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中皇后为何没在宫外除掉甄嬛?

一生算计如皇后当然知道,只有真正除掉甄嬛,才能以绝后患,甄嬛离宫期间便是绝佳时机,但是她却不能这么做,为什么?

不是因为没有机会,也不是因为眉庄、温实初,甚至是其母家等人的保护(皇后才不会在乎这一干人等)。

而是因为在宫外除掉甄嬛,皇后没法让自己完全置身事外,她真正忌惮的人是太后,毕竟太后暗示的话都说到那份上了。

甄嬛去甘露寺,太后找来皇后谈话,她说道:“甄氏废位离宫,此生是再也回不来了,有功夫多看着点眼皮子底下的人,别再出什么差错才是……”

皇后其人,太后是心知肚明的,所以她先是安慰皇后,告诉她甄嬛是回不了宫了,对你是构不成威胁的,你大可放宽心;另外又提醒皇后看着下人,其实是警告她不要生事,背后搞小动作,不要再害人了。

当然不仅仅只这一番话,太后还有实际动作。

她让远离皇宫的甄嬛抄写佛经,每月派芳若姑姑去甘露寺取,一来确保甄嬛在宫外的安全,二来告诉皇后,我的警告是认真的,甄嬛在帮我做着事,我会关注她的一切动向。

如此一来,即便皇后心里再想除掉甄嬛,要命的毒害是万万不敢的。她只能变着法子折磨甄嬛的肉身,给她制造多些麻烦。

然后用废妃此生是再也回不了宫的说法安慰自己,也确实没有这样的先例。所以皇后还是有些放宽心的,但人算不如天算,最终她还是败在了甄嬛的手下。


上班族妈妈,85后花草痴女一枚。闲时堆码文字,、关于家庭教育、陪伴孩子、成长自己等话题,另有个人原创公众号“天天陪伴成长”。我说的不一定对,但一定是真诚用心的。欢迎关注,陪伴孩子的路上,让我们一起相伴成长……




皇后时刻都想除掉甄嬛,但她不能以身犯险,要把自己撇干净,保全自己才是第一位!

甄嬛一直都是皇上心尖上的人,虽然因前朝后宫的种种纠葛,让甄嬛对皇上寒心,自请去甘露寺修行,但皇上心里一直都有甄嬛。在她生下胧月时,皇上还对她说:莞嫔你还没想明白吗?你已经为朕生下了一位公主,还要意气用事吗?只要你愿意,朕明日就下旨封你为妃,朕待你还和从前一样!

最了解甄嬛的人也是皇后,杀人莫过诛心,皇后也深知皇上的一句“莞莞类卿”,已经彻底伤了甄嬛的心。

当江福海去报莞嫔娘娘诞下一位公主时,皇后高兴地说:公主,好哇!

江福海:不知皇上会不会为公主回心转意?

皇后:就算是位皇子,天意要转圜,莞嫔也不肯呐!

看,皇后一针见血,知道是莞嫔拒绝皇上,而非皇上不肯接纳莞嫔!

果然,莞嫔扭着头说:还能回到从前吗?

皇上当着众人的面,自尊大为受挫,沉着脸说:的确是朕太过垂怜你,这里不适合你,去佛堂静静心吧!

甄嬛随即自请去甘露寺修行!

既然皇上心里装着甄嬛,现在她去甘露寺修行,皇上没准儿哪会儿就想起她,皇上一问这个人哪去了,死了,那是无论如何也要彻查此事,甘露寺的所有人都脱不了干系,皇后也就大难临头了!

但皇后并不会放过甄嬛,她要折磨她,让她从高贵的妃嫔变为做粗活的杂役,那个静白便是她的行使者。

甄嬛在静白的安排下做最粗重的活:砍柴、浣衣、擦地。皇后去甘露寺敬香之时,亲眼见到这一切,大慰心怀。祺嫔踩了甄嬛的手,又对甄嬛一番羞辱,眉庄护着甄嬛,被皇后罚跪,倒让姐妹可以单独相处一会儿了!

回宫后,祺嫔说安陵容看不出来皇后今天很高兴吗?皇后说:本宫不是高兴,是欣慰,本宫欣慰在于甄嬛已经不存在任何威胁了,要不是亲眼所见,也不知道她过的像个蝼蚁,比起死,这些日子更能消磨她的心志!

祺嫔:所谓生不如死就是如此,臣妾今天离开甘露寺时已经吩咐静白师父不必善待甄嬛,由着她自生自灭就是了!

皇后:甄嬛已经完全不存在威胁了,倒是皇上还没有完全可以放得下甄嬛,你们俩要加紧功夫,好讨皇上欢心。

皇后知道皇上放不下甄嬛,而且甄嬛已经不存在威胁了,何苦要做冒险事呢?

谁知峰回路转,她忘了甄嬛有个好姐妹眉庄,眉庄百般哀求太后看在公主的面上,庇佑莫愁免受苦楚,太后问眉庄:你对莫愁便这么好吗?

眉庄答:莫逆之交!

太后便派竹息姑姑送药送物,并让甄嬛抄写佛经,这样甄嬛便不用再做粗重的杂役。

后来甄嬛患病,被静白赶去凌云峰,凌云峰荒僻无人烟,皇后以为甄嬛这下才真是要自生自灭了!

甄嬛到了凌云峰却开启了一段与果郡王的恋情,又误认为果郡王已死,带着身孕的甄嬛无可奈何,只能选择与皇上再续前缘,而这些都把皇后瞒的铁桶相似。

甄嬛以四阿哥生母,为国祈福的身份被迎回宫,册封熹妃!甄嬛开始了绝地反击,这一回,皇后毫无招架之力。




皇后利用甄嬛除掉了她的心头大患华妃,而甄嬛又成了堪比华妃的对手,皇后肯定是不愿意的。但除掉甄嬛可远比除掉华妃要来得简单,毕竟甄嬛的家世不如华妃的家世。而皇后很了解甄嬛是因为什么而得宠的。

后来皇后利用纯元旧衣刺破了皇帝与甄嬛之间脆弱的“爱情”,于是甄嬛自愿出宫修行,而皇帝也挽留过甄嬛,甄嬛拒绝了,皇帝也很生气,又有些心虚,所以就彻底冷落了甄嬛。

而甄嬛开始在宫外的日子一点都不好过,每天得拾柴烧火做家务,本来前二十年都是大小姐,十指不沾阳春水,现在家人被流放宁古塔,自己也被发配到这寺庙来受苦,连势利的姑子都经常能欺负她。

按照皇后的行事风格,怎么能斩草不除根呢?只是之前太后暗示过她,不能再动甄嬛,应当多注意眼下这些人。

就此甄嬛逃过一劫,后来皇后带着一群人浩浩荡荡的去了甘露寺祈福,看到了甄嬛哪里还有半点小主的样子,生活已经把她折磨得不像样了,这样的女人,对她一点威胁都没有。

可是皇后一点都没有想到,甄嬛在和果郡王经历了他们的爱情以后容光焕发,并且还以妃子的身份重回宫中,没杀甄嬛是让皇后一生都后悔的事了吧?你说呢?




皇后和华妃分庭抗礼多年,华妃狠辣,看不惯谁就直接弄死,所以华妃会推沈眉庄落水。华妃会给甄嬛下毒。而皇后的厉害之处就在于皇后很少直接下手杀人,皇后擅长心理战。

皇后意识到甄嬛对自己构成威胁的时候,皇后并没有让人直接杀死甄嬛,而是消磨她的心智。先是让甄嬛误穿纯元皇帝故衣,惹皇帝大怒。安陵容问皇后,如果皇帝原谅了甄嬛怎么办,皇后说这件事的主要目的不是让皇帝生气,而是让甄嬛知道这么多年的宠爱都只是当别人的替身,就算皇帝原谅甄嬛,甄嬛自己就会很寒心,不会回头。

皇后可以说是把甄嬛的性格拿捏的很好,甄嬛最难得之处在于她的心性,可是高傲也成为她的弱点,皇后就是要打磨让甄嬛心死。

甄嬛心死的结果就是出宫,暂时离开了皇帝身边。皇后为什么不趁机杀死甄嬛呢。甄嬛在宫外好歹也是废妃,如果突然死掉,调查起来比较危险。而如果甄嬛自己心死,那么就算活着也不会是威胁。

皇后在去寺里祈福的时候特意查看了甄嬛的近况,当她看到甄嬛像蝼蚁一样趴在地上擦地板的时候,皇后觉得甄嬛已经绝望了,不会再回到皇帝身边,也不可能回去了。既然甄嬛已经对皇帝和皇宫时候失望,那么已经不会再威胁到自己了,也就没有下手。




这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相信很多人在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都会有这个疑问!如果在甄嬛被赶出宫时除掉她,皇后在宫中就真的无对手了,可是为什么没有呢?听我分析,您看有没有道理!



皇后利用姐姐纯元的一件衣裳,让甄嬛看清楚皇上对自己的感情,皇后认为奸计得逞。甄嬛对皇上死了心,死也好活也罢,都无关紧要,不会再和她挣圣宠了。事实也确是如此,甄嬛决定出宫修行时,也觉没想过要再回头。然,世事难料!



其实,在甄嬛出宫后,皇后也不是完全放心,特意制造机会去查探,可当时的甄嬛对皇后真是毫无威胁,这也让皇后对她放松了警惕。没再对她有所行动。



另外,皇上在甄嬛离宫后的表现,比如不准人提起她等,也让皇后以为皇上心里厌倦甄嬛。从这件事上也可以看出,皇后并没有她自己想的那么聪明,她不懂“爱之深,责之切”的道理。



综上所述,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皇后轻敌,也错判了皇上对甄嬛的感情。自视较高的人就是这样,当判定一件事、一个人不会对自己造成威胁,就不会对其赶尽杀绝。相对比的,一直活得比较憋屈的安陵容,对甄嬛的做法又大不相同,也很有意思,下次再聊!




甄嬛传中皇后心肠歹毒,皇帝喜欢的妃嫔她都视如"眼中钉"设法陷害打压。不敢明目张胆暗地里恨不得除之解心头之恨!皇后没在宫外除掉甄嬛有两方面原因。

甄嬛出宫前废掉名分带发修行,与皇帝及尘世脱离了关系万念俱灰,心如止水。在甘露寺没有了皇帝的恩宠、没有了荣华富贵的生活、没有了爱恨情仇于甄嬛而言伤心难过对皇帝彻底死心。皇后肯定在甘露寺安插了眼线对甄嬛的一切了如指掌。当知道她在甘露寺病痛缠身缺衣短食,明白甄嬛过得生不如死命不久矣,已不能与她争恩宠当然也没有除掉甄嬛的必要!

甄嬛因病重被人陷害偷燕窝赶去了凌云峰。在那个地方山里野兽成群,狸猫经常出沒。皇后认为甄嬛在凌云峰必死无疑,放松警惕不再监视她了。三年后甄嬛父亲流放宁古塔有病无人医治,果郡王又传来死讯。甄嬛在凌云峰一愁莫展只能想法回宫去。甄嬛老谋深算而且人缘好她想做的事没有办不成的。在崔槿汐和苏培盛尽心帮助下"美人计"成功让她又获荣宠皇帝爱甄嬛胜过从前。甄嬛的腹中子也成了太后最牵挂的大事"不能让皇嗣受损,赶紧接回宫来"!直到这时皇后才知道甄嬛所有的近况,后悔疏忽大意了"没想到皇帝要甄嬛重回宫而且她又有了身孕,无人敢动她"。太后了解皇后的歹毒对于甄嬛回宫提前敲打皇后"皇嗣受损哀家不依定追查到底"!至此皇后毫无办法针对甄嬛无计可施,只能眼睁睁地看她回宫受宠"一枝独秀""占尽上风"了。

皇后在"甄嬛重回宫中享受皇恩荣宠"不可能无动于衷,也想设计陷害。有皇帝和太后为其撑腰保护她也得敢啊?弄不好废掉皇后之位"得不偿失"不划算!




甄嬛没被皇后在宫外害死,最大的功劳,还是得益于眉庄在太后面前周旋,皇后才不敢下手。眉庄自“假孕”风波后,对皇上心灰意冷,但聪明的她知道,在宫中,一定要找到一个可以庇佑自己的靠山。皇上已经不可能了,与皇后又不是一路的,那就只有太后了。对太后,眉庄尽了一个儿媳妇所能做的所有,是所有妃嫔中最得太后欢心的一位。

甄嬛初到甘露寺时,虽然是奉旨修行,但一个从宫里出来的妃嫔,此生想再回宫,几乎不可能了。没有了皇上的庇佑,在皇后的示意下,甄嬛被寺里的姑子们百般刁难,受尽各种屈辱,境遇十分可怜。此时,她如果被静白等害死,可能也没有什么人会过问。

但皇后虽然百般刁难,却迟迟不肯下手,与太后的一段对话就是关键所在。太后暗示的十分明显,警告皇后不要对甄嬛下手。

因为甘露寺远离皇宫,太后担心皇后暗中加害甄嬛,就令甄嬛抄写佛经,每月派芳若姑姑去取。甄嬛在宫外的境遇,太后就了然于心了。再加上芳若姑姑是御前的人,皇后即使再大胆,也不敢明目张胆的对甄嬛下手了。

这中间,眉庄求了太后多少次,电视剧中并没有表现出来。但以眉庄对甄嬛的姐妹情,次数肯定不会少。抄写佛经的这个万全之策,可能也是眉庄想出来的。太后一向礼佛,甄嬛抄写佛经正中太后心意,因此,太后顺便卖眉庄一个顺水人情。

甄嬛再次回宫,太后那么快就同意了。一方面,是甄嬛有了皇家血脉;另一方面,皇后一宫独大的局面,是太后不想看到的。即使是自己的亲侄女,太后也不想看到自己的儿子能够绵延子嗣。而后宫中,能与皇后抗衡的,也只有甄嬛了。




《甄嬛传》中皇后最忌惮的人不是华妃,而是甄嬛,宜修担心甄嬛成为下一个纯元,所以费尽心思想扳倒甄嬛。然而皇后为何没有趁着甄嬛在甘露寺时除掉甄嬛?

皇后:“如今她过的像只蝼蚁,比起死去,现在的日子更能消磨她的心志”。


一、宜修忌惮甄嬛成为下一个纯元

华妃连同其母家走的都是嚣张跋扈的路线,虽然盛极一时,皇帝自然容不下他们,所以皇后不用过多担心;但是甄嬛聪明,模样性情又与纯元相似,皇后担心甄嬛成为纯元真正的替身,继而甄嬛会如同当年纯元取代自己一样,成为皇后。

二、皇后下了一盘“前朝后宫”联手的大棋,将甄嬛连同甄氏逼向绝路

皇后眼见甄嬛即将封妃,甄嬛母家因为协助皇帝除掉年羹尧,立下了汗马功劳,甄嬛如日中天的时候,皇后筹划了一盘大棋。

在前朝,让祺嫔的阿玛设计陷害甄远道,让甄嬛失去母家的支持;在后宫,皇后先是向皇帝进言,说甄嬛干涉朝政;再来上一出“纯元故衣”事件,将甄嬛禁足碎玉轩。

皇后依然担心,如若皇帝心软,甄嬛仍然有回旋的余地,但是皇帝一句“宛宛类卿”,甄嬛对皇帝彻底死心了,正如皇后所说:

皇后:“这次就算皇上再肯垂怜,莞嫔也回不了头了,莞嫔心性这么高,明白这些年的恩爱相守,不过是别人的替身,她怎能甘心呢”?

三、皇后为何没有趁着甄嬛在甘露寺时除掉甄嬛?

1、太后找皇后谈话,言语之间暗示甄嬛此生再难回宫,劝皇后放过甄嬛

甄嬛毕竟为皇家诞下“胧月公主”,虽不是皇子,但是毕竟也是皇家血脉,而且甄嬛昔日在宫中时,也颇得太后喜爱,一向行事稳妥,被废黜的缘由太后也明白是自家侄女“宜修”容不下甄嬛。所以太后言语之间劝皇后放过甄嬛。

太后:“过去的事情就过去了,甄氏废位离宫,此生是再也回不来了,有功夫看着点眼皮子底下的人,别再出什么差错才是”。



2、在眉庄的请求下,太后派芳若以“抄经书”的名义,护得甄嬛周全

在甄嬛前往甘露寺后,皇帝不许后宫任何人提及“莞嫔”,甚至还把御前侍奉的芳若姑姑赶出了“养心殿”,再也没见眉庄,皇后认为皇帝之所以避讳都是因为放不下甄嬛,皇后有些不放心,所以率领众位嫔妃前往甘露寺,看了甄嬛的情形。

皇后以祈福的名义,携后宫嫔妃来到甘露寺,其实就是为看甄嬛的情况。皇后和安陵容当众羞辱、罚跪,对甄嬛一番折磨后,看到身在甘露寺的甄嬛再无往日的风光、心气儿,皇后对甄嬛彻底放心了。

眉庄陪着甄嬛在甘露寺罚跪,回宫后为了引起太后的注意,特意在膝盖上多抹了些药油。

太后:“你今日身上的药油味怎么这么重?哀家闻着熏得慌。”

眉庄:“膝盖跪的疼,所以多抹了些。”

太后:“罚跪就罚跪了,皇后要拿你做榜样,才能压得住后宫这些人”。

眉庄:“臣妾失言,合该被罚,可是“莞嫔”......莫愁她受尽苦楚,臣妾实在觉得很不安心。”

太后:“你想说什么,自己说”

眉庄:“臣妾恳请太后,顾念莫愁是胧月的生母,请太后庇佑莫愁”。


眉庄:“臣妾只是可怜公主,生下来就没有生母照顾,若是莫愁在甘露寺受尽辛苦折磨,那公主就更可怜了”。

太后:“凡事留有余地也是应该的,好了,哀家派人去看看”。

太后也是个实干派,既然答应了眉庄的请求,随后便派芳若姑姑前去甘露寺探望甄嬛,并故意放出风声,让整个甘露寺都知道甄嬛为太后抄写经书,并且每个月都要来取,这便是太后设法保全甄嬛。



3、被废黜的甄嬛已经对皇后构不成威胁

第一,甄家被流放宁古塔,甄嬛无母家可依仗;

第二,甄嬛以废妃身份出宫,更重要的是此时的甄嬛因为皇帝那句“宛宛类卿”伤心欲绝,俗话说“哀莫大于心死”,身处甘露寺的甄嬛再无往日的光彩、傲娇、性情,嫣然苟且度日。

总结:“比起死去,这些日子更能消磨她的心志”

被废黜离宫修行的甄嬛,没有了家族、失去了皇帝的宠爱、自己也心如死灰,在皇后看来甄嬛已经构不成威胁了。况且还有太后懿旨,不许皇后再动甄嬛,所以皇后认为没必要再多生事端除掉甄嬛。

太后之所以是太后,段位比宜修要高的多,太后懂得“凡事留有余地”,但是宜修却不懂得。宜修管理后宫不懂得张弛有度,只是一味的打压,最终落得悲惨结局。




甄嬛传,每天都在看,我把甄嬛传当成催眠神器了,所以里面的情节人物都非常熟悉透彻了!皇后为何不在宫外除掉甄嬛?我也在想这个问题,看的次数越多越不喜欢甄嬛这个人,因为甄嬛从开始进宫的时候就不够纯粹,当然她背负着家族的使命也可以被理解,我们主要说皇后为何没有在宫外除掉甄嬛!

就不得不分析皇后这个后宫大BOSS,皇后的腹黑不用多说,我们说皇后这个人.我觉得她没有这么狠,只要这个人不直接侵害她的利益她也不会赶尽杀绝,

为什么呢?

我们看看她对付的人,第一个纯元皇后,纯元皇后什么都优秀唱歌跳舞琴棋书画样样都比她强,还有她孩子死了皇帝的无情,导致她恨她的姐姐,后面皇后主要职责还是打胎队队长,主要针对怀有子嗣的嫔妃和防患于未然


她是最了解皇上的人利用皇上对纯元皇后的思念去对付甄嬛也是她自己立足的根本,甄嬛太聪明不会受控于她,她感觉到了来自她姐姐一样的威胁,所以陷害甄嬛,但是她真心爱皇上,比甄嬛的爱多,早期的嫔妃属于少年夫妻,算是共荣辱共患难的,都比较爱皇上,比如皇后,华妃,端妃都是比较爱皇上

后面甄嬛遭陷害对皇上寒心离宫,皇后以为皇上对甄嬛的感情不过就是甄嬛长得有几分像纯元皇后才会宠爱,实际皇上自己都不知道他已经爱上甄嬛了,纯元皇后已经去世,活着的才最重要后面甄嬛离宫他去过一次碎玉轩,流泪了就可以看出来,皇后以为甄嬛不存在威胁也就给她点苦头吃就行了,没有赶尽杀绝,这个也是她最后失败的原因,皇后眼光和待人都不如甄嬛人性化,目光也相对短浅
对她战队的队友不够仁慈不够大度,对威胁看太短浅,她也有无数次可以杀甄嬛,甘露寺的时候放点毒药就好了,她太轻敌,太自以为是了,




《甄嬛传》的前半部分皇后一直都表现的很贤良淑德,直到莞嫔封莞妃那日才真正暴露了她恶毒,充满心机的本质。

皇后设计莞嫔误穿纯元皇后的旧衣而惹怒皇上,以致心死远离后宫前往甘露寺修行。

甄嬛出宫后孤身一人,皇后为何没有彻底铲除她呢?原因有这几个!

第一,没有废妃再回宫的祖制,甄嬛的威胁已解除

皇后之所以要铲除谁,无非是谁对她产生了威胁,威胁到她的皇后地位,争夺了皇上的宠爱,甄嬛已被皇上废弃,一个遭皇上厌弃的人是没有翻身的余地了,自然也就威胁不到皇后了,自生自灭即可,何必要再动手,这是根本原因!

第二,甄嬛对皇上的冷酷彻底绝望,自己是断不会再回宫了!

甄嬛知道与皇上几年的恩爱都是纯元皇后的替身,几年恩爱都错付了,就彻底心凉了,加上皇上听信牝鸡司晨之言,害得甄氏一族流放宁古塔,甄父差点死在牢中,就彻底看清皇上的凉薄和无情了,对皇上再也没有念想了。她自己带着绝望自请出宫,一个心已死的人是不会再去争夺什么了!

第三,太后暗中护着,皇后不敢随便铲除!

甄嬛在甘露寺离受尽苦楚与委屈,但是依然有太后暗中护着,明则每月派芳若姑姑去拿为太后手抄佛经,实则暗示警告皇后不要有什么小动作。皇后自然会顾忌着太后那边就不好轻易暗害甄嬛了。

第四,甘露寺的姑子本就不是什么善类,不动手也有能折磨死甄嬛的助手!

甄嬛在甘露寺受尽了那些姑子的凌辱,大冬天逼着身子柔弱的甄嬛赶苦活以致病情加重,还把她赶去荒凉孤僻的凌云峰,设计诬陷甄嬛偷盗,这些已经能够摧残甄嬛的身心了,如果没人帮忙,甄嬛也会经不住多久折磨的,哪里还要皇后动手呢?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正是皇后没有赶尽杀绝,才有了后来鸾凤归巢,翻身为主的甄嬛,才被甄嬛给抓住机会,被皇上厌弃,禁足在景仁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皇后   姑子   臣妾   妃嫔   郡王   嫔妃   赶尽杀绝   佛经   宫中   后宫   太后   皇上   姑姑   皇帝   公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