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17能摧毁移动的航母吗?

东风-17被称为“东风快递”,是一种“发送后不能拒收的快递”,2019年国庆阅兵正式亮相,让中国正式成为全世界首个装备高超音速武器的国家,美俄无比惊讶!


末端速度可以达到10马赫以上,而且采用“钱学森弹道”,类似在大气层表面打水漂,防空设备根本无法拦截,被很多军迷称为“航母杀手”。

当初我们用15名飞行员俘虏和美国交换,让钱老顺利回国,美国同意了这笔交易,真是天佑中华呀!



钱学森发明的“钱学森弹道”有多厉害?

1933年,德国火箭专家尤金桑格尔提出火箭助推-大气层边缘跳跃飞行概念,也就是“桑格尔弹道”,利用近地空间的真空环境,延长导弹射程。

1936年,桑格尔带领一只火箭开发团队,开始构思一款桑格尔弹道投入实际应用的火箭。

1941年,桑格尔构思一款名为“银鸟”的液体推进火箭动力亚轨道轰炸机,根据他的计算,“银鸟”可以通过火箭助推-大气层边缘跳跃飞行的方式飞跃大西洋,向美国本土投掷4000kg炸弹后,降落于日本控制的太平洋某处。

但是由于工程难度太大,而且方案经过多次修改后,依然无法被实际应用,当德国投降后,桑格尔弹道却流传下来了。


1934年钱学森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1935年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1936年获得麻省理工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后面加入加州理工学院,成为著名空气动力学冯卡门学生。

冯卡门后来评价钱老:“他是我所有学生中,最严谨、最富有科学精神的”。

在冯卡门的教导下,28岁的钱学森顺利博士毕业,而且成为世界著名空气动力学家。


1937年,钱学森加入同门师兄马利纳成立的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这个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很快被美军注意到,给予大力支持。

这个实验室在1943年正式成立为喷气推进实验室,后面成为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核心。

1948年,钱学森在美国火箭年会上火箭助推-再入大气层滑翔机动飞行的概念,这就是钱学森弹道。



钱学森弹道原理

钱学森弹道是抛物线和滑翔航线结合的产物,其原理在于使用弹道导弹作为初始动力,把弹头送入太空后,弹头借助地球引力,沿抛物线下滑再入大气层。

再入大气层后,弹头以水平方式高速滑翔,从而运动一段很长的距离,在接近目标时,再计算好的角度进行冲刺,而且高速命中目标。

而桑格尔弹道起始阶段也是通过火箭发动机把弹头送入太空,然后做抛物线运动,感觉把大气层当作水面,先入大气层,再被大气层弹出来,然后再下落的反复过程。



钱学森弹道的滑行段全部在大气层内,以高超音速飞行,可以依靠在大气层内的气动滑翔,同样实现更大的射程,还拥有常规气动飞行器的飞动控制和命中精度。

钱学森弹道把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的轨道融合在一起,让它不仅有弹道导弹的突防性,又有巡航导弹的灵活性。

钱学森先在美国推出的助推-再入大气层滑翔机动飞行概念,为何我们中国却是第一个实际应用在导弹上,这就得说钱老在美国的遭遇。



钱老回国坎坷之路

1950年,美国麦卡锡主义盛行,钱学森被卷入这场风波中,1950年5月18日,美国三军人事安全会议召开,专门研究钱学森问题的问题,最后在6月6日,三军正式签署禁止钱学森接受涉密研发通知,而且吊销他的研究许可证。

6月16日,钱学森向加州理工学院递交辞职,决心返回祖国,新中国成立之后,钱学森一直想回国,为祖国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他答应自己父亲的承诺,“只要新中国成立就回来”。

8月22日,钱学森离开洛杉矶前往华盛顿拜访海军部副部长金波尔,跟他说明情况,自己被吊销研究许可证,在学校也无法做事,父亲有病等,他想回国。



但是金波尔知道钱学森的价值,他害怕钱学森为中国研制高精尖武器,也害怕我钱学森为苏联提供有价值的资料,所以对钱学森说:“你不能离开美国,你太有价值了”。

钱学森离开金波尔办公司后,金波尔向美国司法部打了一个电话:“钱学森可抵5个师,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当钱学森带孩子和老婆,准备从港口回国时,被美国联邦调察局、海关拦下来,然后扣给他一个罪名,说他携带的800行李中,涉及敏感资料。

后来钱老被关在“特米诺岛”监狱,在监狱的13天,生活无比痛苦,最后在妻子、学校的帮助下,他才被保释出来,瘦了13磅。



出来后,从1950-1955年,他面临各种听证会、软禁、监视、跟踪。

美国对外表示:“钱学森在美国参与了多项秘密研究工作,而且掌握了美国多项顶尖先进技术,尤其是导弹、航空技术,如果让他回到中国,会给美国带来更多的麻烦”,最主要是怕中国强大。

期间钱学森不断尝试和国内联系,请求祖国帮忙,后来有一封信封送到周总理手上。



1954年日内瓦会议召开,中国代表和美国代表关于两国移民进行讨论,谈判进行了几个月的时间。

最后中国用在朝鲜战争抓到15名顶级飞行员作为交换钱学森筹码,美国果断同意了。

美国认为钱学森在这5年里,接触不到先进技术,再加上5年时间里,技术不断升级,钱学森5年前的知识已经落后了。

而且美国觉得按照中国实力,就算给一个钱学森又能怎么样,像火箭、导弹等先进武器的知识,没有任何一个科学家可以全部了解和掌握,更加不用说制造,中国不具备那个实力。


钱学森从美国回来,带回来的不是什么先进的军事研究技术,而是给我国建立一套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体系。

钱学森不是普通的技术研究员,而是一名伟大的战略科学家,他回到中国后,看到中国一穷二白,通过自己在美国所学的思想,为中国打造一道适合中国发展的科学体系。

通过这套体系为中国培养大量的科研人才,技术永远在不断地更新,但是理论方向和指导思想永远不过时,只用10年就出效果。


1、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正式成立。

2、1964年10月1日,中国第一个原子弹试爆成功。

3、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个氢弹试验成功。

4、1971年4月24日,中国第一个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5、1980年5月18日,中国东风五洲际导弹发射成功。

这一切都离不开钱学森为中国打造的可持续发展科学体系。


导弹可以打飞得快的战机,为何很难打得行动缓慢的航母

航母出动的时候,基本不是单枪匹马出来遛弯,而是以航母编队或者航母战斗群的方式出动。

一般航母战斗群有1-3艘航母,2艘巡洋舰、2艘驱逐舰、2艘补给舰、2艘潜艇、2艘护卫舰。



航母的主要作用是向空中投放力量任务,航母的本身攻防能力比较差,所以需要其他舰艇协助保护。

美国核动力航母,装备4驾直升机5台蒸馏弹射器,4个CIWD密集近距离武器防御系统,20枚RIM7海麻导弹,航母主要是防御武器、雷达系统、舰载机比较多。


航母的众多打手护主

1、航母打手C潜艇的任务是水面或者水下目标警戒和作战,核动力潜艇有8管鱼雷发射器,10具垂直发射系统,可以发射巡航导弹。

上面还有预警卫星、空中预警侦查,巡洋舰、驱逐舰、航母也具备侦查能力,远中近地保护航母。


2、航母的打手A巡洋舰是航母战斗护卫中枢,配有宙斯盾系统和AN/SPY1相控阵雷达,2门MK45舰炮,25枚反舰火箭等武器,提供防空、反舰、反潜等多种作战能力。


2、航母打手B驱逐舰辅助巡洋舰的防卫圈,同时负责防空、反潜、反舰作战,雷达方面配有对空雷达、波段追踪雷达,武器有MP4垂直发射系统,反舰导弹发射器,还有各种机炮、机枪。


一般的导弹根本打不了航母,因为航母战斗群已经形成内外防御圈,内有巡洋舰、护卫舰,外有空中预警侦查机、战机等。


东风-17是否可以打中有“一帮打手保护”的航母

第一、东风-17的发射地点隐蔽

东风17导弹也和一般弹道导弹那样发射,上升阶段可以被探测,但是东风-17的射程可以达到2000公里,所以可以在中国本土发射,原理反弹武器的火力杀伤区。

当东风-17的乘波体弹头再入大气层后,飞行高度越来越低,而雷达波只能沿着直线传播,由于受到地球曲率的限制,对东风-17弹头的探测距离会大幅降低。


东风-17距离地面高度不会高于6万米,而现在人类雷达对于1000千米外各类目标探测高度不会低于7万米,所以雷达发现东风17导弹的距离不足1000千米。

留给敌人防空系统反应的时间不会超过4分钟,传统弹道导弹由于是抛物线弹道,所以导弹预警雷达可以在超过3500千米以外,有效发现来袭导弹,并获得14分钟的预警时间。


第二、东风-17的速度

传统弹道导弹的弹道是固定的,火箭把箭头发送到大气层后,导弹按照一定的发射角度加速,最后以抛物线弹道飞行直至命中目标。

航母在海中基本以30节的速度移动,相当于55.6公里每小时,如果是传统导弹,下落的误差就非常大。

东风-26虽然是反舰弹道导弹,但它的弹道依然是传统的抛物线,只是在末端具备弹道修正能力,这样可以根据航母的移动来修正弹道,从而实现反舰打击。


但是东风-26有一个缺点,它依然走抛物线弹道,所以机动变轨能力有限,而且保护线弹道高度变高,容易暴露导弹的飞行轨迹。

美国的标准-3反导导弹,正好具备中段反导拦截能力,理论上具有一定的拦截能力。

但东风-17的末端速度超过10马赫,目前美国陆基的爱国者、萨德,海基的标准系列,它们的速度都追不上东风17的速度。

就像开一辆40迈拖拉机想撞停开120迈跑车,根本就追不上,如何撞停呢!雷达对东风-17反应时间不会超过4分钟,那么只能眼睁睁看着东风-17弹头就落在航母甲板了。


第三、变轨能力

美国海军的确拥有十分先进的“宙斯盾”系统,可以探测巡航导弹和高超音速导弹,并利用舰载标准系列防空导弹信息拦截,但是美国所有现有的防空系统,萨德、标准-3以及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都无法拦截中国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

首先东风-17飞行轨迹距离地面50-60公里,已经超过海基标准-2、标准-6,陆基爱国者防空导弹拦截高度。

萨德系统可以拦截在临近空间飞行的弹道导弹,但是面对东风-17这种飞行轨道极难预测的高超音速导弹时,也是无能为力,只能看着东风-17弹头打到航母甲板上。


而且东风-17采用乘波体弹头,除了弹头配有火箭发动机以外,还配有三片小翼,可以在水平、垂直两个方向进行快速机动,可进行滑翔、水漂式飞行,这种滑翔中的弹头可机动变轨方式对抗敌人的拦截。

在被发现的情况下,通过机动摆脱敌方拦截弹,也可以选择规划飞行路径,直接绕开敌方的拦截系统部署区域。


东风-17难以被雷达发现,反导导弹速度没它快,乘波体弹头还会变轨,这几个特点组合成全新导弹武器。


第四、东风-17的精准制导

东风-17不仅拥有末端变轨能力,还搭载主动雷达制导,可以把导弹打击精度提升到巡航导弹的级别,也可以在稳定中继制导下攻击敌方机动目标,缓慢移动的航母跑不了。

为了提高导弹精度,在滑翔断的东风-17需要依靠双向数据链和惯导完成中继制导,在末端需要使用自带的主动雷达制导系统,进行地形匹配或目标探测。


东风-17如果命中航母后,是否可以摧毁

2005年,美国曾经做过一个实验,选用退役下来的“小鹰”级第三艘“美国号”进行航母抗击打实验。

测试航母在遭受各种类型武器攻击时的防护能力和抗损坏能力,为研制新一代航母提供抗击打能力方面的相关数据。

当时用的鱼雷、反舰导弹、巡航导弹等武器对航母连续25天,水面、空中、水下饱和攻击,但是都没有造成致命的打击。


首先航母有三层装甲甲板,10道防火舱壁,20 30个损管站,抗击打能力非常强,如果东风-17采用常规弹头,很难击沉航母。

首先我国也有小型化核弹头技术,和美国M88核弹头差不多,美国M88核弹头爆炸当量47万吨,弹头重量是340斤,而东风-17战斗部可以携带1500斤左右,东风-17塔载战斗核弹头,在技术上不是问题。

一枚核弹头可以摧毁一支航母战斗群,但是使用核弹头会使战争规模扩大,一般情况下,只有对方先使用,我们才会使用,这才符合我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承诺。


东风-17就算搭载常规弹头,战斗力一样非常强大,末端机动性能力和末端冲刺能力,美国航母战斗群的反导体系很难拦截东风-17。

东风-17是一款高超音速弹道导弹,导弹在击中航母的时候,除了自身战斗部的杀伤力,还有巨大的冲击动能附带的惯性力,足以对航母带来巨大的破坏,即便不能击沉航母,一枚东风-17导弹也可以使航母瘫痪。

目前我国战略火箭军已经建立立体化的反航母作战体系,配合我国海军的三个航母战斗群,我国反航母作战能力是非常强大的,已经超过当年的苏联军队。


凭借东风-17、东风-21等一系列中、近程弹道反舰导弹,已经形成足够的饱和攻击能力,即便不使用战术核弹头,都足以摧毁一支航母战斗群。

但我们必须保证东风-17具备搭载核弹头的能力,我们承诺不先使用核攻击,但我们并不会表示不会核反击,手中有剑不用和手中无剑没得用,差距很大的。

就像俄罗斯的不断被制裁,但是美国都不敢对他们用武,因为俄罗斯是拥有核弹头最多的国家。


中国的高超音速导弹持续升级更新

今天东风-17被称为“不可拦截”,但不代表明天、后天依然无敌,我们还得研发更加厉害的武器。

由美国雷锡恩生产的标准-6,采用两级固体火箭发动机,最大飞行高度33千米,最大飞行速度3.5马赫,最大射程 370千米,采用惯导中段指令修正,末段主动雷达/半雷达的复合式制导。

2016年9月,标准-6成功拦截超视距目标,这是美国海军历史上射程最远的舰对空拦截。

2017年8月,该型导弹在夏威夷进行导弹防御测试中,第二次成功拦截中程弹道导弹。

在2021年5月,对中程弹道导弹的拦截测试失败,但从美国公布的“区域高超音速导弹防御”系统看,标准-6仍是美国末端拦截武器项目最可能候选者。


东风-17如果只作为陆基机动部署,的确有点可惜,在未来可能会出现海基和空基版的东风-17,采用轰炸-6k和核潜艇携带东风-17,充分发挥这种导弹的打击效果。

利用轰炸机携带弹道导弹,实施远程打击思路,俄罗斯早就测试过,俄罗斯的“匕首”导弹,通过米格-31重型截机搭载和发射。

从原来的500公里射程,提升到2000公里,那么我们把东风-17搭载在轰炸6k上,那么射程大大提升。


写到最后:为什么现在我们国家外交官发言的时候,声音那么红亮,底气那么足?

在国际交往中,实力永远是维护正义的基础,国防永远是外交真正的后盾,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

正是那些艰苦奋斗日子,那些伟大的科研工作者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有今天的自立自强,挺直腰杆的国人风貌。

钱老当初可以顺利回到中国,真的是天佑中华,他给我们国家打造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体系,今天依然影响着中国。




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是世界近300年来,第一次有亚洲国家在军事装备上,跨代领先了整个西方,因此引发了全球的高度关注。根据公开报道,2017年,东风-17导弹首次试射成功,同时,军迷朋友们都知道,真正的航母是在1917年建造的,换言之,在航母出现整整100年后,遇到了他的最大天敌:高超音速导弹。

图为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


高超音速导弹,顾名思义,就是能以极高马赫数飞行的导弹,比如东风-17吧,他能够以超过15马赫的速度飞行。这个速度可是有很大文章的,从打击的速度来看,他可以在敌人还未来得及反应的阶段,就发动攻击,在10分钟内就能打击2500公里范围内的任何目标,因此战争真正成为了“发现=摧毁”的时代,也许,未来战争最重要的就变成隐蔽自己了,毕竟高超音速导弹的出现,让打击的节奏无限加快。


其次,这个速度是无法拦截的。莫说是15马赫以上,就算是3马赫,现代的防空导弹系统已经很难有效应对,超过4马赫,现代防空导弹系统就基本无法拦截,超过了5马赫就进入了高超音速级别,就是现代防空导弹根本不能拦截的,15马赫的速度,防空系统恐怕都来不及开机。举个简单的例子,S-300防空导弹系统的开机时间是20分钟,就算是处于战备值班状态,指挥员也很难在发现目标之后下达发射防空导弹的指令,因此只能“望弹兴叹”了。

图为美国航母编队,航母目标还是很大的。


如果说,东风-17导弹可以对付航母,那就意味着航母在他的面前,是没有任何抵抗力的。东风-17导弹使用乘波体外形设计,虽然是弹道式导弹,但是大部分的飞行轨迹处于大气层内,他极为尖细的弹头,是典型的“马赫锥”设计,用以刺开空气阻力,乘波体的外形使他可以自我产生一定的升力,并且降低阻力,还可以拥有一定的变轨能力。


东风-17导弹的变轨有两种方式,发射之后,可以有一次较大的打击目标方位调整,比如说导弹发射之后,航母移动了很远的距离,那么导弹不需要着急下落,可以现在大气层的边缘进行“钱学森弹道”式机动,类似于在大气层的表面打一个水漂,让导弹进一步加速的同时,还得以调整打击目标的方位,用来一次性追上移动的目标。


其次,在大气层内后,东风-17导弹可以进行机动,他拥有空气舵。曾有公开报道说,我国突破了18马赫飞行器的空气舵强度问题,这就意味着,在东风-17这种15马赫飞行速度的导弹上,应用空气舵是没有问题的。导弹下落后,会对目标进行重新的定位,这样就可以高速直扑目标了。换言之,东风-17导弹可以机动,可以对付移动目标。

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是全球第一种服役的乘波体导弹。


要打航母,他还需要一定的精度。毕竟航母不是一个区域目标,不是一个面目标,而是一个移动中的点目标,打的准才能有效果。过去,弹道导弹的命中精度都是动辄圆概率误差几百米,后来精确到100米以内。我国的东风-21D和东风-26反航母弹道导弹的命中精度可以做到误差20米以内,这样就可以直接对宽度超过30米的航母飞行甲板进行精准打击了。

图为钱学森弹道。


要做到这种级别的精度,必须要依靠卫星定位系统和海洋监视卫星系统的联合作用。这一点上我国都是具备的,东风-17这样先进的大杀器是没有道理不匹配卫星定位的,所以他的命中精度也肯定能做到20-30米级别,这样就可以对航母实施攻击了。那有人要问了,难道美国的反导拦截系统是个摆设吗?

图为乘波体导弹。


这里就要说一下除了速度之外,高超音速导弹的另外一个特征了。那就是他的突防阶段高度,处于大气层内外的交汇处。作为反弹道导弹武器来说,他们拦截大都是大气层外进行动能杀伤,是需要预测导弹的飞行轨迹的,类似于两颗卫星的空中对接那样。虽然拦截弹和导弹速度都快,但是由于轨迹固定,因此是可以在大气层外进行拦截的。


要么就是普通的防空导弹,他们需要在大气层内拦截,依靠数十个G的机动过载能力,比如S-300导弹的机动过载就是40G,以此来打击飞行中的导弹、飞机,但是都是在大气层内,大家的速度最快也就3马赫左右,都是可以精准拦截的。但是高超音速导弹就不一样了,他飞行在大气层边缘,反导拦截弹很难对他进行动能杀伤,即便是可以拦截,但是也因为东风-17这样的乘波体导弹可以机动变轨,因此飞行轨迹不可预测,他的飞行轨迹不同于轨道飞行,也不同于大气层内,时而在大气层内,时而出去,给拦截带来了很大难度,何况他的速度极快,稍有反应不及就会被打击。


进入大气层内部的攻击阶段后,他的飞行速度超过了15马赫,防空导弹最大飞行速度也才3马赫,对他是没有应对之力的,何况等到进入大气层,留给防空系统的时间就只有几秒钟,那来得及发射导弹。所以,美国的伯克-2A驱逐舰即便是再擅长反导作战,面对东风-17导弹也只能束手就擒了。

图为乘波体高超音速导弹原理图。


因此,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不仅能打航母,而且非常擅长打航母,一打一个准,就算是300发击沉一艘航母,也是赚的,毕竟一艘美国核动力航母要100亿美元呢。




一、目前可以肯定的信息有如下几点:

①DF17用来第一波次打击周边高价值目标,如萨德反导系统、机场、港口等美军基地,且眼睁睁看着导弹拐着弯飞来,束手无策。

②在国庆阅兵时,DF17作为战略打击模块第一方队亮相,并强调其是常规导弹。解说词:“具备全天候、无依托、强突防等特点,可对中、近程目标进行精确打击。”

③东风17具有极高的精度,误差在几米之内。

④独一无二的外形,弹头部位很像小时候在教室里飞来飞去的纸飞机,很会拐弯的呦。

二、DF17倒底能不能打航母?

①政委灿荣最早公开透露DF17将亮相国庆阅兵。但他在后来的视频中只说用DF17第一波次扫掉敌方2500km范围内所有重要目标,并未提击用它反航母。

②假设DF17不能打移动目标只能打固定目标,那么其大幅横向变轨就是在发射前预先程序设定好的。

③类比DF21d和DF26具有的末端寻的打击海上移动目标的能力,第②条假设不成立。

④对于具有未端寻的能力的高超音速武器来说,30节航速的航母犹如我们看地上爬行的蜗牛一样,跟静止目标没有什么区别。与陆上目标相比,舰船以海面为背景更宜识别。

三、DF17的革命性意义

①政委灿荣说,DF17独步天下,是五百年未有之现象: 一个非西方国家第一次在武器装备上跨代碾压西方。

②航母一般公认始于1917年,因其技术的进步而取代了大炮巨舰为特征的战列舰;DF17最后两次试射是2017年的11月1日和15日,从航母出生到其终极大杀器的出现,刚好整整一百年。可以说,在高超音速武器面积,航母已经失去了其冲锋陷阵的海上霸主地位,只能退居二线了。

四、结论

DF17不但可以打航母,而且是比DF21d和DF26精度更高的航母杀手。据说,发射一个波次的十枚东风-17导弹,其中有3枚专打航母,而其余的7枚则用来反舰,那么一支航母战斗群就此趴窝了。




东风21D和东风26一起参加阅兵,21D在前,26在后。解说词说东风21D能打击海上目标,东风26能打击大中型海上目标。

话说的很清楚,中国、军队官宣,直接告诉大家,这两款导弹能打军舰。

介绍东风26说的是能打大中型舰船,介绍21D说的是能打水面目标。意思也很清楚,26能打航母,21D不但能打航母还能打驱逐舰。最近一次阅兵中,21D没参加,只有26,解说词也做了微调:能打水面目标。去掉了大中型三个字。也是明说了,东风26不但能打航母也能打驱逐舰。

21和26属于同一类武器,性质、原理、结构基本一样。都是固体火箭+机动变轨战斗部的中程弹道导弹。主要区别是26比21射程更远。26射程4000公里,打的远,精度自然受影响,差一些,所以只能打大目标。21射程2000多,打的近,精度肯定更高,也就能打更小的目标,驱逐舰。

但这两款导弹毕竟没有本质区别,21能做到的事,26努努力也行。所以,过来三两年,简单升级调整,26也能打驱逐舰了。

这是很合理的一套逻辑,没什么不可思议的:既然26能打航母,射程更近的21就能打驱逐舰,合理。21和26性质有一样,21能做的事26也能做到,26升级以后也能打驱逐舰。还是合理。

跟21和26性质一样的导弹还有一款:东风16。

16也是比较新的弹道导弹,和21、26结构一样。也是由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做动力,到达一定高度后战斗部和火箭发动机分离,战斗部在大气层外飞行,最后再入大气层打击目标,而且战斗部也能机动变轨。

东风16和21、26比就是个头更小,射程更近,在原理、结构上完全一样。

把东风16改装成反舰弹道导弹,会非常容易,没有任何难度,精度会更高。因为它射程更近,1000多公里,肯定打的更准。

东风16、21、26,只是个头大小的区别。16的战斗部有机动能力,可以调整姿态向航母砸过去,只要把26上面的再入大气层重新锁定目标的那套技术移植到16身上,它就立即变成反舰导弹。

而且像东风16、21、26这些可以机动变轨的弹道导弹,都是无法拦截。只要能变轨,就拦不住。东风17难以被拦截,16也根本拦不住。东风17跟16比最大的优势并不是无法拦截,而是漂的更远。单纯的谈突防,17能给你的,16也完全能给你。

所以大家也不用纠结,如果想要这效果,射程1000多公里,能打航母,还很靠谱,不担心导弹被拦截,中国随时都能实现,东风16是现成的。21、26的反舰技术是现成的,16和它俩的结构、性质又完全一样,移植过来就可以了。

东风16体积不是很大,真搞成反舰导弹,再开发一款核潜艇,搭载24枚,射程1000多公里,绝对会严重破坏海战平衡。1艇1个齐射能打两艘航母,还是全球猎杀。

东风17能不能打航母?

有点难。

东风16、21、26的战斗部有变轨能力,也就是在下落的过程中,能通过自身的弹翼调整姿态,改变飞行轨迹。这样做的好处是让敌人无法预判你的飞行轨迹,从而无法拦截。而想打舰船,也需要变轨,因为舰船是移动的,战斗部打过去的时候,位置已经变了,所以需要变轨,重新咬上目标。

舰船肯定是移动的,变轨也就是必须的。

东风16、21、26是火箭发动机把战斗部投送到大气层外,然后战斗部在大气层外,以抛物线的轨迹飞行,在目标上空重新进入大气层,砸向目标,在最后阶段,变轨。战斗部在大气层外,抛物线飞行的这个阶段还是很规律、很简单的。

但东风17的情况要复杂的多。

它由火箭发动机把战斗部送到大气层外,战斗部和火箭分离以后,17的战斗部是在大气层边缘打水漂式飞行,一会弹起来一会落下去,飞行轨迹非常复杂,比16、21、26的抛物线复杂的多。它打水漂不按套路飞,敌人无法预测它的飞行轨迹,这就导致它很难被拦截。

16、21、26想打航母是抛物线弹道+变轨,17想打航母是打水漂弹道+变轨。东风17想打航母,飞行控制这块的难度要大于16、21、26。

东风16想打航母,没难度。17想打航母,有一些难度,但不大。17自身有弹翼,具备变轨能力,如果加上26上面的发现并锁定舰船技术,完全可以调整自己的姿态,打中目标。只不过,它飞行、瞄准、变轨这一套,在控制上要复杂一些,但能克服。

也就是说应该可以。

咱们还得再科普两个小常识:

1,很多人以为短程导弹指的是射程500公里之内,这不对。短程导弹指的是射程1000公里之内。中程导弹是1000公里-5500公里。美苏中导条约限制的是射程1000公里-5500公里的中程导弹......和射程在500-1000公里之间的近程导弹。这就很容易让人误会,500-1000公里这段射程也是中程导弹的范围。

2,东风16、17也不是近程导弹,而是中近程导弹。比近程导弹这1000公里打的远,沾中程导弹的边。16的射程最低最低1200公里,17最低最低也得1600。这是最保守估计。1200公里的射程就有点对不住16这中近程导弹的名号了。正常应该在1400。而17打水漂飞行,最大的优势是漂的更远,它的合理射程应该在1800。

把东风16、17做成反舰导弹,射程1400公里、1800公里,都无法拦截,吸引力还是很大的。

但是,东风17有3个弊端:

1,它是一款小导弹。

本身是中近程导弹,17比16还瘦1圈,17是依靠弹道优势才打的比16远。东风17非常苗条。所以它可以无依托发射。就是因为它小,后坐力轻,不用把导弹发射架顶在地面。26的战斗部得1.5吨,21得1吨,16应该在500公斤以上。17的战斗部扁平,还小,应该在400公斤之内。

2,速度慢。

东风17号称高超音速导弹,给人的感觉是速度很快。但这得分跟谁比。26的末端速度能达到20倍音速,21末端能打到15倍,16末端也得是12倍音速。而东风 17的速度是8-10倍音速。

高超音速导弹比巡航导弹快,但比弹道导弹慢。

东风26的战斗部装3枚纯钨合金弹头,不用炸药,每个弹头500公斤,以20倍音速砸到航母甲板上,即使不贯穿、击沉,也足以保证让它当场报废。21装2枚500公斤重的钨合金弹头以15倍音速砸下来,16装1枚500公斤钨合金弹头以12倍音速砸下来,只要击中,都足以保证把航母打残,当场失去战斗力。

但东风17恐怕够呛。

8-10倍的音速,速度慢,动能不够,无法靠单纯的金属弹头去砸敌舰,它只能靠装炸药,靠爆炸去打击舰船。东风16、21、26的速度,可以形成战斗力,金属弹头依靠速度,形成巨大的动能,砸到舰船身上,威力很恐怖。但17的速度只起到运输的作用,把弹头运到舰船头顶,然后弹头依靠自己爆炸的威力打击目标。差距很大。

而400公斤战斗部,装300多公斤炸药,在航母甲板上爆炸,伤害偏低。威力和普通巡航式反舰导弹差不多。区别在于普通的巡航导弹很容易被拦截。17很难被拦截。这种威力的导弹打在航母甲板上,至少得20枚能逼航母退出战斗。远远谈不上摧毁、击沉、打穿甲板。100枚都打中了,充其量也是把甲板、上层建筑炸烂,离沉没、摧毁还差的很远。

3,突防弱。

东风17突防能力不是很强吗?这也得分跟谁比。

东风16、21、26都是从大气层外砸下来,垂直打击舰船的顶部。这里本身就是舰船雷达盲区,再加上10几倍20倍的音速,再加上机动变轨,这些导弹属于无法拦截。

而东风17是在大气层边缘漂过来,它是从侧边打过来,虽然弹道很高,但跟真正的弹道导弹比,还是低。17从高空侧面飞过来打舰船,最起码,敌人的雷达能探测到它。拦不拦得住是另外一回事。再加上8-10倍的音速,比10几倍20倍音速的弹道导弹慢......

17是很难被拦截,16、21、26是无法被拦截。开发反舰版,17有90%的可能,拦不住。16是100%拦不住。

用17打航母有点为难,打驱逐舰还是可以,2枚足以重伤1艘驱逐舰,也有击中垂直发射装置,引发连锁爆炸的可能。但话又说回来,如果用16,以12倍音速从天顶垂直扎下来,打驱逐舰,1枚500公斤的战斗部,即使不爆炸,也足以从驱逐舰舰桥、甲板直接贯穿舰底......当场击沉。绝对1Q1个小朋友。

东风16、17都能发展出反舰版。

16的难度几乎没有,17有一些难度,但也不大。

16的射程是1400公里,17是1800公里。17占优势。

16比17粗大一些,机动性,上舰,还是17占优势。

威力,16远远、远远大于17。

突防能力,16强于17。

东风17的1800公里射程、苗条还是很吸引人的。如果开发反舰版,再修饰一下,装到055上24枚,驱逐舰就有了和航母一战的实力。全打出去,即便不击中航母,打中4艘护航驱逐舰也赚了。如果安到潜艇上,1800公里的距离,也是相当的安全,也搭载24枚,3艘艇的1个支队,一次齐射,也够打残一支双航母编队了。当然,肯定不存在击沉、摧毁航母的情况。

用东风16,射程会缩减到1400公里,驱逐舰上用,已经有一定的风险。但装到潜艇上,还是很安全。处于航母编队反潜能力的之外。用它打航母编队就不是17那效果了,打航母1发就废,打驱逐舰1发就沉......

东风17是高超音速武器,这款武器高于巡航导弹,很新颖,但它低于弹道导弹,卡在中间。不过它毕竟是一个新门类,未来一定会有新产品,譬如27,放大版。到时候,威力应该肯定会上一个台阶......战斗部装1吨炸药,很多事儿就好办了。




如果给你击中,当然是可以摧毁航母。但摧毁的可能性等于零。

对于东风30的各项技术参数,已经被郭万均、沃维汉出卖了,至于东风17是否被出卖,现在只能说不知道。美帝除了抑制中国经济发展,同时也用金钱不断腐蚀各级官员,郭万均等即是如此,如今到底有多少人沦为美帝的走狗,无人知晓,这是东风17难以摧毁美帝航母的原因之一。

其二,美帝航母的防御系统当然不是吃素的,但我们确实不知道到底有多强大。我们必须知道一点,美帝的科技创新能力远远高于我国。不发生战争,大家凭借外形相互吹捧或者诋毁都可以,一旦打起来,牛皮会被撕得粉碎。

当然了,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失去信心!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的科技也会逐步发展,制度也会日趋完善,到时候真的不用再看别人脸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东风   马赫   航母   弹道导弹   大气层   弹道   射程   驱逐舰   弹头   美国   音速   导弹   中国   目标   能力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