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大哥打下的天下,为何要立刘玄做皇帝?

东汉开国时,最为诡异的一件事,就是刘秀的大哥刘縯功劳大、能力强,但是后来起义军推举出来的皇帝却是没有什么能力的刘玄。要知道天下逐鹿,如果是选首领的话,应该是择贤而立。想刘玄这样又无能又懦弱的人,很显然是不合格的。那为何合格的不立,却要选一个不合格的上位呢?具体原因有两个,但是都和农民起义的局限性有关系。

原因一:刘演和拥立刘玄的武装关系不好

以前有句话,叫做:亲不亲,阶级分。这句话用来形容刘秀、刘縯兄弟和其他起义军的关系来说,最合适不过。

在新莽末年,天下的起义军大致分为两路,一路是赤眉军,一路是绿林军。其中的绿林军,确实是一帮“绿林好汉”,组织非常松散。按照各自的地盘来划分,共分为平林军、下江军、新市军,舂陵军四个派系。舂陵军的首领,就是刘秀和刘縯。

舂陵军和其他各军最不一样的地方,就是首领本身就是西汉的旁支。刘秀、刘縯兄弟的祖上,是汉景帝的儿子长沙王刘发。起兵之初,这种皇室关系让他们二人获益良多。但是同时,也让他们组建了一支纪律比较严明、作风和普通起义军迥异的队伍。

但是,其他的几支绿林军,首领都是民间的豪强。他们起义的目的,不过是为了自己的权势和享乐。说他们胸无大志,一点都不过分。统帅如此,底下兵将的素质可想而知。后来几路大军合兵的时候,几位领袖一接触,发现彼此情况差不多,谁也不比谁高多少,所以比较好相处。但是刘秀、刘縯兄弟,却和这些人格格不入,这样就无法避免地遭到大多数绿林军领袖的敌视。所以舂陵军从一开始,便是备受排挤。

原因二:刘玄无能,约束不了绿林军的各位首领

刘玄从血脉上看,和刘秀、刘縯兄弟是同气连枝的。但是从能力上,和刘秀、刘縯兄弟相比,就要差很多了。早年间,刘玄曾经投奔过绿林四大系统的平林军,干了半天也就是个小小的安集掾,就是一个靠耍嘴皮子安抚老百姓的小官。后来还是因为自己的血统问,才被几大绿林系统推举出来当皇帝。从后来他的表现看,他是既没有治国能力,也没有军事能力。相反,和那些绿林军大佬们一样,他也是个贪图享乐的人。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刘玄能力低微,完全镇不住那些绿林军将领。也就是说,在未来的朝廷中,这些将领完全可以自行其是,各自过各自的腐败日子。从事后的发展来看,也确实如此,刘玄既管不住这些人,也没有想管的念头。进入洛阳之后,绿林军的将领们几乎就是一种“散养”的状态。自由散漫的日子,当然是谁都想过。

但如果他们拥立了刘縯,那情况就不一样了。以刘縯励精图治的架势和以弱胜强的能力,想要管他们是分分钟的事儿。在刘縯手下过日子,远不如在刘玄手下逍遥自在。所以在选择皇帝的时候,绿林军才会果断地抛弃刘縯,而选择刘玄。

从更始帝刘玄上位的这出闹剧,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的农民起义领袖都是什么成色。由于受教育程度低,缺乏管理意识,他们几乎从一开始就更像是一群土匪,而不是起义军。他们生活上自由散漫,追求个人的享乐,经常小富即安,不思进取。所以往往农民军可以掀起起义风暴,但是最后却无法善终。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无法成功的最主要原因。




当光武帝刘秀还在王莽的太学读书时,他那个猛男大哥刘演,已经在江湖上闯出很大的名堂来了。

刘演是个啥样的人呢?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刘邦,基本上就那么个性格。他个性张扬,而且十分大方。大家都有一个习惯,喜欢跟大方的人交朋友,所以刘演身边的朋友非常多。

王莽篡汉以后,乖乖男刘秀依旧选择去他兴办的太学读书,可猛男刘演却坐不住了,二话不说就把家产都给卖了,拉起了一支队伍跟王莽对着干。

刘秀毕业以后,本不打算加入哥哥的队伍,他只想在家好好种田。你别说,人家还挺享受那种躬耕山野的日子。结果刘演手下有一帮人打家劫舍,害得刘秀不得不加入了他哥哥的阵营。

也就是说,其实真正起兵对抗王莽的领头人,是刘秀的哥哥刘演,刘秀当时只是哥哥身边的跟班。为什么刘演没能捞一个皇帝做做呢?尤其是在起义成功后,居然让更始帝刘玄占了先机,这又是为什么呢?


一、刘演只是绿林军中的一派领袖。

刘演起兵的时候,由于财力有限,只征召了七八千人。这点人马打几个县城还凑合,真想要靠这点人打天下,基本是没机会的。

而王莽的势力强大,手握正儿八经的正规军,刘演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因此刘演便派遣刘嘉到绿林军那边寻求联盟。

说好听点是联盟,其实就是加入人家。当时绿林军中,已经有了新市兵和平林兵两个派系的人马,而且他们的力量十分强大,已经渗透到了南阳周边。南阳是舂陵军的地盘,也就是刘演的势力范围。

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刘演带着舂陵兵加入了绿林军。此意壮大了起义军的力量,后来在对付王莽的过程中,王常、成丹、张卬带领的下江兵也加入了绿林军。

这么一来绿林军中,就有了4大集团力量,分别是:平林兵、下江兵、新市兵和舂陵兵。刘演作为其中一派的军队领袖,在自荐为皇帝的时候,是不是要考虑一下其他3派领袖们的意见?

很显然,人家不希望刘演做皇帝。为啥?因为刘演这个人实力太强,要是让这哥们做了皇帝,其他3派的兵马早晚要被这哥们给吞了!没办法啊,无敌是多么的寂寞,以至于丢了皇位。


二、绿林军的其他3派,都支持更始帝刘玄。

刘演实在是太猛了,打仗猛,交朋友猛,又是舂陵侯的后裔,活脱脱一个皇位接班人的苗子!可真是因为如此,把其他人给吓怕了。

当时大家商量着要立一位刘姓宗室的人做皇帝,统一领导绿林军。这个时候南阳起兵的将领们纷纷支持刘演,这是没话说的。毕竟刘演讲义气,又有超越常人的智谋和才能。

可是以王匡、王凤、张卬为首的绿林军其他领袖,却对此提出了反对意见。他们一致认为,刘玄这个人比较懦弱,将来很好控制,所以全都支持刘玄。

这下完犊子了,为了逼迫刘演认命,他们甚至把前线的刘演给调回来,要求刘演表态,该不该立刘玄为帝。


其实这就是想要自然而然地否定刘演继位的可能性。刘演又不是呆子,他自然明白其中的意思,所以表示先缓一缓再说吧!其他将领也纷纷附和,还是缓一缓再说,其实就是反对的意思。

眼看着这事儿就要破产了,张卬跑出来把长剑拔了出来呵斥道:兄弟们都干啥呢?要是今天办不成这事儿,我看大家散伙算了!

张卬是下江兵的领袖,实力强大,他都这么说了,其他人要是再反对,恐怕真的要祸起萧墙了。因此大家也就不再坚持了,刘玄正式成为了皇帝,而刘演只得了一个汉信侯、大司徒。


三、在刘演心目中,还是以恢复汉室江山为首要目标。

南阳集团得知这个消息以后,差点没炸了锅。谁也想不到,一个名不经传的刘玄可以继承大位,而战功卓著的刘演,却只能甘当配角。

刘演为了大局,只好带着舂陵兵奔赴前线,没办法啊,这要是继续在这里呆着,绿林军内部肯定会内讧,到时候开心的反而是王莽。

大丈夫之鼓动拔起,其志致盖远矣。若夫齐武王之破家厚士,岂游侠下客之为哉!其虑将存乎配天之绝业,而痛明堂之不祀也。及其发举大谋,在仓卒扰攘之中,使信先成于敌人,赦岑彭以显义,若此足以见其度矣。志高虑远,祸发所忽。鸣呼!古人以蜂虿为戒,盖畏此也。---《后汉书》

当时刘演当然也不甘心,但是还是要以大局为重,谁让对手王莽还笑得那么开心呢!所以刘演便来到了新野城,不费一兵一卒便拿下了平林兵打不下的新野,再次让大家竖起了大拇指。不久之后刘演又攻下了宛城,功高盖主。

更始帝刘玄心里很不爽啊,但是表面上也只能笑嘻嘻地赞许刘演厉害。仅仅3天以后,刘演的弟弟刘秀,又在昆阳城下,击败了王莽的40万大军,为更始政权立下了无上功勋。

这兄弟俩在更始政权内部,实在是太出彩了!所以说身为皇帝的刘玄,从自身权力地位的角度出发,也不能不忌惮他们俩。刘演明白山河已经破碎,如果再不团结起来,又如何恢复汉室江山呢?


四、乍一看刘演是刘邦,实际上刘演就是项羽。

刘演曾有三次机会逃脱厄运,结果都被他完美地错过了。

第一次机会,打下宛城后,刘秀的劝谏。

刘玄开始忌惮刘演以后,便策划了一场鸿门宴,打算以摔玉佩为号,在宴会上击杀刘演。当时刘秀多次提醒刘演,刘演都表示这只是例行公事而已,并没有放在心上。

第二次机会,刘玄的鸿门宴后,樊宏的劝谏。

在宴会上,刘玄几次三番打算动手,甚至把刘演的佩剑都拿走观赏了,最后还是没下手。倒是让刘演的舅舅樊宏看出了杀机。樊宏提醒刘演一定要小心刘玄,可刘演还是一笑了之,完全不放在心上。

第三次机会,刘秀提醒刘演:有内奸,取消交易。

和刘秀一同起兵的李铁,本来是刘演这边的人,可现在已经暗中倒向了刘玄。这事儿被刘秀发现了,所以刘秀多次提醒刘演,一定要小心这个人。

可刘演却觉得大家是一起起义的好朋友,好战友,咋能怀疑对方呢?于是又没有把这事儿放在心上。

错过了这三次机会以后,刘演再想躲过刘玄的暗害,基本不可能了。这个时候刘玄的心腹大将刘稷由于不满刘玄登基,结果被刘玄给宰了。

刘演气坏了,还打算向刘玄讨个说法,结果李铁果断出卖刘演,刘演同一天也被刘玄给宰了。所以说啊,刘演看似是个人杰,可惜只有成为项羽的命,压根就成不了刘邦。


总结:反观刘秀,那是真正的英雄。

真正的英雄,并不仅仅是那种横冲直撞,豪爽霸气的人。他们还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拿得起放得下的心态。刘演并不具备这些,而刘秀却充分具备了这些特点。

当时刘秀得知刘演被杀的消息以后,并没有反叛刘玄,而是第一时间跑来向刘玄认错。要知道刘秀刚刚立下了昆阳之战的首功,如今不仅不居功自傲,反而一味地承认兄长犯错,自己也有责任。

刘玄哪里还有什么理由诛杀刘秀呢?所以刘秀这才躲过一劫。正是由于刘秀具备忍辱负重的心态,所以最终成就大业的,反倒是刘秀。

参考资料:《后汉书》




刘縯带着刘秀造反时,风头很盛。但兄弟俩统帅的舂陵兵,实力太弱。

弱到什么程度呢?

弱到刘秀这个二把手,只能骑牛作战。

“光武初骑牛,杀新野尉乃得马”——《后汉书·光武帝纪》

后来是打下了一座县城,杀了县尉,刘秀才骑上了高头大马。

想想看,连主将都只能骑牛,这队伍的家底得薄到什么程度?

而在乱世之中,如此单薄的家底,又如何谈得上建功立业呢?

恐怕连活下来都难吧?

刘縯一代枭雄,当然懂这个道理。

他在单打独斗一段时间后,马上就遣族兄刘嘉联络绿林军大佬,表达了自己想合伙干的意思。

后来,绿林军中的新市兵平林兵的大佬同意刘縯带兵入伙,玄汉政权的基础这才得以奠定。

所以,刘玄上台前,刘縯其实只是绿林中的大佬之一。他并不是老大

虽然他与新市军、平林军,以及后来加入的下江兵联合后,作战骁勇。曾一度被众人推举绿林军盟主。

但他毕竟只是临时的盟主,不是真盟主。

而且新市兵、平林兵的老大也看出来了。

刘縯、刘秀哥俩,骑牛打仗都这么生猛!

万一让他们发展壮大了,自己的部队岂不是要被他们吞并了?一旦没了枪杆子,自己在这世上哪还有容身之地?

因此,当绿林军的大佬们决定建立政权,拥立皇帝时,另外三股势力的大佬,就故意没通知刘縯,偷偷得先开了个小会。

在小开会期间,除了下江兵的老大王常提议拥护刘縯外(王常后来投靠刘秀,为东汉开国功臣之一),其余大佬都持反对意见。

反对声音远远压过支持的声音,于是,刘縯就被踢出了局。

诸将会议立刘氏以从人望,豪杰咸归于伯升,而新市、平林将帅乐放纵,惮怕升威明而贪圣公懦弱,先共定策立之,然后使骑召伯升,示其议。——《后汉书·宗室四王三侯列传》

不拥立刘縯,那拥立谁呢?

几个大佬商量后,确定拥立原则——被拥立之人,势力不能太大。否则不好控制。但一定要是刘姓宗亲。否则,不能招揽人心

在这个原则下,刘縯的族兄弟,当时在平林兵中只是打酱油混日子的刘玄,于是就被推举为了皇帝。

开完小会后,几个大佬设下鸿门宴,通知刘縯回来开会。

前面说了,刘縯对开小会这种事情,是不知道的。所以他就没带卫士。

等到他进到会场,傻眼了。众人持械逼迫他立马表态,同意就能走。不同意就是咔嚓!

他没得选,故而才在绿林军版的鸿门宴上选择了妥协。

之后,刘玄正式被拥立为傀儡皇帝,绿林军的各大佬皆高官封侯。

其中,刘玄所在的新市兵成为最大赢家。团队老大王匡和王凤,分别被封为定国上公和成国上公。

平林兵和下江兵的老大,以及刘縯,分别封三公。

对此,刘縯很不爽,支持他的南阳豪强也很不爽。

但没办法,这就是政治。

多头格局之下,除非强者有压倒其他人的绝对优势。否则,不仅很难上位。而且还会被其他人刻意的打压。最后上位的,往往是不起眼的某个弱者。

其实不单是绿林军,当时同样也是多头格局的赤眉军也是如此。

樊崇、逄安、徐宣、谢禄、杨音等赤眉军大佬也是谁都不服谁。

于是,放牛的刘盆子就这么上位了。

而刘盆子这个傀儡皇帝,那比刘玄都惨。

赤眉军的大佬当着他的面,都敢肆无忌惮地打骂厮杀。背着他,简直要反天。气的刘盆子是夜夜哭泣,以泪洗面。

盆子居长东宫,诸将日会论功,争言讙呼,拔剑击柱,不能相一。更相辩斗,而兵众遂各逾宫斩关,入掠酒肉,互相杀伤……盆子惶恐,日夜啼泣,独与中黄门共卧起,唯得上观阁而不闻外事。《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传》


刘玄登基继位,绿林军大佬各领封赏后,王莽决定枪打出头鸟,集中大军讨伐。

于是,著名的昆阳之战爆发。

这一战不用多说,刘秀以七千人打垮了四十二万敌军(也有说实际只有十万),创下了冷兵器时代,又一个以少胜多的战场奇迹。

绿林军的大佬,想方设法打压刘家兄弟。

可人家是位面之子,自带发光属性。不管走哪都是风云人物,盖不住风头。

盖不住怎么办?

傀儡皇帝刘玄和几个绿林军大佬商量后,决定再设一个鸿门宴,干掉刘縯,一劳永逸解决问题。

刘縯被杀前,刘秀曾劝他别去赴宴。

因为刘秀发现,当年跟随他一起造反的很多舂陵兵老将,比如后来投靠新市兵,弄死刘縯的李轶,私下里就与老绿林军的大佬有来往。

自家的根基,可能被别人撬动了。

但刘縯对此却不以为然,表示刘玄和其他人都是垃圾,不必当回事。

最终,木秀于林,被风摧之。平时太过于锋芒毕露,不懂得收敛自己光芒,对于险恶的权力斗争估计不足的刘縯,就被杀害了。

更始乃与诸将陈兵数千人,先收稷,将诛之,伯升固争。李轶、朱鲔因劝更始并执伯升,即日害之。——《后汉书·宗室四王三侯列传》


刘縯被杀时,刘秀正在外地。他手上撰着一部分兵力。另外,舂陵兵也没有都背叛。

如果刘秀这时候举起大旗,为兄报仇,那事情就闹大了。

于是刘玄就与绿林军的几个大佬,又开了一个小会,并且又确定了一个原则——必须马上平息事端,让刘秀和南阳豪强们明白,他们这次行动,只针对刘縯个人,绝不是要对整个舂陵兵势力进行大清洗

而刘秀对此,也非常“配合”,没有对兄长被杀表露任何不满情绪。

于是,刘秀就逃过了一劫。并在不久后,被刘玄派到河北招兵买马。

结果刘秀这一去,就是龙归大海,虎归山林。一发不可收拾。




主要原因有二:

一:当时绿林军内部有平林兵、下江兵、新市兵,舂陵兵4个派系。刘秀兄弟是舂陵兵的首领,与其他派系的首领不和,自然不会得到他们支持。

二:其他绿林军首领喜欢放纵,忌惮威严贤明的刘秀大哥,而贪图刘玄的懦弱,所以他们决定立刘玄为帝。

此事详情如下:

一、刘秀大哥与绿林军将领不和

1.刘秀兄弟起义

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王莽对社会进行了复古改革,使社会矛盾更加激烈,农民起义的烽火燃遍九州。其中,绿林军,赤眉军是两支势力最大的农民起义军。

南阳郡的刘縯、刘秀兄弟是汉室宗亲,不过当时他们家族已经没落了。刘秀的哥哥刘縯性情刚毅,慷慨大方,心怀大志,他想要恢复刘汉天下,于是散尽家财,结交结天下英雄豪杰,图谋大业。


刘縯、刘秀兄弟召集宗族以及郡中豪杰聚兵起义。刘秀家族早前从舂陵郡迁徙到了南阳郡,所以他们的队伍被称为舂陵兵。

2.绿林军内部派系

新市人王匡、王凤不满王莽政权,也兴兵起义,他们时常隐蔽在绿林山中,所以被称为“绿林军”。后来一场瘟疫,5万绿林军死伤近半,于是他们离开绿林山,另谋出路。王常、成丹西入南郡,称为下江兵;王匡、王凤、马武以及支部朱鲔、张卬等北入南阳,称为新市兵。平林人陈牧、廖湛聚众千余人,称为平林兵,响应王匡军队。

刘縯觉得单凭自己的力量无法抵抗王莽的军队,更不用说推翻王莽了,于是决定加入绿林军。

其实当初绿林军离开绿林山后,就应该称为绿林联军了。后来的平林兵首领陈牧、廖湛和舂陵兵首领刘縯兄弟都没有在绿林山呆过,自然亲疏有别。王匡、王凤资格最老,名义上是绿林军共同的领袖,但他俩也只能直接指挥自己的新市兵,根本指挥不了其他派系的士兵。

3.刘縯与绿林军其他派系将领不和

绿林军中主要有新市兵、下江兵、平林兵、舂陵兵四个派系,但矛盾主要在舂陵兵和其他三个派系之间。

为什么刘縯与绿林军其他派系将领不和呢?主要是因为舂陵兵和其他派系士兵的组成成分不同。舂陵兵将士主要由刘縯兄弟宗族子弟、南阳郡豪杰以及士族子弟组成的,他们的文化素质较高,有着推翻王莽建立新时代的信仰。而其他三派的将士都是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为了混口饭吃才起兵造反的,没有理想,只知道抢钱抢美女。道不同,不相为谋,这就造成了双方面和心不和的局面。

4.选立刘姓皇帝

绿林联军有内部矛盾,虽然共同的目标都是攻打王莽,但无法协同作战,甚至为战利品的分配问题而大打出手。所以,绿林联军需要选出一个共同的首领,统一指挥,让大家团结一致的对付外敌。

当时人心思汉,为了满足众人的心愿,凝聚力量,所以诸位将军开会商议,决定从刘姓宗室中选出一人做皇帝。

二、绿林军忌惮刘縯威严贤明,贪图刘玄软弱

1.刘縯在天下有极高威望

刘縯贤明英武,善于智谋,屡次大破莽兵,功劳卓著。王莽十分忌惮刘縯,下诏求购刘演的人头,能成事者,封赏食邑五万户,黄金十万斤,官列三公之首。

当初新市兵、平林兵、舂陵兵组成的绿林联军被王莽打败,平林兵、舂陵兵都想解散而去。刘縯听说王常的下江兵在附近,就去见王常,说明联合的好处。王常大悟,说:“王莽篡汉弑君,残暴无道,人民思汉,所以豪杰并起。现在刘氏复兴,就是真主。我真想为此献身,辅助刘氏成就帝业。”刘縯说:“如果事成,我岂敢独享尊荣!”于是与王常深深结交。

刘縯不仅在绿林军中威望极高,在天下也享有盛名,很得民心。当初绿林军攻打某城,久攻不下。该城长官说:“我只要得到刘縯将军的劝降信,我就投降。”其后刘縯来到,那人献城投降。

南阳郡的诸多豪杰士大夫、以及绿林军下江兵的首领王常,推举刘縯当皇帝。

2.刘玄的简介

刘玄也是汉室宗亲,正好是刘秀的族兄。西汉末年,刘玄的家族和很多汉室宗族一样,已经没落了。刘玄曾经犯过罪,他假装已死,因此就逃亡在外。后来刘玄投奔了平林兵,在首领陈牧帐下任职。

其他派系的将领没有姓刘的,于是从军中士兵搜寻,正好找到了刘玄,于是打算推举刘玄为皇帝。

史书说刘玄性情胆小懦弱,但后来刘玄杀刘縯,除掉绿林军各首领,足以证明他是扮猪吃虎。

新市兵、平林兵将领贪图享乐,忌惮威严贤明的刘縯,所以坚决立懦弱的刘玄为皇帝。

3.皇位之争

当时双方为了选皇帝,激烈争吵,互不相让。新市兵、平林兵已经做了决定,立刘玄为帝,然后再派人召来刘縯说明情况。

刘縯很想当皇帝,他知道一旦立刘玄当了皇帝,自己就难有机会当皇帝了,于是他说:“诸位将军想尊立刘氏宗室为帝,恩德深厚。然而以我之见,如今赤眉军有几十万,听说我们立了皇帝,恐怕赤眉军也会立个刘氏皇帝。如此,必将引起两方内斗。如今王莽未灭,而义军相攻,危害很大。况且谁能胜出,也很难确定,不如先称王。”

多数将军都同意刘縯的意见,而将军张卬拔剑击地威胁说:“犹豫不决就不能成事。今天立刘玄为帝的决定,不得反对。”众人见状,只得听从。 刘縯为了大局,也无奈同意了。

刘玄当了皇帝,号称更始帝。刘縯被任命为大司徒,封为汉信侯。豪杰对刘玄称帝感到失望,多有不服,依旧拥护刘縯。更始帝君臣非常忌惮刘縯,日夜不安。其后,更始帝在大臣朱鲔、李轶的劝说下,除掉了刘縯。

综上所述,同为汉室宗亲,绿林军立刘玄不立刘秀大哥刘縯,是因为这两点:1.刘縯与其他绿林军将领不和;2.绿林军贪图享乐,忌惮刘縯威严贤明,喜欢刘玄软弱可欺。

史事参考《后汉书·宗室四王三侯列传》

流年檐下雨,浮世阶上苔。檐雨坠珠,转瞬流年千秋。阶苔行蚁,方寸浮世万象。我是作者檐雨阶苔,欢迎关注。




首先纠正一下,刘玄不是刘縯和刘秀推立为帝的,而是被当时绿林各路将领共同商讨推立的。提这个问题可见受电视剧的影响太深。

刘玄,南阳舂陵人,自称西汉皇族后裔,汉景帝刘启之子长沙定王刘发之后,这样算的话,也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族兄了。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建立新朝,但这个政权仅存在了15年(公元8年-公元23年)。王莽时期,大肆改革致使国家治理混乱、民不聊生。天凤四年(公元17年),全国发生蝗灾、旱灾,饥荒四起,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尤赤眉和绿林两支最胜。

地皇三年(22年),王常、成丹西入南郡,号为下江兵;王匡、王凤、朱鲔、张卬等北入南阳,号为新市兵;刘縯、刘秀在舂陵起兵,号舂陵兵;陈牧、廖湛在平林起兵,号为平林兵,响应各路绿林。刘玄就在这个时候投奔了陈牧,担任陈牧手下的安集掾。地皇四年(公元23年),因各路起义军没有统一的领导,所以大家经过商议共同推举还算有一点战绩的皇室后裔刘玄为帝,改元更始,史称更始帝。

刘玄的这个皇帝像是捡来的一样,也许获得的太容易,所以就不知道珍惜。这个人才输平庸,胆小怕事,喜欢享受,猜疑心重,还不努力。获得帝位之后,对刘縯颇为猜忌。刘縯与刘玄一样同是西汉皇族后裔,如果按身份来称帝的话,他也符合;但就战功而言,刘玄根本不够格,刘縯和刘秀又是舂陵兵领袖。昆阳之战,刘縯、刘秀一战成名,威望渐高,刘玄便起了杀心。杀了刘縯,引起刘秀及舂陵兵的不满。此后,也因猜疑,杀掉了当年推举他为帝的陈牧、成丹等人,迫使王匡、张卬等人投降了赤眉军。于是两军合并进攻更始,当了两年皇帝的更始刘玄生命也走到尽头。赤眉攻下长安,原本赦免了刘玄,但在政治斗争中,最终还是被赤眉将领谢禄勒死在了长安郊外。刘秀念同是皇室后裔,又是族兄,便派人收了尸首,葬于霸陵。

那么,绿林为什么要立刘玄为帝呢?

其一,跟当年项羽等人推选熊心为楚怀王的一样,为了赢得天下人的支持和拥护。西汉灭亡后,王莽的混乱统治使得老百姓又开始怀念刘姓天下了。这时候打着刘氏皇亲血统,更具有凝聚力和号召力。东汉末年,刘备也使用过这个招数。

其二,刘玄虽然也在跟着搞革命,但总体来说胆小怕事,易于控制,这也是各路将领希望看到的。比如众人推举其称帝后,接受群臣朝拜,没见过此种场面的刘玄羞愧流汗,举着手连话都说不出来。

其三,汉武帝之后,受董仲舒儒家思想的影响,人们已经有了正统观念,这个在班固《汉书》中可以窥探一斑。刘玄再怎么着也是刘姓子弟,合乎正统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王莽   后汉书   大佬   皇帝   南阳   汉室   起义军   宗室   绿林   派系   西汉   将领   首领   领袖   大哥   兄弟   财经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