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煮米饭时全国人都知道用食指一骨节的水去煮刚刚好?

我一直知道这个方法,是因为从第一天自己煮饭时,妈妈就是这么教我的。从日后的不断实践和尝试中,发现在一定范围内,不论米是多少,哪怕米量增加个一倍以上,只要按此法加水,让水没过指肚,最终影响都不大,基本上都能成功煮出干饭。尤其是现在电饭煲时间火力自动控制,很精准,我通过微调水位在指肚上的位置,也能调节口感,非常容易。不过测量水位时还是得注意锅体放平,锅内的米也要晃匀摊平,才测得准。




我就不是这样加水的[我想静静]手掌平放,水没过半边手掌即可[可爱]有跟我一样的吗[来看我]




小時候妈妈就對我講,煮米飯加水,手掌按米,水沒過手背就OK。我也是這樣教兒子的,剛開始,飯軟硬度剛剛好,後來,飯煮得越來越軟,[笑哭][笑哭][笑哭]因為兒子長大了,手掌也越來越寬厚了!




煮饭时要加多少水,用食指一节刚刚好,要是不管多少人吃饭都用食指一节来加水,那个人就一定是个大笨蛋,比如说:现在一个人吃饭可能只有三两米左右,米在电饭锅里只有食指的小半节,你加一节的水,会煮成什么样的饭?每个人都知道,又如果是十几人吃饭,大概是三斤米,米在电饭锅里也大概是食指的两至三节,你还是加一个节的水,又是什么样的饭?不用说也知道。煮饭加多少水,要看是多少米和什么米,什么样的人吃饭,有些米吸水多,有些米吸水少,用样多的,不一样的米加同样多少的水,煮出来的饭也不是一样的,用大脑来想着做各种各样事情才是真理。




完全不用,也不知道用指节去量,但大致上知道放多少水,都是刚好,像做菜放盐,不会去称,但一放都是刚好,凭经验凭感觉。




用嘴吹一口气,吹开水能看见米就行。至于用手指头量,懒得用。手指头量有个缺点,米吸收水分不一样,不是软了就是硬,用嘴吹开水见到米,这个正好。




如果你能像我从初中到高中,6年时间,都是自己拿饭盒,放好米和水,再放到食堂统一蒸饭。

你就会觉得,你的眼睛就是标准!想吃干点,稀点,绝对一步到位!




这只是煮米饭的一个大体加水法。在生活中很多人不是这样操作的,我就是其中一个。

大米产地不同用水有差异

大米产地不同吸水量也不一样。籼米就比梗米吸水多。南北方大米吸水程度也有差异。

都用食指一骨节水来煮米饭的话,会有时软,有时硬。必须根据大米来调整用水量。

喜食米饭软硬的程度决定加水量的多少,不能一概而论用食指一骨节的水

有的人吃米饭喜欢吃一粒一粒,不沾到一起的。有的人喜欢吃软塌塌的米饭,水的用量差距很大。

都用一骨节的水肯定不行。

煮米饭的锅大小和煮米饭的量也是决定米饭软硬度的因素

用一个较大的锅,做很少的米饭,就不适合用一骨节水做参考。那样米少水多,做出来的米饭肯定太软,有点像稠稀饭。

用深而细的锅做米饭也不用用一骨节水,那样米多水少,煮出来的米饭太硬,或者很难熟。


想吃软硬适中的米饭,加水加米都用杯量最准确

最好的办法是用杯量米、量水。

按比例加水。这样煮出来的米饭一般不会太硬或者太软。

我的经验是,吸水量大的米用2:3的比例,也就是,2杯米,3杯水。这样煮出来的米饭软硬度正好。

吸水量小的大米,按3:4的比例,也就是3杯米,4杯水。

再者喜欢吃稍硬点的米饭,用3:4的比例,喜欢吃软的米饭,可以用2:3的比例。

注意点

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看大米的吸水量,不知道的情况可以先按3:4做一次试试。

还有就是找一个适合你家人口饭量的杯子,我反复试过好几个,最后确定好哪一个,就可以一直用下去。这样每次你都能吃到软硬适中、香喷喷的米饭了。




小时候大人教的煮饭用手压水线就可以了,现在只需用手抓一把米握紧在手里一会,凭手感就知道到这种米煮的时候该放多少水




呃……这个方法,我今年夏天也是这么教我儿子的。

他暑假,我上班;他高中,我快退休。再不会煮饭,怕他以后找不到老婆。

咦,为什么哩?这和找老婆有什么关系?那不是现在都要求男孩子要会煮饭洗衣打扫卫生吗?另一面,老娘我要拼命挣钱供房供彩礼啊。没办法,顺应时代潮流哇。

我从基础开始教,那就是煮饭了,他问放多少水。我就是这么说的:食指一指关节差不多吧。

我美滋滋从食堂带两菜回家准备吃现成的饭。结果,他煮的饭烂得跟粥似的。

他再三保证是按我说的做的,让我百思不得其解,按说再怎样也不至于这么烂呀。

于是我又研究了很久,得出了一个结论:他的手指太长了。[大笑]

他的手指的确是长,我们认真比对后,发现比我这种小短手长出一大截,那么再用这种方法明显会多很多水,自然就不太适用了。

于是我跟他说:用最短的手指去量,然后再调整,次数多了有经验了就好了。

他说:怎的,你的意思是还想叫我多多煮饭喽?怎么可能…

我:?(不就是这个意思嘛,不行啊,不然你以后老婆嫌弃你怎么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骨节   食指   米饭   电饭锅   加水   水位   吸水   软硬   适中   手掌   大米   产地   手指   比例   经验   美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