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汉宣帝刘病已(刘询)的成就并不弱于汉武帝?

公元前71年,19岁的皇后许平君刚刚生子,不料鲜血汩汩流出,止也止不住。汉宣帝急得大喊太医。他没想到的是,正是太医的虎狼之药要了皇后的命。这是意外还是阴谋?

妻子不幸去世后,汉宣帝悲痛欲绝,泪流满面。

他想起自己苦不堪言的青少年时期,许平君几乎是他苍白的人生中唯一的色彩。她用温柔坚定的眼神抚慰了他伤痕累累的心,默默地给了他一个温暖的家。

可是,正因为这份深情,汉宣帝固执地要将糟糠之妻册立为皇后,导致许平君被人算计,年纪轻轻就撒手人寰。

汉宣帝这才意识到,虽然自己身为皇帝,却身单力薄,连保护妻子的能力都没有。

从此,他收起了年少轻狂,将心中的怒火隐藏起来,假装不知道许平君死亡背后的猫腻。暗暗积蓄力量,做出了不亚于曾祖父汉武帝的巨大成就。

一、刘病已的传奇人生

刘病出生的时候,是世上最为尊贵的人物。

他的祖父是太子刘据,未来大汉王朝的天子。曾祖父是赫赫有名的汉武帝,曾祖母是皇后卫子夫。

刘病已是当朝天子的嫡曾祖孙,是未来天子的嫡长孙,还有谁能够比他的身份更尊贵呢?

可是,仅仅一个月后,刘病已刚刚满月的时候,他就跌落尘埃,人人唯恐避之不及。

一切发生于“巫蛊之祸”,太子刘据被人陷害,被迫自刎。卫子夫悬梁自尽,刘据全家满门抄斩。

刘病已还在襁褓中就成为无父无母的孤儿,他的亲人只剩下深深憎恨自己一家的曾祖父汉武帝。

更为糟糕的是,刘病已是被同情刘据的监狱长邴吉偷偷藏在监狱里的,他根本就见不了光。

邴吉在监狱里给刘病已找了一间宽敞干净的房间,为他提供衣服和食物,并找了两位女囚来抚养他。

因为生活环境恶劣,刘病已体弱多病,多次病危。在邴吉的全力救助下,才活了下来。

“刘病已”这个名字,也是邴吉为他祈求健康而起的。

刘病已四岁时,大祸临头。

汉武帝生病了,占卜者说监狱里有“天子气”,妨碍了汉武帝康复。

汉武帝下令:“清点长安城所有监狱中的犯人,无论轻罪还是重罪,都要杀掉!”

邴吉只好紧闭监狱大门,待使者前来清点人数时,他大声说:“皇上的亲曾孙在此,不能无辜被杀!”

汉武帝曾经为错杀刘据追悔不已,听闻此事后,轻叹一声:“天意如此!”

于是,汉武帝大赦天下,五岁的刘病已终于离开了监狱。

刘病已离开监狱后,无家可归,只好暂时寄养在曾外祖父家中。

不久,汉武帝驾崩,临死前承认了刘病已的身份,将他录入皇家宗谱,收入掖庭抚养。

刘病已长大后,与掖庭染坊宦官许广汉的女儿许平君两情相悦,结为连理。

第二年,生下儿子刘奭。

刘病已自小孤苦伶仃,有妻有儿的普通人的生活对他来说,已经宛若天堂。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一个更大的馅饼砸在了18岁的刘病已头上。

公元前87年,汉昭帝驾崩,却没有留下儿子。

辅政权臣霍光拥立昌邑王刘贺为帝。可是,刘贺仅仅即位27天,就被霍光列出了1127条罪行而罢黜。

再次寻找继位者,霍光将目光转向了刘病已。

刘病已酷爱读书,博古通今,人品口碑皆佳。

最重要的是,他从小生活在民间,直系亲属几乎都在巫蛊之祸中被诛杀殆尽,毫无根基。

而且刘病已的曾祖母是卫子夫,卫子夫的弟弟霍去病是霍光同父异母的哥哥。刘病已与霍光还稍许有些亲戚关系。

这样的刘病已,登基后能依靠的只有霍光,自然很容易被霍光操纵和拿捏,正是霍光心中理想的皇帝人选。

公元前74年,刘病已意外地登上了帝位,史称汉宣帝。

二、从苦痛中悟出的道理,让刘病已成为一代明君

汉宣帝即位后,自知势单力孤,几乎对霍光言听计从。

唯有一件事情,汉宣帝坚持了自己的想法,那就是册封皇后。

霍光多次暗示汉宣帝,想让自己的女儿霍成君成为皇后。

可是汉宣帝却不肯委屈糟糠之妻许平君,他对大臣们说:“我落魄时曾经流落民间一把宝剑,很是喜爱和思念。”

众人仔细琢磨一番后,明白了皇帝的心思“故剑情深,故人难忘”。

在汉宣帝的坚持下,许平君成为皇后。

没想到这却是噩运的开始,三年后许平君生产后,突发血崩,魂归西天。

悲痛之余,汉宣帝找人暗中调查。顺藤摸瓜后,终于得知了真相,这一切都是霍光妻子霍显在幕后操纵。

霍显买通了女医淳于衍,在许平君分娩后,喂她服食了有毒的汤药,导致她产后血崩而死。

汉宣帝心中恨极,却吸取了教训,隐忍了下来。

他知道,自己还没有能力与霍家抗衡,如果轻举妄动,将会重蹈许平君枉死的覆辙。

就像被罢黜的刘贺一样,他的皇帝位置随时可以被霍光夺走。

更何况霍光在朝廷的各个部门中都安插了自己的亲信,汉宣帝一旦有所异动,立即就会被霍光得知。

于是,他表面上不动声色,继续重用霍光,册立霍成君为皇后,对霍家千依百顺。暗地里却一步步巩固着自己的权力。

首先,汉宣帝主持了曾祖父汉武帝的开庙祭祀。

这一举动在向世人昭告,自己是汉武帝的嫡系子孙,延续着汉武帝的血脉,皇位的正统性不容怀疑。

其次,汉宣帝润物细无声地在朝廷机要部门安插了自己的亲信。

例如,他趁着霍光出兵讨伐匈奴时,提拔了几个儒生。等攻伐匈奴战事结束后,汉宣帝的自己人已经完全掌控了手上的公务,无法轻易替换。

他常常在安插人员后,再给霍光一些甜头,让他不能出言责备。

公元前68年,霍光逝世。

汉宣帝对霍光的感情很复杂,如果没有霍光,汉宣帝不可能上位。可是霍光专权,让他做了六年的傀儡皇帝,又让他深深的不满。

为了迷惑霍家,汉武帝为其配备了玉衣、梓宫、黄肠题凑这些皇室成员才能够使用的丧具,破格用皇室礼仪为其下葬,

霍光妻子仍嫌葬礼规格不够豪华,将坟墓规格扩大了许多,汉宣帝依然不露声色。

汉宣帝用温水煮青蛙的方法,一步步剥夺了霍家的实权。

最后,汉宣帝在霍家内部寻找突破口,离间霍家。

霍光死后,汉宣帝提拔了霍光的亲信张安世为大司马。

在汉宣帝的高官厚禄和心理公关下,张安世倒向了汉宣帝一边,朝中有什么动态,霍家有何动向,张安世都会立即告知汉宣帝。

霍家密不透风的关系网中,渐渐被汉宣帝拉出了很多破口。

等到霍家人开始警觉时,为时晚矣。他们自知罪孽深重,迫不得已铤而走险,发动政变。

许平君死后五年,汉宣帝终于为她报了仇。

始作俑者霍光妻子被当街斩首弃市,成年男子全部被诛杀,霍成君的皇后之位被废。

趁此机会,汉宣帝一举扫荡干净霍家势力。从此大权在握,扬眉吐气地开始了帝王的宏图霸业。

三、汉宣帝和汉武帝,到底谁的成就大?

汉宣帝统治期间,汉朝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史称昭宣中兴”

他与汉高祖、汉文帝、汉武帝并列为拥有庙号的四位西汉皇帝。

这说明汉宣帝的成就不亚于曾祖父汉武帝。

可是,在后人眼中,汉武帝的名气显然比汉宣帝大得多。

这是因为,汉武帝是创业者,汉宣帝是守业者。汉宣帝的成就是站在汉武帝的肩膀上才获得的。

汉高祖刘邦创立大汉朝后,接下来的汉文帝、汉景帝都采用“无为而治”的方式,使得经受多年战乱的民众休养生息。

到了汉武帝时期,他做了一系列开创性的举动,影响了后世几千年。

他采用设置“中朝”的方式将文景时期权势过大的宰相权力限定在一个范围,采用“推恩令”来打击藩王势力,防止藩王作乱,从而集中皇权的统治。

此后历朝历代都沿用这个思路,不断加强皇权的统治,直至清朝达到巅峰。

汉武帝还开创了“年号制度”,这个制度一直沿用到了清宣统时期。

他推行的“食盐官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等政策,甚至延续至今。

正因为汉武帝曾经采取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措施打下的基础,才使得汉宣帝统治时期,经济实力达到了顶峰。

汉宣帝时期整顿吏治、惩罚贪腐、采用汉家制度,虽然也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却没有太多的创新。

随着国家财力和军力的逐渐强大,汉武帝发动了对匈奴的战争,大大减少了匈奴对边疆的骚扰。

他开疆拓土,征伐四方,进攻大宛、车师、楼兰等西域诸国,先后派兵征伐闽越和西南、南越地区,将西域、如今的福建、云南、海南等地区地区纳入中华版图。

在这个基础之上,汉宣帝最终降伏匈奴、囊括西域、大破西羌

不过,汉武帝虽然英明神武,却在晚年犯了很多错误。

他多年对外用兵,造成国库空虚。又因为轻信小人,“巫蛊之祸”杀了太子,导致朝政混乱。以及各地不断爆发的农民起义,大汉政权濒临崩溃。

正是汉宣帝的励精图治,才又把大汉朝拉上正轨。

在他执政时期,大汉朝彻底击败了匈奴,综合国力达到了汉朝的巅峰时期。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汉宣帝作为一个守成的皇帝,他的成就是可以和汉武帝相媲美的。




公元前74年,汉宣帝刘病已这个年仅17岁,并身上带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4奇点,在霍光率文武百官的拥立下,上官太后下懿旨登基。他所创造的奇迹,当是不弱于千古一帝的汉武帝。

但是,他所创造的奇迹因为没有得到好的继续传承,所以在历史的长河里没有汉武帝的声望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汉宣帝刘询,与历史上的其他皇帝相比到底奇在哪。

从监狱中走出来的皇帝

刘病已出生于公元前91年,字次卿,是汉武大帝的嫡曾长孙,登基后改名刘询。仅几个月大时,太子爷爷刘据和父母,因受“巫蛊事件”牵连,被皇帝刘彻剿杀,刘询被投入监狱。

直到4岁时,才得汉武帝大赦天下令,从监狱中走出来到民间。虽然说这段民间生活比优渥的皇孙生活艰苦,但是却让刘病已深深地懂得民间的疾苦,和汉政的缺陷,为日后他的皇帝生涯中,创造了西汉时期最鼎盛的“汉宣中兴”奇迹。

一、遇贵人刘病已狱中幸免一死

一天,武帝身边的一个“望气”的风水家对武帝说:“长安狱中有天子气”。于是汉武帝便派遣使者去监狱送诏令,凡监狱内所有在押犯人一律斩杀。

于是,郭穰半夜带人来到刘病已所在的郡邸狱,传达武帝旨意。丙吉闭门不出声称:“皇曾孙在此。他人无辜死者犹不可,况皇帝亲曾孙乎!”

宫里来的卫士和丙吉手下的士卒们,就这样一直对持到天明,没人敢冲入狱内杀人。无奈的郭穰只好回宫,将当夜的情况做了如实汇报给汉武帝,并劾奏丙吉抗旨不遵。

年老的汉武帝,此时杀心已歇。低头思忖后一会后,叹口气说:“天意如此吧。”就这样刘病已在丙吉的护佑和皇帝的大赦天下令下,走出监狱,那年他刚好4岁。

二、民间生活

出狱后,刘病已归属掖庭管理,属籍也划到了刘氏皇族名籍中,归属宗正。

当时,负责管理后宫掖庭事务的掖庭令张贺,乃汉朝酷吏张汤的儿子,为人很正直。由于曾是太子宫属官,因而获罪受腐刑。

因其感怀旧恩,对皇曾孙刘病已特别好,用自己俸禄私钱供给刘病已的生活用度,还拿出自己的钱培养刘病已读书,暗中安排名士澓中翁教刘病已学习《诗经》等启蒙读物,并允许刘病已出宫体察民生疾苦。

就这样刘病已儿时就有了较好的文化底蕴,还游历于过长安城外诸陵、三辅及盐池、杜县一带经历。拓宽了他的见识,体察到了民间疾苦,更深刻地看到吏治的得失,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

17岁时,在霍光助力下,刘病已顺利登基

公元前87年,汉武帝去世,临终前留下两道遗旨。

1、任命霍光、上官桀、金日磾封侯,辅佐幼子汉昭帝刘弗陵。

2、将刘病已收养于掖庭,并令宗正将刘病已录入皇家宗谱,从法律上确立了刘病已的宗室子孙地位,这也他为日后登基当皇帝奠定了基础。

原本已经流落民间与皇位无缘的刘病已,却机缘巧合地登上了皇位,这是怎么回事呢?

公元前74年,汉昭帝刘弗陵驾崩,因无嗣继位,丞相霍光等决定迎立昌邑王刘贺为皇帝。但因刘贺

荒淫无行,失帝王礼宜,乱汉制度。

即位仅十余日时,就又被霍光与张安世给废除了。

这时大臣们想起了汉武帝的嫡长曾孙,流落于民间的刘病已。说他德才兼备,已有17岁可继大统。于是霍光在太后的认可下,将刘病已迎回皇宫立为帝,改名为刘询,史称汉宣帝。

刘病已与权臣霍光的斗争

一、故剑情深

刘病已当上皇帝后,霍光就想把自己的女儿霍成君立为皇后,然,刘病已故剑情深,他心中的人是许平君。于是他发布了一道诏书,说是寻找自己微末之时的一把故剑。

大臣们看到这道诏书当然明白皇以剑喻人的心思,于是纷纷上书,请求立许平君为皇后。

许平君当上了皇后,这可把霍显气炸了。于是他命人在许平君难产时,毒死了皇后许平君。好让她的女儿霍成君被立为皇后。史料记载

显前又使女侍医淳于衍进药杀共哀后,谋毒太子,欲危宗庙。

刘病已见自己患难与共的爱妻被霍家害死,虽然痛得撕心裂肺,但终因霍光当时权倾朝野,也就暂时忍下了这口气。他选择继续信任霍光,并将朝中大小事及权力全部交给霍光。刘病已决定和霍光斗时间,他要熬死霍光。

二、用皇帝规格厚葬霍光,麻痹霍家、铲除霍家,报杀妻之恨

公元前68年,把持朝政二十多年的权臣霍光病逝,汉宣帝刘病已将其按皇帝的规格安葬了霍光。

此时,蓄势待发的汉宣帝,已经慢慢地储备好了力量,培养并提拔了一批自己的心腹,并令吏民可直接上书皇帝御览,摆脱霍家的掌控。

明面上霍家依然享有优厚待遇:

1、提升霍禹为大司马,其实昊给了他一个文职,解除了霍禹右将军兵权,夺走了他的军权。

2、将霍光的女婿任长乐、未央两宫卫尉之职解除,对其外甥女婿、孙女婿所任的中郎将、骑都尉等要职予以调换,从许、史两家子弟中安排亲信接管。

刘病已将霍家掌控的军权全部收回,还派心腹秘密监控着霍家

三、铲除叛乱,为妻报仇

霍光死后,霍家人不知大势已去,仍然肆无忌惮、骄横跋扈。史料记载:

后两家奴争道,霍氏奴入御史府,欲蹋大夫门,御史为叩头谢,乃去。

在那个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时期,霍光凭借着势力,让得霍家全族受益,但这帮人嚣张惯了,就连一个小小的霍氏家奴,竟然都敢欺负当朝御史。

这让刘病已意识到,霍氏家族已经成了汉朝一枚毒瘤。汉朝要想谋求更大的发展,那就必须斩除霍家势力。

两年后,霍家自负贪心的当家女人霍显,拟在公元前67年起兵谋反,欲罢除天子,立霍禹为帝。

霍显此举早已在刘病已的监控之中,有了铁证就可以下诏令,名正言顺地剿杀了"霍家谋反",霍氏三族悉数被诛,霍成君皇后被废黜打入冷宫。

至此,霍光势力被彻底铲除,皇权牢牢地掌握在刘病已手中。

汉宣中兴

昭、宣时代的西汉,四海安宁,国力强盛,武力强大,汉朝就有人喊出:“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口号,一直为后人引以为豪的时代最强音。

一、治国理政方面:

执行轻徭薄赋政策,废除苛税律法,降低盐价。设立了“常平仓”以国家力量干预粮价。等系列惠民政策,逐渐恢复了西汉经济活力。

二、外交军事方面

汉宣帝在位期间。

1、发动西汉史上规模最大的抗击匈奴战争,并最终彻底降服了匈奴,匈奴呼韩邪单于亲往长安俯首称臣。

2、把西域纳入汉朝版图,设置西域都护,开拓汉朝最大版图,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出自汉宣帝时期的名臣陈汤所说。并说出了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的豪言壮语,其武功彪炳史册。

三、文化方面

汉宣帝进一步统一了儒家学说,通过“石渠讲经”会议,将儒家的价值体系以制度的方式引入到文化体系中,儒家思想正式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公元前49年,汉宣帝在未央宫病逝,享年43岁,在位25年,葬于杜陵。

总结

汉宣帝刘询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而昭、宣两朝又是西汉武力鼎盛,经济繁荣时期。

也许是刘病已故剑情深,选错了接班人。刘病已死后,他和许平君生的儿子刘奭,没能发扬光大他的政绩,结果直接导致王莾篡权,西汉政权在历史上结束了它的使命。如果一定要与汉武帝相比的话,汉武帝为了江山可以痛杀爱子刘据,赐爱妻卫子夫死,这才叫无情至极是大爱,才叫千古一帝。

虽然刘病已创造了盛汉的繁荣昌盛,终因西汉没落而淹没了他的声望。

但历史并没有忘记这位伟大的帝王,今天我们仍在高喊着: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公元前74年,汉昭帝刘弗陵驾崩,因无子,霍光拥昌邑王刘贺即位,这哥们是麻绳提豆腐,仅在位27天就被霍光赶下台,此时一位皇室成员印入霍光眼帘,他就是刘病已。当年巫蛊之祸,太子刘据一家皆被杀,仅留一位孙子刘病已在襁褓中,被廷尉监邴吉强力保下,在民间抚养长大,对于霍光来说,这位没有任何背景的皇子登位,自己权势才能继续掌控,于是拥立刘病已即皇帝位,而这位蹲过监狱,游历民间的皇帝也注定不同凡响。

图为航拍汉宣帝刘询的杜陵。

西汉末期文学家刘向曾评价刘病已,称他的智慧和眼光超过先祖汉文帝。即位2年后,刘病已就为曾祖汉武帝上尊号和庙号,他向世人展示自己就是汉武帝的嫡系遗脉,来争取最大的政治资本,然后与已把权多年的霍光展开争斗,培养一批忠信大臣,只待时机成熟。公元前68年霍光病逝,霍氏子弟以霍显、霍禹、霍山、霍云为首,企图推翻刘病已,立霍禹为帝,刘病已立马镇压,并铲除了霍氏集团,自此政权收归刘病已,公元前65年,刘病已改名刘询,并改元元康,以崭新的姿态君临天下。

图为汉宣帝刘询时期,西域都护范围。

刘询在位26年,吸取汉武帝经济教训,大力进行与民休养,轻徭薄赋,制止土地兼并,积极惩治官吏徇私枉法,使得经济发展超过了汉武帝时期,达到了西汉的顶峰,社会繁荣稳定,百姓富足安居,实现了“孝宣之治”,其中一点是刘询在地方政治管理很有成效,史书称价“汉世良吏,于是为盛”就是这个意思,而且整个汉朝论地方官的执政能力,刘询时期是最强的。

汉宣帝刘询,刘彻虽有杀父之仇仍歌颂,为其上尊号选庙乐,霍光虽有弄权之嫌仍肯定,为其厚葬位列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有此胸怀终成千秋大业,图为霍光画像。

汉武帝时期虽然把匈奴赶到了偏远的漠北,匈奴不敢来犯,但匈奴并未臣服,只有汉宣帝刘询时期,再对匈奴用兵,并大败匈奴,呼韩邪单于带着数万人卸甲,来长安投降并称臣,此行不仅是大汉王朝、更是华夏史上一大壮举;此后正式设立西域都护府,囊括西域为大汉领土,汉武帝时期仅是开辟了沟通西域的丝绸之路,而汉宣帝刘询时期可是将西域诸国尽归大汉版图,此举在华夏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它的不说了,就凭孝宣之治、匈奴称臣、西域都护三件大事,其成就已远远超过了他曾祖汉武帝了。




公元前74年,17岁的刘病已称帝,他一无兵权,二无亲信,但只用25年,就灭匈奴、铲霍家、创盛世,还被民间奉为财神爷。


西汉刘向对他高度评价,直言:


“中宗之世,政教明,法令行;边境安,四夷亲;单于款塞;天下殷富,百姓康乐;其治过于太宗(文帝)之时,亦以遭遇匈奴宾服,四夷和亲也。”


这个评价非常高。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刘病已所开创的“昭宣中兴”,确实是西汉的巅峰。




为什么说汉宣帝不输给汉武帝?


我们可以从开局、打仗、吏治、经济4个方面来对比。


读完本文,你或许会感慨:若让刘病已拥有和汉武帝一样的寿命,西汉将会拥有更加辉煌的未来。




开局:一个金钥匙,一个走钢丝


和刘病已相比,汉武帝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幸运儿。


他出生不久,就被钦定为太子,窦家、王家都坚定地扶持他,地位稳如泰山,无人可撼动。


据史书记载,汉武帝登基前期,最大的难题是2件事:诸侯王势力过大后宫女人争宠


但这两件事,展开来说,就和闹着玩一样。


推恩令,直接就能把诸侯王按在地上摩擦,而后宫女人争宠,历朝历代都有,根本不值一提。




最幸福的是,汉武帝从来不缺钱


他的父亲和爷爷,用文景之治,给他积累了一个大金库。


据史书记载,汉武帝继位时,国库里挂钱币的绳子都断了,而民间百姓也很富足,国家欣欣向荣。


而刘病已呢?


开局一无所有,随时可能丧命,妥妥的地狱模式:


  • 刚出生几个月,就被扔进了死牢,而后在民间长大,从未受过宫廷教育;


  • 他的父亲、爷爷、奶奶等,都被太爷爷汉武帝杀的一个不留……


最重要的是,当时的社会经济,被汉武帝玩坏了,是个“没修复的烂摊子”。




汉武帝征战几十年,差点把西汉打破了产。不少史学家都说,如果汉武帝没有颁布罪己诏稳定民心,估计就要走向秦朝的结局。


刘病已继位时,国家除了没钱,还很混乱:流民四起,生产严重破坏,百姓苦不堪言,官员因“巫蛊之祸”人心惶惶。


而当时的他,没有兵权,没有亲信,没有势力。


他父亲和爷爷积攒下来的人脉,基本上被汉武帝杀了个精光。


要钱没钱,要人没人,要兵没兵。


这就是汉宣帝的开局。


搁你身上,你能扛得住吗?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当时的朝堂,基本上被权臣霍光把持着。


按照正常流程,刘病已当不上皇帝,从死牢里出来后,他就一直被养在民间。


后来,霍光把他找了出来,让他当皇帝。


《汉书武五子传》载:王受皇帝玺绶,袭尊号。即位二十七日,行淫乱。


霍光是个什么角色?


他被称为历史上最大的权臣,上一秒把海昏侯刘贺扶持为皇帝,下一秒又能直接把他废掉。


汉宣帝刘病已,是他扶持的第二任皇帝。




所以,汉宣帝的命真的很苦。


他没有朝政大权,没有生杀大权,没有兵权和亲信,还要和霍光虚与委蛇。


但他只用了26年,不仅解决了一切,还把汉朝推向了有史以来最大的顶峰。


你说,他比不比汉武帝厉害?


汉武帝开了外挂,而汉宣帝,是真的先天不足。




打仗:用兵谨慎,虚心纳谏,完成伟业


聊打仗,就不得不提匈奴问题。


匈奴,一直是汉朝的心腹大患,而北击匈奴,是汉武帝最为人赞许的功绩。


早年西汉疲弱,只能靠着和亲来解决矛盾,汉武帝的毕生心愿,就是彻底灭掉匈奴。


为此,他几乎掏空国力,驰援卫青、霍去病远征匈奴,也创下了不少战绩。




只可惜,卫青、霍去病死后,再无人能和匈奴正面较量,双方进入“僵持”阶段


汉武帝晚年,派出李广利、李陵攻打匈奴,都以失败告终,甚至不少将领直接向匈奴投降。


此时,国库虚空,汉武帝无法再打,只能宣布休养生息。


而刘病已完成了汉武帝的心愿。




和汉武帝不同,刘病已没有充盈的国库,用兵非常慎重,着重于在计谋上下功夫。


简单来说,和匈奴打仗,刘病已主抓2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和乌孙联盟,借力打力


公元前72年,匈奴攻击乌孙,汉宣帝抓住机会,借力打力。


当时,乌孙和西汉是邦交关系,西汉的细君公主、解忧公主,都先后前往乌孙和亲。


被匈奴攻打后,乌孙昆弥当即向西汉求救。


权衡利弊后,汉宣帝决定出兵援助,并迅速集结大规模战力反击,不仅重创匈奴,还毁损了匈奴大量毁损。




到了冬天,汉宣帝又和乌孙、丁零联合,再次反击匈奴,使得匈奴彻底崩盘。


“民众死伤而去者,及畜产远移死亡不可胜数。”


在这次攻击之下,原来受制于匈奴的小国、小部落,全部反击,宣布独立。


可以说,汉宣帝的这一招,很高明。


他不和匈奴拼武力,只是撕开了一个口子,让匈奴自己乱起来。


他把目光聚焦于物资,断了匈奴后路,让他们自顾不暇。




第二个阶段:匈奴进犯,拉一打一。


俗话说得好,兔子急了还要咬人。


匈奴四分五裂后,开始四处劫掠,而汉宣帝早就预料好了这一点,并做好了部署。


公元前68年到公元前60年,匈奴三次进犯汉朝边境,都被驻守的军队挡了回去。


没抢到东西,匈奴的内讧就更严重了。


此时,虚闾单于去世,呼韩邪单于赢得了“无单于争立”,勉强站住脚跟,有意臣服。




汉宣帝的选择很有意思。


他没有乘胜追击、痛打落水狗,而是以礼相待,让呼韩邪单于位列诸侯王之上。


有了西汉的支持,匈奴的其他势力,也就不足为惧了。


就这样,几年时间,匈奴呼韩邪单率众来汉朝,亲自向汉宣帝称臣。


此后,匈奴再也不是我们的心腹大患了。


《汉书》“单于稽首臣服,遣子入侍,三世称藩,宾于汉庭。是时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有人说,对战匈奴,主要是霍光的功劳。但说实话,能铲除霍氏家族,刘病已绝对有过人之处。


而实际上,汉宣帝也没有躲在幕后,他很积极地出谋划策,制定作战方针。


可能和成长经历有关,刘病已的用兵非常“谨慎”。


义渠安国和羌人部落在西域闹事时,汉宣帝想采纳赵充国的策略,发兵深入西域,但又担心“兵遥难度”,便经常和赵充国远程沟通。


汉宣帝从来不当甩手掌柜,也从未远程遥控。


他直接把自己和一众大臣当作了赵充国的“智囊团”。


赵充国每一次制定策略,汉宣帝都会召集大臣商议,如此反复五次,最终以最小代价大获全胜,而西域也被纳入了中国版图。


“充国奏每上,(宣帝)辄下公卿议臣。”


正是这种谨慎和耐心,汉宣帝才能成功消灭匈奴,收复西域。


我想,这种纳谏的脾性,汉武帝是绝对不会有的。




吏治:刚柔并济,有刘邦遗风


在吏治方面,汉宣帝显然要比汉武帝高明许多。


汉武帝驭下的手段,偏向严刑峻法,喜欢重用酷吏


他铁面无私,哪怕皇亲国戚犯法,也会重拳出击,比如他的外甥兼女婿昭平君,就是这样被处死的。


汉武帝的方法,不能说不好,只是,容错度太低


万一他用错了人,信错了人,就会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让汉朝由盛转衰的“巫蛊之祸”,就源于汉武帝错信江充,任用小人,而代价是汉武帝自绝三族,卫家满门尽死,官场人人自危……




相比之下,汉宣帝的驭下手段,就更高明一些:


  • 他有雷霆手段,对滥杀无辜的恶吏严惩不贷,人称“屠伯”的河南太守就被他判处“腰斩弃市”的刑罚;


  • 他也有宽容之处,对于其他小错,只要有改正的机会,他都只是轻轻敲打并设置监督手段,偶尔还会增加官员的俸禄。


刘病已在民间长大,他了解民间疾苦,深知吏治的痛点,知道抓大放小。另外,他非常清楚,一刀切式的严刑峻法,根本起不到作用,只会官官相护、恶性循环。




其实,汉宣帝时期,国库并不富足,此时给官员加俸禄,看似荒唐,却非常高明。


高薪足以养廉,而汉宣帝时期,官场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吏治清明的局面:


“励精为治,五日一视事,自承相以下各奉职而进。”(取自《汉书》)


不止对官员宽厚,对待百姓,汉宣帝更是宽刑省罚。


他改掉了原来的严刑峻法,并设置专门的职位和机构协助查处冤案。


在他的治理下,汉武帝铸就的人人自危的局面,逐渐得到了改善。




经济:农业大丰收,重新回巅峰


汉武帝也重视经济,但没有哪个国家,能承受得起几十年的征战。


最终,汉武帝硬是把文景之治攒下来的家底打光了。


汉武帝后期,流民四起,百姓苦不堪言,巫蛊之祸后,汉武帝痛定思痛,才停止征战。


而汉宣帝,接手的就是这样一个烂摊子。




最开始,汉昭帝收拾了一段时间,此后,就在刘病已的手中,继续收拾:


  • 他17岁登基称帝,此后,开始抑止土地兼并,要求豪强迁徙,并把部分土地充公,归国家所有,然后出借给贫民、流民。


  • 他多次劝说百姓,要以农为本,多种地,还专门安排“劝农使”帮百姓耕种;


  • 他为了稳定粮价,还设置了常平仓,同时打压高盐价,降低百姓生活成本;


  • 在国库空虚时,他还掏私房钱来支持水利兴修……


古代社会,无农不稳。


汉宣帝的政策,不仅让西汉的农业和经济又活了过来,到了他统治后期,农业大丰收,谷价创下了汉朝最低。


正如黎东方所说:


“刘病已颇有一点刘邦遗风,也深知民间情形。他办起事来刚柔并用,所以内政外交都很有建树。是他作皇帝的时候,汉朝的物价最低,米只卖五文钱一石。也是在他作皇帝的时候,匈奴向中国投降,呼韩邪单于自己跑到长安来上朝。”(取自《细说秦汉》)




为什么说汉宣帝不弱于汉武帝?


他开局时,走的地狱模式,接手国家时,社会就是个烂摊子,还有权臣霍光的虎视眈眈。


但在位26年,他完成了灭匈奴、平西域的壮举,还铲除了霍氏家族,同时把国家领向了一个新的盛世。


这个成就,不逊色于汉武帝。




汉武帝在位54年,开局比他好,势力比他多,还不用铲除权臣、培植亲信……


当然,我并不是想要否定汉武帝的成就。


平心而论,汉武帝的功绩,足以在动荡年代,扫平判乱。


“汉为天下宗,操杀生之柄,以制海内之命,危者望安,乱者卬治。”(取自《吕著中国通史》)


只是,他在位的时间实在太长了,没有哪个王朝能够撑得起几十年的征战。


相比之下,汉宣帝刚柔并济,勇武并存,可安边疆也能治内,是真正攻守兼备的帝王。


《中华两千年史》:“宣帝励精图治,信赏必罚,而慎选守相,尤得安民之要。又北服匈奴,西降羌众。文治武功,皆有可述。故称中兴。”




在民间,他还被不少人奉为财神爷,据说,他没当皇帝时,不管去哪个铺子买东西,这个铺子的生意都会很兴隆。


只可惜,汉宣帝在位的时间,实在太短了。


若再给他20年的寿命,西汉的走向将会更辉煌。




汉宣帝还有个致命缺点:太重感情。


他深爱民间娶的妻子许平君,被扶持上位时,坚定要让许平君当皇后,惹怒了霍光。


此后,霍光就趁着许皇后生产时,将她毒死。




铲除霍家后,汉宣帝就选了许平君的儿子刘奭为太子。


但刘奭是非不分、优柔寡断,彻底让西汉走向了衰败。




公元前91年,2个女人刚生完孩子,还在喂奶,却因犯了事锒铛入狱,监狱长丙吉上下打量,女人浑身发抖,以为要被毒打,奇怪的是,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被抱了出来,丙吉喝道:“要想活命,就喂好这个孩子!”




两个女人磕头如捣蒜,她们清楚,这是最后的救命稻草,于是连忙接过监狱长怀中的孩子,开始哺育。

丙吉给孩子找到了乳娘,这才长舒一口气,不过,接下来更棘手的问题是,如何保住这个孩子,让他健健康康长大。

他给两个女人和孩子单独安排了牢房,还自掏腰包给她们好吃好喝,每日都要来看看这个5个月的小婴儿。

私下里,两个女人开始嘀咕:这孩子到底什么来历,为何监狱长对他这么好,难道这是他的私生子,不敢养在家里,才偷偷藏在牢房?




丙吉知道她们在想什么,却并不理会,只希望悄悄将孩子养大。可一晃5年过去了,丙吉最不想面对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这天夜里,内谒者令郭穰突然带人前往监狱,宣布汉武帝的旨意:监狱里的犯人,不分罪名,一律斩杀!

原来,晚年病重的汉武帝,听信狱中有“天子气”的传言,唯恐有人造反,果断下旨将罪犯全部处死。

丙吉见势不妙,来不及考虑后果,当即下令严守监狱大门,大喊道:“皇曾孙“刘病已”在此,谁敢放肆!”

两个女囚听后,简直目瞪口呆,他们这才明白,原来当初襁褓中的孩子身份如此金贵。

郭穰见丙吉拼命抵抗,也不敢轻举妄动,便草草收兵了。

第二天,郭穰到汉武帝跟前告状,没想到,武帝不仅没以抗旨之罪处置丙吉,反而下令大赦天下,将所有犯人全部释放。




郭穰退下后,垂垂老矣的汉武帝,老泪纵横,连连叹息,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也不由地浮上心头。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当年到底做了什么,竟让孤苦无依的小皇曾孙,落入狱中呢?

汉武帝其实是一个非常迷信的人,晚年尤其昏聩,再加上身体大不如前,总觉得有人用巫蛊之术诅咒他。

很快,整个长安城都卷入了巫蛊的旋风中,从王侯将相到平民百姓,人人自危。

皇后卫子夫的姐夫丞相公孙贺,也如履薄冰,只想在这场可怕的风波中明哲保身。

只可惜,儿子公孙敬声太不争气,竟敢擅自挪用军费一千九百万钱,结果锒铛入狱。

当时,朝廷正在追捕一个叫朱安世的人,却迟迟未能将其捉拿,公孙贺为替儿子赎罪,便向汉武帝毛遂自荐,请愿亲自抓捕朱安世。

没过多久,公孙贺还真将朱安世捉拿归案,可那朱安世死到临头还想拉一个垫背的,悻悻地对公孙贺说:“丞相大人,您可要祸及全族了!”




公孙贺不知这话从何而起,心中咯噔一下,感到莫名的恐慌,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果然,朱安世在狱中写了一封举报信,说公孙敬声与卫子夫的女儿阳石公主私通,而且还在汉武帝去往甘泉宫的路上埋了不少人偶,用恶语诅咒汉武帝。

汉武帝怒不可遏,火速派人去查,一气之下灭了公孙家全族,阳石公主、诸邑公主以及卫青之子卫伉等都受到牵连,全部被处以死刑。

巫蛊之祸由此拉开序幕,汉武帝身体每况日下,总觉得有刁民要害他,索性去城外的甘泉宫养病,另派绣衣使者江充继续查清巫蛊案。

江充先前与太子刘据结过仇,怕日后刘据上位进行报复,便趁此机会栽赃陷害,拉刘据下台。




他带人将太子东宫翻了个底朝天 ,还扬言挖出了不少木头人偶和写着咒语的丝帛,要禀告汉武帝。

太子自知被人构陷,想去甘泉宫向武帝解释,可江充逼迫甚急,要将他关押起来,太子无奈之下,才决定铤而走险。

他借用母亲卫子夫的皇后玉玺,假传圣旨,调动宫中侍卫,捉拿缉杀江充。

一时间,长安城内混乱不堪,太子谋反的谣言更是此起彼伏。

汉武帝一开始不相信太子谋逆,便派使臣进京打听情况,可使臣害怕被杀,半路上折返,回去直接禀报汉武帝:“太子已经造反!”

武帝震怒之下,立即下令派兵镇压,最终太子兵败,一路向东逃至湖县。

很快,官兵在湖县泉鸠将太子刘据包围,刘据最终也没有机会向父皇当面解释,38岁的他,不愿蒙受屈辱,只好绝望地自我了断。




紧接着,刘据一脉基本全被诛杀,唯有一个出生刚满5个月的孙子刘病已,因为年龄太小,才侥幸生还。

想到这里,汉武帝悔不当初,若不是自己受奸臣江充蛊惑,冤枉戾太子刘据起兵谋反,刘据也不会被逼自尽死在湖县。

好在皇曾孙还活着,汉武帝连连慨叹天意如此,所以下令大赦天下,放出刘病已。

小小的刘病已命运也真是坎坷,好在有丙吉拼死保护,才逃过一劫又一劫,可以说,丙吉是他生命中的第1位贵人。

当初,丙吉参与调查过巫蛊之案,知道太子是被冤枉的,所以生出恻隐之心,将刘病已养在狱中,替太子护住这唯一的血脉。

刘病已被释放出狱后,汉武帝并没有任何表示,于是丙吉将他送到了祖母史良娣娘家,也就是杜县史家。

然而,没过多久,汉武帝就驾崩了,他在猜忌与疑虑、不安与自责中结束了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




临终前,他留下两道遗诏:

一是由7岁的刘弗陵继位,霍光、上官桀等人担任辅政大臣。

二是将流落民间的刘病已收养于掖庭(后宫中等级比较低的妃子和宫女们居住的地方),并录入皇室宗谱。

此后,刘病已遇见了他人生的第2位贵人,也就是掖庭令张贺。

张贺是汉武帝的宠臣张汤的儿子,曾经做过戾太子刘据的门客,所以深知刘据的冤情,他念及太子之恩,甘愿自己出资培养刘病已读书。

张贺将刘病已视如己出,不仅把他养育成人,日后还为他操劳婚事,将自己手下许广汉的女儿许平君许配给他。




年纪轻轻的刘病已,在张贺的救济下,学富五车,还得到了此生挚爱许平君,不得不说是一种幸运。

他本以为,能被这么多善良的人温柔以待,已经将这辈子所有的运气都用完了,没想到,真正的好事还在后头。

公元前74年,21岁的汉昭帝驾崩,尴尬的是,汉昭帝生前并无子嗣,西汉陷入了后继乏人的窘境。

无奈之下,辅政大臣霍光只好拥立汉武帝的孙子刘贺登基。

不过,刘贺不成大器,无心朝政,在位仅仅27天,竟然做尽坏事,结果被霍光等人直接给废了,史称“汉废帝”。




也许,命运就是这么难以捉摸,上天将刘病已遗落民间,给予他苦难历练的同时,早就为他日后称帝埋下了伏笔。

掖庭的张贺,其实有个特别厉害的哥哥张安世,此人是权臣霍光的心腹。

刘贺下台后,霍光正为寻找合适的皇位继任者焦头烂额,在这关键时刻,张安世向他力荐刘病已。

国不可一日无君,霍光权衡利弊后,很快将17岁的刘病已接回皇宫,送给了他皇帝宝座。

自此,从巫蛊之祸中幸免于难的刘病已,终于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大汉天子,为了避讳,改名刘询。

其实说到底,霍光是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当年是由霍去病一手栽培起来的,而霍去病是刘询的曾祖母卫子夫的侄子,刘询和霍光也算是沾亲带故了。




刘询能够登基,离不开霍光的帮扶,所以,霍光可以说是刘询的第3个贵人。

但刘询没有预料到的是,霍光连同皇位一起送给自己的,还有无尽的傀儡生涯。

那么,面对权倾朝野的霍光,刘询是如何打消他的猜忌,坐稳皇位的呢?

霍光在汉武帝时期就得到重用,又辅佐汉昭帝长达13年,在朝廷上可以说是只手遮天。

不过,热衷权势的霍光,欲壑难填,刘询登基后,他又将女儿霍成君嫁入皇宫,意在让她当上皇后,成为后宫之主。




要知道,刘询是一个非常重感情的人,在朝政上可以对霍光低头,但在立后一事上,却对糟糠之妻许平君故剑情深,坚决立许平君为皇后。

霍光明面上是服软了,但是他的夫人霍显却不肯善罢甘休。

许平君怀第二个孩子的时候,霍显指使女医淳于衍,在许平君滋补的汤药中下毒,直接毒死了许平君。

最爱的女人被霍显毒害,刘询悲痛不已,但他选择了隐忍,他清楚地知道,唯有自己羽翼丰满,才能对霍家进行清算。




许平君去世后,后宫不可无主,刘询立霍成君为后,霍氏一族总算如愿以偿。

不过,好景不长,霍成君当上皇后3年,霍光就驾鹤西去了。

公元前68年,23岁的汉宣帝刘询终于得以亲政,他一方面削弱霍家势力,一方面培养提拔自己的亲信。

霍光死后第二年,刘询还将许平君的父亲许广汉封为平恩侯,立许平君的儿子刘奭为太子。

这一举动深深刺激了霍显,她怂恿霍成君毒害太子,但并未得逞。不过,霍显仍不死心,后来霍家又起兵谋反,结果三族被诛。




刘询对霍成君网开一面,并未置她于死地,只是以毒害太子之由,废黜了她的皇后之位,并将她打入冷宫。

不过,绝望的霍成君最终还是选择了自杀谢罪。

霍氏一族被刘询连根拔起,永远地退出了历史舞台。掌握实权的汉宣帝,这才开始真正展现自己的才华。

这是西汉最具传奇色彩的皇帝,尚在襁褓中就被关入狱中,年少之时体悟民间疾苦,亲政后励精图治,开创了“孝宣中兴”的盛世。




平民皇帝刘询的丰功伟绩,与汉武帝想比,并不逊色,唯一的败笔也就是后来感情用事,明知太子刘奭为人柔懦,却因念及许平君的旧情,将皇位传给刘奭,导致西汉走向衰落。

为什么说汉宣帝刘询的成就并不弱于汉武帝?刘询又是如何治理天下的呢?

我们都知道,汉武帝是极富雄心壮志的君王,军事上,他穷兵黩武,征伐四方,派卫青、霍去病两名大将攻打匈奴,大获全胜,形成了汉强匈弱的局势。

经济上,他兴修水利,整治漕运,推广“代田法”和耧车,大力发展农业。




农业生产的进步,又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农工商贾各兴其业,使西汉的经济发展进入了极为鼎盛的阶段。

政治上,他颁布“推恩令”,清除了分封制;又崇尚严刑峻法,重用酷吏,加强了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巩固了汉朝大一统的局势。

文化上,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儒家文化在古中国的特殊地位铺平了道路。

汉武帝雄才大略,历史影响深远,但是一场巫蛊之祸搅得举国上下人心惶惶。

再加上连年征战,财力告罄,最终使国家满目疮痍,百姓困苦不堪,后人对他的评价也颇有争议。




相比而言,他的皇曾孙汉宣帝可以说是接近完美了。

虽说汉武帝时期匈奴被大大击败,但是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始终没有完全消除。汉武帝虽然穷兵黩武,但对匈奴的战役终究还是胜负参半。

汉武帝在位54年,其中44年都在抗击匈奴,却始终没能将其平定。汉武帝未完成的夙愿,到了刘询这一朝,终于给实现了。

公元前73年,刘询发动16万兵马,又节制乌孙骑兵5万,与汉军形成东西并进的攻势,毕其功于一役,彻底击败匈奴,这也成为两汉400年间对匈奴规模最大的一次作战




刘询采取强硬的军事政策,不仅让绵延百年的汉匈之争宣告结束,还大破西恙,建立西域都护府,将新疆那片广袤的土地纳入华夏文明的版图。

可以说,刘询在军事上的成就非常了不起,丝毫不亚于汉武帝。

经济上,刘询接手的时候其实是苦不堪言的,因为汉武帝一生都在对外征战中度过,到晚年时更是将国库挥霍一空。汉昭帝在位的时候,经济也并没有太大起色。

深刻体悟过民间疾苦的刘询,轻徭薄赋,与民生息,抑制土地兼并,修筑常平仓以稳定粮价,真正实现了农业大丰收。




刘询统治后期,经济繁荣重回巅峰,谷价更是创造了汉代的最低价,老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

政治上,刘询深知严刑峻法给百姓带来的伤害,因而整顿吏治,重用循吏(按章办事的官吏),改变了酷吏横行的局面,开启了一个良吏治世的时代

实行“霸王道杂之”的汉家制度,霸道与王道并用,内朝与外朝并行,臣子奉公守法,共享盛世,社会面貌焕然一新。

文化上,刘询召开了石渠阁会议,强化儒学,使儒家经书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威,推动了意识形态的进一步统一

同时也为许多杰作问世创造了条件,司马迁的《史记》得以刊行天下,成为伟大的史书。




如果说汉武帝是含着金钥匙出生,享受着文景之治积累下来的丰厚基业,那么,汉宣帝从身陷囹圄到流落民间,几乎可以说是一穷二白,起点相当之低。

但这么一个从民间走出来的皇帝,却开创了西汉国力强盛、外夷臣服、民生富庶的新局面,倘若他在位时间长一些,西汉必将更加辉煌,更加繁荣昌盛!

纵观刘询的帝王生涯,在位26年,他励精图治,虚心纳谏,体察民情,从一开始的人脉和财力两空,到最后将西汉推向巅峰盛世,真可谓一代贤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汉武帝   单于   公孙   西域   吏治   曾孙   汉朝   匈奴   西汉   公元前   太子   皇后   皇帝   成就   时期   民间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