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职工怎么调动?

行政事业单位在编人员调动,手续都差不多,只要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就可以办理调动:有接收单位;接收单位有空编并同意进人;原单位同意放人。

上述三个条件看起来简单,蕴藏着很大学问。

1、如果在辖区内或本级调动,相对较为容易。比如从乡镇调县区,从市某个单位调另外一个单位,因为不涉及到财政增加供给,操作起来相对简单,原则上只要有单位接收,接收单位领导同意并报县区领导批复,报编办审核备案即可完成调动,调动周期一般两三个月。

2、如果本辖区或本级逆向调动,难度有所增加。比如从自收自支到差额,从差额到全额,从事业编到参公或公务员,要转换身份必然涉及到财政增支以及编制增额问题,因此按规定都要过编委会,经过编委会研究同意后,才能调动。编委会的主任一般由地方行政主官担任,成员包括常务、组织部长、政府秘书长、财政局长、编办主任等主要领导,要过这些领导的手,没有一个领导牵头协调很难完成。加上编委会开会非常不容易,有的地方一年也就开两三次会,调动需要的周期也比较长。正常情况下,逆向调动从开始办理到最后报到没有半年以上根本办不了,有的甚至要等上一两年时间。

3、如果是跨区域调动,最为麻烦。编制之所以重要,与它的财政供养性质息息相关。因此,编制其实有地域性。你考取了这个地方的编制,换到另外一个地方是不被承认的。哪怕是从县里到市里,因为县市财政分立,两级编制也相对独立。因此跨区域调动,原则上要求主官签字,并经编委会研究同意才能完成,难度非常大,需要具备强大的推力才行。




事业单位职工怎么调动?

目前两种方式,一是借调,人走编不走;二是调离,编随人走。具体介绍下两者的流程。

一、借调

借调相对而言比较简单,也是目前普遍使用的一种事业单位人员调动手段。

自中央、省委巡视以来,要求不允许长期借调、严格规范借调程序,且一次借调时间不得超过3个月。目前借调现象有所改观,但仍然比较普遍。这种方式操作比较简单,只需要原单位和借调单位统一意见即可。

具体借调流程为:原单位召开班子会议,集体表决同意人员借调,形成会议记录或纪要,盖单位公章,一式三份,自留一份,另两份报组织部及借调单位。如要长期借调,每3个月要重新形成这么一份证明。

二、编随人走,直接调离

我亲手办理过几个事业单位人员的调动手续,其实一点都不复杂,我以乡镇政府事业编人员调至区直部门为例,简单说一下调动流程。

1.前期操作。这里有三个必备条件:①原单位要放你走;②要去的单位同意接收;③需要当地主要领导签字,比如区内调动,需要区委书记签字。

原单位和接收单位的工作做通了,主要领导签字这一步,一般由当地组织部长操作。

由接收单位与组织部门对接,组织部长再向主要领导汇报,请主要领导签字。这三个前期流程,是必须要走完的,要不然人事关系是无法调动的。

2.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开事业单位人员商调表,我们俗称“调令”,一式两份,分别给原单位和接受单位。有的地区需要你本人去送这两份“调令”,有的地区人社局直接就发给这两个单位了,用不着自己跑。

3.原单位和接收单位收到“调令”后,分别办理“减员”手续和“增员”手续。

4.原单位开具《工资介绍信》给接收单位,然后原单位就会停了该人员的工资、社保、公积金等一切待遇的发放。接收到位收到《工资介绍信后》,办好“增员”手续,你的关系就算是正式转到接受单位了。

三、如果想跨市调动

首先大家要明确一点,事业编只是在地级市组织部门、人社部门有备案,在其他省市是没有备案的,简单的说,其他省市并不承认你的事业编身份。这与公务员不同,公务员是都有备案。

所以事业编想要跨市调动是非常非常难的,不是一般的人脉背景可以操作的。以省厅从各地市选拔人员为例,第一个硬性标准就是要求必须为行政编,即公务员。

另外,针对事业编的遴选非常少,至少我连续关注了4年,只有一次事业编遴选。我们平常所说的遴选,只是针对公务员和参公人员,事业编没有资格参加。所以有的朋友说通过遴选,那就是在忽悠你。

最后,不管从哪调到哪,对于能力一般、没有关系的人来说,都是挺难的,程序和流程一直在,但调动的门槛也一直有。




第一、

到县人社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领取“事业单位人员商调表”一式X份(根据地区差异性,有可能是“事业单位调动人员呈批表”、“人才引进审批表“等等,具体以当地人社局的表格为主,可以事先问一下你的主管人事部门,是什么表格)。

第二、

现在要分成两层同时走,这样会快点。

第一层:填写”事业单位人员商调表“,到接收单位将商调表的“调入单位意见”和“调入单位主管部门意见”栏签字盖章。再到调出单位将商调表的“调出单位意见”和“调出单位主管部门意见”栏签字盖章。“调入组织人事部门意见”可先不盖章,不用管它。(在这里须要说明下,调入和调出单位主管部门都要开局务会议或主任会议研究同意吸收你进入单位/调出单位,调入单位和调出单位领导也要同意才可)

第三、

第二层:调入单位主管部门到机构编制部门办理使用空编,办理出“编制使用通知书”。

第四、

到时,凭着”事业单位人员商调表“、”空编使用通知书“、单位现实鉴定材料、调入单位主管部门的函(关于调入某人的函)到人社局办理调动手续。人社局负责办理事业单位人员调动的部门查看你的材料是否齐全,然后受理,开具”商调函“。

第五、

凭着”商调函“到调出单位主管部门人事部门办理调档手续,然后人事档案转移到人社局,人社局负责办理事业单位人员调动的部门会进行查档,如果没有任何问题,再开具“调动通知”或“商调函”到调出单位主管部门办理人事关系、工资关系调动。

第六、

凭着“调动通知”或“商调函”到调出单位主管部门办理人事关系、工资关系转移,调出单位主管部门开出介绍信到人社局和工资关系转移介绍信。

第七、

凭着调出单位主管部门开出“介绍信”到人社局和“工资关系转移介绍信”到人社局办理。人社局再开出介绍信到调入单位主管部门,把人事档案也转移到调入单位主管部门。调入单位主管部门再开具介绍信到所属事业单位(调入单位)。你凭这介绍信就可以到新单位报到了,恭喜你!

第八、

调入单位主管部门凭着人社局开具介绍信和工资关系转移介绍信为人社局、财政局,机构编制部门办理工资和编卡(编制实名使用通知书)

第九、

事情还未结束喔,你还有社保,公积金没有转喔。接下来你得自己继续办理。首先,你了解新单位什么时候缴社保和公积金(别到时新单位缴了,旧单位又没有帮你缴,你的关系又转出来,那么这个月你就漏了)。确认后,让旧单位到社保局和住建局报停,报停后,新单位到社保局和住建局报增,你的社保关系和公积金就转移过去了(公积金账号挂靠银行不同,可以申请提取,提取的话,去旧单位的住建局拿表申请)。




1.最重要的是你要找到一个接收单位,而且这个单位有你对应的编制

2.其次你的所在单位领导要同意,通过单位常委会(党组会)研究通过你的转任。形成会议纪要,报人社局审定。

3.人社局经过会议研究,出同意调动的提案报组织部,一般情况下组织部部长为人事调配会常务副组长,地区主要领导为组长,报组织部后,还会在审查,审查你是否符合调动条件,有没有违纪违规问题,有没有服务期未满的问题,如果没有一般情况下属于调动工作业务范畴不会为难,如果考虑到干部年龄结构等问题可能会不同意。如果地区内单位调入程序比较简单,填写人事调动调配表,上面需要所在单位,组织部,人社局,调入单位签字,当然还有你本人同意签字。人事调配会一般一个季度召开一次。

4.如果跨地区调入就比较麻烦了,还要报上级组织部们批准,他们程序和在下一级一样,时间会很长,少则一年,多则两年。

不过话说回来了,有一种叫特事特办,就看你了,说白了没有一个调动背后是简单的




事业单位干部职工调动分为逆向调动(差额财政向全额,自收自支向全额或者差额财政调动)、同向调动(全额财政向全额财政调动,差额财政向差额财政调动,自收自支向自收自支调动)、顺向调动(全额财政向差额财政或者自收自支调动,差额财政向自收自支调动)三大类,要实现逆向调动几乎不可能,顺向调动应该很好办理,毕竟能腾出一个编制,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一般都是同向调动。

事业单位职工调动程序其实很简单,你先找一个愿意接受你的事业单位,再说服单位主要领导愿意放人,然后去人社局人才交流中心开一个介绍信(调函),调动工作基本就完成了,剩下的编办、财局上编制和变换工资关系都是公对公。但是现实中真是这样的嘛?大错特错,比这要麻烦得多。

我大姐事业单位调动工作,折腾了将近一年,特别难办理。主要是调动工作要主管人社局常务副县长签字,教育、卫生系统跨系统调动和乡镇干部调到县城需要县长和县委书记初审后,上县委常委会决定,然后编办、财局签字和手续还要个人自己跑,没有一定人脉关系还是别想调动工作的事,太难了,比重新安排一个事业编要复杂的多。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用,欢迎大家讨论留言!




说简单非常简单,领导一句话就可以,说难也难,拎猪头找不到庙门。

1、事业单位调转程序

事业单位调转程序最根本的就是调令,也就是编委开出的调动介绍信,然后落户新单位即可,当然需要新单位有空余编制和原单位同意。


2、具体流程

一般都是某个单位出现空余编制时,由想调入的人向单位和编委提出调转申请,在调出单位同意情况下,编委召开会议研究决定是否同意调转和调转到什么单位,然后出具调动介绍信,同时调整人员编制并办理人员调转相关手续。

组织关系、工资转移、人事档案等一般都由接收单位相关人员拿编委调令到相关部门办理即可,不需要自己单独去做,也有单位让本人去做的情况,不过从程序上讲本人去做是不太好的。

3、关键

这其中最关键的就是编委的会议研究和之后的调动介绍信,其他相关手续都是以调转介绍信为基础办理的。一般来讲都是政府一把手担任编委办主任,同时还有一位常务副主任主持日常工作(就是大家常说的主任,但实际一把主任是政府一把手),编委会议都是政府一把手召开并主持决定的,所以只要实际的编委主任(政府一把手)同意,调转介绍信就很简单,那么调转就水到渠成,所以就看你能不能联系上政府一把手,当然不一定直接联系,你可以曲线救国。

4、其他

事业单位调转还需要注意一下人员的具体财政供养情况,一般原则上来讲,全额拨款内部、差额拨款内部、自收自支内部可以无障碍调转,相互之间一般是不能调转的,但随着机构改革的进行(成立大事业中心,其中既包括全额又包括差额和自收自支),这种情况在逐渐打破,不同供养情况单位之间在相互调转,但是编委编制登记上仍然是原供养方式,无法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事业单位   组织部   调令   介绍信   差额   全额   编委   原单位   职工   工资   财政   事业   单位   关系   简单   人员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