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大营到底驻扎了多少野战军队,雍正皇帝为什么能赢?

是大清王朝卫戍京城的重要部队之一。最高长官为提督,是八旗精锐,驻扎有十二营的军队,每营约500人,共6000多人。驻军最多时达4万多人,正常应该是2-3万人。


丰台大营装备精良,不仅仅是步兵,同时还包含着骑兵,更加令人称奇的是,当时丰台大营已经装备火器,还单独地成立了火器营。


《雍正王朝》中丰台大营共出现两次,一次康熙驾崩,雍正皇帝继位,十三爷被特赦出来,赶去丰台大营手刃大营提督成文运,为雍正顺利继位赢得先机;另外一次就是允禩搞八王议政,串通隆科多及丰台大营逼宫,还是十三爷力挽狂澜,平息了这次危机。


由此可见,丰台大营在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保卫清朝都城北京的一个重要军事力量。同时整个丰台大营也是清朝军队中最为精锐的一支力量。更加重要的是,整个丰台大营不听任何人的调令,只有听到清朝皇帝的调令,丰台大营才会出动。


康熙爷废太子后,推举新太子,胤禩以绝对优势拔得头筹,还没有来得及高兴,就被康熙爷分化瓦解了,通过和上书房大臣人称“佟半朝”佟国维博弈,佟国维退休,佟国推举家族后代代替他入住中枢,康熙保证佟氏家族荣宠不衰,佟国维果断和胤禩切割,胤禩被孤立,九爷进了宗人府,十四爷落尽下石,故意找茬十三爷,让失宠的胤禩更是雪上加霜。


佟国维的侄儿隆科多成了位高权重的步军衙门统领兼九门提督。用现在的话说:隆科多就是北京卫戍司令兼北京公安局局长。职责是北京防卫和皇宫防卫,北京治安,管理九门(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


步军统领衙门下属3万多人马,与丰台大营的数量不相上下,丰台大营注重野战,步军统领衙门主要是城防和守卫九门。

驻扎以满八旗最靠近皇宫,外围是蒙八旗,最外围是汉八旗。


这时清入关后军事天才多尔衮吸取明亡教训,明亡时北京城区卫戍部队力量不足,外地勤王军队有时间差,因此清朝入关后把重点布防力量放在内城,在外围没有太多兵力。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有部分虚构,主要是为了衬托故事冲突。

隆科多是坚定地支持康熙皇帝者,以雄才大略的康熙爷要不怎么会在康熙四十八年那种混乱局面下,把自己的安危交给他。


隆科多接替佟国维之时,康熙就多次训诫他要立身正,不能结党营私。隆科多上任后,恪守铁轨,不偏不倚,成为康熙执政61年任职九门提督时间最长的人。这也是康熙晚年最倚重的心腹大臣,他也被康熙任命为传位遗诏的宣读人。


另外一位遗诏监读人,众说纷纭,有说是马齐,有说是张廷玉,但隆科多宣读人是没有争议的。雍正能顺利继位,这两位顾命大臣功不可没。


为了确保雍正能顺利登基,隆科多封闭了九城,在内城实行军事管制,任何人不得随便出入,保证了雍正皇帝的顺利继位,诸位皇子都被禁在康熙皇帝梓宫,才没有出现乱子。


雍正能坐稳皇位,八爷党没有翻起大浪,因为遗诏就是正统,就如《三国演义》里鲁肃给孙权剖析局势时说的,我们任何人都可以降曹(操),而大王(孙权)您不能。


既然君臣位分一定,再有异动,就是反叛作乱,那是要诛九族的。有遗诏,又有两位顾命大臣扶持,步军统领衙门和控制内城的九门提督衙门虎视眈眈,这对内基本上大局已定。


至于在外统兵二十万的大将军王,那时远水解不了近渴,就是想动也很艰难,陕甘总督年羹尧接到雍正皇帝八百里加急,把粮草按天供应,再说胤禵的大军统领下的将军也不是吃素的,后来接替年羹尧任抚远大将军岳钟琪等都在麾下,关键时刻,他未必能指挥的动,何况胤禵的家眷和将军的眷属都在北京,怎么会跟着造反,因此胤禵只能轻骑简从的尊皇命回京奔丧。




丰台大营是清朝时期卫戍京城的重要精锐力量,由皇帝直接任命的丰台大营提督统辖,直接效忠于皇帝。

丰台大营,因驻扎在北京城外西南部丰台而得名,由精锐的八旗军队组成,是拱卫清朝时期京畿重地的重要军事力量。

由于丰台大营的重要性,对于丰台大营的管理和统帅也是为皇帝所非常看重的,丰台大营的最高统帅为丰台大营提督,由皇帝亲自任命,并且直接效忠听命于皇帝,没有皇帝亲自统领或者皇帝的圣旨及手谕,任何人都无权调动丰台大营的士兵。而丰台大营也是处于高度戒备的状态,在士兵的统御和管理上也较其他的兵营严格很多。

至于丰台大营到底有多少兵马,历史上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说丰台大营共驻扎着12个营的军队,每营约500人,共6000多人;第二种说法是说丰台驻扎着4万人左右的兵力;还有一种说法是丰台大营驻扎着军队数量是在2—3万人之间。这其中,第三种说法最为可信。而丰台大营的兵力构成上也包括了步兵、骑兵,还有火器部队,战斗力强悍。

至于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说描述的与丰台大营平行的西山健锐营,在雍正时期并不存在,真实的西山健锐营是在乾隆朝中期才建立的,并且存续的时间非常短,其准确的称法应该是香山健锐营。


雍正能够胜出登基皇位,靠的并不是丰台大营,而是隆科多和他的步军统领衙门。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在雍正的夺嫡之夜,正是依靠着十三爷胤祥拿着康熙的金牌令箭赶到了丰台大营,除掉了依附于八爷党的丰台大营统帅成文运,夺下了丰台大营兵权,这才有了率兵进宫勤王,确保雍正登基的一幕。

而这段剧情和历史上的真实情况出入有很多:


首先,康熙去世前三天,就已经安排雍正去天坛祭天了,所以康熙去世的时候,雍正并不在身边;

其次,十三爷胤祥那个时候并不在宗人府被关着,而是与其他阿哥们一起,守在康熙身前听候康熙的安排,而除了康熙的皇子外,只有隆科多了;

再次,康熙去世后,隆科多随即关闭九门和封锁紫禁城,并实行了全面戒严,换句话说,十三爷就是想去丰台大营也是去不了的,因为他连紫禁城都出不去。


十三爷对于雍正登上皇位的贡献在于,在雍正继位后,十三爷胤祥下跪磕头,拥立新君,起到了支持的作用。

对于雍正登基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实际上是隆科多。

当时的隆科多是步军统领衙门都统兼九门提督,这个职务相当于北京卫戍区司令和北京公安局局长,既要负责整个北京城和皇宫的防卫,也要负责整个北京城的治安,还要管理着全北京的九座城门,即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

步军统领衙门下辖军队数量保持在3万人左右,当时全在隆科多手里,与丰台大营的兵力不相上下,不同与丰台大营是纯粹的野战部队,步军统领衙门下的兵力更适用于城防和治安,并且更靠近皇宫。

所以不管雍正是“遵诏继位”、“矫诏篡位”还是“无诏夺位”,都与隆科多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一,前文中提到,隆科多是除了康熙的皇子外,在康熙去世前唯一守在康熙身边的外臣,因而他非常清楚康熙临终的安排;

其二,隆科多在康熙去世后,马上下令关闭九门,并且在北京实施戒严长达七天的时间,在此期间唯一能出入紫禁城内顺利出入的人只有隆科多了;

其三,康熙去世前曾急召雍正赶回畅春园,但是从康熙去世前后,到雍正到场,前前后后经历了十个多小时,在这期间雍正能够接触的人也只有隆科多。

所以,在康熙死后,隆科多是宣读的遗诏还是宣读的遗命,雍正与隆科多在这段时间内经历了什么,做了什么事情,现在也已经不得而知,因而也留下了最大的谜团。

而此时的丰台大营,很有可能因为隆科多对于北京城的突然戒严,而完全不知道康熙去世的消息。并且,雍正继位后已是名分确定,丰台大营上下必然也是根据制度,集体忠诚并且效命于新皇帝雍正,也不需要安排谁去夺取兵权,因为皇帝的身份就是统御丰台大营的直接凭证。


丰台大营的精锐力量和北京城中步军统领衙门的军队,成为了十四阿哥胤禵不敢起兵造反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康熙晚年,雍正登基最大的竞争对手实际上就是自己同父同母的亲弟弟,十四阿哥胤禵,那个时候还是叫做胤祯,后面为了避讳改称为允禵。

此时的十四阿哥带着十万大军正在西北平叛,即便十四阿哥对于雍正登基极为不满,想要带着着大军回京夺位。但是胤禵想要以这样的方式夺取皇位,就必须要面对三个最大的问题:

第一,雍正已然登基,皇帝的名分已经确定,他手下的这些将士中,是否愿意同他一起杀回北京;

第二,此时西北大军的军需粮草供应全部有赖于陕甘总督年羹尧,而年羹尧是雍正的人,还是雍正的大舅子,成为十四爷大军行动最大的掣肘;

第三,即便西北大军这十万人能够连滚带爬杀到北京城下,也需要至少大半年的时间,此时的军队早已是疲惫不堪,而且要面对丰台大营和步军统领衙门,以及各地勤王军队的反扑,是全无胜算。

也正是基于这些原因,尽管手中握有十万大军,但是十四阿哥依旧不敢轻举妄动,并且被雍正非常顺利的调回了北京,夺下了兵权。




真实的历史上丰台大营总共驻扎八旗军300人左右,而且丰台镇驻军还是在晚清时期才设立的巡防营,最高军事指挥官是正六品的千总,所以想一想如果真正历史上雍正想靠着丰台大营夺取皇位现实吗?

认为丰台大营对雍正起到助力作用的主要是从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所知悉,把电视剧虚构的部分当成了历史,实际上在雍正时期根本不存在丰台大营,这是原著作者二月河先生为了文学创作虚构的军事机构。

清朝自顺治入京之后,八旗卫戍部队基本上都是驻扎在北京内城,当时摄政王多尔衮下令强制内城百姓迁出,由八旗子弟入驻内城,以紫禁城皇城为中心,内城周围按区域分旗划分土地,这也是为什么康熙初期鳌拜圈地的罪名,鳌拜将好土地圈给了自己本旗的子弟,所以引起了其他各旗不满。

在这种驻扎下,满八旗居住于皇城附近,外围是蒙八旗,最外围则是汉八旗,八旗制度是和平时期为民,战时为兵,所以八旗子弟四周拱卫着北京皇城。

也因此说八旗军队主力驻扎在城内,城外不可能布置重兵,这也是吸取了明朝灭亡的教训,明朝灭亡时北京城内卫戍部队力量不足,外地兵马进京勤王有时间差,所以清朝入关以后把重点的布防力量都放在了卫戍北京内城,在外围没有布置太多兵力。所以说丰台大营纯属影视剧和文学作品虚构的机构。

在历史上胤祥只是在一废太子时被康熙短暂的圈禁过一阵,不过很快就放了出来。所以康熙驾崩时胤祥一直在场等待伺候康熙,他根本不像电视剧中演的那样还能跑出去控制丰台大营。

而且历史上的胤祥没带过兵,胤祥最初深得康熙喜爱,但后来卷入进了一废太子事件之中,虽然后来被释放出来,胤祥却失去了康熙喜爱,再加上后来胤祥罹患了骨结核病,所以终康熙一朝胤祥没有任何官职,也没有被康熙册封爵位,只是一个闲散皇子。

因此胤祥在军队中毫无影响力,康熙诸子中统率过军队,有一定带兵经验的只有老大胤禔、老三胤祉、老五胤祺、老七胤祐、老十胤誐以及老十四胤禵,雍正本人因为自幼身体虚弱,所以没有统率过军队,包括雍正在内都没有统率过军队,更何论在军队中的影响力了。

历史上雍正继位最大的助力者其实是九门提督隆科多,这也是为什么雍正继位后对隆科多恩宠备至,甚至称隆科多为舅舅。

九门提督全称为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衙门,简称为步军统领衙门,而其长官怎被简称为九门提督。

步军统领衙门这个单位类似于现代的军警力量,它属于八旗绿营编制,但职责除了保卫京师还负责京城治安和消防,有些类似于现代武警部队似的性质。

隆科多在历史上是大学士佟国维第三子,并非电视剧中佟国维的侄子,历史上得佟国维是康熙的亲舅舅,隆科多则是康熙的表弟。

隆科多在历史上其实也是坚决执行康熙的遗诏,因为他是康熙铁杆支持者,所以他拥立雍正继位是在执行康熙遗诏。在隆科多出任九门提督之前,前几任九门提督大多是清朝开国功勋后人,但他们大多因为牵扯进权力党争最终结局凄惨。

而隆科多在上任之初,康熙就亲自召见过他,一再叮嘱告诫隆科多一定要行得正,坐得端,顾惜自己的名声,不偏不倚,不能结党营私。

因此隆科多在上任之后兢兢业业,一直把康熙的叮嘱引为戒条,所以隆科多才成为了康熙朝在任时间最长的一任九门提督。康熙后来也把隆科多视为心腹重臣,并且在最后临终前召大学士马齐和隆科多入内接受临终顾命。

电视剧中张廷玉是和隆科多一同接受康熙临终顾命,用来制衡隆科多的人,实际历史上是大学士马齐与隆科多一同接受康熙临终顾命,在马齐的监视下,隆科多当众宣读康熙遗诏拥立雍正为继位新君。

所以在历史上雍正之所以能顺利继位,主要是依靠了马齐和隆科多这一文一武两大臣,马齐和隆科多早在宣读遗照前就担心诸皇子不服雍正继位,为了确保雍正顺利继位,由隆科多指挥步军统领衙门封闭京城九门,在北京内城实行军事管制戒严,才确保了雍正顺利继位,诸皇子没有闹出乱子。

而隆科多掌管的步军统领衙门也是卫戍北京城的主要防卫力量,根据史书记载,步军统领衙门的军队人数通常维持在3万人左右,是一支装备精锐的部队,也是主要护卫北京城的军队。

雍正继位后任命马齐和隆科多为总理事务大臣,隆科多依旧兼任九门提督,后来隆科多因为恃宠而骄,居功自傲,勾结年羹尧,被雍正罢官圈禁,但雍正在收拾隆科多之前担心隆科多掌握步军统领衙门有威胁,故意找罪名罢免了隆科多的九门提督之职,罢免九门提督两年以后才收拾的隆科多,这是雍正担心立刻收拾隆科多会引发步军统领衙门兵变,所以才借故将他罢免两年之后收拾他。

历史上雍正继位之时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同母弟弟老十四胤禵,当时胤禵在西北手握重兵,正在征讨平定准噶尔汗国的策妄阿拉布坦,但胤禵知道雍正继位后却不敢率西北军马杀回京城与雍正争夺皇位,这就在于隆科多和年羹尧。

隆科多手握步军统领衙门3万重兵卫戍京城,而年羹尧当时是四川总督,负责胤禵西北大军的粮草后勤工作,胤禵回师京城肯定会惊动年羹尧,而年羹尧的妹妹是雍正最宠爱的年妃,他也就是雍正的大舅哥,所以年羹尧会帮谁,自然会制裁胤禵,粮草被断,孤军回师京城,还要面对隆科多的3万精锐部队,这是一场必败的战争,所以胤禵没有做这种愚蠢选择,而是遵照雍正旨意交出兵权回到了京城。

让胤禵忌惮的也不止隆科多的步军统领衙门3万精锐,因为卫戍京城的军事力量不止步军统领衙门,还有皇帝身边的警卫部队,这些部队包括骁骑营、善扑营、前锋营、护军营等等建制,这其中以骁骑营人数最多大概在3万人左右,其他的大概几百到几千,加起来也要有4万多人。

除却这些还有皇帝的御前侍卫,归领侍卫内大臣所统管,这些御前侍卫的人数大概在3000人左右,虽然人少,但装备非常精良,而且对皇帝极为忠心,大多是皇族子弟。

除却这些,还有顺天府尹、五城兵马司、五城御史等治安部队,所以说卫戍京师的武装力量远不是像电视剧中靠一个丰台大营和步军统领衙门那样。

所以说雍正继位后立刻掌握了这些军事力量,也就是当时北京城内所有的武装力量大概有8万人左右,所以想一想胤禵率西北大军回师京城能有好果子吃吗?

还有就是电视剧中也提到过西山锐健营,可以说西山锐健营和丰台大营是平行的单位,也是电视剧中所设置驻扎在京城外围的两大重要军事力量。

在历史上西山锐健营确实是真实存在,只不过雍正一生却没有见到过,因为西山锐健营是雍正他儿子乾隆时期才组建的一支特种部队,所以雍正一生都没见过。

西山锐健营始创于乾隆时期,当时是乾隆为了平定第一次大小金川叛乱命令小舅子傅恒组建的一支300人左右的善于用云梯攻城作战的特种兵小分队。

之后西山锐健营就成了定制部队,并且乾隆特意下令扩充建制,后来除了攻城的云梯部队,还有鸟枪、骑射、相扑等特种部队,而部队的人数也有最初的300人扩编到了3000多人,成为了卫戍北京城的一支特种部队武装力量。

所以说历史上在清朝卫戍北京的部队并没有丰台大营,电视剧和文学作品就是看看乐呵乐呵得了,千万不要拿其中情节当成历史,如果历史上雍正真要依靠丰台大营的300人去争夺皇位控制京城,恐怕他早被胤禩和胤禵吃的连骨头都不剩了。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康熙年间,据说控制了九门和丰台大营、西山锐健营的兵马,就可以争夺天下了。

那么,丰台大营到底驻扎了多少野战军队呢?雍正皇帝为什么能赢?

丰台大营到底驻扎了多少野战军队呢?

从整个《雍正王朝》的故事来看,丰台大营决定了各种势力的最终结局,但是丰台大营也不是固定不变,它的存在本来就非常神秘,至于到底有多少人,事实上不重要!

因为丰台大营本身就是变化的,军队人数也是变化的!

康熙时期,历史上丰台地区的确曾经有过驻军,但开始仅设一名把总,辖制兵马一百四十人而已。

后来,可能有变化,驻扎在北京城外丰台的军队是精锐八旗军队,也是卫戍京城的重要部队之一。

这个丰台大营的最高长官为提督。

或说驻扎有十二营的军队,每营约500人,共6000多人。

驻军最多时达3万多人。

正因为外界不知道丰台大营到底有多少部队,各路诸侯才不敢轻举妄动,就像九鼎的重量,没有人知道到底有多重!

这个军队人数的变化,也是一种势力从小到大发展起来的一个缩影,谁能想到四哥胤禛可以当皇帝呢?

事实上,丰台大营的神秘性,正好吻合雍正登基的神秘性。

雍正皇帝为什么能赢?

  • 真的是:不争为争,天下莫能与之争

农夫都知道一个道理,饱满的谷穗总是低着头,而有的人就是不明白。

比如,八阿哥善使怀柔手段来笼络人心,得势时,他发动官员们上章举荐自己为太子,一时声势浩大。

他尤嫌不足,还妄图控制军队,拼命将自己的心腹门人,往丰台大营等京师近卫部队中塞。

这个形势让四阿哥允稹深为不满。

但是,若要他像八阿哥那样收买人心、扩充势力,一来与自己的秉性不合,二来也确实“争”不过对方。

这时,四哥的幕僚给他讲明了一个道理:不争是争。

当意识到若是像八阿哥这样,正经国事不闻不问,而醉心于权力,甚至于这样赤膊上阵地去“争”!

康熙帝必然会有所提防和反感。

为了保护十三阿哥,当时老十三性如烈火,眼不揉沙,怕要出事,康熙不得已把他软禁了!

后来,他居然可以派上大用场了!

这个关键时候,胤禛趁机会见了老十三!

胤禛见此情景,不禁痛哭!

“四哥,你不要为我可怜,我只是现在心里边常常挂念着你们。四哥,皇阿玛的身子骨还好吗?

他老人家病了,是不是病的很重啊?”

胤禛点点头!

胤祥轻声问道:四哥,把位传给谁?皇阿玛现在还没说吧?

胤禛稍微犹豫一会说:看迹象,按邬先生的意思,像是会传给我,可是老大他们正在暗中串联,丰台大营和步军统领衙门的人可能靠不住!

我担心呐,就是把皇位传给我,他们也会作乱啊!

胤祥有些着急的说:四哥,我跟你说过,你为什么不去找皇阿玛,让他放我出去,只要我在外面,他们有多少兵马,也不敢作乱!

可是你看看,你看看,四哥呀。

我现在这个境遇,也帮不了你什么忙啊!

胤禛最后告诉他,等待时机,他会马上把他弄出去!

此时此刻,康熙已经预感自己即将油尽灯枯,在作后事安排了。

  • 不久,四哥派十三爷持金牌令箭接管丰台大营,丰台大营提督马尔齐哈如胆敢阻挠接管,军法行事!

十三阿哥胤祥接密旨后,带领十名大内侍卫骑马直奔丰台大营,营门口昂首挺胸的卫兵将他们一行人拦住,胤祥出示金牌令箭,守门士兵大惊。

与此同时,丰台大营中军帐内,成文运也在密谋,他对部下说:

好吧!告诉你们,我接到朝廷密令,今晚有人意图谋反,待会你们只管听我的将令行事,剿灭叛逆。

十三爷正好撞见,说到:是谁叛逆啊?众人惊讶道:十三爷!

胤祥笑道:是我,皇十三子,十三爷,怎么?成文运,你和你的部下好规矩啊!

事实上,成文运和马尔齐是八爷党!

但他还不敢顶撞十三爷!

于是一起升帐!

丰台大营提督马尔齐哈知道有人升帐,怒形于色,大声说到:“没有我的帅令,谁吃了熊心豹子胆,敢于擅自升帐,不要命了吗?”

当他怒气冲冲进入大帐,准备处置违令升帐者时,看到虎皮帅椅上坐着的是十年多未见的十三阿哥胤祥时,不由心中一惊,头皮发麻!

他心里想:“来者不善,善者不来,他不是被皇上圈禁在家的吗?为何虎出牢笼了?”

虽然心中狐疑,但是,说出来的话,却是另外一个样儿,这位提督向前拱手作揖说:

“十三阿哥,多年不见,你还是那样精神抖擞,身体安康,可喜可贺啊!奴才甲胄在身,现在只能以军礼相见了!”

随后,提督马尔齐哈语藏机锋问道:“请问十三阿哥,这么急急忙忙,有何要事呢!

因为丰台大营非常重要,也就成为阿哥们争夺的战略要地,马尔齐早就是八阿哥的人了!

这边先说到这里,总之已经快要箭在弦上了!

咱们还是先来说说主角胤禛的谋划!

畅春园里龙争虎斗

那边的胤稹取得了老十三的联系,这一下心中别提多畅快了!

丰台大营成为了维护京畿、大内平安,确保新君顺利登基的重要力量,不可能成为乱源了。

胤禛有些底气了,很多事情也就不在畏首畏尾!

  • 康熙深夜召见众阿哥

畅春园,月洞门北,丛丛灌木,紧接着一高墙,里面围着一座高大的院落,园中之园,宫中之宫,康熙皇帝便在这里“静养斋戒”!

没有康熙的亲召,王公大臣,满朝文武百官不敢越雷池一步,特殊的环境营造出了一个足以制造千古悬念的氛围。

事实上,张廷玉前天忽然又被康熙重新启用,这其中的深意,随后隆科多也就体会到了!

“传隆科多、张廷玉晋见!”康熙下旨

康熙对他们说:储君已经摆到乾清官正大光明殿后去,到那一天,大位传给谁,你们就知道了,你要如实宣读沼书。

隆科多答到:是。

与此同时,八王府大门前参将也奉九门提督隆大人之命,来护卫八爷进宫。

在王府大厅,八阿哥对几个侍卫说:我和九爷、十爷有隆科多的人保护,万无一失,你们从西直门出城,立刻前往丰台大营去见成文云成大人,叫他召集所有人马,今晚不许睡觉,等候我的命令!

侍从答到:是!

胤禛府大门外参将来见四爷说:奉旨,护送四王爷进宫。邬思道此时在卧室。

邬思道问四爷:是召见所有阿哥吗?

胤稹说:是的,说叫我立刻赶到畅春园去。

这个时候,胤稹府大厅来了张五哥,他说:邬先生何在?皇上已传位给四王爷了,这是金牌令箭!

这个金牌令箭是皇帝的信物,如同尚方宝剑!

四王爷说:请邬先生依计行事。

邬思道:苍天啊,终于大功告成了。

随后他说:“张五哥听令,命你拿这支金牌立即前往宗人府,赦出十三爷,叫他立即前往丰台大营接管兵权,连夜带兵到畅春园护卫四爷登基。”

张五哥答应:是。

虽然,数年前因涉嫌众大臣举荐八爷为太子一事,八爷被康熙斥革免职,成了一介白衣,但是仍然是八阿哥!

他被称之为“白衣卿相”,其次还有九阿哥、十阿哥,刑部尚书阿尔松阿,都察院左都御史纳兰揆叙,正红旗都统、丰台大营提督马尔齐哈,兵部侍郎常明等人。

他们是一伙的。

刑部尚书阿尔松阿迫曾经对八爷说:“现在,我们崛起成为一支强大的力量,谁敢撄吾锋?

有点“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味道!

另一个胤稹夺储过程中的重要人物隆科多,于康熙末年时任九门提督。

他只要令京师九门一关,京城内包括康熙,谁也甭想出去。

除了他们,还有一个人就是上文已经提到的,那就是十三阿哥胤祥。

他早年在古北口练兵,所率部下后多升任京城防卫部队中各级指挥官。

诸如丰台大营、绿营等京师卫戍部队皆在他的掌握之中。

虽然他在胤视第一次被废时受到牵连,一直被囚禁到康熙帝去世,但其威望尚在,那些老部下也都对他和胤稹忠心耿耿。

由此,不难看出,放老十三出来,确实是一招妙棋!

胤禛不愧是一名深藏谋略的政治家,而且他所委派、安插之人皆出身于家奴!

一切准备好了,胤禛才去了畅春园!

胤禛接到康熙遗诏后!

阿哥们明白只要一跪下,君臣名份就定了,可是现在是回天乏术了,毫无办法了,只得十二万分不情愿地跪了下来。

然而,在跪伏于地的王公大臣、文武百官中,却唯独不见八阿哥,他刚刚趁乱退出了殿外,胸怀激愤!

他琢磨着:“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把消息传出去,让丰台大营提督马尔齐哈统帅数万精锐军队,突然开入畅春园,武力夺位,不流血当然好,流血也在所不惜了!

可是他出来一瞧,畅春园戒备森严,护军岗哨林立,剑拔弩张,大内侍卫昂首挺胸,握剑在手!

此时此刻,八阿哥乃于院外倚柱,独立凝思,一筹莫展,心急如焚。

他哪里知道丰台大营已经落入十三爷之手!

说时迟,那时快,十三爷经过一番斗勇斗狠,不久就掌管了丰台大营,现在已经带领部分精锐赶到畅春园。

总而言之,兵马和遗诏最后都落入胤禛手里,所以胤禛最后就赢了!


对一起走近历史与现实!欢迎热心评论和关注!@龚柳辉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是非常重要的武装力量。按照剧中雍正皇帝的话说,西山锐健营和丰台大营的兵力加在一起,是步军统领衙门的好几倍。剧中雍正登基,雍正铲除八爷党,倚靠的武力支持都来自于这两个大营。因此这两个大营在电视剧中的存在感,是非常高的。

然而电视剧中的这两个大营,其实都是虚构的,雍正时期并不存在这两个大营。

关于西山锐健营的名字,需要说明一下。很多人指正“锐健营”错了,应该叫“健锐营”。我也知道“锐健营”是错的,但是在电视剧中,确实是叫“西山锐健营”(见上图)。所以这应该是电视剧的一个错误,下面就统一称之为健锐营。

历史上的健锐营,是八旗禁卫军的一支特种部队,始建于乾隆十四年,部队前身是乾隆皇帝为了镇压大小金川之乱,专门在北京临时设立的云梯部队,士兵均出自前锋营与护军营,且全部都是八旗兵。

后来金川之乱平定,这支临时设立的云梯部队被认为是平乱获胜的关键,广受赞誉(关键都是八旗兵,很给满州人长脸),因此乾隆皇帝也就特别嘉奖,后来还颁布诏书,把这支临时的云梯部队改编为健锐营,大营驻扎地设在香山脚下。于是这支临时部队就变成了有编制的正式部队,并一直保留到了清末才解散。

综上所述,西山锐键营存在三个问题:第一是名字不对;第二是时间不对,雍正时期还没有这支部队;第三是兵马并不多,这个大营属于精英部队,不会有很多的兵力

再说丰台大营。这个大营的名字很响亮,也是很多“雍剧”粉丝很爱提及的一个大营。然而这个大营在历史上并不存在,完全就是子虚乌有的大营

虽然百度百科中有『丰台大营』的词条,并且还有一些内容介绍。但是,百度百科的这个词条是错误的。

理由有三:

第一,在电视剧中,丰台大营被描述为京营八旗的驻地(八王议政时提到过,提督都是上三旗子弟)。如果是京营八旗,那么问题就简单了。因为清史有明确的记载,京营八旗的驻地是在北京内城,也就是现在北京二环内,全国房价最贵的区域,不可能在城外的丰台


第二,清朝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皇帝没有安全感,对军权非常看重。当时北京的防护与治安,是以紫禁城为中心,所有兵马全部围绕紫禁城,逐层向外部署。也就是说,北京的清军主力,全部都在皇帝的身边,并以皇帝为中心部署。这就不可能在离皇帝很远的丰台另外再设一个大营。否则这个大营要是造反了,皇帝就完蛋了。

第三,清军在北京城外确实有兵马,但是驻扎在城外的兵马番号是:火器营、圆明园护卫营和云梯健锐营,统称“八旗外三营”。其中健锐营是乾隆时期设立,圆明园护卫营是雍正三年设立。康熙时期,其实只有一个火器营设在城外。

综上所述,历史上并不存在丰台大营,这是可以肯定的。电视剧中的丰台大营,不仅不符合常理,而且在清史资料中,也找不到任何的文献记载。


既然没有丰台大营,雍正时期也没有西山锐建营。那么问题就来了,雍正皇帝是怎么控制朝廷,削除八爷一党,成功登基的呢?

其实,这个问题在史料中写的很清楚。

康熙帝驾崩前夕,时任九门提督隆科多与雍正达成结盟关系。在雍正的授意下,隆科多令九门官兵封锁北京城。城内所有的人,一律不准与城外进行联络。八爷党在城内被隆科多的兵监视,没有机会向远在西北的十四阿哥通报信息。等到雍正登基后,夺嫡大局已定,那些反对雍正的人,也就只能向他磕头了。

可能也正是因为如此,雍正对隆科多非常的器重。不仅在登基后立刻重用,并且还特许他可以以“舅舅”自居,这个皇恩简直高的有点离谱了。

从当年在留下的一些奏折来看,隆科多以舅舅自居,雍正给他极大的恩宠,坊间传闻是因为隆科多帮助雍正上位,看来还是很有依据的。



雍正登基之后,手握实权,全国的兵马都向他一个人效忠。自此,反对他的人,也就只能等死了。

等到雍正把老九、老八先后整死,老十四软禁后,雍正又把目光对准隆科多,最终把隆科多也幽禁致死。

隆科多在罢官之前,他当时虽然还领着九门提督一职,手里拥有两万人马。但是雍正让他去死,他依然没有反抗的能力。因为步军统领衙门的那点兵马跟雍正当时手握的兵马相比,完全就是渣渣。

根据当时的军制,雍正手握七大营,分别是:骁骑营、护军营、前锋营、火器营、步军营、虎枪营、善扑营。这些加起来总计四万多人,且都是特种兵,虐步军统领衙门的两万多“半军半警”的渣渣,简直不要太简单。

总的来说,根据清朝的军制,雍正时期还没有健锐营这个单位,整个清朝历史也不存在丰台大营这个编制。理由有三点,一是八旗军驻扎在城内,而不是丰台;二是丰台大规模驻军不符合常理;三是史料中并没有丰台大营的相关记载。

因此《雍正王朝》剧中的丰台大营,其实只是一个虚构的单位。雍正时期,皇帝的兵权主要还是来自步军统领衙门,以及北京城内和城郊的七个大营:骁骑营、护军营、前锋营、火器营、步军营、虎枪营、善扑营。谁要是掌握了这七个大营,那就等于掌握了京师的兵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丰台   雍正   北京城   西山   军队   军统   雍正皇帝   京城   提督   阿哥   兵马   衙门   野战   北京   康熙   部队   皇帝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