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发达的广东,浙江,江苏,上海毕业生都不愿意出省读大学?

作为江苏人,说江苏学子都不愿出省读大学有些偏颇。据我所知,北京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黑龙江的哈工大,天津的南开,湖北的武汉大学,浙江的浙江大学,湖南的湖南大学,上海的复旦大学,交通大学都是江苏学子喜爱报考的大学。

但江苏学子在江苏读大学也的确占到70% 左右,这主要原因是:

第一江苏名校比较多,象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徐州矿业大学,苏州大学,江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多是985,21l级别的名校。

第二江苏大学院士比较多,江苏院士总量全国第一,很多是各大学学科带头人。江苏各大学硕士博士专业点相当多,其学科先进性在全国也名列前茅。

第三江苏教育投资巨大,教学与科研软硬件设施都领先于全国兄弟省市。

在这样情况下,江苏学子首选家乡大学就不奇怪了。就地理上来说,无论省内那个点,用高铁或高速二三个小时即可从高校城市回家度假。这是第一个方便。第二个方便是省内气候与饮食差不多,不会产生象到外省水土不服现象。第三个方便省内高校招收江苏大学生比较多,(江苏生源质量不错),所以升学率较高,升学面较广。




谁告诉您江沪浙粤的学子们不出省上大学了?来首都北京看看清华北大人大北师大北航北邮北理工等34所首都的双一流大学有多少来自江浙沪粤地区的芸芸学子吧!我告诉您历年的上海高考状元都几乎一水儿的投奔了清北!其它省份的高考高分学生更是汇聚在首都北京!您以为这些高智商孩子和他们的家长在择校选择上是小市民的眼界和境界吗?人家的理想和胸怀大着呢!




因为外省都不如自己省




读大学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就业吗,到了省外念大学,毕业后还得回家就业,从找工作的角度来看,毕业后跨省就业的难度远大于省内就业!而且不少专业地域限制是比较强的,从就业的角度来看,到省外上大学,除了特定的学校,特定的专业以外,并不是明智的选择!

另外,中国的幅员辽阔,环境差异性大,生活上的适应性也是个问题,同时,离家远,个别缺乏自律的学生,缺少父母的约束,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学习上都会出现问题!

因此经济发达地区的父母不愿子女到省外上大学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




为什么发达的广东浙江江苏上海比来都不愿意出省读大学呢?我是安徽的,我感觉我身边的年轻学子上大学首选就是江浙沪包邮区,甚至拿高出一本很多的分去上这些地方的二本院校。

第一现在的大学不再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时代了。孩子上大学选择的城市将来有可能是他们工作生活的地方,当然是哪个地方经济发达去哪里。那里本身就在发达地区的学生更不愿意离开本地了。

第二经济发达地区的孩子不愿意出省读书,是舍不得断了自己的人脉资源。他们如果去外面读大学,四年时间甚至更长时间会让他们与当地的人脉关系变得不密切,而在外地建立的人肪资源对于他们重新回到自己以前生活的城市是没有多大帮助的。特别是江浙沪许多人都有自己的家族企业,人脉就是商机,在经济最发达的地方,他们才会将这种资源变成商机,变成机会。

第三经济发达地区会让孩子在大学就感受到巨大的冲击力,感受到城市的活力,开拓他们的视野,给他们无数想象,能接触到最前沿的信息,最时尚的潮流,这对年轻人来讲很有吸引力。

第四很多学生毕业了就想找一份好工作,如果有在发达城市上学的经历,就不会有陌生感,而且选择机会也大。至少在招聘时,你不用来往两地跑了。

第五作为父母本身也不希望孩子离自己太远,更何况去不发达地区读书。本地有许多优质水平更好的大学,为什么舍近求远呢?




为什么发达的广东、浙江、江苏、上海毕业生都不愿意出省读大学❓[大笑][可爱]这个问题,我前年去上海招生,包括今晚请我两个学生一起吃饭聊聊开学,还真问过谈到这个话题。


因为从去年抗冠开始,各校招生组去省外招生、宣传已停止两年。但2019年,我正好去上海招生,我校仅在北京、上海、黑龙江招的是二本。尤其是上海和北京,没办法,人家是大神,都不愿意到你内地这些穷乡僻壤来啊!


其实,上海、北京,自己的高考生本就不多,而上海、北京的大学、高校海了去了,985、211不用说,就是各级院校数量就吓死人。外地生源,都巴不得能去北、上一线大城市包括浙江、江苏、广东甚至福建、山东的高校。为什么❓简单点,就一句:良禽择木而栖呀!


即使北京与上海两座一线城市之间,都有一个明规则,京不去沪,沪不愿京。都牛啊,人家谁也不服谁!江苏高考虽不易,但南京和苏南地区的家庭,也不愿异省及苏北啊,更何况它们地域内名校、高校星罗棋步!而浙江,虽只有一所浙江大学是985独萝卜,但人家其他大学、高校也不错。更何况,久食肉糜何需青笋!


在这些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对当地省市县乡,分数本就不算高。今天我的两个学生,一个黑龙江哈尔滨,一个安徽淮南,虽都超一本线,但想上个上海的二本,都没机会哟。因为,对外地生来说,上海一个二本校分数甚至几乎达到一个普通211校的分数。[捂脸]


反过来,只要你查阅一下,每年北京、上海市两地,高考除了是自主命题,再看看它们的考生和对应招生数量,你就明白了。只要本地生,至少70%以上,各安本地,只要你不太垃圾,那就是绰绰有余。


我在上海招生时,一个家长跟我说,即使上个本市的大专,3年毕业了,随便找个工作,也能挣个20万年收入,更何况家是上海,房子几乎不用愁。你想啊,上海房价是高的离谱,然而上海本地的爸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6个,供一个大囡囡,又会有啥事体了!


到中、西部“蛮荒之地”,宝贝、囡囡,咋个受得了噢❓[可爱][捂脸]





全国高考分数线均已经公布,大部分省市的志愿填报工作也已经完成,开始步入录取阶段。对于东南沿海省市来说,名校林立、高校数量众多,能够留在省内高校就读是再理想不过的机会,可是,若说考生都不愿意出省读大学,那就是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出现了误读。

我们来看一个实例,重庆考生也不愿意出市读大学、河南考生也不愿意出省读大学,这样的结论其实都能够成立,为什么呢?因为在高考招生中,省内高校整体在本省的录取率达到招生计划总人数的70%左右。一般来说,省内部属高校的本地化率在25%-30%左右(极个别如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等本地化率接近甚至超过50%的不包含在内),省内重点高校的本地化率在50%左右,而省内一般本科的本地化率会在60%-90%不等,所有高校整体平均的本地化率一般会在60%-70%之间。

沿海省市高考生真的不愿出省读大学吗?

对于沿海省市来说,高等教育实力雄厚,优质高校众多,对本地的高考生来说,留在本省的一般本科高校就读,都有可能胜过内地的重点本科高校。比如广东的深圳大学,这所双非高校要超过内地众多的211高校,对广东考生来说,能够就读深圳大学,当然不愿意出来去读内地的其它高校。

想留在本地读大学,其实是全国所有省市高考学生的共同认识,并非沿海省市学生所独有。问题的本质就在于升大学的机会,有七成的考生只能在本地高校就读,从这个比例上来看就比想去外地读大学的学生占据绝对优势。

高考生希望留在本地读大学的意愿,受制于高校的本地化招生率,由此导致外省市高校在本省的招生率也是固定的,比如本地化率为70%的话,外地高校的招生率固定在30%,每年外地高校都完成了招生计划,这样能说本地考生不愿意出省读大学吗?显然不能如此论断。

部分名校本地化率分析

题主提到的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四省市中,笔者最喜欢的是江苏,因为从整体实力与规模上来看,其它三个省市都无法与江苏媲美,但唯有江苏高校的本地化率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真正对于西部高等教育给予较大支持的,也只有江苏省,其它三省市的部属高校,有时候真应该降级为省属高校为宜,不能打着部属高校的名义,却一直干这省属高校的事情。

比如南京大学2021年本地招生计划为784人,占计划总人数的2530人的31%;东南大学本地招生计划658人,占总计划人数4050人的16.25%。从这个数据来看,江苏省内考生想报考本地985高校也只有1400多人能被录取,指标是固定的数据,考生愿意不愿意出省读大学,与这个计划指标严密相关。

再如中山大学,2021年在广东招生3624人,占总计划人数7730人(不含港澳台学生人数)的46.88%;华南理工大学在广东招生3064人,占总计划人数6950人的44.09%。

我们来对比一下,同样拥有2所985高校的几个省份,这些985高校在本省的招生计划人数,广东6688人、江苏1442人、湖南1846人(不含军校国防科技大学)等,从这个数据来看,广东考生为何不愿意出省读大学?因为在他们本省读985高校的机会比出省要高出数倍之多,在这样的基础上,考生们怎么会愿意出省读大学呢?

结论

最后,虽然上述省市中,985高校的本地化率差距非常大,但整体本科录取率一般都在70%左右,外省市占30%,从大的范围来说,学生不愿意出省读大学不存在,而在于自身成绩是否达到出省读大学的分数线,或者与考取省内高校目标实现程度的高低有关。




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反正就是不愿意让小孩出省读大学,真的!我女儿18年虚岁18参加江苏的高考,高考分数只能是稳稳的能上江苏所有的公办二本大学,我女儿就想出省读一本大学后,我老公在家就开始团团转了,坚持不让她出省读一本,甚至在家掀了一张古桌子,事后修理费就不到小一万!他真的很生气,他对女儿说,我宁可让你在江苏读大专,出省读一本就是不行,你不听话,就打断你的腿,我养着,经济一列不供,看你狠还是我狠!把丫头吓得乖乖的到徐州读大学了,就这样,离家四百公里,他还嫌太远了,开学送丫头到徐州,他还是一路开车一路流眼泪!




就在自己家门口念书也挺好的。





我上大学的时候,因为任性,去了外省,还是不发达的地区,如果换一个地方也许机遇真的不一样,当时也很羡慕有些当地的同学,下课了他们就可以回家,不用住宿舍。


最最最重要的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有人就生在罗马,家门口就有别人想要的资源,何必要去外地几年,再回来工作呢。





处于中国的东南沿海的地理位置,浙江经济发达,这里有更多优质的资源,有更多优秀的人才,也有更多的机遇和可能。


我们逐梦,我们拼搏。说到底,还不是希望,有一份好的工作,有不错的薪水和待遇,能够过我们想要的生活。





广东,浙江,江苏,上海这些地方都能够给予学生们想要的资源和机会,完全没有必要舍近求远。


再者,这些地方不乏一些985、211的名校,只要专业符合预期,高考分数达标,报考本地的学校无疑是上上之选。





还有,多数地方有地方保护,会给本地学生一些分数上的优惠,也就是说外地很费劲才能上的学校,本地学生可能不需要那么高的分数也可以上。


既然是这样,为什么不在家门口上学,归属感也会强一些。





还有一些成绩可能不是特别好的孩子,也能因为户籍优势,也能上不错的相关学校,再培训一些技能,同样能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


换做是我,我也会报本地学校的。




因为老一辈留下来的训话,特别那些插队落户、上山下乡又回来大城市的。他们传承给大城市人就一句话,以后要出去闯荡要么去比这里更好的城市,不然千万别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江苏   广东   浙江   上海   大学   省内   北京   名校   学子   考生   省市   外地   毕业生   高校   地方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