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变虚的5个小信号,如果出现,可吃1个食疗方调理,大家认真看完,会很有帮助。
稍微了解点中医知识的朋友,应该都听过一句话:
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会后天之本。
也就是说,一个人身体好不好,先天取决于肾气是否充足,出生后,就取决于脾胃好不好。
为什么脾胃这么重要呢?因为我们吃下去的所有东西,都要靠脾胃来消化吸收,再把营养输送到身体各个器官。如果脾胃不好,那么身体就像失去了燃料动力,当然好不了。
可是很多人往往忽视了这一点,以为腹胀、消化不良、胃痛、便秘等都是小毛病,结果拖着拖着拖成了老胃病。大家观察下那些有胃病的人,基本都非常消瘦,病怏怏的感觉,所以脾胃病真的不只是伤脾胃,而是伤全身。
明白了脾胃的重要性,就应该防患于未然,在刚出现一些苗头时,就及时调理。
脾胃变虚的小信号
一、眼睛红肿、眼袋过大
有句话说,脾虚眼袋大,肾虚眼袋黑。中医认为,眼袋的形成与脾的功能有直接关系,脾胃主运化水谷,脾胃功能直接影响到肌肉功能和体内脂肪的代谢,脾胃功能减弱,水湿运化不畅,皮肤和肌肉缺乏营养,松弛无弹性,久之则出现眼睑下垂,形成眼袋。
因此,改善脾胃功能可以辅助消除眼袋。
二、脸色蜡黄,或苍白无血色
中医认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健运,则气血旺盛、面色红润、肌肤弹性良好;若脾失健运,气血津液不足,不能营养颜面,其人必精神萎靡,面色淡白憔悴、萎黄不泽。
一个人的脸色暗淡发黄,可能是脾虚,主要表现为吃饭不香,饭后肚子发胀,有腹泻或便溏症状。如果没有及时治疗,脸色就会逐渐变成“萎黄”,即脸颊发黄、消瘦枯萎,这是因为脾的气和津液都不足,不能给身体提供足够营养造成的。
三、睡觉流口水
《黄帝内经》中指出“脾主涎”,这个“涎”是脾之水、脾之气的外在表现。一个人的脾气充足,涎液才能正常传输,帮助我们吞咽和消化,也会老老实实待在口腔里,不会溢出。
一旦脾气虚弱,“涎”就不听话了,睡觉时会流口水。
很多大人也会出现流口水的尴尬,这主要是由于吃了太多的辛辣食物,导致脾胃上火而致。这时,就要注意不要再吃辛辣的食物,同时不要吃得太饱,尤其是晚上,一定要少吃。
人衰老的标志之一就是口水多,大家观察很多老年人,都会不知不觉流口水,就是因为脾胃功能退化了。
所以如果一个成年人睡觉也流口水,说明脾胃不和了。
四、口唇无血色、干燥
《黄帝内经》中指出,“口唇者,脾之官也”“脾开窍于口”,就是说,脾胃有问题会表现在口唇上。一般来说,脾胃很好的人,其嘴唇红润、干湿适度、润滑有光泽。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的嘴唇干燥、脱皮、无血色,就说明脾胃不好。
口唇无血色、干燥《黄帝内经》中指出,“口唇者,脾之官也”“脾开窍于口”,就是说,脾胃有问题会表现在口唇上。一般来说,脾胃很好的人,其嘴唇红润、干湿适度、润滑有光泽。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的嘴唇干燥、脱皮、无血色,就说明脾胃不好。
五、虚胖或消瘦
有人怎么吃都不胖,有人喝凉水都长肉。这其中的奥秘你可知道?其实,肥胖和消瘦可能都与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脾病多分为两种:
一是脾湿过重,导致全身虚胖。
湿气太重伤脾阳之气,脾气受损,无力将食物转化为营养,而滞留为水湿,湿久必浊,囤积为脂肪。
二是思伤脾,表现为人特别瘦。
吃得再多也不会发胖,这就是中医讲的“胃强脾弱”,食物根本无法被吸收,吃进的食物以不消化的形态被排泄掉,致使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实际上是与肥胖一样处于病态。
换言之,一个人体虚肥胖或消瘦都跟脾胃机能失调、脾阳之气受损有关。
三个方法,补好脾胃
1、饮食调理
这是老生常谈的,尽量规律饮食,不要饥一顿饱一顿,少吃辛辣油炸,少吃生冷,尤其夏天来了,冰淇淋冰啤啥的,悠着点。
2、调节情绪,少生气,少点心事
这一点很容易被忽略,但其实大家稍微想一想就明白了。中医说“思伤脾”,你心事太多,随时在想东想西,本来就伤脾。平时我们也经常会说,气得吃不下饭,当然心情不好时,感觉喉咙里有股气堵住了一样,饭都吃不下,吃下去也不消化。
有的家长喜欢在饭桌上数落小孩子,搞得孩子压力很大,这也是一个孩子脾胃不好的原因。
3、一个超级好的健脾食疗方,专门调理脾胃虚弱
这个食疗方,江浙一带的人肯定都知道,叫“八珍糕”,已经成了苏州、西塘等地的特产。
八珍糕首见于明朝中医外科大师陈实功撰《外科正宗》,原方由茯苓、芡实、扁豆、薏米、莲子、山楂、麦芽、山药组成。陈实功一生注意脾胃的保养,寿命达到了80多岁,他留下八珍糕这个方子,并称赞它“服至百日,轻身耐老,壮助元阳,培养脾胃,妙难尽述”。
这道糕点在家也能自己做,现将做法告诉大家。
原料:党参30克,白术30克,薏仁米50克(如舌苔白厚可增用至100克),茯苓、莲子肉、芡实、山药各50克,白扁豆30克(若大便干燥改用苦杏仁30克代替)。
做法:将材料研磨成粉,加入200克白米面、200克糯米面,加水揉成面团,根据个人口味适当增添蜂蜜,揉团,切成小块,水开后上锅蒸,40分钟左右即可。
【贴心提示】八珍糕是好,但也不能当饭吃,孩子每天吃一块即可,大人可以每天吃两三个。一次不要做太多,一周做一次,吃新鲜的最好。
八珍糕平和无偏,材料都是药食两用的,非常安全。如果平时有积食、胀气的情况,可以将党参白术换成山楂、麦芽,用来消食化积。
如果你或者家人有上文中说的那些现象,建议你可以试试,不过食疗不能急,你可以把它当成一种小糕点,一点吃几块,吃上半个月,身体会慢慢变化,你会收获惊喜。
在我国的中医理论中,脾胃是非常重要的脏腑,脾胃共居中焦,又互为表里,关系密不可分,但功能又有所差异。脾是后天运化之本,胃则是纳食消化的器官,胃部食入五谷,进行消化,而脾胃部所化之营养运化至身体各处,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两个器官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输布及生化气血之功能。
对于脾胃的研究最有名的古代名医,莫过于金代的名医李东垣了,他是中医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也是脾胃学说的创始人,在他所著的《脾胃论》中曾经谈到——
夫饮食不节则胃病,胃病则气短精神少而生大热,有时而显火上行。胃既病,则脾无所禀受,脾为死阴,不主时也,故亦从而病焉。形体劳役则脾病,脾病则怠惰嗜卧,四肢不收,大便泄泻;脾既病,则其胃不能独行津液,故亦从而病焉。
说一下大概的意思,胃为什么会不舒服,因为饮食不节,而胃如果出现问题,胃出现问题,消化不良,脾则得不到足够的营养补充,脾的健康会跟着出现问题;而如果精神或身体过度劳累,则脾脏健康会受到影响,脾如果出现问题,则为消化的营养不能及时的运化为气血,而胃的健康也会受到影响。因此,饮食不节伤胃、过度疲劳伤脾,出现脾胃虚弱的问题,往往和不良的生活习惯往往息息相关。
脾胃到底虚不虚弱,需要明确的中医诊断,给大家介绍一下可能出现的症状,供大家参考:
有脾胃虚弱问题的朋友,往往食量少,而且饭后容易出现腹胀不适的症状,身体也通常较为瘦弱;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虽然吃的少,但却会发胖,这种胖,是由于运化不良而导致的虚胖,虽然胖但却全身无力,身体倦怠,这也是某些朋友为什么“喝凉水都长肉”的原因之一。
脾胃虚弱的朋友,还往往伴有大便方面的问题,如果是脾胃阳虚,则容易出现大便稀薄,容易拉肚子等方面的问题。而如果是胃阴虚火旺的朋友,则容易出现胃部消化不良大便干燥的问题。
由于脾胃的虚弱,通常还会引起肺部的问题,脾属土,肺属金,脾弱而土不足,也就导致肺金不足,容易发生咳嗽、气短等方面的问题。如果脾胃虚弱日久,还可能导致中气下陷的问题,中气的不足导致内脏的脱垂,如胃下垂、子宫脱垂等症候,其根源都有可能是脾胃虚弱所致的中气下陷而引起。
对于脾胃虚弱的调理,大家不要先想着吃什么药?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先从生活干预控制上调理脾胃才是根本。我们前面说过,饮食不节伤胃,形神久疲伤脾,因此,想要调理好脾胃,建议从生活上做到以下几点——
1. 饮食有节而健康: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缺一不可,吃健康易于消化的食物,同时规律饮食,拒绝暴饮暴食,少接触辛辣食品、腌制食品,加工食品、酒、浓咖啡等刺激胃的食物,都是很重要的。
2. 起居有度而规律:保持良好的作息,不要过度的疲劳,对于健脾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时候,过度的疲劳,并不是做了多重的体力活动,而是不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不能够保持良好的睡眠所造成的,因此,一定要起居有度,严格自律。
3. 坚持适度运动:运动对于改善身体代谢能力,调理脾胃也是很有帮助的做法,运动能够加强脾胃的运化能力。
4. 戒除忧思:思虑的过度,同样是伤脾的大问题。焦虑、紧张等不良的情绪,如果长期不能改善,对于脾胃的伤害是绝大的,长期的忧思导致脾胃虚弱的问题,在现代人身上越来越多,因此,保持平和的心态,才能有良好脾胃。
在生活调理的基础上,对于某些脾胃虚弱问题较为严重的朋友,可以适当的辅以药物来控制,调理脾胃的药物有很多,比如胃阴不足,胃火旺盛的朋友,可以用麦冬、石斛等益胃生津的药物来调理,比如脾胃虚弱,导致气短,咳嗽的朋友,中成药参苓白术散就是很好的选择,对于脾胃阳虚问题的朋友,归脾丸也是不错的选择,另外,如果是脾胃虚弱引起中气不足的朋友,补中益气丸则是对症的药物。类似的药物、中药材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具体的用药,还请根据自身状况,咨询中医来确定。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这充分地说明了它的重要性。只有脾胃功能正常,人才能够正常地吸收水谷精微,身体才能强健,气血才会好。
脾胃弱,人就会出现气短无力、声低懒言,面色苍白,脉虚无力、唇舌色淡,失眠多梦,大便稀溏、舌体胖大,可伴有齿痕等症状,需要及时调理,长久会影响气血。
脾胃弱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先天脾胃虚弱;后天久病体虚伤及脾胃;饮食不当脾胃失养等,需要从后天的饮食及药物方面来进行调理。
1,饮食调节
脾胃弱的人,首先应该从饮食上进行调养,多吃粥、汤等容易消化的食物,例如小米南瓜粥、燕麦薏米粥、山药、茯苓、薏仁、大红枣等,有利于营养吸收。
多吃药食两用的食物,比如白术、茯苓、山药、薏米、白及、百合、党参、太子参等。
饮食要清淡,不吃生冷寒凉、辛辣刺激难消化的食物,每次进食不宜过饱,坚持少吃多餐,细嚼慢咽,减轻脾胃负担。
2,适当运动
适当进行运动,可以调节人体的脾胃功能,增强体魄,同时坚持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平日注意不要熬夜,按时作息,腹部保暖,不要着凉。
3,保持心情舒畅
肝主疏泻,性喜调达,如果忧思恼怒,气郁伤肝横逆犯胃,出现脾胃损伤,所以日常生活中,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情绪稳定,忌情绪过于激动。
4,配合理疗,调节脾胃功能
5,对症用药,加快恢复
对于一些脾胃功能较差的人,如果通过饮食及理疗的方法,并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那么,还需要针对性的应用一些中成药,帮助脾胃恢复健康。
脾胃虚弱类型:主要分为脾气虚、脾阳虚、胃气虚、胃阴虚四种。
治疗原则:健脾和胃
常见中成药:健脾丸,脾肾双补丸,人参健脾丸,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子丸、参苓健脾胃颗粒等,也可以在中医指导下,根据个人体质及症状服用汤药。
对症用药:
当然,也可以在中医指导下,采用膏方的方法来进行治疗,如四君子汤以及保和丸等药物组合起来熬制,也能调节脾胃虚弱的情况。
总之,从中医的角度,脾为先天之本,主运化,与胃互为表里,当脾胃功能虚弱时,会出现气血两虚的证候。病情进一步加重时,还会影响到其他脏腑,出现五脏六腑的病证。
所以,一旦发现脾胃虚弱的情况,建议及时调理,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合理用药。
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所以出生以后,身体好不好,先取决于脾胃。
脾胃好的人,精神好,饮食好,身体好。
但脾胃弱呢,就相反了,看看你有没有下面这些情况:
1、没食欲,多吃点就腹胀腹痛,大便稀溏,容易粘马桶;
2、精神不振,只想躺平,说话都有气无力。有个词叫“中气十足”,这个中气就是指脾气,脾气虚,则身体乏力疲累。
3、形体消瘦,或者虚胖。因为脾虚,不能很好地吸收营养,所以容易瘦弱;但脾虚也容易引起湿气重,体内水湿多,就容易虚胖,水肿。
4、失眠多梦,明明很困,一上床就睡不着。因为脾胃虚弱则会血虚,血不养心,所以心烦失眠。
5、湿气重,脸和头发都容易出油,油光满面,身体沉重乏力。
脾胃虚弱虽然让人身体备受困扰,但其实调理也不难,因为中医上有个专门针对健脾胃的方子:八珍糕。
八珍糕创于明代,本为御医陈实功的家传秘方,他一生注重脾胃气血的保养,寿命达到80多岁。他在《外科正宗》一书中留下了八珍糕的方子,称其“服至百日,轻身耐老,壮助元阳,培养脾胃,妙难尽述”。此后,八珍糕沿用百年,成为宫廷食疗养生的妙方。
自乾隆40年以来,历代皇帝、皇后、嫔妃、皇亲国戚、王公大臣等等,无不竞相服食。慈禧太后也喜吃八珍糕,直至晚年,服食八珍糕从未间断。据记载,慈禧70岁时,体态容貌若50多岁。应该说,这与八珍糕的健脾胃、抗衰老功能有关。
到了现代,八珍糕依然备受推崇,在央视的节目中,就出现过多次!
著名中医学博士罗大伦先生,曾在央视《百家讲坛》中,特意推荐过它。
节目中介绍,“八珍糕”专门治疗因为饮食不节导致的脾胃虚弱。后来清朝的时候这些御医们把这个方子仔细观察了以后,说这个方子调理脾胃虚弱尤其好,称它为“医中正道”。
第2次:2014年12月28日 CCTV10《健康之路》
节目嘉宾:刘剑锋 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
他在节目中说,“八珍糕”,乾隆的话,他基本上一辈子在吃,从年轻的时候到老的时候都在吃,这个八珍糕,他最主要的功效是什么呢?健脾益气。
第3次:2015年11月14日 CCTV10《健康之路》
节目嘉宾:于振宣 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
他在节目中也多次强调,八珍糕补肾健脾养胃,对身体羸弱,需要补益的人非常好。
现在把方子和制作过程讲解给大家,有条件的朋友可以自己在家里制作。
材料:
党参30克 ,白朮30克 ,茯苓50克,薏苡仁50克 ,莲子肉50克 ,芡实50克 ,怀山药50克 ,白扁豆30克(大便干的话去掉,成人用法改成杏仁也行),加上大米粉和糯米粉各200克,把粉拌匀。(所有粉一定要打细一点,粗了影响口感。)
八珍中的药材功效
(1) 茯苓: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
(2) 山药:清热,解毒。《滇南本草》:清热,滋补助消化。
(3) 莲子:性平、味甘淡,有润肺、养胃、生津、益气、补脑、强心之功效。
(4) 白扁豆:味甘,性微温,有健脾化湿,清肝明目等功效。
(5) 薏苡仁:薏苡仁能利水渗湿,健脾止泻。
(6) 芡实:补脾止泻。
(7) 党参: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
(8) 白术:健脾益气,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
制作步骤:
1、将所有食材用料理机打成粉,越细越好;
2、用筛子过筛,滤去较大的颗粒,备用;
3、用温水将50克糖融化,有小朋友的话,可以多放些糖,口感更好。
4、用糖水将八珍粉活成较硬的面团,醒20分钟,
5、将面团揪一小块儿,分成约30克一个的小面团,将面团用模具压出形状,
7、放入蒸屉中大火蒸25分钟,即可享用。
凉后分装入小饭盒,每天吃一块,冰箱冷藏放三天的量,其余放冷冻,吃时蒸热即可。
不方便自己做的话,大家可以吃成品↓
有位朋友的父亲,六十多岁了,说是身体出了问题,浑身乏力,无精打采,散个步都觉得累,人也消瘦,胃口不好,吃不下多少东西。但是到各个医院检查呢,又基本没什么病,不知道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后来去看了中医,这些症状都指向一个答案:脾胃虚弱。
自古素有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之说,脾胃的强弱是决定寿命的关键。我们所有吃下去的东西,都要靠脾胃来消化、吸收,再运输给身体各个部位,以保证营养供给。
如果脾胃虚弱,则消化不好,吸收不好,运化无力,那么,身体就会缺乏营养,自然会出现身体消瘦,疲乏无力的现象,同时,肠胃也会直接产生各种反应,比如吃东西后不消化,腹胀,便秘,厌食等。
1.脾虚的女性老得快
35岁以后的女性,容易出现面部发黄、面容憔悴、胸部下垂、腹部脂肪堆积。这些人往往因为脾虚导致食物无法运化,出现体弱乏力,精神不振,血虚,面色蜡黄或苍白。
2.脾虚会让人消瘦,或者虚胖
一方面,脾虚容易影响营养吸收,从而怎么吃都很瘦弱,长不胖。
但另一方面,有的人又会因为脾虚,运化能力下降,代谢困难,食物能量过多的积存在体内出现肥胖。有人调侃自己喝水都长胖,就是脾胃代谢太差的原因。
3.脾虚便溏、大便不成形,吃到生冷容易拉肚子
拉肚子是脾虚最典型的的症状,主要由于脾阳虚,造成食物无法运化,湿气入侵,大便溏稀,长期不成形。
脾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不统血,导致血液不按正常的血管运行,出现慢性出血,月经量过多和其他的一些脾虚症状。
4.总觉得很累,精神不振
脾虚后,不能很好地为四肢提供能量,所以总觉得四肢乏力,随便动一动就觉得累,只想躺着,精力很差。
著名中医学者罗大伦博士在央视《百家讲坛》讲过一个食补方——清宫八珍糕。
罗博士介绍,“八珍糕”是明朝御医陈实功为皇子们开的,专门调理因为饮食不节导致的脾胃虚弱。后来清朝的时候这些御医们把这个方子仔细观察了以后,说这个方子调理这个症百发百中,称它为“医中正道”,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都是八糕的忠实粉丝,长期食用这种糕点来养生。
我就是给开头提到那位朋友介绍的八珍糕,让他们吃一个月看看,后来朋友反馈,他父亲自吃了八珍糕以后,身体开始逐步恢复,现在胃口好了,精神头也足了,老人自己说,以前走不远的路都要停下来歇歇,现在已经没有这种现象了。
现在把方子和制作过程讲解给大家,有条件的朋友可以自己在家里制作。
材料:山楂30克 ,麦芽30克 ,茯苓50克,薏苡仁50克 ,莲子肉50克 ,芡实50克 ,怀山药50克 ,白扁豆30克(大便干的话去掉,改成杏仁也行),以上八种材料全部打成粉,加上大米粉和糯米粉各200克,把粉拌匀。
第一步:把药粉和糯米面、大米面、白糖一起放到容器中搅拌,如图:
第二步:加温水搅拌下和面,最后和好面后,一定是均匀后的哦。盖上盖子醒面30分钟。
第三步:上火开始蒸。把面团做成饼状,块状,圆粒状皆可,越小越好,这样能充分蒸熟它。吃的时候还方便呢。记得最少蒸30分钟 是锅开后开始计算时间的。
第四步:出锅准备吃了,吃不完的放到保鲜盒中,放到冰箱冷藏。越早吃完越好。婴幼儿的话,建议用藕粉代替糯米面,易于消化。
这个食方老少皆宜。脾胃不好、身体瘦弱的老人,积食挑食、爱感冒发热的孩子,平时饭后腹胀、肠胃不适的成年人,都适合吃它调理。
不方便自己做的,可以吃成品,当小零食即可↓
更新时间:2024-09-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