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不要为难子女,也不要为难自己”你怎么看?

公公60岁,经常喝酒,有一次喝酒后耍酒疯,被二哥打了一巴掌,他就直接跪在了二哥面前,怎么劝都不起来,一边哭一边骂儿子不孝,全村都听见了。

公公年轻的时候很勤劳,也不酗酒,儿子们都很尊重他。

他们家很穷,6年前,都还只有一个土墙房子。过年的时候,一家老小窝在一个破破烂烂的土房里,想想都很心酸。

17年大儿子家开始自建新房,让公公帮忙,并答应给他100块一天,公公很积极的帮着干活。

可是房子建好了,说是给公公的工钱却一直没给,公公为此没少暗示。

但大儿子说,他修房子欠了很多钱,暂时没钱给他,房子修好了也是给他们住的。因为大哥他们常年在外打工,也很少住。

公公虽然当时没说什么,但心里已经非常不满了。所以就开始借酒撒气,各种作妖。

他还老是说他要退休了,所以就不干活了,买了3只羊,每天放羊,晒晒太阳。

更让人气愤的是,他开始酗酒,经常喝醉。三个儿子都出门工作,他一喝多了就和婆婆吵架,吵气了还出手打人。

婆婆不仅要干各种农活,还要帮两个哥哥家带孩子,非常辛苦。哥哥们都出门打工,家里有两个留守儿童。

有一次,侄子哭着打电话过来,说他爷爷又喝醉了,用棍子追着奶奶打,不知道打到哪里去了,两个孩子哭得撕心裂肺。

几兄弟急疯了,赶紧打电话找村里人帮忙,好在村里人说,已经是劝开了,没事了。

这事让几兄弟无比气愤,老公常说,有这样的父亲是他们的悲哀。

为了让他们安心的过日子,不要在闹腾。几兄弟商量后凑钱把答应给他的工钱给了,也让他承诺不再酗酒,不乱打人。

本以为事情就这样结束了,哪想到,才过了一个月,婆婆又打来电话,说公公又喝醉了酒,把她的手打折了。

几个儿子听了火冒三丈,当即赶回了家。二儿子质问他,问他是不是疯了,他跳起来就开始骂,说几个儿子只知道关心妈,什么都护着妈,不管他死活。

说些说着,又咆哮着朝婆婆那边去,婆婆吓得摔在地上。二儿子一下子冲过去,拉住公公就是狠狠的一巴掌,把他打了滚在地上。

我们正在震惊中,公公马上爬起来,扑通跪在了二儿子面前:“儿子打老子了!不孝子,我给你磕头了!”

一直哭天抢地,哭了半个小时,全村的都来看热闹,我把他撒泼的样子录了下来。

儿子们实在不放心把孩子和母亲放在老家,所以第二天一早,公公还没起床,就带着孩子和婆婆走了。

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都没有联系他。只是向村里人打听到,公公开始每天坐门口骂?

后来开始哭,也没钱买酒了,每天自己煮土豆填饱肚子。

再后来,他就各处跟人说他错了,让他们帮忙联系,让婆婆回去,他保证不再喝酒了。

我把他撒泼的视频发回去,让邻居拿给他看,他看了自己扇了自己两巴掌。

他说他是感觉儿子们都成家了,他应该享福了,但感觉儿子们对他都不够好,让他过得不体面,连答应给他的钱都要他闹了才给。每次吵架,儿子们都护着婆婆,从来不帮他。所以才想折腾,引起他们的注意。

但现在也感觉,儿子们有这样的父亲挺倒霉的。

他每次打电话求婆婆回去,婆婆都没有答应,婆婆说要跟他离婚。

为了挽回儿子和婆婆的心,公公开始变得勤劳,仿佛又回到了年轻时候的样子。

村里人都说这个老头终于开窍了,酒真的是个害人的东西。一年后,婆婆终于又回到了她朝思暮想的家。

现如今,公公完全像变了个人一样,对婆婆百依百顺,儿子们回家过年,也是他张罗着做菜。

一家人终于可以开心过年,儿子也反思了自己的问题,答应老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人老了是很敏感的。

所以我觉得,“人老了,就不要为难子女,也不要为难自己”,这话非常正确。

所谓尊老爱幼,要小的尊敬老的,老的也得疼爱小的。人和人之前都是相互的,你对子女好,他们自然也会对你好。

人到老年,老是为难子女,会让自己陷入不好的境地:

1.太过作妖的老人,往往会让子女身心疲惫,再好的亲子关系都会被磨灭;

2.作妖的同时,伤害的不仅仅是子女,对自己的伤害也是巨大的,心情长期压抑,对身体伤害很大。

3.老都老了,难为子女只会给他们留下不好的印象,本来对你充满感激,最后都会变成讨厌。

大家赞同吗?




95岁大爷,被儿媳照顾了31年,却给大女儿20万,帮外孙买车,大儿媳认为这钱应该给她,把老人告了,老人哭着说:只有父母告子女,子女不该告父母。没想到,大多数都支持儿媳。

雷大爷是湖南人,和妻子生了5个孩子:3个儿子和2个女儿,因为子女多,家里生活穷困潦倒。

31年前,妻子也因病去世,大爷一个人过的十分节俭,没想到,在他95岁时,

因为孩子多,家里条件一直都不好,没想到,在老人95岁时,他的2间砖瓦房居然拆迁了。

随后,大爷有了105万的存款,还有一套房,苦了一生,原本以为以后他就能过几年幸福日子,安享晚年了。

没想到,大儿媳小晚突然起诉他,把他告上法院,这让大爷十分气愤,在他看来:只有父母告子女不孝,子女是不能起诉父母的。


为何小晚突然要起诉老人呢?毕竟老人已经95岁,身体和心理都十分脆弱。

大爷哭着说:他早年在学校做保安,打扫卫生,工资只够吃喝,没积蓄,就只有2间房换了105万,可小晚却说钱是她的。

难道是小晚家里条件不好,才想起诉大爷,要钱改善生活吗?

大爷的2女婿冷笑着说:不是条件不好,小晚一家是所有子女中条件最好的。

原来,大爷的大儿子在村里开诊所,条件十分优越,建了一栋7层楼房,也面临拆迁,只要一拆,至少都有几百万,可以说是村里的首富。


既然大儿子条件这么好,大儿媳为何还要争这105万呢?

为了弄清楚事情的真相,2女婿带着大家来到大儿子家,大儿媳开门见山的承认:就是我起诉的。

因为自从婆婆去世后,就由她来照顾老人,至今已经照顾了31年,每天给老人做饭洗衣,该尽的孝道她都尽了。

可老人一拿到钱,就先给他大女儿20万,一分钱没给她,让她心里很不舒服。


老人的钱是他自己的,他给自己的女儿也无可厚非,怎么能因为给了女儿钱,儿媳就要起诉老人呢?

大儿媳突然情绪激动,拍着桌子气愤的说:拆迁的房子是我的,所以这笔钱应该是我的,老人不该私自把她的钱给别人。

房子写着老人的名字,钱也是直接转给老人,大儿媳为什么说房子是她的呢?

原来,那还是80年时,老人带着2个儿子,3人一起出钱出力,修建了3间红砖房。

88年时,2个儿子都各自成家,住在一起不方便,老人就提出分家,于是,3人一人分得了一间红砖房。


小晚和丈夫生了孩子后,一间房不够住,就把她们分到的这一间,又扩建了几间,只是当时没多想,扩建后写的还是老人的名字。

而拆迁的2间房子,刚好是老人那间和小晚跟丈夫分到的那间,所以在她看来,105万中应该有她的一半。

再加上,拆迁的前2次公示中,都写了小晚和丈夫的名字,可第3次,也就是最后一次公示时,却去掉了她和丈夫,只留老人的名字,所以钱就都打到了老人那里。

老人拿到钱后,就通知了他的大女儿,第二天一大早,大女儿就带着外孙过来,把老人接去她们家住了。

说到这里,小晚更气了,因为之前除了她都没人管老人,老人大女儿和外孙几乎都不来看一眼的。

可现在,大女儿把老人接回家后,老人就给了大女儿20万,大女儿拿着钱,立刻给她的儿子买了一辆车。


这下激怒了小晚,在她看来,老人是拿着她的钱,给他自己的外孙买车,而且连招呼都不跟她打。

大女儿却理直气壮的反驳说,房子是老人的,钱也是老人的,她作为女儿,也有继承权,拿20万是很正常的。

在她看来,是小晚想一个人霸占老人的钱,不想分给其他的兄弟姐妹。

小晚气的大骂大姑子不要脸,出嫁的女儿还回娘家要钱,两个女人吵得不可开交,这个房子,到底是谁的呢?


小晚带着大家来到拆迁的房子前,她一间一间的指给大家看,并且还能详细的说清哪间房是她哪一年建的。

2女婿反驳说:老人拆迁的房子,就是他自己以前的老房子,并不是小晚建的那几间。

小晚却坚持说:就算老人拆迁的只有那2间老房子,其中有一间也早已分家给她,这笔钱还是应该有她一半。

其实,小晚说的很有道理,如果已经分给她了,那肯定应该有她一部分的钱,没想到,关于分没分家,却又有不同的说法。

大女儿说:老人有3间房,他自己住一间,给2个儿子各住一间,只是借给他们住了30多年,并没有说分家把房子给2个儿子。

2女婿也跟着表示,他也不知道分家的事,从没听老人说过。


大家又找到了老人的2儿子,毕竟他当初也住了其中一间,而且也扩建了,不过,他比小晚聪明的是:

扩建后办了土地证,没有写老人的名字,而是写他自己的,因此,他单独拿到了拆迁的钱。

既然2儿子已经用那一间房拿到钱,应该能证明当时是分家了的。

没想到他却支支吾吾的说:是有分家这么回事,但老人只是口头说说,并没有写协议,所以,房子还是老人的。

小晚忍不住和2儿子吵了起来,明明一人分一间,2儿子用那一间换到了钱,现在却翻脸说没分。


大女儿也冲过来指责小晚不孝,说她虽然照顾老人几十年,却照顾的并不好,吃的不好,住的不好……

几个人吵成一团。

大儿子单独告诉大家:是他跟小晚一起起诉老人的,原本他也不想跟年迈的老人对簿公堂。

可老人和其他姊妹都不讲理,明明把房子分给他了,他也扩建了,现在却说没分家,只把房子借给他住了。

在大儿子看来,自己有证据,上法庭他肯定会赢,但赢了后,他也不会怨恨老人,会继续赡养老人的。


第二天,大家见到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说前2次公示,只是摸底调查,所以写了老人和大儿子大儿媳的名字。

最后还是要以土地证为准,土地证上写的是谁老人的名字,钱就要给老人。

事已至此,小晚却仍然无法接受,她坚持说一间房子是她的,可老人并不认同,和小晚吵了起来。

看着老人和姊妹们围着小晚争吵,大儿子不满的站出来说:他可以发誓,当时真的分家了,是老人以抓阄的方式,3个人抽的哪间住哪间。

老人气愤的指着大儿子说:什么时候分家的?我怎么完全不知道?那间房子我只是借给2个儿子住,不是分给儿子的。


真相到底如何,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了,可老人毕竟95岁,一大把年龄了,在这样争执下去,或者起诉,万一有什么闪失,谁都不好负责人。

于是,大家劝大儿子退一步,毕竟是自己的父亲,就算拿到胜诉又怎么样?

大儿子叹了口气,选择妥协,虽然小晚还不愿意,但他会回家劝小晚撤诉。

老人这才满意的说了一句:手心手背都是肉。

最后,大家问老人怎么处理剩下的钱?老人坦然的说:如果子女孝顺他,他就把钱分给子女,如果子女不好,他就把全部钱捐了。


至于大儿子大儿媳,他则气愤的说:不会给他们一分钱。

大儿媳照顾老人30年,换来的是一肚子气,大儿子心里也不舒服,可他还是为了挽回亲情,做出妥协。

有人说:人老了,不要为难子女,也不要为难自己。这句话还是有一定的道理,就像文中的老人,已经95岁,还是为难自己,为难子女:

1:30年前,3人共同修建的房,抓阄一人分一间,这是明摆着的事,在农村也很普遍,这就属于分家。

2:2个儿子拿到房,都选择扩建,老二聪明,扩建后改成自己的名字,所以换到了钱,老大还写着老人的名字,最后一分钱没拿到,还落得个不孝的名声。

3:分没分家,老人心里最清楚,他却一口咬定没分家,真正的目的,不过是看大儿子条件好,想帮衬其他条件不好的子女。

4:子女们也都明白老人的用意,所以也都跟着改口,一致表示没分家,就连2儿子也支支吾吾,说分了但没写协议,不算数。

农村分家,普遍都是口头说说,有几个会写协议呢?


老人这么做,看似维护条件不好的子女,却也寒了大儿子一家的心,他自己心里又能好过吗?毕竟大儿子一家照顾了他几十年。

所以说,人老了,不要为难子女,子女有子女自己的生活,也不要为难自己,过好自己的晚年,做一个让人敬爱的老人。

其实,小晚赡养老人多年,邻居们看在眼里,都说她孝顺,可由于丈夫软弱,她的性格就比较强势。

遇到事都是她出面解决,却落得个泼妇的骂名,还被常年不回家的大姑子指着鼻子骂不孝,真的是心酸。

最后:

有人说,大儿子条件好,本就不应该跟老人争,让老人帮衬其他姊妹很合理,你认为呢?




我姨婆七十二岁过世,下午过世,第二天早上就下葬办完了后事。对于姨婆的去世,儿女们伤心归伤心,心里还是不由得舒了一口气。

姨婆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在将近二十年的老年生活,把儿女的耐心和亲情都作没了。在姨婆去世前的一个月,大儿子跪在她床前哭道:“妈,你再这样作下去,你不死我都得死了。

过度劳作,让儿女背上不孝的骂名

姨婆六十岁的时候,三个儿子都相继结婚了,两个女儿也已出嫁。六十岁多岁的老人,在农村都得带孩子,或者在田里干活。

姨婆也不例外,她喜欢种菜卖菜。但是和其他老人不同的是,其他人会根据身体量力而行,毕竟年纪大了,不能像年轻人那样干活。姨婆干活是非常卖力,说披星戴月一点也不为过。早上四五点出门,中午可以干到两点不回家吃午饭,晚上经常带着手电筒干活

这种劳动强度就算年轻人也受不了,几个儿女都劝她,现在家里负担没有那么重,不需要干那么累赚钱,种点青菜够家里吃就行了。

其实儿女都担心这种劳动强度,姨婆的身体受不了,生病了老人难受,儿女也跟着受罪。

姨婆种菜不是为了吃,主要是为了卖钱。姨婆家住在县郊,每天她都要挑一担青菜到市场卖。她非常爱钱,把卖菜的钱全部存起来了。

其实姨婆的存款比儿女都多,她只是爱存钱,只有钱才能给她安全感。对于儿女的劝阻,她从来听不进去。

姨婆和大儿子住在同一个村里,两个儿子在外地工作,女儿嫁到了县城。村里人看到姨婆这样不要命的干活,都觉得是儿女不孝顺。肯定是做儿女的不肯给老人钱,才让老人这么大年纪了,还每天不顾白天黑夜种菜卖菜为生。

村委的干部,还因此找上姨婆的儿子,让他们要尽到赡养老人的义务,不能让年迈的老母亲老了还受苦。

其实几个儿女经常都会给姨婆钱,不卖菜,生活也不成问题。对于村里人的闲言碎语,儿女都觉得脸上无光,也很无奈。

姨婆的娘家人舅舅们也教育起几个儿女,舅舅说:“你们现在长大了,能赚钱了,也不能忘了一个妈啊。你们小时候兄弟姐妹多,你们妈妈辛苦干活赚钱养家是没有办法的事,现在你们都有本事赚钱,怎么还能让妈妈做得那么辛苦?太不孝了啊。”

儿女们是有苦难言,好好劝姨婆,她不听。理论,吵架也不起作用。几个儿女觉得姨婆因为以前穷惯了,哪怕现在不缺钱,也以赚钱为乐。商量之后,大家决定每人每个月凑五百元。老大住在县城,回家十里路,其他儿女在外地。大家决定由老大每月定时给姨婆2500元,条件是不能再种菜卖了。

姨婆得知自己每个月领退休金一样有2500元,也答应了儿女,不再像以前那样干活,只种些自己吃的青菜就好了。

于是儿女开始每个月给姨婆2500元。过了段时间,老大到家里看姨婆,天已经黑了,姨婆没回来。老大在家里等了将近一个小时,姨婆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

面对大儿子的责备,姨婆直说自己拿了钱没有再新播种,现在打理的都是以前种下的菜,就这样丢了也怪可惜的。

大儿子说:“妈你再这样不要命干活,让我们做儿女的脸面往何处放?我们现在每月给的钱比你卖菜的多,你就消停消停吧。不是不让你种菜,你得看看时间,到点就要回家吃饭。”

姨婆信誓旦旦处理完这批菜,绝不再种了。接下来几个月,姨婆看起来改了很多,她会抽空到老大家,跟大儿媳妇一起包饺子做饭。其他在外地的儿女打电话她也能接到了。大家都觉得姨婆已经改变了。

大概半年后,大儿子在街上买东西的时候,遇到村里的大婶。大婶见到他,用非常夸张的语气说:“你妈真是老当益壮啊,太能干。每天有菜卖不说,今年还村里人租了一亩田种甘蔗。她一老太太,赚那么多钱干啥,也花不完。”

老大回家偷偷地回家几次,发现姨婆田里种满了青菜、黄豆,莲藕还有甘蔗,每天依然早出晚归,经常去卖菜。

几个儿女轮番给姨婆打电话,姨婆被发现后,干脆也不隐瞒了。直接让儿女不要管她的事,她能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就算自己病了,也是被儿女经常这样责备她气病的,而不是劳累病倒的。

儿女们一气之下,中断了每个月给姨婆的2500元。告诉姨婆如果执意要干活,累倒了病倒了让她自己出钱医治。

姨婆也很强硬地说自己生病不会让麻烦儿女来看。

瘫痪后的姨婆,日夜不停折磨儿女

姨婆的劳动强度,最终害了她自己。那年冬天,姨婆又跟往常一样,早上天寒地冻,六点不到就到菜地里摘菜,准备挑去市场卖。

早上八点多老大上班的时候接到电话,是村里人用姨婆手机打的。她到去自家菜地的时候发现姨婆倒在地上,人还有意识,但是动弹不了。

姨婆就这样中风了,在医院治疗一段时间后,有一半身体动弹不了。医生嘱咐全看后期康复训练,训练得好,还是有可能站起来的。

出院后,大儿子先把姨婆接到了自己家里。因为两人都要上班,几兄妹花钱请了住家保姆照顾姨婆。

保姆做了一个月就坚决要辞工走人了,老大一家人都被整奔溃了。

因为姨婆太能闹腾了。按保姆的说法,姨婆有一半身体能动,按理说只要吃喝端到面前,上厕所搀扶,帮她洗澡穿衣服就可以了,哪怕白天做饭搞卫生也不算累。

但是姨婆跟保姆照顾过的其他人都不同,她没一刻消停的。一会要喝水一会要吃东西,刚上完厕所没几分钟又得去。保姆好不容易坐下来休息,姨婆又指使她干这干那。保姆离开姨婆的视线范围去做事,姨婆又不停呼唤。

好不容易等老大一家回来,还没等保姆抱怨,姨婆就开始告状,说保姆没给她吃的,没扶她上厕所。

第二天老大就在家里安装了摄像头,才相信保姆说的话。

晚上大家都睡觉了,姨婆精神特别好。一个多两个小时,就要唤人,一个晚上要起来三四次。她声音洪亮,吵得一家人都睡不好。

老大和妻子要上班,孙子上初中,晚上睡不好,白天头痛无精打采。保姆更加痛苦不堪,白天黑夜对着老太太。

老大妻子跟他吵架,坚决不同意让姨婆住在他们家。老大头痛不已,这时保姆也提出了辞工。

老大向弟妹们抱怨,抱怨多了,弟妹心里多少都对老大有点意见。

大女儿是学校的老师,趁着暑假回来,在姨婆家里照顾她。亲自照顾了姨婆,大女儿才知道老大没有说一句假话。一个月多月走了三个保姆,大女儿也被折磨得瘦了一大圈。

姨婆瘫痪的三年,是住在自己家里。白天请了保姆照顾,保姆的工资跟住家保姆一样高,不过晚上她就回自己家。晚上由老大下班回来照顾。大儿媳妇周天接替老大,让老大能回家睡个好觉。

大女儿寒暑假回来照顾姨婆,二女儿每年抽年假回来两次,每次半个月。二儿子和三儿子一到节假日就回来照顾姨婆。

儿女照顾姨婆心力憔悴,每次离开,都要好长时间才能缓过来。但是谁也没讨到好。

姨婆的口风不好,总要在照顾她的儿女面前,说其他儿女的不是,埋怨他们对她不好,照顾不佳。开始兄妹间产生了嫌隙,后来知道姨婆的作风,他们才重归于好。

就连村里人和亲戚都怎么愿意来看望姨婆。姨婆每天晚上的叫唤,不但影响了自己家里人,连住在左右的两户人家也抱怨,他们晚上也经常被吵醒。

但凡有人来看望,姨婆总要抱怨儿女不好。可是大家都看到姨婆吃得好,穿得干净,身上一点异味也没有。

姨婆过世的第二天,儿女按最简单的方式办理了后事。他们觉得姨婆生前他们都已尽到孝心,每个人都累得脱了一层皮,再也没有精力大肆操办。亲戚朋友也没有说闲话的。

所以,人老了,不要为难儿女,也不要为难自己,讲得非常有道理。

为难儿女,就是为难自己;为难自己,也是为难儿女。人老了,尽量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让儿女能放心为自己的小家庭奋斗,就是对年轻人最好的帮助。




人到老年,能做到不为难子女,不为难自己,那绝对是一个自尊自爱、律已律人、讨人尊重的睿智老人。

所谓不为难子女,就是能够设身处地为子女着想,尽量不给他们出难题,提出一些额外要求,让他们作难。

一般来讲,子女对父母都是有求必应,尽量满足的。如果超出了子女的能力范围,那就有点为难子女了。我熟悉的一位老人,老伴刚去世,他就要求住在邻近小区的女儿搬回陪住。此时女儿的小孙女才两岁,急需人带;儿媳妇又临产,也离不开人。考虑到女儿家的暂时难处以及老人生活还能自理的情况,子女一致意见是白天为老人请一家政,夜晚由儿子回家陪住。待一两年再让女儿搬回陪住。但这位老人认为子女没按他的意见办,一气之下发了心梗。虽然病很快被控制住了,但老人从此身体每况逾下,生活质量也越来越差了。

这位老人不考虑子女的客观实际,坚持已见,既为难了子女,也为难了自己,结果给双方都带来了不愉快。如果老人当时能通融一点,不固执已见,等到女儿家中过了这一难关,再让女儿与他陪住,就不会有这样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了。




奶奶95岁了,90岁后由我妹妹照顾了三年,每月3500元,去年过年后我妹不干了,那时奶奶还很健康,能吃能走,到八月份左右叔叔说请个保姆,她听说后非说不要,十月份她中风了,出院后还是得请保姆,但是才几天就赶人走,折腾到摔了两次,第一次没什么事,第二次骨裂,过年也得在床上躺着,这个保姆到过年就不做了。年后再请一个,这个老阿姨说由350无工资做到现在4200,做了二十多年,送走了几任雇主,口碑很好,但还是受不了我奶奶,一个星期不到就说辞职,奶奶天天骂人:你没老公没儿子养吗?为什么要我儿子养你?我有三个儿子,不要你照顾。我们各种挽留,阿姨做了三个月,还是走了。阿姨走后我们故意冷落她,她偷偷跟四婆说后悔把保姆赶走了,两个月后再请一个,但过不了三天,又赶人走,又把自己弄成粉碎性骨折,生日都在医院躺着。跟她说了一万遍,她的儿子女儿都七十多近八十,都是需要别人照顾的老人了,没精力照顾她,请个保姆照顾,我们天天看看她,这不挺好的吗?非要折腾,以前觉得奶奶很好,现在都被折腾得对她有点厌烦了




人老了,只要身体健康,有自己的养老金,有自己的住房。肯定不为难子女,更不会为难自己。

人老了,真正要想做到不为难子女,就要活的明白,就要做一个自尊自爱的老人,处处要为子女着想,不要参与子女这亊哪事,要管好自己的言行,这样才会受人尊重!

人老了,养老不要过分依赖子女,要有自己的尊严,再难没有过不去的坎。不追求长寿,小病自己去看,大病生死由天,何去何从,自然规律,坦然面对。

人老了,无论靠不靠子女,我们自己都要做好充足的准备,要有健康的身体,住最适合自己的地方,留足够的医药费,这是晚年健康的基本保障。

人老了,更不能为难自己,坚持锻炼身体,注重养生,把自己身体养好,能够全自理。不能失去自我为自己活,要有独立生活的信心和力量,有追求自由幸福的权利,坚持活出自己想要的美好生活!

让人间充满爱的希望,子女要善待老人,尊重老人!老人要有爱心,做个受人尊重的长者。这样做才能两不为难!两全其美!




人老了,不要为难子女!

依我看来,人老了,子女成人了,不要干涉子女的生活,工作!相信自己的孩子能过好自己的生活,干好自己的工作,一代会比一代强,这样,社会才会不断进步!

人老了,子女大了,子女有子女的生活,自己难免会感觉到失落,自己要学会调节,千万不能对子女反复唠叨,这样,只会让子女心烦!

人老了,身体一定会这里,那里的,不舒服!遇到这种情况,能自己处理的,尽量不要麻烦子女,年轻人有年轻人的事,有来自生活、工作的这方面,那方面的压力,要多理解子女,多体谅子女!

这就是所说的,人老了,不要为难子女!

人老了,也不要为难自己!

依我看来,人老了,也不能为这为那的失去了自我,也得为自己活!应该有自己独立的生活,想法活出自己的特色!

每一个年龄阶段,有每一个年龄阶段的精气神,有每一个年龄阶段的精彩!

人老了,也应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有保持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有追求幸福的权力,想法设法的活出自己想要的美好生活!

这就是所说的,人老了,也不要为难自己!

我的两个孩子,现在都已长大成人,有自己热爱的工作,幸福的小家庭。

我和我老公,都已退休,我们有自己的生活,我每日陪老公遛遛狗,做做家务,看看书,上上头条,我感觉挺好的!

孩子需要我们时,我们会靠靠前,孩子不需要时,我们独立生活,挺好的!

如果我老了,我不要难为子女,也不要难为自己!

我会努力活出自己的精彩,活出我想要的生活!






答:这几天我在湖南益阳,见到了3个具体事例。题主的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是想法和现实很糟糕。

例一,我去医院慰问亲戚,病房里住了几个人,其中有一位老太太70岁农村人,5个儿女。她说,她们的一生都给了儿女,这回病了,自己没钱,而崽女谁都不愿意出钱治病照顾,只能等死。这样的情况不为难子女,自己将是悲催的啊!

例2.我岳母今年92岁,生活不能自理,也是5个儿女均在城市里,现住大儿子家,照顾难度很大,但吃的,照顾都非常好,但岳母爱念叨,谁几天没去看她就念。有时跟她开玩笑说,送养老院,而她说,我5个崽女还要把我送养老院啊。比谁都明白,有时儿女们是哭笑不得。

例3.这次回益阳是送别不满70岁的堂叔,生前因病一年都不出门,他只有一个女儿,家里面的事全部靠她。

这都是身边的事。我个人认为,人老了身体健康,不缺钱不为难子女是可以的,也尽量不为难,这是毎个父母的心。不为难自己无非就是把心态放正,按自己的想法去生活。但是,人一旦病了,生活不能自理了,不为难子女去为难谁呢?老了就身不由己,谁钱再多也得靠人吧,有些事別人是代替不了的,现实就是很残酷的,关键事情必须的靠子女尽职的。

曾经我也想老了我们自己过,后来想通了,象我这样的独生子女家庭就听小孩的安排吧,也许这才是不为难吧!




那我们去为难谁呢?或者干脆谁也不为难,自我了断、一了百了?(笑)

世事无常、世事无定论。对于只讲自我、一切从自我出发,无利不起早的人来说,怕别人麻烦自已,哪怕是父母妻儿,最好别来为难我。因为我太“为难”。

对于讲亲情、讲奉献的人来说,被亲人“为难”是一种幸福,因为这是爱。记得在《齐鲁晚报》上看到的一篇报道,青岛一位70多的老人,伺奉瘫痪的90多岁的母亲20多年。他说:妈在,我就是她的孩!妈在,家就在!

当然,作为老人,我们要有清醒的头脑,立足自我,同时还要坚持锻炼身体,尽量在“走”之前自已能伺候自已,谁也别麻烦最好。否则你真遇到了不愿让你“为难”的儿女,那不遭罪吗?再回过头来想“为难”自已,可胳膊腿不听使唤了,那不就真的麻烦了吗?

所以答题主,如果这亲情被“为难”所代替,那这妻儿老小之间可真的就没啥可“为难”的了。所以我也不想去“怎么看”了。我还是想想如何去“不为难”吧。





这个问题有着双重意义:

一是老人身体能行,自己有经济来源,也肯定不会为难自己,更不会为难子女哦!


二是老人生了重病,或年岁已高,生活不能自理了,再多的经济来源,也得有人照顾啊!这时的生活质量可想而知,也不是为不为难的事情了。


有很多的真实故事告诉我们,人存善心,不分年龄啊!所以,万事都有两面性,有老人为难子女的,有子女不善待老人的也大有人在呀!


我的简言是个人观点,请指正!

愿世间充满爱的力量哦!

谢谢提问![祈祷][祈祷][祈祷][祈祷][祈祷][祈祷][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子女   姨婆   大儿子   儿媳   公公   村里   婆婆   儿女   保姆   儿子   不好   老人   女儿   房子   身体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