兵法谋略的万世武圣人当然明白这么肤浅的问题了,于是就准备了一根长杆(青龙偃月刀的原型),看到目标一竿子下去大枣就噗噗踏踏落了一地,抓紧拾哒拾挞赶紧跑路。技术要求:力要足,动作要快。


在先期的填饱肚子之战中,经过几年的“偷枣”摸索,二爷练就了爆发力惊人的一身高强武功。

后来颜良打的曹营诸将粟然,即使以勇猛著称的典韦,许褚他们都战战兢兢,险些尿裤裆,张郃徐晃更是吓的拉了一裤裆的极端不利战局下 ,二爷到阵前高傲地看了一眼颜良,看到一个红脸汉子气定神闲地指挥千军万马攻击曹军,就把颜良的红脸膛看成了一个大大的“枣王”,而颜良的千军万马不过是当年枣林的众多树叶而已,所以才有吾观“河北诸军不过土鸡瓦犬,颜良不过插标卖首尔”的千古霸气语录,然后策马飞入颜良阵中,大展当年偷枣神技,一竿子下去(确切说是一刀下去),河北军哪能阻挡当年的“偷枣英雄”,可怜的颜良也身首异处了(此练功方式可以参考古龙先生天涯明月刀,傅红雪就一个拔刀动作练了十年终成天下第一快刀,应该也是受二爷偷枣功法启发,一定意义上说二爷是傅红雪的师祖)。

后败走麦城,二爷被东吴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无名小将马忠擒获,大家在感叹“英雄亡于小人之手”的时候却不知马忠的真正身份。

马忠出身山西一家地主家庭,和二爷都是老乡,当年家中种植大片枣树,每年将到收获之季,,大枣总被人偷走,而自己辛苦种植了一年落了个一无所获,后来马忠爸爸和爷爷暗中观察,发现一个绿衣红脸大汉天天去他们枣园只是一竿子下去就能把一棵枣树的大枣全部打干净,他们起身去追奈何大汉身高腿长速度太快,根本追赶不上…

当年乱世,地主家也没余粮啊,马忠家原指望这些枣园能过上衣食无忧的好日子,结果年年一无所获,马忠爸爸气急攻心得了心绞痛气死了,临死拉着小马忠的手说自己其实是间接死于绿衣大汉之手,一定要为他报仇啊,后来马家也痛定思痛终于想出了对付绿衣大汉之法,就是提前在枣园布置好绳索(也就是后世的绊马索原型),速度快的人做事往往不注意地面,所以速度越快摔的越惨。结果这项专利发明出来之后就不见了大汉,后来打听才知道大汉已经从军不在干偷枣的罪恶勾搭了。马忠的爸爸死于枣林事件,所以马忠对大枣是深恶痛绝。后来也从军入伍,因为对大枣的深深恨意,所以就排斥盛产大枣的北方部队而加入了无枣的南方东吴部队。

小道遇关公,哪可真是真是冤家路窄,仇人相见啊。不过关公不知道少年时期为了填饱肚子和马忠家的恩怨,所以没有防备,看到东吴部队密密麻麻亦如当年枣林,于是拍马舞刀准备去打马忠这颗“大枣” ,结果被绊马索绊倒被擒(也是因果啊,二爷千不该万不该当年偷枣心眼太实就只偷马忠一家的大枣,结果气死了人家爸爸,人家被迫也破解了他的技术密码)。

至于张飞,屠宰世家出身,杀猪是自小练习的本领。大家知道,猪的力气也非常大,看到即将被宰,挣扎时的力气又是平时的几倍(这点不比关羽偷枣时期的大枣任人一竿子下去毫无躲闪),非常大的可能会伤到屠夫,为了避免对自己可能造成伤害,粗中有细的三哥脑洞大开,想出了一个粗矿杀猪方法,就是杀猪时大吼一声,一是为了聚气,二是震慑将死之猪,然后看准位置,白刀子进红刀子出,一刀结束战斗,技术要求:吼声要大,气势要足,定位要准,速度要快…

久而久之,三哥练就了举世无双的“狮吼功”(后期功夫里面的小龙女,倚天屠龙记里面的谢逊都是三哥的传人,当然他们对一些江湖混混能发挥一些威力,和三哥对付千军万马相比,差距哪是非常巨大的。 唉,中国功夫,一代不如一代啊)和一刀制敌的绝世武功,大家也可以看到,三哥的长矛使用方式和杀猪刀都是以“捅”为进攻主要手段,有异曲同工之妙吧。对敌时首先大吼一声,然后白矛子进去红矛子出来。当年徐州战败遇曹豹,曹豹有人马八千而三哥只有燕云十八骑,三哥怒急,曹豹的八千军队在三哥眼中就是一窝待宰的猪咾,大吼一声,曹豹震惊,然后白刀子进,红刀子出,从容离去。这也是三国历史上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的唯二之人(第一为关羽斩颜良)。


后刘备兵败,三哥率燕云十八骑断后,三哥面对千军万马的曹军,也把他们看成了黑压压的一窝“八戒”,大吼一声,还未来得及发挥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技术优势,曹操身边部将夏侯杰吓的肝胆俱碎,死于马下,百万曹军成鸟兽散(这就是狮吼功的威力,要有超强的内功才能驾驱,所以三哥也是中国内家功夫的鼻祖)。粗中有细的三哥深知饿虎也怕群狼的道理,所以没有进一步追击这帮猪咾。

后来遇吕布,马超,他们都是关西大汉,生于蛮荒的边地,自小就听惯了虎吼之声,而且也都内力深厚,所以三哥的狮吼功在他们面前优势荡然无存。


曹营大将许褚虽然勇猛,但作为内地人的许褚很少听到“虎啸”,路遇三哥,一个愣神被三哥找到空挡,一矛下去白矛子进红矛子出,被三哥挑落马下。还好许褚武功高强,关键时刻躲过了要害部位,至于张郃之流,遇到三哥哪只有逃跑的份…

至于范疆张达之流,传闻为猪精转世,

看到三哥年轻时杀了他们那么多的猪子猪孙,寻思报仇,所以转世成三哥的部下,在伐吴前夕杀害了三哥投吴而去,这也是因果吧,当然也有吴蜀两国的天意原因…

我的这种说法您认可吗?欢迎评论区讨论…




有个细节大家没注意到:刘关张都是边郡人。刘与张是涿郡,关是河东郡,另外,吕布是上郡,其手下猛将张辽高顺等则多是河东郡人,都是边郡人。董卓的凉州军团和马超的凉州兵就更不用说,全是边郡人。东汉中期以后,北边是鲜卑乌桓等屡屡进犯,西边则是羌人屡屡造反,边境地区动荡不安,乱了上百年。这种环境,要想生存,就要够狠,男孩估计是从拿得动刀的那天起,就要上阵砍人,能活到十八岁的,都是人精。在这等恶劣环境中,刘备不但活到了十八岁,还混成了黑社会老大,史书上是说“年少争附之”,拉起一帮人马,刘备肯定是有过人的本事,武功了得自然也是其中之一,不然何以服众?有人可能对刘备的武功不以为然,但你也不想想,如果刘备的武功不爆表,怎么能做武功爆表的关羽张飞的大哥?刘备一生败仗无数,每次都能毫发无双地开溜,没两刷子哪那么容易跑掉?刘备在涿郡就是一恶霸,连苏双平这样的巨商都出巨资赞助刘备,说是赞助,实际上向刘备这位黑老大交保护费。这“年少争附之”中的年少就有张飞,张飞是土豪,家大业大,但在乱世要保住这份家业也不容易,张飞自是自幼习武,练成好武功,没人敢欺负,另外就是投靠刘备这位黑老大。至于卖猪肉,最多只是副业,张飞的武功肯定是练出来的,不是靠卖猪肉。关羽则是杀了仇人,被官府通辑,亡命江湖,贩枣只是营生手段,武功是杀人之前练成的。关羽在杀人之前肯定已经很厉害,试想想吧:关羽杀的可是大户,大户行走通常有家丁保护,关羽上前剁倒几个家丁,再把大户剁了,再从容逃走,官府通辑多年也抓他不到,没有真本事是做不了这些事。仔细查查三国猛将的出身,大概是这几类出身,一是边郡人,上面说的那些都是。二是猎户,典韦陈应鲍隆。三是盗贼,甘宁周泰将钦,边郡人中也很多是盗贼出身,如李催郭汜。四是杀人犯,如关羽夏候敦。




卖枣杀猪,那是小说家之言、甚至民间传说的说法,不足为信!

先说关羽,无论《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里都说他是吃了官司才流亡江湖的,之前是怎样呢。关羽爱读《左氏春秋》,那年月能读得起书的最起码也得小康之家以上,汉朝文武不分家,像样的人家都要求子弟们学文习武。就算关羽是庄稼汉出身,汉朝农民都得服兵役,每年农闲组织起来训练。

张飞,张飞才不是我们想象中那样村里的屠户,都是后世市井小民的穿凿附会,人家历史上涿州豪门望族。从先秦到汉唐,中国的豪门和欧洲中世纪的骑士其实是很接近的,汉朝富二代、官二代、贵族子弟们,做不到骑马如飞、百步穿杨,没有上战场建功勋的经历是给家族蒙羞的!张飞不会武功吗?

最后补充,不要把现代人想象中的武功和当年的武功混为一谈。现代的武功,无论是武校里教的还是公园里练的,一大半是古代杂耍卖艺的留下来的,还混杂了白莲教、义和团等玩意儿;是什么性质我不多说。真正杀人的武功,其实比那些简单易学、干净明了,要不然中国几千年的战争是靠什么打过来的。最后的最后,冷兵器战场上,精通骑马射箭比什么武功都管用。




关羽卖枣、张飞杀猪,是演义中的说法,其依据可能是宋元平民化社会之后人们的猜测、想法和思路,未必确实或者说很不确定。

《三国志》卷三十六《关张马黄刘传》第六记载: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
张飞字益德,涿郡人也,少与关羽皆事先主。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

没有具体谈到两人的家庭出身、职业身份。

但是我们注意到关公有夜读《春秋》的记载,东汉时期,能通一经就是难得的文化人,关公喜读《春秋》,或许有家学渊源。

根据清康熙年间解州知府王朱旦根据浚修古井时发掘出关羽墓砖的铭文写成的《关侯祖墓碑记》:关羽祖父叫关审,字问之,居住在解州(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他“冲穆好道”,常以《易》、《春秋》训其子,于桓帝永寿二年丁酉卒,年六十八;羽父关毅,字道远。性至孝。

关公出生于有儒学传承的家庭,在东汉这样的家庭至少是低级士族。

张飞的情况其实也类似。

元吴镇《张益德祠》诗云:

关侯讽左氏,车骑更工书。文武趣虽别,古人尝有余。横矛思腕力,繇像恐难如。

南北朝梁陶宏景的《刀剑录》中写道:

张飞初拜新亭侯,自命匠炼赤山铁,为一刀。铭曰:新亭侯,蜀大将也。后被范疆杀之,将此刀人于吴。

这个《新亭侯刀铭》就是张飞的书法作品。

明代文献学家、曾任四川右参政的曹学佺撰有《蜀中名胜记》,第二十八卷中记载,顺庆府渠县(即三国时的宕渠县)有一个八濛山,山下有一石,石上题有两行隶书大字:

汉将张飞率精卒万人大破贼首张郃,立马勒石。

传说张飞还擅长画美人,他这样的文化修养应该也出自于世家。

两汉魏晋一直到隋唐,“文武趣虽别”但文武并不殊途,出将入相,屡见不鲜,世家子弟的修养也文武兼资(南朝士族的文弱化是另一回事),关公和桓侯,武艺高强是个人努力的结果,也有时代文化的背景。

其实关于刘备情况也类似,史书记载:

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

但这只是一时困顿,他少时曾经与族弟刘德然,辽西公孙瓒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卢植,卢植如果搁在现代,就是院士级别的教授,所以刘备这个皇室宗亲,也可以说烂船也有三斤钉,并非人们印象中的屌丝出身。




一开始肯定不行,也是在实战中锻炼的。所以才有三英战吕布。吕布当时无敌,但是刘关张武艺肯定不如后期精熟。要是吕布也未必斩颜良诛文丑,而关羽能,就说越往后他们锻炼的越好,进步越大了。甚至也包括孔明,也是在实战中锻炼的,要不为何关张开始不服他,就怕他不行。而庞统没经过实战锻炼,所以冲动,指定的策略过激,葬送自己。而司马懿一出山就能搞定孟达和孔明,也是奇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武功   枣园   东吴   河东   枣林   脸膛   狮吼   竿子   绿衣   大枣   千军万马   大汉   中国   出身   厉害   当年   财经   张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