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射炮打飞机没中,那么炮弹去哪了?

看完,保证你奇怪的知识又多了一点···

我以前很不能理解高射炮炮弹的原理,查过很多资料,你会发现,高射炮弹的结构是如此精巧复杂;

高射炮的引信与近地炸弹引信结构十分类似,就是炮弹在接近飞机很近的距离上引爆,用破片杀伤飞机。而近地炸弹则是在火炮发生后,炮弹在距离地面几米的高度上引爆,其破坏力,范围是在地面爆炸炸弹的十倍以上。可以说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战争规则;

这种炸弹引信在二战就广泛使用,并且设计极其复杂巧妙,令人惊叹!

第一,首先近地炸弹引信前段是塑料外壳,能让无线电波通过;

引信里面没有电池,但是有个玻璃管,玻璃管里面是硫酸,炮弹发射后,玻璃管碎了,硫酸流出,由于炮弹是旋转的,硫酸甩到周围一圈的电极板上,电极板形成电池,电极板和今天汽车蓄电池的成分一样,上面的引爆机构开始工作,主要是起爆电容;

引信的顶部是震荡线圈,和发射天线···

发射后,电池工作,给起爆电容充电,同时给一个三极管震荡电路充电,交变电流通过顶部的天线向外发射出无线电波,其实就是一个超小型电台,它发出无线电波;

无线电波被反射回来,就会被顶部的震荡线圈接收,当炮弹接近目标之后,反射回来的电波就会越来越多,频率也会越来越高——多普勒效应;

由于发射无线电的天线从震荡线圈中间穿过,两股电磁波产生脉冲电压,当距离近到一预定数值,电压触发闸流管开始工作,将电路闭合,起爆电容和电火帽(电雷管)连接,引爆炸弹。

这就是整个近炸引信的基本工作原理,但是还有几个要命的问题没有解决:

第一,弹头里面有玻璃管子的,要是日常搬运炮弹,一不留神撞击或者掉地上了,岂不完犊子了?

于是设计了第一道保险:那就是电雷管周边有一圈水银,只有炮弹高速发射旋转,将水银从小孔甩到四周壁,才能形成闭合回路,水银是导电的。

但是这并不完全靠谱,因为如果炮弹野蛮装卸,不但把硫酸漏了出来,水银也漏了怎么办?或者引信受到了严重的挤压,或者被车辆撞击碾压,还是容易引爆。

第二,甩块保险

一个偏心的甩块,将电池和电容分开,只有炮弹发射旋转的时候,帅块运动,才能接通。这样在平时就能防止以外充电;

第三,如果高射炮弹没有击中飞机,没有引爆,而硫酸铅蓄电池耗尽,炮弹落地,这被敌人收集去了····重复利用,怎么办?

毕竟大部分高射炮弹是不能击中飞机,岂不变成了现代版本的“草船借箭”?或者落地了,谁敢排雷?

所以,这个偏心的甩块上设计了一个限位销子,平时偏心甩块收缩不到这个位置,炮弹发射后,高速旋转的炮弹,让甩块旋转,拔出限位销子····

当炮弹旋转速度低到一定程度,因为高射炮没有打中目标后会继续飞行到最高点,那时候炮弹已经不怎么旋转了,甩块回收,没了限位销子,甩块将直接接通电路,引爆炸弹;

所以,高射炮弹直接在空中就引爆了,不会落到地面上;

至于我为啥知道这么清楚,因为我们镇附近有个单位负责人工降雨作业,当年解放军退役下来的老式高射炮,全都该民用了,主要发射人工降雨炮弹,那个炮弹引信有类似的工作原理,延时引信,以及安全引爆装置;

不过现在多半使用的是人工降雨火箭;

这些火箭也是解放军兵工厂生产的,解放军淘汰下来的很多装备,有被改成森林消防的,有被改成人工降雨的;

其实人工降雨,第一是增加雨水外,更重要的一个功能是,能防止冰雹产生。

因为一旦下冰雹,对农业区的破坏实在是太大。

以前有个段子,说咱们国家如何防御巡航导弹,特别是战斧式巡航导弹,一次飞来好几千?

回答:让各区县的高射炮拉出来,打下来···真不是玩笑,这些老式高射炮你说打个现代战机,弹道导弹,超音速导弹没辙,但是打个巡航导弹,武装直升机·······

咱们国家的气象局拥有的高射炮,比一般中型国家的防空总力量都强····

这种由老式火炮改装的消防火炮,射程只有八公里,但是对于山区着火,有时候地形受限,人上不去,这玩意还挺好用的。他的炮弹是特制的灭火剂炮弹。

至于灭火坦克,更是在森林消防里面广泛使用,地形不便的时候,它的越野性能体现了,注意啊,灭火坦克所有的装甲钢板被拆卸了,换成了水罐,后面再加几个水罐,动力充足,有时候比消防车适用多了;

其实,咱们国家人的脑洞有时候就是很大,不服不行!

例如某地要修大桥,需要先通一根线过去,然后换粗线,钢缆,钢丝绳,最后修好猫道,再施工。

有时候,山区地形实在是太复杂,传统方式不行,直升机太贵,有时候风大无法作业,另外还怕线缆缠绕。

最后有人想起了使用反坦克导弹,特别是线导反坦克导弹···

这玩意射程10公里呢,后面自然带两根导线,可以一次射过去····,然后就完事了,于是大量老旧的线导反坦克导弹拆掉爆炸弹头就这样改民用了,后来,修建高压输电线路的需要也需要这种作业······

省的翻山越岭了;而且非常快速便捷;

是不是,奇怪的知识有多了一点:




梁老师说事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也是,高射炮那弹头可不小,发射到天空中大概率是打不着的,这家伙要是打不着,从空中掉下了,光那重力势能转化成的动能,地面上的脑壳子有一个算一个,你就是戴上俩钢盔,他也没有一个能撑得住的。

咱别的不说,前不久不就听中东那块,就有人为了庆祝拿着AK47冲着天空中放枪,结果掉下的子弹头就砸到人群里头,造成不少的伤亡。

其实这可以理解,古代那会军阵作战的时候,手里有弓弩的部队,都不是平射对手,而是进行抛射,让箭头经过一个抛物线扎进对手军阵的。

这都是一个道理。

其实一开始小编也不明白。但电影电视剧看到高射炮玩命的向着天空的飞机进行射击的时候,看的挺热烈的,可回头一想,就感觉不对头,打出那么多发子弹,好多都是打空的,咋就没见掉下来的?这要是掉下来的话,下边可都是那些个开高射炮的军人,他们胆子也够大的,这可就成了杀敌一百,自损一千啊!

后来呀,小编翻了一点资料,这才搞明白了,有兴趣的小伙伴听小编给您唠叨唠叨这件事。

首先咱来了解一下,这高射炮是咋出现的,为文章做个铺垫,整个背景墙。

话说十九世纪下半叶的时候,欧洲这块打的相当热闹,尤其是西欧这块,最典型的就是普法战争。

这个普就是普鲁士,其实就是后来的德国,普鲁士为了统一整个德国,而法国呢是为了争霸整个欧洲大陆的话语权。

这俩人为了不同的目标,这就杠上了。

后来这就到了九月份,人家普鲁士就把法国的首都巴黎给围了上来。

法国人一看自己被围困起来了,咋整啊?毕竟他就没法和外界取得联系了。你别提飞机,那会没这东西,法国人转念一想,哎,有气球啊。

所以法国人坐着气球和外边进行联系,那么法国人的气球就这么忽忽悠悠的就从普鲁士的阵地上飘了过去,跑到都尔市又组织起了军队,从外线和普鲁士战斗。

这也就算了,他还有事没事坐着气球和这支支援的军队进行联系。

“过分了啊!”普鲁士当然不干了,这明摆的就是作弊吗?

于是普鲁士就开始研究,如何用一种武器将法国人的这气球给打下来。

没过多久这就出来了,他其实就是一门三十七毫米的加农炮改装过来的,为了方便还给整了四个轮子。

您还别说这方法很不错,打下不少法国人的气球,所以当时还不叫高射炮,而叫气球炮。

最后普鲁士取得了胜利。

那么在往后,人们用气球进行通信的频率开始高了起来,而这种气球炮也开始正儿八经的进行了研究,最终到了二十世纪初的时候,德国的埃哈尔特军火公司,研制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门高射炮。

所以那会高射炮中成品最好的其实就是德国,其他国家基本上就是跟风生产出来的。

好了,这个背景有了,咱接着来说高射炮炮弹跑到哪里去的问题。

一开始临时改装的那气球炮,这炮弹砸出去,如果没有打中,最终还是会落到地面上的。

毕竟这就是一个临时改装凑活着用的东西,不可能想的面面俱到,再加上那会的气球可不想二战那会一出动就是一个机群,嗡嗡的看起来密密麻麻的那那都是。

后来开始研究第一门高射炮的时候,那些个设计师就注意到炮弹没有击中目标落到地上的现象,所以在这炮弹上他就做了一个小手术。

说道这里,估计大家伙也明白了,高射炮的弹丸可不是实心的,里头有东西。

一开始里头装的是触发引线,一听这名字,估计大家伙就知道这玩意是干嘛的。

当高射炮的炮弹打中敌人的飞机之后,这炮弹内的引信因为撞击,就把里头的发火装置给打着了,跟着炮弹就爆炸了。

那么炮弹这么一爆炸,可不就落不到地面上了吗?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一准就乐了:“你可拉倒吧!你前头不就属说了吗?这玩意的命中率不咋的啊?”

那么没有击中飞机的炮弹还不得掉下来吗?

当然,后来研究的专家们,也明白这个触发引信不地道,完不成赋予他的任务,所以又添加了其他的引线。

而小编之所以要提这触发引信,完全是因为这东西确实是第一种被装上去的引信。

没法子这种引信,是最早研究出来的,从十四世纪的时候就有了,差不多六百多年的历史了。

最早的历史记载出现在咱中国,那会有一本《火龙经》,上面就详细描述了用触发引信引动地雷爆炸的物件。

那会也简单,一根绳索被动物或者人触发之后,一块坠石通过转轮压上去,铁针击发火石,从而引发爆炸的。

而欧洲出现这种引信的时候,那已经是四百年之后的事。

哎!一说到这里,小编就不得不说,后来这几百年咱干啥去了?

这说的远了,咱接着说事。

那么为了应对,没有击中而掉下来的炮弹,这里头又装了时间引信。

一说这名字,大家伙还是能猜到,这就其实就跟一颗定时炸弹一样。

炮弹里头相当于装了一个钟表,把时间卡死了,从发射到升空,到点不管打中没打中,自己就先爆炸了。

你看炮弹都自己爆炸了,这掉下来伤害值可不就小了吗?

这也是为什么?小伙伴们看二战那会的电影,轰炸机还是战斗机,嗡嗡的飞过去,下边的高射炮咚噶,咚噶这么得打,而天空中到处都是爆开的黑色烟雾。

究其原因就是这时间引信没打到东西,自己爆炸的结果。

那么这东西咋应用呢?

首先军工人员先计算出这款高射炮发射炮弹之后,炮弹能够攀升的最高点。

高度有了,你这速度出膛的时候这么一测试,哎,套一个公式,咔咔咔的这么一算,你就能得到炮弹飞到最高点的时间。

所以这炮弹一出膛之后,这时间引信就触发了,到了最高点的时候,他不管你击中没击中,自己就先爆炸了。

那么这么做他还有一个好处,爆炸的时候,上上下下左左右右整个三维空间的四面八方都会迸射出弹片,保不齐还捞到一票,击中周围的飞机呢?

所以这种引信要比触发引信好很多的。

当然这时间引信有装个钟表上去的,也有装一根长长的药盘,药盘烧光了,时间也就到了,同样可以起到引爆的效果。

如今的时间引信,除了里头装个钟表之外,他还可以通过电子元件来控制时间,进行引爆的。

所以时间引信他有很多种方法。

但这个东西也有个缺点,如果飞机飞的足够的高,你打再多的炮弹在飞机的下方爆炸,基本就没多大用处。

当年,美国人给日本丢燃烧弹,进行李梅火攻的时候,美国人开的B29飞行堡垒,那家伙高度实在是太高了。

就日本人部署的那些个高射炮,他就是玩命的进行射击,他也射不到B29的飞行高度,就变成了一朵朵黑色的烟雾,毛都伤不了B29一下。

这说的有点远了,小编就是想告诉大家伙,高射炮这玩意也得与时俱进,如今的飞机发展太快了,要高度有高度,要速度有速度的,现在想用高射炮解决这些飞机,很困难了。

当然这是题外话了,咱接着聊。

时间引信好是好,但他也只能解决了,炮弹掉不下来的问题,以及稍稍的增加一点高射炮的命中率。

但这种提高还是有很大问题的,所以后来军工们又努力想要提高这炮弹的命中率,这高射炮的操作也越来越复杂。

一门炮就得一个班负责,一门炮上坐四个人,这还得有两个人专门负责装弹药,俩人准备炮弹,还得专门拎出一个负责摇红旗指挥的。

但就算是这样,依然摆脱不了高射炮可怕的命中率,所以后来军工们又把脑筋动在了炮弹身上了。

咋动的呢?他们又在里头装了一种引信,叫近炸引信。

听着挺邪乎的,这玩意又是咋工作的呢?

这其实就是炮弹里头装了一个小雷达,用几节干电池工作,对炮弹充电,这炮弹不是金属的吗,这玩意立马就对周围进行扫描。

雷达波一发射出去,这要是没有碰到啥物体的话,炮弹依然会义无反顾的往上冲,一旦这雷达波碰到了一个物体,他一准就反射回来,炮弹里头的装置一接受到这雷达波,一点都不会犹豫的就把自己个给炸了。

爆炸时候,飞射出来的弹片,向着四面八方攻击,这就会无形中增加高射炮的命中概率。

毕竟高射炮还没到达最高点才能引爆,或者击中飞机才能引爆,这种提前引爆就很好吗?

而这这种引爆会辐射七米到十五米的范围,而且这种引爆通常不会是一颗炮弹,毕竟高射炮打上去的是一连串的炮弹。

这种技术叫VT引信。

听着您感觉很先进是不是?其实这玩意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各个国家都开始研究了。

最先开发这种引信的是英国人,为嘛是英国人呢?

很简单,因为英国就是一个岛国,能够威胁到他的不是什么大炮小炮野战炮,而是飞机丢下来的炸弹。

老话说的好,有需求才有发明不是。毕竟用高射炮打飞机,你打的是高速移动的目标,你就得想方设法的提高的他命中率是不成的。

那么这项技术最终在1940年成型,原理就是小编上边说的那样,人家叫无线电感应接近信管。

后来美国人参战二战,英国人长舒了一口气,这东西也就拿出来共享给了美国人。

其实这也是没有法子的事,英国人在美国人入场之后,他已经算是砸锅卖铁的将自己手里所有的家当,卖给了美国人,这技术其实也就是搁捎带脚的东西。

后来这技术经过美国人的科技研究局的研究,又把这技术进行了完善,最终就以VT信管的名字给命名了。

所以有些小伙伴说这近炸引信是美国人发明的,这就不对了。

咋说呢?其实历史上很多武器的发明和创造,都是来自于英国,德国以及法国,甚至是现在的俄罗斯。

美国之所以现在掌握了很多高科技,其实原型都是德国人和英国人的,他们把人才挖走,然后在人家的基础上进行开发。

毕竟有钱他就是好办事,一个一战外加一个二战,美国人发战争财那是算是发到了家。

咋说呢?在二战时期,美国人大量生产这种引信,他不仅装到了高射炮当中了,其他武器也可以。

光一个二战,美国人就生产了两千两百万个这样的引信。

根据记载这种引信装的高射炮,首次参战是在1943年的一月份,在南太平洋上击落了一架日本人的轰炸机。

当时美国人用了之后,岂止是一个好字了得,所以对这技术当成了机密来看到,保护的恩好,一直到1944年的时候,关于这种引信的禁令这才撤销了。

看了这里,您也别笑,这装了近炸引信的炮弹,比不装的命中率翻了四倍。

根据美国人自己的统计,没有装近炸引信的炮弹,想要打一下一架飞机,这就得需要二千发炮弹,而装了近炸引信的仅仅需要五百发就足够了。

当年,日本人二战后期,精锐飞行员都被美国人打掉了,日本人就开始耍横了,组织起训练时间不到二十个小时的飞行员,驾驶着破烂一样的飞机,跟美国军舰玩起了自杀碰撞,起了个名叫神风特攻队。

这些个所谓的神风特攻队,大部分飞机都是被这种装了近炸引信的炮弹给打下来的。

说来也好笑,日本人这种自杀式的攻击,实际效果并不好,仅仅是对美国人的心里上起到了一种压力而已。

其实高射炮这东西,不仅可以对上飞机,当年德国人对英国使用火箭轰炸,英国人就是用这种装了近炸引信的高射炮抵御。

根据记载平均一百五十发炮弹就可以打下一发德国人的火箭。

当然您要是使用一般引信的高射炮,这个数据得翻好几番,可以达到两千八百发了。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空中爆炸了呗,以前靠钟表定时引信,现在是近炸引信和电磁线圈引信

只有早期小口径高炮才是靠触发引信,直接命中目标来进行摧毁。在二战时期,中口径和大口径高炮主要就是靠钟表定时引信,由炮手发射前定装时间,让炮弹在飞机机群周围爆炸,让弹片扩大杀伤范围来增强打击效果。所以你看到二战照片和影视剧里面,盟军机群在进行轰炸和伞降时,周围都是一片片炮弹爆炸的云朵。那时候大口径高射炮炮弹主要是钟表时间引信,这个引信实际上就是一个机械闹钟,炮弹发射前根据目标方位,距离,速度,设定需要飞行多少时间后在目标周围爆炸。所以发射前有个定装引信的环节,这个环节非常重要,这就导致二战时候对高射炮手素质要求很高。会懂测量算出目标数据,数学要好能够快速计算出结构,还要身手敏捷,抱着炮弹快速调整引信,然后塞进去发射。

苏联的一款钟表时间引信结构,里面实际上就是个小型机械表。

苏军85mm高炮发射前进行定装引信,图中红圈是引信扳手,用来调整引信上调节环来设定需要的时间。德国人后面高级了点,使用机械方式来设定引信,这样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定装引信时间不稳定产生的误差。到现在我们还有少量装备的59式100mm高炮上,也是使用定装时间引信,不过这个时候是采用雷达和射击指挥仪。雷达测算目标数据,射击指挥仪自动计算需要的时间,炮弹发射前进行自动定装。

在二战的时候,美军革命性的发明了VT引信(无线电近炸引信)技术(这一技术实际上是英国最先研究,美国参战后共同研究出来)。这种引信是内置干电池,发射后通电,将整个炮弹弹体作为无线电发射天线,从而变成一部小型“雷达”,发射后的无线电信号碰到物体后反射,距离目标越近,反射信号越强。而反射回波被振荡器放大,达到一定强度时就触发引信爆炸,这样可以实现在目标7~15米范围内自动爆炸,极大的提高了防空效率。美军的MARK 53型VT引信,美国在1942年发明出这种引信后,动员2000家工厂生产了2200多万枚VT引信,他极大的提高了防空效率。在VT引信应用前,大口径高炮想要击落一架飞机平均需要200发以上,使用VT引信之后降低到50发左右,可以说是保障美军舰队安全的杀手锏。因而被认为是二战最重要的技术创新之一,其保密级别达到原子弹和诺曼底登陆计划同样的级别。直到现在,VT引信炮弹还是军舰上大口径舰炮防空的主要手段,前苏联现代级驱逐舰上两座AK-130双管130mm舰炮,一分钟内抛洒140发对空炮弹,每发炮弹对战机有效杀伤范围30米,对导弹有效杀伤范围是15米,是前苏联舰队防空一道重要防空火力网。

至于小口径防空炮,之前都是碰撞方式触发引信,没有击中目标,则是靠自带的自毁装置来自我毁灭,不会伤害无辜。这种自毁装置通常与拽光管合为一体,拽光管内药柱缓慢燃烧到一定程度后,直接通过传火孔来引爆炮弹,下图红圈即为拽光管。到了近代,随着科技的发展,一种新型弹药AHEAD可编程弹药出现。这种弹药又称为电磁线圈引信炮弹,他在高射炮炮口处设置电磁感应线圈。先进行测量炮弹出膛初速,之后通过电子计算机快速计算达到目标所需要的时间,然后通过最后道电磁线圈发射电磁信号,编辑炮弹内电子引信,设定爆炸时间。AHEAD可编程弹药工作原理,这种炮弹对于小口径高炮来说,极大提升了防空作战效能。这种火炮最早是由瑞典厄利孔公司在1995年推出,迅速在全球广泛流行开来,而且这种技术还可以对之前旧式火炮进行方便改装。我军现在陆军使用的双35mm自行高炮也是使用这种技术,看这炮口线圈罩就可以明白






我军最大口径的59式100毫米高射炮,这炮的炮弹重达30多公斤(全弹),最大射高12公里,B52这样的大型轰炸机只需命中一发就会失控坠毁,同时59式高炮还能对地平射,打中型坦克装甲车辆和坚硬水泥工事都不在话下,对越自卫反击战当中59式高炮连确实对敌前沿工事进行过几分钟急促射,100多发炮弹打过去对面越军阵地全部被毁!



当然打击敌大型飞机是高炮的主要任务,那这么大的炮弹要是没打中飞机咋办?会不会落地伤人毁坏房屋呢?因为有这个问题的存在,早在研制炮弹的时候就考虑到了,这就需要给炮弹安装是“时间引信”(定时引信),也就是引信里面有一块机械表,控制引信的起爆时间。



图片里就是“时间引信”,在炮弹射程内爆炸的时间可调(秒数),通过观察精确估算出敌飞机的距离后设定时间,误差不超过10%,然后装弹发射,比如说:敌机距离10公里,飞行速度300米/秒、炮弹每秒平均飞行速度1000米,就把炮弹设定在3.5秒后爆炸(是较复杂的技术公式,大概其的时间)…但炮弹打到飞机的概率是很低的,通常来说打击轰炸机这样的大型目标,发射500发炮弹有1%以上的命中率就已经相当高了,但这490多发没打到的炮弹,在时间引信的控制下虽然没命中目标,但也会在空中爆炸,而不会像碰炸引信那样撞击到坚硬物才爆炸。



随着技术的进步,1940年代初又发明更先进的“多普勒近炸引信”,也就是利用多普勒原理在引信里装电磁、振荡器、发波器…等装置,精确跟踪并测算出敌机的距离后发射炮弹,弹丸内的发波器开始工作距离敌机越近时,回波就越强烈到达一定峰值时炮弹就会爆炸,以弹片攻击形式将敌机几乎,多普勒原理就会两列火车交汇时产生的强烈交汇声波原理是一样,距离越近就越强烈,交汇过程中达到最高峰值。



目前35毫米以上口径高射炮弹安装都安装“多普勒”或者“时间引信”、激光引信、可编程引信…先进引信,30毫米小口径炮弹仍然采用碰炸引信,而穿甲弹是没有引信的,碰炸引信药比时间引信和多普勒引信简单,没有击中目标但引信的保险已经解开了,内部的引爆药已经被点燃,即便是没有击中目标也会在10秒之内爆炸…至于说穿甲弹则随着发射药的能量衰减落地不会爆炸的。

总之,引信的研制是一项高深的学科,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弹药的杀伤性能,也关系到很大的己方安全。




无论有没有打中,都会自爆。高射炮是野战防空最重要的武器之一,其地位仅次于防空导弹。甚至在二战时期高射炮由于其弹道比较平直还被拿来做平射炮对装甲目标进行打击。二战北非战场上德军将高射炮拿来平射进行反坦克作战也取得了不错的战果。不过在对空打击的时候,因为作战飞机的速度很高,所以高射炮打飞机大多数都是依靠密集炮弹发射的方式来追求命中率,单发命中实际上是很少发生的,那些没有命中的炮弹如果在高空不引爆自由落体到地面是具有很大的动能和杀伤力的。

高射炮的射高有多高?这种射高的弹丸如果没有引爆,落下之后会有多大的动能?

高射炮的射高主要是口径大小决定的。高射炮也会依据口径划分为小口径高射炮,主要是60MM一下口径系列。中口径高射炮,主要是60MM到100MM口径高射炮,还有大口径高射炮,主要是100MM以上的口径高射炮。一般小口径高射炮的话射高大多在8000米一下,中口径高射炮的射高大多在10000到15000米。而大口径高射炮的射高则更高。目前防空作战的主力无疑是防空导弹,无制导模式的高射炮虽然还有大量装备,不过大多数都是小口径和中口径高射炮居多。射高范围也从6000米到16000米左右。这种射高的炮弹一旦没有爆炸,落下来的话会有多高的速度呢?

我们就以85MM高射炮来做个例子说明一下。这种高炮的射高保守估计会达到14000米,倘若这种炮弹没有打着飞机,又没有爆炸,那么在炮弹到达最高的14000米高度的射击顶点之后,就会掉头向下做自由落体运动。依靠重力加速度向地面快速俯冲。我们通过自由落体公式计算得知,这种高度的弹丸落到地面的话,会需要五十多秒的时间,而速度将会达到每秒500多米,这几乎相当于一些榴弹炮的出膛速度了。不要说落下来砸着人,就算是装甲车等有防护的目标也是会很容易被击穿的。而85MM口径炮弹的质量一般都有十几斤重,就算落下来不引爆,仅仅依靠自身动能也会对地面目标造成很大的损害。

因为高射炮弹一旦不引爆会对地面目标造成巨大的伤害。所以在炮弹引爆方式上就需要做一下改进。也就是说无论高射炮弹是不是击中目标飞机,在高空必须引爆,要不然就会对地面上的人或者别的有价值的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那么高射炮的命中率是多少?高射炮攻击飞机是如何引爆的?高射炮炮弹一旦没有打中飞机,又是如何自爆的呢?

高射炮的命中率以及引爆方式分析

需要说明的是,现在高射炮的射程最远也不过只有几公里,所以以后上战场打对方飞机的机会正在变得越来越少。现代高射炮的主要作用是近程反导作战和隐蔽反直升机作战。比如我海军装备的730高炮和1130高射炮都属于现代高炮的范畴。因为现在探测电子技术的进步再加上高射炮作战都是集火作战,所以看似命中率不高的炮弹,一般在多发同时覆盖发射形成弹面阵的情况下,还是可以将进入作战范围内的飞行器打下来的。我们以二战时期高射炮大约2%的命中率来看的话,打下一架飞机过程中发射的98%的炮弹都是无法命中目标的。

高射炮打中飞机其实大部分也不是直接命中,而是依靠近炸引信,在靠近飞机一定距离之内就引爆,依靠爆炸破片对飞机进行有效的杀伤。二战时期,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舰队防空作战之所以取得很好的战果就是近炸引信的研发成功。近炸引信的工作原理是在炮弹内部安装感应磁场的传感器,传感器接近飞机之后感应到飞机周围磁场的变化,就会产生特殊的电流,通过电信号将炮弹引爆,进而对飞机进行有效的打击。

我们上面大概列举了二战时期装备近炸引信的命中率。现代高射炮因为不是主流防空武器,即便是在现在雷达的作用下,命中率也一般。比如我们的730和1130近防炮,每分钟几千上万枚炮弹打出去,能命中的概率肯定不会太高,其中大部分还是不会打中目标。也就是说,无论现代的高射炮近防炮,都是现代防空的最后一道防线,依靠的大量发射弹丸形成阵面对来袭目标进行打击。大量的未击中目标的弹丸哪去了呢?

这就要说到高射炮的自爆装置了,也就是说,炮弹弹丸在没有击中目标的情况下会自我引爆,以确保发射出去的弹丸不会对地面造成伤害。高射炮弹的自毁装置分为两种,一种是引信自毁,另一种是炮弹惯性计数器自毁。引信自毁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在炮弹被发射出去之后,炮弹如果击中目标,自然就会引爆,如果没有击中,那么在发射之初,就会点燃自爆引信,而这个引信的话会持续燃烧大概15秒的时间。我们知道,高射炮身管很长,十几秒的时间高射炮早就飞到了最高点。不过这时候即便是下落,距离地面还有很远。当引信完全燃烧,就会引爆弹丸。

另一种惯性计数器也很简单,是通过内置一种计算弹丸转速的传感器进而引爆的。我们知道,无论什么炮,其弹丸在炮管中运动都会因为膛线的作用而高速旋转。高速旋转的弹丸在打出去之后能够更好地规避空气阻力,保持本身的稳定性能。其内置计数传感器计算的就是弹丸的旋转速度。当弹丸的旋转速度低于某一个固定值的时候,炮弹就会自动引爆。

高射炮不同于其他的火炮,主要是其作战区域大多数在我方一侧,追求的是射高而非射程。大部分情况下执行的是防御作战而非攻势作战。所以打不中的炮弹大部分还是会落在我方一侧。如果不进行自爆引信的加装,上万米高空自由落体落下的弹丸的威力可比一般的高空坠物危险得多。所以高射炮弹即便是无法击中目标,也会选择自我引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高射炮   炮弹   多普勒   普鲁士   引信   高炮   弹丸   作战   美国人   命中率   口径   气球   飞机   目标   时间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