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改革方面,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如何改?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是乡镇七站八所的一种。所谓七站八所,就是指上级部门在乡镇的派出机构。像派出所、司法所、财政所、国土所、税务所、工商所、供电所、林业站、农技站、计生站等,都在其列。这些站所,除少部分是公务员或参公编制外,其它都是事业编制。按规定,从事行政执法的,必须是公务员或参公人员。在省市两级,编制尚且够用,到县乡两级,根本没有足够的行政编制人员承担行政执法职责。受编制的限制,乡镇只能用事业编制人员代行行政职责,七站八所的事业人员就是主体。这种情况,在过去尚且可以应付,随着经济发展和机构改革的变化,已然不适用形势的要求,改革势在必然。

目前,县乡两级的事业单位改革尚在酝酿当中。但参照目前已公布的省市县改革方案,已经可以看出改革的迹象。

1、职能相近的站所整合。比如农技站,农机站,水利站等,统一合并成立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城建站、经管站、房管所等成立经济发展服务中心;文化站、广播站等成立社会发展服务中心,经过整合组建综合服务中心,服务乡镇各项事业。

2、执法队伍统一归并。本轮机构改革,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是重点。目前,自上而下已经非常明确,省级部门原则上不再设专门的执法队伍,行政执法的职能主要由市县两级承担,设区市和市辖区只设一个执法层级。在乡镇,逐步实现一支队伍执法。原来分散在各个派出机构的执法队伍,将被整合到一起,成立综合执法机构行使执法权力。

3、相关站所将被撤销。像计生站,由于计生职能的转变,将被取消,同时在综合服务中心设立人口健康监测岗位代替原有的计生工作。

4、部分站所面临改革。本轮机构改革,行政类事业单位将被取消,剥离行政职能收归机关,或整合到其它职能相近的行政机关。今后,除执法类机构外,不再单设或增设行政类事业单位。涉及到乡镇,像财政所、国土所等原来是参公性质(有的地方是行政)的站所,必须进行改革。类似的站所,由于承担着乡镇重要职能,剥离行政职责肯定行不通,只能转行政。由于行政编制有限额管理,拿不出多余的编制用来置换,类似站所的转制,仅仅只是机构转行政,不涉及人员编制和身份的改变。因此,除极少数人因为岗位需要随职能划转置换为公务员外,其余绝大部分人员均将保持参公身份不变,直到退休编制核销。




编制性质不变,机构并入乡镇农业服务中心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是乡镇七站八所的一种。所谓七站八所,就是指上级部门在乡镇的派出机构。像派出所、司法所、财政所、国土所、税务所、工商所、供电所、林业站、农技站、计生站等,都在其列。这些站所,除少部分是公务员或参公编制外,其它都是事业编制。按规定,从事行政执法的,必须是公务员或参公人员。在省市两级,编制尚且够用,到县乡两级,根本没有足够的行政编制人员承担行政执法职责。受编制的限制,乡镇只能用事业编制人员代行行政职责,七站八所的事业人员就是主体。这种情况,在过去尚且可以应付,随着经济发展和机构改革的变化,已然不适用形势的要求,改革势在必然。

目前,县乡两级的事业单位改革尚在酝酿当中。但参照目前已公布的省市县改革方案,已经可以看出改革的迹象。

1、职能相近的站所整合。比如农技站,农机站,水利站等,统一合并成立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城建站、经管站、房管所等成立经济发展服务中心;文化站、广播站等成立社会发展服务中心,经过整合组建综合服务中心,服务乡镇各项事业。

2、执法队伍统一归并。本轮机构改革,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是重点。目前,自上而下已经非常明确,省级部门原则上不再设专门的执法队伍,行政执法的职能主要由市县两级承担,设区市和市辖区只设一个执法层级。在乡镇,逐步实现一支队伍执法。原来分散在各个派出机构的执法队伍,将被整合到一起,成立综合执法机构行使执法权力。

3、相关站所将被撤销。像计生站,由于计生职能的转变,将被取消,同时在综合服务中心设立人口健康监测岗位代替原有的计生工作。

4、部分站所面临改革。本轮机构改革,行政类事业单位将被取消,剥离行政职能收归机关,或整合到其它职能相近的行政机关。今后,除执法类机构外,不再单设或增设行政类事业单位。涉及到乡镇,像财政所、国土所等原来是参公性质(有的地方是行政)的站所,必须进行改革。类似的站所,由于承担着乡镇重要职能,剥离行政职责肯定行不通,只能转行政。由于行政编制有限额管理,拿不出多余的编制用来置换,类似站所的转制,仅仅只是机构转行政,不涉及人员编制和身份的改变。因此,除极少数人因为岗位需要随职能划转置换为公务员外,其余绝大部分人员均将保持参公身份不变,直到退休编制核销。

总的来说,很多乡镇事业人员期望通过此次改革转变身份置换为公务员,不现实

我是小公,专注体制问题解答,感兴趣或有疑问的可以关注我,私信交流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公益性事业工作,面对新时代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的一些情况和问题,作为从事多年乡镇基层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这几年发展缓慢,究其原因如下,其一,乡镇农技部门隶属于乡镇政府,很多专业技术人员被借调到其他部门,从事和农业技术推广无关的工作,其专业知识白白浪费,很多乡镇甚至没有专业技术人员。其二,一直以来由于试验、示范、推广的经费不足,致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发展缓慢,大部分高新技术只是停留在市级以上的试验示范和研究。其三,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人员少、知识老化,不能及时再更新新知识、新技术。其四,近几年来,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人员多,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群众多数是老年人,他们的思想意识落后,对学习新技术、使用新技术的积极性不高,对高新的经济作物种植更难以接受。

首先,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立基层推广机构为主的专业推广机构与群众性科技团体相结合的推广服务体系,为完善市场经济下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作为重要补充的民间服务性科技组织,必须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加快发展基层推广机构和各种民间合作社、协会等团体组织,以及各地的种植大户。

依据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民间技术服务组织,建立起上下相通、左右相连、设置合理、运转高效的农业推广体系,从而保证能将农业新技术及时地引进、示范、推广,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但要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除政府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外,还要抓好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建设。

其次,建立完善的专业技术队伍、健全农业技术推广管理制度、落实农业技术推广责任,提高推广技术和致富信息的来源渠道、服务能力、技术宣传等,营造一个热衷于农业新技术推广的良好氛围。同时本着自愿合作、平等的原则,发展由农民群众自愿组织的民间科技服务团体组织,它是最能直接代表群众的切身利益,能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第三,建立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网点。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种植大户应运而生,他们也是农业技术推广的主力军,也是农业技术推广最具活力的突破口,他们承包大面积土地耕种,如果利用先进农业技术,得到好的收益,在农村会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既富裕了自己,也起到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因此在全镇范围内每个村有目的地选择3-5户(或更多)种植大户担任村级农业技术推广员,作为农业技术推广试点户,利用他们的资金、场地优势,用项目推广资金进行适当补助和指导,并由县乡农业专业技术人员跟踪指导。这样以点带片,进行示范面对面、效果看得见式的推广,使推广项目技术很快传到群众手中,用于大面积生产。

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把“号召农民干”变为“干给农民看”创建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园区,就是要给农民树一个样板,通过示范园区中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自己干,让农民亲眼目睹示范种植效果,吸引农民照着学、跟着做,使高新技术尽快尽可能多地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这种示范式推广模式很受农民的欢迎。

第四,搞好农业技术宣传工作,在农业技术推广三要素中,“农民”即人的因素至关重要,在部分农村经济不发达、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经济基础薄弱,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科技意识淡薄、思想比较保守、接受新生事物慢、种植观念陈旧、担不起经济风险,这就要求搞农业推广工作的人员,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标语、建立QQ群,培训会等多种形势的宣传方式,加强对农业新技术的宣传,让农民认识农业技术、了解农业技术、关心农业技术、支持农业技术、使农业技术在农民心中生根发芽,再对农民因势利导,用科技知识武装农业。改变他们的小农经济思想,提高他们参与农业技术的自觉性、主动性;在农闲季节,多举办一些针对性强、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农业新技术培训班,农忙季节农业技术人员走上田间地头,实地开展技术培训,让农民亲身感受先进农业技术的巨大作用。

第五,搞好农业技术信息服务、提高新技术传播速度现在是信息时代,农业技术推广也离不开信息支撑,如何更快、更好、更准确地获取相关信息,及时为民间合作社、协会等团体和种植大户提供农业新产品、新技术、市场需求、产品购销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等方面的信息内容,服务好农民、引导农业技术推广全面发展,并应组织编写农业技术手册,提供给农民,并设立本地农业技术服务联系电话,定期发布农业新产品、新技术信息,通过多渠道丰富信息来源,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和有效性,通过信息服务,拓宽推广视野,积极引导广大农民运用农业新技术。推广人员要加强培训学习,更新思想观念二十一世纪是知识时代,需要大批一人多岗、一岗多能的复合型、适用型、创造型人才,农业新技术能否顺利地普及推广与是否拥有相应的技术人才密切相关。现代化的技术,必须是掌握现代化知识的人来推广,因此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要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必须将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放在首位,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要坚持政治思想教育与职业道德相结合,业务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相结合。

总之,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要做到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实际推广时能讲解、能指导、会排难,会现场示范,从而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不断更新新知识、新技术,准确把握时脉搏,是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更上一层楼,促进农村经济高速发展。

事业单位改革,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会如何改?看完心里有数了!

编制性质不变,机构并入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是乡镇七站八所的一种。所谓七站八所,就是指上级部门在乡镇的派出机构。像派出所、司法所、财政所、国土所、税务所、工商所、供电所、林业站、农技站、计生站等,都在其列。这些站所,除少部分是公务员或参公编制外,其它都是事业编制。按规定,从事行政执法的,必须是公务员或参公人员。在省市两级,编制尚且够用,到县乡两级,根本没有足够的行政编制人员承担行政执法职责。受编制的限制,乡镇只能用事业编制人员代行行政职责,七站八所的事业人员就是主体。这种情况,在过去尚且可以应付,随着经济发展和机构改革的变化,已然不适用形势的要求,改革势在必然。

目前,县乡两级的事业单位改革尚在酝酿当中。但参照目前已公布的省市县改革方案,已经可以看出改革的迹象。

1、职能相近的站所整合。比如农技站,农机站,水利站等,统一合并成立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城建站、经管站、房管所等成立经济发展服务中心;文化站、广播站等成立社会发展服务中心,经过整合组建综合服务中心,服务乡镇各项事业。

2、执法队伍统一归并。本轮机构改革,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是重点。目前,自上而下已经非常明确,省级部门原则上不再设专门的执法队伍,行政执法的职能主要由市县两级承担,设区市和市辖区只设一个执法层级。在乡镇,逐步实现一支队伍执法。原来分散在各个派出机构的执法队伍,将被整合到一起,成立综合执法机构行使执法权力。

3、相关站所将被撤销。像计生站,由于计生职能的转变,将被取消,同时在综合服务中心设立人口健康监测岗位代替原有的计生工作。

4、部分站所面临改革。本轮机构改革,行政类事业单位将被取消,剥离行政职能收归机关,或整合到其它职能相近的行政机关。今后,除执法类机构外,不再单设或增设行政类事业单位。涉及到乡镇,像财政所、国土所等原来是参公性质有的地方是行政的站所,必须进行改革。类似的站所,由于承担着乡镇重要职能,剥离行政职责肯定行不通,只能转行政。由于行政编制有限额管理,拿不出多余的编制用来置换,类似站所的转制,仅仅只是机构转行政,不涉及人员编制和身份的改变。因此,除极少数人因为岗位需要随职能划转置换为公务员外,其余绝大部分人员均将保持参公身份不变,直到退休编制核销。总的来说,很多乡镇事业人员期望通过此次改革转变身份置换为公务员,不现实。




越改是越精简了,政府应该把乡镇农技推广工作重视起来,加大经费的投入,人才的引进。而不是一味地削减经费,简单合并。农技推广事关三农发展,国计民生,只有做好了三农才有希望。




此次事业单位改革,根据有关精神,将充分给乡镇赋权!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在改革之前属县级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派出机构,以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管理为主,人、财、物由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统管,乡镇人民政府管理只是进行属地管理。

在改革后,乡镇设置公益类事业单位---农业综合服务站,综合服务站内分设农业、水利、林业、果业、畜牧兽医、农机监理等涉农办公室,由乡镇人民政府统一管理,这些部门的人事、财务、资产等全部由乡镇人民政府管理。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名称各地并不一样,四川广元以前习惯上叫农技站,是乡镇的七站八所之一,它只局限于种植业生产的相关业务指导、服务及管理,长期属于乡镇与县农业局共管的事业单位,只是不同时期管理权限上存在一些调整。

最近几年开展行政体制改革,市县先后对农业、畜牧、农机、农委等合并成立了农业农村局,区县随后将由多个部门分权管理的原乡镇农技站、畜牧兽医站、林业站、水务站等事业单位进行整合性改革,乡镇先后建立了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有的区县叫产业办),管理上各乡镇也有一些细微的差别。大一点的乡镇还保留有畜牧兽医、林业和水务站的牌子,并新增设了农产品安全监管站。所有这些业务站的工作和对外事务,都受制于该乡镇的农业服务中心的统筹安排与协调。

在我看来,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就等同于农业技术推广站。这就是我回答“事业单位改革方面,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如何改”的提问内容。当然,不同地区的情况不一样,肯定都存在各自的特殊性,但广元市的改革方法还是值得借鉴的,而且改革两年后该机构的工作运转情况井然有序。




感谢悟空问答和您的提问!

事业单位改革正在持续进行,乡镇农业站如何改,我来回答您的问题。

就我所了解的比如吉林、辽宁、河北等省份,将组建一个大的服务中心,内设农业、林业、水利等,将其整合,便于管理和工作。由于公益属性为公益一类,所以,编制认为全额补款事业单位,但农业还有林业、水利原有关系是垂直管理,也就是其编制在县级主管局,此次改革后将统一划转到乡镇政府。

我是职场助力Runner,希望回答的问题能够帮到您。欢迎关注@职场助力Runner。




我镇在上一轮机构改革中已经整合相关站所,设立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财政全额拨款,实行双重管理。




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公益事业,当前存在基层农技推广人散、线断的局面,没人、没钱没机构。今后如何改革我认为除增加资金和人员支持外,更重要的是如何加强基层农技推广工作与农民的技术推广链接,如何实现科学实验示范与推广工作。减少或杜绝一些经营单位为了利益而作的忽悠农民的实验与推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技术推广   财政所   乡镇   事业单位   农技站   农业   农业技术   职能   新技术   服务中心   队伍   农民   行政   人员   机构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